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与美国语言政策

合集下载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文化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文化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之一,自其建国以来,民主政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核心。

美国的文化多元化,反映了这个国家多样化的人口结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国家,民主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塑造了这个国家独特的风貌和成就。

一、美国的民主政治美国的民主政治源自其建国之初,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一个限制政府权力的制衡体制。

这个制衡体制分为三个分支:行政、立法和司法。

在这个体制下,政府的权力被分散到不同部门,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集中过多的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制度不仅仅是政治制度,它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制度。

美国的制度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同时也保护了集体利益。

此外,美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司法制度等,这些制度保障了政府功能的满足和改进。

在美国,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政治的制度,更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

美国公民的参与程度高,文化内涵深厚。

民主政治在美国尤其突出,因为在美国文化中,公民权利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人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权利和机会,政府应该反映人民的意志,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发展。

因此,美国的大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美国的大选主要分为总统大选和国会大选。

在这些选举中,选民是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投票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大选之后,政治系统中产生的政府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

二、美国的文化美国的文化是多元化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美国的文化。

世界各地的移民都进入了美国,他们带着他们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这些文化在美国独特的环境下融合,形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

美国的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食品、音乐、艺术等。

这些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其中一些也是美国基于其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包括如下几点:1. 自由美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种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聚会自由、新闻自由、个人自由以及成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成员的自由。

从权力视角看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的基础

从权力视角看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的基础

232019.07对外传播重点话题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16世纪之后,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体系逐渐形成;在印刷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协助下,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打破了教会对知识传播和解释的垄断地位。

上述两个因素是知识与信息在全球范围自由传播的重要基础。

随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依靠先发优势逐步形成了由其主导的“国际话语权”。

总结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在国际传播领域制定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的政策。

一、什么是“国际话语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索绪尔、巴赫金、奥斯丁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将“话语”(discourse )发展成为语言学概念,并构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理论。

随后,由“话语”衍生出的理论范式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中逐渐流行。

自福柯以来,“话语”与“权力”被联结起来,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概念——“话语权”。

从政治学的界定来看,权力(power )强调的是一种支配或是控制的关系。

①根据苏珊·斯特兰奇的观点,“权力可以分为联系性权力与结构性权力,前者是A 控制B 去做B 本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后者是形成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经济结构的权力,这种权力使各行为体都不得不在这一结构中活动,包含支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惯例、规则和体制”。

②从这一界定出发,国际话语权更接近结构性权力的范畴,因此梁凯音教授将其定义为“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

③在国际关系领域,国际话语权中的“权”更多地体现其政治属性。

由于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是主权国家,因此国际话语权体现了国家将自身权力投射至国际社会并对其他行为体施加的控制与支配。

传统政治学者强调物质性权力要素对国家行为的影响,而约瑟夫·奈等提出的软权力理论为西方国际话语权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侯自强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讲师撑。

美国多元主义政体成因探析

美国多元主义政体成因探析

美国多元主义政体成因探析摘要:美国的政治过程是由一批权力中心的运作来体现的,美国是典型的多元主义政体国家,这一强调个人和公民社会权利的政治体制表现为权力中心的多元化。

多元主义政体在美国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美国的独特的历史背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人们对纯粹民主政治可能导致弊端的担心以及美国社会利益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了解美国政治的本质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政治和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

关键词:美国政治多元主义权力分散政体成因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美国的政治生活是处于一种独特的权力结构之下,政治权力广为分散于社会各阶层之中,权力的安排不是等级式的,而是竞争式的。

作为美国权力机构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它们是最直接的政策制定者。

而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还包括其他各种力量和角色,例如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基金会、大学、新闻界文化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妇女、种族、民族团体)等。

戴维・杜鲁门(David Truman)把最直接决策者和选民之间的利益团体称为“中间结构”,并把它们视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

“这种中间结构,包括一大批利益集团、公司、工会、教会、各种专业性团体、新闻媒介、政党等,这些组织介于政府和人民之间,成为政府机构和人民联系的纽带。

它们既不处于从属地位,也不处于统治地位。

这种多元化的结构是美国社会权力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

”[1](p.290) 希尔斯曼(Hilsman) 的解释更为简洁,他把政府称为第一圈的政策制定者,政党和利益集团属于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介则是政党和利益集团争取政治权力的舆论工具。

[1](p.290) 可见,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决不只局限于政府机构和最上层领导人,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美国被认为是典型的多元主义民主政体国家,也就是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所说的“polyarchy”。

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

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

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社会。

这个多元文化的特点贯穿于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宗教、饮食、艺术和娱乐等各个领域。

这种多元文化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体现在语言上。

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但由于移民的到来,其他语言如西班牙语、中文、法语等也成为了美国社会中广泛使用的语言。

在一些城市,人们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

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语言多样性的国家,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互相交流和了解不同的文化。

其次,宗教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宪法规定了宗教自由的权利,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各种宗教信仰共存的国家。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在美国都有广泛的信仰者。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传统仪式,它们丰富了美国社会的宗教文化。

除了语言和宗教,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还体现在饮食方面。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饮食文化之一。

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各个国家的美食,如墨西哥的玉米饼、中国的炒面、意大利的比萨饼等。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让美国社会更加多元化。

美国的多元文化还表现在艺术和娱乐领域。

美国是一个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级的电影、音乐和舞蹈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艺术家。

此外,美国还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和艺术展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人们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以促进和谐相处。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也带来了文化认同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受到威胁或边缘化,需要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权益。

综上所述,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在语言、宗教、饮食、艺术和娱乐等方面丰富了美国社会。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摘要: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

“二战”之后,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

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

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

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关键词:美国族群问题; 族群政策; 种族歧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多族群国家。

美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潮,每一次移民潮对其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正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移民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美国族群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而美国的族群矛盾一直比较突出。

然而,在苏东剧变、南斯拉夫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这个多族群国家,并没有出现大的族群冲突或者谋求独立的事件,也没有一个族群从美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

深入研究其可取之处及不足,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要了解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首先必须对族群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界定。

只有厘清族群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族群与种族、部族和民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的族群问题。

1. 1 族群的界定族群( ethnic group) 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

“族群”一词最早是20 世纪30 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

①“二战”后,族群一词被用来代替“部族”( tribe) 和“种族”( race) ,运用也更加广泛。

有关族群( ethnic group) 的概念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威特人类学家穆罕默德·哈达德( Moham-ed Haddad) 的界定。

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和文化都应该受到认 可和尊重, 并获得公 平的权利保 障。多元文化理论为美国语 言教 育政 策研 究提供 了文化透
视的视角 , 清了主流社会的意识形 态和文化 价值观对制 定 美国语 言教 育政 策产生 的影响 , 厘 以及 美国语 言教 育
政策 中隐含着的“ 文化霸权” 和忽视语言 少数 族裔儿 童本有的文化 价值的倾 向 , 为所有儿 童提 供 了让个人尊严
支 持双语 教育 , 的州采 取 的是 单一 文化模 式 , 有 实 施 的是 独尊 英语 的语 言 教 育政 策 。 因此 , 清 多 厘
元 文化 主义 理论 与 同化 理 论 , 究 二者 的相 互博 探
收 稿 日期 : 1 0 2 2 2— 2— 0 0
作 者简 介 : 张桂菊( 92一) 女 , 16 , 河南开封人 , 副教授 , 教育学博士 , 主要从事 比较教育及外语教 育研究 。 基 金项 目: 广东省哲学社科 “ 十一五” 规划 21 00年度课题资助项 目“ 港澳台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G 1c l 。 ( D O ℃ ) 4


多元 文化主 义 的兴起与 诉求
美 国文 化 最 显 著 的 特 征 是 种 族 的 多 样 性 , “ 过去 30年 问 , 有 哪一 个 国 家像 美 国那 样 在 0 没 接受 了文 化背景 十 分 庞 杂 的 、 数 众 多 的外 来 移 人 民” … 卜 。二 战后移 民政 策 的改 变 与 民主潮 流 的发展 , 促进 了美 国社 会 对 移 民 和少 数 族裔 群 体 的宽容 , 引发 了“ 多元 文 化 主义 ” 潮 的兴 起 。在 思 全 球经济 一体 化 的 大背 景 之下 , 多元 文 化 主 义提 倡 价值 取 向并 存 , 元 文化 之 间 的对话 、 多 沟通 , 承 认 文化 的多元 性 , 认 文化 间的 平 等性 和 相 互影 承 响、 相互 借鉴 的价值 , 而形成 对多 元文化 背景 下 进 的 各种 教育 的尊重 与 理解 , 成 理解 不 同教 育 的 形

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

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

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的发展也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的发展背景、实施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美国的语言政策始于殖民地时期。

最初,英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也逐渐得到承认。

在20世纪初,美国政府开始推行英语教育,强调英语作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近年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语言政策,如“英语精通计划”和“多语言裔美国人民英语教育法案”,以提高英语教育水平,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

双语教学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9世纪,美国的一些学校就开始采用双语教学,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双语教学的发展。

根据2002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双语教学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促进多元文化理解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沉浸式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两种实施方式。

沉浸式教学法注重通过第二语言进行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翻译教学法则注重将第二语言翻译成母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美国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语言课程、文化课程、学科课程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主要依据各州的学业标准进行,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测试。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则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方式进行。

美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双语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学前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主要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方式进行,以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双语教学主要通过学科课程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科素养;在高中阶段,双语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美国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与异质性

美国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与异质性

美国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与异质性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的文化之间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其中美国的文化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多元性与异质性的特征。

在美国这样一个由不同种族、文化和信仰组成的国度,文化多元性无处不在,正是这种多元性塑造了当代美国的文化面貌。

一、多元性体现在美国的语言、饮食和宗教信仰中如果我们从最基础的层面看美国的多元性,那就是语言、饮食和宗教信仰。

美国虽然有官方语言,但是其他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支持,比如西班牙语、中文等。

这不仅是因为美国有着庞大的移民族群,也反映了美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美国人的饮食也多元化,从传统的美式汉堡到墨西哥玉米卷、日本寿司、印度咖喱和中式糖醋里脊,几乎每个国家的特色菜肴都能在美国的餐桌上找到。

同样,美国的宗教信仰也十分多元。

基督教是美国最主要的信仰,但是其他信仰也广泛存在于美国社会,比如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不同信仰的文化交流也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

二、多元性体现在美国艺术和时尚中美国的艺术和时尚也反映了多元性的特征。

在美国的电影、音乐、舞蹈和绘画中,不同文化的元素和风格都有所体现。

比如黑人音乐和舞蹈文化对美国的影响,西班牙风味的弗拉门戈舞蹈和套装对当代流行的影响,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和音乐对美国文化的丰富补充。

时尚界也是如此,时尚设计师们不断地以不同文化和风格为灵感源泉,推陈出新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时尚。

比如来自日本的街头文化和服装设计、来自西非的传统图案和饰品设计等。

三、多元性体现在美国社交娱乐和体育运动中美国的社交娱乐和体育运动也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热爱体育的国家,几乎每个文化和族裔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如美国橄榄球,篮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等,这也可以给人们更多选择与参与的机会。

而且各类文化的聚集与产生衝擊,也体现出多元性。

在社交娱乐方面,美国人喜欢聚会和社交,不同文化的聚会和娱乐方式也丰富了美国的娱乐生活,比如墨西哥人的派对、爵士乐和布鲁斯乐的后摇骚乐舞会等,每种文化的传统娱乐都给美国文化注入了新的能量。

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 2、新保守派对多元文化主义攻击的第二个 目标,是多元文化主义所强调的种族多元 论。认为“双承认理论”至少存在两大危 险:一是要动摇盎格鲁-撒克逊为主体的 社会精英领袖地位;二是威胁美利坚民族 的凝聚力。因此,多元文化主义的主张不 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为了维护西 方价值体系的优越地位,新保守主义要求 坚决抵制“承认种族差异”和“承认差异 平等”之类的“奇谈怪论”,确保以它为 核心的“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 之权威地位。

• 3、传统信条认为,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价值 体系源于犹太-基督教和古希腊、罗马文 明,美国的核心文化是WASP。它们是美国 文明的基石,不容许任何人动摇它们;多 元文化主义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欧洲 白人中心论”,也是一种话语霸权的表现, 既无视美国历来是多种族、多民族的事实, 又抹杀了其他社会群体对美国文明的贡献。 为此,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政治”一 说( politics of difference ),不仅拒绝融入 WASP主流文化,而且要求承认文化差异性 的存在,并平等对待这些差异。
• 第二,批判自由主义的中立性。 • 第三,指责平等公民观,批评对差异性的 否定。 • 第四,批判自由主义宽容的狭隘性。
四、“统一民族性”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 • (一)保守主义的批判 • 面对这铺天盖地、来势凶猛的“多元主 义”,笃信美国传统信条的保守主义势力 如坐针毡。他们先是困惑迷茫,不知所措。 待清醒过来,看到自己心目中的文明大厦 在各种“多元力量”的攻击下出现剧烈摇 晃时,他们便以“天降大任于斯”的气度 出击,向多元文化主义发动反攻。
• (二)其他批判: • 1、培养差异公民会威胁国家的统一性。 民族差异 民族共同 离心力 向心力
分离 团结 保持统一性:统一的语言、历史文化和人民

美国法律中的语言政策

美国法律中的语言政策

美国法律中的语言政策一、美国语言政策发展1、惟英语运动美国的惟英语教育的思想早在美国独立之时就存在,并逐渐突出地表现在各个时期。

如1889-1890年,美国许多州都试图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阻止当时十分盛行的德语,以巩固英语的地位。

而在美国领土西扩的18-19世纪,美国重点打压的语言是美国印第安语言和移民语言。

美国在西进过程中,美国政府从西班牙、墨西哥以及俄国获得大片土地,尽管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不说英语,但在这些土地上的学校只能教授英语。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惟英语运动与早期的美国英语教育有本质的区别。

此运动始于1981年的《英语修正案》,该法案要求将英语定为美国官方语言。

当时的参议员S.I.早川提出了三点理由:一是一个共同的语言才能统一社会,无共同的语言会分裂社会;二是学习英语是每一个移民的主要功课;三是一个移民只有通过学习英语才能够参与美国民主政治。

从1981到1995年,美国国会接到14个英语官方化的提案,尽管提案没有在美国国会通过,但很多州却通过州立法将英语定为州官方语言。

美国惟英语运动的实质是害怕移民不能同化,支持者并不仅仅是一部分民族激进主义分子,而是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支持这一想法。

很多人认为,语言的多样化会使英语的地位受到挑战,导致语言冲突,种族仇恨,最后导致政治分裂:说不同语言的人难以和谐的居住在一起,因此,美国政府要通过惟英语运动来树立“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信念。

英语可以成为美国社会的“粘合剂”,是重要的共同纽带,英语可以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美利坚人互相理解,消除隔阂。

2、双语教育美国的双语教育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1568年-1815年的起始阶段,1816年到1957的限制阶段,1958年到1967年的恢复阶段,1968年到2002年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时期的双语教育主要以《双语教育法》的颁布为主要标志。

1959年,美国成立“国家双语教育协会”,1968年将《双语教育法》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法》,旨在解决“英语水平欠缺者的教育问题”。

多元文化主义名词解释

多元文化主义名词解释

多元文化主义名词解释
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是一种社会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旨在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

该政策强调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性,在接纳其他民族时尤其重要。

多元文化政策最早在 1957 年用来描述瑞士的政策,后来扩散到欧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不同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的目的是通过官方手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在实践中,多元文化主义通常包括四种政策模式:熔炉模式、文化马赛克模式、文化沙拉碗模式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实践模式。

多元文化主义也存在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多元文化政策会导致文化差异的消失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可能削弱国家主权和文化认同。

此外,多元文化政策也面临着种族歧视和人权侵犯的风险。

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旨在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通过官方手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该政策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不同的形式和实施方式。

多元主义理论

多元主义理论
多元主义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梅特兰、拉斯基等人提出了“团体真实人格理论”,认为人都是平等权力主体,国家主权是错误的概念,社会是多权力中心的社会,因而国家是多元国家,国家权力是多元化的。“二战”以后,这一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经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的发挥,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民主政治应该是多元主体通过“多元竞争”(讨价还价),达成“价值趋中”(妥协)的政治。达尔认为,传统政治民主化理论关注宪法上的分权制衡与政府内部的权力制衡,而忽视了社会上的多元制衡机制的作用,而后者才是实现民主的关键环节。只有两种(政府与社会)权力制衡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民主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多元主义民主的核心是决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决策过程的多元竞争和 洛克自由主义:社会和国家的区分;社会先于并独立国家而在,国家只是处于社会中的 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的契约的结果。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的、不受国家干预的独立 经济体系。 托克维尔公民社团理论:一个强有力的、活跃的多元社会团体可以有效地限制国家权力 的扩张,从而起到一种有效制衡作用。 主要代表 亚瑟本特利《政府过程》 戴维特鲁曼《统治过程》2.多元主义 社团:也叫社群,是为了实现某种相同目标、形成的个人互动的组织。由于它们对公共 政策施加影响也叫压力组织 压力组织性质 组织性:社会是一个正式的组织。 互动性:组织个人之间存在着互动。 多元性或异质性:不同团体有不同的目标,价值和利益。 逐利性:人们集社是为了追求和实现某种的利益,也叫利益集团。不存在无利益的 团体。 参与性:由于它们通过选举投票、捐款、院外游说对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影响政府 的公共政策。 压力团体类型 利益群体:为了谋求阶级、族群、群体、产业、行业利益和部门利益的组织。 公益群体:为了公众利益的组织。 压力团体研究途径 要素模型,阶级冲突模型:资本与劳动,工人

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近二十多年来活跃于美国学术界、教育界和政治界的一种政治和社会理论,对美国的传统信条(American Creed)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引起两种价值观的激烈交战。

基本简介它们不仅挑战了美国强势群体的威严,而且打到了美国传统势力的痛处。

更重要的是,它们触动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根基,踩到了美国WASP的尾巴。

不管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出于社会正义,也不管是出于群体利益抑或是反叛心理,上至政府机构、公众舆论,下至草根社区、家庭学校,人们都大谈特谈多元文化主义,真有点言必称“多元”的味道。

于是,什么东西都多元起来了:价值观多元起来了,道德标准多元起来了,生活方式多元起来了,授课语言多元起来了,婚姻形式多元起来了,家庭模式多元起来了,性行为多元起来了,等等,不一而足。

文化多元和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多元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

早在古代埃及和罗马,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就和睦地相处于一个社会;在前现代时期,一些社会甚至在法律上承认不同宗教的存在,并想方设法调和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

然而,文化多元并不等同于多元文化主义,前者主要是一种现象描述,后者则是一种政治理论,一种意识形态。

如果说文化多元旨在指出不同文化的共存,多元文化则不仅指出不同文化的共存,而且还要求承认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平等对待它们。

可见,多元文化主要是一个相当激进的社会理论。

那么,什么叫多元文化主义呢?也许是由于该词被用得太多、太泛、太随意,它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界定分明、一致公认的定义。

可以这么说,“多元文化主义可以指任何东西,也可以什么都不指”,它完全取决于使用该词的人在谈论什么问题,以及在什么语境下谈论有关的问题。

所以,使用该词时,人们必须说明该词具体指涉什么以及它的相关含义;不然,不同的读者对多元文化主义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误会。

举例来说,根据侧重点不同,多元文化主义可以分为保守多元文化主义、自由多元文化主义、多样化多元文化主义(pluralist multiculturalism)、左倾本原多元文化主义(left-essentialist multiculturalism)和批评性多元文化主义(criticalmulticulturalism)。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发帖者1983•1楼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越出了政策领域,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移民国家发展起来。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从国别上说,多元文化主义也应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就存在很大差别等。

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就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因此,对于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也就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

不过,总体上看,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有下列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要求主流文化或国家对其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人是深受其所生长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在他们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对他来讲是生存之本。

文化少数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所以不应忽视或泯灭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其次,主张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各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以及同质化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及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把自己的认同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把任何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也不能用一种同质的文化来代替多元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

再次,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发展和享用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主流社会采取差异原则,赋予文化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乔姆斯基的观点

乔姆斯基的观点

乔姆斯基的观点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哲学
家和社会评论家,他对语言学和政治学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他一些著名观点的简要总结:
1. 语言习得能力: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种语言习得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儿童时期迅速、无意识地掌握语言结构和规则。

他称此能力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并
认为其根源是人类基因中的构造。

2. 语言结构与生成语法:乔姆斯基提出了“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的理论,认为语言的句子可以通过生
成规则从句法结构中派生而来。

他强调语法的普遍性和创造性,以及语言的结构对思维和认知的影响。

3. 政治观点:乔姆斯基是一位激进的左翼学者,他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制度和媒体的批评较为著名。

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并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4. 媒体批评:乔姆斯基认为,媒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着控制和操纵的作用。

他提出了“媒体改变国际关系”(Manufacturing Consent)的理论,指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宣传来塑造公
众的意识形态,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5. 反对言论限制:作为一位言论自由的捍卫者,乔姆斯基坚决反对言论限制和思想控制。

他认为,一个民主社会应该容忍不
同意见和多样性,而不是压制异议声音。

以上是乔姆斯基的一些重要观点,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评论广泛影响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导语:多元文化主义是指尊重和承认社会中多样性,同时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互惠关系。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再认识,深入剖析其理论内涵、发展历程以及争议与挑战。

一、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一种关注社会多样性的社会学理论,它强调每个群体都有权利保留和自愿传承自己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认可这些文化的存在。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致力于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宗教、民族和性别差异等问题,强调平等、包容和和谐的共处。

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黑人权益运动。

这些运动通过抗议和示威,迫使社会对种族和宗教等问题进行反思和改革。

随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逐步与教育领域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强调在教育中应当尊重学生的饮食、穿着和宗教等方面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美国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旨在保护和促进社会多样性。

教育领域也逐渐融入多元文化主义教育理念,学校鼓励学生学习不同文化的知识,并且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三、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争议与挑战尽管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与挑战。

一方面,有人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过于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隔离,甚至滋生种族主义和歧视。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过分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凝聚力。

此外,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群体可能会滥用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要求特权和优待,甚至使用多元文化主义的旗帜掩盖不正当的诉求。

同时,多元文化主义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平衡不同文化之间的利益和关系,以及如何教育社会各个阶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评析

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评析

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评析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评析引言: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是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体系。

它的核心概念是接受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平共存,并为每个文化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起源、核心思想、发展与争议等方面进行评析。

一、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起源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起源于西方对移民潮和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的反思。

尤其是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给欧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也引发了对多元文化共存的思考。

二、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

它主张政府应该保护和鼓励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为各个文化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强调,文化多样性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基础,它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新的思想和创新,也可以让社会更加包容和多元。

三、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验证。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多元主义化阶段和后多元主义化阶段。

在初始阶段,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主要是以对待少数族裔和移民问题为核心的讨论,他们主张在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上实现平等。

然而,这种平等的定位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批评家担心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会导致文化的隔离和分裂。

在多元主义化阶段,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逐渐从少数族裔和移民问题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其他少数群体的文化权益。

例如,同性恋的权利、宗教自由、性别平等等问题成为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的讨论重点。

多元主义化阶段的发展使得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更加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

在后多元主义化阶段,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开始重新审视其平等和差异平衡的思想基础。

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政治?

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政治?

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政治?多元文化主义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

它是一种政治哲学,提倡每个个体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文化背景、民族、宗教或性别。

下面将探讨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它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未来发展。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1. 概念:多元文化主义是对传统单一文化和种族主义的一种反思,提出了平等和尊重多样性的社会模式。

2. 目标:实现文化关于平等、正义和尊重的核心原则与文化差异的调和、认识和承认。

3. 原则:尊重和鼓励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避免剥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尊严。

二、多元文化主义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的影响1. 种族平等: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每个个体应该平等对待,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文化背景、民族、宗教或性别。

2. 社会团结:通过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建立一个多元且互相尊重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和更强的社会团结。

3. 经济实力:由于多元文化主义使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地方共存,所以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和人才,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实力。

三、多元文化主义的未来发展1. 转型期:多元文化主义在过渡期中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需要去除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以建立更好的多元且互相尊重的文化环境。

2.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了很多新的文化形式和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也要跟着时代的变化来升级和更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 社会运动:在未来的社会中,多元文化主义应该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主义是我们在21世纪需要倡导和推崇的一种文化理念。

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文化交流,而且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实力的提升。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多元文化主义的未来发展却是充满希望和美好前景的。

多元文化主义的利弊

多元文化主义的利弊

多元文化主义的利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潮和激烈的社会权利运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多种文化的繁荣,美国作为“民族大熔炉”在移民同化方面的效果也随之减弱了。

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对特定时代下社会巨大变化的理论回应,是从西方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群体的角度出发,向主流社会吁求尊重其文化差异和独特的文化身份,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反对西方文明在思维方式和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并为少数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任何一种理论都会经历一个受质疑和再反思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过分关注人们的族群身份并渲染文化的差异性,会削弱文化认同并将社会推向动荡与分-裂,也有学者认为多元和统一的矛盾并非美国社会所独有,不能否认其在教育、经济、政治及社会观念等各个层面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多元文化主义虽然产生了一些消极性影响,但总体上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多元文化”是相对“单一文化”来说的,在美国社会它主要指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文化。

国内很多学者在文化多元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比较混乱,在研究时首先应辨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前者主要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指出不同文化共存这一事实;后者则是一种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不仅指出了多种文化并存,还要求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加以平等对待,最终追求的理念是平等和正义。

在“多元”的旗帜之下聚集了各种不同的诉求,有的呼吁建立一种以文化划分的新国家格局,有的要求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扶持,有的涉及对少数族裔生活方式、语言和信仰的尊重。

因此,它既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公共政策,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这些理念之间的共识可概括为三点:第一,美国是一个由多元种族和族群构成的国家,如果有所谓的美国文化的话,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第二,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文化传统的移民在美国的经历是不同的,美国的传统不能建立在某一个族类群体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第三,族群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权利是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国社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1]。

文化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形态

文化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形态

文化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形态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一种被西方学者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即进一步加强文化外交,全面输出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并且把“西方的思想和实践”视为“具有普遍性权威”的唯一标准,认为“凡是不顺从西方、尤其是美国人权观念的政权都是专制和非法的”(参看英国《卫报》1994年4月4日约翰·格雷的文章:《拒不接受东方有希望的前景》)。

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帝国主义政策相呼应,一些西方学者纷纷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后殖民主义论”,经济、政治、文化、人权“无国界”论等各种观点,试图为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扩张披上一层道德的、合法的外衣。

这可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形态。

现择其主要的作扼要介绍。

关于“历史终结论”。

美国《国民利益》季刊1989年夏季号刊登了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副司长、原兰德公司分析家弗朗西斯·福山纪念冷战结束的文章,题为《历史的终结》,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和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和西方文化处于统治地位等现象,不仅标志冷战结束,更表明西方自由民主的普及而作为历史的终结,即今后统治物质世界的将是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人类社会发展不会再出现更新的形态。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在20世纪,西方的自由主义首先与专制主义的残余,然后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最后与现代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斗争,最终西方思想取得了胜利。

这表明,有系统地取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可行方案已经取尽用竭,人类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演变,以西方自由民主的普及而终结并且巩固下来,世界已进入大同状态,即:在政治领域中享有自由民主,同时在经济领域中容易得到录像机和立体声系统。

费朗西斯·福山还进一步阐述:在西方国家,资本与劳工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阶级问题已退居次要地位,共产主义今天在发达的西方世界的吸引力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低;在亚洲,日本人以自己的方式采纳并改变了传输到日本的西方资本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对西方自由主义在亚洲的发展与普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的改革表明,中国今天已不成为亚洲或世界的指路明灯或典范;在苏联,斯大林主义已经开始为自由主义所取代,苏联过去的制度已遭到彻底的毁灭性的批判;今后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挑战的,只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宗教信仰,另一种是民族主义,但它们都不能对西方自由主义构成致命的危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与美国语言政策作者:袁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6期
摘要: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是挑选出弱势群体作为代表,从弱势群体的立场去评价社会平等问题。

该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对美国社会的语言多元,文化多元,美国的双语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美国语言政策进行了全面而纵向的分析后,可以看出美国语言政策的实质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

美国语言政策从根本上与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相冲突。

关键词:语言;文化;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语言政策
作者简介:袁芳,女,汉,四川,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227-01
一、语言与文化
作为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词汇和语音体系。

读懂一种语言意味着读懂了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语言是文化系统的子系统。

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使语言学研究不只限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

语言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

二、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的兴起
(一)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的基本理念
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是指“允许同一社会内部不同文化的共存,并积极肯定这一文化共存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观点或运动”,以及基于“尊重差异,探索不同人种、民族、宗教、文化、价值观等的共存模式之理念、政策和运动的总称。


美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和国内民族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首先,根据各少数群体在文化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而赋予少数群体更多的权利与保护。

其次,战后美国移民政策的改变和移民潮的涌入,这必然会强化美国文化多元的事实与多元文化权利的自觉意识。

(二)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表现举例:双语教育
美国的双语教育早在建国时就存在,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为了同化移民的语言和文化而取消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在美国再度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在1968年,《双语教育法》被正式确立。

在1974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双语教育法的修正案。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美利坚民族主义思潮沉渣泛起,1981年里根总统发表讲话后,赫德尔斯顿和早川一会发动了“唯英语运动”。

到2005年底为止美国50个州中的27个州已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确认英语为官方语言。

三、美国语言政策
(一)美国的民族语言政策
语言政策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

1、殖民时期的语言政策
早在殖民时期,由于北美没有统一的政府,所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语言政策是不可能的。

语言政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欧洲人对印第安语比较一致的态度上。

“印第安人没有语言,印第安语是有缺陷的语言,是野蛮的语言”是早期欧洲殖民者的基本观点。

这个时期的语言政策主要以排挤和打击印第安语为主要内容。

2、建国后的语言政策
建国初期,致使合众国首脑们继续推行多语言政策有如下3个原因:此语言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移民涌入;多语言政策与多语言的移民群体想适应;反映了《独立宣言》以及后来的宪法里突出强调的个人自由的原则。

而在1860年至1925年期间,美国的语言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鼓励外国语言的使用到轻视甚至于排斥其使用。

3、二十世纪以来的语言政策
20世纪美国曾一度出现过双语教育的兴旺景象。

1968年通过了《双语教育法案》,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教育还是起到了一点积极的作用。

开始于1981年的唯英语运动则打破了这一切,掀起了英语官方化热潮。

这场运动影响深远,迄今为止,美国有23个州拥有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法律。

(二)美国语言政策的实质
美国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的政策。

美国的语言政的力量并不在于政府明文规定的法律、法令以及规定,而是在于基层的、迂回的、隐性的政策;违背了美国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它有利于单语主义、单元文化,不利于多语主义、多元文化的发展;美国的语言政策最大的负面影响是把美国土著居民的语言—印第安语推进了灭绝的深渊。

四、美国语言政策对美国多元文化权利理论的冲击
美国的语言政策始终是为确立和维护英语为中心的语言一致,打击和排挤其他语言服务的,因此,本质上是美国主流文化同化非主流文化的工具。

美国语言的一致性是建立在排挤、打击其他语言基础之上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印第安人外,所有美国人都是外来移民或其后裔。

一个民族的移民带去一种文化和语言,但不管先来后到,移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迅速抛去原来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使自己变成美国人。

移民子女很快就不讲母语,只讲英语。

美国语言政策的压制,语言文化的同化以及“唯英语运动”的推行使印第安语迅速衰亡。

印第安人的语言与文化的消失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不复存在了。

然而,多元文化主义权利理论是以挑选出弱势群体作为代表,从弱势群体的立场评价社会平等问题,要求社会必须符合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的原则。

而美国语言政策并没有符合多元文化权利理论所提倡的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原则,可以说美国语言政策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多元文化权利理论是相冲击的。

美国的语言政策有利于单语主义、单元文化,不利于多语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永良.论美国的语言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2(5).
[2]、蔡永良. 二十世纪末的美国惟英语运动[J ].读书,2002 (1)
[3]、周玉忠.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J].语言与翻译,2002(4)
[4]、Crawford, J. Language Politics in the U.S.A.: TheParadox of Bilingual Education[OL]. 1998.
[5]、Kloss,Heinz.The American Bilingual Tradition[M].Rowley:Newbury House,19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