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合欢树word教案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537f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9.png)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合欢树的相关文化意义。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学会珍惜亲情,关注身边的生命,尊重自然。
(3)提高学生对传统散文的喜爱,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寓意。
(2)如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问:什么是合欢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2)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寓意。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关注生命。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合欢树》原文。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260068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合欢树》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合欢树》全文;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语言美;(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朗读和背诵课文;(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反思1.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需要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练习等情况;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合欢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合欢树》全文;2. 注释资料:关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注释;3.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4. 相关文章:推荐与合欢树相关的文章,拓展学生视野;5. 作业习题:提供适量的作业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实用的《合欢树》教案4篇
![实用的《合欢树》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e5fa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0.png)
实用的《合欢树》教案4篇《合欢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深沉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4.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__中用平淡朴实的语言,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真挚的感动展现出来,这正是学生应学会以小见大、平凡中见真情的写作方法,所以我把“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作为教学重点,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象征的写作方法较生疏,把“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高效课堂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
基于此,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点拨、引导、释疑等,而学生发挥自主权,可以写写划划、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流程:高效课堂的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师决不包揽,所以我设计的课堂流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一)情境激趣:出示一张图片,介绍图片上的人物以及代表作,既让学生了解作者,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就是《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领奖典礼上,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
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主人公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有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d93a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9.png)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合欢树》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繁殖方法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及其繁殖方法。
难点: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合欢树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合欢树的繁殖方法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 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4. 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
(2)列举三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3)谈谈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2. 答案:(1)合欢树生长迅速,耐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其生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香浓郁等。
(2)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优点: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缺点: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缓慢。
扦插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生长整齐;缺点:技术要求较高,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分株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缺点:繁殖系数较低,对母树生长有一定影响。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ca6da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5.png)
一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合欢树的相关知识,掌握作者对合欢树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文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和热爱自然的态度,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合欢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作者对合欢树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合欢树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合欢树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师准备课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合欢树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享对合欢树的认知和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包括合欢树的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区等。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信息。
三、课文阅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四、课文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欢树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解读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六、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解析内容。
七、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合欢树或进行户外写生。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合欢树并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践体验,写一篇关于合欢树的观察报告或感悟文章。
中职教育《合欢树》教案
![中职教育《合欢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b1945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7.png)
并能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感受爱、表达爱。
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合作探究教学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视频、作者介绍导入。
观看了解作者
情感共鸣
二.文本研习
任务一:母子情深
1.小组速读(1—4段),根据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钟内完成)
要求: 找出三个时间段里,我和母亲分别是怎么样的?(抓关键词句)
选出发言人上台展示交流。
时间
我
母亲
10岁
20岁
30岁
2.分角色朗读并感受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
★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3.小结: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组合作、阅读筛选
上台展示交流
分角色朗读
齐读
跳读、勾画
培养学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任务二:我——合欢树——母亲
1.根据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要求: 找出合欢树生长变化的词句。
找出母亲对合欢树态度的词句。
结合1-6段中史铁生的成长经历,找出他和合欢树的相似点。
时间
合欢树
我
母亲
那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又过一年
再过一年
2.勾画出7——12段中史铁生对合欢树态度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板书
母亲 妈妈
怀
爱 合欢树
念
儿子 孩子
象征
3.齐读12段
小结: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伸
任务三:我和母亲
要求: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并写下此时你最想对她说的话。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ca5ee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9.png)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1.1.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1.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1.2.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1.2.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1.3.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合欢树》,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2 课文解析2.2.1 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2.2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3 课文讨论2.3.1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分享自己的感悟。
2.3.2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简介《合欢树》的作者及背景。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2 朗读感悟3.2.1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2.2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情感。
3.3 课文解析3.3.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3.3.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4 小组讨论3.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5.2 强调课文中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把握、语音语调准确性。
4.2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敏捷性、观点阐述的清晰性。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合欢树》设计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合欢树》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d56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7.png)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合欢树》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具体章节为《合欢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的寓意,分析合欢树的形象描写,探讨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以及学习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欢树》的寓意,提高对散文主题的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形象描写的分析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自然与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寓意的理解,散文形象描写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描绘。
3. 内容解析:a. 分析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信息。
b. 分析合欢树的形象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c. 探讨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散文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散文作品,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2. 主要内容:a. 合欢树的寓意b. 合欢树的形象描写c. 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3. 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合欢树寓意的理解。
b. 分析课文中的合欢树形象描写,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c. 选取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2. 答案:a. 合欢树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以及对家乡的眷恋。
b. 合欢树形象描写生动、细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合欢树》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合欢树》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edd5a8e9951e79a89271f.png)
《合欢树》[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
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
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品读、交流、探讨、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
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
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
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
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除了年表上提到的两个奖外,还有一个在我看来分量很重的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该奖将年度杰出成就奖颁给了史铁生,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8636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9.png)
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欢树的基本信息,包括植物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等。
2.掌握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合欢树的特征和栽培技术。
2.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合欢树的基本信息–合欢树的植物特征–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2.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合欢树的繁殖方式–合欢树的栽培技术3.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合欢树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合欢树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介绍合欢树的基本信息、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观察实践:带领学生观察合欢树的植物特征,并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五、教学资源1.合欢树的图片和短视频。
2.合欢树的生长环境模型和栽培工具。
3.合欢树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六、教学步骤1.介绍合欢树的基本信息(15分钟)–使用图片和短视频介绍合欢树的植物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等内容。
–引导学生对合欢树的外观、习性和适生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
2.讲解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30分钟)–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方法。
–提供栽培技术指导,如合适的土壤、光照和水分等条件。
–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合欢树的繁殖和栽培过程。
3.探讨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土壤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栖息地等方面的贡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4.总结和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强调合欢树作为重要植物的价值和意义,并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2024年精品word合欢树公开课教案58314
![2024年精品word合欢树公开课教案58314](https://img.taocdn.com/s3/m/e0aed3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c.png)
2024年精品word合欢树公开课教案5831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植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木本植物的特征与分类”,详细内容围绕合欢树进行讲解,包括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经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理解其生长环境要求。
2. 掌握合欢树的经济价值和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经济价值。
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叶子,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合欢树的生态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速度、寿命、繁殖方式等。
(2)合欢树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合欢树的叶子、花朵、果实等。
(3)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讲解合欢树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要求。
(4)合欢树的经济价值:介绍合欢树的木材、药用、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合欢树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生长速度、寿命、繁殖方式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叶子、花朵、果实3.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光照4. 合欢树的经济价值木材、药用、观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2)分析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并说明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答案:(1)合欢树生长速度快,寿命长,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其叶子为二回羽状复叶,花朵呈伞房状排列,果实为扁平的豆荚。
(2)合欢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在生态环境中,合欢树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一 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769b7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2.png)
一合欢树(教案)-【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合欢树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2. 参考资料:关于合欢树的相关文章和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介绍合欢树的外貌特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合欢树的印象和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针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文化内涵(15分钟)1. 介绍合欢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探讨合欢树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合欢树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描写合欢树的文字。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深入分析(15分钟)1.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合欢树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进行讨论。
2.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欢树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合欢树》教案++2021-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合欢树》教案++2021-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2b56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9.png)
合欢树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寓德于教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L品读淡然的表达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理解苦难对于生命的意义。
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中第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事迹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
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屡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走近作者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县插队,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开展成双腿残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假设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学过课文《秋天的怀念》三、疑难杂字熏(xQn)虔诚(qiGn)晃动(huGng)灸(ji⑴胯上(kud)偏方(pidn)逛(guGng)够呛(qiGng)偶尔(6u)瞪(d6ng)茂盛(mdo)含羞草(xiti)四、精读课文(一)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961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8.png)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欢树这一载体,表达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评价。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合欢树、对故乡的感情。
7.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好情感的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写作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意写作。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42a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4.png)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副本】【篇一:职业中专_语文_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 副本】语文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
(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2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⑴诵读第1自然段。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35772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e.png)
《合欢树》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合欢树”、“扎根”、“绿叶”、“繁花”等;(3)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如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3)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合欢树》;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合欢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齐读课文《合欢树》。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3)教师通过观察和描绘,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等;(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合欢树》;(2)完成课后练习题;(3)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参与度、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等,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a6214df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b.png)
《合欢树》教案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合欢树》全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2.3 背景介绍:介绍《合欢树》的作者、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1.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1.3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
2.2.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1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3.1.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2.2 视频: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4.1.1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合欢树的印象和情感。
4.1.2 引入:介绍《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4.2 教学新课4.2.1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4.2.2 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3.2 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4 课堂小结4.4.2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b8ad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f.png)
《合欢树》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掌握课文中所学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展示合欢树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品质;(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2)课文中所学的生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合欢树》的朗读录音;(2)合欢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合欢树》;(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身边植物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合欢树》;(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3)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讲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3)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合欢树》;(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3)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与同学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合欢树的其他资料,如诗歌、故事等;(2)以“我眼中的合欢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合欢树》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合欢树》](https://img.taocdn.com/s3/m/af35f8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e.png)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合欢树》教学目标:1.了解《合欢树》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理解故事情节及其中的寓意;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4.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关于生命和爱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合欢树》的主题和寓意;2.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2.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合欢树》的文字材料3.课堂讨论问题和辅助材料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合欢树》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出话题:“你们听过《合欢树》这个故事吗?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和想法?”Step 2 阅读故事(15分钟)Step 3 理解故事(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
提问问题: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关系如何?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时间是什么时候?3.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中使用了哪些生动的修辞手法?4.为什么女孩将她的存在看作是“一棵合欢树”?Step 4 思考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提出的一些哲学问题和生活的真谛。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讨论问题:1.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2.为什么女孩选择将她的存在看作是“一棵合欢树”?3.你认为女孩最终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反思?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内容,强调《合欢树》故事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对《合欢树》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思考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的广度。
2.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教案执教人:吴忠高级中学王彩萍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儿子对母亲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
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
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
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
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出示课件)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
(出示课件)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五、布置作业(选做)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三、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初步体会作者母亲对他的爱、母子情深。
听朗读录音《秋天的回忆》请学生朗读《我与地坛》节选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
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学生默读《合欢树》(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思考题:见第二课时的三个环节)(二)、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
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
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应当去解读去体验(体会文章中相关的语句包含的母爱)。
共性(1)给“我”治病:▲“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动作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
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
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共性的爱的表现可略去,请一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即可,即第三段)特殊性(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全体朗读,体会母亲语言的深层含义)(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早年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成年之后,母狐狸撕着咬着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乐中小狐狸孤独的走向远方,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其实人类亦如是。
作为新陈代谢的规律,父母要早一步离开尘世,所以让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会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愿,所以狐狸的“放弃”养育是母爱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
”——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
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
唉,何等伟大的母爱!(三)、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
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
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可略讲)深层形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
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着、呵护着,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
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
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
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
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
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
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
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