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时间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时间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用于教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的《时间的初步认识》。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并通过多种活动和练巩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
教学目标- 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分、时、天、周、月、年;-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正确读取时间。
教学内容和安排1. 时间的概念介绍(5分钟)- 通过图片、实物或故事引入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时间的基本单位(10分钟)- 使用教具或图片展示不同的时间单位,并解释其含义。
- 通过简单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3. 时间的读取(15分钟)- 展示钟表或数字时钟,指示不同的时间,要求学生读出时间。
- 引导学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读取方法,并研究相关的时间表达方式。
4. 时间的活动和练(20分钟)- 设计多样化的时间活动,例如:校园内不同活动的时间安排、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划等。
- 给予学生机会参与实际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5. 时间的复与巩固(10分钟)- 进行时间相关的游戏或小测验,巩固学生对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读取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时间的概念和应用。
- 合作研究: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研究和辅助。
- 情景教学:将时间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 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
- 设计简单的练和测验,检验学生对时间的掌握情况。
- 定期进行课后复,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记忆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基本单位和读取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情景教学的方法,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应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步认识时间教案
初步认识时间教案时间教案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时间概念和时间管理技能进行教学的教案。
通过时间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编写一份初步认识时间的教案,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一、教案概述时间教案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教案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教案概述示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了解时间的刻度单位和表示方法;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资源:白板、彩色笔、教学PPT等。
二、教案步骤时间教案的步骤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包括引入、教学主体和总结三个部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教案步骤示例:引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概念和应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时间的认识;2.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时间场景,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主体:1. 教师通过幻灯片介绍时间的刻度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并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2. 教师以日常生活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如多少分钟等于多少小时;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4.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教师激发学生思考,提出进一步学习时间管理技巧的建议,为下节课做铺垫。
三、教学评估时间教案的评估部分用于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评估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练习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教案评估示例:1.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时间换算练习题,检查练习结果的正确性;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并提出个人对于合理安排时间的理解;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成果进行评估,给予肯定和指导性建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认识钟表上常用的数字和指针。
2. 学会读懂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
3. 学会表达时间。
二、教学内容1. 学生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
2. 学生研究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的表示方法。
3. 学生学会读懂钟表的小时和分钟,并能够准确表达时间。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在教室内悬挂一块大型钟表,并向学生解释钟表的作用以及我们使用钟表来表示时间的方式。
2. 观察和探索让学生小组观察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了解钟表上各个位置的含义,并请学生尝试使用指针表示不同时间。
3. 教学讲解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化版本的钟表,并向学生讲解钟表上数字的表示方法,如小时用1-12的数字表示,分钟用60个刻度表示。
同时,讲解钟表上的两种指针,短指针表示小时,长指针表示分钟。
4. 模拟演练让学生根据教师口头提示,在书写纸上画出所示时间,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模拟指针的运动,表达不同的时间。
5. 拓展应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块小钟表玩具,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时间的演练和表示。
6. 讲解时间的表达在黑板上列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和写,同时教授一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法。
7. 练巩固发放练册和计时器,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练,并互相交流答案。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课堂上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对数字和指针的理解、对时间的读写能力等。
2. 批改学生练册,评价学生对于时间认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制作自己的钟表玩具,并尝试用指针表示不同的时间。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场景下的时间变化,比如早晨、中午、傍晚等。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案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进而学会读懂钟表,并能够表达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参与,提高了对时间的初步认识,并锻炼了书写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和延伸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时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直观的钟面,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 1 时= 60 分,能正确读出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对于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时间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 1小时等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 1 时= 60 分。
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 1 时= 60 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理解 1 时= 60 分,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钟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理解时间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认识时间概念的教案
关于认识时间概念的教案【认识时间概念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意识。
3.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形式进行互动,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本次课程,激发学生对时间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时间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的掌握。
2.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
3.实际操作、游戏等形式的活动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猜时间、时间轴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应用。
2.讲授时间概念和基本单位通过幼儿园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时、日、周、月、年等,向学生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同时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进制和变化。
3.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给学生举例说明不好的时间管理会带来什么后果,如迟到、丢失、浪费时间等,引导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并提醒学生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4.时间的实际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和单位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唱歌跳舞、打扑克、运动比赛等,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和计算时间的方式。
5.时间的游戏体验通过游戏的形式,如“抢椅子”、“挑战时间”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更好地学习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6.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次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式本次教学将采用板书、讲授、互动操作、游戏体验等方式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五、教具准备课件、PPT、秒表、手表、表盘、彩色草稿纸、笔等。
六、教学评估1.学生通过操作计时器等学习工具,计算一定时间内做某件事情的数量和完成情况等。
2.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时间单位的匹配和计算等任务。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操作和游戏设计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认识并说出一天的不同时间段。
2. 掌握使用钟表指针来表示不同时间的方法。
3.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和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认识一天的不同时间段。
2. 掌握使用钟表指针来表示不同时间。
三、教学准备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课本。
2. 钟表模型或示意图。
3. 游戏或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时间。
- 引导学生回忆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如早上、中午、傍晚等。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老师出示钟表模型或示意图,指向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和说出时间的表示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钟表上不同指针的表示含义。
3. 游戏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份钟表模型或示意图。
- 老师给出一个时间,小组内的学生根据指针的位置来表示正确的时间。
- 老师评价每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实践活动(15分钟)- 老师将各个时间段的图片、卡片或物品分发给学生。
- 学生根据图片、卡片或物品的特征,将它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并用钟表指针表示出来。
- 老师检查学生的排序和指针的正确性,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 学生可以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延伸(10分钟)-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题。
- 学生可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的指针位置,进一步巩固对时间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题,评价其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时间的兴趣,并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了使用钟表指针表示不同时间的方法。
时间的概念教学教案
时间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生能够正确读表、理解时间单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1)时间的概念(2)时间的单位(3)时间的读法和表达(4)时间的计算和应用2.重点和难点(1)正确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单位(2)正确读表、理解时间单位(3)如何对时间进行计算和应用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和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时间有关的动画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逝和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存在感。
3.时间的概念和单位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板书,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和常用的时间单位(如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时间的读法和表达在此环节,教师会利用闹钟、计时器等实物,引导学生正确的读表方法和表达时间的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转换不同时间单位的能力。
5.时间的计算和应用在此环节,教师会设计一些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不同时间点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回顾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利用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笔试和口语表现等多种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足,及时进行补充和辅导。
《时间的认识》教案
《时间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3. 时间的计算与换算4.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概念、时间单位及其换算、珍惜时间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珍惜时间的方法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珍惜时间的方法与实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时间管理经验。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素材。
2. 计时器、手表等时间工具。
3. 练习题、小组讨论表格。
4. 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刻、时段等。
3. 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的换算关系。
4. 实践环节:让学生使用计时器、手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和换算练习。
七、课堂练习: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时间单位?A. 秒B. 分C. 克D. 时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平时是如何安排和珍惜时间的?八、课后作业:1. 制作一份时间管理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活动。
2. 调查家人或朋友的时间管理习惯,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反馈,提高教学实践性。
十、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时间管理方法。
2. 邀请专家进行时间管理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 开展时间管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时间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时间单位及其换算的掌握情况。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第三章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2.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3.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4.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根据钟面写出时刻、根据时刻画出分钟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
2、通过“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建立分钟的实际时间观念。
3、通过“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建立秒的实际时间观念。
4、通过模仿“小丁丁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他到达学校的时刻是7时55分”的叙述活动,初步体会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受到爱惜时间、守时的品德教育。
【教材设计】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的读写;对12和24小时计时法及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持续的时间段和时刻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这里主要是教学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
并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特殊、复杂。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对1分(钟)、1秒的长短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帮助学生理解。
一年级(下)数学单元设计第三章 时间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时间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这是小学阶段“时间”这一内容的第一阶段,可称之为“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学生还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认识年、月、日;学会用“几时几分”来表示某一时刻,进一步拓展对于“时间”的认识;认识时、分、秒及其之间的进率;此外还将学习时间段的表示以及计算等等内容。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教材将这一单元分为两个部分,“认识钟表”和“几时、几时半”。
认识钟表:由于时间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材先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钟表,从而使学生获得对于时间的感性的、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几时、几时半:教材主要结合了小胖一天的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联系到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初步体验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同时又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按要求把钟拨到整时半时;按要求画一画分针的位置)来进一步认识钟面、整时和半时,从而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猎奇心强,在小学阶段,本学期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时钟和时间,学生对这一内容感兴趣。
根据这一特质,教学要注意抓住他们的兴趣。
在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时钟和表,知道可以通过时钟和表知道现在的时间,但是对于时间,学生的概念是含混的,对于时钟的钟面以及如何看钟面的时间,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所以教师要选取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有所感受,并且要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初步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2、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认识分针和时针。
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知道1小时=60分钟。
(2)培养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钟。
(2)学会认识钟面,会读写时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认识小时和分钟(1)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小时=60分钟。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认识钟面(1)教会学生认识钟面的数字、刻度。
(2)引导学生学会读写时间,如1时30分、3时15分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学会认识钟面,会读写时间。
3.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学会读写复杂的时间,如1时30分、3时15分等。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1)钟面模型或图片。
(2)计时器。
(3)教学卡片。
4.2 学具准备:(1)学生钟面模型或图片。
(2)学生计时器。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吗?5.2 探究新知(1)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讲解1小时=60分钟。
(2)引导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
(3)小组讨论:小时和分钟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互相交换答案,检查纠正错误。
5.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时、分钟及钟面的认识。
(2)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5.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小时教案
《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小时教案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小时教案引言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初步认识时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本教案将提供一种简单而创意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认识并能使用简单的钟表工具- 能够简单描述日常活动的时间顺序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出时间的话题。
- 呈现一张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指针和刻度。
2. 认识钟表-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简单的手表或钟表模型。
- 指导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指针和刻度,解释时针和分针的作用。
3. 日常活动的时间排序- 列出几个日常活动的例子(例如起床、吃早饭、上学等),让学生描述每个活动发生的时间。
- 给学生绘制一个时间表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日常活动顺序填写时间。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各自的时间表格,并比较彼此的活动时间顺序。
- 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活动时间选择背后的原因。
5. 总结- 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和管理时间的好处。
- 提醒学生随身携带手表,以便更好地掌握时间。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口头提问学生关于时间概念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格,并在家里实践时间管理。
- 利用电子设备上的闹钟功能,帮助学生练设定和遵守时间。
- 邀请一位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讲解时间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而创意的教案,学生们可以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了解钟表以及如何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日常活动。
这将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并成为高效的研究者和成熟的个体。
以上是《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小时教案的简要说明。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
关于初步认识时间的教案
关于初步认识时间的教案初步认识时间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描述时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式的问答,探究学生对时间的认知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正确观念和使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 掌握数字时间的读法;3. 能够用数字和文字表示时间;4. 培养学生认真利用时间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 数字时间的读法;3. 正确地用数字和文字表示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将时钟放在黑板上,把双手分别指向时钟上的数字,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帮助学生认识时钟刻度的表达方式和数字时间的表示方法。
1.2 用文字表示时间教师问学生:“你们上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请学生用文字描述时间。
例如,“早上7点钟”,“上午8点钟”,“下午2点钟”,“晚上9点钟”等等。
鼓励学生举手回答,保证在语言表达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2. 新课展开(20分钟)2.1 时间的基本单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间的基本单位,问学生时间是如何分割的?一分钟等于多少秒?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分段和乘法运算。
2.2 二十四小时制和十二小时制教师介绍“小时”的概念、代表的时间段和单位,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24小时制的时间。
让学生阅读、听读、记一遍12小时制的时间,同时强调12小时制时间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3. 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呈现数字时间,学生根据数字时间读出,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在读,然后加以讨论、纠正。
示例:12:30(读作十二点半)、3:45(读作三点四十五分)、6:15(读作六点一刻)3.2 数字和文字表示时间的联系为加强学生学习数字和文字表示时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相应的时间,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用文字描述数字时间。
例如:“9:00”(九点整)、“11:10”(十一点十分)、“2:35”(两点三十五分)等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守时、守信的道德品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故事、谜语、日常实例等形式,导入时间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互动白板,展示时钟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互动教学,促进探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设计“时间接力赛”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时钟模型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认识。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时间管理任务,如制定一天的学习计划、安排家庭作业时间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会守时,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通过名言警句、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结合班级常规,强调守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观察、提问、作业、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时间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时钟和简单的时间表达。然而,对于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间管理等较深入的知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针对本章节《时间的初步认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时间表,如一天的学习、作息时间安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五)总结归纳
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教案
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教案教案: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帮助孩子学会用钟表读取时间;3. 让孩子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时间的概念和读取时间;难点: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时钟和秒表;2. 教学课件;3. 时间单位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时间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包括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等;3. 用钟表读取时间: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钟表的结构和读取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取时间;4. 时间的计算:向学生介绍时间单位的概念,包括年、月、日、小时、分钟和秒,然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5. 时间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按时完成作业、准时到达学校等;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价值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2. 演示法:通过展示钟表和时间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用钟表读取时间和进行时间计算;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掌握情况;2. 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应用情况,评价学生对时间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对时间概念和读取时间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时间的应用情况和重视程度。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时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用钟表读取时间,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同时,学生应该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解读
时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解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时间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方案解读金山区海棠小学沈洪丽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P21~23整体设计意图: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中饭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时间”提供了经验基础。
利用这一经验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把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的学习减少了难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根据这一理念,我分四个阶段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结构,指出时针和分针,并通过玩一玩,使学生初步感知钟面;再次利用小胖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最后通过参观世博场馆的闯关游戏,让学生在说一说、拨一拨、猜一猜、赛一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兴趣,愉悦心情,体验成功。
《时间的初步认识》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的内容。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几时和几时半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和录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钟表,让孩子们知道课中将有一个新朋友一起学习。
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课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感受到钟面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观察操作,建立表象“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发展迅速,人民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其中数学教育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是孩子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展开讨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的认知和掌握。
一、时间的初步认知时钟是帮助孩子们认识时间最简单直观的工具之一。
在了解时钟前,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开始。
比如可以教孩子利用固定的时间节点,如起床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等,帮助他们初步认知时间的概念。
同时,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如:“这个礼拜是星期几?” “今天是几月几号?”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对时间概念有更深的了解。
二、时间的掌握时间的掌握主要是指让孩子熟练掌握时间的表示方式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中,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让孩子学会用“时、分”来表示时间,学会通过计算时间的差值来计算时间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掌握时间:1.通过实物、图片等物品辅助认知和理解时间概念。
2.通过视觉展示时间过程,比如把时间表放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们可以根据时间表及时参照时间,强化了孩子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3.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加强时间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时间的运算,掌握计算时间的简单算术运算。
4.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让孩子们计算自己买东西等待的时间,或者是和父母一起制订日程表,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时间认知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掌握了时间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老师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时间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培养。
只有兴趣激发出来,乐于学习时间的孩子们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时间。
三、总结时间可谓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纪律,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追赶战,小到赶集的发布时间,都需要时间的衡量和规范。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认识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逐渐了解时间的流逝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
2. 能够理解时间的流逝以及日常生活中时间的顺序。
3. 能够将日常活动与对应的时间表示进行匹配,如吃早餐-早上、上学-上午等。
4. 能够使用日历进行简单的时间记录和计算。
5. 能够通过观察钟表读取简单的时间,如整点、半点、四分之一等。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绍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讲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
3. 给出日常活动和对应的时间表示,进行配对练习。
4. 引导学生使用日历进行时间记录和计算练习。
5. 教授学生如何观察钟表,读取简单的时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例如:你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吗?你平时是如何安排时间的呢?2. 学习时间单位通过图片、实物或投影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秒、分钟、小时、天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这些时间单位的实际用途,如秒计时器、钟表等。
3. 时间的流逝和顺序通过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时间的流逝和顺序。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随后,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天中的时间顺序,比如早上醒来、上午上学、中午吃午餐等。
4. 活动与时间的配对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上面列出了一些日常活动,学生需要将其与对应的时间表示进行匹配。
老师可以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并讨论。
5. 使用日历进行时间记录和计算介绍日历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记录日常活动和计算时间间隔。
可以以教室或学校的活动安排为例,让学生尝试填写日历并计算活动的持续时间。
初步认识时间时间教案
初步认识时间时间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了解时间的常见表示方法。
(3)掌握日常生活中时间的使用。
2.教学内容:(1)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事物之间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2)时间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时间表示方法有时钟、日历、定时器、秒表等。
在生活中,我们用时间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一周中的不同日期、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等。
(3)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例如:上学的时间、用餐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例如工作中使用的时间表、旅游中使用的旅游日历以及纪念日等。
3.教学方法:我们将通过讲解、观察、实践三种方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时间。
(1)讲解老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时间、时间有哪些表示方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2)观察老师会拿出时钟、日历、定时器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3)实践老师会给孩子们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例如判断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日历上的日期进行拼图等,通过实践来检验孩子们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后,我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评价。
评价的指标包括:(1)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孩子们是否能够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
(3)孩子们是否能够根据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5.教学反思:在教学完毕后要进行反思,回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存在的困惑以及教师措施的效果等。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时间的概念和应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这份时间教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方案解读
金山区海棠小学沈洪丽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P21~23
整体设计意图: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中饭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时间”提供了经验基础。
利用这一经验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把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的学习减少了难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根据这一理念,我分四个阶段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结构,指出时针和分针,并通过玩一玩,使学生初步感知钟面;
再次利用小胖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最后通过参观世博场馆的闯关游戏,让学生在说一说、拨一拨、猜一猜、赛一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兴趣,愉悦心情,体验成功。
《时间的初步认识》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的内容。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几时和几时半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和录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钟表,让孩子们知道课中将有一个新朋友一起学习。
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课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感受到钟面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观察操作,建立表象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首先通过让孩子们玩一玩学具钟,了解钟面的构成,知道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也是时间的计时工具。
其次,在教学几时和几时半,借助配有钟面的小胖一天的时间安排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就像主人一样来介绍小胖的学习和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了学生初步的“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时间概念非常薄弱,因此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既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两个时刻认读方法的异同对比,在比较中,进一步区分两种时刻的认读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最后,利用老师游世博会的契机,让学生既领略了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又在闯关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体现:教育活动是学生自己乐意的生活,课堂是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主阵地。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成了闯四关游戏。
第一关的初衷:让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时间的表述还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
第二关:让学生拨容易混淆的时刻,并且初步感知时间段的含义,和某个时刻是有区别的。
第三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还有一些缺少部分数字的钟面,如何来认识这些钟面上的时刻。
第四关的目的:让学生产生互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比赛中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使课堂教学气氛达到一个高潮。
三、拓展延伸,精彩课外
数学学习,归根结底还是应回到生活中去。
因此,课后要求学生借鉴小胖丰富充实的一天的生活安排,和父母一起,合理安排星期天的生活,并画出钟表表示。
既巩固所学新知,又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0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