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

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现象和过程

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

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

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

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又称个体)

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

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

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

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

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

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

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

指标都是变量

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

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

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

变动

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组距:每一组上限和下限的差。(组距习惯上常用2,3,5,10,20)

2.描述统计:是对成组数据概括的描述。描述统计的指标有三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中趋势,数据间的相关。

3.推论统计:方法包括从样本的数量特性推测总体数量特性的一系列问题:推论假设,推论的各种方法和步骤,以及检验推测可靠性的各种方法。

4.中点:在某一组的下限和上限当中的那一点。

5.集中趋势:是代表一系列数据的典型水平的数字指标,代表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6.平均数(x):是一组数据总和的平均值。7.中数(mdn):一系列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系列中有一半数据在这个点以上,有一半数据在这个点以下。8.众数(mo):在一系列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9.离中趋势:是表示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指标有:全距,四分差,平均差和标准差。(如果离中趋势很小,说明数据分布都在平均数附近变动,因此平均数的代表性很大;如果离中趋势太大,说明数据分布太分散)

10.全距:一个分布中最大的数值的上限减去最小数值的下限,就得到全距。(全距大,说明这组数据分散;全距小,则较集中。使用时注意:1、无极端值;2、比较两个分布的全距时,当两个分布所包含数据的数目相等或差不多时才能使用)

11.四分差(q):是数据的离中趋势的指标之一,四分差说明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据中间50%个数据的分散程度。(如果一个分布中间部分的数据比较集中,则两个四分点q3与q1就离得近些,q的值就小些。)12.百分点:某次数分布中处于某百分等级的数值。

统计学名词解释(应该全了)

统计学名词解释(应该全了)

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试验:在同一组条件下,对某事物或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实验叫做试验。

3、事件:把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叫做事件。

4、第一、二类错误:即弃真错误和取伪错误。

5、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也称为置信度或置信系数。

6、残差:是因变量的观测值y与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求出的预测值y之差,用e表示。

7、误差:数据的误差是指通过调查搜索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数据的误差有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8、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相对误差而言的,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9、拉氏指数是1864年德国学者拉斯贝尔斯提出的一种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一组商品价格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销售量固定在基期。

10、柏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Paasche所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价格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

11、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2、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1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14、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15、弃真、取伪:原假设为真却被我们拒绝了,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a表示,称为弃真错误;

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表示,称为取伪错误。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筹学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旨在通过收集和解析数据来支持决策过程和了解现象。统计学涉及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描述性统计、概率理论、假设检验、统计推断和回归分析等。

1. 数据收集:统计学中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包括实地观察、实验、调查问卷和从现有的数据集中获取等。

2. 数据描述性统计:在收集到数据后,统计学家使用描述性统计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3. 概率理论:概率理论是统计学的基石之一。它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事件发生的数学表达。概率理论为统计推断和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用于确定一个观察结果是否与一个给定的假设相符。它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地评估研究或实验结果的方法,并决定是否拒绝或接受一个假设。

5.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它使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并根据这些估计进行一些统计判断。

6.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建立和探索变量

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变量(因变量)如何随着其他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7.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由统计学方法和理论构建的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和解释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统计模型可以是简单的线性模型,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

8. 抽样方法:在统计学中,由于往往难以调查每一个个体或观察每一个事件,人们通常采用抽样方法来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

第一章

1.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

他资料的总称。

2.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系统地阐述统计实践活动根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

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科学。

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中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

5.统计学包括商务管理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数量性〔根本特点〕、总体性、变异性。

7.商务管理统计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比照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动态测定法8.统计总体。又称“调查总体〞简称“总体〞,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但凡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客观性:即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实际观察到的。

同质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至少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是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变异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各总单位至少在某一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外,在其他性质上应具有差异性,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9.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根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各项统计

特征的原始承当者。

10.统计总体分类:

按其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计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按总体单位的形态分为实体总体和行为总体。

11.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a.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b.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2.标志:表示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如性别、年龄、籍贯、企业所有制、规模等。

13.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性别标志的表现有“女〞、“男〞,年龄标志用“30〞岁“50〞岁等数量来表现。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岀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

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

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lgG 数,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

H &

数, G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

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

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

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

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3.抽样:是从研那个研究总体抽取少量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抽样。

4.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

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6.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度量。

7.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8.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差异。

9.正态分布:频数分布的高峰在中间,两端基本对称,逐步减少,这种分布称

为近似正态分布,如果两端完全对称则称为正态分布。

10.医学参考值围:又称正常值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

标值的波动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围。

11.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将一系列描述

某事物的统计指标依次排列起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些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2.人口金字塔:将人口的性别与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

的性别与年龄结构,以年龄为纵轴,人口百分比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两个对应的直方图,其形似金字塔。

13.负担系数(dependency ratio):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

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概述

本文档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名词解释

1.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2.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3.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4.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5.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

2.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

3.样本:从总体中随帆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该样本中所包含的观察单位数称该样样本的样本含量。

4.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按其产生的原因的性质可粗分为随机误处和非随机误差,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

5.标准误: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也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反应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应样本均数与相应总体均数间的差异,从而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6.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级生化指标常数,也叫正常值。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故又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作为判定正常或者异常的标准。

7.医学参考值范围:

7:I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O,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架率大小用a表示。

8.II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O,这类“存伪”的误称为II 型错误,其频率大小用β。

9.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克制的或可以掌握地。

10.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的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成正常值。

1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陆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抽样误差。脸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的重复测量中,或在抽样过程中,它可出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呈一定规律的变化。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两个主要特点,是一次性调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2.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

3.标志变异指标:离散趋势表示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程度的大小、分布均匀性;

4.相关关系: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5.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6.流量:是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纲;

7.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是指直接向总体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8.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9.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10.时间序列:指将某一系列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11.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12.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代表该总体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全体;

13.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1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2、社会统计方法是指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的研究技术或手段。

3、大量观察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4、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5、描述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集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内容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描述性分析,目的在于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6、推断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内容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目的在于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7、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指标数值,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8、假设检验,即就社会研究中提出的某种假设应用抽样方法来加以统计检验。

9、程序是指研究工作的顺序和步骤,是人们根据客观法则和人的认识规律而作出的一种逻辑安排。

10、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①制定计划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

④统计分析⑤统计报告

11、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所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调查的组织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12、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13、统计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14、统计报告就是将所得结果用文字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15、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不是指单个的数字,而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

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2.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3.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4.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5. 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

6. 比率: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

7. 组中值: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中点值,即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8. 几何平均数: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用表示。

9.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10. 偏态系数:对数据分布不对称性的度量值。

11.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它是从含有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

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12. 简单随机样本:从含有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一个样本量为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13. 重复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

取个元素为止。

14. 不重复抽样: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而是从所剩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

取个元素为止。

15. 分层抽样:也称分类抽样,它是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

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16.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10.不等距次数分布表:例如工资级别,年龄分组。

11.直方图:以矩形面积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又称等距直方图,没画矩形时的直方图叫组织图。横轴为等距分组点,纵轴为频数。

12.次数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横轴为组中值纵轴为频数。

13.累加次数分布图:根据累加次数分布表绘制面成,分为:

(1)累加直方图:横轴为等距分组点,纵轴为累加次数

(2)累加曲线:又称递加线,可以连接累加直方图各组矩形右顶点而来。横轴为精确上限或精确下限,纵轴为累加次数。其形状有以下三种:正偏态、负偏态和正态。例如,若一次测验大多数人分数偏低,只有少数人才能得高分,也就是少数人的分数朝向高分一端,分布即为正偏态。

14.条形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用直条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一个轴为分类轴,一个轴为数量轴。区别与直方图:描述数据不同,表示数据的方式不同,标尺分点意义不同,图形形状不同。

15.圆形图:也叫饼图,用于表示间断性资料,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

16.线形图(折线图、曲线图):(1)更多用于表示连续数据的函数关系:(2)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爱展趋势:(3)描述种二种理多变化的。

17.散点图:用圆点多少和分布疏密来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

18.茎叶图:当观测数据不是很多时使用,茎代表观测值中位数部分,时代个位数部分。主要优点是既保留了全部原始数据,又呈现出直方图的形式,具有次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的双重优点。

19.箱型图:是一种用作显示一组数据分散情况的统计图,主要包含上边缘,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下边缘,异常值这六个节点。

第三章集中量数

1、集中趋势:指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的程度。

2、集中量数:指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特点的统计量。

3、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得到的商,一般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均值。一般用字母M表示,如果是由X变量计算的,就记为X,若由Y变量求得,则记为Y。

4、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大,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小。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符号为Md或Mdn。

5、众数: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又称为范数,密集数,通常数等,常用符号M。。

6、加权平均数:指根据每个数据的权重计算的平均数,解决各个平均数求整体平均数之类的问题。

7、几何平均数:指成几何级数增长的变量值的平均数,适合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发展速度,又称对数平均数。

8、调和平均数:指将各个数据取倒数平均后再取倒数计算得到的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主要用来描述学习速度方面的问题。

9、最小平方原理:只有各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平均和为最小,即每个数据与任一常数包括中数或众数之差的平方和都大于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

第四章差异量数

1.差异量数:也称离散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

2.百分位数:指量尺上的一个点,自此点以下,包括数据分布中全部数据个数的一定百分比。

3.百分等级:利用百分位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计算出任意分数在整个分数分布中所处的百分位置,称为该分数的百分等级。

4.平均差:是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用A.D.或M.D.表示。

5.离均差:表示了每一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距离大小,正负号说明了重量施于什么方向,离均差的总和为零,标志着完全平衡。有时简称为离差或偏差。

6.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作为统计样本量,用符号S²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表示。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7.标准差:即方差的平方根,用s或SD表示,若用σ表示,则是指总体的标准差。

8.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

9.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12年真题)

第五章相关关系

1、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致有三种,.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和相关关系;统计学中所讲的相关是指具有相关关系的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程度,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2、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用来表示相关关系强度的指标。常用r表示样本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总体参数。取值情况为-1.00≦r≦1.00。

3、相关分析:相关密切与否的判定在判定相关是否密切时,要把样本量大小与相关系数取值大小综合起来考虑,一般要经过统计检验方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另外,若是非线性相关关系,而用直线相关计算r值,可能很小,但不能说两变量关系不密切。

4、积差相关:简称皮尔逊相关,又称积距相关。人们把离均差乘方之和除以N叫做“距”,把X的离均差和Y的离均差这二者积的总和除以N,用“积距”概念表示。积差相关是运用较为普遍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5、等级相关:等级相关是以等级次序排列的变量之间的相关,这种相关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