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国医天师”刘尚义的医道人生
刘尚义疡科治疗心得
刘尚义疡科治疗心得李燕;刘尚义【摘要】总结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疡科治疗经验,从疡科辨证、首辨阴阳,疡科论治、平衡阴阳,疡科治法、内外修治,疡科用药、三期论治等4个方面总结了他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特色治疗方法,展现了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的治疗特色,为膜病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762-763)【关键词】疡科;治疗心得;国医大师;刘尚义【作者】李燕;刘尚义【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700;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 55000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刘尚义教授从1962年开始师从贵州名医赵韵芬(赵韵芬是“葛氏疡科”第七代传人,善治九子疡,后将葛氏几十个祖传秘方献给国家),系统学习了疡科疾病的诊治及丸、散、膏、丹的炼制,善用药线治疗疡科疾病。
在刘尚义主编的《南方医话》中,收录了临证中的一些典型病案[1],展现了他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的治疗原则,并提出疾病早期应“结者散之”,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疾病中期应“坚者削之”、扶正祛邪并重;疾病晚期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本文从4个方面展现了刘尚义的治疡特点。
阴阳辨证在疡科的发展中百家争鸣,其中清代著名外科学家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曰:“症之根盘,逾径寸而红肿者谓痈,痈发六腑……白陷者谓疽,疽发五脏,故疽根深而痈毒浅。
[2]”张山雷则注重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述曰:“疡科辨证,首重阴阳。
然阴阳二字,所包者广,不仅以热证为阳、寒证为阴,红肿焮赤为阳、平塌坚硬为阴也……务必审察其人之气体虚实及病情浅深,而始有定论。
[3]”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外科钤》中从病位、证候特点和预后进行了论述:“盖在脏在骨者多阴毒,阴毒其甚也。
呕心沥血明壮志
呕心沥血明壮志20世纪80年代,人类确定艾滋病病源HIV。
迄今20余年过去,艾滋病侵袭全球,各国科学家,医药学家虽历经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根治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人类生存,遭遇最大一次挑战。
孙绍彬教授出生在中医药世家,是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药王集团董事长和国际艾滋病康复中心主任,本着以悬壶济世为己任,在中医药领域探索几十年,更是以艾滋病防治为攻破点,创办了香港万鸣源国际药王集团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的孙绍彬是“药王三宝”的发明人,制药总工程师,四十余年的医药生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研制了诸多抗艾新药,其中尤以“药王三宝”蜚声医坛。
其人生经历丰富曲折,其创新成果被授予国家专利,香港药品生产许可证,为中医药普度众生、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路。
孙绍彬的科研之路要从“药王三宝”说起。
药王三宝济世天下孙绍彬先生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始于1990年。
他从中医药对艾滋病病因的认识到药物选样与研发,始终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辨明病理。
运用中医独到的组方和施药,研制出中药合剂和生物药制剂“药王三宝”等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家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0),并由香港国际药王制药厂生产(药品批准生产文号:PC,2004-04062),同时获得美国FDA注册认证(认证号:***-*****086)。
“药王三宝”,具体是哪三宝?孙绍彬说,这三宝都是中成药,其中包括药王乾坤宝,为发展现代化中医药,把它做成胶囊状,有清热解毒,免疫调节,增强机体,抗艾滋病病毒,抑制逆转录酶,使CD4细胞上升,抗P24抗体增加。
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H9细胞MF4细胞中有较强的抑制HIV和抗艾滋病活性作用。
药王紫金宝是白血病患者专用药,对白血病患者放化疗的副作用能迅速改善,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纠正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免疫,利于改变白血病病理生理状态,彰显疗效。
药王灵芝宝是癌症患者专用药,对肿瘤病人能起抑瘤作用,协同放化疗,能全面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抗突变作用,维持基因稳态,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并能保证正常生理功能。
李国民:心系基层,妙手仁心
李国民:心系基层,妙手仁心
朱勇;郭秀峰;杜得平
【期刊名称】《中医健康养生》
【年(卷),期】2024(10)4
【摘要】199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国民,被分配到江苏冶山铁矿医院工作。
但为了更深入基层,他毅然选择去省内高淳县的下坝卫生院(现为高淳县下坝医院)历练。
在这里,李国民度过了人生中关键的7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朱勇;郭秀峰;杜得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妙手仁心系科研——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赵继宗
2.李桂彬:行在基层心系百姓
3.妙手仁心断癌变大爱无声润病心——记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
4.心系基层卫生发展的“老司长”——访原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司长李长明
5.心系基属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呼声为基层排忧解难——江西省副省长孙刚在江西省审计厅调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尚义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
刘尚义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在四十余载的临证实践中,刘尚义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体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
一、病因上重“痰”、重“瘀”刘教授在发病因素上,尤其是对慢性病提出了“久病不愈,非痰则瘀”的发病观点。
对瘀叶天士的“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的观点最为信服,用以指导临床很有应用价值。
刘教授所指的“痰”,是指无形的痰,由于人体气机淤滞、阳气衰微、情怀不畅,致使运化失常,体液留滞体内,这种痰,诚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指出的:“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随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
刘老谓临床诸多疑难杂病皆可从痰论治,认为“百病皆因痰祟”有一定的道理。
他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一病因病机治疗疑难杂病,收效很好。
对于瘀血的致病因素,刘教授十分重视。
他认为:瘀血是指身体内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滞,离经之血留于体内,成为瘀血。
因血流不畅,阻经碍络而引起的病理变化,瘀血又成为继发病因。
至于瘀血的形成,刘教授认为不单指外伤,血脉损伤瘀血留在体内,其他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环境皆可导致瘀血形成。
气虚者,气不摄血或血行无力,血热者,迫血妄行或热灼血稠;气滞者,血行受阻,气滞血瘀;血塞者,凝滞不行,凡此种种,均可形成瘀血。
其致病特点大致有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且为刺痛的特点,有肿块形成,口唇舌质青紫,脉见涩象或见结代等。
其临床表现,刘教授归纳为:“瘀阻于心,则胸痛胸闷、心悸不宁,或神识不清,癫而发狂;阻于肺,则见咳咯胸痛,痰涎见红;阻于胁肋,则见肝块,疼痛拒按;阻于腔腹,则见疼痛呕血,大便黑如柏油;阻于胞宫,则小腹疼痛,月经不调,色黑有块,甚则月事不行,或今后恶露不尽;阻于四肢,则见肢节麻木冰冷”。
在治疗上,按病程,遵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理论,立法遵从张仲景的“辛润通络法”,选方推崇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等经方,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膈上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以及少腹逐瘀汤等出入加减。
国医大师刘尚义印象记
国医大师刘尚义印象记作者:叶力来源:《晚晴》2015年第11期10月17日,在由晚晴杂志社执行承办的首届孔学堂图书博览会“国学与养生”讲座上,我又见到了讲座的主讲嘉宾——国医大师刘尚义老先生。
古稀之年的他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很难看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说起国学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刘尚义滔滔不绝,那些从内心深处洋溢出的对传统文化由衷的爱感染着现场的听众。
在老先生看来,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门科学,医学求真、医术求精、医德求和、医德求行。
和我们主办方预料的一样,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不断有人进来旁听,成为当天加座最多的会场。
有人专程倒了三趟车远道而来;也有人一家老少全到齐的,这些都是他的“铁粉”。
讲座结束后大家都舍不得走,或询问老先生的门诊时间,或请求签名或合影留念,讲了两个小时的大师没有一点架子,随和地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他的弟子们无奈地说:“师傅就是心太软了,宁可自己累着,也不愿委屈了病人。
”旁边的我突然想起刘尚义常说的“医为何物,救死扶伤,德在哪里?菩萨心肠”,果真身体力行。
其实作为这次活动的执行者,我和刘尚义老先生还是有些渊源的。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中医院的实习生,有幸跟随刘尚义教授在病房里查过房,上过门诊。
那时候对刘尚义的记忆,就是所有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对老专家的景仰和崇拜。
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这些名头很重要,可是更吸引我的是,他还是一个亲切待人的老中医,对病患耐心诊治,对弟子悉心辅导。
那时的自己正困扰在众多的汤头方歌、中西医药物的背记中,老教授对一众实习生说他当年为了记住各种方子,裤兜里随时揣着一个小方本,边走路边背诵,揣摩领悟,这个习惯延续至今。
最深的印象是发现老教授记忆力惊人,常有疑难杂症患者几次三番找他复诊,他都能记得前面一次诊疗的处方组成,再依方施药,循序渐进。
许久不见的老病号前来,他也能热情地与之打招呼,甚至能记得对方的姓名,叹服之余,身旁带教老师笑言:“多看多记多用心。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丛书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丛书一、概述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智慧。
名老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独具匠心,其医案、医话、医论见解深刻、精湛、宝贵,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二、名老中医医案精选1. 王清泉:《赤少风病案》王清泉是清代著名中医医家,擅长治疗伤寒杂病。
在他的著作《王氏温疫论》中,以《赤少风病案》为例,详细论述了风病特点、辩证施治等内容,对于治疗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吴恩宜:《名医集录》吴恩宜是明代著名中医家,他擅长刺灸疗法,能够疗效显著地治疗风湿痹痛、胸胁痛等病症。
在他的医书《名医集录》中,介绍了大量优秀的医案,对于探索刺灸治疗的规律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名老中医医话精选1. 陈观铭:《陈氏医通》陈观铭是明代著名中医家,他的《陈氏医通》中记载了许多医话精华,如“圣人知其一,未之解其二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通而病不生”等,这些医话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是唐代著名中医家,他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许多医话经典,如“太息功宜于无为”,“圣人不医已病,治未病”,这些医话对于中医治未病、调理人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四、名老中医医论精选1. 李东峻:《医说》李东峻是明代著名中医家,他的《医说》是中医医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对于中医医学的理论体系、临床方法、医学伦理等方面阐发了许多重要观点,是后人学习的宝贵资源。
2. 张介宾:《伤寒论》张介宾是元代著名中医家,他的《伤寒论》是中医医学的宝贵遗产,对于伤寒病理、辩证施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借鉴。
五、结语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丛书,是中医医学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借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广泛传承,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仁心得病患爱待 仁术克骨病顽疾
仁心得病患爱待仁术克骨病顽疾作者:张成顺贾海琴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第01期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职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医生”其中之“医”有医治救助之意,“生”乃生存生还之意也,连起来讲就是“医治救助病危中人,使其生还。
”《论语》中讲“仁者爱人”,爱人最基本的体现就是使人生存,所以“医生”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者更是其中的姣姣者。
今天记述的一位医生,从医四十余载,成功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他就是现任济宁市中医院(三甲)骨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众多媒体与行业公认的国内知名骨科专家,被国内广大患者誉为“骨科疑难病症患者保护神”,赢得成千上万患者信赖和爱戴的医生——张成顺。
磨砺医术成就终身张成顺,自1973年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3年之久,他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颈胸腰椎疾患,特别是久治不愈的膝、髋骨关节炎(滑膜炎)及损伤、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等疑难患者治疗有上万成功案例。
他在国内著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三甲+JCI认证)骨科退休后,又先后受聘于北京麦瑞骨科医院(JCI认证)微创中心,北京恒安医院骨科首席专家;今年初,当地领导安排他回到原籍“孔孟之乡”,受聘济宁市中医院骨科,入选济宁市首批知名专家,发挥他的微创技术治疗疑难骨病优势服务回报“父老乡亲”。
如今,应用微创高科技技术在故乡“已结硕果”,同时也为外省市的膝髋骨关节炎(滑膜炎)颈腰椎“疑难病症”患者全方位服务,可谓“硕果累累”。
近5年来,张成顺教授受聘北京两家知名医院骨科,他与国内众多顶端级专家共事,开阔了视野,博采众家之长,在颈腰椎、膝髋踝骨关节病治疗从开放手术转向微创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微创高科技技术成果在“北京开花”,领先利用最新高科技技术:实现了利用膝关节镜、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等微创技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He-Ne激光针刀+中药离子透入、超氧+联靶、等离子射频、宝石激光等,成功代替了痛苦大,出血多,风险高,恢复慢的开放性手术,为众多疑难骨病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亦教亦医状元标签:生活2011-12-11 22:44 星期日桥(四)中医人生》是中国当代经方医学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重要著作,现征得作者同意,节选其中部分章节先在海外披露,希望对中国传统医学在海外的传播有所贡献,对海外热心中医界人士或病患有所裨益。
夏成锡从一个病患者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方医学的爱好者,正因为没有正式行医,也就不存在职业中医师的许多矜持与拘谨,所以说话直来直去,不加掩饰。
他对《伤寒论》与《金匮》的理解不一定都合理,但是也不乏精到之处。
听了他的谈话以后,我改变了自己过去一些固化了的看法。
譬如,过去我一直认为“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涵义就是对许多注家各说一套的批评,认为这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现象,会把初学者置于迷惑阵之中不得自拔。
然而听了他的一席话才发觉自己只是想对了一半,实际上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状态也无限丰富了经方医学的内容与不断开阔了经方医生的视野。
尽管近两千年来,诸多的解释与理解大多是对仲景医学思想的误读,然而只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证实,那么这种误读就是有价值 的。
我想从夏成锡身上多学习一点东西,就继续发问。
成锡,你平时看病的机会多不多? 我没有对外看病,都是亲戚、朋友之间当当顾问,作作参谋而已。
不过这个顾问与参谋,有时候也可以救人性 命”。
成锡,为什么这样说? 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从外面回家吃饭,进门以后家中无人,就问邻居家里人到哪里去了?邻居说,我大哥 的孙子夏望方中暑很严重,我侄子开车送他到温州大医院去 了。
我一听也就顾不及吃饭,也就乘车一路赶去,到了医院 急救中心,我女儿已经在那里,她就在这个医院任职。
她告 诉我,患儿一度心脏停搏,现在正在抢救中,常规检查,包括脑 CT 都已经检查了,还没有确定病因,会诊结果以脑炎 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我一听就觉得整个诊断方 向错误,患儿没有脑炎临床症状,即使是脑炎也不会几个小 时就发生心脏停搏,我断定只有中毒才会发生上述的病情。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摘要】刘尚义教授认为,慢性肾病是以长期反复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脂异常、尿酸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等为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刘尚义教授认为:慢性肾病病位在肾,但不离肺脾和三焦。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以肾虚为主,关乎肺脾;实以水湿痰浊/著、瘀血为标,或夹杂毒热之邪,临证当详辨之。
【关键词】慢性肾病;国医大师;刘尚义【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323-02刘尚义教授(194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唯一“国医大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中医师带徒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尚义教授学贯古今,融汇中西,临证五十余载,对于慢性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独特的处方。
笔者有幸拜师随诊,现将刘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总结如下。
刘尚义教授认为,慢性肾病是以长期反复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脂异常、尿酸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等为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包括西医的各种原发性肾病或继发性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痛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刘尚义教授认为:慢性肾病病位在肾,但不离肺脾和三焦。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以肾虚为主,关乎肺脾;实以水湿痰浊/著、瘀血为标,或夹杂毒热之邪,临证当详辨之。
水肿是慢性肾病突出表现之一,其直接原因为肾虚、膀胱气化无力致失于决渎,水道不通故水肿。
肾藏精,蕴含元阴与元阳,为一身元气之根,各种肾病可直接损伤肾之精气造成肾虚,肾精一虚则无力调和阴阳,病势缠绵难愈。
水肿虽病位在肾,然水肿的本质为水液代谢障碍。
有关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日:“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脾肾分居三焦,为水之上、中、下三源。
讲座-3虞胜清-杏林磨砺七十载--国医大师刘志明中医之路学习文档
三、勤于实践 精益求精
(2)“治内伤如相” “治内伤如相”,譬喻宰相治国,统筹
全局,深谋远虑,从容不迫,因势利 导。中医治病重视整体,治病求本, 对慢性病的治疗,重视对机体的调理 。
三、勤于实践 精益求精
“治外感如将”,注重驱邪; “治内伤如相”,善于调理,这 些都是通过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对 临证治病大法的切身体会,而由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勤于实践 精益求精
2、勤于实践必结累累硕果
大法既明,行有规矩;知常达 变,又存乎其人。说明刘老在 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勤于 实践必结累累硕果。
四、博采众长 发扬创新
(一)博采众长 1、选择学派,重点研究 2、寻师访友 ,广开思路 (二)发扬创新 1、师古而不泥古 2、有所发扬,方获显效 3、临床、科研并重,不断创新
一九五四年,中医研究院筹备成立,刘老参加了这一工作。当时全 国各地名医云集北京,刘老同他们一起工作,确是一个极好的学 习机会,对他们的学术特点与治疗经验都有了一些了解, 这对提 高学术水平、广开思路大有裨益。
以后凡有出差机会,必拜访当地名医,如上海程门雪,湖南李聪甫 ,浙江叶熙春、潘澄濂等老先生,都曾亲聆教益。古人云“与君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 寻师访友,可以广学识,长见闻,对于学术的进步大有好处。
如研究《内经》:以王冰的校定注释为主,参以张 介宾《类经》、杨上善的《太素》,旁及吴昆、 马莳、张志聪等各家之著。
研究《伤寒》学派:《伤寒论》注家尤多,刘老钻 研《伤寒论》以成无己、柯琴、尤在泾为主,略 事浏览其他注家。
四、博采众长 发扬创新
研究温病学说:①从师打基础
对于温病学说,早在从师杨香谷时,刘老就对温病学派有 了一定的认识。杨师以善治“外感证”闻名,对吴又可 、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余师愚等著名医 家的学说无不通晓,尤崇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 书,主张治外感必须“急以除秽为第一要义”,善用杨 栗山“升降散” 等十五方,对使用石膏、大黄亦独具经 验。
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刘尚义的养生秘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养生之道国医大师刘尚义的养生秘诀
导语:养生其实是很简单,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养自己,学会科学的养生,那么我们该如何的养生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学习
养生其实是很简单,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养自己,学会科学的养生,那么我们该如何的养生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学习一下国医大师刘尚义的养生秘诀吧,看他是如何养生的。
中医养生是很好的方式,所以在国医大师刘尚义的严重养生就是要做到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动能增寿,静可延年”,刘尚义说养生之道运动很重要,但静止更重要,静养的前提是知足常乐,不妄思妄动,充满感恩地安于所得,不贪求,力行所能,心安自然常乐。
他说起前几日一个印象深刻的经历,
“几天前,我曾看到一个‘背篼’让我感触很深。
”刘尚义说,那名体力劳动者当天在路边花几块钱打了二两酒,正坐在路边喝。
“我问他喝酒感觉怎么样,他说很舒服。
过了一两个小时,我又到此处,发现他竟然已经酣睡路中,还淌着‘梦口水’。
”刘尚义说,他顿时很受触动,身边这么多病人什么都不缺,可就是睡不好、睡不着,一位打工的师傅,身上没有几块钱,喝二两酒就睡着了。
人理应求心安,知足常乐。
有常有节
在具体的养生方法上,刘尚义认为一般人要做好三个方面,适当活动、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他的养生良方是生活规律。
刘尚义强调《黄帝内经》中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
生活常识分享。
刘尚义: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刘尚义:让中医造福更多人作者:刘磊来源:《晚晴》2019年第05期刘尚义习惯开小方子,常用药一般不过9味,尽量少用贵重药物。
他认为,中医的最大功效在于调理,通过激发人体免疫力来对抗疾病,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一名好医生既要能治病也要善于治心。
做好心灵安抚跟开方子一样重要年逾七旬的刘尚义,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几乎天天都在和病人打交道,如今仍坚持一周四次坐诊。
对没挂到号的人,刘尚义总是主动延长坐诊时间,优先为外地患者与急重病人“开小灶”。
“最近还跳舞没?上次去上海玩得挺开心吧?”记者进入诊室时,刘尚义正在给60岁的李惠敏把脉,并不时闲聊一些其他话题,现场氛围显得轻松融洽,如同两位老街坊在唠家常。
事实上,李惠敏的病情一点也不轻松。
两年前,她被查出身患肺癌晚期,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判断她最多还能活3个月。
做完手术后,李惠敏没有接受化疗,而是选择一边吃靶向药,一边向刘尚义寻求帮助。
“刘医生很懂得宽慰人,叫我别把自己当病人,还用成功案例为我加油鼓劲。
”李惠敏说,找刘尚义看病,总能获得一种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使心底的阴霾一扫而光。
半年前,李惠敏的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家人毫不犹豫继续请刘尚义治疗。
如今,老两口的病情都已保持稳定,还经常结伴外出游玩。
每次出门前,刘尚义都会给他们备好药剂,鼓励他们安安心心痛快玩。
“患者的恐惧心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做好心灵安抚跟开方子一样重要。
”刘尚义表示,中医的最大功效在于调理,通过激发人体免疫力来对抗疾病,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一名好医生既要能治病也要善于治心。
“医为何物?救死扶伤。
德在哪里?菩萨心肠。
”这是刘尚义给弟子们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行医数十载的切身感悟。
他说医德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为患者着想的内心觉悟。
病人不会按书本来生病刘尚义出生于贵州大方县一户穷苦人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
李国光:妙手仁心暖杏林
李国光:妙手仁心暖杏林作者:唐微微程书香来源:《杰出人物》2009年第02期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中华文明发端之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与精湛医术。
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近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与医术从久远的古代孕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不衰。
由此,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史可谓凝聚了众多名医的大量心血,这其中,香港名中医李国光教授亦是贡献良多。
“未先学医先学德.。
”这是李国光教授的信条,亦是他对后生的谆谆教导。
“为医之道,非博不能明其理,非精不能已其得;医本为人,为之不精,反为夭折”,在三十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李国光教授深研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尊古而不泥古;临床实践外,他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他谨守医道,医德高尚,心存仁义,扶病救困。
而为使中华中医传统传承光大,他尽己之力地将毕生所学教与下一代,在振兴祖国中医事业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
精勤不倦大医精诚李国光教授与太太皆是学医出身,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踏入了医学界,同在国内政府医院里工作,因医结缘,七十年代末来到香港。
当时香港仍处于港英政府管治时期,传统中医并没有如西医那样受到重视,但是李国光教授却是志存高远,希望尽己之能与香港同业一起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将中华瑰宝发扬光大。
踏上这片热土不久,他先是与太太合力创办李国光中医诊所。
而为了充分了解香港医疗的实际情况,他进入到当时香港本地的最高等中医学院——中国国医学院继续学习,以尽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
1982年,李国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医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3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李教授更一直铭记先师——岭南一代名医郭梅峰老先生的医训:“但愿人皆健,何愁我独贫。
”及老师杨干潜、郭燕文中医博士的教诲:“夫存心济世,心善然后可以为医。
国医大师刘尚义活用经方巧治外科重病验案6则
国医大师刘尚义活用经方巧治外科重病验案6则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医术精湛,擅经方活用,擅治疑难杂症,疗效奇特,慕名来诊者遍及国内外。
对于外科疑难重症,刘老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
刘尚义教授善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精于辨证,立方、用药独到,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之法。
对于疡科疾病,刘老善用药线治疗,临床屡获奇效。
如1978年刘老治疗1例肋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并发脓胸,X线示右肺4cm×6cm液平面,肺脓腔深20cm,日引流脓液2000mL,病势险恶,刘老以千金苇茎汤加减内服,以三仙丹制药线叉入脓腔内、加味太乙膏盖定,前后治疗4个月病愈。
又如1982年治疗一例上石疽,患者颈部拇指大包块半年内长至拳头,病势急重,刘老予以阳和汤内服,外敷温阳解凝膏,后以三仙丹撒制成药线,插入包块深部,前后治疗8个月包块消散,化险为夷。
在用药方面,刘老的常用药主要有以下特色:◆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尤其是治皮肤病,常用石决明、珍珠母、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龟板等。
◆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独活、防风、荆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肤病多风。
◆ 佐以血类药物,“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无论在初期、中期、末期,凉血、活血、养血均可用之,血热用生地黄、牡丹皮;血虚用当归、川芎;血瘀用桃仁、红花。
◆ 酌用虫类药物,“久病入络”,对疑难重症论治,痰瘀论治,以虫药如蝉蜕、僵蚕、地龙、蜈蚣、土鳖虫等,以搜剔络中之邪。
◆ 慎用有毒类药物,对外科疡疮,常水银、朱砂、雄黄、巴豆等自制外敷药膏或药线,每遇危重急险之外科痈疡,每获奇效。
下采撷刘老辨治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六则中医外科验案,以兹共飨。
验案·举隅1.乳漏案患者,女,30岁。
1年前出现左侧乳房肿痛不适,触及肿块,继而加重,结块肿硬胀痛,西医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切开引流,肤溃瘘成,久不收口。
刻诊:左侧乳房肿胀疼痛,皮肤瘀暗,肤热质硬,外下象限皮肤溃烂,溃破成漏,流出大量混有粉渣样物质的脓汁,伴见两胁胀痛,口渴,烦热,纳差,乏力,形肥,面暗,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涩而数。
风交加夜刘医师开船救病患
风交加夜刘医师开船救病患作者:赖赛飞来源:《北广人物》2018年第15期说起侠,与日常较远,其实普通人一旦慈悲起来近乎侠,当他不但有慈悲心,进而有能力行慈悲事的时候,如那些坐堂良医,亦同仗剑走天涯之侠。
这几天翻看刘医师的医案,他的诊余絮语录,手书、竖行,像在看一册武功秘笈。
不为练那里面的功夫,只为追慕身怀医技的人,有着怎样的解世间疾苦之心、之力。
良医行医到后头,治病救人便成了有形有质的意念一枚,其他倒是轻淡。
再次想起了武侠小说,想起了虚拟江湖,想起了栩栩如生的侠客,他们的形貌与行事向来不拘一格。
刘医师家是祖传中医,祖传的东西,你看见的结果确凿无疑,幽深的源头始终难看清,顶多只能说得出他爸爸是中医,爷爷也是,太爷爷还是……中医用天下万物治天下之人。
比起天下之人,这天下万物的历史更悠久,道行更深。
可能因此而被看得寻常,甚至视而不见。
想不到经过中医之手,它们忽然翻身成为良药,这很有利于鼓舞起病人的信心—一谁敢说理解世间万物?硬说通通理解,也未必理解得了它们配伍之后产生的各种效力。
只要想想黑白围棋才多少颗棋子,就让人忙活了多少代仍在焦头烂额。
我们一直叫他医师。
医师医师,有医有师,是医是师,代表乡亲的尊重与信赖。
后来到城里坐诊,算是上了厅堂,能撑起很大的场面。
他不是科班出身,当他退休以后,一身硬功夫成了硬通货,作为专家被聘为坐堂医生,科班不科班从此没了讲究,人们找他看病也从此方便了起来。
刘医师年岁渐深,一桩心事也渐渐长大。
祖传中医讲究的是衣钵相传,比较遗憾的是儿子勤勉聪慧,学业有成,却非医学,他就没了传承人,当年他本人又非导师之类的身份,所以也没有安排带徒。
很长时间,想到家传中医,到他为止,犹如自废家传武功,未免憾然与不甘。
就有择空写下三言两语的念头,年来付诸行动,便是将历代行医积成的珍宝默默交出世间的意思。
想到他写的医案,日后有心人看到,学到,用到,相当于假手他人,使病人得益。
治好了病,续人性命,也就是留份慈悲在世间。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者:郭善文来源:《澳门月刊》2012年第10期在醫聖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將醫分為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更為通俗的解釋為:“上醫醫心,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在澳門同樣有這樣一位儒醫,他就是澳門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協和醫療中心主席——孫保平醫生。
因為他堅信: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並非單靠經濟和武力,更多的是依賴於一個國家其文化是否具有普世價值。
唯有通過文化凝聚人心,社會才可協和,才可達到和諧。
記者初見孫先生,“儒雅”二字即可形容。
此次採訪中,更感受到了孫先生學富五車。
記者更認為這次的採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是向一位對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頗深的文化學者學習的機會。
孫先生的卡片與眾不同。
在卡片正面不僅有“澳門協和醫療中心主席”,還有像“澳門孫子兵法學會會長”這樣的頭銜。
孫先生會在卡片背面的留白處認真地寫上幾個方正的漢字。
他說,他這樣做的初衷是用漢字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
社會角色的“衝突”記者接過孫先生的卡片時,頗感驚訝。
原因是他擁有可以說與醫生這一職業不相關的頭銜,像澳門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澳門孫子兵法學會會長、澳門人文科學學會理事等等。
記者問:這麼多的社會頭銜是否會影響本職工作時。
孫先生非常肯定地說:“不會!”“我的正式職業是從醫的,可以說醫學是我的謀生事業”他補充到,“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是我個人的興趣,任何事情祇要興趣在,效率也會很高。
現在我所有的社會職務都是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如澳門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澳門孫子兵法學會會長、中國《論語大辭典》編委學術專家。
”“如果你要問我兩者有什麼影響的話,我更偏向於認為兩者是一種相互的促進或者說是一種輔助的作用。
”孫先生解釋到,“我雖然是學西醫的,但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可以滲透到我們任何一個行業中的,比如,對‘德’的理解,每一行業都有各自行業的‘德’,老師有師德,我們做醫生的更要有醫德。
類似這樣約束是處處存在的。
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化症扶正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12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9期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化癥扶正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 字[2016)7518号) 作者简介:蒋宏亮(1993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与呼吸。
△通信作者:刘华蓉,E-mail :2864721297@qq. com蒋宏亮",刘华蓉2",刘尚义2(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550002; 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01#摘要:痰瘀互结为恶性肿瘤常见中医证型之一。
化癥扶正汤是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方,目前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此方通过益气养阴而扶正,活血散结而化癥达到抗肿瘤目的,临床疗效良好。
小陷胸汤善化痰湿。
刘华蓉医师师承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临床将此二方合用治疗痰瘀互结型恶性肿瘤,收效颇佳。
关键词:化癥扶正汤;小陷胸汤;恶性肿瘤;刘尚义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9)09 - 0012 - 03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隐蔽 性、易复发转移的特点是其高病死率的原因,即使早期患者经规范治疗,仍易复发和转移&目前恶性肿瘤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靶 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由于手术损伤、放化疗毒副作用、介入及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医疗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了西医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发展。
中医中药在减轻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增强西医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中医病因病机恶性肿瘤也称癌症,属于中医“癥-” “积聚” “癌病”等范畴。
《难经・五十六难》曰:“五脏之积…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此五积之要法也。
”《诸病源候论》又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
曾经辉煌,如今消声灭迹的中国民间“走方医”!
曾经辉煌,如今消声灭迹的中国民间“走方医”!曾经辉煌,如今消声灭迹的中国民间“走方医”!中国民间的“走方医”,在行走江湖卖艺施治中,行之速效,愈者万千。
在这些民间医士中,身怀绝技,几乎每个都有一技之长。
走方医由来由于民间“走医”自身行业特点,“走医”行走江湖,游走不定,卖艺施治,治病必须要用药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奇特,它必须达到“廉、简、便、验”的特点,亦即正如赵学敏在《串雅》原序中所说的“操技最神,奏效甚捷”,这时才能让病人满意而获取病家的钱财。
也只有如此,“走医” 行走江湖卖艺,才有立足之地,才能挣口饭吃。
这样,作为中医攻邪治病而功效神速的汗、吐、下三大方法,正符合“走医”自身行业特点,无形之中就成为其选中的治病方技。
走方医特点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
因此,“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
”“病有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
”尽管走方医多为国医所不称道,走方医秘籍大多又是口耳相传,但作为我国民间医学的传承体系,它不落文字,却也避免了儒医系统的歧义繁杂,有可能蕴藏着原始医学的简洁与直白。
走方医,又称铃医、草泽医、虎撑医,是旧时游走于民间乡里卖药治病的行医者。
人们称他们为“走方郎中”“串方郎中”或“游医郎中”,贬之者则呼为“江湖郎中”。
扁鹊、华佗均为古代有名的游医。
唐宋以后儒医盛行,多世医、师承相传,他们明医理、有医术,大都有固定的场所行医。
一些功底不足又难以变通或者精进的中医,便因生活所迫沦落草泽以行医糊口。
当然,走方医中既藏龙卧虎,也有卑劣之徒。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串雅内编·序》中评价说:“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
”走方医的三大装备走方医,最为常见的形象是一手拿着“市招”(广而告之的幌子),胳膊肘上挽着药裳,另一只手晃虎撑,走街串巷。
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在中医理论中,有着“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说法。
这个表达中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理念的整体思考。
其中,“医心”作为说法中的“上医”,指的是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先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而“医人”则是指医生要将患者作为独立个体来看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背景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此来制定治疗方案。
而“医病”则意味着医生要精确诊断和治疗疾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上医医心”,体现了中医注重人文关怀的特点。
以中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和疾病的完整性治疗。
中医强调“精神安宁”与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疾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的身体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中医师要从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多方面观察,判断患者的身心状态,并给予相应的调理。
例如,在治疗焦虑症时,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药,同时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交流、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压力。
“中医医人”关注整体健康。
中医主张“调整人与自然界相和谐”,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
中医强调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因此,医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要认真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以此来制订关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建议,并给予相应的调理方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人体经络,以期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效果。
“下医医病”则是中医医病的最终目的。
医生通过诊断、辨证,找出疾病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针灸、草药、推拿等治疗手段,解除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病因病机的辨析,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将疾病治愈到根本上,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中医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和整体性,强调整体的人文关怀和治疗方法。
通过“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方式,中医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