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量。
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0mmHg时,被认为是诊断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的金标准。
此外,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2mmHg时,也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出血风险增加;而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5mmHg时,则提示已经出血,风险很高。
请注意,由于肝压力梯度的测量是一项有创操作,对操作者水平和医疗检测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临床常根据导致门静脉高压的疾病病史,结合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临床表现,以及门静脉血管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内径主干>13mm,脾静脉内径>8mm,脾静脉血流显著增加来进行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差异。
如需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
门静脉高压
疾病名:门静脉高压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门静脉高血压;门静脉血压过高;门脉高压;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ICD号:K76.6分类:肝胆外科概述:门静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
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
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常常伴发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为0.981~1.47kPa(7.4~11.0mmHg),但在1.862kPa(14.0mmHg)以内时,仍可以是正常。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2.45 kPa(18.3mmHg)或高出下腔静脉压1.47kPa(11.0mmHg)以上时,便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若用间接方法测量,当脾髓压超过2.27kPa(17.0mmHg)或肝静脉楔入压(WHVP)高出下腔静脉压0.533kPa(4.0mmHg)以上时,同样可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
流行病学:据1982年全国普外科学术会议3500例资料分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共占97.81%,而肝外型仅占2.19%。
1998年,黄筵庭等汇总全国13个省市的24所医院共施行门静脉高压手术的9980例资料。
其流行病学资料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占71.86%,阴性占28.14%。
肝内型占97.06%,其中坏死性占75.74%,血吸虫性占15.38%,酒精性占2.97%,胆汁性占1.62%;肝外型占2.94%。
从乙肝表面抗原和肝脏病理可见,国内肝硬化仍以肝内型的坏死后性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主,乙型肝炎仍是国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的8327例中有肝癌205例,占2.4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如下:
1. 诊断技术的提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影像学技术,以及门静脉压力测定、肝静脉造影等侵入性检查。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门静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能力。
2.外科治疗方法的丰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分流手术和肝移植。
分流手术主要分为体外、体内和内科治疗三种方式,如肝内分流术、门静脉内支架等。
肝移植是治疗晚期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紧张和手术费用高昂等原因,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相对有限。
3. 围手术期管理的改进:围手术期的管理是影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麻醉技术和术后护理的不断改进,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率逐渐降低。
4. 专科化建设与专家队伍培养:我国各大医院正逐步建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专科,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团队式的治疗服务。
同时,逐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家,提升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水平和质量。
虽然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费用较高,限制了部分患者的选择;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护理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肝移植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肝移植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门静脉高压症教案
门静脉高压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熟悉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和并发症处理。
二、教学内容1. 门静脉高压症的基本概念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的定义和分类2.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肝硬化先天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他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3.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慢性肝病症状门脉高压症状(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等)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4. 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等)5.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如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并发症等)内镜治疗(如套扎、注射硬化剂等)介入治疗(如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分支栓塞等)外科手术治疗(如门静脉分流术、脾切除术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门静脉高压症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讨论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和并发症处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门静脉高压症相关教材或医学教科书。
2. 课件:门静脉高压症的教学课件。
3. 案例:门静脉高压症的实际病例。
4. 影像学资料:B超、CT、MRI等影像学图片。
六、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使用PPT或教学课件,讲解门静脉高压症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和并发症处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内阻力增加,导致肝门部或下腹区静脉压力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状。
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伴有症状疏松,常继发于肝硬化或门脉栓塞等基础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发展前景。
传统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选择性门-体侧支血管的分流术,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结扎或切断脾静脉,通过创建脾肝、脾肾、肝肾侧支血管通路或Shunt等手术方式将门静脉血流转移至侧支循环。
与保守疗法相比,门体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或减轻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手术创伤大,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都非常严格。
此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容易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合并胃肠出血、腹水、脑病、营养不良等情况较为常见,同时手术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不适合所有患者。
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治疗也逐渐成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和经皮肝门体血管介入治疗。
其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高龄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经肝内动脉或门静脉颈静脉等途径,将自制或商用的Shunt管插入至门静脉分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通路,降低门静脉压力。
在患者的门静脉分支内,通过植入支架和阀门,既保障了侧支通路的稳定,又避免了正常血管系统未受影响的部分出现圆转流,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将愈加多样化和完善化。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人们对微创手术治疗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将会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技术中,支架型Shunt系统和无支架型Shunt系统的运用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脉系统受阻或功能异常引起的门静脉系统内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下面以700字为例,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是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门静脉及其分支组成。
门静脉起源于消化道器官、脾脏等,将这些器官中的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引流至肝脏,经肝脏代谢处理后再通过肝静脉回流至体循环。
门静脉系统对于调节消化道血液供应、代谢物质的吸收和肝脏的排毒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其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等。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肝内、肝外血管扩张、壁面增厚、血流剧烈搅拌等,严重时可引发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3.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修复,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的疾病。
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肝硬化导致了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4.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门脉高压反应使得食管内的静脉血管扩张、血管壁薄弱,从而出现食管静脉曲张。
这些食管静脉呈曲张、扩张状,很容易破裂引发食管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大量出血威胁生命。
5. 腹水: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的病理现象。
在门静脉高压症中,肝脏的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腹腔内。
腹水可以导致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或洗腹手术。
以上是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的简要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其相关名词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应结合相关医学文献和医生的诊断建议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门静脉高压症
3.硬化剂疗法和套扎术对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无效。
治疗措施---介入治疗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O) 经皮经肝穿刺置导管入门静脉并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
和胃短静脉,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及栓塞剂,阻断门静脉血 流达到止血目的。用于常用治疗方法无效而又不能紧急作 外科手术的病人。方法:用特别细针(长27cm、内径 3mm)自右腋中线第7~8肋间进针,经肝刺入门静脉抽 回血并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针在门静脉内[经皮经肝门静 脉造影(PTP)],再插导管至胃冠状静脉注射造影剂,待 破裂出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显影后,即可注入栓塞物质(无 水酒精等)。
2.外科治疗以抢救静脉曲张大出血、纠正脾亢、 治疗顽固性腹水为目的。
3.抢救静脉曲张大出血时,child A、 B级患者 短时准备尽快手术,child C患者尽量非手术 治疗。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
1.初步处理:输液、输血、防治休克。
2.血管加压素:使内脏小动脉收缩,门静脉血流量 减少。常用剂量:每分钟0.2~0.4U持续静脉滴注, 出血停止后减至每分钟0.1U,维持24小时。使门 静脉压力下降约35%,一半以上的病人可控制出 血。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可以减轻血管加压素的 副作用。
病史特点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上消化道出血 3.腹水 4.体格检查:(肝硬化表现)肝病面容,蜘蛛
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黄疸,浮肿, 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表面质地坚硬,边缘 较薄,可触及结节。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脾功能亢进)血细胞计数减少, 以白细胞计数<3×109/L和血小板计数< (70~80)×109/L,最为明显。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常规门静脉高压症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继而引起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腔积液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分支。
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存在4个交通支,即胃底一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一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和腹膜后交通支,其中以胃底一食管下段交通支为主。
正常情况下上述交通支血流量很少,于门静脉高压症时开放。
门静脉血流量占全肝血流的60%~80%,正常情况下压力13~24cmH20(平均值18cmH20)o 门静脉压力高时,压力可升高至30~50cmH200【病因与病理生理】门静脉无瓣膜,其压力由流入的血量和流出阻力形成并维持。
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3类,其中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最常见。
门静脉高压形成后发生下列病理变化: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时可见脾窦扩张,单核一吞噬细胞增生和吞噬红细胞现象。
外周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称为脾功能亢进。
2.静脉交通支扩张门静脉高压时正常的门静脉通路受阻,加之门静脉无静脉瓣,因而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
其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因离门静脉主干和腔静脉最近,压力差最大,因而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最早,最明显。
肝硬化患者常因胃酸反流而腐蚀食管下段黏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或由于坚硬、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咳嗽、呕吐、用力排便、重负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造成曲张静脉破裂,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3.腹腔积液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都是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腔积液的原因,且中心静脉血流量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腔积液形成。
临床外科知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
临床外科知识: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
1 .肝前型
常见原因是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畸形和外在压迫等。
这种肝外门静脉阻塞的病人,肝功能多正常或轻度损坏,预后较肝内型好。
2.肝内型
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型、窦型、窦后型三种。
(1)窦前阻塞
常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血吸虫在门静脉系统内发育成熟,产卵,形成虫卵栓子,顺门静脉血流抵达肝小叶间汇管区的门静脉小分支,从而引起这些小分支的血栓性内膜炎和其周围的纤维化,致门静脉的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
(2)窦后性阻塞
常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
主要病理改变是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增生。
由于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肝细胞结节的挤压,使肝小叶内肝窦变窄和阻塞,以致门静脉血液不易流到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血流淤滞,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
(3)窦后阻塞
由于许多肝小叶内肝窦的变窄或闭塞,以致部分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流经肝小叶间汇管区的动脉交通直接反注入压力低的门静脉小支,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3.肝后型
主要是肝外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主要是属支的阻塞所致。
最常见为:脾静脉血栓形成。
肝外型门静脉的阻塞,在梗阻的远端血流停滞,静脉压力升高,可以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
例题:
关于门静脉高压形成的因素错误的是?
A.肝外门脉阻塞
B.肝窦内阻塞
C.脐静脉阻塞
D.肝静脉阻塞正确答案:C。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解剖构造 ⒉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有四个交通支:
病理生理
⒈门静脉高压症分型:
肝内型
肝前型
肝后型
①窦前阻塞 ②窦后阻塞
①先天性畸形 ②新生儿脐静脉炎 ③门静脉主干血栓 形成
①Budd-Chiari (布-加)综合症 ②缩窄性心包炎 ③严重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⒉ 门脉高压症形成后,能够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量
收缩内脏小动 脉,进而降低 门静脉血流量
治疗
(4)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治疗
(5)内镜治疗
① 硬化剂注射 急诊内镜下硬
化剂术止血治疗及 术后复查情况
治疗
② 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多连发套扎器 进行食道静脉 曲张套扎术
治疗
(6)中药止血 可选用白芨、三七、侧柏叶、地榆、仙鹤草等,若配
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则效果更加好。
诊疗
⒉ 肝功能分级
诊疗
3. B超检验及多普勒测定
诊疗
4. 食管X线吞钡检验
诊疗
5. 纤维胃镜检验
诊疗
6. 螺旋CT
诊疗
7. 门静脉造影及压力旳测定
鉴别诊疗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B
胃癌出血
A
出血旳鉴别
C 胆道出血
M—W综合征
E
D 急性胃黏膜病变
鉴别诊疗
心源性腹水 肾源性腹水 腹腔内肿瘤
1
2
3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交通支扩张
腹水
病理生理
脾肿大
病理生理
交通支开放
病理生理
腹水
临床体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呕血或柏油样便 腹水
诊疗
外科学--门脉高压症
外科学—胆道疾病
• ②吸收法胆囊造影,基本淘汰 。 • ③静脉法胆囊造影,基本淘汰 。 • ④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X 线和B超监视下,经皮、经肝穿刺肝 内胆管,注入造影剂,行胆道顺行造 影。胆道扩张时,可直接置管引流, 称为PTCD。 • ⑤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
44
外科学—胆道疾病
• 增高。 • ③腹部超声见肝硬化声像,腹水、 门静脉、脾静脉扩张,脾大。 • ④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见食管静 脉曲张,呈蚯蚓或串珠样改变。 • ⑤腹腔A造影观察静脉相,等等。 • 根据门脉高压症三大主症:脾大脾 亢,呕血黑便,腹水可诊断本病,
14
外科学—门脉高压症
• 结合辅助检查,能确诊。需与胃十 二指肠溃疡相鉴别。 • 三、治疗:主要针对肝硬化失代偿 状态的治疗(内科保肝治疗)和门 脉高压症并发症的治疗。(外科治 疗) • 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主要是针对并 发症
46
外科学—胆道疾病
•
第三节
胆道先天性畸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曾用名:先天性 胆总管囊肿 • 一、病因:胆管壁先天性发育不良及 胆管末端狭窄或闭锁是发生本病的基 本因素。
• 二、病理: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范 围和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如图2
47
外科学—胆道疾病
48
外科学—胆道疾病
• Ⅰ型:囊性扩张型,在临床上最多见, 占90%。是肝总管,全部或部分胆 总管呈球形或葫芦形扩张,直径最大 可达25cm。扩张部远端胆管狭窄。 胆囊管一般汇入囊肿内,左右肝管和 肝内胆管正常。
19
外科学—门脉高压症
• 注意事项: • A、试囊(150ml气) • B、润滑 • C、先充胃囊150~200ml,再充 食管囊100~150ml。 • D、时间24小时,放气观察12~24 小时(每12小时放气10~20分)
终稿 门静脉高压症.ppt
32
33
34
治疗
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针 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35
1.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
• 肝硬化病人仅有4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而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约有50%~60% 并发大出血。因此,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 没有出血的病人,不宜作预防性手术,重点是 内科的护肝治疗。 • 外科治疗在于紧急制止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所致的大出血,治疗方案要依据门静脉高压症 的病因、肝功能储备、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 可利用情况和医师的操作技能及经验。
41
我国肝功能分级标准
• 198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在武汉召 开第一次全国门静脉高压症专题讨论会,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外标准, 制定出我国的肝功能分级标准。 • 肝功能分级为Ⅰ、Ⅱ(A,B)级的病人, 可考虑手术,而Ⅲ(C)级病人手术并发症 和病死率均较高,应禁忌手术,经加强 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改善后再考虑手术。
11
12
病因
• PH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 硬变,占80~90%。 • 在我国、东南亚、南非等以肝炎后肝硬 变为主。 • 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变为主。 • 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时更易致 肝硬变。
13
病理生理
• 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PH的始动因素。按 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PH分为肝前、肝内和肝 后三型。肝内型又可分为窦前、窦后和窦型。 • 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窦和窦后阻塞 的常见病因。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的肝细胞结 节挤压肝小叶内的肝窦,使其变窄或闭塞。
36
手术风险评估
• 评价肝功能储备,可预测手术的后果和 非手术病人的长期预后。目前常用Child 肝功能分级来评价肝功能储备。
门静脉高压症教案
门静脉高压症教案第一章:门静脉高压症概述1.1 定义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系统梗阻和/或阻力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1.2 病因1.2.1 肝内因素:如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肝内纤维化和肝细胞结节性病变。
1.2.2 肝外因素: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等导致的门静脉血流受阻。
1.3 临床表现1.3.1 脾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呈轻至中度增大。
1.3.2 侧支循环形成:如食管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
1.3.3 腹水:约70%的患者出现腹水。
第二章: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评估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肝病史、饮酒史、药物史等。
2.2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脾脏大小、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2.3 实验室检查2.3.1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
2.3.2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等。
2.3.3 门静脉压力测定:通过心导管插入门静脉,直接测量门静脉压力。
2.4 影像学检查2.4.1 B超:检查肝脏、脾脏大小,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2.4.2 增强CT或MRI:评估门静脉系统病变范围和程度。
第三章: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原则3.1 治疗目标缓解门静脉高压,改善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
3.2 治疗原则3.2.1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肝纤维化治疗等。
3.2.2 降门静脉压力:使用利尿剂、排放腹水等。
3.2.3 预防并发症:如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感染等。
3.2.4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门静脉分流术、断流术等。
第四章: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4.1 利尿剂4.1.1 作用机制: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促进水钠排出。
4.1.2 常用药物:如双氢克尿塞、氨苯蝶啶等。
4.2 排放腹水治疗4.2.1 作用机制:通过放腹水减轻腹水压力,改善症状。
4.2.2 常用方法:腹腔穿刺术、腹腔-静脉分流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伴(K70-K71↑,K74↑,I98.3*))
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 39.1,42.91,44.9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呕血或黑便,腹水。
2.实验室检查:可有脾功能亢进性外周血细胞计数下降、血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肝血流量测定、核素心肝比值测定、肝活检(必要时可做骨髓穿刺)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止血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内镜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2.手术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2)门体分流术:脾肾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4)脾切除术:脾切除作为上述各种相应手术的附加步骤可以采用,慎用于单纯为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
(5)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之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症疾病编码。
2.需行门脉高压症分流或断流术者,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7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上消化道造影、胃镜、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核素心肝血流比、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8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吻合钉(如需作食管横断吻合、幽门成型)、人造血管(限制性门体静脉分流术中可能使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五项、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增强CT。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号)选择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2)降血小板药:视术后血小板变化情况而定。
(3)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护肝药、抑酸剂、支链氨基酸、白蛋白。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可进半流食。
2.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引流管拔除。
3.脾亢和/或消化道出血已治愈。
4.没有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费用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考虑行肝移植者,退出本路径。
二、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伴(K70-K71↑,K74↑,I98.3*))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 39.1 ,42.91,44.9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