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节 气温与降水课时作业 新人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 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 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 来,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于平缓
对地表
形态的 影响
相互
关系
① 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4)地壳运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 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有
环转化。如在高温作用下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在高压作用下页岩→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各类岩石的突出特点
3.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重点掌握三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各种
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
理解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掌握河流沉积地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洪积— 冲积平 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 趋于平缓,水流变慢, 泥沙沉积,形成洪积 扇或冲积扇,各个洪 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 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 呈扇形,冲积 土壤浓厚肥沃, 扇顶端到边缘 既不旱也不涝, 地势逐渐降低,是高产田所在 堆积物颗粒由 地 粗变细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变化
第1节 地壳物质的循环 第2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1.如何理解岩石的成因、分类、以及如何正确解释地壳内部物
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常见的有
沉积岩:各种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 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如石灰岩 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即三大类岩石的循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固体、液 体、气 体

波 横波 固体 (S)
传播 速 度
较快
较慢
共同点
传播速度都 随着所 通过物 质的性 质而变 化
•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球固体表面地以幔 下可划分为地壳、
、地
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
• 示:
• 3.地球的外部圈层
• (1大)A气圈
锋与天 气;低压(
气旋)、 高压(反
2013课标Ⅱ,
10~11题
,8分
选择题
2012课标文 综合题
综,37(1)题
,10分
2015课标Ⅱ, 4~5题,8 分
2013课标Ⅰ, 10题,4分 选择题
形式探究:选择题和 综合题的考查形 式并存。难度系 数在0.55左右, 分值为8~12分。
热点探究:西伯利 亚,横断山区,青藏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 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面) (古
2 800
①物质状态为固态;②上部存 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登 堡
多千米
①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②温 度、压力和密度均较大
面)
3 400 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 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
• 提示
考点二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知 识 整 合]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 化学成分 、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气固态态::天石然英气 液态:石油、天然汞
• 2.岩石
• (1) 概 念 : 岩 石 圈 中矿由物 一 种பைடு நூலகம்或 多 种 组固成态矿的物体积较大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 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上界和 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 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A项正确。图中 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逆温现 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读图可 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有段时间 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答案 为A。第(2)题,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 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
•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 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 增高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 机飞行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 后增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 信有重要作用
• 【点睛】 (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 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 高纬度为8~9 km。
第三节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 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 会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 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 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思维导图
• 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 [知 识 整 合]

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减弱,从而使②
温度下降 地表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导致地表温 度上升,A错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B错 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C错
答案 D
• 命题角度二 逆温特征和影响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1讲 水循环和洋流听课手册 湘教版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1讲 水循环和洋流听课手册 湘教版

第11讲水循环和洋流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洋流图和洋流的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一、水循环1.概念: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②________及重力作用。

3.类型与环节图11­1(1)类型: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乙)、陆地内循环(甲)和海上内循环(丙)三种类型。

(2)环节:A蒸发、B③____、C水汽输送、D④__________、E地下径流、F下渗、G蒸腾。

4.水循环的意义图11­25影响环节影响方式降水⑥________蒸发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地表径流修建水库、⑦____________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 ⑧________、E 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 东澳大利亚暖流、H ⑨________、I 千岛寒流 A 北赤道暖流、B 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 墨西哥湾暖流、K ⑩________、L 拉布拉多寒流、M 加那利寒流、N 巴西暖流、P ⑪____________ 印度洋Q 厄加勒斯暖流、R ⑫______________4.表层洋流的分布(1)中低纬度以⑬________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外围洋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11­4探究点一 水循环的类型及人类施加的影响核心突破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课时作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课时作

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和气候(2017·合肥质检)下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②地盛行风向可能为( B )①东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图示季节( D )A.江淮地区农民忙着播种小麦B.东非高原动物南迁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第1题,由于图中“60°”并没有标明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因此需分析两种情况。

情况一:若为北半球,则②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情况二:若为南半球,则②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第2题,据图可知,此时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可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江淮地区种植小麦为冬小麦,秋播夏收;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动物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进行季节性迁移,夏季(湿季)向北迁移,冬季(干季)向南迁移;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运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自东向西流;地中海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选D。

(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

下图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读图,回答3~5题。

3.一天中,M点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期间,N点的气温变化表现为( C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4.若图中M与N之间的海风为正东风,则此时PQ间的水平气流为( B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5.从夏季到冬季的期间,海陆风风力的变化趋势是( D )A.两者均加强 B.两者均减弱C.海风加强,陆风减弱 D.陆风加强,海风减弱第3题,M点位于陆地,N点位于海洋,海洋由于比热容较大,吸热慢,放热也慢,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比陆地滞后,选C。

第4题,根据图中M与N之间的海风为正东风,M、N之间的等压线应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北方气压较高。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限时规范特训13 打规模的海水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限时规范特训13 打规模的海水运

限时规范特训13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潍坊市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②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2.关于图中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宽广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1~2.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大洋环流的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海域,可以排除A、C;根据纬度位置来判读②地位于东南信风带,故选择B。

第2题,①洋流是秘鲁寒流,使得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跨纬度范围扩大;②是南赤道暖流,沿岸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③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但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东岸气候类型范围东西狭窄;④是南半球西风漂流,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

答案:1.B 2.A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

习惯上,人们把赤道以北的印度洋称为北印度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3.南印度洋副热带海区洋流的流向是( )A.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常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常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4.下图能正确表示北印度洋海域夏季风和洋流的是( )3~4.解析:第3题,南印度洋副热带海区洋流的形成主要与盛行风有关,在东南信风和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了常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

第4题,北印度洋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了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

答案:3.D 4.D(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考试)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节气温与降水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节气温与降水课件新人教版
心析
(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三调)读某山脉18℃等温线空间 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B A.大分水岭 B.台湾山脉 C.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山脉 D.乌拉尔山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1 000m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为a侧纬度低 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 率的差异导致的 C.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D.b地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地1 000m气温与a地1 200m气温相等
高大 山脉 地 形
平原
①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如我国冬季山体北 侧冷空气堆积,持续时间长,降温明显;而山体南侧冷空气受削弱,影响减弱,如 我国的天山、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②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 动方面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形成狭管效应,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 风力加强),降温明显。如太行山
下垫面
重点是考虑地面反射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反射率大则气温较低,反射率 小则气温较高
人类活动 影响大气成分与下垫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 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2.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是将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连接 起来的线。判读等温线时应注意以下信息的解读: (1)气温数值及其变化趋势:气温数值往北递减,为 北半球;气温数值往南递减,为南半球。 (2)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稀疏,说明各地气温相差 不大;等温线密集,说明各地气温相差悬殊。 (3)弯曲程度:等温线平直,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 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多。 (4)走向:等温线往较高纬度凸出,说明该地区的气 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凸出,说明该 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2019年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7

2019年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7

解析
第1题,如果该洋流系统位于大西洋,则洋流①是墨西哥
湾暖流,洋流②是北大西洋暖流,洋流③是加那利寒流,洋流 ④是北赤道暖流。第2题,如果该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位 于北印度洋,则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长江的水位较 高,长江水补给地下水;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高温少雨;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位于东亚季风区的
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见下图
甲 )。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 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 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和索
马里寒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北京、南京都盛行东南风。 答案 1.A 2.B
考点一
考点二
[深 度 解 读 ]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常考的 1.判定南、北半球 类图像之十七)
(1) 常 用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 (30°或
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南北半 球确定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⑤
名 千岛寒流,⑥南赤道 称 暖流,⑦ 东澳大利亚 暖流,⑧西风漂流, ⑨ 秘鲁 寒流
流,⑦ 巴西 暖
⑤西澳大利亚寒
流,⑧西风漂流, 流。北印度洋: ⑨ 本格拉 寒流 ⑥ 季风 洋流
考点一 考点二
【学法指导】 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模式, 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如右图:采用想象法: 8 利用分数式“ ”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 0 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 “0”,按 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 (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 环流),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08讲课件 湘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08讲课件 湘教版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4) 大 气 受 热 过 程 原 理 的 综 合 应 用 —— 昼 夜 温 差 大 小 的 分 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 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 100 m 气温降低 0.6℃,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00 m。 (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 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2018·青岛市高三调研)“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 大主导产业。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 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
A.1 月份 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 月份 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2)两种作用: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 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近地面温度。 ②大气逆辐射 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2.原理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课件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课件 新人教版

带控制
1000mm )
热带草 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
南北纬10°~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 分干湿两季(750~
20°之间
带控制
1000mm )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3)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类 型
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

温带季 风气候
温带大 陆性气

分布规律
大致在10°N至 25°N之间的大陆东
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C 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4.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D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探核

深度剖 析
探究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推理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重要作用。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是全球性
大气环流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可逐步推理如下图所
示: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2.三圈环流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时,一般只考虑地 表性质均一、高低纬冷热不均、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形成的“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名师指津】30°N是区域定位中经常用到的一条纬线, 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探究三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虽然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的一种,但它的存在打破了风带的 带状分布规律。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分析如下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思考探究 1,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 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
提示:沉积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动力: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 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 CO2 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 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C
考点二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特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 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 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 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 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 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 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 者海沟。
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大气 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 圈 气体成分是氮和氧 成部分 统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地表水、地下水、大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气水、生物水等 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 圈 存环境的总称 响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基础巩固组]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1题,根据丙处气流下沉,可判断为高气压带,则可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故甲、乙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周围的风带,则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

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答案:1.C 2.C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3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第4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答案:3.A 4.B(2017·宜昌四校联考)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月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6.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B.地势高气压低C.南北气流辐合D.阳坡受热增温解析:第5题,图中的热带辐合带就是赤道低气压带,图示其位置整体偏南,则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气温与降水
(2017·湖南雅礼中学月考)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完成1~2题。

1.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C )
A.太阳辐射 B.地形影响
C.大气环流 D.人为活动
2.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C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1题,根据等温线数值可知此时为冬季。

E处位于两山之间,冬季风经过时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强,位于E处东南部的D处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比两侧的其他地方更冷,故D处等温线向南部较暖的地方弯曲。

第2题,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理,F处的气温较周边高,故不可能为山峰(地势高,气温较周边低)。

此时为我国冬季,冬季湖泊温度较高。

同理,城市由于人为热较多,气温较同纬度高。

(2017·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图为我国沿26°N 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B )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
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时间长
C.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4.有关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地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B.7月,②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C.⑤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D.1月,②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第3题,结合④、⑤两地的经纬度可知,④、⑤两地同处云贵高原。

1月,⑤地位于昆明准静止锋西侧暖气团范围内,④地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东侧冷气团一侧;⑤地受暖气团控制时间长,月均温高,④地降水多于⑤地,B正确,D错。

云贵高原自西向东地势降低,⑤地海拔高于④地,A错;1月份云贵高原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错。

第4题,据图可知,
①地临海,③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故①地气温日较差小于③地;②位于内陆,陆地等温线1月向南凸,7月向北凸出;⑤地位于云贵高原,夏季由于地势高无酷暑,冬季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小无严寒,其气温年较差明显小于同纬度的③地,选C。

(2017·大连二十四中期中)下图为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D )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B.亚洲东部降水量多于欧洲西部
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小
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
6.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B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第5题,该图为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无法判断降水总量的变化;该图表明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可以看出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选D。

第6题,大陆西岸的西班牙马德里,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丰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位于大陆东岸的西安,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

因此,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2017·山西四校联考)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丙、丁四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8.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A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7题,根据纬度和图中指向标判断,甲地1月份是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不是西南季风影响,A错。

乙地沿岸有暖流影响,降水较多,B错。

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C对。

丁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D错。

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丁地冬夏季降水量差异不大,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并且位于40°S~60°S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半球该区域陆地面积小,不会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夏降水量差异大。

(2017·合肥调研)图a为我国西南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图b为我国西南某河谷地带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甲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A )
①地势较低②暖湿气流影响
③太阳辐射强烈④温室效应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西南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的成因主要有( B )
①夜晚降温迅速,易形成降水
②白天有逆温层,不易形成降水
③夜晚多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
④白天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9题,图a中甲地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地方弯曲,说明该处温度较高,地势相对较低;又因其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处有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太阳辐射、温室效应均是宏观尺度上影响气温的因素,不适于区域内相邻较近地点的气温差异原因分析。

第10题,据图b可知,该河谷夜晚降水量多于白天。

这是因为夜晚的河谷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而白昼的河谷中部盛行下沉气流,易晴朗干燥,选B。

11.(2017·吉林三校联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a为南美洲某地区地形略图,图b为该地区A、B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逐月分布示意图。

表格为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

(1)简述A城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

(2)比较A、B两城市年平均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

A城气温较B城气温高。

原因:A城地势较低,受沿岸暖流影响;B城地势较高,受沿岸寒流影响。

(3)B城市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