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教案

合集下载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始终都是我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她们用无私的爱和关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妈妈们工作的压力增加,她们往往无法全天候地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帮助妈妈们更好地教育我们,下面是一份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和自律能力。

一、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在每天的早晨,提醒孩子起床,建立良好的起床习惯。

然后,安排好早餐和洗漱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下午和晚上,定时安排孩子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委派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给孩子,如整理房间、帮忙洗碗、倒垃圾等。

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孩子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既要满足学校的学习要求,又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潜力。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各科目的学习任务,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

四、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或故事书,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理解、思考,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爱好是丰富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班或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体育等。

让孩子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六、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指导孩子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合理安排饭菜的搭配,并教育他们养成吃饭细嚼慢咽、不挑食的好习惯。

此外,也要注意孩子的饮水量,保证他们足够的水分摄入。

七、鼓励孩子交流与表达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要鼓励孩子敞开心扉,与妈妈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心理健康父母的小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父母的小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父母的小帮手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关乎孩子发展全面和幸福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陪伴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健康的教案,以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关注。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首先,父母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它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自我、情感体验、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包括自信心不足、焦虑、沮丧等。

为了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尽量主动与孩子交流,建立亲密的关系。

例如,每天花一些时间聊天,关心孩子的一天,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烦恼。

2.观察和倾听: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安全的环境来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鼓励积极的心态:尝试鼓励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

例如,帮助他们转变消极的想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激励。

第二部分:培养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心的方法:1.肯定孩子的成就:无论大小,都要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这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对自己价值的认知。

2.提供支持和鼓励: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

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3.让孩子参与决策: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例如,在家庭事务中让孩子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部分: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策略来应对困难。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应对困难的方法: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提供健康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教案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教案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教案教案名称:《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在家庭中可以做的一些家务活动。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3.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让孩子认识到家庭中的家务活动是每个成员的责任。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海报纸和彩色笔。

2.家务活动图片或实物。

3.奖励小礼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平时在家都需要做哪些家务活动。

2.提问:你在家都有哪些责任?3.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家中承担的家务活动。

二、呈现(10分钟)1.展示海报纸,并在上面写下“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2.指引孩子观察海报并解释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3.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家务活动。

4.介绍每一项家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三、讨论(15分钟)1.引导孩子回忆每个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做家务活动?3.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对家务活动的理解和体会。

4.组织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组织孩子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家庭成员。

2.让孩子在小组中讨论,分配相关的家务活动给各自的角色扮演者。

3.引导他们模拟在家中完成这些家务活动的场景。

五、制作海报(20分钟)1.给每个小组提供海报纸和彩色笔。

2.让他们一起设计并制作“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海报。

3.鼓励他们用图片和文字表达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家务活动。

六、分享(15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并陈述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其他小组提问或分享自己对海报的看法。

3.表扬每个小组的努力与创意,并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

七、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汇总讨论结果,总结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在未来继续成为做爸爸和妈妈的小帮手。

3.鼓励孩子继续参与家务活动,并提醒他们可以随时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和指导。

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5篇)

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5篇)

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5篇)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九板块习作《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讲述以及习作训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谢及关爱之情。

2、要把自己帮助爸爸、妈妈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写清楚。

3、在习作中,要指导学生注重描写自己在为父母做事过程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在习作中注重描写自己在为父母做事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在习作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的活动。

布置时,要激发学生做事情的兴趣,使学生懂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是自己长大的表现,避免为了习作而进行活动。

五、教学过程:(一)、课文引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在《妈妈的爱》一课,出示课文,指一名学生读文,问: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是的,从小到现在,我们的爸爸给过我们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也可以关心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板书课题: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二)、表达交流。

1、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节课我们就把你们为自己的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说给大家听。

2、小组内交流:1 )、说一说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2 )、你在为爸爸妈妈做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3 )、接受了你的帮助后,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反映呢?4 )、看到父母的感动后,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3、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互相评价,谁说的好,好在哪?(三)、出示例文。

1、有一个同学,他在为星期天的时候也为他的妈妈做了一件事,并把他写了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他是怎么写的吧:2、作文读完了,同学们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 )洗头的过程有没有说清楚?2 )有没有“我”在洗头过程中的感受?3 )有没有写出爸爸妈妈的反应?4 )是否写出我对这件事的感受?(四)、学生落笔。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父母的小帮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父母的小帮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父母的小帮手》教学设计与反思【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 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 自私任性, 只知索取, 不知回报,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 是一名小学生了, 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并能主动承担家务, 减轻父母的负担,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教材教法简析】《父母的小帮手》选自于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属于生活适应领域。

【学生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 独生子女居多, 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 使得孩子从小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许多事情都依赖大人, 再加上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 自私任性, 只知索取, 不知回报, 生活自理能力差。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3.引导学生为父母分担家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难点: 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 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父母的小帮手”照片一张2、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空调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暖心活动】师: 同学们,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咱们一起来唱唱吧!(播放歌曲: 《好妈妈》)是啊!爸爸妈妈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 我们一起去看看, 爸爸妈妈每天的工作吧!(PPT展示爸爸妈妈的工作)【观察岛】师: 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爸爸妈妈也特别宠爱我们,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工作着, 非常的辛苦。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鄂教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鄂教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鄂教版标题: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父母的小帮手【引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辅导,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父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探讨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主体部分】一、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1. 捕捉情绪反映: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表达,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常常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忧虑,父母应该给予耐心的聆听,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1. 温馨关怀: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温暖和关怀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且密切的互动,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2. 信任与支持: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被尊重的。

信任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应该坚信孩子自己也能够解决问题。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 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父母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任务。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积极的心态1. 培养乐观心态: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肯定进步与努力:父母应该注重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结尾】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倡导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小帮手,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铺就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努力吧!【参考文献】1. 鄂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材2. 张红著.《父母帮孩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育儿网. 2021-02-25.3. 张丽娜著.《家庭是孩子的小学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论坛. 2020-08-22.。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学习家务活的责任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家务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

2. 家务活的责任分工。

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简要介绍家务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确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步:讲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常见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如清理房间、洗碗、倒垃圾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中常做的家务活,并互相交流经验和技巧。

第三步: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10分钟)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承担的家务活责任。

通过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培养他们对家务活的责任感。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派遣一名组长,分配不同的家务活任务给每个小组,并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他们被分配的家务活任务。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家务活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他们讨论家务活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今后参与家务活的计划和目标。

教学资源:1. 家务活图片和实物展示。

2. 家务活分工表。

3. 家务活任务分配表。

4. 家务活完成情况记录表。

评估与作业: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能力,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并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分配的家务活任务,将完成情况记录在家务活完成情况表中。

拓展活动:1. 家庭讨论:学生们回家后,与家人讨论家务活的分工和重要性,共同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独立处理家务的能力。

2. 培养孩子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家务任务清单。

2. 纸笔。

教学过程:1. 观察家务分配分析家庭中的家务分配情况,帮助孩子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分别负责的家务任务,并讨论每个家务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制定家务任务清单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务任务清单,包括清洁、整理、打扫、做饭等任务。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任务。

3. 指导孩子学习家务技能对于孩子不熟悉或不擅长的家务任务,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和练习。

同时,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建立家务时间表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日程安排和个人能力,制定家务时间表。

让孩子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分配情况,以及在什么时间可以进行家务。

5. 家务任务分工根据家务任务清单和家务时间表,分配具体的家务任务给每个家庭成员。

鼓励孩子主动选择家务任务,并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份量适当的任务。

6. 家务任务执行规定好家务任务的执行时间和频率,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任务。

可以设定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并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7. 团队合作强调家庭是一个团队,每个成员的努力和贡献都很重要。

鼓励孩子与家人一起合作完成家务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8. 每天反馈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回顾今天的家务任务完成情况,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醒和纠正不足之处。

与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的方向。

教学总结:通过家务分配和执行,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处理家务的能力,同时培养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家务不仅仅是分担父母的负担,更是培养孩子成长中必备的生活技能和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做父母的好帮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做父母的好帮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做父母的好帮手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小学生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任务名称,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份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案的概述教案的概述部分主要对整个教案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教案的主题、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1. 主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目标: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情商和自我认知能力。

3. 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学方法:以情景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灵活而生动的教学。

二、教案的详细内容1. 情绪管理a. 目标:帮助小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感。

b.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情绪及其表现形式,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c.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情绪,示范和模仿情绪管理技巧。

2. 自我认知a. 目标: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b.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教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方法。

c.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

3. 人际关系a. 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 教学内容:教授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c.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帮助他们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4. 压力管理a. 目标:教导小学生应对压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b. 教学内容:介绍压力的成因和表现,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c.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压力,提供有效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2、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3、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1、养成爱劳动的习惯;2、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四、小品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

”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五、幻灯出示判断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一组:做糖拌柿子;二组:黄瓜凉菜;三组:炒鸡蛋。

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经常去做,并且做好。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主动、经常做家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和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2.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 鼓励学生在家中承担一些责任,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包括妈妈做家务、照顾孩子、工作等场景。

2. 讲解妈妈的角色和责任的PPT。

3. 一些家务劳动的模拟活动:如洗碗、擦桌子等。

4. 感谢妈妈的卡片和装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展示一些妈妈在家中照顾孩子、做家务、工作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妈妈在家庭中的辛苦和作用。

Step 2:讲解妈妈的角色和责任(10分钟)通过PPT或直接讲解,介绍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照顾孩子、做家务、工作等。

强调妈妈的辛苦和她对家庭的贡献。

Step 3:小组活动:模拟家务劳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家务劳动任务,比如洗碗、擦桌子等。

让学生模拟妈妈的角色,一起完成这些家务劳动。

引导学生合作,提醒他们要做好分工和互相帮助。

Step 4:制作感谢妈妈的卡片(15分钟)给每个学生分发卡纸和装饰工具,让他们制作感谢妈妈的卡片。

学生可以在卡片上写下他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并用装饰工具进行装饰。

Step 5:展示和感谢(10分钟)让学生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卡片,并表达对妈妈的感谢。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倾听和鼓励。

最后,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致谢,并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Step 6:小结和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妈妈的辛苦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通过承担家务劳动,成为妈妈的小帮手,并表达对妈妈的孝敬和感激之情。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表达他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可以将家庭中一周的家务劳动分配成表,并记录下自己完成的任务。

3. 学生可以在家中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等,以实际行动来感谢妈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父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孩子成为了家庭中的小帮手,能够分担一些家务和照顾弟妹的责任。

但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帮手,需要家长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二、培养孩子成为小帮手的重要性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让孩子参与家务和照顾弟妹的工作,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2.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让孩子参与家务和照顾弟妹的工作,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家庭更加和谐。

3.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孩子参与家务和照顾弟妹的工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培养孩子成为小帮手的方法1.制定家庭规矩。

制定家庭规矩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2.分配家务和照顾弟妹的任务。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分配家务和照顾弟妹的任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

3.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等生活技能,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5.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和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小结培养孩子成为小帮手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分配家务和照顾弟妹的任务,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

最后,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和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爸妈的小帮手》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爸妈的小帮手》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爸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2.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和接受家庭成员分工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材:《爸妈的小帮手》。

2. 预先准备家庭成员分工的图片或幻灯片。

3. 准备家庭角色卡片,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庭中的成员,让他们描述一下每个人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家里的家务活是如何分工的呢?讲解(10分钟):1. 展示家庭成员分工的图片或幻灯片,告诉学生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贡献。

2. 给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角色卡片,让他们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责任。

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队长。

2. 队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卡片,与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合理分工,每个人承担怎样的责任。

3.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份分工表,写明每个人的责任和贡献。

4. 小组分享自己的分工表,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内容,提醒他们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责任。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分工和责任的看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回家和家人讨论家庭分工和责任,看是否可以改进和优化。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成员分工的图表或海报,展示在班级里。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家庭成员分工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可以通过拓展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庭分工的理解和贡献。

【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一年级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主题说明】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难点: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1.视频故事《能干的小帮手》。

2.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岛”中的四幅图片(也可播放故事视频《能干的小帮手》),思考:这些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判断并说明原因。

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活动一:你会怎么做1.教师呈现爸爸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情景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如:妈妈在做饭,爸爸1. 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愿意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承担家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家人的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的价值观,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2. 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1. 基本家务劳动的掌握;2. 热爱劳动、关心家人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示范用家务工具(如扫把、拖把、整理箱等)。

学具:每组一套家务工具(如扫把、拖把、整理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家务劳动。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2)教师示范整理床铺、摆放餐具、扫地等家务技能,并讲解操作要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家庭场景,提出问题:“如何整理房间,让房间变得更整洁?”(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给出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劳动进行实际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热爱劳动、关心家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家庭责任感2. 家务劳动技能整理床铺摆放餐具扫地3. 合作、分享、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家务劳动,拍摄操作视频,并配以文字说明。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和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熟练的现象,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重点:基本家务劳动的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场景的设置,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妈妈的小帮手2.教学重点: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整理床铺等。

3.教学难点: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在家里是否帮妈妈做过家务,都做过哪些家务。

(2)引导学生分享做家务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1)教师展示一些家务劳动的场景图片,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如何正确地完成这些家务劳动。

3.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的正确方法。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劳动进行实践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务劳动,独立完成,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家长监督并签字,第二天向老师汇报。

6.课堂延伸(2)组织学生参观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2.学生能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关爱家庭。

3.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在实践操作环节,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给予关爱和鼓励。

六、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家务劳动场景图片2.视频素材:家务劳动操作示范视频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的基本技巧。

妈妈的小帮手 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 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教案标题: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3. 如何有效地与家人沟通和合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家庭话题,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呈现一些图片或故事,让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重要性。

主体活动: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列举出该角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任务。

4. 学生回到家中,与家人讨论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并记录下来。

5. 学生再次分组,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和任务。

6.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情景,加深理解和实践。

总结活动:7. 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8.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资源:1. 家庭成员图片或故事。

2. 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

3.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书面记录的家庭责任和任务清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游戏,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家庭合作和沟通重要性的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语言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经历。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引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提供一种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支持。

为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背景介绍1.1 心理健康在小学生中的重要性1.2 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2.1 发展适应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2.3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2.4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三、教学目标3.1 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2 掌握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3 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四、教学内容4.1 培养适应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1.1 演示和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4.1.2 创造思维拓展的环境和机会4.1.3 鼓励孩子们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4.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4.2.1 引导孩子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4.2.2 教导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4.2.3 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4.3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4.3.1 积极赞扬和鼓励孩子们的努力和成就4.3.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经验4.3.3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4.4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4.4.1 教导基本的沟通和合作技巧4.4.2 鼓励孩子们参与群体活动和互动4.4.3 促进友善和彼此帮助的价值观五、教学方法5.1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5.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5.3 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5.4 资源分享和亲子活动六、教学评价6.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6.2 学生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6.3 家长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和理解度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案,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掌握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这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好伙伴。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

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有责任为家庭付出,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3、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感,愿意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

(2)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家务劳动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做家务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长期坚持。

(2)帮助学生克服在做家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一些家务劳动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家务劳动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在做家务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分享经验。

四、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劳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一些家务劳动工具,如扫帚、抹布、拖把等。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家庭生活的视频,展示父母在忙碌地做家务,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2)提问学生:“在这个家庭中,父母每天都要做这么多家务,他们辛苦吗?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2、讲授新课(1)讲解家庭责任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义务为家庭的幸福和整洁贡献力量。

(2)展示一些家务劳动的图片,介绍常见的家务劳动种类,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做饭等。

(3)详细讲解几种简单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如扫地时要从角落开始,洗碗时要先洗油污少的餐具等。

3、课堂演示(1)教师现场示范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家务劳动的操作步骤,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

(2)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中做过哪些家务,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
【主题说明】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难点: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视频故事《能干的小帮手》。

2.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目标过程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岛”中的四幅图片(也
可播放故事视频《能干的小帮手》),思考:这些
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由观察图片逐步联
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判断并说
明原因。

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力所能及的
事情可以自己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爸爸
妈妈的小帮手。

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了
解父母等家
庭成员的辛
苦,了解自己
力所能及的
生活技能,愿
意为了减轻
父母的负担,
主动承担家
务,培养学生
的家庭责任
感。

活动一:你会怎么做
1.教师呈现爸爸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情景图片(有
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如:妈妈在做饭,爸爸
在忙工作的事情,准备开饭了,“我”会怎么做呢?
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平日上班很辛苦,回家还
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我们还可以帮助爸爸妈
妈分担些什么呢?导入活动二。

活动二:能干的小帮手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最
熟悉的家务活儿。

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还有哪些家务活儿可以学
会,组内成员做小老师。

6.学生分享学习做家务的体会。

7.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
受,并及时给予反馈。

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家务劳动的细
致和繁琐,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增强主动承担
家务的意识。

1. 活动一重在引
导学生了解父母等
家庭成员的辛苦;
活动二重在激发学
生为了减轻父母的
负担,主动承担家
务的家庭责任感。

2. 学生发言时教
师要给予反馈。


生小组交流时,教
师要巡视。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分享屋(总结提升)激发学生热
爱劳动的意
识。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做家务时家庭成员的反应
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做家务也是
一种学习,是生活技能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
意识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做
家务的愉快
体验,为“教
学目标”服
务。

1.组织学生分享受到爸爸妈妈、同学及老师表扬
的故事与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
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
和父母、老师、同伴的交流中体会其中的自豪感
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1.教师可以通过自
我暴露的方式引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
会。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帮助学会一件以前不会的家务活儿。

3.学生是否觉得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做父母的。

【练习题】
我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是,做完后我感到。

A.高兴
B.害怕
C.骄傲
D.自豪
【教学参考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而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及能力,以及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低年级的学生应当做一些诸如洗碗、叠被、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多功能手段,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具体体现如下:
1.家务劳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服务劳动,要求并训练小学生做家务,能够帮助小学生认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同时增强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2.小学生在做家务时,和父母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务,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了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也给家长提供了教育契机。

3.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劳动情境中,学会动手,善于动脑,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认识到劳动也是一种学习,是生活技能的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4.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成功时有父母的及时鼓励,失败时会有父母的及时引导,这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面对挫折的应对方式的培养大有裨益。

5.在家务劳动中,小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能够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这也是小学生了解他人、认识自我的契机!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中国的父母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而动手能力弱可能会影响创造力,最终也使智力无用武之地。

多数父母以为,只要抓好智力培养,让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

但这样盲目的、无止境的代劳,使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错失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可以说是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的锻炼,更是创造能力或者说是创新能力。

每一个家长的,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让孩子动手的重要性,从尽量不替孩子代劳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建议。

1、不代替孩子做。

由于孩子小,动手能力不如成人,他们做起事来比较慢,做得也不如成人好,这时家长要鼓励、帮助、耐心教孩子,切不能因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而完全代替孩子。

2、向孩子传授相关的做事技能。

做事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家长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让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挽起袖子,以免弄湿衣服,告诉孩子洗抹布时不要把水洒得满地都是,以免滑倒;应顺着一个方向抹,整个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要将抹布洗净挂好这样边示范边讲解,让孩子看清听懂,他才会学着做,并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3、和孩子一起做事。

和孩子一起做事可以提高他做事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
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

和孩子一起做事还便于观察孩子的做事情况,由于孩子自控能力差,加上做事本身就是辛苦的劳动,因此孩子做事的兴趣容易转移,往往不能善始善终,这时家长应及时提醒孩子,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引导孩子有始有终地把事情做好。

4、及时表扬和鼓励。

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但由于孩子能力有限,做的事情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时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对此,成人一定不能嘲笑或呵斥,而应在表扬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对孩子的鼓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但也不排斥适当的物质奖励,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都会使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但是,物质奖励不可滥用,用多了就失去了吸引力,而且物质奖励不要许诺在孩子做事之前,而应放在孩子经过艰苦努力较好地做完某件事后,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觉得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才做事的。

参考文献
刘伟民.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早期教育.2002\22.
雅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好家长.2005\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