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爱这土地

合集下载

13 我爱这土地

13 我爱这土地

二、记一记
声音沙哑。 嘶哑: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 刺激使发怒。
深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止息: 停止。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做诵读提示。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 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 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
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
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一、读一读
ài 艾青 hóu 喉咙 yǎ 嘶 哑 fèn 悲愤 jī 激怒 lí 黎明 bào 暴风雨 fǔ 腐烂
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
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我爱这土地 鸟——歌唱——河流、风、黎明 “我”——死(在土地)——羽毛(烂在地里) 象征 抒

爱 (土地)
眷土地、献身祖国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 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 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 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 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 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炼的概括。若去掉第二节,

我爱这土地 赏析

我爱这土地 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诗中的“鸟”特指一只鸟,而且是一只“我是一只鸟”,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阔大景象衬托下,鸟的形象被赋予了更为广博的意义,象征着一种伟大的力量。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深沉、激越、真挚、委婉动人的抒情特色。

诗人怀着赤子的真诚,用清新俊逸的语言唱出了儿女对热爱土地母亲的激清。

诗的后两节采用了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它像一支歌曲,始终回荡在爱的旋律中,令人心动不已。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树立起“兼善天下”的理想抱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以“土地”为譬喻,表达了他对祖国眷恋深情和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强烈爱国精神
的诗歌,通过对鸟的形象和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一首著名的诗歌,它在人们的心中激起了热潮,使人们感受到爱国之情。

此曲以艾青清晰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中国祖国的热爱。

诗歌一开头就用“啊,祖国大地”来形象地表达艾青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更突出了“祖国”的重要性。

他以深情入骨的诗句“啊,祖国大地,一片热血涌动”,明确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诉说着充满激情的爱国之情。

他将其诗句“万水千山,大江南北”结合,比喻中国的地理环境,赋予它神圣的气息,形成一个宏大的画面,从而让人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他的热爱之情。

此外,艾青在诗歌中还结合了历史,表达了关于爱国的思想。

他写道:“祖国古朴,一片绿茵茵,历来千秋一紫禁城,无数英雄奋进去”,表达了他对祖国历史的眷恋和尊重,赞美了古往今来为祖国而奉献的英雄们,称赞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艰难坎坷,仍然勇敢坚强的精神。

艾青用朴素的文字为爱国情怀注入温暖,在轻松的语言中表达了热烈的情感。

他的诗歌打动了无数的爱国者,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把爱国之情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别人,而且他们认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让自己成为个性鲜明的中国人。

“我爱这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全国人民,它动人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思,挥洒着热血的爱国之情,使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家,让祖国更加崇高、美丽与神圣。

艾青的诗歌,
让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在我们的心中,爱国之情永远不会消失。

13课《我爱这土地》讲解

13课《我爱这土地》讲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初析全诗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 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 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 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 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这首诗在写作上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在诗中的每一 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 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 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 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 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 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 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 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 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 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历史悠久
艾青
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 现代著名诗人。他生长在农村, 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 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 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 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 革命者.代表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 《我爱这土地》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 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 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通过 学习,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 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 旋律,更是永唱不尽的主题.

13.《我爱这土地》 (2)

13.《我爱这土地》 (2)

朗读指导
一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 的感情倾向。情感是诗的基石 。 诵读:品味节奏美 二是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 1.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 2.情读。有表情地朗读,体会现代诗歌 三是抑扬顿挫:音高低、语调轻 的情感节奏,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 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 。 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 (只要顺着诗句的自然语音状态 出来。 来读,顺着诗句的自然节奏来读, 何愁不有抑扬顿挫的效果。) 3.复读。即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节奏展
作者风格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 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 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 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 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 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 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 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 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 是对祖国的挚爱。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 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 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 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 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 体会现代诗歌的感情还可能从分析诗歌表达 感情的方式和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入手。 诗歌的抒情方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 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 感情(情思)的。
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诗人以鸟的形 象自喻,用饱 含激情的诗句 歌唱祖国,歌 唱神圣的民族 解放战争,这 种鸟儿对土地 的痴情,表达 出诗人愿为祖 国奉献一切的 赤子衷情。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一、课文简介:《我爱这土地》一文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二、设计思路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引导学生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重点设计一些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三、内容要点、训练目的及解决方法内容要点训练目的解决方法了解作者及其成就1、扩充文学基础知识2、便于迅速把握主题合作(组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知道写作背景把握主题(重点)1、锻炼获取信息的能力2、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实践(课下自史料,了解1938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状况)探究(课上学生分析、研讨并得出结论)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重点、难点)1、提高理解能力2、锻炼运用能力合作(通过小组,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练习(出示意境,学生练习选取意象去表达)体会抒情方式的巧妙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质疑(师设计问题引导生去体现)品味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1、进行思想教育2、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活动(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四、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要点1、2、3;第二课时,解决要点4、5。

五、过程设计:1、课前布置: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2、导入:放映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3、作者简介。

4、探讨写作背景并通过朗读诗歌提炼主题。

5、反复朗读诗歌,通过讨论理解句子含义,并让学生做巩固练习:选取意象运用象征手法,说两三句话表达对父母或对老师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我爱这土地》(语文版下册)(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我爱这土地》(语文版下册)(含答案)

第13课我爱这土地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喉咙.(lóng)吹刮.(guā)温柔.(róu)嘶yǎ(哑)汹yǒng(涌)fǔ(腐)烂姹.紫嫣.红(chà yān)2.读准多音字(1)假.如:jiǎ其他读音:jià组词:放假(2)林间.:jiān其他读音:jiàn 组词:挑拨离间二、重要词语1.嘶哑:声音沙哑。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激怒:刺激使发怒。

4.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5.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6.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速极快,流程极远。

三、作家作品本诗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其他代表作有《北方》《向太阳》等。

四、文体知识诗歌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即形象性、精练性和音乐性。

具体来说,形象性即诗歌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的;精练性即诗歌以极精练的语言,表达含量丰富的内容;音乐性指诗歌的句子一定要有节奏,一般要押韵,押韵是指某些诗句最后某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点拨: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而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13、我爱这土地

13、我爱这土地

小组:姓名:13.我爱这土地(第一课时)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会朗读,熟读背诵。

1.通过查阅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资料,了解现代诗歌特点,反复朗读,读准音,读准停顿,把握感情基调。

1.查阅身边的资料,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艾青及写作本诗的主要信息归纳在下面:2.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⑴自由诵读,用铅笔画出你认为的停顿节奏和需要重读的字词。

【知识链接】现代诗歌定义:“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特点: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个性导学〗【我的问题】⑵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诵读?⑶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全诗,可以小声地跟读,进一步明确诗歌的节奏和基调。

⑷再读诗歌,和同桌伙伴比比看,谁读得更好?小组内部评比后到班上展示。

⑸感悟诗歌内在思路,试着背诵本诗。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吹刮( ) 2.请标出下面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我的收获:我的疑惑:13.我爱这土地(第二课时)1.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语文版七下语文13 我爱这土地

语文版七下语文13  我爱这土地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3 我爱这土地城西初中班别:15 组别:姓名: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sī( )哑汹涌.( ) fǔ( )烂黎.明()深chén( ) 悲愤.( ) hóu()咙激.怒( )2.找出选项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咽侯侯鸟气候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2)斯鸣哑雀无声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下面诗句的朗诵重音不当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下面三句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接连攻击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②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③对于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5.理解默写。

(1)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艾青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之深,痛之切。

6.理解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1)“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中破折号的作用是:7.仿照下列句式,补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会飞向大海,去聆听海的喘息。

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测试题 (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测试题 (新版)语文版

13.我爱这土地课堂基础巩固练(时间:15分钟满分:30分)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6分)嘶.()哑.()艾.()青姹.()紫嫣.( )红蔷.()薇2.下列词语没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嘶哑喉咙急怒腐烂B.黎明温柔深沉敦厚C.激流契机汹拥神奇D.复新悲愤象征挚爱3.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节奏.重音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4.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

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5分)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6分)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强化提升练(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我爱这土地1教材分析1.《我爱这土地》选自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现代诗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册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我爱这土地》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的一首诗歌,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作为爱国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但正式接触现代诗还是第一次;且他们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掌握欣赏现代诗的一些方法,并初步学些现代诗。

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全诗;3.掌握朗读现代诗的一般方法。

二、目标能力:说出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能说出诗歌的意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写法。

5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6教学过程6.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

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60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呢?——泥土。

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以示对祖国的思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教案语文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d.学生应将拓展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e.学生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演讲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我爱这土地》的教学内容,突出作者的爱国情感、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修辞手法。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回顾等部分,以便学生跟随教学流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其他相关的课文,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有一定的理解,同时也应该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通常比较感兴趣,他们善于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可能在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互动和参与,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我爱这土地原文赏析

我爱这土地原文赏析

我爱这土地原文赏析
诗歌《我爱这土地》由鲁迅先生创作,描绘出一幅充满爱国热情的画面,令人深受感动。

鲁迅先生用凝重的笔触和直落的笔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他谈及自己热爱的土地,诗中有“历史的川流不息”、“风花雪月春暖花开”、“草木万物欢歌欣赏”等美好的描述,朗朗上口,简洁大方。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迅速沉浸在这令人心醉祖国的美景中,把“一个中国”的情怀传达给每一位读者。

该诗还用几个弥漫着爱国热情的气息的美丽比喻表示对祖国的
热爱,如“泥泞不田田畴昔人”、“蓝天碧水艳阳天”等,让人不禁把热情倾注于祖国,引起不可抑制的共鸣。

结尾“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明确表明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其深远的文学功底和爱国精神都令人敬佩。

他的作品可以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爱这土地》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国崇尚祖国精神,为中国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财富,令人永记在心。

我们一定要珍惜、重视这种精神财富,从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我们从而看出,《我爱这土地》的凝重的笔触、爱国的情怀、超越时空的文学功底,使它成为一首永恒不朽的经典,在中国的诗歌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 -。

【语文版】七年级下金榜学案:第13课《我爱这土地》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金榜学案:第13课《我爱这土地》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哑的喉咙歌唱。

(2)这永远xiōnɡ( )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这无止息地吹ɡuā( )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4)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 )烂在土地里面。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原名,浙江金华人,我国现代著名,代表作有等。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喉咙,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5.综合性学习。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班上将出一期主题为展示65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1)同学们搜集了三则材料,预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短语)为这个栏目拟个合适的名称。

13、艾青《我爱这土地》

13、艾青《我爱这土地》

• 1、使用了象征手法。
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具
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辞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 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具体感、立体感和生动感,抒发出了缠 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喉咙嘶哑的鸟 暴风雨
——
——作者自己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蹂躏
汹涌的河水 ——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着 ——革命斗争声势浩大 的激怒的风 无比温柔的黎明 ——中国革命胜利后的 美好生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教学目标
•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 2.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 3.把握诗歌的感情和思想基调,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 之情。 • 4.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一、关于艾青
•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 澄,浙江金华人。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 州西湖艺术学院。 • 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 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 诗歌。 •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 •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 左翼美术家联盟,与人组织春地 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 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 姆》等。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 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 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 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 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 和希冀。
桂林成 一片废墟
遭日军轰炸 后的郑州
活埋
刀靶
母亲被炸死,孩 子该何去何从?
试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诗歌朗诵我爱这土地开场白

诗歌朗诵我爱这土地开场白

诗歌朗诵我爱这土地开场白《我爱这土地》诗歌朗诵稿《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

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主持人诗歌朗诵初2 13.课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初读诗歌我们知道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借助鸟的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那么这只鸟歌唱的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

(土地、河流、风、黎明)请同学们试着用以下格式为诗中意象作旁批我从“”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实际上是在写。

例:我从“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土地,实际上是在写正受着日本侵略军无耻欺凌和折磨的祖国。

板书:土地—象征国家对祖国的热爱河流—象征人民对人民的赞扬风—象征斗争对侵略军的痛恨黎明—象征前景对未来的憧憬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全班学生怎么样朗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要参加比赛我爱这土地(男生一次,接着女生一次,男女齐读一次)假如我是一只鸟,(女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男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齐读)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齐读)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齐读)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齐读)然后我死了,(个人领读)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设计人:王全民审核人:夏媛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投影一则网友留言:“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献一年工资;打日本,我捐献我的生命”话虽有些偏激,但字里行间却也饱满充实着一种爱国激情。

引导学生漫谈什么是爱国主义。

教师总结:不错,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每一寸土地。

二、自研自探1、走进作者、2、解题、背景介绍3、朗读感知:三、交流互动1、各小组自学研讨问题(10分钟)2、组内讨论展示(15分钟)四、展示提升、质疑评价五、自学点拨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味、鉴赏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 写?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 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了解:
“意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意思 想的客观事物。
艾 青
艾青(1910-1996),中 国现当代诗人,原名蒋 海澄,生于浙江金华, 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 《北方》、《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到了延 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 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一九三七年七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的“三光”政策之一--烧光
日本的“三光”政策之二--杀光
日本的“三光”政策之三--抢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 卢沟桥事件悍然入侵中国。 这就是著名的七· 七卢沟桥 事变。从此,中国陷入了长 达八年的抗战。日军所到之 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累累 血债!
轰炸香港 重庆大轰炸惨不忍睹
“我”这只鸟不是白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 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 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 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 发的焦灼与慨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 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1.下面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 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母亲被炸死, 孩子该何去 何从?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 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 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祖国山河沦陷,生 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 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 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193 8年11月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 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 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 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 己。
我 爱 我 这 爱 土 这 地 土 地 艾艾 青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思 考?
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不顾邻国 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 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 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
请看下面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布的一张帖子: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 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 打日本,我愿捐命一条!!”
• 注意全诗的基调 • 注意诗句的停顿 • 注意朗读的重音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 的激怒的风。”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朗读指导
假如/我/地 地
艾 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暗示另一种事物或某种较为普 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这被暴风雨打击 着的土地
——“土地”象征着生 “我”养“我”而又多 灾多难的祖国。(正在遭受日
寇欺凌)
“暴风雨”象征日军
你能忘了吗,
这个血淋淋的数字!
南京大屠杀,尸体堆积如山
轰炸后的南昌 家破人亡,悲痛欲绝
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不幸的祖国在呐喊
儿 悲这 女 愤永 心 象 的远 中 征 河汹 的 郁 流涌 悲积 着 愤在 我 中 们 华 的
——
除 非 我 们 死 , 我 们 决 不 回 来 !
这无止息 地吹刮着 的激怒的 风
——象征人民心中对 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预示着人民为 之奋斗献身的独立 自由的曙光
把握此诗中“鸟”的形象:
此诗虽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但这 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的 抒情。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 到死。死了 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 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
思索: 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对“土地”“河 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畏艰 险,直到生命的终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诗 人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 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 情的特写。提练和升华了主 题。
作者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 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 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愿为祖国献 出一切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