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推理过程中心理倾向的干扰_误解的认知根源
误解产生的原因
误解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当人们根据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信息形成观点时,容易导致误解。这可能是由于信息来源的错误或片面性,或者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误解。
2. 沟通问题:沟通是产生误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或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沟通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或歧义的产生。
3. 先入为主偏见:人们倾向于根据自身的经验、信念和偏见来解释信息,从而产生误解。先入为主偏见可能使人们偏离事实或扭曲对他人观点和意图的理解。
4. 忽视多样性和背景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文化、经验和价值观,这些差异会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忽视这些多样性和背景差异容易导致误解。
5. 情绪和情感影响:情绪和情感状态也可能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情绪高涨或消极情绪可能干扰
理性思考,导致误解的产生。
6. 缺乏意愿或能力去理解:有时候,人们可能没有充分的意愿或能力去理解他人的观点、意图或情境,从而产生误解。
为了避免误解的产生,我们应该尽量准确地获取信息、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善意的沟通,并且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和背景差异。当发现可能存在误解时,及时进行澄清和解释也是很重要的。
沟通中导致误解的主要因素包括
沟通中导致误解的主要因素包括1、语气语调的影响
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语气语调,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说出的关心人的话语如果语气冷漠、语调低沉,对方也不会感受到温暖和被关心。说“我爱你”和“你吃了吗”用同样的语气语调,对方一定认为我们不爱、不够爱。
说“爱”就要用有爱的语气语调,说“关心”语气中就要充满关心,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情感。
说什么重要,用什么语气说更重要。好事一定要说。
2、表情的影响
当说出来的话跟说话者的表情是一个整体的时候,更能传递出内心的意愿。
当说出来的话跟表情脱离时,人们更容易先看到表情,再聆听和理解话语,很多时候误解就此产生。
我们被误解,多数是因为我们的表情与话语呈现相反的方向。比如:当对方肚子疼不停放屁时,你说出的是关心话语“你是不是不舒服”,眼神中却满是嫌恶,对方便会知道你在嫌弃自己,而收不到关心。
当然,如果我们本来就是嫌弃对方,却非要说表面关心的话,那么表情自然就出卖了我们,暴露了本来面目。
3、身心语的影响
身心语是一个人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面交流时,身心语所占的比例甚至高于话语内容。在一些时候,不用语言,只用身心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一个拥抱,一次握手,一个亲吻,一次抚摸,都能让对方感受到爱,胜过千言万语。当我们的话语与身心融为一体,就意味着整个人在表达一个意思,专注而有力。
如果话语只是话语,身心语与之无关,那么接收者会不清楚我们到底在说什么,也会胡乱猜测,直接导致误解。
比如:我们抱着胳膊抖着腿坐在那里夸人"你长得可真漂亮"......相信对方一定会不舒服也不相信你的夸奖。
言语交际中误解的认知阐释
的形 成 涉及方 方 面面 的 因素 , 比如 社会 心理 、 化差 异 、 文 个人 的 常规 心理 等等 。我 们认 为 , 国认 知语 言学 美 家 L k f 提 出的理想 化认 知模 式 (d ai dC g iv d l a of Ie l e o nt eMo e,简称 I z i CM) 根 本 上刻 画 了言 语交 际 和理 从
解 的理论 框架 , 且对 言语 交 际 中的误 解现 象 具有极 大 的解 释力 。 ( 本 文 主要 以 I M 为 理论 框架 来 解 并 l 。 C 释言 语交 际 中 的误 解 , 为理想 化认 知模 式 是影 响 言语交 际的根 本原 因。 因此 , 认 言语 交 际过程 中导 致误 解 产生 的主要 因素是 由于交 际双 方 的认 知语 境不 能达 到互 明而 无 法成 功激 活相 同的理 想化 认 知模式 或 者是 投入 理想 化认 知模 式 时产 生 的差异 。这 种 因素 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 : 是 交 际 双方 激 活 的理 想化 认 知 模 一
意) 听话 人所 理解 的 不一 致 , 很 可能 是话 语 中共 知 的语 言 信 息 不足 , 语 境 含 糊 引 起 的 。j_ 有 时 , 与 那 或 ” (
说 话 双方 的社 会地 位 、 身份 等方 面 的差异 , 说话 人 出 自礼 貌 , 不 由衷 也 会 产 生上 述 的说话 人 用 意 和 听 或 言
认知心理图式对言语交际中语用误解现象的解读
步 发展 了图式理 论 。他 认 为任 何语 言材 料 ,本 身
[ 稿 日期 ] 2 1 —2 1 收 020—5
[ 基金项 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 目 ( 00 0 X 3 )的研 究成果 。 2 1 1L 4 7
[ 者 简 介 ] 王 小 红 , 女 , 辽 宁人 ,玉 林 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副 教授 ,研 究方 向 :应 用 语 言 学 与 英 语 教 学 法 。 作
第3 3卷
= == == = = ==
第 3期
玉林 师 范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 ) 哲
=== ======
V 1 3 No3 o. . 3
生
== =
J U N LO U I O MA NV R IY (ho py oiSec) O R A FY L N R LU IE S N T Pis h &Sclcne lo a i
认 知 语 言 学 认 为 , “ 知 ” 存 在 于 现 实 与 语 认 正 确传 达信 息 ,听者 不 能正确 理解 说话 者 言 之 间 ,认 知 心 理 图 式 理 论 是 心 理 学 与 语 言 学 相 的意 图 ,而做 出反馈 时 ,误 解 就会 产生 。误 解语 言 结合 的产 物 。2 世纪 3 年代 ,英 国心理 学 家B r e O 0 at t lt 现 象 历来 受 到社 会科 学 与人 文 学科 的普 遍 关注 ,学 ( 92 1 3 )将 这 一认 知规 律用 于 阅读 心理 研 究 ,并且 者 们 从哲 学 、人 类 文化 学 、社会 语 言学 、应 用语 言 得 出 结论 : 义 的记 忆 不 是 消极 的信 息 输 入 ,而 是 语 学 和语 用 学 的角 度 ,对 误解 现象 进行 深 入 的探讨 和 借助 从记 忆 中激 活 的知识 ,进 行 语义 推 导 ,并且 从 研 究 。导 致误 解 产 生 的原 因是说 话人 设 想 的语境 与 语 言形 式 上 获得 语 义解 释 ( ma t nepeain s ni itrrtt ) e c o 听话人 实 际使 用 的语 境之 间不 匹配 、不 协调 ,这 是 的 能 动 过 程 ,这 种 记 忆 中 的 知 识 就 称 做 “ 式 ” 图 从 认 知心 理 的高度 对 误解 发 生机 制 的解 释 ,认知 是 (c e ) 0 Sh ma ;2 世纪 7 年 代 ,Misy 1 7 ) “ 架 0 nk (9 5 的 框 人 脑最 高 级 的信 息 处理 过程 ,其 存在 于 现实 与语 言 理论 ”,Sh n 和A e o 1 7 ) “ 构理 论 ” 以 ca k b l n(9 7 的 剧 s
关联理论下语用失误的认知分析
话者 来说 , 际是 一 个推 理 的过 程 。从 听说 双 方入 手 , 交 对语 用 失误 的 原 因进 行 认 知 分 析 如 果说 话 者 的 话语 明 示. 1 . 生差 关联 度 弱 , 者 听话 者在 推 理 中所 选 的语 境假 设 与 说 话者 的 不 相符 , 或 就会 导 致语 用 失误 。
理 和 自然 语 言 理解 的研 究 。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 早期 从 事语 言 学 和 哲 学 研 究 的法 国学 者 Sebr 英 国 学 者 Wio 基 pre 和 ln s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 。关联理论 强调从信息处理
不 同 的角 度 对语 用 失 误 的定 义 、分类 以及 出现 的原 因进 行
他有传递 这种信息 意图的意 图, 将隐于明示后 面的意图 即“ 明确起来 ” 明示 即示意 , 。 明白无误地示意 。 说话人为使 听话 人懂得 自己的意图, 总是以明白无误 的明示方式表达信息 ;
听话 人 为 了解 说 话 人 的 意 图 ,必 须 将信 息 纳 人 明 白无 误 的
程中无需付 出太多的能力 , 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 , 从而正
确理解话语 , 使交际获得成功。
三 、 用 失 误 的原 因分 析 语
正 如 S交 际是 一 个 互 动 的 过 程 ,成 功 的 交 际取 决 于 双 方 明示 推理 活 动 的成 功 。因此 , 根据 S ebr& Wio pre l n的关 s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认知误差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
些认知误差
在行为心理学中,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判断过程中出现
的系统性错误或偏差。这些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对自身、他人和情境
的认知和决策,导致我们在认知上出现错误的倾向。下文将从认知偏
差的定义、原因以及具体的认知偏差类型进行论述。
一、认知偏差的定义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体认知能力的
限制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判断产生错误或偏差
的倾向。它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认知活动中的现象,是人们所共同面临
的认知困境。
二、认知偏差的原因
1. 信息加工有限性: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复杂信息的
处理容易出现疏漏、片面性和选择性偏见。
2. 心理因素影响:个体的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会
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导致信息的加工和判断受到偏差的干扰。
3. 认知代表性偏差:人们在判断一个事件或对象的类别时,倾向于
根据其与某个类别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忽视了统计概率和背景信息,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4. 锚定效应:当人们在面对一个未知问题时,容易受到最初获得的
信息所影响,过分依赖这些信息作为决策的基础,忽视其他相关信息,导致判断的偏差。
5. 选择支持偏差:个体倾向于寻找和更容易接受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产生信息加工和
判断的偏差。
6. 确认偏差:人们追求证实自己的信念和偏见,倾向于将更多的注
意力放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上,而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产生判断和决策的偏差。
7. 顾虑避免:个体在做决策时,考虑到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会偏向采取保守的行动,从而影响决策的偏差。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doc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
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这被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
[1].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即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在所使用的目的语中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传达的言外之意的话语,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2].语用语言失误可从
交际双方来考虑。一是说话人话语表达不当导致听话人的误解的语用失误,二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正确表达做出错误的推理的语用失误。例如:下面这段对话是在咖啡厅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Waiter:Excuseme.WhatcanIgetforyou?
Customer:I'dlikeacupofcoffee.
Waiter:Whatkindofcoffeewouldyoulike?
语用推理的认知解构
意 向、 际意义 , 自然要 涉及语 言使用 者 , 交 这 因此从象 似性 的角度研究 语用学能够解释有关语用推理现 象。
1 . 数量象 似性( oi q aty。数量象 似性应用 到语 用 i n uni) c c t 推理上 可以帮助 听话人 理解话语 的言外之意 ,其认知基 础 是: 语言符号 的数量越多 , 所包含信息量越 大。例如 :
性理论 、图式理 论和转喻理论 都是解释力度 很强相 对成熟 的理论 , 可以对 语用推理进行补充 。 用学与认 知语言学都 语 是重视意义 和语 境的研究 ,探 寻复杂语 言现象背后 的 内在
深层的普遍 规律 。 文拟从 象似性理论 、 本 图式理论 以及转喻
理论的角度在认 知语言学 的范式下阐述常 规话 语 的语 用推
A:Th sgu sg ti n my ne v s i y i e t ng o r e .
3 . 标记象 似 ̄(o cm r des 标记 象似性原则对 于 i n a ens 。 ci k )
数量 象似性原 则是一种有力 的补充 ,数量象 似性 原则不 能 解释为 什么语 言符 号少 , 所传递 的信息量 却很大 ( 即产生 言 外之 意时 ) 这种情况 。标 记象似性 对此做 出合理 的解释 , 根 据 Ha n 18 a 出的句法象似性 , i (9 5) ma 提 句式象似 于意 图 , 即有
“原以为”与推理逻辑中的错误有何联系?
“原以为”与推理逻辑中的错误有何联系?
一、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
1. 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形成判断和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最
初接收到的信息,而忽视后续的证据。这种认知偏差与“原以为”有着
密切的联系。当我们在推理逻辑中出现错误时,往往是因为我们养成
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或初步的观点,而忽视了新的证据。
2. 例如,原以为电影导演是个艺术家,但当听说他涉嫌贪污时,我们
往往会拒绝相信这个事实,因为我们过分依赖于我们认为的“艺术家”
形象。这种错误的逻辑推理常常导致我们对事实失去客观判断能力。
二、缺乏证据和数据支持
1. 在推理逻辑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支持我们的论点。然而,当我们陷入“原以为”的思维中时,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2. 例如,原以为某品牌的产品质量很好,但当我们发现产品使用一段
时间后出现频繁故障时,我们可能会忽视这些证据,继续坚守“原以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事实和数据,从而产生了
错误的推理结果。
三、个人经验和偏见的影响
1. 在推理逻辑中,个人经验和偏见往往对我们的判断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过于依赖于个人经验和偏见时,往往会出现错误的推理。
2. 例如,原以为在某个地区的人们都很友善,但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
遇到了一些恶劣行为时,我们可能会忽视这些特殊情况,仍然坚持“原
以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别情况,从
而导致了错误的逻辑推理。
四、情绪和情感的干扰
1. 在推理逻辑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干扰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当我们情绪激动或陷入固定观念时,我们容易产生“原以为”的错误逻辑。
言语交际中语用推理认知的运作机制
些语境演绎( n x ad ui ) c t t le co 。语言交际双方不但要求了解对方的明说 , o eu d tn 更要互明对方的暗含。交际是一种行为过
程。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明示他的信息意图( fmtnn no)只提供交际内容的意图, io ao t sn , n r i ie i 或者说是话语的字面意义 、 自然 意义(a r fm tn , ntaio ao)听话人从中获得语境假设, u ln r i 向对方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真正目的, 即交际意图( m t P mi _ . o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6年 1 2月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u J a o a o a C l g omd i nV ct nl o e e n i l
De 2 0 e. 0 6
第6 ( 期 总第 5 期) 8
N .(ei o5 ) o 6 Srl .8 aN
言交际的认知过程 , 阐释语 言交际行为 , 决定着 推理过程能否最 终达到对话语 的理解 , 为培养学 生 的语用 能力从 而进 行 得体的交际提供指导 。
1 语言交际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观
人类 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 知过程 , 交际双方是认知 活动的主体。交际过程是 以认知语境 为依据不 断推测 、 整和 适 调 应的过程 , 因此认知语境 在话 语意义 的推导过程 中起着 主导作 用。为保 障交际的顺利进行 , 要求交 际双方 的认 知心理 状
可及性经验推理:误解形成的根源之一
可及性经验推理:误解形成的根源之一
【摘要】:言语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语言使用只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使相互理解成为可能,并不能保证交际活动必然成功。日常交际现实和以往对误解现象的研究证实了误解不仅广泛存在于交际活动中,而且不可避免。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究误解产生的根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可及性经验推理是误解产生的认知心理根源之一。根据心理学研究,可及性经验推理指人们决策时容易根据相关事件的易获得性做出判断的规律或倾向。在语言使用中,我们把可及性经验推理界定为人们根据个人相关经验的易提取性去理解话语的倾向,其中个人相关经验包括个人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两部分。据此,我们假设可及性经验推理会干扰人们的话语理解,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个人经验去理解话语。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人们理解话语的方式与自身经验相一致。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话语理解时倾向于选择与自身生活经验相一致的理解方式,少数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语言经验理解话语,即受到“连环效应”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经验的差异,会对同一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有可能在实际交际中引起误解。本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作为语言使用者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和理解语言。鉴于目前有关误解现象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本文从认知心理角度对误解进行的实证性定量研究对现有研究起到了一定的补充和验证作用。【关键词】:误解可及性经验推
理认知心理根源调查问卷SPSS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语言认知与心理学研究
语言认知与心理学研究
:探索语言背后的机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意图等等。但是,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了解人类如何理解、产生和使用语言,并发掘语言背后的心理机制。
1. 语言认知的基础
人类语言认知基础在于人们理解和产生语言的方式。这个基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等。理解这些基础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人类语言认知的本质。
语音是语言基本元素之一,用于识别不同的音素和声调。通过语音,我们能够
辨别最小的音节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比如说,在英语中,我们可以区分“pin”和“bin”,这两个单词通过音素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元,每个单词都具有自己的音义形。词汇的学习促进
了语言的发展和人们更有效的交流。通过组合各种各样的单词和词组,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语法是用于将词汇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和结构。它们定义了句子可以包含哪些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出现,并且它们如何相互作用。语法规则的背后是人们需要规范句子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好想法。
语义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是指我们如何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义。语义学家研
究单词和句子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表示和传达信息。
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即是说,语言是在哪种资料的情境使用,或者是针
对哪个人或群体使用等等。语用学研究不仅仅关注语言的字面意思,而且还需要考虑意义上下文和讲话人的意向等。
2. 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
随着神经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研究人员将初步了解到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语言的产生,理解和表达取决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对于这些区域,不同语种之间的语言认知过程也可能有所不同。
试探话语误解语境根源
试探话语误解语境根源
作者:高琼
概要: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语境,因此语境对准确理解话
语意义至关重要。不管在本民族文化交际中还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充分的或者是错误的语境认知图式都有可能导致误解。本文论述了各种引发误解的语境因素,我们要学会运用语境来实现交际目的,同样研究误解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把握语言规律。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现阶段许多专家学者把语言与语境剥离开来,并把
和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完全排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之外。这样一来,语境的研究就越过了语言的本体研究。从其主要功能来讲,语境主要是指一种对言语交际中语义功能的规范,体现为对话语意义的表述与理解具有制约和解释功能,可以理解为一种话语氛围。语境的语义氛围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个人主观意识的凭空捏造和杜撰,它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属性所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语境的性质加以深化了解:
1)语境的发展动态性传统意义上的语境研究主要是集中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外
在的、早于交际活动而存在的既定集合和被适应对象,语境因素制约着言语交际活动。但是在交际过程中话语本身的语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外在集合体,而是一个随着言语交际的进行不断被充实和创造的动态系统。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都离不开交际双方对语境的创设和利用,如果离开了言语交际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来谈语境是没有研究意义的。在动态语境认知范围内,交际双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2)语境的认知参与性语言的认知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但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心理研究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心理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语言学习成为了更多人的共同选择与需求。而语言学习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技能,更是一种涉及到认知与心理的复杂过程。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心理研究,理解其对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意义,以及为学习者提供的指导意见。
一、认知心理与语言学习相互作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心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知心理指的是个体对于信息的处理、存储和运用的心理过程。在语言学习中,认知心理包括了学习者对于语言知识的获取、组织、记忆和运用等过程,关系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进程。
首先,认知心理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准确、快速地获取语音、词汇、语法、意义等多方面的信息。而认知心理中的注意力、感知和注意觉察等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对于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果。
其次,认知心理还在语言习得中对于记忆和存储起着关键作用。学习者需要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存储,并能在需要时快速地回忆和运用。而认知心理中的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和记忆检索等过程,会影响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知识的牢固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最后,认知心理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还表现在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运用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提高
学习效果。而认知心理中的元认知能力,即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
略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认知心理研究对于语言习得的意义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心理研究对于语言习得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学习者
的认知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指导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简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简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是伴随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而产生的,没有办法避免的一种多发的,有规律的语言行为。早期人们认为简单笼统地认为偏误就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错误,采取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偏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重要且极为复杂的现象,其引起的原因牵涉众多,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引起偏误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心里语言学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还可能是认知方面的,但早期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偏误分析主要从心里语言学方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关于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不通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产生偏误的来源的分类,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偏误分类。较有影响的有两种学说,Rchards将学习者偏误的来源分为三类,干扰偏误;语内偏误和发展的偏误。Schachter anf Cele-Murcia将其分为两类,迁移偏误和语内偏误。虽然,前后两者的分类略有不同,但就偏误产生的来源而言大致分为了两类,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归纳和学习造成,这种偏误很可能是由一个目的语规则对另一个目的语规则产生的影响而造成的。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是引起多种偏误的原因。
较为全面普遍的偏误分析认为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母语的干扰仅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偏误分析将偏误的来源归结为五点。1,语内迁移,也称语内干扰,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这种负迁移主要是过度泛化;2,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3,学习语境,主要是指课堂,教师,教材,社会环境;4,交际策略,由于交际策略造成的偏误与语际,语内迁移有交叉;5,文化迁移,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
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产生的原因
在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中,偏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偏误是指在信息处理、判断和决策中,由于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在获取、解释和使用信息时产生的系统性错误。了解偏误的产生原因对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多个维度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认知心理学维度
信息处理限制: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信息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和不准确性的影响,从而产生认知偏误。
认知失调:人们倾向于在思考和决策中保持一致性,当面临矛盾信息时,容易出现认知失调,导致在信息选择和解释上发生偏误。
心理模型: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会依赖心理模型,这种模型可能基于先入为主的经验、信仰、文化等,导致对新信息的接受和解释存在倾向性。
选择性关注和记忆:人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和记住与其已有信念和态
度一致的信息,而忽略或淡化与之不一致的信息,从而在信息处理中产生偏误。
二、社会心理学维度
社会认同:个体通常倾向于追求社会认同感,为了符合群体期望,可能放弃独立思考,从而在决策中产生偏误。
权威影响:人们容易受到权威人物或群体的影响,从而在决策中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产生从众效应,导致偏误的产生。
社会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和期望可能影响个体的决策,使其追求社会接受度而产生偏误。
群体思维:在群体中,个体可能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倾向于遵循主流观点,而不敢提出异议,导致群体偏误的产生。
三、行为经济学维度
情感因素:情感对决策有重要影响,人们容易在情感激动或焦虑时产生决策偏误,因为情感可能干扰理性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周利娟 2003)。也有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 论和脚本理论来解释误解 (陈明芳、 杨信彰 2005)。最近又 有学者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推理是造成 误解的系统原因 ( K eysar 2007, 2008)。 社会心理说 认为, 误解的产生与听话人的自我价值观心理、 自我期望心理、 自 我防卫心理以及乐观心理有关, 这四种社会心理可以导致 对命题意义、 指称意义、 用意和暗含的误解 (宗世海 2003)。 4)社会根源, 主要包括 由于性别不同引起的误解 ( T annen 1986 , 1990), 由于交际者来自不同文化、 不同种族而导致的 误解 ( Basso 1979 ; S collon and S collon 1981 ; Gumperze 1982a , b), 由于人们考 虑到 面 子 而选 择间接话语导致 的误解 ( Blum Ku lka & W iezmann 1988 )等。 前人从言语交际的不同角度对误解产生的根源提供了 多层面的解释, 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使用的现实, 并对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尽可能避免误解的发生有指导意义。现 存研究的缺憾在于未能从语言使用系统的内部挖掘误解发 生的系统根源, 尚未解释误解的本质。 Boaz K eysar的研究 对误解的系统根源有所触及, 但较片面, 未能反映问题的全 部。语用学的经典理论 ( S earle 1969 ; G rice 1989 ; Bro wn and L ev inson 1987)为我们提供了语言使用过程的系统模型, 它 们是以完全理性的交际者为前提的有关说话人意义推理过 程的理想模型。毋庸置疑, 言语误解肯定与交际的媒介 (语 言 )和交际的执行者 (说话人、 听话人 )有关, 但是, 为什么交 际者不能一贯按照语用学的理论模型描述的那样对语境做 出正确假设, 结合完全理性的语用推理, 选择无歧义的话语 或话语理解, 从根本上避免言语误解呢? 本研究认为, 语用
从人们的认知系统中清除, 它们是人们在满足知识条件和 推理能力的情况下依然做出错误推理的系统根源, 这一点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言语交际无法完全避免误解的出现。 2 . 2 语用推理: 经验推理和分析推理的结合 如前所述, 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发现, 在 人们的逻辑推理和归因推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不同的 心理倾向 ( psychological b iases)的影响。与正常的逻辑推理 所体现的理性的 ( rational)一面相比, 受这些心理倾向的影 响, 大脑所进行的逻辑推理是非理性的 ( irrational)。为方便 理解, Evans及其同事对 理性 这一概念给出了两种解释 ( Chater& Oaksford 2001): 理性 1 ( rationality1 ): 为达到某一目的, 用通常情况下可 靠的、 高效的方式思维、 说话、 推理、 做出决定或实施行为。 理性 2 ( rationality2 ): 在符合形式逻辑理论的情况下所 进行的思维、 说话、 推理、 决定或行为等活动。 按照这种对 理性 的区分, 上面所说的 非理性 的推 理所指的 理性 是这里的第二种 理性 。语用推理是一种 非形式逻辑的推理, 所以它不一定符合形式逻辑理论, 语用 学的经典理论中所蕴含的语用推理过程中的理性标准接近 于 Evans等所说的第一种 理性 。大量的心理学 研究发 现, 实验研究观察到的人们的推理能力远远低于心理学理 论对人们推理能力的假设, 人们在完成实际推理任务过程 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符合标准形式逻辑系统的错 误。在这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 Evans( 1984)提出了推理过 程包括两个 阶段的 理论: 一 个是 经验 推理 阶段 ( heu ristic reason ing), 一个是分析推理阶段 ( analytic reason ing)。经验 推理就是寻找与当前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相关的信息 所进行的推理; 分析推理是在经验推理找到的信息基础上 所进行的进一步推理以及做出的判断。经验推理阶段的作 用就是选择, 其结果是对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的特 征的相关性做出判断。在这个阶段, 那些被认为 不相关 的信息将不会进入 分析推理阶段 , 只有 相关 信息进入 此阶段。分析推理阶段的作用是在经验推理阶段选择的信 息的基础上, 生成一些推理结果或做出一些判断。对于进 行推理的人来讲, 经验推 理阶段是不被注意的 ( pre atten tive)、 快速完成的并无法被描述的推理阶段。经验推理阶 段很容易因不同心理倾向的影响, 而导致整个推理过程出 现错误。 有关语用推理的研究表明, 语用推理不属于任何一种 形式逻辑推理 (蒋严 2002 ; 徐盛桓 2005), 我们认为, 语用推 理也分为经验推理和分析推理两个阶段, 也正是由于心理 倾向在经验推理阶段中的介入, 导致了交际中常见的误解 现象的出现。 2 . 3 心理倾向对语用推理的干扰 心理倾向是系统差错的根源, 这种差错包括两种可能 的情形: 要么是未能考虑到一个从形式逻辑上来讲相关的 特征, 要么是关注 了一个 从形式逻 辑上来 讲不相关 的特
1. 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 交际双方都尽力避免误解的出现。但 言语交际的现实和对误解的研究表明误解不仅广泛存在, 并 且 不 可 避 免 ( Vend ler 1994; Blum K ulka & W iezmann 1988)。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误解在言语交际中的 恒久存在呢? 过去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解释了误解根源: 1) 话语 根源, 比如有歧义的指称、 句式、 言语行为、 序列结构、 会话 含意的使用等 ( V end ler 1994 ; Schegloff 1987 ; 于国栋 2009), 这一根源主要与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有关。 2)语境根源, 话 语只是说话人提供给听话人理解其思想的线索, 要通过这 一线索推理到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听话人必须把话语和语 境相结合 ( L inell 1995), 这也是话语理解或话语误解发生的 关键点。这样, 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共享语境的预期没 能达成一致, 一般就会有误解发生, 这种思想在很多学者的 著作中都有不同方式的提及 ( R ichard 1964 ; Taylor 1992 )。 3)心理根源, 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认 知心理说 一种观点认为, 参与人们言语理解过程的推理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理解语言必需的推理 ( necessary in feren ces for comp rehension ), 一种是不可避免但对语言理解又无必要 的附带推理 ( elaborative in ferences), 后者的存在可能会导致 误解的发生 ( Garnham 1989)。 Sperber和 W ilson ( 1995)则认 为误解是由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和说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不 同导致的。另一种观点认为 误解的产生是因为听话人把 说话人意义理解为无标记意义, 而说话人传达的是有标记
! 24!
推理过程中, 由于某些认知心理因素的干扰而使推理偏离 理想模型, 是言语误解无法从言语交际中避免的本质根源。 2. 语用推理过程中心理倾向的介入: 误解的认知根源 心理倾向是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现象, 可分为动机倾向 ( motivational b iases) 和认知倾向 ( cogn itive b iases), 前者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进行和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相一致的推理, 避免做和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相悖的推理, 受 此类动机影响, 很容易导致非理性的推理错误; 后者是由于 受人们认知能力所限, 无法顾及和加工所有可为其所用的 信息, 而导致系统性的偏离常规和标准的推理错误。无论 是哪种心理倾向, 都是在非理性的、 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下 表现出的对多个可能的判断和结论中的某一个判断的偏好 ( Krug lansk i and A jzen 1983)。 2. 1心理倾向: 逻辑推理和社会判断失误的系统根源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人们在 现实生活中所作的推理与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不一致, 人们的现实推理经常会出错 ( N e w stead & Evans 1994)。英 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Jonathan Evans及其同事多年来一直 致力于心理倾向在人们的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过程中的干 扰作用。他们通过心理实验研究发现, 在人们的演绎推理 过程中, 不自觉地会受到匹配倾向 ( match ing b ias)的影响, 这样在验证 如果 p, 则 q 这一命题真值的推理过程中, 无 论是肯定的命题, 还是否定的命题, 或者是部分肯定, 部分 否定的命题, 人们都倾向于选择包含有 p和 q 的其它命题 去验证, 无论这种验证方法是否正确。他们认为人们的这 种非理 性 ( irrational) 的推理是受 到匹配倾向影 响的结果 ( Evans& Lyn ch 1973 ; Evans 1989 , 1998 ; Evans , Legrenzi& G irotto 1999)。除匹配倾向外, 他们还提出了注意倾向 ( at tent ional b ias)、 信念倾向 ( belief b ias)、 证 实倾向 ( confir ma tion b ias)等心理过程在大脑进行形式逻辑推理过程中的影 响和制约作用 ( Evans 1989)。除此之外, 认知心理学家、 诺 贝尔奖获得者 Dan iel Kahne man和 Amos Tversky 的研究也 发现人们根据直觉做出的判断 ( in tu itive judgment)由于受 到代表性 ( representativeness)、 可及性 ( ava ilab ility)、 基点与 调整 ( anchoring and ad just m en t)三种经验推理方法的影响, 也会导致多种不同的认知心理倾向, 使推理不能完全受理 性控制, 进而出现推理的系统性失误 ( K ahne man, S lov ic , & T versky 1982; G ilovich, G riffin & K ahne man 2002 )。尽管语 用推理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 人们在选择话语表达自己的 意图和对话语做出正确理解时所作的判断也不完全等同于 其它的社会判断, 但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做的推理与判断 也是在有很多不定因素的情况下、 凭直觉所作的推理与判 断 ( intu itive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 ty), 从理论上来讲, 也 会受到上述心理倾向的影响, 使语用推理偏离理想模型, 出 现推理失误, 导致误解。所以, 我们认为, 心理倾向介入语 用推理是语言误解的认知根源。另外, 这些心理倾向无法
根源 。 本研究认为 , 语用推理过程中 , 由于心理倾向 的干扰 , 使推理偏离理想模型 , 这是误解不能从言语交际中完全避 免的系统根源和本质根 源 。 关键词 : 语用推理 ; 心理倾向 ; 误解 ; 认知 根源 中图分类号 : H 0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5544( 2011) 01 0024 05 Abstrac t : The ex isting stud ies disp lay the var ious sources o f m isunderstand 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tterance , contex t , psycho logy and so ciety , w hich are the possib le reasons o fm isunderstanding , w hile leav ing the syste m a tic and intrinsic source undiscovered. T he present research m a inta ins that it is the interference o f psycho log ical b iases in pragm atic inference that leads to the div ergence o f reasoning from the idea l prag m a tic mode, l w hich is the systema tic and intr insic source of the inev itab ility o fm isunderstanding in verba l co mm un ica tion . K ey word s : pragm atic inference ; psycho log ica l biases ; m isunderstanding ; cogn itive sources
2011 年 1 月 第 32 卷 第 1 期
外语教学 Fore ign Language E du cation
Jan. 2011 V o.l 32 No. 1
语用推理过程中心理倾向的干扰: 误解的认知根源
吴亚欣
(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 前人从话语 、 语境 、 心理 、 社会等角度分析了 误解的根源 , 揭示了误解出现的可能原因 , 但未能发现误解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