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诗浅析(首选)读书报告
题诗后贾岛古诗讲解
题诗后贾岛古诗讲解
嗨,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贾岛的。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
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短短几句诗,可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呢!
你想想,“两句三年得”,这得是怎样的用心和执着呀!就好比一个
工匠,精心打磨一件艺术品,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心血。
比如说一个
雕刻家,为了雕刻出一尊完美的雕像,三年里日夜琢磨,不断修改,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
再说“一吟双泪流”,这是何等的深情!当自己的心血之作终于完成,吟诵出来时,那激动的心情竟然让泪水夺眶而出。
这不就像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唱出自己饱含深情的原创歌曲,情到深处,忍不住泪流满面吗?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要是没有知音能欣赏自己的作品,那
干脆就回到故乡的山里,独自度过秋天。
这多像一个画家,画出了心
中最美的风景,却无人能懂,那干脆收起画笔,回归田园。
朋友,你说贾岛这诗,是不是把那种对创作的热爱、对知音的渴望
都写得淋漓尽致?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
处的情感起伏,不愧是千古佳作!。
从《风雪夜归舟》看贾岛的人生哲思
从《风雪夜归舟》看贾岛的人生哲思前言贾岛(779年-843年),唐代文学家,以其豪放不羁、倡导自由的作品而闻名。
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风雪夜归舟》被广泛引用,也成为探讨他人生哲思的重要文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风雪夜归舟》这首诗歌来了解贾岛对于人生和哲学的看法,并探索他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态度。
诗歌分析第一部分:境遇描写诗歌开篇描述了一个寒冷、凄凉且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以“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孤立和无助。
第二部分:行进过程接下来,贾岛通过描述自己在艰难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往返于戈壁荒漠之间的旅途。
这种形容给人一种坚韧不拔、奋力前行而不畏惧困难的形象。
第三部分:人生观察接着,贾岛描写了四个不同的情景:地方官吃饭的豪华场面、漂泊者借住农家招待所、官员访寒士的漠然态度,以及自己归舟途中遇到的两位官员。
贾岛的人生哲思追求自由与超脱贾岛通过揭示这些情景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和权力机构的批判。
他主张追求内心自由,并不受外界权势和物质束缚,寻求真正的个体自我超越。
对人性的洞察在描述地方官吃饭时,诗中提到“巧笑倩兮美目柔,长袖善舞藏萝莉”。
这种描绘既暗示了一些官员利用权势谋取私利,也反映了社会虚伪和道德沦丧。
探讨寒士命运通过描写漂泊者借住农家招待所时的情景,贾岛呼应了寒士流浪艰辛困苦的境况。
这表明他对贫穷和不幸命运的关切,并倡导关心、体谅弱者,并提倡平等和公正。
针砭时弊与自我反思贾岛在描写自己归舟途中遇到的两位官员时,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来戏剧化地表现了他与世俗权力机构的不协调。
这种对抗让人想起贾岛坚持不屈、拒绝妥协的个性。
结论通过《风雪夜归舟》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贾岛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社会现实和权力机构的态度。
他追求真理和真正的自由,揭示了人性中存在的虚伪和道德荒漠,并提出了平等、公正和关爱弱者的价值观。
这首诗歌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呼唤人们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内心真实与超越世俗的激励。
贾岛用他豪放洒脱的文字将其哲思传达给后世,并成为我们深入探索他人生信念与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贾岛诗选》读后感
《贾岛诗选》读后感《贾岛诗选》是一部集贾岛诗作精华之作,让人领略到这位唐代大诗人的风采和境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贾岛诗歌的深邃和内涵,也对他的人生境遇和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禅意和哲理,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在读《贾岛诗选》的过程中,我被他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所感染,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山林中,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贾岛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沧桑和世事无常的洞察,他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
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生死、离别、孤独等命题的探讨,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观察,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除了对人生的思考,贾岛的诗歌中还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花草树木、山水风月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之奥秘的探求。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禅意和哲理,让人领略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生命的珍视。
读完《贾岛诗选》,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世俗之躁与虚妄的厌倦,对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
他的诗歌给人以启迪和感悟,让人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贾岛的诗歌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读完《贾岛诗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贾岛的诗歌既有超脱尘世的境界,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他的诗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让我对生命和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愿我们都能像贾岛一样,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让心灵在诗歌的海洋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贾岛《寻隐者不遇》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赏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这首诗中,贾岛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寻访隐者而不遇的场景,展现了他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惆怅之情。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了诗人寻访隐者的目的。
松树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童子则代表着纯真和无邪。
诗人寻访隐者,意在向其求取智慧和修行之道。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说明了诗人寻访未果的原因。
隐者不在,只留下童子看守松树。
这个“言”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说明了童子的回答是出于真实的原因,而不是故意推托或隐瞒。
同时,也暗示了隐者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他被描绘成一个采药为生、济世活人的人物,更加突显了他的高洁和伟大。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进一步表明了隐者的行踪。
虽然诗人没有明确指出隐者所在的具体位置,但是从整首诗的意境和表达中可以推断出,隐者就居住在这座山的某个地方。
这个“只”字用得非常贴切,它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和钦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则更加突显了隐者的神秘和不可知。
云深则山深,意味着隐者的修行和生活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和认知。
这个“不知”字用得非常精妙,它既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畏和钦佩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
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惆
怅之情。
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如松树的坚韧和童子的纯真,以及隐者的神秘和高洁。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美丽和魅力。
浅析唐朝诗人贾岛关于岭南的诗
浅析唐朝诗人贾岛关于岭南的诗贾岛(779~843年),字阆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落发为僧,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
19岁云游,识孟郊以及韩愈。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并且他的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
“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收录在《全唐诗》中描写岭南的诗只有一首,就是《寄韩潮州愈》,另外其中有一首诗《送郑长史之岭南》虽然在题目中提到了岭南,但是在诗中只写到了湖南省的九嶷山的景色,因此并不算描写岭南的诗。
《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这首诗是贾岛做僧人时,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了韩愈的赏识,经韩愈鼓励后决定还俗应举,因此他与韩愈感情深挚。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
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
失落中的诗意——读贾岛《寻隐者不遇》
失落中的诗意——读贾岛《寻隐者不遇》文 \ 周剑之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题:期待的失落大家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满怀期待地前去拜访朋友,朋友却碰巧外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遗憾,惋惜,失落,又或者无奈。
而在古人那里,这些看似负面的心情却可以是一种诗意。
正如《寻隐者不遇》那样,诗人没能与隐者相遇,却成就了一首千载流传的好诗。
在这首诗中,正文与诗题有非常紧密的呼应关系。
解读这首诗,有必要先从诗题开始。
《寻隐者不遇》的诗题,为我们提示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开头的“寻”,隐含着一种期待,会让人好奇:诗人“寻”的过程将会有怎样的结果?然而在期待之后紧随而至的,却是“不遇”。
这一结果使得最初的期待落了空。
这个简短的诗题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大体情境:期待的失落。
(作者:亚明)问答:从失落到诗意不过,诗题只是个引子。
随着正文诗句的展开,我们会发现,这种失落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无形地消解,逐渐从“失落”转化成“诗意”。
在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一个简短的问答。
问与答的设置,常常能为诗歌带来许多奇思妙想。
像是《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或是《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已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经典。
而《寻隐者不遇》的问与答,又有其别出心裁之处。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就由问答组成,如同一幕微缩的情景剧。
场景是在松下,人物是诗人与童子,诗人询问而童子回答,质朴直白地呈现,而将深意蕴含在问答之外。
(岁寒三友)诗歌的第一句,就是对这一场景的极其简洁的勾勒:“松下问童子。
”在这一场景中出现的“松”意象,有着特殊的意味。
我们知道,“松”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的,向来是隐者高洁品格的象征。
因此“松”字间接点出隐者的身份。
松下出现的童子,让人隐约嗅到隐逸的气息。
身边的童子既已如此,更何况是与松树比邻而居的主人?不过主人却没有出现,只存在于童子的回答里。
贾岛推敲读后感
贾岛推敲读后感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内容丰富,包括了抒情、山水、写景等多种体裁。
他的诗歌洋溢着思考和人生感悟,被许多人推崇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艺术。
作为一位读者,我深深地被贾岛的诗歌感染着,他的诗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不断地启迪、鼓舞我。
以下是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以及对于书籍的重要性和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对贾岛的诗歌,我无从抱有戒心,也无从不被深深吸引。
贾岛的诗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淡然、幽静、深邃、闲逸、充满艺术感。
他的诗歌很少扭曲、恶毒或直接地散发着鄙视和愤怒。
这样的情感世界,即便是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也依旧是极少数人的贯穿始终的。
贾岛的诗歌看似平淡,却流露着深意,皆是他过人的洞察力和对于生命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阅读贾岛的悠悠诗篇,仿佛定格在了时间与空间的某一点上,让我顿悟此生无法与之相比的瑰丽之处。
诗如人生,缘起缘落,但诗人的智慧帮助我们倚靠命运的永恒路程。
诗歌中的每一个词汇都饱含了作者的灵魂,通过这些词汇,我仿佛深入了贾岛的内心世界。
我深刻体会到了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孤独感、淡泊情感、离愁情感和生命意义等,这些情感在当下的社会格外有感染力。
贾岛的诗歌之美,在于其淡然却又深邃的品格。
他的诗作流露着一种人生哲学、道德修养和人格自律。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这些品格都为人所共悉,并且有着启示性的深意。
贾岛的诗问达智慧,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贾岛的诗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触动,是人生之良药。
阅读贾岛的诗歌会让我心中的思绪变得清晰,内心变的空灵,更加洞悉生命和宇宙的奥秘。
同时,尊重时间、安静和自省也是我从中汲取到的精华。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不曾经历过的挑战。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读懂贾岛的诗歌,就能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种种挑战。
贾岛的诗歌传递了无限的情感和观念,可以帮助我们从外部的烦恼与诱惑中回归到内心深处的净土之中。
总之,阅读贾岛的诗歌,是一种非常宝贵且有效的人生体验。
庾日升|浅析贾岛的三首五言绝句
庾日升|浅析贾岛的三首五言绝句随笔● ●庾日升|浅析贾岛的三首五言绝句最近读唐诗,读到了贾岛的三首五言绝句,觉得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豪情万丈,不像杜甫那样写尽现实,也不像山水诗人那样歌颂无限风光,而大多是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语言平白其实细思考究,意境平淡其实咀嚼幽远,思想平实其实充满哲理。
正因为他作诗考究,十分努力,注重遣词造句,被后人称为“苦吟诗人”,还诞生了“推敲”一词的典故。
贾岛(779年---843年),今河北人,唐代著名诗人。
一生穷困,屡“举”不中,苦吟作诗,长于五律,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他们的诗风。
至晚唐时,他的诗受到普遍尊爱,影响甚大。
史料记载,《全唐诗》中晚唐诗人怀念追和贾岛的诗达38首,大大超过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足见其受到的尊爱程度。
这三首五言绝句,可能众人皆知,人人会吟,但其中的意味情趣、格调风格,我想试着分析一下,个人愚见而已。
其一,《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题目来说,意为拜访世外隐士未见到。
诗大意为:我在苍松下问童子,你的师父去哪儿了?童子回:师父上山采药去了;还说就在这座大山中,但山高云雾缭绕,不知道他具体在什么地方。
诗以问答的方式,把我的心情写得一波三折,本来我满怀心情拜访隐居高士,可童子告诉我师父采药去了,心情由希望变得有所失望,接着童子又说,师父没有走远,就在这座山中,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希望渺茫,让我无可奈何。
全诗充满哲理,要想拜访师父、得知真谛,就必须下功夫去找,希望就在眼前,看你又没有决心和信心。
诗风朴实无华,语言通俗清新,是一篇难得的言简义丰之作。
其二,《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该诗是诗人题在《送无可上人》这首诗后的,无可本姓贾,乃贾岛的从弟。
大家知道,题诗诗一般难作,对于贾岛这样苦吟诗人来说就更不会马虎懈怠了,这首诗写出了他自己作题诗是多么专注用心,多么希望得到他人赏识。
《寻隐者不遇》贾岛 读后感
《寻隐者不遇》贾岛读后感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一首著名诗歌,讲述了诗人寻找隐者的路途中未能遇见隐者的心情。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首先,诗歌的写作技巧高超。
诗歌中的描写节奏非常舒缓,起于清秋之时,终于寒冬之日,中间经历了千里迢迢,跨越千山万水的虚旅逸兴,抒发了作者内心月关离乡之情。
整首诗构思严谨,意境清新,沉思迷人,给人一种美丽的感受。
其次,诗歌的思想内涵也非常有深度。
诗人通过反复描绘寻隐者的情景和过程,表达了对真正的隐士的景仰与追求。
诗中带有深深的无奈和落寞,反映了诗人不断追寻未遇隐者的艰难和孤独。
通过这种唯美的意象描绘,贾岛以其独有的思维方式,流露出了人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这首诗中的音韵配合非常优美和谐,语言优美。
整首诗字字珠玑,语言清丽,抑扬顿挫,诗句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的无限向往与景仰之情,表现出了人们对追求真理、探寻未知的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总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深远的人文精神内涵。
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探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追求。
诗人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寓意深刻,意境唯美。
它通过构思精巧的诗歌形式,让人们领略到了诗人的美学境界,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
《剑客》贾岛 读后感
《剑客》贾岛读后感
《剑客》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剑客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江湖生活中的个性与态度的探讨和思考。
阅读该诗,我不禁为被剑客坚韧的人生态度所感动。
首先,剑客在诗中形象形象描绘得非常鲜明。
作者通过描写剑客装扮、出门带剑的情形、潇洒凌厉的姿态,将其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同时,诗歌中的黄昏落日、山水秀美等景色,凸显出剑客豁达、洒脱、磊落的性格和对生命的深沉理解。
这些形象的描摹,让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剑客的形象,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诗人对其人物形象的情感描绘。
其次,我对该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感到深深地敬佩。
剑客承载着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一方面,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又不拘泥于外表,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另一方面,他向往自由,向往山水,向往那没有人烟、荒芜寂寥的地方,这种追逐和向往,是对豁达、坦荡和自由的体现。
这种精神境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我认为该诗歌的语言非常优美。
这首诗有着悠扬的音韵,格律和谐,意境深远,每句话都很简短有力,非常容易让人记忆,
读来让人留恋回味。
同时,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如比喻、对比等,更好地推进了整首诗的气氛,体现出了诗人极高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剑客》深入生动地描绘了剑客的风姿和特质,让我们领略到一个儒雅而坚韧的江湖人物的风采。
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都非常自然流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歌作为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作为学习和借鉴的优秀。
《寻隐者不遇》贾岛 读后感
《寻隐者不遇》贾岛读后感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是一首蕴含了浓厚的禅意的诗歌。
诗歌的内容描述了诗人寻找一位隐者的过程,诗人在林间寻找了许久,最终却未能寻见隐者的踪迹,诗人感到非常失落,但最后诗人却意识到,真正的隐者就在他心中,于是对美好的心灵境界和人生境遇进行深沉思考。
贾岛在这首诗中将隐士的存在,化成了抽象和艺术的符号,而隐者的寻找则代表了对于心灵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通过这样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心灵境界的追求和思考,以及表现了“心中有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人生信念。
这种精神状态和追求,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此外,这首诗也描绘出了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富有哲理的江南山水世界,在贾岛手笔下,山静水秀,历历在目,从而让人感受到唐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与生活境界。
总之,这首诗气韵优美,富有哲理,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
它描绘的是一种心灵平和和舒适感,寻找不到隐者的诗人,其美好的心灵境界所在,也提示我们,道不远人,在寻找他人的时候,也应寻找自己,拥抱内心的美好和自由。
《口号》 贾岛赏析
《口号》贾岛赏析
《口号》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名诗,通篇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
自由人生的追求和呼唤。
诗中没有出现网址、超链接和电话等现代科
技的元素。
贾岛的《口号》借用了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形式,以“异口同声”的方式,多次重复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的心声。
诗中的人物形象
多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借用各种表达方式发出自己的求知之声。
诗中的每一人物都在向社会各个角落宣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
们呼唤自由、真理和公正,渴望摆脱束缚、追求真实自我的生活。
他
们的声音在诗中紧密相连,形成了浩大的共鸣。
诗中的呼唤不仅仅是个体对自由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
反思和呐喊。
贾岛用朴素明了的表达,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了读者,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
《口号》以其简洁有力的诗句和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示了贾岛对
自由追求的独特见解。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大众,成为了唐代诗坛上重要的一位诗人。
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
不满,同时又对追寻自由的渴望,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能引起人们对自由的共鸣与思考。
贾岛,刻苦学习的楷模——读贾岛诗
贾岛,刻苦学习的楷模——读贾岛诗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贾岛:唐朝诗人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赴举:参加科举考试.京师:京城(长安)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始欲着”推“字:开始想用”推“字。
着:用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吟哦:吟咏.: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讶:对……感到惊讶.具对:全部详细回答云云:如此.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俄:不久.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留连:舍不得离开.权:代理……职务.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的第三节.尚:还,仍然.已:停止.俄:不久,指时间短.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车骑:车马.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
布衣:平民,百姓.引手:伸手.遂:于是就.至:到...某地.1贾岛,刻苦学习的楷模——读贾岛诗唐朝的诗人贾岛,可谓是刻苦学习的典范。
推敲一词的来历,此典故传为美谈。
贾岛,名字叫浪仙,家住在幽州范阳县。
早年曾出家当过和尚,还俗后来到长安。
他写诗非常刻苦,甚至于忘记了睡觉与吃饭。
他说如果一日不作诗,心源里的水就像枯井一般。
口中的诗就如绳索,手中的笔就是辘轳旋转。
贾岛诗浅析(首选)读书报告
浅析贾岛诗中的“苦”2000011008 吴维彬关键词:苦内容摘要:作为唐代有名的诗人,贾岛的一生可谓是崎岖曲折,苦不堪言。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和经历,才锻炼出了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苦吟诗人”。
他的诗歌也以“苦”而著名,在此间,多种错综复杂的“苦”交织起了他的人生,以致这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他的诗篇中,并也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或许可以使大家对作者的诗篇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的苦处有更多的体谅。
在唐代诸多诗人里面,以苦为诗境的苦吟诗人贾岛是不得不提的。
且不说其早年出家为僧时贫寒交加的经历,就是他到了京城,决心出仕时所受的种种打击,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或许这些埋藏在心底的苦楚,在转化为纸上诗句时,表达出来就是一个“苦”字。
而贾岛的“苦”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中的苦,有心境内的苦,有仕途里的苦,也有作诗态度上的苦,我将对此多类的苦进行一一分析,以探究如此的一位从苦行僧到苦书生,再到苦诗人的文学家的心路历程。
贾岛出家时是德宗贞元年间,时值安史之乱结束,皇室统治力量大为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内战频繁,吐蕃入寇。
社会动荡不安,但当时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为僧为尼者可以免除赋税,一时间使得僧人剧增。
而贾岛选择这个时期出家作和尚,不知有无因贫困而逃避赋税的原因。
可从他一部分诗中反映的思想以及后来还俗举进士向往功名的举动看来,他也并不算是一个坚定的佛教信徒。
由此可见生活上的苦困使他几乎近于走投无路,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的“苦”味埋下伏笔。
贾岛的诗中有充满苦味的都是消极的哀叹身世之作,穷愁潦倒、消极哀伤的悲鸣,在他的诗中是突出的。
但也需进行些具体的分析,他的这些作品可以细分为几类,首先是生活上的“苦”:众所周知,贾岛是孟郊的忠实的学习者和崇拜者,因此他的诗作中也往往体现孟诗中的寒苦,但毕竟他们的生活境遇也较为相近。
他有五古《朝饥》写道: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
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贾岛的诗词揭示了古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贾岛的诗词揭示了古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贾岛,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先驱,他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贾岛抒发了他对国家兴衰以及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贾岛的诗词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当时古代诗人对社会风云的思考和担忧。
首先,贾岛的诗词作品中常常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变幻。
他以诗情画意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此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的怀忧之情。
诸如《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以及《立成》中的“楼前流水尽成春,窗外微风送绿丝”等诗句,既展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又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担忧。
贾岛以此方式揭示了古代诗人的忧国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投射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其次,贾岛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
他用纤巧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们生活的琐碎细节,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和百姓的苦难。
例如《病牛》中描述了农民因疾病无力劳作而受苦的情景,“半夜雷鸣雨打洪,困牛病卧草深中”;《题天龙寺上方》描绘了人们信仰虔诚却无法解决生活难题的境况,“柱上金风细、江南万倾吾”。
“天柱有灵感,汴水无商舶”,这些细节揭示了贾岛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弱势群体的牵挂,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治理问题的深思。
此外,贾岛的诗词作品还表达了他对权贵的不满和对道德败坏的忧心。
他以诗人的敏感和洞察力,触及了社会的腐败现象。
例如《秋风引·东篱菊开颜》中的“朝廷如画笼深、言笑坐忘”以及《题襄阳县书院》中的“许生白日便仙居,钱货设使儿疾驰”,这些诗句中所体现的不满和忧虑,展示了贾岛对于社会风气的痛心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之情。
综上所述,贾岛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幻、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对权贵不满的情感,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古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贾岛的诗词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更是一种社会思考和人民呼声的抒发,对于后人深入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
剑客唐贾岛赏析
剑客唐贾岛赏析你想啊,贾岛这人,生活在唐朝,那可是个诗歌盛行的时代。
他呢,就像一个孤独的剑客,在诗的江湖里闯荡。
他写诗的时候,那认真劲儿就跟剑客练剑似的。
贾岛的诗,好多都有一种冷峻的感觉。
就像剑客的眼神,冷冷的,却又很有力量。
比如说他那首《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你看这诗,多有剑客的范儿。
他就像一个苦练了十年剑术的大侠,剑磨得锋利无比,就等着在江湖上一展身手呢。
他在诗里问“谁有不平事”,就好像剑客在江湖上寻找那些作恶的人,要去打抱不平。
这哪里是写诗啊,这分明是在抒发他内心深处的那种侠义情怀。
贾岛这个人啊,生活过得也挺不容易的。
他就像一个落魄的剑客,四处漂泊。
有时候为了琢磨一个字,那可真是绞尽脑汁。
就像剑客在修炼一门绝世剑法,一点点地打磨每个细节。
他这种对诗歌的执着,真的很让人敬佩。
他在苦吟的时候,肯定也想过自己的处境吧,就像剑客在孤独的夜里擦拭自己的剑,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当下的无奈。
他的诗里还常常有一种孤独感。
这和剑客的形象又很契合。
剑客往往都是独来独往的,贾岛也是。
他在诗歌的世界里独自前行,没有太多的同伴。
他的孤独不是那种自怨自艾的,而是带着一种倔强。
就像剑客即使一个人面对千军万马,也不会退缩。
他的孤独是他在追求诗歌真谛道路上的一种姿态,也是他与这个世界独特的交流方式。
他的诗风虽然冷峻孤独,但也有很细腻的地方。
就像剑客也有温柔的一面。
他能写出那些触动人心的诗句,就说明他内心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的冷峻是他的外表,就像剑客的黑袍,而他的内心则是充满了热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人,他像剑客一样在诗坛留下了独特的身影。
他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侠义精神又孤独倔强的灵魂。
他的那些诗句,就像剑客的剑招,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读他的诗,就像是在看一个剑客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惊喜、感动和敬佩。
贾岛古意诗词解析
贾岛古意诗词解析1. 贾岛的古意诗词啊,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比如他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简单的几句,却把那种寻觅不得的失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是很妙吗?2. 贾岛的诗词常常带着一种特别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哇,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这不就是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宁静的夜晚嘛!3. 你们知道贾岛的古意诗词为啥那么吸引人吗?哎呀,那是因为他能抓住最细微的情感啊!就好比“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里面蕴含的那种壮志豪情,真让人热血沸腾啊!4. 贾岛古意诗词解析来啦!你看他写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简直就像一个神秘的谜语,让我们忍不住想要去解开它,不是吗?5. 想想贾岛的诗词,真的是很有魅力呀!像“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萧瑟的感觉,不就跟我们有时候心情低落时一样吗?6. 来感受下贾岛古意诗词的魔力吧!“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觉得好安静、好孤独呀,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啊!7. 贾岛的诗词真的是宝藏啊!“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样的描写,难道不让你惊叹他的观察力吗?这可比我们厉害多了吧!8. 说说贾岛古意诗词解析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得是多么深厚的情感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9. 贾岛古意诗词,那可是文学世界里的璀璨明珠啊!“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这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是不是让你也很向往呢?10. 最后要说,贾岛的古意诗词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
每一首都像一个故事,吸引着我们去探索。
这就是他诗词的魅力所在,你们觉得呢?我的观点结论:贾岛的古意诗词充满魅力和独特韵味,通过解析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真的应该多多欣赏和研究。
题诗后唐贾岛解析
题诗后唐贾岛解析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而且展
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贾岛的才华出众,他的诗作以清新、深邃的风格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寥寥数语,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给读者以启迪与思考。
有一首贾岛的题诗被誉为经典之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
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
这首诗表达了贾岛对生命中的孤独与无奈的感受。
黄河远流绵延,白云飘荡,
与孤城和仰望万仞的山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以黄河、白云、孤城与万仞山为意象,生动地表达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困境。
但诗中并无抱怨之情,反而透露出对逆境的坚韧和对命运的坦然。
他以“羌笛
何须怨杨柳”一句表达了不事于物的意境,启示人们应超越表面的苦难,用平和的
心态面对生活。
最后两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以春风的盛世景象作比,形象地对比了个人命运
的孤寂和无奈。
这句诗也揭示了逆境中的温暖与寄托,尽管玉门关一直不曾暖风徐徐,但我们还是要在冷暖交替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通过这首诗,贾岛用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个体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贾岛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的独特性,更在于其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我
们可以从贾岛的诗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贾岛及其诗歌赏析
生平简介贾岛,北京人。
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
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
19 岁云游,识孟郊、韩愈等。
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人称“诗囚”,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隔,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的家乡范随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
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
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
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
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古吟诗人的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贾岛诗中的“苦”
2000011008 吴维彬
关键词:苦
内容摘要:作为唐代有名的诗人,贾岛的一生可谓是崎岖曲折,苦不堪言。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和经历,才锻炼出了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苦吟
诗人”。
他的诗歌也以“苦”而著名,在此间,多种错综复杂的“苦”
交织起了他的人生,以致这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他的诗篇中,
并也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或许可以使大家对作者的诗篇
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的苦处有更多的体谅。
在唐代诸多诗人里面,以苦为诗境的苦吟诗人贾岛是不得不提的。
且不说其早年出家为僧时贫寒交加的经历,就是他到了京城,决心出仕时所受的种种打击,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或许这些埋藏在心底的苦楚,在转化为纸上诗句时,表达出来就是一个“苦”字。
而贾岛的“苦”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中的苦,有心境内的苦,有仕途里的苦,也有作诗态度上的苦,我将对此多类的苦进行一一分析,以探究如此的一位从苦行僧到苦书生,再到苦诗人的文学家的心路历程。
贾岛出家时是德宗贞元年间,时值安史之乱结束,皇室统治力量大为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内战频繁,吐蕃入寇。
社会动荡不安,但当时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为僧为尼者可以免除赋税,一时间使得僧人剧增。
而贾岛选择这个时期出家作和尚,不知有无因贫困而逃避赋税的原因。
可从他一部分诗中反映的思想以及后来还俗举进士向往功名的举动看来,他也并不算是一个坚定的佛教信徒。
由此可见生活上的苦困使他几乎近于走投无路,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的“苦”味埋下伏笔。
贾岛的诗中有充满苦味的都是消极的哀叹身世之作,穷愁潦倒、消极哀伤的悲鸣,在他的诗中是突出的。
但也需进行些具体的分析,他的这些作品可以细分为几类,首先是生活上的“苦”:
众所周知,贾岛是孟郊的忠实的学习者和崇拜者,因此他的诗作中也往往体现孟诗中的寒苦,但毕竟他们的生活境遇也较为相近。
他有五古《朝饥》写道: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
雪来塞青天。
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另《客喜》中也有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此两诗风格的确近于孟郊,而用对比写法,也较为动人。
①天气寒冷得连“西床琴”也都“冻折两三弦”,诗人之寒可想而知。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这样的联想也足够奇特②,但也足见诗人贫寒得无可奈何的心情。
还有在他的《斋中》诗里自写道: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
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所餐类病马,
动影似移岳。
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诗人病卧在斋中不思进食,吃的和“病马”一样恶劣,行动如“移岳”一般艰难。
在结语处言时雨可贵,而所盼望的不过是蔬菜和药物罢了。
这正反映出他当时所缺乏的就仅仅是“蔬与药”,可见贾岛确实贫寒,生活困苦。
可即使是这样,贾岛还是保持着传统文人的骨气与节操:“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他宁可要“拄杖傍田寻野菜”(张籍《赠贾岛》),或是“采菌”、“拾薪”以自给,也不愿攀炎附势,贪求嗟来之食,他的雄心也不会低向权贵③。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傲骨,或许还是韩愈、孟郊等人欣赏他的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他心境内的“苦”:
所谓心境内的“苦”是与生活上的“苦”密不可分的。
由于贾岛生活的潦倒贫苦,他内心更多地倾向于消极悲叹,而不是积极反抗,奋发图强。
「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冬夜》)「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即事》)「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宿悬泉驿》)。
「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思游边友人》),以上诗句所体现的景象,透露着一层凄冷阴寒的气息,同他所作的「十年磨一剑」、「气冲星斗牛」的态度对照起来,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另外,贾岛毕竟当过和尚,当和尚就得在清寒的生活中保持空寂宁静的心灵境界,并以“苦”为高雅,不宜过分怨怼讥讽。
所以,贾岛的诗在叹息愁穷困顿之余,又不免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与安慰,于是要借山水来顾影自怜;而这山水林泉在他悲愁的主观心境的投射观照中,也变得寂寞、衰飒与清冷。
诸如“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感秋》),“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酬姚少府》),“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旅游》)。
残叶枯木、孤蝉寒蛩、落日黄昏,这些意象表现了贾岛凄清的内心世界,也构成了他的诗歌的衰飒境界。
再者,我们来探讨贾岛仕途里的“苦”。
唐代中叶,朝廷无能,科举制度衰败,弊病丛生。
贾岛由僧还俗,只身来到京城,遍干名流,却屡次应试不中。
他对着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忍着一句话不说呢?因而他就写了几首愤激的讽刺下第诗,与孟郊的《落第》、《再下第》等诗相比,较能接触到科举制度的流弊。
如刚到长安时碰见沈亚之下第东归,就作了一首《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揭发了当时科举的黑暗,说:“沈生才俊秀,心肠无邪欺……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闱。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④”又如《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半应阴骘与,全赖有司平。
”还有《赠翰林》诗说:“应怜独向名场苦,曾十馀年浪过春。
”更有甚者如《病蝉》说病蝉“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但“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对怀才不遇大发感慨并讥斥当权者不公,结果在考试时被主司指为“挠扰贡院”而逐出,并落了个与平曾等九人共称为举场“十恶”的坏名声(何光远《鉴戒录》)。
其实关于贾岛的故事不多,但也算是脍炙人口。
最有名的莫过于“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
⑤尤其是后者,往往被人评为是他一生不得志的关键。
此事说的是贾岛在法乾寺钟楼上作诗,碰巧遇见宣宗微服出行。
宣宗在看贾岛的诗作时却被贾岛以“郎君何会此邪?”的理由夺了回去,于是便因“犯上”的罪名被贬遂州长江簿,后迁普州司仓卒,以后就没有再提拔任用过。
他的一生也许因此而更添“苦”色。
因为以上的众多的“苦”的结合,所以贾岛作诗态度的“苦”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在他笔下的景物大多是琐细衰败的体现。
“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访李甘原居」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雪晴晚望」
“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
”「寄胡遇」
“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
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
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
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
”「泥阳馆」
以上几首诗中,寒日、夕阳、废馆、破阶、石缝、枯草、秋萤、寒蟹、晚蛩,……贾岛就是用这样的东西来反映他的生活思想的。
《泥阳馆》这首五言八句诗里就用了不下十个衰败苦寒的词⑥,至于其他的几句,也用极为晦涩的语言去渲染本来就很平常的景物,以突出作者心中的“苦寒”。
又如《上谷旅夜》:世难那堪恨族游,龙钟更是对穷秋。
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月到寒窗空皓晶,风翻落叶更飕飀。
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一首诗,连用了“恨”、“穷”、“泪”、“愁”和“龙钟”、“寒窗”、“落叶”、“飕飀”,给人的感觉只是一派衰飒愁闷。
苏轼曾对孟郊和贾岛的风格,评价为“郊寒岛瘦”,所谓“瘦”就是指贾岛表现的日常眼前的寒苦、僻涩、狭窄、琐细的生活、思想与所见所闻所形成的风格而言的。
虽然就其中的每首诗来说,突出地表现他这样的思想作风的并不多,但作者似乎更善于用片言只语来表达这种作诗的态度。
当然,在唐代,由于词的双音节化还没有完全形成,诗人也只能极为有限地用一、两个字去表现景物,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选择。
在他众多的苦涩诗中,同样的词出现的频率是较少的,由此可见他在这方面的造诣还是相当高的。
可就作诗的态度而言,这样的一种倾向,给人以一种消极低沉的感觉,而不是予人以精神上积极有为的鼓舞,这是我们应该看到指出的。
但也不是说要对他的私人风格作出批判。
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不仅缺少知音,而且遭受多次迫害,因此其个人遭遇还是值得同情的。
也可谓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吧。
注:
①《唐诗通论》197页刘开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
②《长江集新校》前言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③《唐诗的风采》552页刘开扬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④《唐诗通论》201页刘开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
⑤《唐诗的风采》541页刘开扬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⑥《长江集新校》前言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另:所有贾岛的诗文均引自《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