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

它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为有意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者和相关机构提供一份全面的建设指南。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目标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进行优化的新型城市形态。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联网设备、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为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化应用提供支持。

2. 数据治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互联,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支持。

3. 应用服务:针对市民、企业、政府等不同需求,开发智能化应用服务,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4. 网络安全:保障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

四、智慧城市建设步骤1. 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表。

2.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3. 数据治理:建立数据共享和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

4. 应用服务开发:根据城市需求,开发智能化应用服务。

5. 评估与优化:对智慧城市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

五、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难题:面对技术选择和应用难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外部技术力量解决。

2. 数据安全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3. 市民参与度低: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和参与度。

4.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1. 国内外典型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介绍和分析,如新加坡、纽约、上海等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2. 实践经验总结:总结各案例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架构
提供数据加密、数据备份 、容灾恢复等安全保障措 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 完整性。
AI平台
01
模型训练
提供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框架,支 持多种算法和模型的训练,满足 各种复杂度需求。
模型部署
02
03
模型优化
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和更新,支 持多种平台和设备,提高模型的 应用效率和效果。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模型进行 优化和调整,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和效率。
该层需要具备高效、稳定、安 全的特点,以满足智慧城市大 脑对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
基础设施层还需考虑如何实现 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以支 持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收集、存 储、处理和分析,是智慧城市大
脑建设的关键基础。
该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 管理规范,实现城市各项数据的
数据安全保障
加强数据的安全保障措施 ,确保数据不被泄露、篡 改或损坏。
数据共享与开放
数据共享机制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鼓励政府机构、 企业和社会公众共享数据,提高数据资源的 利用效率。
数据开放政策
制定数据开放政策和标准,明确开放数据的范围、 格式和权限,推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数据共享与开放的风险管 理
架构概述
城市大脑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各项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分析和利用,实 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总体架构设计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可扩展的、可灵活应对城市发展需求的技术框架,支持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 底层支撑,包括网络设施、计 算资源、存储资源等。
详细描述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保障。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提高人才 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 人才,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建立健 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便利生活的需求增加,各国都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不仅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城市规模,还要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整体规划和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整体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建立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应主导整个建设过程,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企业应积极参与,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市民则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提供反馈和建议。

二、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持。

这包括高速宽带网络的覆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和能源系统的建设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对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智能交通和城市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这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共享交通工具等。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

同时,智慧城市的管理也需要智能化。

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空气污染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四、公共服务和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来实现。

例如,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提供便利的在线问诊服务和健康监测,智能化的公共教育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辅导。

此外,市民的参与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市民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参与城市决策和规划。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回应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

五、安全和隐私保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重视安全和隐私保护。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是其实施的基础,而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则是构筑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智慧城市基本构架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包括基础设施、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智慧服务、应用系统等四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包括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物联网设施、能源与交通设施等。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供了城市内部通信和连接外部网络的能力,为智慧城市的整体运行提供支撑。

物联网设施则将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结合,实现城市各项设备的互联互通,为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提供基础。

能源与交通设施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关键领域,通过智能能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流畅度。

2. 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智慧城市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负责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智能感知网络和数据中心,实现对城市各个领域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智慧服务智慧城市的中心目标是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智慧服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

智慧交通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流畅度和交通安全性;智慧环保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和治理;智慧医疗通过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智慧教育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智能教室,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4. 应用系统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是各领域智慧服务的实施平台。

应用系统包括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智慧环保管理系统、智慧医疗管理系统、智慧教育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整合各领域数据和管理资源,实现对相应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同时,应用系统也为市民提供了智慧城市服务的窗口。

二、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了经济、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目录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整合,基础硬件主要有机房、有线与无线网络、服务器计算/存贮、终端、各类手持与外设、各类仪器仪表/传感器、电源空调;基础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备份系统等;智慧城市时代,要对城市传统的、分散的各类对网络、机房、计算及存储资源、信息安全、基础数据中心等进行统一规划与集约建设;同时应兼容国产化,即兼容国产CPU/OS装机环境;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软高速,暨智慧城市系统应建设共性支撑平台,可重复调用的共性应用基础平台、通用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建立在政务业务标准规范和电子技术标准化基础上,是新系统框架体系的核心,也是新政务体系的管理控制中心,为未来各部门应用系统快速构建提供可重复调用的功能组件;可重复调用的工具与业务功能组件仓库提供大量通用、易用、可复用、标准化的组件,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优点,既利用标准规范来约束组件的内部结构,保证组件以规范化的方式提供对外服务接口和扩展接口;又能保证组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随需应变的能力;1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城市统一的机构人员管理、统一信息分类管理、统一权限分配;2可复用的常用工具类软件;包括流式文档软件国外DOC,国标OFD、版式文档软件国外PDF,国标OFD、电子表单、报表工具、全文检索、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数据转换工具、二维三维条码读写软件、仪器仪表与RFID读写软件、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等;3可复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通用功能组件是从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来的公用功能模块,能被各类应用系统所共用;功能组件实现是为了提高应用软件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通用业务组件是基于业务系统实际需求提炼出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安全保密模型,可以被不同的业务系统选择使用,从而快速构建出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业务组件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模块的重用,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实现业务应用与业务开发相互独立,提高开发效率;包括:ID号生成、通用树、文号生成、定密依据、正文保存、查询授权、回收站管理、日志记录、文件传输、附件增改、在线帮助、批核操作、打印授权、办件转换、核文操作、输出控制、打印控制、降密控制、并发控制、图像扫描、条码生成、原件管理、归档操作等;4认证加密系统;包括PKI或CPK的认证加密基础设施、身份认证软件、电子印章软件、数字证书软件、数据加解密软件、可信时间戳等;5安全防御系统;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网络接入管理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主机监控审计系统、防火墙、防病毒等;6城市数据中心;分为政务内网数据中心、政务外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等;7城市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城市四个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按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在线交换;8城市统一基础接口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各类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常用工具类软件、通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认证加密系统、安全防御系统、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各类共性与职能应用系统按统一标准接入城市总体平台;9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用于以工业化模式按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接口标准辅助定制整合与升级各类应用系统;10各类应用系统统一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应用子系统的配置、一二级管理员的产生与授权等;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1统一升级四大共性应用系统;包括综合办公、办案、办会系统,行政审批服务、监察系统,内外网信息发布利用系统,综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之所以统一规划建设、整合、升级四大共性应用系统,是因为城市各委办局的业务基本都有涉及这四个系统,应统一整合与升级;四大共性系统发展趋势是一体化整合后下延到社区与村居,实现政府行政改革创新;2统一规划与建设社区管理服务与民生系统;包括社区/村居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与智慧通等;之所以统一规划建设社区/村居管理服务系统与民生系统,是因为这二类系统与多个委办局业务相关,是政务改革实现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政务一件事、服务一窗口或网站后下延的承载体;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这是面向智慧城市主体的管理与服务层:核心是面向市民的管理与服务整合、面向城市管理和城市功能提升、形成现代科技产业、精准有机智慧农业、提升产业与经济发展、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的管理与服务整合,将打造成“宜居、和谐、智慧、文明、智慧农业”城市,从而实现“幸福”的目标;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1、保障体系1统一规划及设计;形成完整和可行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2统一组织机构;成立城市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统一的规划、设计与创建工作;改变长期以来由各委办局仍至其下属的科室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3政策法规;建立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4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5运行管理及监督;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2、网络基础设施6有线与无线网络;提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7宽带网络;提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8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并投入使用;3、公共平台与数据库9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与地下管网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10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11信息安全平台;建设信息安全平台,有效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1.4.2 智慧建设与宜居1、城市建设管理12城乡规划;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13数字化城市管理;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14建筑市场管理;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15网络化房产管理;通过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房产管理,促进提升政府在住房规划、房产销售、中介服务、房产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16数字园林绿化;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17历史文化保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推广水平;18建筑节能与楼宇控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建筑智能监控、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19智能绿色建筑;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2、城市功能提升20智能管理供水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自来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21智能管理排水系统;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22智能节水应用系统;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23智能管理燃气系统;带动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其安全运行;24垃圾分类与处理;优化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25智能管理供热系统;完善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设施,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其整体水平的发展;26智能照明系统;提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27智能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实际对城市各类建设利用三维技术粗细粒度的可视化管理;1.4.3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1、政务服务28决策支持;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29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30网上办事;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31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2、基本公共服务32基本公共教育;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33劳动就业服务;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4社会保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35社会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36医疗卫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37公共文化体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扩大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改善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38残疾人服务;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丰富其服务内容;39基本住房保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健全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便利性、提升透明度;3、专项智能应用40智慧交通;建设及运行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41智慧能源;管理及利用城市能源智慧化,包含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42智慧环保;建设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43智慧国土;建设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44智慧应急;建设城市智慧应急,包含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45智慧安全;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包含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46智慧物流;建设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包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47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包含社区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48智能家居;建设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包含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49智慧支付;建设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50智能金融;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包含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1.4.4 智慧产业与经济1、产业规划51高科技产业规划;制定城市产业规划,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公示及实施;52创新投入机制;城市创新产业投入实施,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2、产业升级53产业要素聚集;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和增长;54传统产业改造;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3、新兴产业发展55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56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包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57其它新兴产业;提升和发展城市其它新兴产业;1.4.5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1、现代化农业58区域种植业资源智能系统;建设区域种植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平台,主要建立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环境、主导产业、社团组织、种植业辅助决策、种植业企业等相关系统,包括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分析处理软件、系统决策软件、智能控制软件等一系列软硬件及标准规范;59农业生产智能化系统;运用新兴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各种传感器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和无线通信传输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信息采集、预警、智能管理、决策分析、专家在线指导,提高创建城市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竞争力;60农产品现代流通智能系统;立足城市农业科技城发展规划,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目标定位,从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出发,加强与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涵盖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系统和连锁销售终端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完整产业链,为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示范应用载体;61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系统;建设编码管理系统、质量检测管理系统、生产基地管理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信用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共六大系统;依托互联网,集成六大系统,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对农产品产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流通、检测等一系列环节的信息进行监管,形成一个信息对称、数据共享、多方联动的监督、管理和辅助决策平台;同时,依托网站和电话、短信、网络、触摸屏等多种方式对外信息发布,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高效快捷、准确无误、科学规范地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62农村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管理系统,帮助合作组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农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技站全部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设施;标准与规范体系四个横向层次均需要服从“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智慧城市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1、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在总结多年分散建设信息化系统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急需从创建智慧城市全市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整合城市共性办公业务需蛙泳规范、个性能职能业务需求规范,形成标准化的一体化方案,满足市政府打造科学政务管理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创建智慧城市新系统将同步全面梳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职责、依法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和民主监督职能,细化各级单位与每位公务人员的工作,全面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2、建立智慧城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政府全面、深入实现管理职能的同时,还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新系统将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新系统将结合特点,建立政务办公业务需求规范、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工作标准,形成“职责明晰、执行顺畅、环环相扣、持续改进”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使每个行政事项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在建立包括管理和服务的政务标准化体系基础上,利用电子标准化体系辅助实现;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与综合办公业务需求规范、个性职能业务需求规范相对应的各类业务数据格式标准、软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软件技术研发标准、项目管理等组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省、市、区县、乡镇四级智慧城市系统国家标准体系原型;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经费投入,无论是政府投入,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投入,还是基金投入都要求还报;因此,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全面梳理运营模式,运营规范,确保综合投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回报;为此,要逐步形成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建设“智慧城市”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智慧城市”的发展能给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动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提供完整有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可有效地推进自主信息产业的巨大进步;“智慧城市”是信息科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为城市中的各个服务对象,即;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智慧化、泛在式的应用服务,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渐进式过程稳步推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兼顾创新、实用、智能、高可扩展、广泛兼容、安全保障以及标准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加快发展一个符合创建智慧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总体架构设计背景“智慧城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和战略选择,也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普及;第二个阶段是分散应用系统规划与建设;第三个阶段是各类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整合;第四个阶段是对城市生态圈的智能调整与优化;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通讯网络的全面覆盖与传输能力提升,电话、个人电脑、手机等通讯终端的低成本化与功能多样化,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的信息传输、计算和接收能力产生爆炸式增长,数字城市诞生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进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是城市功能信息化的重要标识,在这一阶段,城市各方面主体为了完成某种功能而使用信息技术,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生产、财务、采购等职能的信息化,政府各委办局业务的信息化等,这一阶段以事务处理为核心,大大提高了城市主体的内部效率,积累了丰富的业务信息,但从目前整个城市信息化现状来看,信息是零散的、无序的碎片;面向城市各领域管理与服务对象的业务整合、数据整合、技术整合、管理整合和服务整合,标志着数字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面向对象的各类服务和信息被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政府、企业、市民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完整的形象接受管理和服务;以居民的健康信息为例,不再是一次次诊疗记录碎片,而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记录;在服务和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分析预测模型和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能力,产生各方面决策的智慧方案,数字城市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系统阶段;真正的智慧城市系统,是对城市生态圈管理与服务对象与相关要素的实时、主动、弹性地调整与优化,实现资源、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平衡;以智能交通为例,不仅需要了解城市的道路状态、车辆运行信息,还需要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对交通工具的偏好,对价格的敏感度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道路管理、车辆配备、价格措施,以至于城市规划调整,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楼宇建设开工前均须先做设计,目前我国楼宇建设均是做完规划方案就招标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由承建单位免费设计;免费设计等于没有设计,承建商建成什么样就设计什么样;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应增加专职的设计环节,至少要形成相关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规范、数据格式标准、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测评标准、总体技术架构,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后才能招标建设;考虑我国目前没有一家信息化专业设计单位,示范城市可考虑请相关国家专职事业单位联合设计;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由于信息化是个新生事务,开始时是摸着石头过河,由各部委委办局规划、建设了众多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尽管也产生了较大的成绩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智慧城市时代,城市所有基础信息系统、共性与个性应用系统,应采取一体化整合的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升级、统一应用、统一运维;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造一次大项目就可以完成的,相关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例。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绿色、人性化的城市。

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推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城市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决策,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二、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城市服务。

通过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环保系统等,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

三、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注重能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和合理分配,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绿色排放,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推动城市的节约和环保。

智慧城市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通过智能供水系统、智能垃圾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水资源和垃圾的智能监测和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为城市创新提供了机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城市各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六、增强城市的安全和防灾能力。

智慧城市将通过智能安防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加强城市的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城市安全的智能监测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运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绿色、人性化的城市,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发展,增强城市的安全和防灾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智慧城市的愿景

智慧城市的愿景

智慧城市的愿景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集成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和资源,以提升城市治理、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的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从而为居民带来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愿景中,交通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交通感知技术、智能道路系统以及交通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的有效缓解和管理。

居民可以通过智能交通工具获取实时交通信息,优化出行路径,节约时间和能源。

二、智能环境监测智慧城市致力于创建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温度等环境指标。

同时,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还可以提供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功能,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市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节约。

通过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能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城市可以实现对能源使用的监控和优化。

居民可以根据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调节,降低能耗,并且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满足能源需求。

四、智能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的愿景是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公共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智能终端获取到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并且可以在线办理各类政务手续,如医疗预约、教育报名等,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五、智能安全与监控智慧城市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监控和预防犯罪。

居民可以感受到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并且可以便利地报警和寻求帮助。

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建立起高效智能的医疗系统。

通过建设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平台和智能医疗设备,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在线化和个性化。

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沟通和诊断,并且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一、概述智慧城市是指借助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

本文档旨在介绍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包括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

二、智慧城市架构概览1.智慧城市管理系统1.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子系统1.2 城市环境监测子系统1.3 城市交通管理子系统1.4 城市能源管理子系统1.5 城市安全管理子系统1.6 城市公共服务子系统1.7 数据管理与分析子系统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2.1 互联网和通信网络2.2 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2.3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2.4 城市设施设备3.关键技术3.1 大数据技术3.2 技术3.3 无线通信技术3.4 云计算技术3.5 物联网技术3.6 区块链技术4.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详解4.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子系统 4.1.1 道路交通管理4.1.2 水务管理4.1.3 电力供应管理4.1.4 环境卫生管理4.2 城市环境监测子系统4.2.1 空气质量监测4.2.2 噪音监测4.2.3 水质监测4.2.4 温湿度监测4.3 城市交通管理子系统4.3.1 公交管理4.3.2 智能停车管理4.3.3 交通信号灯控制4.3.4 道路拥堵监测与疏导 4.4 城市能源管理子系统4.4.1 电力系统优化4.4.2 智能照明管理4.4.3 能源消耗监测4.4.4 可再生能源利用4.5 城市安全管理子系统4.5.1 公共安全监控4.5.2 火灾预警与监测 4.5.3 智能门禁管理4.5.4 应急事件管理4.6 城市公共服务子系统4.6.1 电子政务服务4.6.2 智能教育服务4.6.3 公共医疗服务4.6.4 社区智能化服务 4.7 数据管理与分析子系统 4.7.1 数据采集与存储 4.7.2 数据分析与处理4.7.3 数据可视化与应用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详解5.1 互联网和通信网络5.1.1 广域网5.1.2 核心交换机5.1.3 无线网络覆盖5.2 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5.2.1 环境感知传感器 5.2.2 交通感知传感器 5.2.3 能源感知传感器 5.2.4 安全感知传感器 5.3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 5.3.1 数据存储与处理 5.3.2 虚拟化与资源调度 5.3.3 安全与隐私保护 5.4 城市设施设备5.4.1 城市交通设备5.4.2 城市能源设备5.4.3 城市安防设备5.4.4 城市公共设施附件:1.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示意图2.城市环境监测子系统流程图3.城市交通管理子系统流程图4.城市能源管理子系统流程图5.城市安全管理子系统流程图6.城市公共服务子系统流程图7.数据管理与分析子系统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指对城市的道路、水务、电力供应、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城市可以帮助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行状况,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问题是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难题,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灯、智能停车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路况监测和交通调度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能。

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智慧城市通过应用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城市环境指标,提供城市环境信息,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垃圾管理、智能供水系统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降低城市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四、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

智慧城市通过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警务系统等,实现对城市各个区域和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高城市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增强城市治安防控能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消防系统、智能紧急救援系统等手段,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等手段,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数字化金融服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手段,促进城市商业活动和企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升级。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在城市通信基础资源之上分为四层: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同时各层与城市信息化数据与联通公司内部系统进行对接。

城市基础资源主要是指光缆网、城域网、互联网、移动网等网络基础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通信网络,可以为承载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提供高速、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

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图四层分别描述如下:2.2.1感知层智慧城市感知层是指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条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主要进行信息的的采集处理,为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信息。

感知层是人的感知延伸,它扩大了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了人的感知能力,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

感知方式是根据被感知的信息类型,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感知技术及方法。

目前主要的信息类型有:数字信息、原始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所以主要的智慧城市感知方式可分为四类:①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信息终端等对物体的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进行标识。

②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感知。

③多媒体感知:通过录音和摄像等设备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

④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

智慧城市通过身份、位置、多媒体和状态感知等多种相结合的感知方式,实现信息从汇聚阶段向“人—人”、“人—物”、“物—物”之间协同感知阶段和泛在融合阶段迈进。

2.2.2通信层智慧城市通信层主要完成所有感知控制网络的接入,同时提供安全、可靠、准确、及时的数据传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率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各种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

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

智慧城市设计理念

智慧城市设计理念

智慧城市设计理念智慧城市是指集成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城市。

其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首先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利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绿色出行,减少城市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网络化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网络化的基础设施。

包括高速宽带网络、无线网络覆盖和物联网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为实现城市各部门和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基础。

3. 数据驱动决策: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要充分利用城市中各类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城市管理可以更加高效、精细地管理城市的资源和服务。

4. 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决策。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居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社区监控和报警系统,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

5. 创新和创业: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要鼓励创新和创业。

通过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园区,吸引科技创业者和创新团队进驻,推动城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 交通智能化: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要致力于交通智能化。

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量、车辆状况和道路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度。

通过智能导航和公共交通优化,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7. 公共服务智能化: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要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务。

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环保等措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网络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数据驱动决策和社区参与为核心,通过创新和创业,实现交通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旨在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社会的目标。

可持续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

可持续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

可持续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未来城市的愿景人类社会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可持续城市是指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未来城市的愿景是建立一个智能、绿色、包容、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一、智能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之一是建设智能城市。

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和资源优化利用。

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智能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城市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智能安防系统、智慧医疗等。

二、绿色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也包括建设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区、增加城市绿地、推广低碳交通工具等措施,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同时,绿色城市还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应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三、包容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还要实现包容城市的建设。

包容城市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注重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为此,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均衡,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机会平等,使每个人都能有发展的机会。

四、安全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也是建设安全城市。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城市的安全得到保障,居民才能安心居住和工作。

未来城市需要加强安全防范,如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高效灭火和救援能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等。

同时,要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的监控和管理能力,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五、和谐城市未来城市的愿景还要实现和谐城市的建设。

和谐城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为此,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空气和水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未来智慧新城的愿景与目标(超前智慧科技)

未来智慧新城的愿景与目标(超前智慧科技)
7. 政策和法规框架
• 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支持。 • 强调跨部门合作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8. 结论与未来发展方向
• 强调技术与社区参与相结合的重要性。 • 望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创新点。
附录
• 技术规格详细说明。 • 相关研究和案例研究。
这个方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旨在确保技术规划不仅前瞻性而且实际可 行,同时也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目标和措 施,未来智慧新城的愿景变得更加鲜明,既体现了先进科技的力量,又突出了 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愿景强调了技术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福祉 的关注,旨在创造一个既先进又宜居的未来城市。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 指导性框架,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进行调整。
配送。 • 健康与福祉的重点:

• 部署先进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和环境传感器持续监测居民 健康。
• 为所有居民提供定制化的健康和营养建议,使用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分析 个人数据。
• 智能教育和创新中心:

• 建立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强调编程、数据科学和创造性思 维。
• 创建创新中心和孵化器,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 高度安全和隐私保护:
• 环境监测与管理: • 部署空气和水质监测系统。 • 实施高效的垃圾回收和处理计划。 • 发展绿色空间和城市农业。
3. 网络架构和技术实施
• 描述城市中心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分布。 • 详细规划数据和资源在网络中的流动和管理。 • 实施智能家居和办公系统,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4. 实施步骤、时间表和预算
• 智能交通系统: • 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的整合。 • 实时交通数据分析以优化交通流和减少拥堵。 •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包括电动公交车和智能路线规划。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智慧城市整体架构1、整体框架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在城市通信基础资源之上分为四层: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同时各层与城市信息化数据与联通公司内部系统进行对接。

城市基础资源主要是指光缆网、城域网、互联网、移动网等网络基础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通信网络,可以为承载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提供高速、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

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图四层分别描述如下:、传感器、摄像头、二维RFID智慧城市感知层是指利用.条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主要进行信息的的采集处理,为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信息。

感知层是人的感知延伸,它扩大了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了人的感知能力,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

感知方式是根据被感知的信息类型,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感知技术及方法。

目前主要的信息类型有:数字信息、原始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所以主要的智慧城市感知方式可分为四类:①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信息终端等对物体的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进行标识。

②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感知。

③多媒体感知:通过录音和摄像等设备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

④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

智慧城市通过身份、位置、多媒体和状态感知等多种相结合的感知方式,实现信息从汇聚阶段向“人—人”、“人—“物—物”之间协同感知阶段和泛在融合阶段迈进。

、物”智慧城市通信层主要完成所有感知控制网络的接入,同时提供安全、可靠、准确、及时的数据传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率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各种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

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

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与架构

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与架构

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与架构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要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基础和架构。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和架构,并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一、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可以相互连接,实现对城市中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城市管理和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2.云计算技术:智慧城市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通过云计算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从而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

3.大数据技术:智慧城市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如何从大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发现规律和模式,并为智慧城市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对城市中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服务。

二、智慧城市的架构设计智慧城市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技术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和集成。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智慧城市架构设计: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城市中各种数据,比如环境数据、交通数据等。

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传输层可以利用物联网、传统的通信网络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及时传输。

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

该层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管理。

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智慧城市的最上层,主要负责向用户和决策者提供各种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

智慧城镇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智慧城镇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智慧城镇整体规划建设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智慧城镇建设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镇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方式,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城镇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一、愿景与目标1.1 愿景:打造智慧城镇示范区,推进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成为优质生态宜居城市。

1.2 目标:构建智慧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整体规划2.1 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各城镇相互衔接,形成统一的智慧城镇网络系统;2.2 建设领域:以数字化技术和先进系统为基础,包括智慧交通、环境监测、智慧公园、智慧物业等领域;2.3 技术应用: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

三、重点建设3.1 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网,通过实施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等手段,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和停车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3.2 环境监测:建设环境监测网,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实现对空气、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3.3 智慧公园:建设智慧公园,通过智能化设施、电子导游等手段,提高城市公园的互动性和游览体验,促进城市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3.4 智慧物业:建设智慧物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设施和业主服务平台等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居民生活质量。

四、实施措施4.1 制定详细的智慧城镇建设方案,并明确项目规模、投资额度和实施进度;4.2 实施落实智慧城镇建设项目,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项目推进和评估;4.3 增强市民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智慧城镇建设,建立市民意见和建议反馈机制;4.4 加强智慧城镇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和市场化运作。

五、风险及对策5.1 技术风险:技术领域更新换代较快,技术标准不明确,需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5.2 投资风险: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5.3 安全风险:信息系统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入,需要加强安全技术保障和信息安全管理。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及设计要点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及设计要点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及设计要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需要有一个可行的顶层设计架构来指导其建设和运营。

本文将介绍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架构及设计要点,以便于实现智慧城市的成功建设。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架构主要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

1. 物联网: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通过连接和感知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终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物联网提供了数据源和信息交互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

2. 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优化的依据。

3. 云计算: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基础,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通过云计算,各个部门和应用可以共享和利用数据,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4.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

在智慧城市中,人工智能可以用于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智能安防等方面,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5. 数字化基础设施:智慧城市需要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宽带网络、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

这些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提供支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要点在实际建设智慧城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顶层设计的成功实施。

1. 需求导向:顶层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结合城市的特点和目标,确定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需求导向可以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实际需求,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 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在顶层设计中,要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各个部分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

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

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而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则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蓝图,它清晰地描绘了各个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通过整合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从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的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功能架构图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五个部分组成。

1、感知层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RFID 等设备,实时采集城市的各种数据,如交通流量、环境质量、能源消耗等。

感知层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能够敏锐地感知城市的各种变化和需求。

2、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它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网络层就像城市的“血管”,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快速、稳定的通道。

3、数据层数据层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数据层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4、平台层平台层为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它包括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等。

平台层就像城市的“大脑”,能够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为应用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保障。

5、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城市的最终体现,它包括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系统。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1、体系架构设计参考《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YDB134-2013)中智慧城市4层架构:感知和延伸层、网络和信息设施层、数据和平台层、应用层,将各层进行细化。

(1)感知层感知层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线圈、摄像头、GPS、雷达、传感器和网关等,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现物体识别、信息采集、信息上传等功能。

(2)网络层网络层是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网络接入技术等,为智慧城市中的各种传感器、设备、系统提供广泛的互联和共享,为信息传输提供通信管道。

(3)信息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机房、硬件设备及云计算平台等,为各系统提供硬件支撑、日常运行的监控与管理以及各系统服务部署、迁移、备份等日常维护。

(4)平台层平台层主要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能力开放平台。

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将感知层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脱敏、分类、建库等。

能力开放平台将各种能力部件进行能力封装和协议适配,通过开放标准API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包括定位能力、GIS能力、短彩信能力、支付能力等。

(5)应用层应用层指的是在各层基础上实现的业务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市政、智慧旅游等。

(6)展现层通过智能运营中心(IOC——IntelligentOperationsCenter)、手机、移动终端、APP、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不同的渠道给领导和市民提供相关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市民互动提供可视化途径。

(7)用户层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市民。

(8)安全与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与标准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加强智慧城市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身份认证和系统授权,建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等。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城市实现泛在互联和信息交换的基础。

加强相关标准规范建设,要面向重点业务领域,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的技术行业应用和服务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世界级的医疗和卫生系统以及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措施。 第五,智能教育园与文化娱乐中心。 1.4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知识城市、生态城市、创造城市。
创新城市间的关系
战略与规划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o。一些城市开始 涌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6 o:在美国,圣地亚哥投入巨资, 以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未来之城”;在加拿大,渥太华 积极开展“智慧首都”项目,以期提升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 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在英国,南安普顿凭借其智能卡在全 市普及的优势,欲成为英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新加坡,“智 慧岛”的概念十余年前就被提出。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和地 区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印度的 班加罗尔等。1997年世界智慧城市论坛就提出,在未来将有 50000多的城市和地区会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中M1。
学留雌@鳓
社会 历史 现状 图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未来
调研对象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 浙江省思创理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收的生产系统等; (c)智能的网络、通讯和交通系统。 第三,适合于个人、组织和产业的创新、创业与投资环
境。
1.1
国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在西方国家,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其城市发展

V01.26,No.4





201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anagement
2年第4期
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未发展成为可自我调节并可 持续发展的系统。因此,未来城市发展必须走多种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起源。国内外 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尚缺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和模型的系统性思考,这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 建设,亟需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业界和学界对智慧城市愿景缺乏深入研究和共识。从根本上 讲,智慧城市愿景是指引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前提,它决定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而影响智慧城市建 设中的人力安排与资源配置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研究的成果,以及走访国内部 分省市所获得的调研资料,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愿景和战略目标,即实现“经济一社会一生态”的全面 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学界缺乏对于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架构的论述与阐 明。实际上,构建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是实现智慧城市愿景的基础。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 创造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将城市打造为学习和创新的沃土,实现智慧城市愿景。针对这一问题,本 文通过国外文献整理和中国情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层四柱”架构。 最后,现有研究在智慧城市建模方面存在缺口。实际上,智慧城市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结 构和特征,需要建模进行分析,从而理清和量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 实践提供工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供未来研究不断探索的模型。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 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争模型的系统性恩考,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通过多来源数据(国外资料、国
收稿日期:2012-09—13
后来,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发展,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 于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注重城市的人文和教育环境建设H o, 即重视城市建设的软实力。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硬件设 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但要想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人文、教育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o。举例来说, 信息技术手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升 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提升其工作效率¨1。更要的是,它能 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民主讨论提供一种高效的教育和交 流平台…。这种交流平台可以帮助城市更有效地了懈市民 期望的智慧城市能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并将这种信息反馈整 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换句话说,这时的智慧城市概
1.3特征
结合国内外资料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部分省 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整 合了数字城市、生态城市和创新城市的立体城市概念(将在 1.5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并囊括了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通 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城市赋予智能性,通过教育培育人的创 造力和智慧,通过文化陶冶人的情操,进而提升百姓生活的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目前,智慧城市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智慧
安全感和幸福感。 根据对智慧城市本质的思考以及前期调研资料的梳理,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一般特征如下: 第一,世界级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思考与短期规划,包
括: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问题,我们从国内外典型的调查资料和研 究成果入手进行分析,并通过走访国内部分省市(如表1所 示)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试图总结具有中国特色 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揭示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1.2关注焦点的转变
近些年来,关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有过很多争论,如 数字城市、知识城市、生态城市、创造城市、创新城市等。从 根本上说,这些城市都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6 o。这就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界限模 糊,甚至被错用滥用。 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整合了数字城市、生态城市 和智能城市的立体城市…。沿着这一思路并扩展,并结合前 期调查资料来看,本研究认为智慧城市概念是对数字城市、 知识城市、生态城市、创造城市的一种整合:它囊括了数字城 市的技术架构、知识城市的价值观、生态城市的宜居环境和 创造城市的创造力,最终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可以说,智 慧城市是整合了数字城市、知识城市、生态城市、创造城市之 上的城市功能并凌驾于之上的综合体,形成一种金字塔-星 状结构,如图1所示。相关内容将在第二部分详细展开。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并提出了“经济一社会一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如图3所示。他们认为城市在考虑其可 持续发展战略时,应当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政策相互融合, 统筹兼顾,实现三者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快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求能
够得到满足,并实现社会和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自 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减少污染和浪费。
基金项目:浙商研究专项经费重大招标项目(C65713);浙商研究专项经费博士生项目(C65726) 作者简介:许庆瑞(1930一),男,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
万方数据
许庆瑞等: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念已经演化为面向市场,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的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是被商业行为所驱动,而非政府行为本身’61。近年来, 智慧城市演变为一种城市的标签行为,即大肆宣传智慧城市 的概念、而忽视其概念内涵和本质¨o。构建一些先进的网络 基础设施、配备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就宣称其智 慧属性的城市比比皆是,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加拿大的渥太 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印度的班加罗尔等…。而真正意义 上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政府平台,关注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问题。这样,智慧城 市建设解决的也不再是经济问题,还涉及社会问题、文化问 题、环境问题等。
市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大繁荣。6。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
第三类,有学者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仅是城市的可
经济可持续
类:
根据国外相关学者的观点,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将信息通 讯技术应用到城市运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一】,通过计算机化 的系统结构有效完成感知、处理、决策等复杂行为(图2),使 得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运营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高
效o“.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全面性和 系统性,其愿景是实现三种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
内省市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以助质性分析的方法,识别了智慧城市的愿景、架构与模型。一方面,弥补了现
有智慧城市战略研究较少且不系统的问题,有助于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本文2012年在中国工程院二次会议上 宣讲,得到与会中外代表的赞许。;另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战略结构上的建议,有助 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实际工作。 关键词:智慧城市;愿景;战略目标;战略结构与架构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不断成熟,学界的关注焦点也在发 生变化。从技术角度而言,研究重点从关注技术创新到重视 技术应用,从关注后台处理到重视前端服务;从政策角度而 言,研究重点也从关注公司主导模式到重视市民主导模式、 从关注市场价值到重视人文价值,从关注行政部门的经济效 益到重视自由民主的政府建设。81。 上述四类转变,从前期调查来看,正是目前各政府进行 智慧城市建设所缺失的。目前,大多数政府进行智慧城市建 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提升自身行政效率和 城市经济效益,未来可以将智慧城市建设为一种打造民主的 一2一
景。 上述观点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智慧城市愿景的观点小结 代表观点
Wright& Steventon IBM Kelly,Sin"
愿景 图1
宁波经验 (2010, 2011) 、/ 、/ 、/ 、/ 、/ 、/ (2011) (2004) (2004) 、/ 、/ 、/
&Ratcliffe
金宇塔・星状结构的智慧城市
2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战略目标
2.1愿景
关于智慧城市的愿景有很多讨论,主要观点有以下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