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摘要】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目的讨论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方法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
结论疮疡大多生于体表,易于诊断,每一种疮疡都有它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了解疮疡的病因病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疮疡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又常用痈疽来概括一切疮疡疾病。
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掌握了疮疡的基础知识,便能运用其指导其他外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所以学好疮疡对学好整个中医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治疗治法分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治疗。
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
在疮疡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但轻浅的疮疡,有时专用外治也能获得痊愈,所以外治法更为重要。
总之,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明阳证、阴证,然后决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2 外治法疮疡的外治是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外治疗法的应用,也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的发展过程,选用不同的治法和药物。
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则。
2.1箍围消肿法适用于疮疡初期。
使用的剂型有新鲜草药、箍围药、油膏、膏药、掺药等,使之发挥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等功效。
(1)草药可以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作用的草药,这些草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
应用时可将新鲜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
(2)箍围药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阴证可用回阳玉龙散;半阴半阳证则用冲和散。
献出名老中医的的家传秘方祖传秘方,正是这些特效方造就一方名医
献出名老中医的的家传秘方祖传秘方,正是这些特效方造就一方名医提毒散治疗疮疡50例笔者使用中医外科名师谷玉臣老师家用秘方“提毒散”,治疗各种体表溃疡、顽固性溃疡、手术后引起感染及窦道等慢性溃疡50例,收到显著之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药:煅石膏27克,红粉、冰片各3克。
将上药研成细末和匀,瓶装备用,薄掺疮上。
疮口深者,可用棉纸药捻,或棉花药捻,浸于75%酒精棉球内,再放入提毒散瓶里,粘上药粉。
顺着疮口方向抽入,上覆盖膏药或软膏均可,隔1天换药1次。
本方有解毒祛腐,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之功效。
谷玉臣老大夫从事中医外科工作五十余年,用家传秘方治疗脓痴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药物青黛150克,黄柏120克,薄菏150克,冰片6克,人中白90克,黄连45克,硼砂60克。
配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将药粉用香油或菜油拌成糊状。
患处用75%酒精消毒,然后涂敷药膏,复盖消毒沙布。
隔日换药一次,一般2~4次即可治愈。
案例1:聂某某,男,18岁,工人。
面部起黄豆大脓包,抓破流黄水,糜烂一个多月,曾用抗生素、磺胺类治疗无效。
于1979年4月12日来我院治疗,诊断为黄水疮,经用上药两次治愈。
案例2:杨某某,女15岁,学生。
头部散发性黄豆大脓包,流黄水,颈部淋巴结肿大,瘙痒热痛一个多月。
1979年5月8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黄水疮,经上面药物配合口服黄连上清丸治疗3次而愈。
张珍玉祖传方治疗口腔溃疡【组成】煅炉甘石2克,人中白(煅)1克,青黛2克,冰片0.3克,枯矾0.5克。
上药共为极细末,放瓶中收贮,盖严勿受潮湿。
用时将药末搽于患处,一日一次。
【主治】口腔溃疡。
【方解】本方为祖传验方,主要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为口腔粘膜上皮的缺损,中医称之为口疮,引起口疮的原因很多,如心脾积热,胃火上蒸,阴虚火旺,脾虚湿盛等。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口疮,都可用本方外治。
方中煅炉甘石有燥湿消肿收敛生肌之效,据药化分析,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创面的作用,青黛清热解毒,有抑菌作用,二者配合,能增强防腐生肌的功效。
祖传偏方:丁、桂外用,疗效显著,治6种疾病
祖传偏方:丁、桂外用,疗效显著,治6种疾病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今天导读:对于丁、桂这两味药的合用,大家想到最多的应该就是丁桂儿脐贴了。
但是这俩药远不止这点功用,看看文中李古松老中医如何活用丁、桂来治疗多种疾病的吧!丁桂外用,疗效卓著——李古松经验介绍丁桂散,由丁香、肉桂二味等分研末而成,为民间验方,习用于外疡属阴寒之证者。
家父李古松老中医,外用丁桂散,颇有独到之处。
每与它药相伍,治外伤诸症,多有效验。
伍活血药,以治跌打损伤丁香、肉桂,芳香走窜,皆为辛温之品,能理气通络,温散寒凝,若与活血药相伍,则祛瘀消结之效益彰。
家父每将丁香、肉桂与乳香、没药、血竭同用,名加味丁桂散,用于阴证初起,寒凝血滞者,及跌打损伤,停瘀络外者。
例:陈×,男,34岁。
雨夜骑车,失慎跌仆,右胁肋为车把撞击,已历3天。
经摄片,未见肋骨骨折征象。
自诉局部疼痛,每于膀臂活动及深呼吸时尤剧。
查:局部青紫微肿,压痛明显。
此为外伤少阳络脉,血瘀气滞,不通则痛。
拟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10克、天花粉12克、当归10克、炮山甲10克、桃仁10克、苏木15克、红花8克、丝瓜络10克、小青皮8克,水煎服。
外贴膏药,撒以加味丁桂散。
5天后,肿消痛止,肤色如常。
伍化痰药,以治痰核瘰疬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皮下脂肪瘤等,中医每视为痰阻经络为患。
临床上,家父以加味丁桂散掺入生半夏、生南星末,撒布于膏药外敷。
吾亦曾以此治数例皮下脂肪瘤患者,辄获良效。
父曾诲云:“此等病患,乃由痰凝气滞、血瘀络阻,非半夏、南星等,痰浊不化,再以乳没化瘀,丁桂辛散,庸能不奏奇效?”例:张××,女,47岁。
素体丰腴,偶于沐浴时见腹部有皮下结块两枚,大者若蛋,小者如枣。
惶惶自恐,往某医院治疗,诊断为皮下脂肪瘤。
然畏惧手术,乃复于家父处调治。
观其形体,痰实内盛,痰阻经络,遂呈此症。
予二陈汤加味内服:陈皮8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炒白芥子15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海浮石15克、大腹皮10克、丹参15克。
HPLC法用于测定丁桂散中丁香酚含量研究
HPLC法用于测定丁桂散中丁香酚含量研究刘丹丹【摘要】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用于测定丁桂散中丁香酚含量的效果.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丁桂散样品中的丁香酚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根据基线噪音2倍开展计算可知,丁香酚的最低检出量为0.01μg左右;平均回收率为103.0%,RSD为1.19%丁桂散中所具备的丁香酚含量分别为97.4mg/g、99.27mg/g以及101.33mg/g.结果:HPLC法可有效测定丁桂散中丁香酚含量,效果显著.【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丁桂散;丁香酚【作者】刘丹丹【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丁桂散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丁香以及肉桂细粉,其被记载于1991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中,其具备散寒止痛的功能,可对机体出现肠胃受寒、腹痛便泻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中只对丁桂散的药物形状、鉴别方法以及散剂一般检查项目进行记载,并未对丁桂散中的丁香酚含量测量方法进行有效的记录,从而使得无法对丁桂散所具备的内在质量进行有效检测[2]。
在对丁香和丁香制剂含量开展测量时,以往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可采用的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3]。
但对于丁桂散中的丁香酚含量测定,目前医学报道中尚无相关记载[4]。
本次研究就通过对实验进行设计,从而使丁桂散中丁香酚含量得到有效测定,报告如下。
1 仪器与材料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测量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型号HDK5500型),包括6447型手动进样器,6933液相色谱泵以及紫外光检测器;DK630色谱数据工作站由上海林鑫医疗设备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丁桂散方剂配方
丁桂散方剂配方丁桂散【方剂名】丁桂散,出自清·《外科传薪集》。
【组成】丁香三钱(9克)、肉桂两(30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主治头痛,无形寒湿,附骨流注;或跌打伤痛,胃脘冷痛,腹痛泄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肠梗阻、肠胀气、关节炎、前列腺炎等病症。
1.小儿泄泻:敷脐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44例。
方法:王氏清凉丸5克研粉,加入丁桂散1支、藿香正气水适量。
将药粉调成糊状外敷肚脐上,取一小块塑料纸覆盖在药粉上,然后用绷带绕脐包裹2~3圈,胶布固定,隔24小时取下绷带和药粉,若无效再敷1次,如有顽固的腹泻者,可加用2次基本治愈。
随访1~2周患儿腹泻止,一切均正常。
(《医学信息》2001年第9期)2.婴幼儿消化不良:丁桂散加味敷脐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80例。
方法:使用时取药5克左右加入食醋适量调敷脐上,外用大小适中的麝香追风膏固封脐部,24小时换药1次,一般敷3~5次。
以食欲、食量、体重变化、大便次数、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评定疗效。
结果:痊愈52例,好转17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86.25%。
(《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第5期)3.老年功能性肠胀气:本方治疗老年功能性肠胀气30例,方法:将本方散剂1份,用温水少许混合做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加数层纱布覆盖,再用热水袋加温,约1小时后取下热水袋,包扎。
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结果:30例均获愈,其中13例经敷贴1次后胀气即消失而治愈,10例经2次,7例经3次贴敷后治愈。
(《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7期)4.痛风性关节炎: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86例。
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克,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
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连。
以用药后7日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变化评价疗效。
刘绍能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经验撷要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各种原因造成深达黏膜肌层的局限性破损,临床以上腹部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为主,可伴有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伴有呕血、黑便,出现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根据其临床症状,中医常按“胃痛”“吐酸”“胃痞”“呕吐”“吐血”“便血”等进行辨证治疗。
刘绍能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在诊治消化疾病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提出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临床多获良效。
笔者跟师学习,收益匪浅,现总结刘师之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1 基于疮疡理论类比论治消化性溃疡1.1 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与疮疡类似 基于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之认识,镜下见胃黏膜溃疡深达肌层,表面有黄白苔,其状类似于外科的疮疡。
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中国古代医家有“疮者创也,疡者伤也”的解释,一般“伤”在皮肤,称为“疡”;“创”在肌肉深处,称为“疮”。
刘师采取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延伸外科疮疡之理论,提出“内疡”理论,认为黏膜层属于表皮,属于“伤”和“疡”;平滑肌属于“创”和“疮”。
疮疡的临床表现以红、肿、热、痛为典型特征,而消化性溃疡镜下所见溃疡深达肌层,周围黏膜红肿、糜烂、出血,临床可见上腹部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
疮疡经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最后腐去肉生,形成疤痕,而消化性溃疡分为活动期、愈合期及疤痕期,其愈合过程与外科疮疡类似。
可见,两者在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期上相似。
1.2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与疮疡类似 《内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此处荣气即胃气也。
李东垣提出“元气不足,营气逆行”,盖胃气调和,则荣卫之气皆顺流而无逆于肉理尔。
其认为“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
同时确立了托里、疏通、行营卫三种主要治疗方法,重视疮疡与脾胃元气之间的关系。
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文章目录*一、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 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 引发疮疡的原因3. 疮疡可以用哪些中药调理*二、疮疡的饮食注意*三、疮疡如何科学治疗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疮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疮疡发病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形,对诊断常有一定意义。
如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伤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先兆。
红丝疔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 蛇头疔溃后二周,仍形如蛇头,不见消煺,多是损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鸡胸」、「驼背」; 髋关节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状如鹤膝;指关节流痰则指肿如蝉腹,骼窝流注每见患肢屈曲难伸。
典型症状: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主要指四肢肿疡见胖肿,皮面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摸之骨骼有增粗感,多有损骨之虞。
脓疡见疮口,肉外翻,经久不癒,脓出污浊带臭秽,以纸捻探之有锯齿感,多损骨。
主要指躯干肿疡肿势漫无边际,扪之绵软,会有捻发感,多为气肿或透膜。
溃疡脓出似蟹沫,或挟有气泡,在胸壁若听到如儿啼声,在腹部若见有粪便流出,多系透膜。
2、引发疮疡的原因疮疡长体质差、气血不足的人身上,往往缠绵不愈。
出现低烧不煺、四肢厥逆、疮疡塌陷晦暗、脓汁清淡稀冷、神智萎靡、昏昏欲睡的症状,这种情况,需要鼓舞阳气,补益气血。
外用药一般都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使用全蝎、蜈蚣、毒蛇、朱砂、雄黄等有毒药物。
着名的红升丹和白降丹就是外科常用的去腐生肌,拔毒排脓的良药。
疮疡也有由内而发的,比如好发于青壮年的青春痘,中医称为痤疮。
小儿饮食不节,食积化热,上攻于心,常常会出现反复的扁桃体感染化脓,并发高热、惊厥。
3、疮疡可以用哪些中药调理枳壳、甘草、白芷、川芎、薄荷、生地、干葛、麦冬、当归、芍药、柴胡、天花粉、鼠粘子。
功能主治:脾胃心肺热气结聚成毒,发为鬓疽。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准绳·疡医》卷五:方名:败毒流气饮组成:羌活、独活、青木香、赤芍药、当归、紫苏、陈皮、香附、白芷、三棱、蓬莪术、枳壳、川芎、桔梗、柴胡、半夏(姜制)、赤茯苓、甘草。
丁桂散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8例
丁桂散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8例【摘要】面瘫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疾病,属于中医学“口僻”、“歪嘴风”、“口眼歪斜”等病症范畴。
临床上以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或部分性瘫痪为主症。
本文介绍医院临床实践中研究得到的中药外敷制剂丁桂散,该制剂经过大量患者试验证实为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的组方,以供临床参考,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丁桂散;中药外治;周围性面瘫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3-02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一侧瘫痪,表现为口眼歪斜之状,中医称之为“口眼㖞斜”,它不受年龄限制[1,2],《诸病源候论》则谓:风邪入足阳明经,血又遇寒,故筋急引颊。
子和《儒门事亲》则提出是:风贼偏客于阳明胃脉,因胃脉挟曰环唇,此说多为后世所宗[3]。
本病的特点为:急性起病,症状在数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所以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面瘫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会明显影响疗效,延长病程。
丁桂散为我院副院长赵学印主任医师研制的外敷制剂,由丁香、肉桂等草药组成,将其研为细末备用。
我们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共诊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8例,采用丁桂散外敷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7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平均4天,均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诊断及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面瘫标准。
均为急性期患者,发病在7d之内。
诊断依据:患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眨眼功能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日角歪向健侧,患者不能鼓腮,喝水时口角流水,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部,或舌前2/3处,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4]。
刘爱民主任医师外治疮疡经验
治于未有形也 , 愚者遭其 已形也。” 能否早期对痈疽采取正确 的 治疗措施 , 对其转归预后是非常重要 的。吾师认为 , 痈疽之治 ,
2 2 点毒 .
点毒之法 , 用于痈疽大症 , 局部疮肿似脓非脓 , 似
腐非腐之逆证。刘师在临床上常用 自降丹 、 提脓 丹 (中药成 方 《
集》 点之 。白降丹为外科疮疡之要药 , ) 古人每用之蚀疮头 , 代针 溃脓 。 凡遇痈疽半阴半 阳之证 、 逆证 , 用点毒使其转 阳 , 由于 自降 丹腐蚀作用峻厉 ,故使用时常 以细竹签湿水后蘸少许点于似腐 非腐之处 , 逆为顺 , 转 由阴变 阳, 脓成腐脱 。 2 3 化毒 . 化毒之法 , 用于疮 疡脓腐不脱 , 乃至黑痂脓腐 固着 者, 刘师采用 化毒去腐 之法 , 常用药物为丹药制剂 。在临床应用 中。 主张根据 具体情 况借用 手术刀之 力蚕蚀 清创 , 与提脓祛腐之 丹药相辅为用 , 可缩短病程 、 减少丹药用量及丹药使用时间 , 有 效避免 了久用丹药 中毒之虞 。 刘师使用丹药时非常考究 , 因为不 论升丹 、 降丹 , 均为汞制剂 , 久用 多用 , 难免 中毒。 在临床应用 中,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急症 2 0 年 4 07 月第 1 卷 第 4 6 期 J T M A r2 0 , o 1 , o4 E C . p. 0 7 V 1 6 N . .・441 ・ Nhomakorabea・
自创愈疡散外用治疗伤口溃烂的疗效观察
外科疾 病的 常见并 发症 , 一般 由外 伤 、 微 生物感染 、 瘤、 环 障碍 和神经 功 能障 肿 循 碍、 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皮肤缺 损等引起 的局 限性 皮肤组 织 缺损 , 口久不 愈合 , 伤
甚 至 溃 烂 。 自创 外 用 愈 疡 散 的药 物 为 血
伤 口皮 肤 溃 烂 一 般 由外 伤 、 生 物 感 微
2。
盖 6—8层纱 布 , 用绷带 或透气 胶进 行包 扎 固定 , 1次/日换 药 , 以后视 伤 口渗液腐 肉脱 落创 面红 活数 和 肉芽 增生 数 隔 日或 每 3天换 药 , 直至伤 口完全愈合 。 疗效 判断标准 :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参 局发行颁 布的《 中医病症 诊断疗 效标 准》 的疗效标 准并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 : ①
盖 6~8层 纱 布 , 绷 带 或 透 气 胶 进 行 包 用 扎 固定 ; 照组 : 凡士林纱外敷 , 对 用 同样 加
di 1 . 9 9j i n 10 —6 4 . 0 2 o: 0 36 /.s . 0 7 s 1x 2 1 .
】 2 5. 2】
组, P<0 0 。创 面 愈合 疗 效 比较 , 表 .5 见
疮等功效 , 主要用于外伤 出血 、 溃疡不敛 、 跌打损伤 、 滞 作 痛 等症 , 瘀 被誉 为 “ 血 活 之圣药 ” 。现代 药 理 研 究 证 明血 竭 具 有 活血化瘀和止血 收敛 双向调节作用 、 并且 有较强 的抗 炎镇 痛 、 促进 表皮 修复 、 强 增 机体免疫等作用 , 同时龙血竭所含 的植物 防卫素对很 多细胞有 抑制作用 , 使得 其可
10例 患 者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 组 各 0 每
创 面祛腐 生肌 比较 : 溃烂 性伤 口: 治 疗前创 面内肉芽组织分泌物较多 , 肉芽组 织色泽 晦暗 , 面周 围皮肤 青 黑 ; 疗 5 创 治 天后 , 肉眼观察两组患者创 面并无 明显差
中医特色疗效药《骨伤膏》治疗伤科疾患1000例经验
10 0 0例 , 床诊 断均 符 合《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标 准 》 临 中 。男 5 1 , 4 9 5 例 女 4 例 ; 龄 l 5岁 , 均年 龄 4 年 ~9 平 8岁 ; 程 1 ~ 3个 月 。部 位 : 3 病 天 掌 5例 , 腕 1 8 , 1 2例 , 臂 1 3例 肘 4 前 9例 , 上臂 1 7例 。 颈 4 3例 , 2 肩 9例 , 1 胸 2 例, 2 背 O例 , 8 腰 9例 , 3 例 , 腹 2 大腿 5 例 , 腿 l 2 小 6例 , 1 0例 , 1 3 膝 5 踝 4 例, 部 2 例 , 3 足 5 趾 8例 。有外 伤跌 倒 碰 撞 , 动 损 伤 , 其 他 机 械 性损 运 或 伤 。影像 学 表现 X线 所 伤 部位 正 、 或斜 位 片 提示 均 无 骨折 , 软组 织 侧 为 损伤 或有 不完 全 骨裂 。 12 [ 伤膏 ] 成 处方 : 骨 消 , 朗 伞 , 香 , 名 异 , 药 , . 骨 组 透 大 乳 无 没 当 归, 芎, 川 红花 , 大黄 , 田七 , 泽兰 , 制草 , 乌 , 仙 ,穿 心 莲 , 川 灵 冰片 , 樟脑 , 薄荷 脑 , 水杨 酸 甲醋 等组 成 。上 中 药研碾 成 细粉 混合 后 用凡 士 林 油 煮沸 后加 入调 和做 成药 膏 ( 0 0 m) 用 。 2 ×3 c 待 1 3 治疗 方法 : 骨伤 膏 》 敷 损伤 患 处 , 中胸 , , , . 《 外 其 背 腹 腰用 胶 布 加多 头缚带 , 前臂 上臂 , 大小 腿 关节 部 用绷带 固定 包扎 。每 日 1次 , 每次 8 1 ~ 0小时 , 为 1 4天 疗程 , 疗 程 后统 计疗 效 。 2
【 中图分 类号 ] 2 4 R 6 【 献标 识 码】 文 B 【 章编  ̄ ] 0 6 9 9 2 1 ) 6 1 9 1 文 - 1 0 —1 5 ( O 0 0 一O 5 一O 分 。地 笋为 多年 生草 本 , 于沼 泽地 、 生 水边 等潮 湿处 , 有栽 培 。分 布 于 亦 全 国大部 分地 区 , 根茎 繁殖 当年 , 子繁 殖 第 2年 , 、 季 茎 叶 生 长茂 种 夏 秋 盛 时 采 收 。割取 地 上部 分 , 段 , 干 。味 苦 、 , 微 温 ; 效 . 有 活 切 晒 辛 性 功 具 血化 瘀行 水 消肿 , 毒 ; 解 主治跌 打 损 伤 , 肿 疮 毒 。当 归 ,伞形 科 草 本植 痈 物 当归 的根 。味 甘 、 , 温 。有有 活 血止 痛 ,主 治跌 打 损 伤瘀 滞 疼 痛 。 辛 性 田七 ,为 五加科 植 物 三 七 P n x n t g sn ( u k )F H Ch n的 根 。 a a o o i e g B r . . . e n 性温, 味甘 、 苦 。有散 瘀 止血 , 微 消肿定 痛 。用 于各 种 内 、 出 血 , 腹刺 外 胸 痛, 跌扑 肿 痛 。( 瘀 止血 活 血定 痛) 化 。大 黄 , 科 ( oy o a ee 蓼 P lg n ca )大黄 属 ( h u 多 年生 草本 。性 味苦 , 。有 活血祛 瘀 。 治跌 打损 伤 , R e m) 寒 主 瘀阻 作 痛 。制 草乌 、 为不 规则 圆 形 或 近三 角 形 的 片 。表 面黑 褐 色 , 灰 白色 有 多 角形 形 成层 环及 点 状 维 管束 , 有空 隙 , 并 周边 皱 缩 或 弯 曲 。质 脆 。无 臭, 味微辛 辣 , 稍有 麻舌 感 。性 味 , 、 , ; 辛 苦 热 有毒 。制川 乌 , I 为不 规则 或 长 三角 的 片 。表 面黑褐 色 或黄褐 色 , 灰棕 色形 成 层 环纹 。体轻 , 有 质脆 , 断 面有 光 泽 。无 臭 , 有 麻 舌 感 。性 味 , 、 , ; 毒 。有 温 经止 痛 , 微 辛 苦 热 有 祛 风除 湿 主治跌 打 损伤 有 较 强 的 止 痛 功 效 。灵 仙 ,为 双 子 叶植 物 毛 茛 科 R n n uae e 灵仙 C e t hn n i 0 b c 棉 团 铁线莲 ( a u cl a 威 c l mai c i s s e k、 s e s 山蓼 ) C e a ea a . 东北 铁线 莲 ( 薇) .m n h r aR p . 干燥 根 .h x p tl P l 或 a 1 黑 C a sui u r的 c 及根 茎 。性 味辛 成 , , 温 有毒 。有 较好 的祛 风 除湿 , 通络 止 痛作 用 。穿 心 莲, 爵床科 植 物穿 心莲 ( 圆锥 须药 草 ) n rg a hs a i lt B r A d o r p i p nc a u a( u m.f . )Ne s的干燥 地 上部 分 。秋初 茎 叶茂盛 时采 割 , e 晒干 。味苦 , 寒 , 清 性 有 热 止痛 。 冰片 , 脑 , 荷 脑 , 杨 酸 甲醋 , 用 能 麻 痹 神 经 未 梢 , 消 樟 薄 水 外 可 炎 、 痛 、 痒 。因此 综合 上 组方 , 有 活血 祛瘀 , 止 止 具 消肿 止 痛 , 炎止 痒 等 消 作用 , 故广 泛应 用 于临 床 治疗 各 类 如 跌 打 , 动 , 械 性 的软 组 织 损 伤 , 运 机 均 能收 到满 意 的效 果 。 最 近我 院在 创 “ 院 , 科 , 医 三 名 ” 名 名 名 工作 中认 真 组织 广 大 医 务 人员 和 中医 骨干 把在 I 的 经方 验方 进行 整理 总结 , 骨伤 膏 ” 临床 “ 为唐 绍 基 副 主任 医师 , O多年 前 献 方 , 2 至今 用 于临 床 的 经 验 方 , 每 年 治 疗 各 类 现 损伤 疾患 近 10 0帖人次 , 60 深受 使用 “ 骨伤 膏” 广大 患 者的 一致好 评 。 [ 国家 中医 药管理 局 发 布 的《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 标准 》 订 疗 效 附] 中 制 标 准 如下 : ①肩 关节 扭 挫 伤 的疗 效 评定 : 愈 : 部 肿 痛 消失 , 能 恢 复 治 肩 功 正 常 。好 转 : 部 肿 胀 瘀 斑 基 本 消 失 , 能改 善 , 活动 仍 有 疼 痛 。未 局 功 但 愈: 症状 无 改善 。② 肘关 节 软组 织扭 挫伤 的疗 效评 定 : 治愈 : 肘关 节 疼 痛 肿 胀基 本 消 除 , 肘关 节 活 动 功能 恢 复 正 常。好 转 : 部 肿胀 、 痛 减 轻 , 肘 疼 肘 关 节功 能 改善 。未 愈 : 状 无 改 善 ③肘 后 滑 囊 血肿 的疗 效 评 定 : 症 治 愈; 肿胀 、 痛消 失 , 疼 关节 功能 正 常 。好 转 : 胀 消 退 , 痛消 失 或 减 轻 , 肿 疼 关 节功 能 接 近正 常 。未愈 : 胀 未消 退或 硬实 , 肿 运动 疼 痛 , 节强 硬 。 ④ 关
periodical__hnzyydb__hnzy2007__0711pdf__071118
矾、雄黄、朱砂等药制炼而成的汞制剂,主要成分为 氧化汞(H90),具有杀菌、驱梅、拔毒、提脓、去腐、生 新、长肉、敛口的作用,对细菌、原虫、螺旋体有强抑 杀作用,是中医外科的常用药物。文献载,红粉(即 红升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杀 菌作用,其杀菌效力比消毒剂石碳酸还高100倍以 上”1;实验表明红升丹明显增加创面肉芽的炎症反 应,促进炎细胞浸润和创面坏死组织脱落,以达到提 毒祛腐作用;同时在安全计量以内还调节刨面局部 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增加IL一2R、Ⅱ一6、1NF含量, 从而加速创面愈合。红升丹的主要成分汞在大剂量 时可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微量汞能增加B、T细 胞活性”’。
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尖锐湿 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诊断标准,均有婚外性 史;均经醋酸自试验并呈阻性,血清HPV检测阳性, 并经疣体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前均经血尿常规、血 生化、心电图检查,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 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严重感染者;并同 时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的患者。
中医药导报 GuidiⅡg J0umal 0f TCM
2007年11月
Ndvernber.2007
复发:在观察随访期内疣体脱落后重新出现或他处 出现疣状赘生物或醋酸白区。 3.2治疗结果本组30例中,所有患者在3个疗 程中疣体均已脱落创面面愈合,并在治疗结束后6
个月的随访中无复发病例。(见表1) 表1治疗结果
注意事项:严格把握用药剂量。治疗期间禁止性 生活,杜绝可能的传染源。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自拟)痊愈:在观察随访期内原皮 损处及周围皮肤无疣状赘生物,无醋酸白区,疣体全 部脱落,基底愈合,症状消失;显效:疣体大部分脱 落,症状减轻;无效:疣体大部分未脱落,症状同前;
镇江膏药配合丁桂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
112中国处方药 第12卷 第4期·中医中药·炮制方法为:选取大黄,将其切成块状或片状,放置于容器中,使用文火进行加温,待内黄外黑后取出,继后摊至晾干。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禁止采用武火,避免炭化失效。
如果火候不及,极容易出现药物成分损失,影响临床使用效果。
经由实验证实,大黄炭泻下作用稍弱,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血管脆性,促使血小板生成。
据有关资料表明,将大黄炭制成十灰散,结合二蓟,可进行便血、咯血、呕血等疾病治疗[5]。
此外,大黄炭大黄酸含量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预防伤口渗出,调节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血小板生成。
现阶段,大黄炭还可治疗白血病、上消化道出血、多囊肾血尿、便血、烫伤以及创面止血与子宫功能性出血、产后便血、月经过多、小儿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鼻出血等病症。
5 醋大黄醋大黄炮制方法简便,首先取原材料,将其行切块或片处理,依据一定比例关系添加米醋,予以均匀搅拌,待醋完全吸取后置入容器内,采用文火作加热处理,炒干后取出晾干。
由于大黄醋制后总蒽醌含量下降,醋性得到缓和,泻下作用稍弱,活血化瘀与止痛效果增强,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腹中血块、产后胎衣不下、烫伤、烧伤、疮痈肿毒以及眼睑急性炎症等病症。
6 结论综上所述,一般大黄经炮制后,其总蒽醌含量均会出现一定变化,而结合蒽醌则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其有效成分也产生变化,药理功效也不尽相同,如生大黄对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功效增强,于体虚患者与长期服药患者最为适用。
基于生药成分发生变化下,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大黄炮制方法、药理变化规律、药效作用以及毒副作用,构建系统、客观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遣方用药,方可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1]李会芳,孙琴,王伽伯,等.大黄炮制后化学组分转移规律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6):14-17.[2]孙艳群,林娜.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79-181.[3]李会芳,王伽伯,曲毅,等.大黄炮制前后致泻效价的比较.中国中药杂志,2012,37(3):302-304.[4]王智森,韩桂茹,高飞,等.大黄炮制新方法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材,2012,35(5):699-702.[5]曹宏伟.大黄的炮制作用与应用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05-106.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多、关节面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盖滑膜广泛并位于肢体较表浅部位,故容易损伤和感染。
疮疡灵散(膏)的制作方法
疮疡灵散(膏)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涉及药剂技术领域,具体为疮疡灵散(膏)。
背景技术: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过程离不开中药的加持,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了中药以及中医理论,相比较西药而言,中药主要针对病症根本,重在调理肌体,见效慢,时效期长,是药三分毒,但是相比西药,中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有很多以中药为添加成分的药剂,但是药剂中,中药占比实际上并不大,导致中药的药效有所折扣,且现有的各类药剂普遍地存在药剂主治面不够广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疮疡灵散(膏),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疮疡灵散(膏),疮疡灵散(膏)的成分含有:麝香、冰片、珍珠、葛根和白芷,所述该疮疡灵散(膏)分普通型疮疡灵散(膏)和特殊型疮疡灵散(膏),其中普通型疮疡灵散(膏)的成分为:麝香6%、冰片20%、珍珠30%、葛根20%和白芷24%,所述特殊型疮疡灵散(膏)具体分1号膏、2号膏、口腔型散、妇儿型散、妇儿型膏和凝胶,其中,1号膏的成分为:麝香6%、冰片15%、珍珠30%、葛根25%和白芷24%,2号膏的成分为:麝香10%、冰片10%、珍珠20%、葛根25%和白芷20%,口腔型散的成分为:麝香15%、冰片25%、珍珠25%、葛根15%和白芷20%,妇儿型散的成分为:冰片25%、珍珠45%、葛根15%和白芷15%,妇儿型膏的成分为:冰片25%、珍珠35%、葛根15%和白芷25%,凝胶的成分为:麝香8%、冰片22%、珍珠20%、葛根15%和白芷35%。
丁桂散治疗慢性溃疡疗效观察
3 及 对 照组 3 例 。 对 照 组 以 常 规 换 药 方 法 治 疗 。 观 察 组 采 用 丁桂 散 治 疗 。 结 果 观 察 组 效 果 显 著 O例 O
优 于对 照 组 ( P< 0 0 )。结 论 丁桂 散 组 方 简单 , 作 方便 , .5 制 同时 临 床 效显著可靠 , 疗 宜为 患 者接 受 。
3 讨论
慢性 溃 疡是 一 种 常见 而 又很 难 速 愈 的皮 肤 病 ,
别 于 西医清 创术 , 免 了清疮 时损 伤健 康 组织 , 避 然后 用 3 双 氧水擦 洗 溃面 ,. 氯 化钠 清洁疮 口 ,5 09 7
酒 精 消毒 周 边 皮 肤 以虚 寒 凝 瘀 所 致 的溃 疡 坏 死 组 织 。生化无 力 之 征 的溃 面 , 宜 温 经 回 阳法 。将 丁 治 桂 散撒 于残 留坏 死 组 织 上 , 丁香 、 借 肉桂 之 力 , 温 获 经 回阳之功 。“ 脓祛 腐 ” 煨 。二 日疮 面 即可 阳回 而色 转 红 活 , 肉渐 脱 , 肉 以 生 。此 期 外 敷 黄 连 膏 稍 腐 新 厚, 以利配合 丁桂 散 温而 润 之 。丁桂 散 :武 汉 《 苍 ( 单 桂 外科 经验集 》 以 丁香 1 , ) 5g 肉桂 1 ,山奈 7 5g 5g . , 研 末瓶 贮 ( 院 制剂 室 自制 ) 2日换 药 1次 , 至溃 本 , 直 疡 愈合 。2 对 照 组 。溃疡 疮 面消 毒 方法 与 观 察组 基 ) 本 相 同 。选 用 红 升 丹 , 在 溃 面 , 提 脓 祛 腐 之 功 撒 取 效, 促使 脓水 排 除腐 肉脱落 , 敷 黄 连膏 纱 条 助润 燥 外 清 热解 毒止 痛 之 功 , 止 无 菌 纱 布 , 日换 药 1次 , 盖 每 对 四周掀 红 漫肿处 , 以金 黄散 ( 验方 ) 本 院 制剂 室 经 ( 自制 ) 蜜 水 调 而成 以消 肿 痛 , 瘀 化 结 , 于 阳证 加 散 用 围箍 , 升丹《 红 医宋 金鉴 》 方 : 银 3 , 配 水 0g 火硝 1 0g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 氏丁 桂 散 具 有 煨 脓 去 腐 , 进 伤 口 愈 合 的 功 能 。 促
豚 鼠感 染 伤 口脓 性 分 泌 液 溶 菌 酶 含 量 测 定 ( / L) Um 表 明 , 氏 丁 桂 散 组 ( 7 .3± 14 0 ) 五 五 丹 组 单 7 16 3 .2 与 (2 9 7 1 4 .5±2 2 7 ) 模 型 组 ( 3 .1±8 . 1 比较 , 6 .8 、 273 09 ) 单 氏 丁桂 散 的 作 用 小 于 五 五 丹 组 , 于 模 型 组 , 计 大 统 学 结 果 表 明 , <0 O , 组 之 间 有 非 常 显 著 性 差 P .1 两
只 , 雄 各 半 。 根 据 体 重 随 机 分 为 3组 : 氏 丁 桂 雌 单 组 、 五 丹 组 、 型 组 。 实 验 时 豚 鼠背 部 备 皮 , 毒 五 模 消
后 在 脊 柱 两 侧 相 距 15a 左 右 切 开 两 个 长 1a 伤 . m m 口 , 达 皮 下 。 每 个 伤 口 内 注 入 5亿 个 / . L金 深 02m
以 上 药 物 均 由武 汉 市 中医 药 研 究 所 药 化室 制 备 。
12 动 物 . 豚 鼠 2 0—3 0 g 3 5 0 , 2只 , 雄 各 半 ; s 雌 Wi — tr 洁 级 大 白 鼠 ,5 2 0 g 6 a清 10 0 ,8只 , 雄 各 半 ; 明 雌 昆 清 洁 级 小 白 鼠 , 8—2 ,0只 , 雄 各 半 。 以 上 动 1 2g 3 雌
2 方 法 与 结 果
氏丁 桂 散 作 掺 药 用 于 治 疗 疖 、 、 、 伤 伴 感染 、 痈 疽 外 下 肢 溃 疡 ( 脉 曲张 ) 消渴 伴 足 坏 疽 、 疮 等 , 过 近 静 、 褥 经 1 的 临 床 观 察 煨 腐 ” 加 速 伤 口愈 合 的作 用 。 为 探 讨 其 作 用 机 理 , , 我
poetem caiso ci dsft o o- ecr rg Mehd :T eP am cl i xeiet t- lr h ehnm f tna a y fnn- r i d s a o n e m ua a l to s < h hraoo c E pr na Meh < ga l m l - osw r ree .h f c f ti a ao ,on e igadauet it o igu w e e bevd T e d> ee e rdT eeeto in mm tn w udha n ct o cy f ngi dr r osre . > f s a — n f l i l n x i d o p w e h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外 科 杂 志 2 0 0 2年 1 第 8卷 第 6期 2月 2 12 大 鼠 足跖 肿 胀 实 验 ..
单 氏 丁 桂 散 组 豚 鼠感 染 伤 口 平 均
2 12 1 方 法 .. .
按 李 仪 奎 提 供 的 方 法 进 行 _ 。 大 2 J
愈 合 时 间 ( .6±0 7 d 短 于 五 五 丹 组 ( .5± 43 .4) , 67
s q i rtn t t n h it ( a uce a a i te cnrl P < 0 0 5) m re l t nte h ci t o yoy e Hs p to gc s d k h h o .0 , ak dy s e g n te at i fl zm . io a l i t y r h vy s t h o u
维普资讯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外 科 杂 志 20 02年 1 第 8卷 第 6期 2月
41 3
单 氏 丁 桂 散 促 进 疮 疡 愈 合 的 实 验 研 究
张压 西 , 亚 男 曾 摘 要 目的 : 观察单氏丁桂散对实验动物 的消炎 、 促进伤 口愈合 的作用。方 法 : 药理 实验方法学》 据《 进行抗 炎、 促进
葡 菌 。 待 伤 口周 围 出 现 红 、 、 痛 , 见 脓 性 分 泌 肿 触 可 物 时 ( 般 3— ) 一 4d 开始 敷 药 。每 个 伤 口 05g 1 / . , 次 d 连 续 5d 第 6d取 感 染 伤 口脓 性 分 泌 液 , 量 溶 , , 测 菌 酶 含 量 。继 续 敷 药 , 察 脓 液 变 化 及 伤 口 愈 合 时 观 间 。愈 合 标 准 : 录 从 用 药 之 日起 7d内 , 口无 脓 记 创
2 12 2 结 果 ...
单 氏丁 桂 散 能 明显 抑 制 大 鼠足跖
肿 胀 , 药 3 i 给 0 m n即 开 始 起 效 , 五 五 丹 组 和 模 型 与 组 比较 , 有 显 著性 差 异 P<0.1 并 且 其 作 用 可 持 均 O,
续 5h 见表 1 , 。
异 。提 示 单 氏 丁桂 散 “ 脓 去 腐 ” 煨 的作 用 与 提 高 机 体
Z n a a Wu a n i l o i l fT M , h n 4 0 1 ) e gY nn h nMu ip s t C Wua ( 3 0 4 c a H pa o Obe t e T net aetea t- f mm t ya dw u dh a n f cso igu p w e i l a d t e - jci : oivs gt h ni n a ao o n el ge et f ng i o d ri a ma o x v i -l i rn i D nn sn -
们 进 行 了如 下几 组 药 理 实 验 。
1 材 料 和 方 法
2 1 在 体 实 验 .
2 11 疮 疡 伤 口愈 合 实 验 ..
2 1 1 1 方 法 按 规 范 的 方 法 进 行 _ 。 豚 鼠 3 .. . l 2
11 药 物 单 氏 丁 桂 散 ( 香 、 . 丁 肉佳 各 1 , 5 g 山柰 7 5 . g; ) 阳性 对 照 组 药 用 五 五 丹 ( 升 5 g 熟 石 膏 5 g 。 红 , )
结论 : 单氏丁桂散是一种抗炎、 促进伤 口愈合、 低毒的外用制剂。 关键词 : 单氏丁桂散; 非汞类中药; 疮疡; 抗炎; 抑菌
W o nd a i g fe t a d e ha s t u He ln Ef c n M c nim S udy o f Di Po wde n Ex rm e t lAn m a o l Zh n x , r o pe i n a i lM de a g Ya i
单 氏 丁 桂 散 系 我 院 已故 著 名 老 中 医单 苍 桂 治 疗 外 科 溃 疡 的 经验 方 。 自 1 9 9 2年 以来 , 院外 科 将 单 我
菌、 白色 葡 萄 球 菌 、 甲型 链 球 菌 、 型链 球 菌 、 脓 杆 乙 绿 菌 。 以上 菌 种 均 由 同 济 医 科 大 学 微 生 物 教 研 室 提 供。 1 4 标 准 品 溶 菌 酶 标 准 品 由 中 科 院 上 海 生 化 所 . 东 风 生 化 技 术 公 司 提 供 , 号 9 13 6 批 2 1 。 1
伤 口愈合 实验 和 急性 毒性 实验 、 病理 学检 查 、 菌 MC测定 。 结 果 : 氏 丁桂散 对 多种 致 炎 剂 引起 的炎 性 水肿 有 明 显 的抑 制 抗 I 单
作 用 : 显 缩 短 豚 鼠伤 口愈 合 时 间 ; 显 提 高 溶 菌 酶 的 活 性 ; 进 动 物 创 面 的 白 细 胞 、 细 胞 浸 润 , 细 血 管 、 原 纤 维 增 生 。 明 明 促 浆 毛 胶
s o d i g uip wd r p o td t e i flrto f wh t d p a m e l a d t e p l e a in o a l re d c la h we d n g o e r mo e h n tai n o ie a l a c l n r i r to f c pi a i s a ol — i n s s, h o f l n g n. n l so Di g u wd ri t—n a e Co c u in: n g ip o e s a a ii n n l f mma o , u d h a i g prmoi g a d lw o i g n o xe a p i tr wo n e n o tn y l n o tx c a e tf re tr l a pl— n
15 ) .8 d和 模 型 组 ( .7±0 5 ) , 均 <0 O , 示 75 .9 d P .1 提
鼠1 8只 , 雄 各 半 , 组 同 上 。先 给 大 鼠 双 足 每 天 雌 分
涂 药 1次 , 4d涂 药 后 , 1 第 将 %琼 脂 0 1m . L注 人 大
鼠左 脚 跖 皮 下 , 别 于 3 n 1h 2 h 4 h 5h时 用 分 0mi 、 、 、 、 游 标 尺 测 量 鼠足 肿 胀 (l ) 并 计 算 鼠爪 肿 胀 百 分 率 In , /1
g ip wd rd si cl n bi d t e i a u o e itn tyi hi t n mmao l d mao sprc s e . e wo n ai g i h r u fDi g u o e h l f tr y e e tu o e s s T u d he n n te go p o n g ip wde i h l r
i a m t dgaua o i u sw r ea ie a o g a y T eMI nv r a s e r nd Reut: ig l f n m ao a r lt ntse ee xm ndp t l cl . C i iow sa od t mie . s l D n — y rn n i s h o i lh t l e s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功 能有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