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证据和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自转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欠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证据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证据。
2.难点:地球自转的证明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太阳灯、地球自转演示仪。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提问:“地球除了公转,还有其他的运动吗?”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自转演示仪,呈现地球自转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灯,理解地球自转与太阳灯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球自转演示仪,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地球自转的证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自转的证据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地球自转,还有其他的天体也有自转现象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拓展知识。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据。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据。
精品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精品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地球运动”第二节“地球自转”,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地球真的在自转吗?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球自转。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地球自转相关知识点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拓展:介绍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气候、生物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并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等。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产生昼夜更替,影响人们的作息时间;地球自转还产生时差,影响国际交流、旅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地球仪、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024年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2024年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地球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具体内容将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证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的证据,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 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自转的证据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地球科学》学习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会有白天和黑夜?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讲解地球自转的证据及其地理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的证据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列举至少三个证明地球自转的事实。
(3)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的证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地球表面物体偏向等。
(3)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昼夜温差、产生地转偏向力、影响气候分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据掌握较好,但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地球仪的使用。
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证明地球在自转杭州市胜利小学陈滔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2)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 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现象,认识现象和事实的联系。
(2)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3)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观察和模拟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成因提出不同的见解。
(2)了解人类不断寻求证据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感受追求事物本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准备:自制可旋转的摆、记录表、各种视频四、教学过程:1.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1)你们能判断一个人是在往前走还是往后走吗?先不要吹牛,让我们来看一位流行乐坛天王的走路表演(视频)知道他在往哪里运动吗?谁能确定?(因为无法看清地面或者背景的物体和他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就没办法确定他是否在动了)(2)播放列车、观光电梯上看到外面的事物运动情景T:你怎么知道火车在运动?在怎么运动?实际是在什么运动?你怎么知道的?(电梯向下,火车向前运动等)小结:我们看到了在地面上不会动的树和玻璃墙在运动,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判断其实是自己在运动,而且运动的方向和他们是相反的。
2.看到的现象与实际有哪些联系?(播放顺时针做圆周运动的球)T:原来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来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那么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它在怎么运动?除了球本身在转动外,还有什么可能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运动。
T:如何确定是哪个原因造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运动呢?只要能够排除其中第一原因,就能确定。
如果球不会动,那么就是人在动。
相反人不动的话,则是球在动了。
3.通过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T:生活中我们看到过类似这样运动物体吗?(1)播放模拟太阳运动红色球体。
T:是太阳在转动吗?T: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除了太阳本身自东向西在转动外,还有可能是地球自己在自转,而且方向是自西向东,看来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有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的原因可能造成。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证明地球在自转》。
详细内容如下:1. 地球的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2. 地球自转的证据星星的运动日出日落现象时差现象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地球在自转。
3.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什么运动吗?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2. 学习新课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4. 例题讲解解答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方向周期2. 地球自转的证据星星的运动日出日落现象时差现象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
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计算地球自转的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答案: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地球运动”第二节“地球自转”,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
(2)提问: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2. 例题讲解(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球形状的赤道膨胀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拓展: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2. 地球自转的方向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
(2)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球形状的赤道膨胀等。
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作息时间、农业种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情况较好,但在举例说明地理现象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自转的趣味知识,下节课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的论据:1.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2.地球上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现象,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这些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但这些现象,学生是较难观察到的。
课本选取了“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实证。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没有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实验要求较高,教师可以简化实验,通过动手实验来认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从而借助实验来验证地球的自转,理解“傅科摆”何以证明地球的自转。
本课通过观察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来理解傅科摆原理,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材安排了四项主要活动:第一,旧知回顾。
第二,摆的特点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摆摆动起来的特点,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第三,验证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对比地球转动,地球不动时摆摆动的特点,从而得出地球转动时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转。
第四,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分析和排除。
最后引导学生收集更多证明地球自转的资料。
【教学目标】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1)观察图片,棉签在静止平稳的装着水的盆里,经过一夜的时间,你观察到了什么?(2)棉签角度为什么会发生偏移?这是什么原因呢?(3)你还知道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传吗?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能通过人造卫星观测到地球在自传,但是早在几百年前,哥白尼就已经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转动,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观测到,直到1851年,150多年前,法国的一位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摆动规律时,发现了证明地球在自传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在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下,他是怎么证明的呢?那我们就先向傅科学习研究一下摆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1)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详细内容为探讨地球的自转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描述地球自转的特点,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通过实践情景探究地球自转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地球仪、手电筒、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探究:(1)让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子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1.1 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
1.2 特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1.3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优质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优质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地球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二节“地球自转”。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证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3. 认识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天文望远镜(可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有自转现象?”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a. 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 特征:自转速度、轴倾角等。
c.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风向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解答地球自转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地球自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自转的相关习题。
2. 答案:详细解答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气候、生物钟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地球自转相关习题的解答。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3课时。
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
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
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等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现象。
但让学生说出地球自转或公转的原理那就困难了。
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探究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地球的自转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培养新技能。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知道“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书中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
(2)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四、教学重点:认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观察法、自主合作六、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用木板钉钉子做的圆盘。
有关“傅科摆”的视频资料和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生:自转、公转)是啊,大家都知道“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
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目标知道地球在自转。
了解傅科摆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在自转,了解傅科摆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自转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在自转吗?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二)讲授新课地球在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24 小时。
强调地球自转的重要性,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傅科摆的原理和作用介绍傅科摆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
讲解傅科摆的原理,傅科摆是一种简单的摆,它的摆动平面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发生偏转。
强调傅科摆的作用,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实验和观察分组实验,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傅科摆,让学生观察傅科摆的摆动平面是否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发生偏转。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下傅科摆的摆动平面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析讨论傅科摆的摆动平面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1. 2. 3. 1. 2. 1. 2. 1. ◦ ◦ ◦ 2. ◦ ◦ ◦ 3. ◦ ◦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自转,傅科摆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实验和观察的结果。
强调地球自转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傅科摆的摆动平面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和现象。
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什么影响?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地球运动”第二节“地球自转”,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以及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自转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地球自转的定义及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周期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强调地球自转速度的恒定。
(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更替:讲解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照射地球的不同区域,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②时间差异:介绍地球自转造成各地时间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时区的划分。
③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对气候、风向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地球自转相关知识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理现象3. 地球自转的意义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为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理现象等。
(3)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风向等。
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证明地球在自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实验了解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傅科摆”,傅科摆会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证明的。
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难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准备:学生: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可转动圆盘一个。
“傅科摆”影像资料,手电筒、地球仪。
教师:课件、展台、电脑、投影机,其余与学生材料相同。
牙签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谈话:各位同学,早上好,还记得我吗?2.是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学习科学课还有两个很关键的诀窍。
是哪两个诀窍呢?”CAI:柯南。
谈话:“对,第一是要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这就相当于柯南破案时的寻找证据;第二是要合理推测,想想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这就相当于柯南破案时的推理判断。
掌握了这两个诀窍,你的科学学习就能更进一步。
你们已经掌握了吗?”“很好,下面我们就正式上课了。
上课!”一、导入新课,揭示儿童前概念。
1.谈话:这么多老师听课,个别同学有些紧张,我也是,来,我们放松一下,先来欣赏录像:美丽的地球。
2.结合视频,说说你对地球的了解?3.同学们很棒,课外知识真丰富,还能大胆发言,表扬。
4.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知识,可是人类几千年来不断探索才发现的。
当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
不像我们现在,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那么当时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5.今天郑老师就带领大家乘坐一趟时间穿梭机,也要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
(2)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准备:铁架台、摆(线、钩码)、底盘(转盘或铅笔盒或书本)、记录表四、教学过程:(一)研究摆的特点,建构科学概念。
1、直接告知、教师演示、学生验证,形成科学概念: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出示摆并进行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钩码的摆动方向?(左右)(2)如果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它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没有)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呢?[设计意图:图中展示的是两种底盘,第一种是电脑室用来放电脑主机箱的一个移动盘,如没有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也可以选用表面较光滑的书本作底盘,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转动的平稳,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师直接告知:大家的想法跟一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的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在摆动过程中,摆的摆动方向不会随着底盘的转动而发生改变,即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板书:摆具有保持摆向不变的特点。
)(4)教师演示并强调注意点:①辐度不要太大,不要超过铁架台底盘的边沿。
②转动时要缓慢而平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和对实验中关键点的强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5)学生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往往会由于小学生操作控制力差而出现转动不平稳、地球本身自转等因素造成实验很难做成功,进而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
既然很难通过探究实验获得正确的科学结论,所以我就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结论,并结合教师演示和学生验证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
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编号:XXXXXX
一、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证明地球在自转。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
地球仪或模型。
小球或小车模型。
灯或手电筒。
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介绍地球自转
1. 利用地球仪或模型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解释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地球形状等现象的影响。
步骤二:进行实验观察
1. 将小球或小车模型放置在地球仪或模型上,表示地球表面。
2. 将灯或手电筒作为太阳模型,照射在地球模型上。
3. 让学生观察小球或小车在地球模型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步骤三:分析观察结果
1.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观察小球或小车在地球模型上的运动轨迹。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观察结果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步骤四:总结与讨论
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的运动,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
2. 让学生讨论其他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延伸
了解其他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方法,如离心力实验、星空观察等。
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对生活的影响。
2024年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
2024年教案上城陈滔《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科书第七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证据以及地球自转的周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以及自转的证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指南针、演示文稿。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2)提问:“为什么地球仪上的经线是弯曲的?这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所在地的日出方向。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 知识拓展(1)介绍地球自转的证据,如地球表面的离心力、地球赤道的膨胀等。
(2)讨论地球自转对气候、季节等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 地球自转的证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自转的影响与应用。
答案: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气候、季节等产生影响,生活中可通过地球自转解释许多现象,如卫星发射、地球物理勘探等。
2. 作业题目: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使地球呈现扁球状,赤道地区膨胀,两极略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材:教科版科学五下四单元《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编写说明:本课取自于教科版五下四单元第三课。
学生在学生本课前已初步认识地球近代观察史的情况,知道形成昼夜交替的几种可能性,太阳与地球可能存在的运动关系。
考虑到五下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本课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质疑精神起始,以知道观察视角的局限性与相对运动的特点位出发点,进入求真精神的培养,通过分析情境,知道一种情境有多种成因的可能,最后以实证意识推动探究地球自转的活动,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的球自转的原因。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现象,认识现象和事实的联系。
●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观察和模拟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3.科学态度●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成因提出不同的见解。
●了解人类不断寻求证据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感受追求事物本真的探索精神。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技术的发展可以拓宽观察的方法。
材料准备:旋转展示台、重力沙摆、演示单摆、pocket2、记录表、各种视频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看广告,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要全面多角度观察才可能发现事物的真是全貌。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科学态度,开始今天的课。
一、视频导入,观察情境,了解相对运动。
(质疑精神)导语:你们能判断一个人是在往前走还是往后走吗?班级交流:观看列车、窗外事物运动情景,谁在运动,在怎么运动?实际是在什么运动?你怎么知道的?二、分析相对运动情境,多角度分析事物(求真精神)演示情境:观察运动运动的球。
导语:看到了什么?它在怎么运动?有几种方法可能让我们看到这种运动。
导语:如何确定是哪个原因造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运动呢?三、关联实际情境,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实证意识)导语:生活中看到过类似这样运动轨迹的物体吗?(太阳)班级交流:你们觉得是哪种可能让我们看到了太阳东升西落?如何证明。
2022年教学教材《证明地球在自转》精品优秀教案
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地球自转需要实证的。
2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难点】重点: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难点: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傅科摆〞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北京天文馆傅科摆的视频、其他证明地球自转的视频等。
小组材料:螺母两个棉线一根〔适量长度〕=一个摆、一个铁架台、一个可转动的圆盘〔餐桌的转盘〕。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你看到了什么?师播放视频:火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内的乘客看到车外的风景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预设:车外的车、人等都在往后运动。
〕师追问:火车停了呢?车外的车、人还在往后运动吗?生:〔预设:火车停后,车外的车、人没有往后运动。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预设:因为物体的相对运动。
〕〔说明:如果学生能说出相对运动,可以让其来说说相对运动是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果学生无法说出相对运动,教师不要急着去讲,可以可以引导他们模拟傅科摆的摆动,自己领悟体会。
〕师:这个现象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难题有很大的关联,我们一起来挑战吧!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证明地球在自转。
板书课题: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模拟傅科的摆:探究摆的特点师:哥白尼认为地球在自转。
可人们一开始就对这一观点表示疑心,因为当时没有人观察到地球在自转。
虽然我们现在已能通过人造卫星等观测到地球确实在自转,可前人是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师出示傅科的资料,引导学生:法国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根本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地球在自转
杭州市胜利小学陈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2)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 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现象,认识现象和事实的联系。
(2)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3)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观察和模拟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成因提出不同的见解。
(2)了解人类不断寻求证据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感受追求事物本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准备:
自制可旋转的摆、记录表、各种视频
四、教学过程:
1.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1)你们能判断一个人是在往前走还是往后走吗?先不要吹牛,让我们来看一位流行乐坛天王的走路表演(视频)
知道他在往哪里运动吗?
谁能确定?(因为无法看清地面或者背景的物体和他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就没办法确定他是否在动了)
(2)播放列车、观光电梯上看到外面的事物运动情景
T:你怎么知道火车在运动?在怎么运动?实际是在什么运动?你怎么知道的?(电梯向下,火车向前运动等)
小结:我们看到了在地面上不会动的树和玻璃墙在运动,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判断其实是自己在运动,而且运动的方向和他们是相反的。
2.看到的现象与实际有哪些联系?
(播放顺时针做圆周运动的球)
T:原来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来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那么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它在怎么运动?除了球本身在转动外,还有什么可能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运动。
T:如何确定是哪个原因造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运动呢?只要能够排除其中第一原因,就能确定。
如果球不会动,那么就是人在动。
相反人不动的话,则是球在动了。
3.通过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
T:生活中我们看到过类似这样运动物体吗?
(1)播放模拟太阳运动红色球体。
T:是太阳在转动吗?
T: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除了太阳本身自东向西在转动外,还有可能是地球自己在自转,而且方向是自西向东,看来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有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的原因可能造成。
那么你们觉得是哪种可能让我们看到了太阳东升西落?如何证明(学生回答)
不止我们,其实古时候,人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也在不断地苦苦寻求着答案,一开始,他们很自然地相信了眼睛直接看到,都认为是太阳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
可到了后来,就有人提出地球是个球体,是地球在自转,就像我们说的,太阳不动,我们跟着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也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但用实验来证明地球自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难题。
所以谁都说
服不了谁,直到100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终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他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了摆在摆动中是有一定的规律,但在一次研究摆的摆动规律时,他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
T:他发现了什么?
T:有哪些可能会导致我们看到这个摆偏转的现象呢?
T:同学们,世界难题马上要在我们面前被解开了。
但现在有2种可能摆在我们面前,该如何是好呢?如果我们能证明哪个是不转动的,是不是就能搞清楚到底谁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
T:用实验证明地球不会转动方便还是证明这个摆不会转动方便?
(2)证明摆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T:要研究摆,我们首先要认识摆,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的摆动方向?
T:是摆改变了摆动方向吗?
T:看来不同的观察角度,虽然摆运动方向没有改变,但观察到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为了描述更加准确,用东南西北来描述,请每个组把桌子里的小旗拿出来放在桌子的北方,帮助我们认清方向,现在摆的摆动方向是南北,现在摆的摆动方向是东西,
T:小组讨论,那么怎么知道摆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了呢?
(讨论、回报)
(3)验证摆的方向不变。
T:那么我们就人为创造一个运动条件,现在摆的摆动方向是南北,如果把摆整个转动90°,摆的方向会是什么?
出示记录表,先让摆南北摆动起来,然后将摆的整个装置分别匀速慢慢转动到90度,观察它的摆动方向变了吗?然后是转到180度,270度,并把它的摆动方向分别画到记录表中。
教师演示并强调注意点:
①辐度不要太大,不要超过铁架台底盘的边沿。
②转动时要缓慢而平稳。
(4)学生实验验证。
(5)汇报:摆的摆动方向发生改变了吗?结论:摆具有保持摆向不变的特点。
T:既然摆的方向不会改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能看到傅科摆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T:傅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做了一个相当于20层楼高,重28千克的摆,这样的摆几乎不受外力的干扰,能够保持摆动方向不变,于是,在大庭广众下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视频)T:傅科利用了不会自己改变方向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而且傅科在不断的研究中,在北极点上,每小时傅科摆会顺时针转过大约15度。
大约24小时转动一圈。
T:你觉得地球是怎么在转动?
4.联系其他现象,深化科学概念。
T:傅科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那么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现象和地球自转有关系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现象:
(1)在我们北半球,水流入水槽中,都是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沙子漏下也是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2)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
(3)深井测量法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课堂延伸,拓展科学概念。
延伸:这些现象和地球自转有关系吗?你们回去还能找到一些和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吗?
证明地球在自转
研究问题:摆的摆动方向会改变吗?
请分别画出转动各个方向后摆的摆动方向
摆动方向
发生改变
了吗?
2.如果
摆的摆动
方向不会
发生偏
转,那么
是什么原
因导致傅
科摆发生了偏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