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合集下载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种形势下面临的的历史任务是有关系的;(2)理解合作的双方共产党和国民党需要合作的原因;(3)明白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在合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懂得宏观把握2请同学们观看图片问:同学们看过书了,知道此图代表的是那次事件呢?这次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他的背景是什么呢?3总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四大原因•一、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三、孙中山的作用•四、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4第一次国共合作•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原因一分析•请学生大声朗读“国内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段•请学生先试着自己整理下本段的关键内容,提问: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什么?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什么?6原因一•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下吧7/1)列强操纵•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

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

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中国的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后来的领导地位和现代中国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共合作的形成可以分为两次,第一次是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合作,第二次是1936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合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两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识到必须团结在一起来抵抗外敌。

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万里东征与过渡时期(1924-1926年)国共两党开始接触和合作是在1924年。

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到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主义。

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在推动重庆谈判失败之后,意识到必须发展与共产党的关系,并在苏联共产国际的调停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共产党也派遣李大钊等人加入国民政府的各种机构,开始了实际上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两党的合作还很脆弱,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国民党内部存在着保守派和进步派的斗争,同时外部的帝国主义势力也对中国进行干预。

全国革命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26年北伐战争的发动,使两党的合作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2.北伐战争与合作的发展(1926-1927年)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发动。

国共两党达成了联合抗日、反蒋(冯)的共同纲领,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

共产党在这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军费、军火和战术指导等支持,帮助国民党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然而,在北伐战争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国民党内部的保守势力对共产党的影响开始加大,同时孙中山本人的逝世也让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了裂痕。

1927年春夏之交,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国共两党分道扬镳,进入了第二次分裂时期。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与第一次有着很大的不同。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可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像是电视剧一样精彩。

想当年,民国时期的中国,那真是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年代。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国家的状况糟透了,满目疮痍,老百姓苦不堪言。

外有侵略,内有混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尤其是日本人的侵略,弄得全国人民都不得安宁,国民相关部门那时候也在拼命应对,但感觉就是力不从心。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和我党这两股力量原本是水火不容的。

国民党一边想着要统一国家,整顿政权,另一个一边则是在搞革命,想要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

可是,你想啊,老百姓的苦日子没办法再过下去了,大家都在想办法改变现状,特别是面对外敌的时候,民族大义自然而然地就被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国民党和我党就像是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突然发现身边还有个更大的威胁。

于是,两边心里一想,咱们要是继续打下去,那就真的被外敌给吃掉了。

于是,双方开始试着拉拉关系。

这就像是打游戏的时候,一队敌人出现,原本互相敌对的两个玩家也得暂时联手对付更大的敌人。

国共的合作,真是这么个意思。

说到具体的过程,那个时候的蒋介石和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蒋介石虽然是一把手,但心里可没完全信任我党。

这就好比你和邻居关系一般般,虽然为了大局可以暂时联手,但心里总有点隔阂。

不过,这边则是觉得,嘿,机会来了,要是能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咱们的革命事业或许能更进一步。

就这样,两边开始频繁接触,真的是互相试探,心里想着能不能真心合作。

他们在1924年召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会议,那个气氛啊,真是微妙。

双方的代表在一起讨论,一边是国民党的老大,另一边是我党的骨干,大家都在心里默念“别打了,别打了”。

会议上,大家一言我一语,想办法把各自的立场说得好听一些,毕竟都是为了“对抗敌人”。

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合作的具体行动也开始展开了,国民党把不少力量分给我党,让他们在农村进行发展。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伐战争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和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8年,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战争。

当时,中华民国的政权陷入了分裂和动荡之中,国共两党都迫切需要结束长期以来的内战局面,实现全国的统一与现代化。

因此,北伐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契机。

北伐战争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密切合作。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团结、进步、团结、进步”的方针,并提出了“以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主张。

国民党则秉持着“驱除列强,建设民主”的目标,追求国家独立与现代化。

这两个党派的共同理念和目标使得他们在北伐战争中找到了合作的机遇。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紧密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大批优秀干部参与国民革命军,共同抗击北洋军阀。

国共联合在军事行动上实现了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北伐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统一得以实现,国共两党也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声望。

战争胜利后,召开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共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在党内,共产党提议成立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研究,以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的成功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走向深化。

共产党以建立统一战线政府为目标,提供政治及组织上的支持。

国民党则以整编军队和推行地方自治为目标,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这种合作使得两党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并且在政策制定和领导机构中实现了权力的共享。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对未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合作经验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国共合作的成功表明,通过团结起来,中国人民能够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合作的意义和合作的影响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初三历史国共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可追溯至北伐战争前夕。

当时,国共两党都积极参与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但由于历史背景和政治立场的不同,两党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

然而,1924年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国的进程中逐渐产生了合作的愿望。

二、国共合作的意义1. 加强了共产党的国内地位国共合作使得共产党在国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共产党成功地进入了国民党的政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为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统一抗日战线国共合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良好的统一抗日战线。

通过合作,国共两党能够共同面对来自日本的侵略,共同捍卫中国的领土和民族尊严。

这种统一抗日战线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并为最终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革国共合作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取得了重要的地方实权。

这为日后的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共合作的影响1.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契机。

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展示出的优秀领导能力和斗争实力,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逐渐确立了其在国内政治领域的领导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深化了两党的认识和交流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之间的认识和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通过共同战斗、互相学习和合作探讨,两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信任,为日后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还理论创新。

国共合作的历史

国共合作的历史

国共合作的历史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共三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2、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3、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国民党一大旧址二、国共第二次合作1、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国共合作的历史论文有哪些

国共合作的历史论文有哪些

国共合作的历史论文有哪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合作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两党在抗击外敌、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中国等方面展现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国共合作始于1924年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至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取得全国胜利。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国共两党的合作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分歧,但最终取得了共同的胜利。

国共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国民党与共产党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建立起的联系。

两党合作的初衷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和外国侵略者,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国共两党在北伐战争中紧密合作,共同推翻了北洋军阀,并建立起中华民国。

此后,国共两党在各地建立了联合政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然而,国共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摩擦和矛盾。

在苏维埃运动中,共产党提出了土地革命、工农武装等方针,与国民党在军事战略和政治路线上产生了分歧。

孙中山逝世后,两党之间的合作逐渐疏远,国共内战爆发后,两党彻底决裂,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对峙和苦战。

然而,国共两党在最后时刻重新走到一起,并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八年抗战期间紧密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形成了合作和共存的关系,确立了两党长期共同执政、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

总的来说,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两党之间的合作虽然曲折多舛,但最终达成了共同的胜利。

国共两党在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合作的历史教训也启示我们,只有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国共两党历史上的合作、对抗

国共两党历史上的合作、对抗
(2)国共两党的建立都推动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和斗争水平的提高,都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影响 深远。
2.对国共关系曲折发展的成因的规律性认识
(1)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激发是促成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 原因,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理念的不 同。
(2)两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之机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 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 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 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 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 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 人民军队的开始。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影响:①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
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 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 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 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 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 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 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 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 发展。
影响:
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扩大了中共的影响。③ 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破裂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 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 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 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 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 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 及的。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主要内容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主要内容

:文章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经过全面评估,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从简到繁地探讨国共合作和国共对立的历史演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一主题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认识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我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发展国共合作的缔结是在我国国民党和我国这两个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建立的。

1924年,先生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并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

此后,两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抵制外敌入侵,进行了北伐战争,统一了我国。

2. 国共对立的渐进随着国共合作的深入发展,两党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浮现。

国共两党在政治理念、经济政策和地盘分割等方面出现了分歧。

到了1927年,国共合作遭到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形势逐渐向国共对立演变。

国共之间的武装冲突和政治斗争不断加剧,最终演变成为国共内战。

3. 国共对立的展开与转折国共内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我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则撤退到台湾,建立了“中华民国”。

4. 国共对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国共合作和国共对立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我国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国内的团结,推动国家的发展,同时处理好国与党的关系,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这一内容丰富的历史过程中,我国人民经历了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历史变迁。

这一过程不仅是我国延续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一页。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我国,国共两党应当更多地强调共同的历史记忆,促进国家发展和团结。

应该加强两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近现代史、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我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中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方式认识和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原因与结果审视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原因与结果审视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原因与结果审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合,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一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探索,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特殊性。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1.共同的抗日救亡目标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国家救亡方面的共同目标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两个党派意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放下了过去的分歧与矛盾,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敌。

2.共产党对民族团结的建设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展开的土地革命、抗日游击战争等方面。

共产党通过积极有效地组织农民抵抗日本侵略,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抗日军队,这为国民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国际形势的推动抗日战争是二战中唯一被卷入敌后战争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发动抗日战争的国家。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使得国共合作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与资源,同时也迫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合作意愿。

二、国共合作的结果1.加强国共两党的实力国共合作使得两党间的分歧得以缓和,建立了有效的军事指挥体系,使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较大的战略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国民党的决策,提高了国共双方在内战中的竞争力。

2.推动了国民党政权的建设国共合作的结果还在于加强了国民党的组织与军队建设,共产党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为国民党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3.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由于与国民党的合作,中共得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发展壮大,继续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实现了土地改革与政治权力的转移,为解放后中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对国共合作的审视1.合作中的矛盾与不足国共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不足。

例如,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同的立场和利益分歧,这在合作过程中时常产生冲突。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教训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教训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教训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中国革命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教训。

本文将就国共合作的过程以及所带来的教训展开讨论。

一、国共合作的过程1. 背景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内战时期,对于国共两党来说,都十分重视统一中国的目标。

由于内战导致国共两党实力的下降,双方迫切需要结盟以对抗国民党的反动派。

2. 共同抗日国共合作的首个合作点在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侵略,国共两党都认为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是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党共同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渡江战役国共合作的又一个重要节点是渡江战役,该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解放军渡过长江的决定性战役。

国共两党在这场战役中紧密合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4. 《新民主主义论》1940 年代中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

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共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5. 十年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在十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逐渐恶化。

国共内战爆发,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摩擦和冲突。

二、国共合作的教训1. 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共两党的合作最终破裂背后,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

中国共产党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而中国国民党则主张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2. 对权力的争夺国共合作的另一个教训是对权力的争夺。

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这种争夺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3. 缺乏长远规划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缺乏长远规划,更多地将合作当作是临时同盟,缺乏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这种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了双方在战后的权力争夺中的冲突和对立。

4. 对军队的控制国共合作过程中,对军队的控制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国共合作的由来

国共合作的由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由来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得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由少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小党。

由于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问题,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并且深入到工人中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表现出了与以往中国任何政党不同的特点。

从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至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短短的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的大小罢工就达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

罢工运动在全国造成了巨大的声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群众以及社会其他阶层中的影响。

但是终因革命力量的薄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了军阀的血腥镇压。

严酷的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上了深刻的一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自身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组成强大的革命统一战线。

就在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同时,共产国际也派人与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取得联系。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屡遭失败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下决心要寻找新的力量和新的出路,提出要改组国民党。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了孙中山先生的高度重视,使他产生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愿望。

1923年1月,苏俄特使越飞专程来华,与孙中山签订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确立了国民党联俄的基本政策。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阶段性胜利和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与背景1. 国共合作的背景国共两党在中国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国共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党对抗外敌入侵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共同愿望。

国共两党在民族意识、政治目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共同点,这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2. 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形成离不开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倡导,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这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而国共两党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政治与军事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三、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1. 北伐战争的初期阶段性胜利北伐战争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为突出的便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这一行动为国共合作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基础,并开始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2. 北伐战争的失败及国共合作的破裂尽管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国共双方对于统治权的争夺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北伐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这一阶段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四、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民众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民众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与抗日情绪,社会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经济上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2. 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及发展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党在政治上的分歧与斗争将直接导致国共内战的爆发,至此为止,两党的矛盾开始激化,并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从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国共两党达成了临时的合作,共同抗击外敌,并试图实现民主与现代化的目标。

北伐战争作为合作的重要阶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是在中国面临由外敌侵略引起的危机情况下形成的。

19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同时也受到列强的欺凌。

国共两党在对外侵略及国内混乱的威胁面前,决定临时放下分歧,共同抵抗外侮。

二、合作的初衷国共两党在合作初期的倡导目标是民主和现代化。

虽然两党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他们共同关心国家民生,都希望通过改革和革命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合作的历程国共合作经历了多次的合作与瓦解。

最初的合作是由于共同的敌人而形成,后来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解散,但在整体形势对合作的需求下,很快又重建合作关系。

特别是北伐战争前后,两党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混乱时,达成了最广泛、最深入的合作。

四、北伐战争的背景北伐战争起因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发动的反对北洋政府的武装行动。

北伐战争的背景是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衰退,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呼唤着民主与现代化的需求。

五、北伐战争的过程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战争,经历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

中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与国民党一起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六、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成功,并且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战争,国共两党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铸就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同时,国共两党在战争中所展示出来的领导能力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国共合作结束的原因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双方对于政权问题产生了分歧,加之国民党内部的右倾势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7年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展开的一系列合作行动,旨在推翻北洋政府,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共合作的过程以及其最终的结果。

一、背景和合作初期1.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混乱和分裂的时期。

北洋政府的建立未能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政治,各地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孙中山与共产党的接触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曾表达过推翻北洋政府、建立统一的中国的目标。

共产党则积极寻求革命合作的机会,并与国民党接触。

3. 国共合作的开始1924年,孙中山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翻北洋政府。

共产党积极响应,组织军队参与北伐。

二、国共合作的发展和挫折1.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期间。

共产党积极参与北伐,与国民党合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战略胜利。

2. 两党矛盾的产生随着北伐的深入,国共两党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和军事指挥上的分歧,以及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3. 第二次国共合作1926年,国共两党在对内对外的形势压力下重启了合作。

这一次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在指挥结构上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共同行动的战略安排。

4. 国共矛盾的激化尽管国共两党通过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矛盾与冲突逐渐激化。

其中,1927年的北伐战争失败是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共合作的结果1. 政治效果国共合作推动了北洋政府的瓦解,加速了国家主权的恢复。

同时也让共产党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军事效果国共合作在军事上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共产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支持国民党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对北洋政府斩首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国共合作的短暂破裂1927年,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失败后短暂破裂。

国民党发动了一场针对共产党的大规模清洗,逼迫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

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也标志着革命 统一战线的建立 3、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4、意义:推动工农运动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
高安中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祝海燕
国共合作的形成
1、国共合作的原因与条件: (1)中共认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寻求同盟者; 必
可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政党,有威信、有
实力;孙中山认识上的转变,以“俄”为师
(3)共产国际的指导 2、国共合作的形成 (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 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 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联盟的政党。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主要内容: ①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②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

初中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其历史教训

初中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其历史教训

初中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其历史教训近代中国历史中,国共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的革命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国共合作的过程,并探讨其历史教训。

一、合作的背景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封建统治和民族危机等严峻的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摆脱危机,并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二、合作的开端国共合作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23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就开始接触和合作。

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派遣了一批党员加入到中国国民党,并共同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三、合作的进展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的时间段。

这段时期,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南方革命势力得到了迅速扩大,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了北伐运动,成功推翻了北方的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局势。

四、合作的分歧与破裂然而,国共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分歧。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分歧是发生在1927年,中国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清党运动,导致了合作的破裂和中国共产党的遭受重大损失。

此后的多次合作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五、合作的历史教训国共合作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首先,合作的建立需要双方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不能完全忽略双方的差异。

其次,合作不能仅仅依赖于个别领导人的努力,需要在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有效的规范。

最重要的是,实现合作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加强沟通和合作。

六、合作的启示尽管国共合作最终分裂,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共合作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和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

国共合作也使中国国民党意识到必须借鉴共产党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使国民党普通党员对共产党抱有敬意。

这些启示也积极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总之,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合作,也有痛苦的分裂。

国共合作第二次: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国共合作第二次: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国共合作第二次: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辉煌的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中,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一起抵御外敌入侵,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这段历史时期也存在很多矛盾和争议。

如今,以后人们常常提起国共合作,不是为了抨击,而是为了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一、国共合作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所缓和,民族危机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成为两党寻求合作的共同誓言。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于国共两党领袖下正式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识,建立国共合作关系。

这个时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牢固的联合,其中以开展新四军、八路军等游击战争为代表。

国共合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时刻把抗日战争的民族利益摆在第一位,勇挑重担,进行了从肩负乡村武装领导到统一战线抗日的历次伟大转变,不论是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国共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共产党始终始终着眼于祖国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的未来希望。

二、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影响国共合作的形成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不断被外国侵略者所圈占的历史。

以前的种种抵抗活动似乎都已落空。

在这个时候,两党要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活动,实施了有效的国共合作。

这种合作深刻地影响着抗日战争进程和中国社会的更为广泛的历史进程。

如同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转变,重塑了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国共合作搭建的融洽局面,也植根于山山水水、丘林岛屿的大江南北,成为历史的支点和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国共合作的争议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影响自然也在某些方面引起了诸多的争议,比如多数时候它被批判为私底下构成的政治联合。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执政地位优势,共产党奉行的左派政策获得很多权利,亦导致国共冲突一度深化. 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存在一些内部分歧和矛盾。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 作
PPT大纲: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国共合作的概念
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阶段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外敌或推动民主革 命的行动。
为什么会出现两次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的出现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时局的需要以及双方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各自 目标。
第一次国共合作
问题与局限性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内部矛盾 和外部压力等原因,合作最终破裂。
战争年代的国共合作
背景
战争年代的国共合作始于1937 年,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共 两党为了共同抗击日本入侵而 进行的合作。
条件
两党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共同 目标,重新建立了合作关系。
具体内容
国共两党合作组建了八路军和 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共同 抵抗日本侵略。
结论
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保持各方合作共识,为国家发展繁荣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宇,赵小虎,《中国现代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李明,王继才,《中共党史教程》,人民出版社,2008。 3. 陆群,邓大卫,《中共党史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93。
成果
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建 立了解放区,为解放全中国打 下了坚实基础。
问题与局限性
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领土分配 等问题,合作最终转变为内战, 导致长时间的冲突和纷争。
国共合作的意义
1 对中国的影响
国共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统一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原标题: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延安大礼堂上悬挂的国共两党党旗。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交流平台的建立,“国共合作”的话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今年恰逢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笔者由此谈谈有关历史上国共合作的一些情况。

■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而诞生的革命政党。

19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欲从广东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却陷入了内部分裂、组织涣散的状态。

当时,苏联基于其地缘政治利益,愿意支援中国革命。

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马林建议让革命意志坚定的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工作。

孙中山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派出蒋介石及共产党人张太雷等赴苏联考察学习。

起初,中共中央不以马林的建议为然,认为与国民党还是通过“党外合作”,关系比较好处理,后来经过争论,才同意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
民党的“党内合作”方案。

因为中共那时隶属于共产国际,是它的一个支部。

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认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

这就等于批准了“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俄为师,进行改组工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全体党员加入了国民党。

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国共产党中有十人被选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一大”后,国民党在全国开展组党和设立党部的工作,中共于此出力甚多,这样不到三年,国民党党员就发展到号称百万的规模。

国共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苏联帮助下成立黄埔军官学校,创建党军。

黄埔学生军取得了东征胜利,巩固了广东根据地。

期间,中共还发挥其善于做民众和宣传工作的优势,接连发动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及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很快形成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高潮,使北伐顺利出师,节节胜利。

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虽使国民革命大发展,却在国民党内部任谁都看得明白“最能奋斗的是共产青年”,于是“以两党党员混合革命,小党胜于大党为忧”(蒋介石语)的防范、排斥之心日增。

特别是孙中山逝世后,一些“联共”政策的反对派陆续抬头。

鉴于国共关系错综复杂,中共党员纷纷要求改变“党内合作”方式,却被苏联顾问鲍罗廷压下。

鲍认为,中共要以大局为重,忍耐求和,等北伐取得彻底胜利,再来检讨、解决国
共合作的方式问题。

进入1927年以后,随着北伐军攻占长江流域,国民党分裂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中共受到宁汉双方的忌恨与猜疑,形势愈加险恶。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

7月15日,汪精卫决定“分共”,宁汉开始反共合流。

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可以列出多端,如共产国际不谙中国国情的错误指挥,套用别国经验搞“党内合作”;不适时地要求中共开展土地革命,人为制造了两党之间的不少矛盾;中共政治经验不足,工农运动出现“过火”,导致北伐阵营内部的不满;蒋介石搬来“革命是非专政不行的,一定要一个主义,一个党来专政”的主张,不允许党内有党等等。

然而更加根本的是当时人们无法跳出传统中国“打天下坐天下”的政治规则。

后来,毛泽东总结说,中国人民没有任何的政治上的自由权利。

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

这是拿血换来的经验。

■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5年8月,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国内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决,并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等项条件。

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

嗣后,国共双方就合作问题进行了近半年的谈判。

由于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及根据地等主张,双方难以谈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7月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等四项保证。

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当天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与此同时,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谈判。

国民党方面终于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共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国共商定的对日作战战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所长,深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则在正面战场迎击日军进攻。

期间,两党之间虽有摩擦,甚至发生过阴谋消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在日本侵华的民族大敌面前,国共都浴血抗战,英勇牺
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可以说,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