第6章科学方法论(下)科学发现的逻辑
《科学发现的逻辑》文章梗概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9年。
在这本书中,波普尔讨论了科学发现的方法论,并提出了一个关于科学发现的逻辑框架。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该基于对自然界的可观察性和可预测性的理解,而不是基于形而上学或主观臆断。
波普尔强调科学发现的本质是建立在可检验的假设之上的,这些假设可以通过经验证据来验证或否定。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能够被经验证据所否定,并且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才能得到验证。
此外,波普尔还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科学发现往往受到科学家个人的创造力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科学发现也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科学发现的逻辑》是一本关于科学方法的哲学著作,对于理解科学发现的本质和方法论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6汇总
•
很久以来,人们发现有些鸟能远航万里而不 迷失方向。原因是什么呢?人们对此曾作过不少 的猜测,但都没有得到证实。近年来,科学工 作者发现每当天晴能见到太阳时,这些鸟都能 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反之,每当天阴见不 到太阳时,它们就迷失方向。由此,科学工作 者作出结论说,有些鸟能远航万里而不迷失方 向的原因是利用太阳来定向的。 • 差不多同样成绩考入一所学校的学生,经过 一年学习以后,出现了成绩的差异。经调查, 成绩好的,都是学习努力的;成绩差下去的, 都是学习不够努力的。经过比较,我们可以推 断,学习刻苦努力是成绩好的原因。
科学史有无数创造性的例子: • 有的人埋头于实验,通过细心观察, 发现了新的现象,如伦琴发现X射线;琴纳 通过接种牛痘防治天花,从而奠定了免疫 学; • 有的人按预定的概念与计划去实验,取得 了预期的结果,如居里夫人从大量的沥青 铀矿中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有的人通过广泛的观察、体会,“ 悟”出 新概念,从而提出新理论,如达尔文的进 化论;
•
又如,获得197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的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揭示库鲁病传染方式, 就是利用乘余法。库鲁病是新几内亚的原始部 落发现的一种新疾病。得病人会双手发抖,身 体摇晃,最后悲惨地死去。
•
盖达塞克通过调查发现,发病的人群中 只有妇女和孩子,孩子不只是女孩也有男孩, 而成年男子都不生这种病。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何在呢?盖达塞克发现,新几内亚人的 夫妻不吃一锅饭,不住在一个屋檐下,未成 年的孩子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还发现,这种 部落的亲人死后,奔丧都是由女子操办,未 成年的孩子跟母亲一起参加悼念。为了对死 者表示哀悼,在告别仪式上要对死者净身解 剖,剖开脑颅,然后分吃脑髓。认为这样可 以把死者的智慧转移到自己身上,也是对死 者最大的尊敬。成年男子不参加这种仪式, 没有吃脑髓的机会,也就没有传染库鲁病的 可能,由此可以判定库鲁病是由吃脑子而传 播的。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后感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后感2008-10-07 12:39:47|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在科学发展史上,“归纳方法”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等同于归纳逻辑。
归纳主义不能用理论来解释规律性,因为他们的看法是,理论只不过是有规律地同时发生的事件的陈述而已;而对于科学问题的证明通常是证明其结果的真实性或者是正确性。
但是本文的作者认为科学问题是很难被证实的,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证伪,即认为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不是对称的,科学问题很难被证实,但是却能够被证伪。
如果一个科学理论在当前的科学发展水平下不能够被证伪那就可以认为该理论(或者说至少在现阶段)是正确的或者是可接受的。
波普的科学发现逻辑可用下图粗略表示:一.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当自然界中出现了某种现象或问题时会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或现象人们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
对于问题之间的关系,波普阐述了几个与别人不同的概念:全称陈述,单称陈述。
给予某一事件以因果解释就是演绎出一个描述这一事件的陈述。
在这里,现象、或者说单个的观察陈述,就是单称陈述;而规律、或者说一般性的普遍陈述,则是全称陈述,波普认为科学理论应划为全称陈述的范畴。
从逻辑上说,单称陈述的简单堆砌永远无法证明全称陈述的合理性,但是反过来单称陈述却可以对全称陈述进行证伪,从而推翻或反驳原有的科学理论。
这就是波普的科学逻辑的核心思想。
二.科学理论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释作者认为,理论是我们撤出去抓住“世界”的网;使得世界合理化,说明它,并且支配它。
我们尽力使得这个网的网眼越来越小。
作为解释问题的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约定”,一种是“经验的或科学的假说”。
约定论可以说是归纳逻辑的基础,它以证实性作为自己验证性的结果;经验或科学的假说则是证伪逻辑的工具或条件。
对于理论的选择,波普引入了可证伪性(或可检验度)这一概念来作为选择理论的条件。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书笔记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书笔记第一部分科学逻辑导论第一章对于若干基本问题的考察1.归纳问题(1)归纳的定义:科学发现的逻辑等同于归纳逻辑,即这些归纳方法的逻辑分析,一般把这样一种推理称作“归纳的”。
(2)归纳问题的定义:如何确立根据经验得出的全称陈述真理性的问题,经验科学的假说和理论系统就是这样的全称陈述。
(3)归纳原理的定义:归纳原理是我们借以能把归纳推理纳入逻辑上可接受的形式中去的陈述。
(4)归纳原理易于产生的矛盾:因为这个归纳原理本身也必须是一个全称陈述。
假如我们试图认为它的真理性来自经验而得知,那么,导致引入归纳原理的同一个问题就再一次产生了。
为了证明这个原理,我们就必须运用归纳推理;而为了证明这些归纳推理,我们就必须假定一个更高层次的归纳原理;如此等等。
这样,想把归纳原理建基于经验之上的试图就破产了。
因为这样做必定导致无穷后退。
(5)Kant对于归纳原理矛盾的解决:Kant试图摆脱这个困难,办法是他把归纳原理(他称作“普遍因果性原理”)看作是“先验地正确的”。
(6)概然性推理易于产生的矛盾:和归纳逻辑的其他任何一种形式一样,概然推理的逻辑,或“概率逻辑”,不是导致无穷后退就是导致先验论的学说。
2.心理学主义的排除(1)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与事实相关还是与正确性相关: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与事实的问题(无关,而只与正当或正确的问题有关。
(2)科学发现的过程都是理性所为:有人会反对说,把已导致科学家作出一个发现——找到某一新的真理——的步骤加以“理性重建”看作认识论的事更为合适。
但是,问题在于,确切地说,我们要重建什么?假如要重建的是灵感的激起和释放的过程,那么我将不认为它是知识逻辑的工作。
这种过程是经验心理学要研究的,而不是逻辑要研究的。
3.理论的演绎检验(1)批判地检验理论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理论的方法:批判地检验理论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理论的方法,总是按下列路线进行的。
借助演绎逻辑,从尝试提出来且尚未经过以任何方式证明的一个新思想——预知、假说、理论系统,或任何其他类似的东西——中得出一些结论;然后将这些结论,在它们相互之间,并和其他有关的陈述加以比较,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如等价性、可推导性、相容性、不相容性)。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专业课程目录(2010年之前)(2010年之前通过资格审查者适用本目录)各专业的共同要求政治课文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学分理、工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自然辩证法》 2学分外语专业外语 1学分(含15分基础外语听力考试,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可带外语词典参加考试)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每年5月份考试综合考试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每年5月份考试(具体专业请查看当年国家文件,也可致电学位办62233605咨询)个别学科没有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属于这些学科专业的考生需参加我校组织的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时间等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由所在院系组织考试,并出具成绩证明)。
公共课教材及考试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陈锡喜等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从理想发展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发展的本国特色的主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选编;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陈锡喜主编,红旗出版社2008年版。
精读篇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
教材可与朱莉老师联系:021-6223 2275。
《自然辩证法》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张怡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发现的逻辑,经验世界的认知与构造,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学,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与社会。
经济学门类政治经济学(020101)世界经济学(020105)区域经济(020202)金融学020204国际贸易学020206政治学理论(030201)社会学(030301)人口学(030302)教育学门类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一)(040102)课程与教学论(二)(040102)课程与教学论(数学)(040102)课程与教学论(语文)(040102)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职业教育专业(040108)教育技术学(04011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应用心理学(040203)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理学门类概率与数理统计(070103)分析化学专业 (070302)自然地理学(070501)人文地理学(0705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企业管理(120202)旅游管理(120203)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情报学(120502)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课件 第六章 数学方法
看,在于它把数学的抽象能力延伸到人类认识过程的深处。一组对象确 定一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说明属性来说明概念(内涵),也可以通过 指明对象来说明它。符合概念的那些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 外延其实就是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集合可以表现概念,而集合论中 的关系和运算又可以表现判断和推理,一切现实的理论系统都一可能纳 入集合描述的数学框架。
1)计算机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 为自然科学的定量研 究 和用科学理论定量地指导实践打开了新的局面。
2)计算机提供了进行多次试验计算的可能性,使数学也 能进行“实验”,并使这种“数学实验”获得广泛应用。
3)开拓数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新方法,新的学科 不断诞生。
第三,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
模糊数学的应用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 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 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已有具 体的研究成果。然而模糊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职能,不少 人认为它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数学的发展也是阶段性的。经典集合论只能把自己的表现力 限制在那些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和事物上,它明确地限定:每个集合都必 须由明确的元素构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决不能模 棱两可。对于那些外延不分明的概念和事物,经典集合论是暂时不去反 映的,属于待发展的范畴。
模糊数学的产生
在较长时间里,精确数学及随机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 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 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前人们回避它,但是,由于 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 出现。
浅论科学发现的方法与逻辑
【 图分 类号 】 8 中 B0
方 法 论 问题 从 来 是 哲学 关 心 的 最重 要 的问题 之
一
。
由于现代 哲 学 与科 学 紧密 相联 , 探讨 哲 学 的方法
的“ 归纳——演绎” 方法 , 曾在很 大程度 上促 进 了古 代 欧 洲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而 , 然 同样 不 可 忽 视 的是 ,
—
—
g 岈
曩啊_ I
L L NT N S O l I U A U
…
…
一
— — 全优 ( 中共 山西省 直机 关党 校 , 山西
【 摘 要]
太原
0 02 ) 30 1
科学发现不存在一种 固定的形式化逻辑 , 各种逻辑 方法在科 学的发现过程 中起 重要作 用。古代和 但 近代科 学发现的思维方式各有利弊。在现代 , 因斯坦的“ 索性演绎法” 爱 探 作为一个发现模 式范例 , 对
素 直 观 的 “ 纳—— 演 绎 ” 其 基 本 形 式 是 : 验 观 归 , 经 察 — 觉 归 纳 一 一 般 原 理 一 三 段 论 演 绎 — 对 直 (
而 且 , 根 强 调列 “ 培 三表 ”具 有 表 、 异 表 、 度 表 ) ( 差 程 的方 法 和 “ 除 法 ” 排 除偶 然 的相 关 因素 , 而 找 排 来 从 到事 物 间 的必 然 联 系 ,这 使 归纳 的程 序得 到 了较 为
学 发 现 的前 提 是 通 过 “ 觉 ” 归 纳 产 生 出 来 的 , 直 的 即
具体的说明 ,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之归结为“ 直觉” 。 但 是 ,培 根 的科 学发 现方 法也存 在 明显 的缺点 :
他 公 然排 斥 科 学 发现 中的 演绎 、 象 和 假设 , 图 把 想 试 十分 艰难 复 杂 、 丰富 多 彩 的科 学 发现 过 程 , 单 归 结 简 为一 种 机械 地 填 写 表格 式 的 归纳 过 程 ,不 能 不 陷 于
科学发现的逻辑
归纳主义存在的问题
1
确切地说出在何种条件下一个概括构成一个好的归纳论证的问 题,也就是说,不清楚归纳究竟是什么。
2 3
许多科学定律采取了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定律形式。如果 科学定律是来自可观察事实的归纳概括,就很难明白人们如 何能够避免构成归纳论证前提的测量的不精确性。
分 析
归纳问题。任何人持科学知识在各个方面必须或者诉诸(演绎) 逻辑来辩护,或者从经验推导出来给予辩护的观点,就会发生 这个问题。
新思想
其他陈述
获得逻辑关系 (等价性/可推 导性/相容性等)
一些 结论
演绎推理注意
3.总结归纳与演绎
六、针对波普尔理论的反思
过于极端(片面)
过分否定(人类认知是逐 步完善的过程)
精神可嘉(不拘泥于传统)
优缺点并存,批判地接受
谢谢
1964年,他受封为英国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和英国科学院成员。
三、作者风格及著作
他早年就开始与维也纳学派交流思想,并接受其影响,但又是最早批判该学 派的科学哲学家之一。 波普尔与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诸如罗素、维特根施坦、爱因斯坦、珀尔等人 都有交往,他最推崇的哲学家是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和休谟。在科学哲 学上,他自认受康德和罗素的影响。50年代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本体论, 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45)、《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7)、《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 《猜测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1963)、《客观——一个进化论的观点》 (1972)、《自我及其大脑》(与约翰·艾克尔爵士合著,1978)等。 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 事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 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此其理论被称为证伪主义。
科学方法论
休谟对归纳法合理性的质疑
三、现代科学方法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和反驳》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迎接方法论研究的新阶段
纵观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正因为方法论是以各个时代的科学方法作为研 究对象的,所以它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必然要和各个时代科学方法的特点 和问题相适应。 思辨曾经是古代科学方法的核心方法,因而逻辑推理就成为古代科学方 法论的核心内容,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逻辑学,为了保证推理的 正确,对于逻辑上可能发生的错误作了相当详细的分析。 近代以来,科学实验(包括观察、实验、归纳等)成为科学研究的核心 方法,因而科学实验就成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五、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 的比较研究
社会现象涉及的因素极多,尤以偶然性因素为多,呈现为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的状态,因而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严格的实验、精密 的测量和数学计算,揭示因果关系,获得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并能做 出科学的预测。 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各种人和各种人组成的群体,其间有复杂的人际关 系,研究者本人既是“演员”,又当“观众”,有时还是“剧作者”。 所以呈现出很大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作为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应该经受实践检验的。但社会研究还没有 形成一种公认的有效的实践检验程序。对于社会研究来说,一般都与 人们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联,因而人们怀疑,对于社会理论的评价,是 否存在客观的评价标准?
自然辩证法课件第6章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理解,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开辟了新的道路。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背景
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遗传物质时,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 DNA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沃森和克里克确定了DNA分子中碱 基对的配对方式,并构建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
科学发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许多重 要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科学发现,为人类 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科学发现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科学发现
古代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 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 学理论和观点,如亚里士多德的 物理学和生物学理论、毕达哥拉Βιβλιοθήκη 斯的数学理论等。近代科学发现
在科学研究中,应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求达到科学发现的最佳效果。
04
假说与理论
假说形成与检验
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 ,提出合理的假说。
2. 假说形成
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形成假 说的初步框架。
3. 假说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 ,对假说进行验证和修正。
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重要基石,为后来的天文学、宇宙学 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
背景
爱因斯坦在思考光速的性质时,意识到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进 而提出相对论。
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爱因斯坦推导出著名的质能方程式 E=mc²,并解释了光速在真空中恒定不变的原理。
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近 代科学家通过严格的实验和观察, 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规律和定 理,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学说,通常被理解为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也就是关于科学认识的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法的学说。
科学认识:反应人同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一定研究过程中所要认识的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特点、本质、结构、规律对图认识主体而言是再在之物。
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模拟法4.类比法5.分析法6.综合法7.演绎法8.归纳法9.假说发发展历史:1.古代2.近代前期(重观察和重实验、收集资料)3.近代后期(整理资料)4.现在(综合资料)现代的发展趋势:1.自认科学从分化为主阶段进入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综合为主的新阶段2.自然科学各部门各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3.自认科学研究从个人研究为主转为集体研究为主科学方法论的学科性质:(论述题)1.是一门趋向于独立的学科:①现代科学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统一性,提供了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彼此渗透、移结合并达到一体化的依据②在现代科技中日益强烈的一体化趋势提出了建议统一的科学方法论的要求③数学方法是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趋向统一2.是一门思维学科:①因为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大脑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思维的问题②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问题有一部分是属于如何使用物质手段变革对象的问题,属于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感性物质活动的问题③就认识功能而言不同层次的科学方法是解决思维方式的途径或道路问题3.是一门认识工程学:①理论和工程技术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②整体研究过程是选择、决策、组织的动态过程科学实验步骤(简答题)1.确定研究课题2.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3.进行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4.检验假说(成立则回到第2步)5.建立理论体系第二章:研究选课一.研究什么问题?1.问题:是一种“获得性遗传”知道,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连结点。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
古典归纳逻辑主要指培根(F.Bacon,
1561~1626)和密尔(也有翻译为穆勒) (l,1806~1873)所创立的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是在古典归纳逻辑的基础
上引入了概率论的方法、逻辑演算的方 法建立起来的。
依据归纳的结论方式,可将归纳分为
全称性归纳法和统计性归纳法。
第六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逻辑思维
一、关于逻辑思维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理性认识。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
2)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抽象思维是借助于语言间接地概括地反
映客观对象。
语言有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种。
自然语言有多义性,一词多义。
综合,是在思维中将已有的关于客观对
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特性的认 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客观对象的统一 性认识的方法。
2、归纳与演绎
1)归纳方法:是从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原
理的方法。它是在考察某类事物部分对象 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的全 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一般性认识。
归纳逻辑有古典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了声现象和光现象,发现它们有许多系统的 属性:服从直线传播规律、反射规律、折 射规律和干涉规律,通过实验又证明,声 是由一种周期性运动引起的,呈波动状态 (即声波),由此推出,光也可能由周期 性运动引起,也呈波动状态(即光波)。 类比推理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有两种比 较突出的类型:相关类比和模拟类比。
依据归纳对象的范围,可将归纳分为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依据归纳的方法,可将归纳法分为简
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a)全称性归纳法是以全称性命题表述
《科学发现的逻辑》 理论的假说以及证伪
《科学发现的逻辑》理论的假说以及证伪笔记/曾星智《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卡尔.波普尔早期的科学哲学著作,和我之前阅读的他的10本书相比,本书可以说是他核心哲学观点的源泉。
正是在这本书中,波普尔重点提出了他的"证伪"的方法论思想,认为:科学发现的理论,都是假说,它们不能够被证明,而只能够被证伪。
由此看来,过去和现在的所有科学理论,只能分为两种:已经被证伪的和暂时没有被证伪的,而那些根本就无法证伪的假说,则不能称作为科学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不同于一般的或以往的哲学概念,它甚至无法与历史上众多的哲学概念站在一起,它站在房间的另一边,一个人成一个群体。
这种哲学概念对我们的启示,是真正触及到了科学研究或者说人类思考的根本:方法论,也即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正如在我们所熟悉的投资领域一样,在所有的领域里面,无论是科学研究的还是日常生活的,人们都习惯于一种归纳性的思维。
也即是,从我们的经验中归纳出一个规律,然后去预测未来,如果未来证明我们预测对了,那么就默认我们归纳出的那个规律是正确的。
这就是一种"证实"性的方法论。
但在波普尔的方法论体系中,这是一种彻底的错误,无论有多少的事实经验与我们归纳出的规律相符,也无法证明这个规律就是正确的。
就像无论我们看见过多少只、几千万、几亿只的天鹅都是白色,也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由此延伸出来,在金融投资领域,在投资理论方面,我们只能够建构出一种目前没有被证伪的思想体系(比如我的力量投机理论);在市场实践方面,我们只能够推出一个未来运行的假说,但不管市场实际上是否按照我们的假说运行,都无法证明我们的假说是正确的,只能说它暂时还没有错误。
也即是说,对金融投资而言,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我们都只能够通过不断的研究,获得一个更能经受检验的理论;以及,只能够通过不断的修正,获得一个更能符合市场实际运行的假说。
科学发现的逻辑
局限性
▪
忽视机体自身的作用,把机体看成完全是被动的。
▪
不能解释疾病发生和表现的多样性。
(3)趋势
局部定位 整体把握疾病
特异病因
致病因素与机体因素结合认识疾病
三要求
早期诊断 个体化诊断 综合性诊断
2、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
(1)相对性 临床资料的相对性 实验室资料的相对性 主体经验的相对性
结论: 天鹅皆白
实例——行星运动三定律
(大敦穴)
名称 公周 太距 周期平方 距离立方
T R T² R³
水星。
0。058 0。058
金星
0。378 0。378
地球
1。000 1。000
火星
3。54 3。54
木星
140。7 140。7
土星
867。7 867。7
R³:T²=K
特点 结论超出前提(急遽概括) 结论具有或然性
P
V
1.5
0.5
1
1
0.5
1.5
波义耳的气体定律
铀
铅、氦+能
已知:铀、铅和氦的质量
铀>
铅+氦
质能关系式:E=MC²
4、演绎法——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事物未知属性的推理方法
客观依据——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1)直言三段论——借助于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结起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实例: 大前提: 持续的紧张情绪会引起胃肠溃疡 小前提: 张三处于持续的紧张情绪状态 结 论: 张三会得胃肠溃疡病
(2)不完全归纳——只考察了该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后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
S1--------P S2--------P S3--------P Sn--------p (S >S1+S2+S3- Sn) S---------P
《科学发现的逻辑》卡尔·波普
1.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现在仍然是只是增长的问题而研究知识增
长的最好方法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
2.哲学没有它独有的解法。
3.每当我们提出对一个问题的解法时,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地去试
图推翻我们的解法,而不是去保护它。
4.和知识增长相联系的问题,超越于语言学分析的两种标准方法,
需要对科学知识做分析。
5.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者说是知识的逻
辑的任务。
6.归纳原理:我们借以能把归纳推理纳入逻辑上可接受的形式中去
陈述;
这个原理决定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从科学中排除这个原理就等于剥夺了科学决定其理论真伪的
能力。
7.归纳推理虽然严格地说是“不正确的”,但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可
靠性”或“概然性”。
8.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它们都是试探性
假说,而且永远都是这样的试探性假说。
9.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即我们的理论不管目前
多么成功,也未必完全真实,它只不过是真理的一种近似,为了找到更好的近似,我们除了对理论进行理论批判以外别无其它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问题与科学发展的背景相关 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 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 同一问题,在不同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同的。 同一问题,在不同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同的。 比如,探索遗传的奥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比如,探索遗传的奥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19世纪的 世纪的 知识背景下孟德尔提出的是“体质” 种质”的问题, 知识背景下孟德尔提出的是“体质”和“种质”的问题, 20世纪初摩尔根提出的则是“基因”的问题。到了 世 世纪初摩尔根提出的则是“ 世纪初摩尔根提出的则是 基因”的问题。到了20世 年代, 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则提出了生物大分子 年代 沃森和克里克则提出了生物大分子DNA的 的 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
问题是接 生婆, 生婆,它 能帮助新 思想诞生。 思想诞生。
苏格拉底
“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有 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有 它自己的问题, 它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 题的解决对于科学发展具 有深远意义。 有深远意义。”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 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 提出大量的问题, 满着生命力, 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 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 和终止。 和终止。”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
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 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著名 讲演。 讲演。他根据过去特 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 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23 23个最重要的 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 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
问题: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问题: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问题表现为一个 疑问句。 疑问句。逻辑学家对疑问句 的研究发现, 的研究发现,疑问句在逻辑 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陈述句。 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陈述句。
“任何疑问句 都存在一个或多 个预设” 个预设”
问题有科学的问题和非科学的问题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真实的,则问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真实的, 题的提法是正确的; 题的提法是正确的;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虚假的,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虚假的,那么问 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什么是问题呢? 什么是问题呢? 波普尔说问题就是 矛盾和不一致” “ 矛盾和不一致 ” 。 哪里 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 哪里 就有问题。 就有问题 。 人们对事物的 某种现象、 某种现象 、 特性和规律或 对生产领域、 对生产领域 、 有了这些问 题或不一致, 题或不一致 , 人们就要对 它们进行猜测, 它们进行猜测 , 于是就有 了理论。 因此, 他断言: 了理论 。 因此 , 他断言 : “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 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 始于问题 , 终于问题 愈来愈深化的问题, 愈来愈深化的问题 , 愈来 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 。
非科学问题的类型: 非科学问题的类型:
逻辑问题, 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是真的吗? ①逻辑问题,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是真的吗?一些问 题表面上不是逻辑问题,但实际上可化归为逻辑问题, 题表面上不是逻辑问题 , 但实际上可化归为逻辑问题 , 如 “ 生物是有生 命的物体吗? 因为其预设“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命的物体吗 ? ” 因为其预设 “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 实际上是一个重言 式命题。 式命题。 数学问题, ② 数学问题 , 如 “ 2+2=4吗? ” 按照数学哲学的三个重要的学派逻 + = 吗 辑主义、构造主义和直觉主义,这是一个非科学问题。 辑主义、构造主义和直觉主义,这是一个非科学问题。 形而上学问题, ③形而上学问题,即有关讨论经验之外的物质与意识关系等传统的哲 学问题, 宇宙意识是否是一个实体? 学问题 , 如 “ 宇宙意识是否是一个实体 ? ” 由于其预设是形而上学的知 它们不涉及经验内容,不可能被证实和证伪, 识 , 它们不涉及经验内容 , 不可能被证实和证伪 , 所以是非科学的问题 。 伪科学问题,它们虽然讨论经验问题,但用词含混不清, ④伪科学问题,它们虽然讨论经验问题,但用词含混不清,论断模棱 两可,无法用经验证伪。 两可,无法用经验证伪。 宗教问题, 上帝是善的吗? 由于其预设涉及到超验的知识, ⑤宗教问题,如“上帝是善的吗?”由于其预设涉及到超验的知识, 因此应被列入非科学的问题中。 因此应被列入非科学的问题中。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内部应当在逻辑上是无矛 盾的,这是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盾的,这是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如果 理论内部出现了矛盾, 理论内部出现了矛盾,一个理论可以推出互 相对立的论断, 相对立的论断,则这个理论的逻辑前提必然 有问题。 有问题。抓住这种问题往往是科学发展的关 键。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地球表面上,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地球表面上,重 物下落的速度比轻物下落的速度快。 物下落的速度比轻物下落的速度快。按照亚 里士多德的理论, 里士多德的理论,可以推出两个截然相反的 结论。设想有两个小球为A和 , 大于 大于B, 结论。设想有两个小球为 和B,A大于 ,A 下落比B快 现在将A与 连在一起 再与A 连在一起, 下落比 快,现在将 与B连在一起,再与 比较。 下落的快, 下落的慢 下落的慢, 和B比较。由于 下落的快,B下落的慢,那 比较 由于A下落的快 连在一起的下落的速度应该界于A 么,A与B连在一起的下落的速度应该界于 与 连在一起的下落的速度应该界于 之间, 而大于B。然而, 、B之间,即小于 而大于 。然而,连在一 之间 即小于A而大于 起的A和 重量又大于 重量又大于A, 起的 和B重量又大于 ,下落的速度应大于 A。这样,就有连在一起的 和B下落的速度 。这样,就有连在一起的A和 下落的速度 既有大于A又有小于 又有小于A。 既有大于 又有小于 。同样的一个前提得出 相反的两个结论,说明前提有问题。 相反的两个结论,说明前提有问题。
第六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 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先进民族之林” 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江泽民
波的粒说
普朗克方程 光电效应实验 爱因斯坦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原子线光谱和巴尔麦实验式 玻恩氢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
粒的波说
德布罗意方程 电子束衍射实验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玻恩对衍射花纹的统计解释 薛定谔方程和波动力学模型 波动力学
1927年索尔维会议
第二.从理论的内部中发现问题 第二 从理论的内部中发现问题
1. 科学发展始于问题
“问题是新知识、 问题是新知识、 问题是新知识 新学问的老祖宗, 新学问的老祖宗,古 往今来的一切新知识 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 为要解答问题” 为要解答问题”。
--胡适在 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 胡适在 年 月为北大毕业生 的赠语
思维是 从疑问和 惊奇开始 的。
亚里士多德
2.问题的来源 2.问题的来源
第一,从已有的理论与经验或实验事实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第一,从已有的理论与经验或实验事实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人们进行的任何观察, 人们进行的任何观察,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 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 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 , 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指 导下进行的, 即所谓“ 观察渗透着理论” 导下进行的 , 即所谓 “ 观察渗透着理论 ” 。 一旦 某一观察现象与现有的理论发生矛盾或不一致, 某一观察现象与现有的理论发生矛盾或不一致 , 人们更多的是相信事实, 旧理论就会发生危机, 人们更多的是相信事实 , 旧理论就会发生危机 , 就需要对旧理论进行修改或彻底推翻, 就需要对旧理论进行修改或彻底推翻 , 从而建立 能够解释观察事实的新理论, 达到科学的创新。 能够解释观察事实的新理论 , 达到科学的创新 。 例如, 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 , 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 人们总是觉得天 圆地方, 无边无际, 圆地方 , 无边无际 , 但为什么远来的船只先见桅 杆后见船身呢? 太阳总是这样的东升西落, 杆后见船身呢? 太阳总是这样的东升西落, 但为 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 正是这些经验事实与传统理 论的矛盾, 才促使人们去思考, 去探讨, 论的矛盾 , 才促使人们去思考 , 去探讨 , 并提出 假说,才有日心说的发端。 假说,才有日心说的发端。
有关问题,特别是科学问题,从逻辑上讲可分为三种: 有关问题,特别是科学问题,从逻辑上讲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是什么” what)的问题。 一种是“是什么”(what)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定的, 这类问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定的 , 如 “ 原子是什么 遗传基因是什么? ?”、“遗传基因是什么?”、“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某个斑 驳陆离的图案是什么? 等等; 驳陆离的图案是什么?”等等; 二种问题是“怎么样” how)的问题。 二种问题是“怎么样”(how)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询问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转化过程的, 这类问题是询问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转化过程的 , 如 “ 太 阳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铁元素的原子量有多大 铁元素的原子量有多大? 等等; 阳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铁元素的原子量有多大?”等等; 三种问题是“为什么” why)的问题。 三种问题是“为什么”(why)的问题。 提出这类问题是要求对某个事实进行解释,例如, 提出这类问题是要求对某个事实进行解释 , 例如 , “ 为什么 牛有四个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等等。 牛有四个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等等。
“科学始于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
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P1 →TT →EE →P2 P1是研究最初所面对的问题 是研究最初所面对的问题problem,它是科学发展的开端,也是理论的对象。 ,它是科学发展的开端,也是理论的对象。 TT表示试探性理论 表示试探性理论tentative theory。面对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各种大胆的猜测, 表示试探性理论 。面对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各种大胆的猜测, 试着去解答,并提出了各种假说。 试着去解答,并提出了各种假说。 EE是排错、消除错误 是排错、 是排错 消除错误elimination of error。通过观察、实验或实践中的生产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或实践中的生产应用, 加以检验,淘汰不合理的成分,正确的被保留下来从而使科学理论得到了发展。 加以检验,淘汰不合理的成分,正确的被保留下来从而使科学理论得到了发展。 P2是新的问题 是新的问题problem。 。 经过长期确认的理论一旦被证伪,就产生一个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 经过长期确认的理论一旦被证伪,就产生一个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 求提出新的假说、理论,于是又需要新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求提出新的假说、理论,于是又需要新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线 飞进的微粒流,而且, 飞进的微粒流,而且,他用这 种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的传播、 种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的传播、 反射和折射等一系列实验现象。 反射和折射等一系列实验现象。 格里马弟发现 发现, 格里马弟发现,光透过两个 紧挨的小孔, 紧挨的小孔,在某些位置出现 干涉现象。同时, 干涉现象。同时,他还发现在 狭窄的光束路径上放一物体, 狭窄的光束路径上放一物体, 其影子的边缘出现衍射现象。 其影子的边缘出现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现象显然 与牛顿的粒子说相矛盾, 与牛顿的粒子说相矛盾,光应 是一种波。 是一种波。 特别是法国科学家菲涅耳 特别是法国科学家菲涅耳 的双镜实验, 的双镜实验,有力地支持光的 波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