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共二篇(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共二篇(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话题既同本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五、说教法学法1、以第一单元所学习的课文为基础,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关于风俗的写法,学以致用,写出对家乡风俗的真实感受。

2、通过佳作展示,让学生欣赏他人习作的优点,完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风俗相关资料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1、师:“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请欣赏以下图片(展示各名族民风民俗图片),你能说说以下的节日中都有什么习俗?3、如果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习作内容吧。

板块二、新授1、出示习作内容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新】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7. 引导: 除了把重点部分描写具体,我们还可以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例如:
8.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方
9. 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 ,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越发卖力了。
例如: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 方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 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 越发卖力了。 (四)、牛刀小试,学生习作 1. 出示习作要求与提示。 (1)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内容主次,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2)介绍一种风俗时,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3)写自己参加的风俗活动时,要重点描写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 (4)写风俗习惯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
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 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介绍家乡风俗的时候, 如果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一定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合“交流平台”,学习“抓住重点” 自读“交流平台”,学习写法。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 》,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这 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写? 全班交流,学习“详略安排”。 预设1: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 预设2: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预设3: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习得写法: 每一种风俗,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要根据自己想要重 点表达的意思,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三、说教学目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点】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教学难点】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风俗习惯呢?我们来看看图片上又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节日习俗呢?《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古诗三首》中的寒食节传蜡烛、中秋赏月小结: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所了解的家乡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家乡风俗晒一晒1.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小结:我们选择的风俗要极具家乡代表性的,最好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

2.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请快速阅读,说说你的发现。

(1)两种方式:一种是介绍一种风俗,类似写说明文;一种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那就是写事的记叙文呢小结:是的,知道写什么这是审题第一步,那么怎么写呢?(2)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要思考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方面介绍,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重点介绍什么,还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如果是第二种,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经历,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还要穿插风俗的来历和特点。

小结:看来啊,同学们要介绍好家乡的风俗可不容易,首先要想好你选择哪种方式介绍这种风俗,选择的方式不同,介绍的重点也不同。

(3)同学们,你们选好了吗?我们手中有这么多的资料,都该怎么用呢?其实在我们的单元导语中就告诉了我们答案,习作时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才能吸引人。

(板书: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三、习作引路,巧列提纲1.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文就是我们第一类作文要着重学习的,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腊八节........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这样的好处就是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板书:详略得当)即便是重点写腊八、正月初一,老舍先生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

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

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

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

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

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

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

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

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

一般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

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材分析: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模仿、表述等方式,深入挖掘家乡的风俗文化,了解常见的节日、传统习俗及风情民俗;2. 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俗文化的魅力,对家乡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3. 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文化。

教学难点: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演讲、互动问答、小组合作、整体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乡的风俗”,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提高学生兴趣)2.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风俗,询问学生理解程度。

3. 提出探究家乡的风俗文化并讲解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学习内容(30分钟)1. 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各种家乡的风俗文化,如乡村民间婚丧嫁娶习俗、年节习俗、民间独具特色的游戏等;2. 鼓励学生阅读家乡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

3. 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以及注意事项。

三、写作练习(3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思考家乡流传的有趣习俗和故事。

2. 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整理出各自所感所想,梳理每组的中心思想和共同点。

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整理组内所有成员对于风俗的观点,并表达出来。

四、分享演讲(15分钟)1. 每个代表依次分享他们小组的“家乡风俗”的观点和感想。

2. 学生们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和建议,互相鼓励和支持。

3. 得出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重要性,领会到乡土情怀的真谛。

五、总结(2分钟)1. 回溯教学内容,重点总结体会,确认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

2. 点评前面演讲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3. 希望学生发扬家乡风俗文化,传承发扬乡土文化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

六、作业布置(3分钟)1. 认真阅读教材P36页,再将自己写的文章进行修改、补充和展开,尽可能充实文章内容和情感。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附反思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一、说教材《习作: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家乡的风俗”是此次写作的主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说学情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一些民风民俗的特点,而且对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三、说教法学法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

通过对比、背古诗、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2.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技巧,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学会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难点: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附反思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一、说教材《习作: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家乡的风俗”是此次写作的主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说学情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一些民风民俗的特点,而且对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三、说教法学法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

通过对比、背古诗、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2.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技巧,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学会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难点: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

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

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

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

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

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

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

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

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

一般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

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家乡的风俗》是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不同的风俗。

2.尝试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经历的一次风俗活动。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谈话法。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

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

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

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

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说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讨论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体验,及查阅资料、问问长辈,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2.围绕中心句,能从不同方面,将家乡的风俗写清楚,写具体。

习作时,能够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学会在叙事中穿插介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将作文写得更加具体。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某一种风俗;欣赏自己参加某种风俗活动的照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畅聊风俗1.(出示本单元课文目录《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十五夜望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了解了不同节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

2.我们还补充分享了和传统习俗有关的一些诗词。

对不同的风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3.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这三幅图讲了什么习俗呢?4.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哪些方面?重点介绍了什么?5.在我的家乡,大家是怎样过节的呢?如,人们会做些什么?会吃些什么?会玩些什么?这些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寓意着什么?象征着什么?6.学生分小组交流分享。

(1)做什么?(小年送灶王爷,贴春联,正月初五迎财神爷)(2)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蕴含了一定的文化。

下面根据出示的春节美食图,说说这些美食所蕴含的寓意。

(3)玩什么?(鞭炮、舞龙、迎财神)二、读读要求,学习写法1.大家的分享精彩极了!我们把这些精彩的风俗写出来,整理成一本民俗作品集,一定很有趣。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什么?又怎样写呢?请你先读一读教材中的习作要求。

3.学生读后交流。

4.小结:(1)写什么?①你可以介绍一种风俗,写成介绍性的作文,《北京的春节》就属于这一类,这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节日风俗。

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会儿选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范文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范文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范文《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篇1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

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

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

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

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

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

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

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

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

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

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家乡的风俗》是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谈话法。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

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

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

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

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最新推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及教学反思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 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 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 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 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 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 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1 课时?课时目标1.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 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 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 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1. 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 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 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材分析: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

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习俗。

(板书课题:家乡的习俗说民风道民俗)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播放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 展现侗族习俗的大塘湾民俗风情游片段)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

如:1.顾名思义,习俗即民风与民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糟粕,发扬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

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三、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春节贴福字介绍:我们龙胜每逢过年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

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介绍时老师亲自操作贴福字,边贴边作介绍)(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贴福字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1、除了贴福字,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4人小组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习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五、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课件出示:)(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评选标准:(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饮食、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设计意图: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设下擂台赛,使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有了施展的空间。

加上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让学生说了还想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了事培养。

)六、课外延伸:1、课后浏览广西电视网--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百度龙胜习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习俗风情。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从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口语交际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

在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在今后的交际中灵活应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

通过编写手抄报,不仅给同学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家乡的习俗说民风道民俗针对我们农村学生见识少,老师可适当加以点拨,给学生一些我们龙胜部分民族习俗资料:龙胜侗族饮食习俗侗乡大糯龙胜侗族嗜食糯米饭,历来有生产糯米的传统习惯,历史上侗族地区的水稻生产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糯稻。

龙胜侗乡喜欢种植荣帕白香糯,此糯禾适宜生长在山高水冷、长年蓄水的淤泥肥田里。

它生长期稍长,禾杆较高,禾穗长,禾粒大,产量高。

脱壳后米粒洁白饱满,米质优良。

泡胀蒸熟后柔软香甜,口感舒适,凉后不硬,是上等的主食品,也是酿制甜酒和制作粽粑、汤圆、糍粑、米花的极好原料。

侗乡大糯是侗家珍贵的特产。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

教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

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

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

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二、选择题2.在拐角处等我安宁①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

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

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

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

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

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

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

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