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视力障碍、视网膜脱离、视物变形多为健康成年人,骤然发觉视物模糊,视野中心似有淡影阻挡,视物可有变形、变小的感觉。
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而为紫色或绿色,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但从不失明。
视力障碍程度不一,远视力检查从1.0到0.1。
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
眼底检查在病变轻者仅见后极部视网膜呈闪烁不定的反光,中心凹光反射略为弥散。
重者可见黄斑区视网膜有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其边缘有反光轮。
数周后盘状脱离区有黄白色渗出点。
裂隙灯接触镜检查,从光学切面显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神经层向前隆起,脱离腔的后壁有黄白色点状物,腔内积液可透明或略现混浊。
个别极重病例,视网膜下液体过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方流动,使周边视网膜脱离。
液体吸收后,常在眼底下半留下液体流经区域的色素上皮萎缩条带,清楚地显示当初视网膜下液体通道的痕迹与范围。
对于复发病例或在隐匿进行的患者,检眼镜下所见,除严重渗液者可再现盘状脱离外,大多数只表现黄斑区色素紊乱,或中心凹反射异常。
仅从眼底表现不能判定是否病情复发或是隐匿进行。
并且患者视力好坏也常与病变进展并不平行。
对于疑为慢性进行病变的患眼应当再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因为造影图像所见与眼底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造影图片可以具体显示色素上皮的损害程度和病变范围,了解病情究竟是复发活跃还是萎缩稳定。
本病虽有较大程度的自限性,经过垂直追踪观察发现有的病例可以延续多年,时显时隐,病变范围也逐渐扩大,色素上皮萎缩也严重。
据统计约1/3或半数病眼可以复发,10%病例可多次复发,50%病例复发期在1年左右,而顽固病例可长达10年。
少数病眼经多次发作后,最终可使中心视力蒙受永久性损害。
根据症状、临床表现以及荧光造影所见,对该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苏兰萍;彭锡嘉;王雅东【摘要】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3例(48眼)CSC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FAF与FFA图像特点. 结果 FFA检查:急性期CSC 41眼FFA检查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荧光素渗漏,2眼伴RPE脱离;7眼慢性迁延性CSC的FFA表现为黄斑区斑驳样透见荧光,造影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FAF特征:急性期CSC盘状脱离区呈单纯性的低自发荧光区、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斑点状强自发荧光环、脱离区呈强自发荧光池、脱离区呈点状强自发荧光等改变;RPE 脱离表现为低自发荧光或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渗漏点的改变:渗漏点处呈单纯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局部强自发荧光、自发荧光无明显改变等.慢性迁延性CSC的FAF图像表现为斑点状强弱自发荧光相互交织. 结论 CSC患者FAF 与FFA图像相比较为复杂,FAF可用于检测RPE细胞的功能状态及CSC的辅助检查.【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4页(P235-238)【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脂褐素;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作者】苏兰萍;彭锡嘉;王雅东【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简称“中浆”,为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题目: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中心视野缺损。
该病变多发生在男性、年龄较轻的人群中。
尽管CSC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压力、内分泌、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CSC的一种重要诊断手段。
然而,CSC的影像学表现并不一致,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特征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发病规律,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对不同年龄段(<30岁、30-50岁和>50岁)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收集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包括彩色视网膜照相、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类型、病变位置、病变面积、渗出情况等影像学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CSC病变的临床特征。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探讨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为CS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和研究期限的限制,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本研究只针对中国人群进行调查,缺乏对其他人群的研究,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题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观察
背景与意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变,会导致患者在视力和视觉感受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
目前常
规的诊断方法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其概述如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力的成像技术,可以精确反映病变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
然而,OCT技术受到眼内介质和固有的成像深度限制,只能显示部分病变区域,对于复杂的覆盖和偏心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多焦视网膜电图(MF-VEP)是一种可靠的功能检测方法,可以检测视网膜相应
区域的视觉功能和反映神经系统的情况。
它可以快速深入地揭示视网膜的多个深度,
尤其适合于检测复杂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优缺点,分析两种技术结合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5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
则分为两组。
第一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进行检测,第二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
图技术进行检测。
记录两组的检测结果和诊断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两种技术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
研究提供参考。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之一,通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视网膜后极区发生渗出性病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视觉障碍,如模糊视觉、减退视力等症状。
目前,该病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是它与应激、内分泌失调、氧化损伤等因素有关。
自发荧光图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高分辨率的图像技术,能够捕捉到组织内部的代谢和结构变化。
自发荧光图像技术因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丰富的信息成为了临床医学中的研究热点。
然而,对于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还没有深入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疾病的治疗和疾病的预后。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发荧光图像技术对CSC患者的视网膜组织进行成像,探讨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并为C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收集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2.依据CSC患者的病程和视力数据,将患者分为不同组进行比较分析。
3.分析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4.根据研究结果,为CS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收集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2.对CSC患者的病程和视力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3.采用SPSS软件对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各项指标与CSC病程、视力的相关系数。
四、预期结果:1.得出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并按照病程和视力数据进行分组分析。
2.研究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的关系。
3.为C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意义:1.通过对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特征与病程、视力关系的研究,探索该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阳桥生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05(025)003
【摘要】目的探讨45~55岁中年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68例79眼中年人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中年人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57例,多灶渗漏44眼,局灶渗漏35眼.形态改变以墨渍弥散型和不典型渗漏多见,与45岁以下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老年黄斑变性相鉴别.
【总页数】2页(P268-269)
【作者】阳桥生
【作者单位】545001,广西柳州市,广西柳州市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1
【相关文献】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荧光造影特点 [J], 莫亚;雷春涛;樊映川;曾庆华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眼底荧光造影 [J], 张莲净;翟学智
3.全程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 [J],
张琳
4.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杨玲;薛海兰;孙俊梅
5.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杨玲;薛海兰;孙俊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杜虹;戴荣平;董方田【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上已确诊为CSC的34例(40只眼)患者进行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只眼的SD-OCT检查结果显示,37只眼(92.5%)有黄斑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3只眼(7.5%)仅有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的37只眼中,9只眼(24.3%)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增强、增厚,28只眼(75.7%)信号减弱或消失;伴有色素上皮脱离20只眼(54.1%),伴有色素上皮层增厚、不规则或隆起12只眼(32.4%),仅有神经上皮脱离5只眼(13.5%).3只眼SD-OCT与FFA均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者,二者色素上皮脱离位置和大小相一致.28只眼FFA表现为荧光渗漏点者,SD-OCT在相应位置均有色素上皮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SD-OCT较FFA能发现更多的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结论CSC患者的SD-OCT多数在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多数减弱或消失.【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04)002【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色素上皮【作者】杜虹;戴荣平;董方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好发于健康中青年,发病机制不明的临床常见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课件
与休息。 • ③神经营养剂及去除水肿药物。 • ④>3个月视功能未恢复或仍有渗漏者可行激光或光动力治
疗。
9
治疗
• 激光治疗: • 位于中心凹无血管区外,明确孤立的渗漏
点可行激光治疗,以缩短病程,促进视力 恢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
1
病因学
• CSC是指由于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继发 性RPE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局限性视网膜神 经上皮脱离。
• 确切病因不清。好发于A型性格的青年和中 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 视力: 单眼或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伴视物变 形、变小,有相对暗点,少数可无明显异常。
• CSC的OCT表现: 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 同时可伴有RPE的脱离。
5
6
7
8
治疗
• CSC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视力基本 能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视功能无法 完全恢复。
• CSC进展的危险因素: 精神紧张、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 疮、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妊娠等。
• PDT治疗: • 位于中心凹无血管区内或慢性CSC者,可
在ICGA指导下,行半剂量注射用 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 RPE的渗漏是CSC最常见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表 现:
• ①典型RPE渗漏见于活动性CSC,于造影静脉期 出现,随造影时间的延长,染料呈炊烟样或墨迹 样扩散,晚期勾勒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视网膜神 经上皮脱离区。
• ②不典型的RPE渗漏见于慢性CSC,表现为缓慢 的RPE荧光渗漏,晚期病灶荧光增强,范围扩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目的评价OCT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优越性。
方法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检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相关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度平均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观察组检查的脱离高度平均值、脱离宽度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比较精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预后与视网膜厚度有相关性。
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采取OCT扫描检查能直观患者的病变形态和程度,对于检测的信息能定量提供,以便临床的定量追踪观察,利于随访病情变化的观察、辅助疗效的评价和判断视力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视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种比较常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为”中浆”,至今对于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眼前暗影和视力有下降等不良症状,其眼底的不良反应为圆顶状浆液性脱离或黄斑区水肿[1]。
OCT是光学相干断扫描仪,主要是应用于眼科的影像学检查,对于眼后段的显微结构可清晰显示,对活体组织病理学等观察都能起到满意的作用,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将液性脱离的部位、宽度、高度和性质等可清晰显示,对于临床观察病情、病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檢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预后相关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眼底自发荧光特征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眼底自发荧光特征观察彭锡嘉【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30)007【摘要】背景眼底自发荧光(AF)成像是一种新的非侵人性眼底荧光检测技术,可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获得两种眼底AF,包括脂褐素相关的AF(FAF)和黑色素相关的近红外AF(NIA).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底FAF和NIA两种AF特征.方法对CSC患者23例28眼进行FAF、NI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其中急性期CSC 15例17眼,慢性迁延性CSC 8例11眼.结果急性期CSC患者FFA荧光素渗漏点AF改变有3种特征:(1)AF增强,包括FAF增强2眼,占11.76%;NIA增强4眼,占23.53%.(2)无AF,包括FAF 10眼,占58.82%;NIA 13眼,占76.47%.(3)AF正常,包括FAF 5眼,占29.42%;NIA 0眼.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AF改变有2种特征:(1)AF减弱,包括FAF减弱12眼,占70.59%;NIA 减弱10眼,占58.82%.(2)AF增强,包括FAF增强5眼,占29.41%;NIA增强7眼,占41.18%.慢性迁延性CSC患者AF像中,FFA检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点位置表现为无AF,部分无AF点在相应位置的FFA像未见RPE渗漏点,而N1A像中所见的无AF点常常多于FAF.慢性CSC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常表现为颗粒样无AF、AF增强及AF减弱等多种AF改变并存的复合病灶,并且AF像显示的异常荧光范围常常大于对应的FFA显示的异常荧光区.结论 AF技术为研究CSC提供了一种活体观察RPE细胞代谢和功能改变的手段.%Background Auto-fluorescence(AF)imaging is a new non-invasive fundus examining technology.It is now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of retinal ing a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microscope(cSLO),two types of AF can be obtained: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and 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outcome between NIA and FAF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Methods FAF,NIA imaging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were performed on 28 eyes of 23 subjects using a cLSO.AF imag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angiographic findings.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was obtained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this study.Results In 17 eyes of 15 cases with acute CSC,the leakage points on the FFA image showed three kinds of AF patterns:(1)hyper-AF,including FAF hyper-AF in 2 eyes(11.76%)and NIA hyper-AF in 4eyes(23.53%).(2)Non-AF,including FAF non-AF in 10 eyes(58.82%)and NIA non-AF in 13 eyes(76.47%).(3)Normal AF,including normal AF of FAF in 5 eyes(29.42%).The AF in the retinal serous detachment area showed two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1)hypo-AF,including 12 eyes(70.59%)with FAF hypo-AF and 10 eyes(58.82%)with NIA hypo-AF.(2)hyper-AF,including 5 eyes(29.41%)with FAF hyper-AF and 7 eyes (41.18%)with NIA hyper-AF.In 11 eyes of 8 cases with chronic CSC,the leakage on the FFA also showed an absence of AF.However,AF-absent areas also partly appeared in the non-leakage area of FFA.In NIA,the non-AF areas were often more visible than that in FAF.Serous detachment areas in chronic CSC usually displayed multiple AF forms,including granular-like non-AF,hyper-AF and hypo-AF,and the abnormal AF areas were often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corresponding abnormal fluorescent area in FFA.Conclusions AF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functional status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RPE in CSC eyes.【总页数】4页(P646-649)【作者】彭锡嘉【作者单位】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 [J], 陈孝霞;董洋;彭清2.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自发荧光特征 [J], 王志立;李晓华;李士清;董应丽;李萍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眼底自发荧光特征观察 [J], 彭锡嘉4.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影像的特点 [J], Mahmoud Leila;Miguel Angel Zapata Victori;Daniel Velázquez;Jose Garcia-Arumi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红外线和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 [J], 章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护理查房
目录 介绍 病史询问和观察 视力检查 眼底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方案 警示和预防 总结
介绍
介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 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通常会导 致视力丧失或模糊。在护理查房中 ,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询问和观 察
病史询问和观察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 是否有类似症状,是否有其他眼部疾病 等。
警示和预防
警示和预防
警示患者注意病情变化,尤其 是视力的变化。 提醒患者遵守医嘱,坚持治疗 ,预防病情恶化。
总结
总结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 需要密切关注的眼科疾病。护理查房的 目的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制定有效 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视力和生活 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观察:观察患者的眼部症状,如视力变 化、视物模糊等。同时还需要观察眼底 情况,包括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央凹变 浅等。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
使用适当的视力表进行视力检 查,了解患者的视力状况。 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非 矫正视力,以了解病情的进展 和疗效。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
使用眼底显微镜等设备进行眼底检查, 观察视网膜的变化和病变情况。
注意观察黄斑区的情况,包括水肿、渗 漏、囊样变、病理性新生血管等。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常规辅助检查:包括光凝、OCT等 。 特殊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FA( 荧光素眼底造影)等特殊检查,以 进一步明确病情。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所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所见马丽;孙心铨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3)003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mgiography,FFA)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1988~2002年CSC患者204例(236 眼),根据FFA分类总结.结果FFA表现形式有5种:①渗漏点型;②局限区RPE渗漏染色型;③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型;④混合复杂型;⑤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结论FFA的不同表现形式,为激光光凝治疗CSC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马丽;孙心铨
【作者单位】014010,中国内蒙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100029,中国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J], 曹端荣;龚静青;金玲;邓铤明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8例 [J], 孙冬敏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局限性 [J], 康刚劲;郑洋;李友谊;徐梅
4.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29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J], 刘杰;孙林;甘玲萍
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 [J], 王齐;孙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合频域 OCT中B和C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联合频域 OCT中B和C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观察胡凌飞;吴昌凡【摘要】联合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CirrusTM HD-OCT)中B和C扫描来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形态的改变。
方法31例(34只眼)患者进行OCT 扫描,联合断层成像图和冠状面成像图RPE形态改变,冠状面成像图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图像比较定位渗漏点。
结果在断层成像图上(B扫描)可发现:RPE圆弧样脱离9只眼(26.47%),RPE突起样8只眼(23.52%),波浪纹样改变4只眼(11.76%),圆弧+突起样改变13只眼(38.23%)。
在冠状面成像图(C 扫描)中,均能与B扫描图对应,同时能精确定位眼底图,与FFA图像相对应。
结论在CirrusTM HD-OCT多种扫描模式下能容易观察到CSC患者的RPE出现特征性的改变。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 morphology i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using combined B and C scan of spectral-domain Cirrus TM high-defini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HD-OCT).Methods Thirty-four eyes of 31 patients (25 men, 6 women) diagnosed with CSC were ex-amined with OCT-ophthalmoscop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images were obtained to study RPE morphology .Transverse images were also compared to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indings .Results Longitudinal images ( B-scan ) of RPE showed arch detachment in 9 eyes (26.47%), small protrusions in 8 eyes (23.52%), wave changes in 4 eyes (11.76%), and arch detachment plus protrusion in 13 eyes (38.23%).Transverse images (C-scan) clearly showedRPE lesions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 of dye leakage o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nclusion Specific morphologic changes i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an be detected easily and noninvasively with Cirrus TM HD-OCT.【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200-202)【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频域OCT;B和C扫描【作者】胡凌飞;吴昌凡【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眼科;241000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r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临床典型特征是在眼后极部出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下的积液,以及观察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功能异常后的渗漏[1]。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诊断要点
本病是以中心视力减退,伴视物变形、变小、变色而外眼端好的常见眼病。
多发生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为单眼发病,也有双眼者;有自愈和反复倾向。
属中医“视瞻昏渺”、“视惑”、“视瞻有色”范畴。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诊断要点1.自觉视力减退,眼前有一固定黑影,视物变形、变小、变色。
2.眼底检查黄斑区网膜水肿呈局限性圆形,其周围有反光圈,或颜色暗红,中心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黄白色点状或斑片状渗出物。
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后,视力提高,中心光反射恢复,黄斑仍可遗留少量黄白色点状渗出或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有时会复发。
3.本病须与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渗)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相鉴别三者均有视力下降,眼前中心暗影,中心视野可有相对暗点或绝对暗点。
“中浆”以黄斑部视网膜水肿、渗出为主要特点;“中渗”则以黄斑部渗近视眼怎么办出性病灶和圆形、弧形出血为主要特点。
“变性”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黄斑可见萎缩病灶或玻璃疣晚期可有疤痕。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于色素上皮脱离区有荧光素渗漏至神经上皮下,呈喷出型或冒烟状,也可呈扩散型或称墨渍样弥散。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辨证分析本病多因湿热内停,水湿上蒸清窍,郁久成痰,壅塞黄斑;或因脾虚水停,水湿上泛于目;也有因情志不舒,气滞血郁,目窍不利者;更有因劳神过度,致真阴暗耗,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水湿乘虚积滞目络。
本病以黄斑区水肿、渗出为主要见症。
水肿为水湿停聚黄斑,渗出物为水湿积久成痰,痰湿气血凝结。
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变视等均因黄斑水肿、渗出,痰湿阻遏清窍之故。
若全身兼心烦失眠,痰多胸闷,舌苔黄浊,为痰热与湿热阻碍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头重胸闷,为湿热上扰;食少便溏,为脾虚不运。
面色不华,少气乏力、舌淡,为脾虚见证。
见黄斑色暗红,为气滞血郁,壅遏目窍。
眼内干涩,为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濡养。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杨玲;雷梵
【期刊名称】《青海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9)002
【摘要】本文报告了7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990~1997年)所有病例均要据其临床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本病为局部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性增加,色素上皮缺损,浆液由脉络膜经玻璃膜进入色素上皮下,再穿过色素上皮缺损处渗漏到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盘状脱离,本病原发部位在色素上皮下,玻璃膜而非视网膜炎症。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杨玲;雷梵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1
【相关文献】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J], 魏丽丽
2.215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J], 辛宝莉;刘苏冰;王晓霞;聂晓丽;唐秀侠;李雯;刘凤云
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J], 张琳轶;沈肇萌;崔红波;李志国
4.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J], 蔡灵德
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陈英;廖敏华;郑江娉;刘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造影特点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 年 6 08 月第 2 卷第 6 l 期
・
5 7・ 1
中心性 浆 液 性 脉络 膜 视 网膜 病 变 荧 光 造 影 特 点
张新 丽 , 少平 韩
( 洛阳市 中心 医院眼科 , 河南 洛 阳 4 10 ) 70 0
l a e e, r h lg c h n e r i l o a e k g . h y h d a sa it a l in f a t i e e c . n l so s e k g mo p oo i a c a g swe e ma n yf c l a e e T e a tt i l y sg i c n f r n e Co c u i n l l sc i d T e F A h r ce si s o S e e man y mu t o a e k g n is mi a e i me te i e ill so n c s sa h F c a a tr t f C C w r i l l f c ll a a e a d d s e n t d p g n p t l e i n i a e — i c i h a
4 5 cs sw r i tr ,2 e e r hfc le k g a dmop oo ia h n e r il tpc e k g n 5, ae eebl ea 1 y sweemu i a a a e,n r h lgc l a g sweemanyay ia la a ea d a l o l c l i ksandf so . 0 ae e eb lw 5, 1c ssweebltrl3 y sweemu i e l e k g , 8e e e efc n ti iu in 1 9 c s sw r eo 4 2 ae r i ea , 2 ee r hf a a a e 9 y sw r o a a o l l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A特点及与ICGA的比较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A特点及与ICGA的比较分析莫宾;周海英;焦璇;刘武【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17)7【摘要】AIM:By analyz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CSC between OCTA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 to explore if OCTA can substitute ICGA for diagnosis of CSC patients, and guide the treatmen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METHODS: We reviewed 30 eyes of 30 patients with CSC, who were diagnosed by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and ICGA at 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from November 2015 to March 2016.All patients underwent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measurement, intraocular pressure, slit-lamp examination,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FFA, ICGA and OCTA.FFA and ICGA were captured by Spectralis HRA + OCT (Spectralis HRA + OCT;Heidelberg Engineering, Heidelberg, Germany).OCTA was performed by RTVue XR Avanti device (OptovueInc, Fremont, CA) with 6mm×6mm Angio Retina mode.The software (version 2017.100.0.1;OptovueInc) automatically segmented the tissue into four lay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oriocapillaris layer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CTA and ICGAimages were compared among CSC patients.The maximum diameters and areas of both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in ICGA and high flow signal in OCTA were measured.Then, the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imum diameter and area of OCTA and ICGA measurement.RESULTS: Among 30 cases, high blood flow signals of OCTA were clearly visible in 27 cases, namely the coarse grain region;the inner low flow signals surrounded by high blood flow signals were seen in 21 cases;the outer low flow signals surrounding high blood flow signals were seen in 7 cases.High blood flow signals of OCTA were corresponded with the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of ICGA images;among these 30 cases, there were low reflection shadows in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with ICGA for 22 cases, for 21 cases out of these 22 cases, low flow signals inside of high flow signals of OCTA could be seen;9 out of 30 cases, there were low reflection halo outside of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of ICGA, and 7 out of these 9 cases, low flow signals outside of high flow signals of OCTA could be seen;still for those 30 cases, leakage point in late ICGA could be seen with 14 cases, however, special flow signals in OCTA could not be seen for them.For ICGA,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was 1.589±0.295mm, whose area was 0.705±0.131mm2;w hile for OCTA,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high flow signal was 1.576±0.293mm, whose area was 0.745±0.138mm2.By using paired t tes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in ICGA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high flow signal in OCTA, n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ea of ICGA and OCTA.CONCLUSION: The highflow signals can be clearly visible in OCTA, which are corresponded with choroidal hyperperfusion in ICGA.OCTA can substitute ICGA for diagnosisof CSC patients, and guide the treatment of PDT.%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的特点,并比较其与ICGA的差异,来探讨OCTA可否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断,并用以指导PDT治疗.方法:2015-11/2016-03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确诊为CSC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入选病例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FFA、ICGA及OCTA.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仪器(Spectralis HRA + OCT;Heidelberg Engineering, Heidelberg)获得FFA及ICGA图像;采用RTVue XR Avanti 仪器(OptovueInc, Fremont),选择6mm×6mm视网膜血流OCT成像模式,获得OCTA图像.仪器自带软件(software ReVue,version 2017.100.0.1;OptovueInc)自动将视网膜和脉络膜进行分层,并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进行分析.同时比较CSC患者OCTA与ICGA图像特点,测量ICGA高灌注区最大直径、面积及OCTA高血流信号区最大直径、面积,采用配对t 检验来分析OCTA与ICGA最大直径及面积之间的异同.结果:入组30眼CSC患者,有27眼在OCTA中可见明确的高血流信号影,即粗颗粒区;有21眼高血流信号影内可见低血流信号影;有7眼高血流信号影外可见低血流信号晕.OCTA上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基本上与ICGA图像中高灌注相对应;ICGA中有22眼高灌注内存在低反射影,其中21眼与OCTA中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内低血流信号影相对应;ICGA中有9眼高灌注外存在低反射晕,其中有7眼与OCTA相对应;共有14眼患者ICGA晚期可见渗漏点,所有的渗漏点在OCTA上均未见相应的血流信号变化.ICGA高灌注区的最大直径1.589±0.295mm,面积0.705±0.131mm2;OCTA高血流信号影最大直径1.576±0.293mm,面积0.745±0.138mm2.经配对t检验,ICGA高灌注区的最大直径与OCTA高血流信号影最大直径及两者面积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SC患者中,OCTA可以清晰显示与ICGA高灌注所对应处的高血流信号影,能部分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断,并指导PDT治疗.【总页数】5页(P1351-1355)【作者】莫宾;周海英;焦璇;刘武【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100730中国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100730中国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100730中国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J], 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2.OCTA在雷珠单抗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CNV的临床应用 [J], 管国奇;鲍炯琳;臧晶;姚翠群;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A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J], 唐晓洁4.基于OCTA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检测 [J], 张娟; 黎铧; 张利伟; 李娟娟5.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图像特征 [J], 李雁;蒙欣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对比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FFA:38只眼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2只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OCT:32眼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4只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
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可联合应用。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当中,临床上可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进行CSC的诊断[1]。
本文对CSC诊断中FFA与O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CSC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或有严重过敏史、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症状,其中,男患者24例,患眼26只,左眼15只,右眼11只,病程女患者18例,患眼18只,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8.62±6.77)岁,左眼10只,右眼8只。
1.2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对患者进行诊断。
FFA:应用TOPCON 造影机,术前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医师对患者的眼底进行仔细检查,摄双眼眼底彩照,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如果患者并无不良反应,则在试验15分钟中给患者注射3ml的10%荧光素钠注射液,5秒中内注射完毕,之后进行眼底摄像。
典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1 一般 资料 . 1
3 3例 ( 6 5 3 5眼 ) 型 “ 典 中浆 ” 者 , 患
21 “ . 中浆 ” 漏 点 的一般 情 况 “ 渗 中浆 ” 漏 点 的 渗
位置 ≤ 1 P 8眼 (69 , 1 P 6 / D9 2 2. %)> / D 2 7眼 (31 ; 2 7 .%) 数 量 1 2 3眼 (48 , 个 7 7 .%) ≥2个 9 2眼 (52 ; 2. %) 面
关 键 词 中心 性 浆 液性 脉络 膜 视 膜 病 变 ; 眼底 荧 光 血 管 造 影 ; 漏 点 ; 力 渗 视
中图 分 类 号 R 7. 7 41 文献 标 识 码 B
中心性浆 液性 脉络 膜视膜 病 变 ( 中浆 ) 是青壮 年 常见 的眼 底病 之 一 , 底荧 光 血 管 造 影 (F 是 确 眼 F A)
・
8 ・ 0
2 1 第 2 00 4卷 第 1期 Me fC mmu iain ,01 . 1 4N . dJo o nc t s2 0Vo. . o 1 o 2
・
五 官 科・
[ 章 编 号 ]0 6 2 4 (0 0 0— 0 0 0 文 10 — 4 0 2 1 )1 0 8 — 2
4 0岁 1 5例 ,l 6 3 4 ~ 0岁 2 3例 ,6 1 > 0岁 5例 。本组 均 为首次 发病 , 具有荧 光 素渗漏 的典型 “ 中浆 ” 患者 。
1 . 方法 2 采用 日本 K WA彩 色 眼底 照相 机 和 德 O
22 渗 漏 点位 置 、 量及 面积 与视 力的 关 系 渗漏 . 数 点位 置越 近黄 斑 中心视 力 越差 ( = . 7 , P 00 ) 有显 著统 2
眼 (4 8 ,.— . 1 . %)03 0 9 8为 15眼 (92% ) ≥1 8 6. 9 , . 4 0为 2眼 (57 %)两 者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意义 (= .2 ) 1.3 , P 0 7 。单 个 渗 漏 -0 点视力<I 03为 3 8眼 (39 %)03 08为 1 1眼 (99 %) ≥ 1 1. 2 ,. . ~ 9 6. 6 , . 0为 4 4眼 (61 %) ≥2个 渗 漏 点 视 力 < - 1. 2 ; 03为 2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临床报告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张季瑾,王梅艳,徐 凤,李之忠,祝 伟,吴杰莉,王海燕,王连才作者单位:(300280)中国天津市,天津海滨人民医院眼科作者简介:张季瑾,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临床㊂通讯作者:张季瑾.3365667@收稿日期:2014-06-10 修回日期:2014-08-28Comparison on imaging features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fundusJi-Jin Zhang,Mei-Yan Wang,Feng Xu,Zhi-Zhong Li,Wei Zhu,Jie-Li Wu,Hai-Yan Wang,Lian-Cai W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ianjin Seaside People’s Hospital, Tianjin300280,ChinaCorrespondence to:Ji-J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ianjin Seaside People’s Hospital,Tianjin300280,China.3365667 @Received:2014-06-10 Accepted:2014-08-28 Abstract•AIM: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mage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fundus.•METHODS:From May2008to May2014,97cases of121 eye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were treated in in our hospital.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different methods.•RESULTS:Sixty-one cases(61eyes)were≤45years, including13case with disease in both eyes,single stove leak accounted for48.6%,multifocal leakage(25.7%), atypical leakage accounted for25.7%.Thirty-six cases (47eyes)were>45years,11cases with disease in both eyes,single focal leakage(8.5%),multifocal leakage (48.9%),atypical leakage accounted for42.6%.FFA results showed acute hairstyle at the beginning of89 eyes,chronic deferment type32eyes.O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features were neuroepithelial detachment,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layer,which was divided into RPE layer detachment93eyes,accounting for76.9%,rough and RPE little ridges in28cases,accounting for23.1%.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macular center concave on the cortex of microns was137.87±19.21μm,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pared with normal(137.32±4.98μm)microns(t=0.30,P>0.05).The closer leakage area to macular fovea,the worse of eyesight..•CONCLUSION:Different imaging examination o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an show differentfeatures.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haddifferent and complementary roles,but were givensignificant help for diseases treatment.•KEYWORDS: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retinopathy;imagingCitation:Zhang JJ,Wang MY,Xu F,et parison on imaging features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fundus.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2014;14(10):1887-1889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眼底的影像学特点㊂方法: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121眼㊂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并对比影像学检查特征㊂结果:≤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㊂FFA显示急性初发型89眼,慢性迁延型32眼㊂OCT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比较无显著差异(t=0.30,P>0.05)㊂渗漏部位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结论:运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显示出不同征象,对临床诊治有不同且互补的作用,但均给予疾病治疗以重要帮助㊂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影像学检查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47881Int Eye Sci,Vol.14,No.10,Oct.2014 Tel:029⁃82245172 82210956 Email:IJO.2000@引用:张季瑾,王梅艳,徐凤,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87-18890引言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疾病,以视网膜黄斑的感觉神经的浆液性脱离为主要特点,通常导致患者出现视物变形症和视物显小症的表现[1]㊂在疾病初期,虽然患者黄斑已经发生脱离,但是没有明显的视力障碍及其他相关感觉[2]㊂通过相应的眼底影像检查,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 技术,可以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相应治疗提供良好辅助影像资料[3]㊂本次研究为了探究以上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121眼㊂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并对比影像学检查特征㊂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CSC 患者97例121眼㊂男78例98眼,女19例23眼㊂年龄21~49(平均39.21±4.21)岁㊂1.2方法 FFA 技术较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因此本次研究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4]㊁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技术(OCT)[5]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征㊂具体如下[6]:(1)了解患者病史,确定患者无禁忌证㊂(2)给予患者适量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扩张瞳孔[7]㊂(3)在患者的肘前静脉缓慢注射适量荧光素钠稀释液,然后使用眼底血管造影机进行呈像㊂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 检验,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不同年龄FFA 特征对比 ≤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见表1㊂2.2FFA 和OCT 特征对比 根据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造影表现,可以将其分为2种类型,分别为急性初发型和慢性迁延型㊂本次研究荧光素钠造影显示121眼中急性初发型89眼,主要表现为墨渍样渗漏和喷出型渗漏,分别为53眼和36眼㊂慢性迁延型32眼,主要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钠缓慢渗漏㊂OCT 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 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 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 比较无显著差异(t =0.30,P >0.05)㊂表1 不同年龄FFA 特征对比指标≤45岁>45岁χ2P 总数(例/眼)61/7436/47--双眼发病(例)1311--单灶渗漏(眼,%)36(48.6)4(8.5)20.93<0.05多灶渗漏(眼,%)19(25.7)23(48.9) 6.86<0.05不典型渗漏(眼,%)19(25.7)20(42.6)3.75>0.052.3漏渗部位与视力关系 渗漏部位为中心型50眼(41.3%),视力为0.2~0.6㊂旁中心型41眼(33.9%),视力为0.4~0.8㊂周边型30眼(24.8%),视力为0.6~1.0㊂三种类型发病率和视力有显著差异,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3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被称为 中浆病”,多发于青年男性,是指黄斑区及其周边的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异常造成黄斑处神经上皮的脱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据临床观察和统计,多数患有该病的患者有自愈表现,同时多数患者在恢复后会发生多次复发的情况[8]㊂通常在临床诊断方面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㊁视物变形㊁显小㊁模糊等和眼底的渗漏点㊁OCT 的检查等等来综合诊断患者是否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㊂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显示可发现脱离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显示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该病起病位置有可能位于色素上皮中,后期相关学者通过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方法又发现了脉络膜存在一定改变[10]㊂本次研究选择了荧光素钠造影剂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荧光素钠的显影位置,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色素上皮渗漏模式和位置[11]㊂而OCT 作为一种利用光学特性对眼睛内部组织进行较为清晰的显影,包括低反射层面的光感受器外节和高反射层面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以及中心凹等重要观察结构㊂本次研究旨在探析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与OCT 在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影像学应用及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12]㊂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㊂>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㊂FFA 造影显示急性初发型89眼,墨渍样渗漏53眼和喷出型渗漏36眼㊂慢性迁延型32眼,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钠缓慢渗漏,其原因是因为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异常甚至消失所导致,该结果与大多数相关学者文献报道相符[13]㊂OCT 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 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 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㊂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 比较无显著差异(t =0.30,P >0.05)㊂渗漏部位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㊂此时可以通过OCT 观测到眼底神经上皮层和(或)色素上皮层出现隆起情况,该检测大体8881国际眼科杂志 2014年10月 第14卷 第10期 电话:029⁃82245172 82210956 电子信箱:IJO.2000@趋势与其他学者OCT观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报道基本相符[14]㊂ 以上结果表明,运用OCT技术观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可以发现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改变,给予该疾病较为明确的诊断结论,而荧光素钠眼底造影可以更进一步发现渗漏的位置㊁程度等疾病状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5]㊂综上所述,运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显示出不同征象,对临床诊治有不同且互补的作用,但均给予疾病治疗以重要帮助㊂参考文献1赵明威.努力探索发病机制,进一步提升治疗水平: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研究的现实与挑战.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 (4):305-3082李加青,丁小燕,曾婧,等.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7):3253闫峰,孟凯,门保成,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89-11914曾婧,丁小燕,李加青,等.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5):403-4065毛爱玲,周才喜,魏炜,等.眼底伴有灰色病灶的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影像学特征.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9):1049-10536贾晓林,孙祖华,林冰,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1;13(3):165-1687张琳轶,沈肇萌,崔红波,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64-2658李略,李东辉,杨治坤,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12;48(10):878-882 9吴淑娟,曾志成.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295-2297 10周小明,郝保安,彭锡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近红外线成像特征.眼科新进展2011;31(10):976-97911Rishi P,Rishi E,Mathur G,et al.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and choroidal thickness in eyes with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wet-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nd normals.Eye2013;27(9):1038-1043 12杜虹,戴荣平,董方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协和医学杂志2013;4(2):160-16413黎蕾,袁非,徐格致,等.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12;48(2):106-112 14赵潺,董方田,高洁,等.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4):318-322 15杨凯转,杨丽亚,徐延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中心视野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49-52㊃临床报告㊃眼内异物46例疗效回顾分析孙月明,张 林作者单位:(710061)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作者简介:孙月明,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眼底病㊂通讯作者:张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角膜病㊁眼表疾病㊁眼外伤㊁青光眼.lyon_r@收稿日期:2014-06-23 修回日期:2014-09-05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46casesYue-Ming Sun,L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Shaanxi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ence to:Lin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 Shaanxi Province,China.lyon_r@ Received:2014-06-23 Accepted:2014-09-05Abstract•AIM: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on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position.•METHODS:Clinical data of46cases diagnosed with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from June2010to April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anterior segment could be removed or magnetically attracted directly,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posterior segment could be attracted if there was accurate location.Vitrectomis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non magnetic 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posterior segment.In46cases,all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100%)in posterior segment were removed successfully.Among them the functional cure in 33cases(72%),the anatomical cure in12cases(26%), discharged in1case(2%).•CONCLUSION:The aim of operation is to reconstruct of eyeball structure preserve and restore visual function.We should find more appropriate mode of operation and timing of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bodies’different types and injury of eyeball,reduce complications,preservation eyeball and improve visual function.•KEYWORDS: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magnetic attraction;vitrectomy9881Int Eye Sci,Vol.14,No.10,Oct.2014 Tel:029⁃82245172 82210956 Email:IJO.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