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我国土壤的分类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等。

其中,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都是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

此外,中国六大土壤类型自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关于我国土壤类别的研究文献或咨询专业的地理学家。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1.1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6-4-土壤类型特征

6-4-土壤类型特征

中干旱土纲和漠土纲中的各种土壤类型。世界
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发育,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
和荒漠,我国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
350mm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 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省区。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2、成土过程
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钙积过 程、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中因矿物中度风化、强 烈盐基淋失作用、明显脱硅导致铁铝氧 化物富集作用。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3、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低活性富铁层,土体构型为Ah-Bs-C。
诊断特性:
①厚度≥30cm; ②质地为极细砂土、壤质细砂或更细的土质,有5YR或
更红的色调;
③该层中部分亚层厚度≥10cm,CEC<24cmol/kg(+) 黏粒; ④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或强酸性,土壤质地黏重, 黏粒硅铝率在2.0~2.4之间,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三)富铁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指中度富铁化作用,矿质土表至125cm有 低活性富铁层,但无铁铝层的土壤。相当于 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燥红土、黄壤、黏淀红壤、 红色石灰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
多见于长江以南温热气侯条件,植被为常绿
阔叶或常绿针叶林。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2、主导成土过程
3、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铁铝层。
诊断特性:
①厚度>30 cm; ②黏粒含量>80 g/kg;
③CEC<16cmol/kg(+),ECEC<12cmol/kg(+) ;
④ 50~200μm 粒级中可风化矿物<10%,或细土全 钾含量<8 g/kg。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

第六章 土壤分类
有机土永冻有机土正常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落叶正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旱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旱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灰土腐殖灰土正常灰土简育腐殖灰土简育正常灰土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土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简育寒冻火山灰土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腐殖湿润火山灰土简育湿润火山灰土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变性土潮湿变性土干润变性土湿润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钠质潮湿变性土钙积潮湿变性土简育潮湿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干旱土寒性干旱土正常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育正常干旱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磐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雏形土寒冻雏形土潮湿雏形土干润雏形土常湿雏形土湿润雏形土永冻寒冻雏形土潮湿寒冻雏形土草毡寒冻雏形土暗沃寒冻雏形土暗瘠寒冻雏形土潜育潮湿雏形土砂姜潮湿雏形土暗色潮湿雏形土淡色潮湿雏形土灌淤干润雏形土铁质干润雏形土斑纹干润雏形土石灰干润雏形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冷凉常湿雏形土钙质常湿雏形土铝质常湿雏形土铁质常湿雏形土简育常湿雏形土钙质湿润雏形土紫色湿润雏形土铝质湿润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酸性湿润雏形土暗沃湿润雏形土斑纹湿润雏形土简育湿润雏形土人为新成土砂质新成土冲积新成土正常新成土扰动人为新成土淤积人为新成土寒冻砂质新成土干旱砂质新成土暖热砂质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湿润砂质新成土寒冻冲积新成土干旱冲积新成土暖热冲积新成土干润冲积新成土湿润冲积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紫色正常新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寒冻正常新成土干旱正常新成土暖热正常新成土干湿正常新成土湿润正常新成土第第66章章4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土壤学6

土壤学6

2. 母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影响。 如土壤质地、养分状况等。
对养分的影响: ◎钾长岩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 ◎斜长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富含较多的钙 ◎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富含较多的铁镁钙 ◎石灰岩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含磷量较高
对质地的影响: ◎红色风化壳和玄武岩发育的土壤质地粘重 ◎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土壤质地居中 ◎砂岩、片岩上发育的土壤质地最轻
一般地说,成 土过程进行得 愈久,母质与 土壤的性质差 别就愈大。但 母质的某些性 质却仍会顽强 地保留在土壤 中。
(二)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 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
二是 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 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 速度。
3、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图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据Bridges: World Soils)
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在土壤形成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合成 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 选择地吸收富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以有机残 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
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缓冲量:土壤溶液改变一个单 位pH值时所需要量的酸或碱的厘摩 尔数。其大小与土壤的粘粒、有机 质含量等有关。
(二) 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四、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soil redox system)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给予体)和还原 剂(电子接受体)构成了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是进入土壤中的氧。其 他如NO3-、Mn4+、Fe3+、SO42-; 土壤中的还原剂主要是有机质。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土壤学:第六章 土壤分类

土壤学:第六章 土壤分类

(二)土壤分类原则
1、应把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 壤属性统一起来,根据这些综合特征进 行土壤分类。 2、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应统一的进行 分类。 3、应逐渐地由形态描述向定量化指标 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壤的分类
一、我国古代土壤分类
古代的土壤分类体系是从生产实际出发,以土壤 肥力评价和土宜为基础,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6、土种
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根据土壤发育程 度或熟化程度来划分,土种是生产和群众用土 时采用,如马肝土,黄泥土等。
7、变种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变化,一般以耕作层或表层 的某些较小变化来划分。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 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化指标。
第六章 土壤分类
Simonson先后提出了单个土体(pedon)与聚合土体(polypedon) 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土壤多级系统,按聚合土体物质组成 和形态特征,首先,将相似的聚合土体归并为土纲;其次, 据土纲的差异性,将土纲细分为亚纲,再按亚纲内次级土壤 性状的差异性,将亚纲细分为土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两种分类系统对比
发生分类系统 铁铝土 淋溶土
半淋溶土 钙成土 干旱土 漠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高山土
系统分类系统 有机土 人为土 灰土
火山灰土 铁铝土 变性土 干旱土 盐成土 潜育土 均腐土 富铁土 淋溶土 雏形土 形成土
第三节 国外土壤现状简介
一、前苏联发生学土壤分类 1、基本原理:是根据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 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依据,强调土壤与成 土因素之间的关系 。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是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1.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2.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3.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这三种土壤质地类别在农业利用上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砂质土宜种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的作物;黏质土宜种生育期长、耐肥的作物;壤土则宜种各种作物,尤其是多数粮食作物。

土壤及岩石分类表

土壤及岩石分类表
用爆破方法开挖
>25
特别坚固的辉长辉绿岩,石英岩和玢岩
松石

含有重量在50kg以内的巨砾(占体积10%以上)的冰渍石
部分用手凿工具,部分用爆破开挖
1.5~2.0
砂藻岩和软白垩岩
胶结力弱的砾岩
各种不坚实的片岩
石膏
次坚石
XI
凝灰岩和浮石
用风镐和爆破方法开挖
2~4
松软多孔和裂隙严重的石灰岩和介质石灰岩
中等硬变的片岩
中等硬变的泥灰岩
VII
石灰石胶结的带有卵石和沉积岩的砾石
X
白云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10~12
坚固的石灰岩
大理岩
石灰岩质胶结的致密砾石
坚固砂质片岩
特坚石
XI
粗花岗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12~14
非常坚硬的白云岩
蛇纹岩
石灰质胶结的含有火成岩之卵石的砾石
石英胶结的坚固砂岩
粗粒正长岩
XII
具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和玄武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14~16
片麻岩
非常坚硬的石灰岩
硅质胶结的含有火成岩之卵石的砾石
掺有碎石或卵石和建筑碎料的土壤
四类土壤

含碎石重粘土,其中包括侏罗纪和石炭纪的硬粘土
用尖锹并同时用镐和撬棍开挖(30%)
1.0~1.5
含有碎石、卵石、建筑碎料和重达25kg的顽石(总体积10%以内)等杂质的肥粘土和重壤土冰渍粘土,含有重量在50kg以内的巨砾,其含量为总体积10%以内
泥板岩
不含或含有重量达10kg的顽石
粗石岩
XIII
中粗花岗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16~18
坚固的片麻岩
辉绿岩

土壤的分类

土壤的分类
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耕种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土壤类 型的划分,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力求揭示自然土 壤与耕种土壤在发生上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
2)分类系统(1998)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之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
层、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 土种、亚种为低级(基层)分类单元(表)。
第5章
第六章 土壤的分类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第6章
第6章【土知壤识结分构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 六 章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




第一节国际土壤分类发展
第6章
【目的要求】
1. 了解土壤分类的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 2、掌握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
国土壤的系统分类方法。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3)土壤命名 连续命名法和分段命名法相结合 湿润淋溶土亚纲(亚纲-亚纲) 壤质厚层淋溶黑钙土(土类和亚类)
4)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掌握) ① 建立在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相统一的理论推理基础上,
主观性强,容易造成土壤分类错误。如白浆化过程和灰化过程混 淆,误将白浆土划分为灰化土。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忽视时间、地表侵蚀等作用, 易将“顶级土壤”和“雏形土”混淆。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难以建立数据库。 ⑤ 土壤命名不统一,在国际对比和应用造成难度。
第6章
二、中国土壤发生分类
1、早期的马伯特土壤分类
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美国土壤学家梭颇帮助下,引进马伯特土壤 分类。

土壤肥料学-第四章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土壤肥料学-第四章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主要内容1、土壤形成发育过程2、土壤分布规律3、我国主要土壤类型RCBA 2A1A A 00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灰漠土—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灰褐土—黑土土壤中石灰充分淋溶,呈酸性反应,有明显的粘粒淀积。

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700m的中山区。

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和。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共设个诊断表层,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它诊断层。

3、农业土壤中的发生学层次包括:、、、。

4、影响成土的五大影响因素:、、、、。

5、在现行的我国土壤分类级别上,大都用、、、亚类主要供小比例尺土壤图确定制图单元用;基层分类级别:土族和土系。

B6、土壤的质地主要是由决定的。

7、以为基础,以为依据,根据不同发生层进行的分类称为发生学分类。

8、熟化过程可分为过程与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

A、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即指()A、相对年龄B、土壤发育的年数C、绝对年龄3、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过程A、潴育淋溶过程B、潜育化过程C、熟化过程哦4、诊断表层包括()A、有机质层B、漂白层C、盐积层5、红壤中()A、土层厚而耕层浅B、土层浅而耕层厚C、土层、耕层均浅6、我国的土壤分类中一共设立了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特征,石质接触面等()个诊断特征A、25B、24C、26三、名词解释1、地质大循环2、土壤剖面3、腐殖化过程4、水平地带性5、风化作用6、绝对年龄7、相对年龄8、生物小循环。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 ;参比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映 ,随着土壤学研究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进步 ,土壤分类也 在不断发展 。自 1975 年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一书发表后 ,土壤分类进入了定量化的阶段 ,在 全球掀起了一场土壤分类方面的重大变革 。目前 ,世界上已有 80 多个国家采用了美国土壤系 统分类作为第一分类或第二分类[1 ] 。从 80 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了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在中 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下 ,先后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首次方案) 》(1991)〔2〕《、中 国土 壤 系 统 分 类 ( 修 订 方 案) 》〔3〕( 1995 ) 和《中 国 土 壤 系 统 分 类 ———理 论 、方 法 、实 践 》 (1999)〔4〕。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该分类在国内已进入大学教科书 ,并应用于调查制图和 生产实践 。1996 年开始中国土壤学会已将此分类推荐为标准土壤分类加以应用 。在国外 ,该 分类方案已分别译成英文〔5〕和日文〔6〕。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分类委员会主席 H. Eswaran 认为 , 这一方案可作为亚洲土壤分类的基础 。当前 ,在土壤学领域内 ,不论国际交流 ,如在国外发表 文章 ,参加国际会议或引用国外文献 ,甚至引进国外软件 ;在国内不论从事土壤的科研 、教学和 生产也都离不开土壤系统分类 。鉴于当前国内土壤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并存的局面 ,加之 ,国 内大量已有土壤资料是在长期应用土壤发生分类体系条件下积累起来的 ,而且 ,土壤发生分类 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第二次土壤普查在“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7〕的基础上 丰富了我国土壤发生分类〔8〕,并吸取了系统分类的一些内容 。因此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发 生分类的参比 ,对发展我国土壤科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 。下面分别就参比的 基础 、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比较 ,以及两者的参比三方面来阐述 。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System Classification,简称CSSC)是根据我国土壤的不同特征,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全国各地的土壤统一地划分分类系统,目前有6个等级,包括: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

1. 大类:大类是最高等级的分类单元,总共有8个大类:主要属于商、肥、酸类贫瘠地、季节性水位上下波动的阔叶草甸草原、湿地、酸性地质构造型滑坡背景地、用酸性化肥易碱可长期用肥的森林土、植物根系主导土、矿物质丰富的土壤、受垂直温度差影响的综合受限土、沉淀盐分较高的土壤等。

2. 定类:定类是按照土壤结构、营养特性、功能特性及地形地貌特征等考查结果,按照几种土壤特征组合划分出的定类,下设子类、小类和纲。

总共有100多个定类,包括类、砂类、膏类、泥类、败脱水类、腐殖质类等。

3. 亚类:亚类也称作“小定类”,是对特定定类进行更细化的分类,总共有60多个亚类,其中有砂败脱水类、砂膏类、砂泥类、膏败脱水类等。

4. 子类:子类是细化到更小的分类单元,其特征更加详细,一般由黏性土、分选土、具有颗粒结构的土壤等组成,总共有上百个子类,主要有黄色黏性土、红壤、红黏土、紫黏土、黑钙质壤等。

5.小类:小类是在子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更细致的划分,是在形态、结构、质地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总共有二百多个小类,其中有红壤黏土、细砂膏土、黑钙质塬黏粉土、细砂膏粉土等,它们可以根据主要特征属于一个子类,或者混合这几个子类,混合分类也称作复合体类。

6. 纲类:纲类是最细致的分类单元,它把小类进一步细化,主要是把小类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及特征相似的类,总共有八十多个纲类,其中有黄色粘土质壤、黑钙质细砂败脱土,砂黏壤、砂膏壤等,它们在小类中都可以分别单以一个类表示出来。

综上所述,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共有6个等级,分别是: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总共有100多个定类,60多个亚类,上百个子类,二百多个小类和八十多个纲类,综合特性分类全面,形成完整可操作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土壤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分类

土壤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分类
文献中常见的土壤类型的特征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 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s)和诊断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中国土 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 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如表6-2所示。
中国近代土壤分类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 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 在《中国土壤分类 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 国马伯特土壤分类。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 土系为基层单元,分为显域、隐域和泛域土 3个土纲、7个亚纲、18个土类。
自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期,苏联土壤 发生分类,特别地理发生学分类,对中国土 壤分类的影响较深,时间也较长。从1978年 始,中国开始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加,美国土壤 分类系统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逐渐 进入中国,对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 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 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
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 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知识结构
认识土壤分类原理依 据、方法与发展
6.1 土壤分类概述
掌握中国土壤分类体 系的特点
6.2 中国土壤分类
熟悉国际主要土壤分 类体系及其参比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采用了33个诊断层和25个诊
断特性。 诊断层如表3-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土纲、亚纲、土类、亚
类、土属、土种、变种。 1、土纲:最高级分类单位,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 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共分14个土纲。
初育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地带性土壤类型与生物、气候条件吻合;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受母质性质、潜水位高低的影响。
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灰化 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属性,尤其具有 鉴定土壤类型的诊断层,灰化层、粘化层、潜育层等



同一土类内,具有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与途 径,如红壤的酸性、盐碱土的盐基离子含量、褐土的干 旱问题等。
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 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个土纲。
②亚纲:根据成土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差异将土纲划为
不同的亚纲。铁铝土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温暖铁铝土。
③ 土类:分类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 因素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附加次要成土过程,具有 一定相似发生层次。划分依据: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 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及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 分。
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命名采用分段法:
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命名改
变用景观命名的惯用法,另外还借鉴了发生学的一些 命名,如红壤、砖红壤等。
这里的红壤与发生学分类中的红壤不完全等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目前仅涉及到亚类以上的级别单位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盐成土 潮湿土 有机土 变性土 火山灰土 人为土 其他土壤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目录与授课安排
序号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内容
绪论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壤与褐土 黄棕壤与黄褐土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盐碱土 初育土壤 山地土壤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地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 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暗棕壤呈酸性、微酸性,pH 5.0~6.5,表层盐基饱和度为 60~80%,表层以下有明显的交换酸(交换性铝为主)。土 体层间化学组成比较一致,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分别为 2.8~3.3和2.0~2.5。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第二节 暗棕壤
四、亚类划分
暗棕壤
暗棕壤 灰化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 潜育化暗棕壤 草甸类暗棕壤 ………………
间短促,以及冻层的顶托和生物积累作用,其淋溶 程度较弱。同时,在表土先于下层结冻时,部分已 下移的物质尤其是铁的化合物又随上升水流返回表 层,从而使土粒染成棕色。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
二、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剖面基本上呈棕色,层次分化不明显,为A0-A-AB-C构型。 A0层厚度较大(≤10cm) 。A层呈灰棕色,局部有白色菌丝体 。AB过渡层色泽变浅(可向白浆化或灰化方向发展)。B层呈 棕色,无腐殖质淀积,粘粒较多,石块底面有铁锰胶膜淀 积。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5.0~5.5,盐基饱和度多为50 ~70%。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

6种土壤类型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6种土壤类型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6种土壤类型及适宜生长的植物这是朴自然与您相伴的第【2587】天,您距离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平台只差这一点。

在很多人看来,土壤就是一堆泥土,似乎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刚开始种植一样,我确信自己能够轻松的种植出任何东西一样,实际上,我错了。

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繁衍所需的营养,如水,营养,空气等。

土壤之于食物,就像食物对于我们,如果我们食用了没有营养物质的食物,身体是不可能保持健康的。

同样,植物如果没有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它们是不可能为人提供优质的水果和蔬菜。

建议先了解一些土壤的基本常识,别像我刚开始种植时,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大量精力在植物和维护上,却年复一年,结果几无收获,因为我在那之前,我从未关注过土壤。

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粒子大小的程度,土壤被划分为六种类型,壤质土,白垩土,泥炭土,粉砂土,沙质土和粘土。

虽然土壤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混合物,但所有的混合物有可能都属于一个主要的类别。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所必需的基质,了解菜园中土壤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园子土壤上的作物,同时,也能根据我们对作物的选择,对菜园中的土壤进行改良。

假如在我们的小菜园中,整块地都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土壤,这并不意味只能种特定的作物,我们可以通过种植床,花槽来来创建不同类型的土壤条件。

土壤之于作物的重要性,所以了解土壤的特性,对最大化利用菜园和确保作物生长健康至关重要。

壤质土壤质土事实上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所组成,当你将其握在手中时,质地细软,可能还会感觉到有点潮湿。

它是一种理想的种植用土,适合很多菜园,草坪和灌木丛,也被称为“肥土”或“营养土”,可以自行配制,也可以购买。

总体而言,壤质土因为其中所含来自于沙质土中的砂砾增加了土壤粒子间的空隙,其持水性比沙质土好,排水性又比粘土好得多。

所以不会持有太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的水分,另外营养很丰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良好的排水性意味着特定的养分会被雨水冲走,可以经常将堆肥加入到土壤中以保持养分充分,另外,壤质土通常呈酸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我国土壤的分类系统和分布概况
6.1 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
一、土壤资源的特点
主要特点 1. 土壤资源丰富 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仅次 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在辽阔的国土上,从最北部 的寒温带到极南端的赤道带,从东海之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内陆 的干旱区,从青藏高原到天山南北。我国主要有10 个土纲,46个 土类,128个亚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高山土,其次为铁铝土、 淋溶土、钙层土和岩成土、半水成土、石膏盐层土、半淋溶土、 水成土和盐碱土等 2.山地土壤资源优势明显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各种山地丘陵的土壤资源约占全国土地 总面积的65%,平地土壤仅点35%,同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 领土较大的国家相比较,我国山地资源占有较大的比重,尤其是 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土壤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
6.2 我国土壤的形成过程与分类系统 6.2.1 我国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
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 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按照物质迁移和转化的特征,可分为四大类:
(1)物质加入土体者; (2)物质迁出土体者; (3)物质在土体内迁移者;(4)物质在土体内转化者。
5. 在现有耕地中,低产土壤面积大 解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 1955年 1979年,土层浅薄、障碍层次等理化性质不良的 各种中低产土壤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80%左右,而低产土 壤面积则占1/3左右。
二、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土壤资源丰富,这只是就总体面言。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社会 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农业依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国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 国。
3.钙积化过程 钙积过程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碳酸盐发生移 动和积累的过程。 在季节性淋溶的水分条件下,降水淋洗了易溶性盐类, 钙、镁仅部分淋失,部分仍残留在土壤中,故土壤胶体表 面和土壤溶液多为钙(或镁)所饱和。土壤表层残积的钙 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时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在 雨季向下移动并淀积在剖面中下部,形成钙积层,其碳酸 钙含量一般在10-20%之间,因土类和地区不同,碳酸钙淀 积的形态有粉末状、假菌丝状、结核状等。
(2)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① 当前大面积土地的农业产量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30~40%, 通过高光效育种和通过合理的提高复种指数以提高光能利 用率是完全可能的。 ②对现有中低产田利用与改造。全国尚有中低产田9亿亩, 通过改造,可以提高50%至一倍的生产潜力。 ③ 通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来挖掘土壤的内涵,这也是提 高土地产出率的关键所在。 (3)合理布局,适度有序地开发土地资源
(4)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1. 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管理土地,把土地 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2. 要坚持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严格控制用地数 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3. 是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名优特产基地保护区,保护区 内的土地不得征用,不得改变保护区内土地用途。 2.土壤资源的管理 1987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 “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联合国粮农 组织给出了持续农业的含义,亦即“不造成环境退化,技 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 显然, 持续农业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取代现代农业,更 不是自然农业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土壤资源的管理就必 须围绕“持续农业”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不同土壤成土过程,主要是服务于正确划分土壤个体形态 特征类型以进行土壤分类。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归纳出如下10种 主要成土过程。
1. 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 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 三个阶段:“岩漆”阶段,出现的生物为自养型微生 物,如绿藻、硅藻等,及其共生的固氮微生物,将许 多营养元素吸收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 “地衣”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异养型微生物,如 细菌、粘液菌、真菌、地衣组成的原始植物群落,着 生于岩石表面与细小孔隙中,通过生命活动促使矿物 进一步分解,不断增加细土和有机质;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与成土过程的速度大大增加,为 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基质。在高山冻寒 气候条件的成土作用主要以原始过程为主。
马克思指出:“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 条件和再生产条件”。面对我国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存 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并强化土壤资源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们仅就粮食生产来说明这一问题,从我国的社会发展及增长 的需要量来看,在200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至少为为52000万 吨,而到202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最低为71100万吨,即在未来 20年间,每年粮食要净增955万吨,因此今后的粮食生产任务 十分艰世巨。
5.白浆化过程 该过程是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粘粒与铁、锰淋溶淀积 的过程。其实质是潴育淋溶,与假潜育过程类似。在季节性 还原条件下,土壤表层的铁、锰与粘粒随水流失或向下移动, 在腐殖质(或耕层下),形成粉砂量高,铁、锰贫乏的白色 淋溶层。在剖面中下部则形成铁、锰和粘粒富集的淀积层。 在溢出的土壤地下水中含有一定量类似白浆的乳白色悬浮物 而得名。这类土壤的特点是土体全量化学组成在剖面中分异 明显,而粘粒化学组成较为均一,其形成与地形条件有关, 多发生在白浆土和水稻土类的白土层中。
4.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系指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过程。 两种形式: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 前者是土内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粘土矿物,即因缺乏稳定的降 水流未向较深土层移动而就地累积,形成一个明显粘土化或铁 质化的土层。其特点是土壤颗粒由粗变细;除Ca和Na稍有移动 外,其他元素皆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粘化层有纤维状光性定向 粘粒出现;粘化层厚度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增加。这种情况多 发生在漠境和半漠境土壤中。 后者则是风化和成土作用所形成的粘土矿物。其特点是自上 向下淋溶和淀积,形成淀积粘化土层。该层铁、铝氧化物显著 增加,但胶体组成无明显变化,仍处于开始脱钾阶段,多发生 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
6.富铝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风化和土壤物质由 于矿物的水解作用,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盐、碱金 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 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因母质性质的不同,砖红壤与红壤中的SiO2、CaO、 MgO、K2O和Na2O等的运移强度差异很大,在富铝化土壤 上生长的植物,通常灰分含量很低,锰的含量略高一些, 而铝的含量特别高,植物对铝的富集反过来又影响富铝化 过程。
(1)建立优良的耕作制度 (2)建立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种植制度 (3)建立一个以提高地力为核心的施肥制度 (4)建立科学的灌排制度以协调土壤水热状况 综上所述,土壤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是农业措施中 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它既是农业土壤 资源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又是使得农业土壤资源不断更新、 永恒地服务于人类的综合措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建 立“持续农业”也不能离开上述措施的进 1.土壤的过渡利用与利用不足的问题并存 在我国光、水、气、热条件较为丰富和耕地紧张的地区,为 提高农业产量而不断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来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2.土壤基础肥力下降而有效的补偿不足 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作物生产对土壤主要 养分的消耗与日俱增。尤其是土壤有机质的下降趋势更为严重。 如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平均值在1.0%左右;而以有 机质含量高而著称的东北黑土,一经开垦,其有机质大幅度下 降,由垦殖前的7.0%左右降低到3~4%(时间为20年),而耕 种40年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到2.0~2.5%。这种情况在我国 各地区都普遍存在。
2.盐渍化成土过程 土壤盐渍化过程是由季节性地表积盐与脱盐两个相反方向 的过程所构成。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滨海地区,又 分为盐化和碱化两种过程。 盐化过程: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 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 渐向地表积聚。地下水影响,气候愈干旱,积盐强度愈大, 积盐层也厚;与地下水盐分关系密切。 碱化过程是交换性钠(或镁)不断进入土壤吸收复合 体的过程。分为两个发生阶段;季节性积盐/脱盐交替。 碱化过程的表现带有明显地区性。如山西几个盆地和河套 平原以斑状碱土为主,华北平原以瓦碱土为主,内蒙古和 东北平原以典型碱化土为主,漠境地区则为碱化龟裂土。
总之,我国土壤资源在利用上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概括地说,土壤退化正在向我们挑战,诸多地区都存在着水 土流失、土壤砂化、草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环境破 坏和自然资源衰竭的事实。为了人类的繁衍和幸福,合理利 用土壤资源,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是土壤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长 期任务。
三、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3. 耕地面积小,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现有耕地1489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4%,人均耕 地面积不足1.5亩, 为世界人均耕地5.25亩的29.2%。 4.土壤资源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 人类有选择性的生产活动导致我国土壤资源分布及其在农 业上的利用方向、耕作水平等均有显著差别。 东部季风地区虽然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7.6%,却集中了 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居住着95%的农业人口; 内蒙和新疆干旱地区占有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8%,而只占 全国10%左右的耕地和4.5%的农业人口; 青藏高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22.6 %,但只占有4.5%的人口。
3.中低产田土壤面积大,具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我国中低产土壤面积大。就耕地肥力状况而言,基本无障碍 因素的优质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仅21%,近80%的耕地 土壤均属中低产农田。 耕作管理不善;盲目扩大耕垦,导致滥垦、滥耕和滥牧,或 不适当地增加复种指数,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地区 土壤侵蚀严重,招致相反的后果,乃致水土流失加剧,全国 土地资源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耕地土壤水 土流失面积达9990万亩;土地资源沙漠化面积109万平方公里; 盐碱化土壤9990万亩;涝洼土壤6000万亩;低产红壤达18000 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