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
论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教育文档
论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张云飞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1]郑晓江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之自然生命的特征入手,进而去体会自我之社会生命,并意识到,人之生命只有在社会中孕育和成长,从而必须处理好己与他、己与社会的关系。
”[2](11)目前,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尚无统一认识,但在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上,偏向于把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是集体人格教育,而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认知自我生命的个性教育。
前者培养社会人和政治人,强调集体性共识教育,偏重服务于社会与政治的意识形态功能,缺乏为学生生命成长服务的功能,是脱离个体生命成长需求的政治教育。
而后者直面生命存在,以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为最终目的,是富有个性和自由的教育。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促进和丰富学生积极的生命体验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尤其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通过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
.值诉求被大学生个体认同并内化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3],使学生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自我的意识,将国家、民族及人类的历史选择转变为自主自觉的行动。
生命教育则是通过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特征入手,进而体会自我更核心意义上的精神生命,使人意识到,人的生命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不断孕育和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共同关切个体生命价值,教育目的都指向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主流意识的统一,旨在促进个体以昂扬进取的生命态度实现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换,从而获得生命意义、人生价值。
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题研究
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题研究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生命教育强调的是尊重和关爱生命,正是对道德和法治的最好体现。
在当今社会,将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学1. 尊重生命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在道德教学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
而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尊重和珍惜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内涵,提高其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2. 关爱他人与服务社会生命教育强调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融入到道德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关爱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其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国民。
三、生命教育融入法治教学1. 尊重生命与法治精神法治是一种通过法律保护人民生命权利的制度体系,而尊重生命则是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
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法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增强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2. 培养法治素养生命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在法治教学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让他们明白法律的普遍性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建议与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生命教育与道德、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
这需要教育者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不断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
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教育体系。
总结:生命教育的融入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课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生命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培养和升华,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也得到了加强。
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题实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
希望未来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地和实施。
生命意识 思政
生命意识思政
生命意识在思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致力于构建一种“敬畏生命”的课堂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生命觉醒意识。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认识到生命诞生的神圣性和珍贵性,从而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扩展到敬畏他人的生命,甚至是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自然界的生命。
这样的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共同体。
此外,中华文化中的“和”的理念也与生命意识紧密相连。
这一理念强调了和谐共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通过敬畏生命,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地人和”的深层含义,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将能够提升生命的质量,拓展生命的内涵,更加珍爱生命,并为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课程思政案例《生命教育公益课程》
课程思政案例:生命教育公益课程一、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在校大学生服务中小学生的公益实践,帮助学生深入关怀社会、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意义,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中公益奉献精神及整合思维能力子目标的有效提升,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公益课程项目的具体体现。
本课程倡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开展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本课程运用“服务学习”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服务性劳动教育方式,即通过有计划的服务劳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既考虑服务者需求,同时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思维能力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组织过程▪学时1(一)课程导入(10分钟)1.以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作为引入案例(5分钟)(1)分享教师本人在非洲一年的支教经历。
(2)以有趣的图片和故事引发同学们对志愿教师的兴趣。
(3)分享支教过程的感受和收获,传达服务贡献价值。
思政要素:突出服务贡献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播放生命教育课程记录视频,展示之前的学生都开展了哪些服务工作(2分钟)3.邀请2-3位学生分享公益服务经历或者支教服务经历和收获(3分钟)(二)公益服务、服务性劳动与服务性教学劳动的概念。
(10分钟)1.劳动、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定义。
(5分钟)2.通过名人名言介绍劳动的价值以及自强自立精神。
(5分钟)(1)《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王阳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
思政要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美德(三)服务性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步骤与评估。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之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教育意义以及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渗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生命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生命教育包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人的生命价值观念、人的生命行为规范,以及对生命的保护与延续。
二、“生命教育”的教育意义1. 提高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学校应当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珍视生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生命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学会关怀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生命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渗透1. 物质生活与心灵生活的平衡。
在生活中,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各种故事、案例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鼓励学生在平衡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
2. 尊重与关怀生命。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文章和实例,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3. 弘扬正能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真实的人物或事件,鼓励学生从正面事例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风险行为。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作者:王爱娟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6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阵营里重要性巨大,尤其是生命教育的融入更为重要。
生命教育能够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里有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对生命教育有着极大诉求,生命教育也能增强思政教育课的实效性,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真正实现社会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1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诉求1.1 高扬人本主义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以人为本,也离不开人文主义思想做支撑。
把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正是高扬人本主义的宗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现实性选择,离不开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也离不开对个体生命进行教育。
生命主体之间的相互和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
步入市场经济时代,高校作为新思想传播较快的领域,高校学生受经济价值以及功利主义影响较大,庸俗主义和消极观念冲击严重。
这样势必会在很多学生当中形成趋利化观念,也会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标准模糊化。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来思考,对经济化、利益化的价值追求过度,而忽略了对生命价值的评判及追求。
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扭曲,使学生成为经济人,会造成过度追求物质的满足。
精神满足应该是人价值追求不可获取的成分,学生对物质过度追求忽略精神追求,让二者产生严重的冲突。
1.2 生命困惑的合理读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背景之下,人的个人利益会与社会利益产生矛盾,社会责任和人的个人责任势必会有冲突。
在这种冲突之下,人的生命价值判断和选择都会难以抉择,会让人的价值观念不能够理性化。
现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世界观共存的环境,这种多元化思潮对于高校学生是非常诱惑,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及生命价值的读解难以抉择,容易产生困顿。
高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应把生命教育贯彻始终。
以关怀生命为主旨,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引导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要性实现方法
浅谈“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及实现方法摘要:近年来,高校频发大学生伤人及自杀事件。
随着毕业生群体的不断增加,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问题、情感心理问题及就业压力问题,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人便选择伤人或轻生,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开展“生命教育”,科学合理地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设置;危机干预“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
当时,西方国家针对吸毒、暴力、艾滋病等社会问题,于1979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成立了一个名为“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的国际性组织,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让广大学生重新认识生命的真谛,并珍惜生命、创新生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涵。
一、当前高校面临的“生命”问题及“生命教育”开展情况大学曾经是无数学子心中圣洁的殿堂,但是近年来大学校园里日益增多的暴力、自杀事件,却给宁静的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噪音”。
据北京回龙观医院对卫生部提供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是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
此外,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0.2‰,比全国自杀率(0.1‰)高出一倍。
作为朝气蓬勃、正处于人生最为青春阳光的阶段的大学生,为何如此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究其根本,高校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高校中切实开展“生命教育”的工作,具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教育与生命应该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
教育的载体是学生,是鲜活的生命,生命是实现教育实践的物质基础,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前提。
但长期以来,高校在专业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把“教育”和“生命”割离开来的现象,在教育理念上片面强调教育的功能性和实效性,忽视教育过程中的生命价值,没有把对“生命”的教育放到学生思想观的形成中去,导致产生了一些现实问题。
生命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不教 人 “ 何 而生 的思考 ” 为 ,只 问 “n w hw” k o o ,不 问 “n w ko
定 的实践 ,取得 了一定得成 效 .逐步 唤醒 了教 师对学生 生
的 必要 性 的基 础 上 , 从教 学 目的 、 学方 法、 学 内容 和教 学评 价 四个 方 面 阐述 了运 用的 策略 。 教 教
【 键 词 ] 生命 教 育理 念 高职 I- 关  ̄ 'R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生命 教育 的思 想是 由美 国学 者杰 ・ 纳 ・ 唐 华特 士 16 9 8年
课 教 学中运用生命教 育理念
以 人 为 本 是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核 心 和 本 质 .也 是 当 前 社 会 的
基本 特点 。而高校思想政 治课 是大 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的 主渠 道 ,它不 仅要传 授 知识 ,更要 “ 育人 ” 。它是 一 种高级 的育 心 、育 德 的文化心 理活动 ,是人 与人 的心 灵 的沟 通。 因此 , 政治 课的教学 要完成培养人这 一基本 任务 .就必须 落实 以人
( )高职 院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申生命教 育理念 的 二 缺 失 ,决定 了高职 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 学 中必须运 用生命
教 育 理 念
首次 提 出的。所 谓生命 教育 , 是依据 生命发 展 的规 律, 目 就 有
的 、 有 计 划 、有 组 织 地 引 导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人 生 的 价 值 , 解 理
家庭 贫困和人 际关 系等诸 多人生事务 的处理 .倍受 着 “ 以 何 为 生” 问题 的困扰 。 同时 ,市场 经济 条件下 价值 观 的多 元 化 ,信仰 的失落 ,物 质生活 的富裕 。精神生 活的贫 乏 ,使 得
思政课堂里的生命教育
2023-11-12
contents
目录
• 生命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 思政课堂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 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 • 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 • 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 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未来发展
01
生命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生命教育的定义
通过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 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和水平,使其更好地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普及生命知识, 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营造良好的 社会氛围,为思政课堂生命教育提供有力 支持。
06
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未 来发展
发展前景和趋势
生命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 的情感与…
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和理解案例 背后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讨论与反思
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更深 刻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0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
和感悟。
引导讨论
02
教师需引导小组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内容与生命教育相关。
分享与总结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 活质量和幸福感,帮助个体实 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健 康人格和良好品德,提高个体 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 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全 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 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
社区思政课堂中的生命教育实践
总结词
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互动性强
关于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德育论衡摘要:全心致力于生命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全面地发展是教育的一项神圣使命,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生命教育育人模式,将生命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学校德育活动,从而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实践目标,让生命的生长需要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作者简介:杨俊杰,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宁夏银川750400)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08-0029-02关于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杨俊杰一、回归生命的教育生命是独特的,也是完整而自由的。
而教育则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全心致力于生命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全面地发展是教育的一项神圣使命。
教育就是要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研究必须是对“人”及“生命教育”的研究。
生命是完整而富有个性的存在,同时生命也是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承担者。
思想政治教师要关注生命教育,要为学生生命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土壤和支撑。
1.人是文化的存在。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以个体的生命形式生活于历史之中,同时人在本质上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无论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讲的“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还是儒家强调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都在表明人的生命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和有意识的存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哲学课中,广大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开展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确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
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可以积累文化经验和文化体悟,从而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存在,这正是人类的高贵和伟大所在。
2.人是超越性的存在。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
有关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究
2 .2开发生命教 育资源 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要充分开发生命 教育资源。高 校 的思想政治课 教材 中有很 多蕴含生命教育 的素材 ,教师可 以充分挖掘 教材 中的 内容 ,将这些 元素整合在一起 ,渗透到课堂教学 中。例如在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 程中 ,讲到 中国历史 的发展进 程和发展规 律时 , 可 以将一些伟人的事迹 穿插 到教学 内容 中,讲述这些历史伟人对 生命价 值 的认识 ,以及当他们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应对 的,让学 生在这些 历史实例 中感受生命 价值 的力量 。让学生在思政课 中获取 知识 ,获取对 生命的认知 ,从而不断地创造 自我 ,实现 自我 ,提高 自身的综合 素质 。 教师可 以通过实践性 教学来 扩展教学资源 ,例如让学生观 看影片 、旁听 法 院庭审等 ,使其真正受到心灵 的洗涤 ,亲身体验到生命 的意义 ,通过 美化环境 、植树造林 等活动来感受生命带来 的无穷力量 ,进 而产生对生 命 的敬仰 。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生命得以正常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拥有生命教育的意识自觉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政课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之路将学生看作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生命个体来进行教育同时自身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生命态度用蓬勃的活力来感染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沟通自身对生命的体会和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意义通过更新自身的生命教育理念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22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充分开发生命教育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很多蕴含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将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
,
前言:
生命 是人类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 , 通 过生命教育能 够引导学生更 加关注生命 的价值 , 自觉地热爱生命 、尊重 生命 。而生命 教育与思想政 治理论教 育有着密切 的联系 ,生命教育充分体 现出对 生命 的关爱 ,对生 命 质量 的关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样是以学生为本 ,帮 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 生价值观 。因此 ,在高校思政课中渗 透生命教 育,能够进一步达 到完善学 生发展 、提升学生生活状态 、塑造学 生的 目的,让 整个教学活
2024年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
2024年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加强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然而,在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关注,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具体策略如下:整合课程资源,融入生命教育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
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介绍国家法律法规时,可以强调法律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生命权益。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生命意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刻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责任;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展示生命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营造积极课堂氛围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应该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生命教育主题思政课
生命教育主题思政课生命教育: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引言: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神秘的奇迹。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不仅是生命的拥有者,更是生命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因此,生命教育是一门关乎人性、理智和文明的重要主题,也是青年学子必修的思政课。
一、生命的起源与发展1.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从宇宙演化到地球生物诞生;2.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生命的多样性:从微生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4.进化论与创造论:科学视角下的思考。
二、生命的本性与价值1.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形式特征;2.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物学意义、生态学意义、伦理学意义;3.生命的价值观:生存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4.生命权利的保护: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构建。
三、生命的发展与成长1.生命的周期:生老病死和人生四季;2.自我关怀与他人关爱: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助的重要性;3.生命的底线:个体尊严和社会行为规范;4.追求幸福与意义: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四、生命的伦理与选择1.道德与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权与选择权;2.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3.生命的尊严:如何面对痛苦、病痛与死亡;4.生命拯救与器官捐献:人质疑个人生命价值的时候,他人将他从绝望中拉回。
五、生命的艺术与创造1.生命的美感: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2.生命之舞:舞台艺术的生命体验和表达;3.生命的创造: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命的改变与挑战;4.文学、音乐与绘画:艺术作品中的生命故事与取材。
结语:生命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思政课程,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他人和社会的生命尊严与尊重。
通过学习和实践,青年学子能够培养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关爱他人的社会栋梁。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为创造美好的社会和世界而奋斗。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探索1.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生命教育强调尊重和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责任意识。
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探讨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情感与人格生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人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提升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他人的处境和需求,以及如何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生命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理念。
2.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引导他们分享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认同感和实践力。
3.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进行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1.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应该充分考虑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大学生 生命教育 课程思政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思政本课程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大学生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指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生活的尊重和热爱,最终达到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通过开展此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同学们学会关注个人内心感受,关注个人情绪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逐渐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二是让同学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好,但还有很多值得你去珍惜的人和事物,因为他们带给你无限的快乐和幸福;三是懂得要学会宽容别人,把自己看得低一些,别人才会把你看得高一些;四是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定位自己,进而找准方向,理清前进的路线,以便使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具有针对性。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将丰富和完善同学们的人生哲学,进而拓宽同学们的人生之路,让同学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辉煌!如何理解“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呢?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都能答得出来:生命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不管它是精彩或平淡,也不管它是充实或虚度,都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没有人能否认它的存在,而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又都是一样的,无论穷与富,官与民,帅哥与丑女。
因此,生命的存在不仅不需要任何证明,更无须证明什么。
但是,倘若用生命这个概念去说明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什么是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什么是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无奈和茫然。
既然我们谁都说服不了谁,那么,这个难题就让时间来作出最后的回答吧。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问题。
主要分为两点:一、正确对待生命。
我们需要有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大学生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
高中课程思政下如何有效推进生命教育
高中课程思政下如何有效推进生命教育摘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党的十八大首次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高中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就是明确在高中教学目标中要设定有思政的目标。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老师所采取的模式大都是理论讲解,这样的模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
本身要进行思政学科的学习,再融入了课堂思政,这样学生们会认为是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和理论内涵课程思政出现之前,绝大多数高中老师在思政教育上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都比较注重理论,忽视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教材大纲对学生单方向的灌输知识,忽略了思政这门课程本身就具备的抽象性,导致课程思政陷入了空泛、边缘和孤岛化的情况。
在最新的全国思政相关会议上,党中央和教育部门提出了以学生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为中心落实全面发展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理念,教师要认清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会议中也形成了一些全新的课程思政理念。
对于它的提出和落实,要求各学校能够把课程思政和学生的学科课程连接在一起,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为起点,注重在思政教育的时候挖掘每一个学科上的各种元素,以多元化的角度落实道德素养和知识素养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从而进一步解决德育和智育无法结合的相关问题。
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高中学校在思政教育的时候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思政教育方面,课程思政能够为他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这是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前提,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他们的兴趣理想,让课程思政能够在专业理论的支持下深入人心一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生命价值教育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生命价值教育的需求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偏差行为、暴力行为、或者自杀自伤事件不断发生,当今青年学生对生命的冷漠,对于生命的价值、人我关系、人与大自然在关系,以及生死问题缺乏真正了解,当面对挫折时很容易采取极端在方式。
这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而生命价值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部分,加强生命价值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以及了解大学的真正意义,就上升到重要位置。
因此,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并珍惜生命的生命价值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生命价值教育需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78-02一、生命价值教育的含义及其现状生命价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上确立起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积极追求,其实质是自然生命与精神性生命、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通俗地说,就是既要重视自然意义上的生命,又要充分理解生命的内涵,热爱生命关爱生命,进而充分地发挥生命的真正价值,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全面发展教育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协调地发展来培养造就人,它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他们的最大价值。
生命价值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要内容,对实现其课程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增强,而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部分人轻视生命,不重视生活的意义,这种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认为生命价值教育可有可无,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多与少,正与误都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而且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学习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纯属是浪费时间,对自己实际的学习成绩提高没有太大关系。
思政课堂里的生命教育
当前生命教育的成果与不足
不足
教育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 乏创新,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生命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 性,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实践环节薄弱:生命教育中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难 以将所学理念付诸实践。
课程目标与期望效果
课程目标
通过思政课堂中的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 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 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其 全面发展。
期望效果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能够关爱 他人、珍惜生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挑战,成为具 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优秀青年。
未来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方向
发展方向 多元化内容:拓展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多元文化、多学科知识,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未来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方向
01
创新方向
02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互动等,提高教学的趣 味性和实效性。
生命教育在思政课
04
堂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教学
真实事件分析
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生命教育案例,如器官捐献、见义勇为等事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 背后所蕴含的生命价值和道德伦理。
价值观引导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等,从而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浅析【摘要】人的生命状态是事关教育成败的重要问题,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发展人的身心、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思想课理论课,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决定思政课教学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题中之义。
而由于思政课特殊的历史地位,又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
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指导大学生加强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不仅具有紧迫性,还具有实践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具理性的日益膨胀,人类对实用知识和技术过度的崇拜,使教育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本真,出现了物质化和功利化、产业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个性,导致学生的生命质量下降,造成部分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极厌世、漠视生命,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给思政课带来了更大的阻力。
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高校思政课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能为生命教育提供特殊的平台,另一方面,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思政课也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一、高校思政课与生命教育的关联性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
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自觉深刻地认识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意义,使其能够自觉尊重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在思政课中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既体现了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意味着对生命价值的凸显与人生态度的提升,又突出了思政课教学的诉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概念及目标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使其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
生命具有有限性、不可逆性,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潜在地决定了生命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1]其本真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
(二)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教育,高校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它的价值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来体现,人的生命存在、素质提高及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思政课是社会本位的,它强调更多外在规范,往往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内在需求。
若能使思政课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就能够超越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珍惜生命,为价值观、政治观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进步。
(三)高校思政课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的教育过程,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积极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和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生命关怀意识。
这种意识不仅意味着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为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和对人生态度的引导,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巨大生命潜能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活生生的人。
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都是寻求个体生命及生命的完善和发展;在教育具体内容上互相交叉与交融,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生活与理论、现实与信仰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张力。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为时尚短,虽然随着生命问题的不断出现,生命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主要在中小学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缺少必要的长效的发展渠道,我们必须为高校生命教育寻找一个长效的课程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教育传统,其主渠道思政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政课,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上、经费上都给予思政课大力的支持,无疑能够成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紧迫性(一)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政治性和理论性,原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等方面均与专业课不太相同,在功利化的教育趋势下,其地位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感受和反映,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同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对话,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正是这种思政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生命的个性和多样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的尊重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教育不仅要关切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还需引导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
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一种治疗模式或矫正模式,必须把关注生命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环节中去,让教育教学充分对生命敞开,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只有将生命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营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才能使大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拓宽生命教育渠道,减少悲剧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变迁、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受面临着空前的困惑与迷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生存状况以及个人发展等问题产生了困扰,甚至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意义也产生了质疑,于是,漠视生命存在、生命情感匮乏、生命意义丧失的现象凸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不断冲击传统道德,无聊、空虚、寂寞、迷茫致使轻生、自残、犯罪以及践踏事件频发。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警示了我们,大学生对生命的漠然与轻视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加以解决。
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部门高校开始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但仍有部分学校不能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或是发生了问题之后才引起重视,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更没有配备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这是生命教育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把握主流意识,深刻认识人生的价值。
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其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功能,在思政课中更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依靠系统的思政课,又可以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对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意识有重大的意义。
三、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一)充实教学内容,激发课堂活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如生命意识教育、生存信念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等。
这些内容均可以与思政课结合,并且可以激发思政课课堂活力。
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时,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生命的产生入手去认识社会,一方面可以将枯燥的内容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更贴近实际,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产生了对生命和社会的关注,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道德教育中特别加强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挫折教育,在教学时可通过阐述人的地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生命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带着对生命的尊崇自觉地接受社会规范教育,又通过这些规范教育,提升自己对生命的把握能力。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社会问题,使学生对社会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以积极心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通过强调中国的今天是先辈历经磨难、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每一门课都可以适时地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原本枯燥的政治课能够闪现生命的柔美,对于激发课堂活力,促进生命教育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使思政课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借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通过播放视频、歌曲、动画等,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增强内心的体验,用客观、翔实、生动的材料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其次,创设特殊情景,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如通过参观临终病房、墓园、或者写遗言、墓志铭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宝贵的,生理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是多样性的,异体生命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主动学习,寻求个性和多样化的发展,敢于迎接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升生命情感“生命情感是解读人生在世一切作为的密码,是个体人生建构的基础性素质。
”[3]必须走出过去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满堂灌、假大空的误区,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情感。
首先,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
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应是知识的建构,这要求师生关系人性化,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
人的主体性一旦得到尊重,就能激发巨大的力量。
双向互动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
其次,开展实践性教学。
如参观监狱、旁听法院庭审、观看影片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接受教育,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或者参观革命纪念馆、参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能够欣赏生命之美,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