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境分析。

“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需要理解意境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诗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

B项,只描写周瑜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诗格》非王昌龄所作。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结合文本内容“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分析可知,“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

4.D. 解析:小说并没有“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

5.①疼爱孩子,理解包容。

母亲在得知孩子落榜后不仅没有恼火,反而能理解孩子并能及时抚慰他的情绪。

②心思细腻,沉静稳重。

母亲既能观察出儿子的心情,又能在孩子出状况的时候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③有教育智慧。

她通过带孩子去陶吧做陶艺让孩子走出了情绪的低谷,重新振作。

(6分,每条2分)6.①交代了故事结局,即走出陶吧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这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②照应了文章题目“妈妈手上的花瓶”,使小说结构严谨。

③通过男孩的改变侧面描写出母亲极富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形象特征。

④小说结尾凸显了文章主题,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答案C【A项,张冠李戴,“计算机技术”应为“互联网技术”;B项,缩小范围,“5G技术”应该是“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曲解文意,即使进入了物联网时代,也并没有摆脱互联网。

D项,主宾颠倒,原文是“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意为数据量的扩张推动了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

】2.答案D【A项,“开门见山”错误,文章在最后才明确提出了中心论点。

B项,没有为正确使用5G提供方法层面的指导。

C项,施奈尔著作所举景象只是假想,不是事实依据。

】3.答案A【万物互联时代越连接越脆弱,所以立足于保护安全的出发点,计算机设备的离线功能十分必要,可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对数据和设备进行底线式的保护,故“不再需要离线功能”错误。

】4.答案B(“完全源于”概括不全,父亲选择上船,也出于对自由的渴望)5.母亲是一个严厉苛刻、忍辱负重、情感深挚的家庭主妇。

①她严厉苛刻,性格暴躁。

小说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

②她忍辱负重,性格坚毅。

母亲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第九段写父亲出走之后,“母亲觉得羞辱。

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依然辛苦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③她感情真挚、拙于表达。

母亲对家人怀有感情,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6.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①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

③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7.答案C.8.答案C(A都是是省略句,B都是判断句, D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陈述句)9.答案A(意动/使动/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10.答案A(进入函谷关)11.答案A(“乃鞫之”意为“兴祖于是审问他们”,语意完整,故其前后应断开,排除B和C两项,“兴祖”是“命”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018-2019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18-2019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课内基础题、课外阅读题和表达题三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课内基础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旦日飨士卒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时与臣游游:游玩B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D 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C.今太子迟之D.晋军函陵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群臣侍殿上者。

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下列各句中与“齐孝公伐我北鄙”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臣,东鄙之野人也。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19 分)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并自从吏兵追林卿。

行数十里,林卿迫窘,及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

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

”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pdf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pdf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第I卷 阅读题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鞠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

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燕太子丹质于秦丹终不迫于强秦愿图国事于先生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出师表》)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桃花源记》) (4)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 。

(《三峡》) (5)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小石潭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谢晋的人生大智慧 李世琦 就在《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送来的第二天,我从媒体上得知了谢晋去世的噩耗,我看着手中的《谢晋人生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怅然若失,在这个大师稀缺的时代,又一位大师走了…… 对新中国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对谢晋的电影作品都会顺口说出几部来。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的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9高三上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语文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9高三上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语文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9高三上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语文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把每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位置上。

3、不准使用铅笔、刮纸刀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王莹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

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

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仿佛征和载体的潜质。

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

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许多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

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

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

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哺育了自己的家乡的酷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同流合污。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志向,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准备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找寻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终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志向。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需头脑醒悟,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同流合污。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备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原来就自相冲突。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接受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肯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牢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

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其次是文化造伪。

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

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

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

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

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

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

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

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

《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

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

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画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2.下列各句中所涉及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大王来何操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

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试卷第2页,总11页4.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C.“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D.“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1.B( A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曹经”加以限制。

C“及其价值倾向”错。

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

D“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2.C( C项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D( D项曲解文意。

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

)4.B(扩大范围,“人们”应为“学生”。

)5.B(“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错。

)6.A(B选项“比较反感。

”错误,由原文“我也这么觉得。

不过以后真有了孩子,也不一定会用。

”和“写一个去,也是一种安慰吧。

”可知,“我”并不反感,只是觉得是对父亲的一种安慰。

故选B)7. ①强调”被写进父亲灵位牌的小东西”暗含着“我”对父亲的怀念,表意含蓄。

②“像禾苗一样开始萌动”通过比喻写出新生命的日渐长大。

生动形象。

③“在太阳的照耀下”具有象征意味。

给人温暖之感,希望能抚平父亲的离世带来的伤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像禾苗一样开始萌动,它的每一次游动,都会让陈小秋惊叫起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生命比喻成禾苗,生动形象的写出新生命的日渐长大。

“太阳”给人温暖之感,象征了父亲,就像父亲一样给我温暖,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8. 含意:①“我”失去了父亲的爱,又因自已孩子的出生而获得一份爱。

②“我”失去父亲的悲伤因为儿子的到来得以缓解。

“我”将对父亲的怀念寄托于对儿子的爱上。

作用:点明小说的主旨,即生死的转换、生命的生生不息让人动容,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转换中不断得到和失去,引人深思。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心理与应激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

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

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

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脱发症、神经性呕吐、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

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

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

而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心理补充“营养素”。

专家认为,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

童年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得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育。

各年龄阶段积极的情感会使人在事业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当然,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营养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的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附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3分)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谈及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妈妈手上的花瓶苏丽梅高考成绩揭晓了。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母亲正擦拭桌子,看到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母亲把抹布扔一边,搭着男孩的肩走进屋,示意男孩在沙发上坐下。

母亲小心翼翼地问道:“成绩怎么样?”“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

“没事没事,没考上就没考上,咱明年再读一年,啊?”母亲说。

“我不想复习了妈,太艰辛了,我觉得自己不是考学的料。

”“不急着做决定,假期还长呢。

”第二天,母亲上班之前,敲开了男孩房间的门。

母亲对男孩嘱咐道:“孩子,妈妈上班去了,锅里有豆浆,冰箱里有蛋糕,你待会起来吃。

”男孩“嗯”了一声,转身又睡了过去。

母亲下班时,男孩的脸色更加阴郁:“妈,他们都考上了。

”“考上就考上,没事的。

”母亲知道,他们是指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强强和巍巍。

平时三人一起上学,一起打球,还相约考取同一所大学。

如今,他的伙伴们同时考上了,只有他没考上。

母亲知道这消息对儿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劝慰未必有用,只是用力按了按儿子的胳膊。

第三天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放下包就直接来到厨房准备做饭,一眼瞥见锅里的早点,原封未动。

母亲看了,心里咯噔了一下,她推开男孩的房间门,里面根本没人。

母亲告诚自己不能慌,她拿起手机给男孩打电话,电话没有人接;她又打电话给孩子外地的父亲,他也没有收到孩子的信息;于是她一边给强强、巍巍打电话,一边决定自己出去找一找孩子。

同学们也没有男孩的消息,但是给她提供了几个男孩可能去的地址。

母亲稳下心神决定先去篮球场,她在篮球场里转了一圏,并没有找到男孩,又继续去网吧寻找,几个小时后,她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男孩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一眼看到母亲,先是低下了头,嗫嚅道:“妈,你下午没上班?”“我这两天调休,正好陪你散散心,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

男孩“嗯”了一声,带着不安和好奇跟着母亲回家了。

转过天来,母亲带男孩来到一家“陶陶吧”,男孩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专注地做陶瓷,那个老板模样的人似乎在等待他们,径直带他们来到一架机器前,顺手拿给男孩一块泥巴,说:“会捏泥吗,小伙子?”男孩平时很擅长做手工的,他轻视地笑了一下,用劲捏了捏泥巴,可泥巴瞬间粘在了他手上,他放松了手劲轻轻揉搓,却也不起什么作用。

母亲似乎也不在行,建议儿子说:“不然把泥巴放在板上揉?”她看出男孩有些小恼火,微笑着按了一下他的手臂。

男孩沉下心来了,他琢磨出来捏泥力道是个关键,几番捣鼓,终于把泥巴捏得可以拉坯了。

老板问他想做什么,他脱口说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母亲有些吃惊脸也有些红,老板开始示范:先把一块泥巴固定在转盘中心,然后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在这同时耐心细致地塑造花瓶的形。

男孩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仔细观摩着老板的动作……制作要领了然于心之后,男孩自信地把双手固定在转盘边沿,双手放在泥巴表面,轻轻往上提,转盘转起来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感觉花瓶的形已经出现了,可就在这时,那团泥巴很不配合地飞了出去,落到了盘子里,功亏一篑。

男孩儿泄气地甩了甩手,老板哈哈笑着说:“这没啥小伙子,还没有哪个顾客是一次做成的呢!”男孩看到母亲沉静的笑容,又把双手放到转盘上。

不知过了多久,当男孩把一个小巧的花瓶放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含着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儿子,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

”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

”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故事的起因:高考成绩揭晓了。

“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这一神态描写,既暗示了他高考失利,也写出人物失望难过的心情。

B.和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考取了同一所大学更加重了男孩的烦恼,这一情节设置使得故事增加了起伏波澜,也进一步推动了男孩去网吧的情节发展。

C.小说中男孩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形象,他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又因为去网吧宣泄让母亲担心而惭愧,最后在陶吧制陶的过程中找回了信心。

D.小说情节简单,内涵深刻,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进行了描写,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表达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二、古诗文阅读(52分)(一)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7.下列句中画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8.下列各句中所涉及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大王来何操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9.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

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10.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