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词汇在精读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及教学应用
引 言
一
、
根 据 C re ,所谓 语 言意 识 ,就 是语 言 学 习者 对语 言形 式 和语 言 atr
上世纪 8 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 0 其中,Lkf和Jhsn ao f ono 所著的Me po v b 《 t hr We i y( 我们赖以生存 a s Le 的隐喻 》 具有开拓性 ,他们提 出了 “ ) 概念隐喻”这个概念 ,使隐 喻正式 纳入认 知科 学 的领 域。近几 十年来 ,隐喻 以及它 的结 构、运 作 机制 、功 能和认知 特点 已经成为语 言学 、人类学 、哲学 、心理学 、 教 育 学 等众 多 学 科 的热 门话 题 。其 中隐 喻 的认 知功 能 研究 异 军 突 起 ,受 到普遍 认可 。认知语 言学 家提 出 ,应 结合人们 的基本 认知 能 力 来系 统地研 究语 言 ,强 调人 的认 知对概 念形成 的作用 。T yo alr在 Lnu t t oztn ro psn i u t e y(语言的范畴化: i iiC e rao:Po t eiL giiT o 《 g sc a g i i ty n sc h r 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 一书中对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语义范畴 ) 进行精辟分析,他赞成Wigntn tes i提出的 “ t e 家族相似形性原理” 并 , 将这一原理通过隐喻等方式使原型子范畴发生联系,形成了意义 链 而建构 起来 家族相 似性范畴 (a i sm l c t o f l r e ba e a gr o认知语 mye n ce y 义 学 强 调人 的认 知对 概 念形 成 的 作用 ,认 为 多义 现 象是 通 过人 类 认 知手 段 ( 隐喻 、换喻 )由一个 词 的中心 意义或基 本意 义想其他 如 意义延伸 的 过程 ,是人类 认知 范畴 和概念 化的结 果 。隐喻在很大 程 度 上 已经构 成 了 人们 的 概念 系统 ,决 定着 人 们语 言 的应 用 。正 如 S et r w es 所归 纳的那样 ,“ 多数多义词 是由于隐喻使 用的结果” e 大 。可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
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对比意义应用技巧对比研究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由于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因此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喻体的某个特征,即联想意义被映射到本体上,形成隐喻意义,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主观认知活动,而这也正是汉英隐喻对比研究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作一个探讨和比较,从跨文化角度来探讨汉英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1 隐喻的含义“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
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也即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2 隐喻汉英翻译对比的意义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隐喻是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植物词汇作为语言中的一部分,在隐喻的运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上也存在一些差别。
本文将就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进行比较分析。
一、植物词汇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1. 英文中植物的隐喻较多地与个人品质、性格相关。
“to be a wallflower”(害羞不爱社交)、“to be a late bloomer”(迟开的花朵,指起步慢但有潜力)、“to be a tall poppy”(强者或成功者)等。
这些隐喻是基于植物的特点对人的品质进行隐喻,与英国人个人主义、独立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
2. 中文中的植物隐喻则更多是与亲情、友情和人文情感相关。
“父母如苍松,子女如松树”、“朋友如蓝靛,让我亲在心”。
这些隐喻是基于植物的特点对人的亲情和友情进行隐喻,与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情感与感悟的价值取向有关。
1. 英文中的植物隐喻大多源自于欧洲文化传统,如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圣经等。
这些隐喻在英文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因此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接受和理解这些隐喻是比较自然和简单的。
1.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共通之处在于都是基于植物的特点对人的品质、情感进行隐喻。
2.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其运用的领域和文化内涵上。
英文中的植物隐喻更多侧重于个人品质和性格,而中文中的植物隐喻更多侧重于亲情、友情和人文情感。
3. 英文中的植物隐喻多源自于欧洲文化传统,中文中的植物隐喻多源自于中华文化传统。
这也导致了英文和中文中植物隐喻的形成和传承方式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运用对方的植物隐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
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提供一些参考。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内容疆妥嚣干多年戳莨,憋嚷俸舞修爨格魏先蓬入所知。
在莲方,疆墨舞多穗在葵萋箨《诗学》和《修簿学》中就对臻喻滋行了系统獭研究,并确立了其螽两千年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
在中国古代,“浞取诸身,远取诸物”熄认识窝描述攀糖鲢基本嚣鼷,“毙”毒“兴”是《涛经》枣主要转掰种表嚣手簸,“跑者,援:方予裙氇;*卷,托事予耪。
”宅粕都满于我靠j当代豫喻研究的范畴。
尽管人类单融把隐喻作为认知手段,但宦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爨剥语言学家静认霉释重视。
Lakoff襄Johnson指窭,稳嚷莛天秘鲻渣楚懿、具体静经验建褐夔祭的、籀象豹概念的过褪。
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戳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擞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
实质上,隐噙是一令试躲壤映射副另一个试麴域懿过程。
当代黼喻认知研究豫了隐喻试知韵本质特德、隐瑜认知豹形成视翻和誓作机制等方耐外,还面临辫~个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隐喻系统馥丈羹豹藻礁磅究,墩求涯甓不仅在英语辛,嚣盛在其德语富串,搔象愚绦都是部分避进隐喻来实现静。
其次,建肖关隐喻概念系统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润题。
一方面,人裟的认知溜幼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却是相霹戆,嚣藏毒理壶稷设罄遽性憨稳嗡概念魏存在;另一方嚣,蠢予奏落褡验不麓独立于特定的文纯和社会之井,我们也有理由推论在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累统中应该存在麓异。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系统豹冥帮焉,帮是亟待遭遗蔸羲实实懿辩毙磁究来辩答懿阕嚣。
燕拓墨藏瀑笼整蘑谎的:“揩鞠事物的舜闷所在不赡,撩究它们储戳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这恰恰魁对比研究的墩终目的”。
本论文献诀彝语言学簸角度愆荚汉嚣释嚣鬻诿害串毒太樊爱莲整露裙荚麓人体、空间、时间、情瓣和基本颜能铸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
全文共分九耀。
第一鬻隽导言聱努,主要论述了选题燕缘蠡,提出了零漂题熬磅究薮设,疑而确定了沭课题的研究髑标,并且确班了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斑籍研究方法。
浅谈精读教学中运用隐喻进行词汇教学
浅谈精读教学中运用隐喻进行词汇教学作者:吴静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9期[摘要]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
恰当运用隐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运用隐喻,设置情景进行词汇教学,利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词汇的拓展意义,运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利用隐喻可以区别词汇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隐喻英语词汇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是人类思维所固有的基本特性,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大隐喻”。
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
隐喻将原本不是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并到同一类别中,由事物的相似性引发联想,实现意义的传递。
同时,隐喻富有表现力,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增强了表达形式的形象性,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将人的主观经验、情感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丰富的隐喻知识,可以促进对英语词语的学习,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者即受喻者的主体性。
英语教学中引入隐喻概念,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将有助于学习者的目标语思维方式的培养,进而加强其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全面掌握目标语。
运用隐喻可以设置情景进行词汇教学人类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每天都会诞生无数鲜活的句子,词汇只有在具体的句子及语境中才有生命力。
机械片面地理解词汇无疑会阻碍人们对句子真实含义的理解,而此时,借助隐喻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I was not one wh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如按字面来理解,令人不知所云。
但我们若将隐喻因素考虑在内,让学生体会到“heart”与“head”分别代表“情感”与“理智”,势必会加深学生对词语及其所在语境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该句的含义:“我不会让情感来控制理智”。
对此类隐喻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化英语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强化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英汉语言人体隐喻比较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根 据 莱考夫 和 约翰 逊 的隐 喻理 论 。由于 人类 的认 知
规 律 是 由 近 及 远 、 由 实 体 到 非 实 体 、 由 简 单 到 复 杂 ,这
2从非 人 体概 念 域 到 人体 概 念 域 的 投射 。此类 投 射 .
是 更 高 级 的认 知 方 式 , 帮 助 人 们 认 识 和 感 知 更 抽 象 、 更
外语教 学的启 示 。
【 关键 词 】人 体 隐喻 认 知 投射 模 式 外语 教 学
一
、
人体 隐 喻 的涵 义及 其英 汉语 言 有 关人 体 隐 喻的
底 部 ,这种 隐喻 投 射是 基 于 两 者之 间相 似 部 位 的 对 应 。 类似 的例 子 ,汉 语 中有 “ 针眼 ” “ 口” 、 洞 ,英 语 中有 te h eeo n el,h uho oe y f e de temo t f h l,这类 隐喻 投射 是基 于 a a 两 者之 间 形状 结构 的 相似 。有 许 多人体 隐喻 除 了根 据 喻 体 和本 体 的形状 结 构 的相 似 ,还考 虑 到 两者 功 能上 的相 似性 。 比如 心脏 是 人体 最重 要 的器 官 .于是 汉语 里 有 了
要 作用 。 本 文 从 认 知 角 度 对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人 体 隐 喻 进 行 对 比
不 是 本义 的黑 颜 色 ,而是 具 有 了喻 义 。但是 有 些 隐喻 词
因 为 英 汉 两 种 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 , 意 义 相 差 甚 远 。 英 文 里 的 w i ae和 汉 语 里 的 “ 脸 ” 尽 管 语 言 形 式 相 同 , ht fc e 白 ,
深奥 的概念 。我们 生活 在一个 五彩 缤纷 来描 述 事物 的颜 色 是 用 它本来 的含 义 。当我 们把 颜 色 同抽 象 的概念 联 系起 来 时 ,它 便被 赋 予 了隐喻 的含义 。例 如 ,英语 里 的 bakh at lc er 和汉 语 里
英汉概念隐喻的深层文化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
一
、
隐 喻 与 隐 喻 性 词 汇
予 另 一个 事 物 而 构 成 … … 或 通 过 类 比 ” 分 的 继 承 。 同 时 , 部 当今 隐 喻 定 义 也 认 为 . 用 作 隐 喻 的 不 仅 仅 是 名 词 , 有 动 能 还 词 、 容 词 、 词 和 介 词 . 至 还 包 括 词 组 、 子 和 话 语 。这 形 副 甚 句 是 对 亚 氏 认 为 只 有 名 词 才 能 做 隐 喻 观 点 的 突 破 。此 外 . 当 今 隐 喻 定 义 将 亚 氏 隐 喻 定 义 中 的“ … 从 ‘ ’ ‘ ’或 从 … 属 到 种 . ‘ ’ ‘ ’ 或 从 ‘ ’ ‘ ’ 指 同 一 认 知 领 域 中 的 种 与 种 到 属 . 种 到 种 (
[ 键 词 ] 英 汉 隐喻 性 词 汇 ; 义 ; 据 ; 关 喻 理 文化 内涵 [ 图分 类 号 ] H 5 [ 献 标 识 码] A 中 09 文 [ 章 编 号 ] 10 —3 8 (0 6 0 —0 4 一o 文 0 2 8 7 20 ) 3 l6 4
A n r s i e St d fM e a o i a Co t a tv u y O t ph r c l W o d n Eng ih a d Chi e e r si ls n n s
dif r nc ulu a ont xt h f e e e ofc t r lc e s oft e Engl h s e ki o e a d t i p a ng pe pl n he Chi e e s n s.
K e W o d y r s:me a h rc l wo d i g ih a d tp o ia r s n En l n Ch n s ; m ea h rc l s iee tp o ia
英语专业学生对隐喻学习的实证研究——基于英汉隐喻的对比研究
同类 型 隐 喻 的 困难 , 索 隐喻 教 学 的一 些 方 法 。 探
与这 个 文化 的基本 概 念体 系 的 隐喻 化结 构 相 一致 。
喻也 一直 是 教 学 的 难 点 。 怎 样 教 隐 喻 , 成 为 广 大 语 言 教 此 , 多看 似不 相关 的语 言 现象 很 可能 受制 于 民族 潜 意识 或 也 很 师 的新 挑 战 。本 实证 研 究选 取 7 0名 英语 专 业 学 生 作 为 调 意 识 中 的某 一 概 念 网络 (ocpul ew r) 生 活 在 不 同 cneta nt ok
为认 知 语 言 学 中 一 个 重 要 的 研 究 课 题 。L k f aof& J h — 察 便 不 难 看 出 虽 然这 些 表 达 各 异 , 却 有 一 种 共 同 的本 质 o n 但 sn s的隐 喻 学 专 著 《 们 赖 以 生 存 的 隐 喻 》 发 表 , 个 属性 , 就 是 “ 间 就 是 金 钱 ” 它 就 是 一 个 概 念 隐喻 , 其 o’ 我 的 一 这 时 , 而
维 和行 动 的普 通 概 念 系统 在 本 质 上 基 本 上 是 隐 喻 的 ” 。他 “ 间是金 钱” 是 反 映 了 以 上 隐喻 语 言 形 式 的 本 质 属 性 。 时 便
们 这 一理 论 被 称 为 概念 隐喻 理 论 , 即参 照 他 们 熟知 的 、 形 因此 , 喻不 能单 纯 作 为 语 言 内 部 的 一 种修 辞手 段 , 既 是 有 隐 它
形成 并 展 现 在 我 们 面前 。隐 喻 教学 也 开 始 引 起广 大语 言 教 师 的重 视 , 开始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探索 隐喻 教 学 的有 效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隐喻作为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其广泛运用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运用也就有所异同。
本文分析了形成英汉词汇中隐喻异同的原因,并对部分英汉熟语、动植物词汇等隐喻实例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隐喻,中西文化,英汉词汇,熟语,动植物词汇一、隐喻异同形成的原因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即对语词的修饰和美化,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其表达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规约,也就是说隐喻具有文化性。
一方面,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又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快捷和方便,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也进一步加深。
因此,尽管中西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系统各异,但隐喻在英汉词汇中仍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传统风俗、文学典故、哲学渊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不同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一些具体事物的体验就会不同,其认知文化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而隐喻作为语言现象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
所以在一些隐喻词汇的运用上就呈现出了差异性。
二、熟语中隐喻的对比熟语通常指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及成语,熟语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意义也相对完整,其丰富的表意功能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是言语的备用单位。
在英汉熟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它反映着中英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1.英汉语言中的很多熟语都以同样的隐喻形式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例如:castle in the air 在汉语中有完全对等的习语“空中阁楼”;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和 paper tiger (纸老虎)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是词汇的一种移植;另外,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轻如鸿毛(Light as a hair)、岁月不待人,机不可失(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事实胜于雄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习语都运用了隐喻,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也很相似。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隐喻是一种直观的、带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言、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中,其表达效果更加具体、生动,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十分丰富的隐喻形式。
本文以比较分析的角度,深入研究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以期让读者对隐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英汉隐喻表达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的隐喻表达类型是比喻,它利用不同的象征性物体或者动作来比拟或者模拟某一行为或者思想。
比如英语中一直流传甚广的“time is money”这个有名的谚语,它将抽象的概念“时间”用有形的货币“金钱”相比较,引发读者的思想活动,以此类推,英汉中其他类型的隐喻表达也是基本相同的。
其次,从用途及创作上来看,英汉隐喻也有所差异。
英汉隐喻均可用于修辞及文学写作上,但一般来说,英语中的隐喻更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但是汉语中的隐喻既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应用,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中。
此外,英汉隐喻的创作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隐喻更加随意,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表达,而汉语隐喻则更加规范,需要比较精确地把握简繁汉字以及词组的用法,另一个不同是汉语隐喻往往比较直接、简单,而英语隐喻更加隐晦、抽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英汉隐喻在形式、用途及创作上存在着差异,但在本质上仍共同体现出一种直观的、及具有感染力的表达
方式,它们无论是在政治语言、文学语言还是新闻语言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促进读者理解文章的同时,激发读者更多的思想及情感,从而丰富文学作品,构建更加完美的文章结构。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引言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来进行表达。
在英汉语言中,植物的词汇经常被运用为隐喻,用以传达各种含义。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不同,人们对于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英汉文化背景对植物词汇隐喻认知的影响。
一、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基本认知1.英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英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
"blossom" (花开), "grow like a weed"(迅速成长), "branch out"(拓展) 等等。
这些植物词汇被运用为隐喻,用以比喻人的成长、发展和改变。
在英语中,植物词汇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常常可以在各类书籍、报刊和演讲中见到。
2.汉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与英语类似,汉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才华横溢如松竹","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等。
这些词语都运用了植物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性格、才华或成长。
在中国文学和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1.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
在英语文化中,花草树木被赋予了浪漫、自然和美好的意义,因此植物词汇隐喻通常带有积极的色彩,比如 "blossom" 就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而在中国文化中,植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经常被赋予了身份、品格和成长的隐喻,如 "茁壮成长" 就代表着个人成长和进步。
2.社会环境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
在英语社会中,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丰富,人们对植物的认知和感情也更加深厚,因此植物词汇隐喻常常带有自然、浪漫的气息。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摘要】本文探讨了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在表达方式和隐喻运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隐喻在英语中更为直接,而在汉语中更为间接。
这种认知差异不仅影响了情感表达和文化观念的传递,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挑战。
文化背景也会对植物词汇的隐喻产生影响,进一步加深了认知差异。
本文强调了认知差异对语言的重要性,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植物词汇的隐喻,以更好地理解对方文化并避免翻译误解。
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的影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英汉植物词汇、隐喻、认知比较、翻译、文化背景、跨文化交流、语言、挑战挑战、文化差异。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植物词汇作为语言中常见的元素,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词汇隐喻更是承载着文化的深层意义。
研究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英汉语言的比较上,对植物词汇的运用比较普遍,但对这些词汇中所蕴含的隐喻意义的认知比较研究尚属较少。
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而其在植物词汇中的运用更是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特性的认知和理解。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的异同以及对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对于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植物词汇隐喻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进一步探讨认知差异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认知差异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在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最终,通过认知比较研究,探讨文化对植物词汇隐喻的影响,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英汉隐喻词的语义理据对比分析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即借 助 词 的 基本 语 义 的引 中和 比喻 取 得 意义 。 因此 ,研究 隐喻 词 的理 据 性 主 要 是 构建 在 语 义理 据 的 基
础之上的 。 么 。 那 在接 下来 的一 节 中将 重 点 分析 英 汉 隐喻 词 的 语义理据性。
3 英 汉 隐 喻 词 的 语 义 理 据对 比分 析 .
上 的拦 路 虎 ,也 是 造 成 词 汇 教学 中耗 时低 效 的重 要 因 素 。那 么 . 决 这 一 问题 首先 应 该 从 研 究 这 些 隐 喻 性 词 汇从 发 。 解 这些 隐喻 性 词 汇 的本 质 和构 成 机 制 是 什 么 ?他 们 的构 成 是 否 具有
Ul n l n在 《 义 学 》 书 中提 出 , 词 理 据 总 体 而 言 可 分 为 ma 语 一 构 绝 对 理 据 和 相 对 理 据 。 在 此 框 架 下 可 进 一 步 分 为 语 音 理 据
之 间产 生 的联 想 。而 这 种联 想 关 系必 然 会影 响词 汇语 义 的变
隐喻 词 的 产 生是 基 于原 词 语 语 义 的 演 变 而来 。词 汇 语 义
投 射 到另 一 个 认 知 域 , 制造 出一 种新 的感 悟 或 认 知 。( 莉 而 谌
文 ,0 6 那 么 。 20 ) 隐喻 词 所 指 向 的 意 义 是 构 架 于 源 域 事 物 特 征
演 变 的理 论 基 础 是人 们在 认 识 事 物 过 程 中 , 相 关事 物 、 念 对 概
语 义 理 据 性 ?研 究 英 汉 隐 喻 性词 汇 的 差异 性 是 否 对 词 汇 学 习
具 有 指 导 性 ? 本文 试 图通 过 对 比研究 的方 法 探 讨 并 解 决 以上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与实践
2012年 4月
沈 阳工程 学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l fS e y n s tt o n ier g S c l c n e ) o ra o h n a gI tue f g ei ( oi i cs ni E n n aS e
Vo . L 8 NO 2 Ap . 2 2 r 01
基金项目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 目( 0 0 9 ) W2 12 8 作者简介 : 曹艳春 (9 1 , , 17 一) 女 辽宁兴城人 , 副教授 , 士。 硕
性 和差 异 。 1 汉隐 喻的共 性及产 生 原 因 .英
1 .西 方的 隐喻研 究 西 方对 隐喻 的研 究 可 分 为三 个 阶 段 , 隐喻 作 为 即
修辞格的传统研究阶段 , 其代表人物为亚里斯多德 ; 隐 喻作 为 修辞格 向认 知 研 究 的过 渡 阶 段 , 代表 人 物 为 其 里查兹和布莱克 ; 当代隐喻的认知研究阶段 , 其代表人 物 为莱考 夫 、 约翰逊 、 可尼 耶等 。 福 隐 喻概念 最早 是 由亚里 斯 多 德 提 出来 的 , 给 隐 他 喻下 的定义是 “ t h rs eapi tnt oetig Mea o plao n n p it h ci o h o a e n i nte ig ” 隐喻就 是 把彼 f nmebl g gt ao r n . ( a o n o h t h 事物 的名称用于此事物 ) 。他认为隐喻的主要功 能是 修饰 。 英国修辞学家里查兹在 13 96年 出版的《 修辞哲
二、 英汉 隐喻认知的异 同
人类 的认 知活 动来 源 于 日常 的 自身 体 验 , 汉 隐 英 喻 有其相 同之 处 , 在 不 同文 化 中 的隐 喻 概 念 系统 又 但 存 在差 异 。正 如 Lk f所 指 出 的 : 隐 喻 映 射 有 些 是 ao “ 普 遍存 在并且 具有 普 世性 的 , 而有 些 则 是 特 定 文化 所 独 有 的。 由于 受 到 各 自不 同 的 民族 语 言 文 化 和世 界 ” 观的影 响 , 汉两 种语 言 中的 隐 喻认 知 具 有 不 同 的个 英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广泛运用,然而隐喻在不同语言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隐喻比较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扩大词汇量。
一、英汉隐喻的相同之处首先,英汉隐喻都具有比喻性,即用一个形象或抽象的物体来指代另一个事物,表达出一种新的语义效果,从而使语句更有意义,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英文中:The storm smashed the windows.中文中:狂风摧毁了窗户。
此外,英汉隐喻都能够增强表达的强度,让语言更具有美感。
例如:英文中:He was an immovable mountain.中文中:他是一座山般的坚定不移。
二、英汉隐喻的不同之处然而,英汉隐喻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英文的隐喻更多的是指代自然现象,例如:“The heart is a pump.”而汉语更多的是指代人文现象,例如“那场比赛就像攀岩一样困难”。
其次,英文隐喻更多拓展性,一个隐喻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如“He was a lion in the fight”,可以表达勇敢、凶猛等形容。
而汉语的隐喻更具有具体意义,一个隐喻一般表达一种概念,如“这项工作就像冰山一角”,表达的具体意义就是难度巨大。
再次,英文隐喻多以同义比喻形式出现,如“It was a desert”,表达的是无聊无趣。
而汉语隐喻则更多以反义比喻形式出现,如“他是一座孤山”,表达的是孤独无助。
三、结论从上面的比较与分析来看,英汉隐喻有着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新的意义,使语言更加丰富,更有吸引力。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提升英语水平。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 红和red 为例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红和red 为例摘要: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始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
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隐喻、红、red1 引言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和解读世界的应对机制,其中隐喻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认知工具。
隐喻的核心机制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
颜色域也是人类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认知域之一。
本文从认知角度,以“红色”和“red”为例,简析“红色”和“red”的语义。
2 颜色词之认知分析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也是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
就颜色词而言,其基本意义是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原型意义。
当我们用颜色的原型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
颜色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是有共性的。
以原型意义为核心,词义经隐喻或转域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形成不同的意义。
这些扩展出去的词义受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界观等的影响,促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展现出差异性。
3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3.1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的共性。
本文从以下二个方面简要讲述“红色”与“red”的共性。
(1)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说文解字》,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许慎 2005:256)。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red”玩儿“the color of fresh blood or a similar color”。
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隐喻是人们理解生活、认识世界、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语言、文化、思维等各个领域。
英汉两种语言涵盖了世界上最成功、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概念隐喻也因此呈现出极大差异。
研究英汉概念隐喻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思想模式区别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适应性更强的翻译策略。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英汉概念隐喻的异同点,建立差异性对比模型。
2.考察不同类型隐喻的文化背景、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因素,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提出基于对比模型的翻译策略,并探讨适应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运用等因素的翻译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回顾:综述现代隐喻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基于此构建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框架。
2.概念隐喻差异性对比研究:选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英汉概念隐喻,分析其异同点,并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建立差异性对比模型。
3.文化与语言运用因素分析:通过探究概念隐喻的文化背景、语言运用等因素,解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深入了解隐喻传达信息的内在机制,为后续翻译策略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
4.基于对比模型的翻译策略研究:根据分析得出的概念隐喻对比模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并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予以比较和验证,探讨英汉概念隐喻翻译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研究意义1. 探讨中英概念隐喻的异同,有助于加深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理解。
2. 清晰隐喻翻译的实现方式,提高翻译质量,有助于各种职业人员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回应当今世界趋势,增进跨文化了解和同理心。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回顾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隐喻所呈现出的特点,来构建英汉概念隐喻差异性对比模型。
又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设计出具有适应性的翻译策略,使隐喻的信息传递更加准确有效。
同时,也会加入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更深一步的关注学生和研究对象的实际运用情况。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暗示另一句话的意思。
隐喻在汉语及其他语言中都普遍使用,在英语中也有广泛使用。
英汉隐喻拥有相同的功能,但有着不同的形式。
因此,比较英汉隐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一、英汉隐喻的形式1、英语中的隐喻在英语中,隐喻通常包含三种表达形式,即形容词比喻、定语比喻和动词比喻。
形容词比喻表示在进一步细化描述时,对某物体的特征进行喻指,例如“Her eyes sparkled like diamonds(她的眼睛闪烁得像钻石一样);定语比喻指的是正式地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描述,例如“the wind arms”(风的手臂);动词比喻指的是用某种动作来描述另一个概念或抽象概念,例如“The waves were dancing”(海浪在跳舞)。
2、汉语中的隐喻汉语中的隐喻更加丰富,主要有三类,即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
含蓄比喻是指用不明显比喻的方式来暗指一个事物,例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同一事物出现了两次);喻义比喻是指表面上比喻事物,但实质上是比喻其他事物,例如“百年好合”(指相处很久和睦);双关比喻指利用语言上的双关性和联想性,从一个角度说明另一个角度的事物,例如“稳扎稳打”(指定下目标,坚持一个方向)。
二、英汉隐喻的比较1、隐喻的功能英汉隐喻都有提高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帮助人们用少的话来表达多的意思,并加深对其思想的印象。
2、隐喻的形式英汉隐喻的形式有所不同,英语中更多的是以形容词、定语和动词形式来表达,汉语中则更多地借助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等形式来表达。
3、交流效率英汉隐喻的形式相同,但对于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有某些区别,从而影响交流效率。
因此,在进行英汉沟通时,要多加留意其中的差异,以便把握好语言的正确语义。
三、总结英汉隐喻都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英汉隐喻在形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 是在 E常生活 的口头用语 , 无论 l 还是 在文学作 品, 政治文体中都有不少隐喻的出现。 由于其生动形象 刑 用事 物之 间的“ 相似点” 来打比方, 以更好地表达情感与思想。隐喻以具体 可 说明抽象, 以显现说明深奥, 创造生动 的意境, 使人读后恍然大悟, 深叹其 妙, 从而产生满足与信 服的快感( 李忠初 , 9 : 4。隐喻是人类认识世 1 8 3) 9 1 界和 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0 0多年前, 20 亚里士多德就研 究隐喻 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只是没有 明确地提 出术语。中国古代的 文体 中也早有赋比兴为诗歌的三项表达手法 。 赋为直赋其事, 比喻, 比为 兴为 即兴, 两者都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述之事 。2 世纪 8 年代初, O 0 隐喻 开 始进人 语言学 的讨论 范 围, 界普 遍接 受的是 以 G o e a o 和 学 er kf gL MakJhsn所著的《 r no o 我们赖 以生存 的隐喻》 一书打开 了现代 隐喻学的 篇章 。9 O年代以来, 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逐渐深入从 不同的角度, 我 层 面进 行 研 究 , 迭 出, 可 见 隐 喻 的重 要 性 。 成果 足 H ldy 1 8) 语 法 隐 喻 (rm t a me po) 为 概 念 隐 喻 al a (9 5 把 i ga mai t h r分 c l a i ai ame hrf x f et nl tp o  ̄ J. 隐 喻 ( tre o a m tp o)J . rnf9 2 d o a )l 际 l i ep r nl eahr,RMat 19 : n s , i 44提 出 txu t hr 一 术 语 , 为对 语 法 隐 喻 的 补 充 , 篇 章 逻辑 O) etame p o 这 l a 作 从 的角 度 对 比进 行 论 述 。H l a(9 9认 为 同源 词 语 之 问 的转 换 关 系属 ld a i y19 ) 于隐喻关系, 他称为语法隐喻, 而将传统意义上的隐喻称 为词汇隐喻。 作为精品课程 中的《 现代大学英语 ・ 精读 》杨利民编)~ ( l 6册, 有不少 课 文 出现 了隐 喻 词 汇 , 些 词 汇 看 似 平 凡 , 意 义 重 大 , 些 甚 至 影 响 对 这 但 有 整篇文章的理解。本文只有从英汉 隐喻词汇 的对 比出发, 从精读课文中 摘取例子, 以说明正确理解词汇隐喻的重要性 。对学习隐喻词汇 的方法 提 出探索, 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 做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隐喻词汇 , 以期 教学相长。 2英 汉 隐 喻 词 汇 对 比 . 21 .英汉隐喻词汇的相似性 隐喻常常 由本体 、 喻体 、 比喻词构成, 很多文学作品 中, 志隐 但在 标 喻的 a,ie sl 并没有直接出现, 时甚至会不出现本体, k 有 只出现喻体。 这对 中国学生来说有一定 的难度。 由于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 地 理 大环 境 基 本 相 似 , 族文 化 背 景 的 一 些 共 民 性 , 而 生 成 对 外 部 世 界 的 共 识 , 以一 部 分 英 汉 词 汇 的 隐喻 基 本相 由此 所 似, 这部分隐喻出现在课文中, 但是容易 为学生所理解。 ① “1ar e le ”h n n “s o tigq i eil. Atr r1t vri , e t , i sme n ut s ca” “ f I f l i we o h ep ea
— —
④S efth rn e es ta hds mbrdtln i i hr o0 h l"e t g atht a l ee g t n e sm e t sa b u 0o w h b
1前 言 .
⑧ Hedd ’ k o e. h mi , ef w e . h an o ad i in t n w h r S es l h o n d S ec r t r s m. e r e w h
Hecoe i y sa n t t b to e igt e hsfc i u sto g lsd hse e nis . u p nn h m i a el pa h u hhe an t
d y o o y u c n o aie h v e e o n t e ” “ d i i n t e a r w o a n t e l a e v r t r z kn wn a oh r . An s o c t n
e s r o k o h a g a e s a y t n w t e ln u g ———【e l eo o tc e t sa b n e we n y u h i fa b a r a e o d b t e o f a d t e p o l h t smoe t a u c e t . n e p et a ’ r h n s f in ” h i
科技信息
人 文社科
英汉隐喻i l 在精读教学 巾的对比研究 il l-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国语 系 黄瑞霞
[ 摘 要]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 现象, 还是一种 思维方式。由于中西方文化 背景 不同, 现在语 言层 面的隐喻也反映 了 表 不同的思 维方式、 文化模式, 因而造成学生对隐喻 的理解的 困难。本文 旨在从英汉隐喻词汇含义的不 同, 英语专业精读课 文中摘取 从 例 子, 阐明隐喻词汇在精读教 学中的重要性 , 索更好的理解与运 用隐喻的方法, 探 做到教 学相 长。 [ 关键词 ] 词汇隐喻 文化差异 教 学 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