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1分)A:高亦心B:厷止力C:上血刃D:末下甘2、“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引申指“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是()(1分)A:动静关系B:时空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至杀不辜人也,祂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羲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C: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D: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水.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覆:覆盖)B: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惮:怨恨)C: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货:财物)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前往)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1分)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6、下列句中,用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1分)A: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方术不用,为人所疑.D:业精於勤,荒於嬉.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1分) A: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B: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C: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8、下列句中,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将不腾其忿而蚁附之.B:而後乃今将图南.C:築室百堵,西南其户.D:天雨雪,武卧啮雪.9、下列句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一句是()(1分) A: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B:相鼠有皮,人而无义.C: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D: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10、下列句中,“为”是介词的一句是()(1分)A:夫执舆者为谁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B: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C: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D: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12、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1分)A: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C:虽有高城深池,厉法重刑,犹不能禁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属于单纯词的一句是()(1分)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B: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D: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14、“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这种特殊表达方式是()(1分)A:互文B:变文C:连及D:婉曲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1分)A: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逵.B: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徧(遍)矣.C: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飞)又不鸣.D:蚤(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16、义疏是指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注释类型,它又称()(1分)A:补注B:集解C:音义D:正义17、下列各组字,原来是异体字关系,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的一组是()(1分)A:岳一嶽B:村一邨C:讶一迓D:炮一砲1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1分)A:弓本秉弛B:大又趾淮C:豕名启齒D:戈而朱哀19、下列句中,“乃”用作副词,表示“就是”意义的一句是()(1分)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吕公女乃吕后也.20、下列句中,有双宾语的一句是()(1分)A: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B: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C: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D: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雲.(1分)2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1分)23、有國有家者,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1分)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分)2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1分)26、“已行,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分)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固,制海内.凌:(1分)28、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1分)29、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恣:(1分)30、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硕:(1分)31、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宥:(1分)32、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1分)33、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吾非至於子之门則殆矣.則:(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輿?乎:(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以:(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1分)3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特点.(6分)逐逹捨折伐佞钦吹38、结合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明什么是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6分)(1)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4)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39、归纳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类型,并说明每种类型宾语前置的条件.(8分)(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4)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5)无乃尔是过舆?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翻译下列加划线句子.(12分)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分)(2)斗且出,提弥明死之(2分)(3)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2分)(4)见灵辄饿,问其病(2分)(5)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2分)(6)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2分)42、(重耳)自卫過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闻其骿肋,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僖负羁馈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是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20分)(1)過:(1分)(2)相:(1分)(3)盍:(1分)(4)蚤:(1分)(5)亡:(1分)(6)图:(1分)(7)翻译“余焉能尽礼焉”一句,并比较其中两个“焉”字的词性和用法.(4分)(8)翻译“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一句,并说明其中“是”字的语法功能以及“无乃……乎”这一习惯句式的作用.(4分)(9)请解释“明贤”、“矜穷”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曹伯是否做到了这两个方面.(6分)1310-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指事答案:D解析: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末、下和甘都是在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新字的.2、【考点】相似关系答案:D解析:“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相似关系.“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3、【考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答案:B解析:《说文·辛部》:“辜,罪也.从辛,古聲.”此处用本义,义为罪.4、【考点】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答案:C解析:A项中的“覆”是放置的意思;B项中的“惮”害怕,这里指不忍;D项中的“来”使动用法,使······来.5、【考点】广度宽窄的差异答案:B解析:汉代以前,“河”往往特指黄河.后来范围逐渐变宽,泛指河流.6、【考点】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答案:C解析:介词“为”构成的被动句式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即在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又在动词前加上“所”,构成“为······所······”句式.“为人所疑”意思是被人怀疑.故选C.7、【主考点】北冥有鱼【副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D解析:文字承担着与它的字形相一致的本义,也承担着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这些都是文字的职能.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D项“辩”是“辨”的借字,分辨.8、【考点】名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解析:C项中“西南”为名词的使动用法.“西南其户”是指“使门户向西方或南方开着”.9、【考点】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答案:B解析:B项中的“而”连接主语“人”和谓语“無儀”,意思是人不如老鼠,居然沒有威仪.10、【考点】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答案:D解析:D项中的“為”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1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B解析:B项中“遇”《说文·辵部》:“遇,逢也.从辵,禺聲.”此处用本義,義为不期而遇、遭遇.12、【考点】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即在叙述某件事情和观点后,用判断句说明原因答案:A解析:B项表比喻关系;C项表示主谓之间的逻辑关系;D项表示同一关系.故选A13、【主考点】联绵词的结构特点【副考点】秋水时至答案:C解析:单纯词中,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一部分双音节的单纯词,即联绵词.“望洋”即是联绵词.C项中的“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才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陽”,意思是“仰视”.14、【考点】第二节互文答案:A解析:互文是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之一,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一般是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15、【考点】分化本义答案:A解析:A项中“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所以“然”与“燃”是分化字关系.B项中“徧”与“遍”是异体字关系.C项中“蜚”是“飛”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D项中“蚤”是“早”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16、【考点】古注的类别答案:D解析:义疏类是指既能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义疏又称“义注”“正义”“义证”.17、【考点】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答案:C解析:C项“訝”和“迓”本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迎接”.后来这两个字职能产生分化,“迓”记录“迎接”义,“訝”记录“诧异”义.18、【主考点】象形【副考点1】指事【副考点2】会意答案:A解析:A项“弓”是象形字;“本”是指事字;“秉”是会意字;“弛”是形声字.故选A 项.19、【考点】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固”“必”“诚”“乃”“果”等答案:D解析:“吕公女乃吕后也”意思是“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故答案选D.20、【考点】双宾语答案:A解析:A项中“假我道”是双宾语,“道”是直接宾语,“我”是间接宾语.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考点】北冥有鱼答案:鹏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解析: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选自《北冥有鱼》)22、【考点】虽有佳肴答案: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解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3、【考点】季氏将伐颛臾答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24、【考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答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解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选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5、【考点】上兵伐谋答案:全旅为上,破旅次之解析: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26、【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解析: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考点】苏秦以连横说秦答案:淩:凌驾28、【考点】鸿门宴答案:讓:责备29、【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恣:听任30、【考点】圣王之制也答案:碩:大3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宥:原谅32、【考点】唯)答案:唯:语气词,强调希冀和期望的语气33、【考点】连接2个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面动作行为与后面动作行为时间有先后顺序,存在假设或条件关系,可译为那么,就答案:則:连词,表示承接.34、【主考点】夫子至于是邦也【副考点】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答案: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35、【考点】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答案: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36、【考点】夫答案: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37、【主考点】会意【副考点】形声字的类型答案:“逐、折、伐、吹”是会意字;“達、捨、佞、欽”是形声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38、【考点】词关系答案:异词同字是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如(1)中的“歸”义为“赠送”,(2)中的“歸”义为“回家”,属于异词同字.异字同词是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字来记录.如(3)、(4)中的“悌”“弟”,都表示“孝悌”义,属于异字同词.39、【主考点】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副考点1】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2】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第一类:(1)中的“歲不我興”,(4)中的“我未之見”;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前.第二类:(2)中的“客何好”;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位于动词前.第三类:(3)中的“何古之法”,(5)中的“爾是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40、【考点】第二节古书的标点答案:昔者,越之東有輆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與居處.楚之南有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1)【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想要杀害他.(2)【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一边搏斗一边往外撤退.提弭明为赵盾而战死.(3)【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宣子在首山打猎,在翳桑休息(住宿).(4)【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看见灵辄饿得快不行了,问他生病的原因.(5)【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为他准备一筐饭与肉,把它们装在口袋里给他.(6)【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灵辄)调转戟来抵挡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免于祸难.42、(1)【考点】动词答案:過:经过(2)【考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答案:相:辅佐(3)【考点】表示猜度的情态副词有“盖”“殆”答案:盍:何不(4)【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蚤:通“早”(5)【考点】动词答案:亡:流亡,逃亡(6)【考点】名词答案:圖:考虑,谋划(7)【主考点】焉【副考点】第二节指示代词答案:余焉能盡禮焉:我怎么能够都对他们以礼相待呢?第一个“焉”:疑问代词,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第二个“焉”:兼词,作补语,相当于“于之”“于是”.(8)【主考点】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反问句的句尾语气词答案: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不担心这样的事情,恐怕不行吧?是:代词,作“难”的前置宾语.無乃······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9)【主考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副考点1】动词【副考点2】第三节实词的活用与兼类答案:明賢:推崇、尊重贤德之人.矜窮:同情处于困境的人.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在外,有三个人具有国卿之才,却一直跟随他,说明重耳是贤德之人.然而曹伯却轻视他,说明曹伯没有做到“明賢”.重耳流亡在外,正是处于困境的时候,然而曹伯却不同情他,不以礼相待,说明曹伯没有做到“矜窮”.。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016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36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A.战国文字B.殷商甲骨文C.西周金文D.秦朝小篆正确答案:B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錦,从帛金声。

形声B.孟,从子从皿。

会意C.佞,从仁女声。

形声D.蝕,从食从虫。

会意正确答案:A3、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向春高B.大止匍C.匪星上D.刃本末正确答案:D4、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是()A.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义所属的范围。

B.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的具体意义。

C.大多数义符都不能表示词义的所属范围。

D.大多数义符都没有表义作用。

正确答案:A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内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A.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徧>(遍)矣。

B.莊公<寤>(牾)生,驚姜氏C.以官服事,以勞<殿>(奠)賞,量功而分祿。

D.儉力孝<弟>(悌),罰偷窥,而情民惡之正确答案:D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望洋向若而歎”中“望洋”结构特点相同的句是()A.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爲口辯而無其實。

B.陟彼高岡,我馬(玄黄)。

C.是皆以有舍天地之化,闡(盛衰)之運。

D.單于(愈益)欲降之。

正确答案:B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C.能(謗)議於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正确答案:B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C.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况(貪)天之功以焉己力乎?D.女爲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B、森C、治D、逐2.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

A、访问B、调查C、征求意见D、巡视3.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B、江C、鱼D、亦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B、代词C、兼词5.“年”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C、形声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句子具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齐威王欲将孙膑。

B、齐使田忌将而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E、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7.下列文句标点有错误的有()A、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C、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D、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问马。

E、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8.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有()A、是吾宝也。

B、是社稷之臣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韩是魏之县也。

E、此必是豫让也。

9.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不作“边邑”讲的有()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句子有()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C、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E、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三、名词解释题11.使动用法12.次韵13.古风14.六书15.粘对16.独体字17.词的本义18.意动用法19.用韵20.合体字21.词的引申义22.句读23.乐府24.正对、反对25.甲骨文四、标点翻译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27.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2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一)文字部分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

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

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

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21.隶书一般分为和。

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

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

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

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

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1.图画文字2.籀文3.甲骨卜辞4.钟鼎文5.隶定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2.前言戏之耳。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汉语基础》(补修)历年试题及答案(二).doc

《汉语基础》(补修)历年试题及答案(二).doc

《汉语基础》(补修)历年试题及答案(二) 《汉语基础》(补修)历年试题及答案(二)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轻(陈述)(形容词)管家(支配)(名词)肥肉(限定)(名词)泥土(并列)(名词)纠正(补充)(动词)3.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短语(10分)我们班同学讨论课堂纪律问题(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定语)(宾语)4.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5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条件因果四、改错题(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改正。

(共5分,每小题1分)真知卓见(真知灼见)不径而走(不胫而走)以逸代劳(以逸待劳)不记其数(不计其数)丰功伟迹(丰功伟绩)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共10分,每小题2分)(1)屋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改为:屋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2)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

改为: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

(3)青少年有一种积极向上,敢打敢冲。

改为:青少年有一种积极向上,敢打敢冲的精神。

(4)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改为:滥用方言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5)我们要求稿件字数不得超过一千字左右。

改为:我们要求稿件字数不得超过一千字。

电大《汉语基础》(补修)试题及答案12月一、填空题1.一部工具书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编辑者,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版本。

2.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3.根据六书理论,“舟”字是象形字,“朱”字是指事字,“武”是会意字,“河”是形声字。

4.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

5.古代汉语复音词从意义上说有两种类型: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

6.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具有几种词性,而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

7.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和用“之”、“是”等虚词复指前置宾语。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B、森C、治D、逐2.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oA、访问B、调查C、征求意见D、巡视3.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B、江C、鱼D、亦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B、代词C、兼词5.“年”在六书中属于()oA、象形B、指事C、会意C、形声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句子具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齐威王欲将孙膑。

B、齐使田忌将而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E、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7.下列文句标点有错误的有()A、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C、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D、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问马。

E、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8.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有()A、是吾宝也。

B、是社稷之臣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韩是魏之县也。

E、此必是豫让也。

9.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不作“边邑”讲的有()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句子有()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C、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E、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三、名词解释题11.使动用法12.次韵13.古风14.六书15.粘对16.独体字17.词的本义18.意动用法19.用韵20.合体字21.词的引申义22.句读23.乐府24.正对、反对25.甲骨文四、标点翻译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27.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2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瞇厚将崩。

汉语基础作业答案(古代)

汉语基础作业答案(古代)

汉语基础(补修)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2分)1、类书:辑录各种书籍上有关的资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以便寻检、征引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典。

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3、“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

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二、简答题(30分)1、什么是“六书”?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东汉许慎不仅在《说文解字序》中对六书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而且《说文解字》对字形、字音、字义的研究就是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

1)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比如:人、月。

2)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比如:上、本。

3)会意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比如:从、相。

4)形声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

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

比如:河、谋。

5)转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

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2、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会意字则由若干个意符互相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意义,会意字的构成一般没有表音成分。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参考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古代汉语专题作业(2)答案一、填空。

1、“六书”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

“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汉书》。

名称的次序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2、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3、“四体二用说”是清代着名学者戴震提出的,他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书之体”,转注、假借二者是“所以用文字者”,后人概括为“四体二用说”。

4、陈梦家“三书说”的名目是每个字皆具有三个属性,即“形”、“音”、“意”。

5、表意字就是通过字形表示字的意义的字。

6、合体象形是由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

这个字一部分是固有字,另一部分则象物形。

7、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人见形而知义。

8、指事字的根本特点是用一个字符来象征一种意义所构成的。

9、会意字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整字。

10、根据造字所用部件形体的特点,会意字可以分为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两类。

11、按会意字表示整字意义的方式,会意可以分字形会意和字义会意两类。

12、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是指事字是独体字,即由一个字符构成的字,而会意字则是合体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符构成的字。

13、表音字是用字表示语音,通过语音表达字义的字,“六书”中称为假借字。

14、假借字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意思无法用形体表达,就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的字。

15、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16、意声字是字形既表意又表音的字,也就是“六书”中的形声字。

17、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

18、字形结构是指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在组成整字时的组合方式。

19、字形构成包含的要素有构成整字的部件和部件构成整字的方式。

20、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特点是独立性和稳定性。

21、汉字形体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整字的组合方式。

陕师大古代汉语题库

陕师大古代汉语题库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0生高不产中仅工资22艺料22高试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2荷试,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3卷,23调需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2工且55作尽22下可2都能护1可地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5试求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4置。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3设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古代汉语(专升本)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专升本)期末考试)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古代汉语(专升本)期末考试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专升本)1.(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

(本题2.0分)A.于予与何诛?B.笑从双脸生。

C.皆感激为云泣下。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答案:B.解析:无.2.(单选题)《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本题2.0分)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答案:B.解析:无.3.(单选题)“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本题2.0分)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答案:A.解析:无.4.(单选题)“诛——戮——弑”这组同义词在( )上有所不同。

(本题2.0分)A.词义轻重B.使用条件C.语法关系D.感情色彩答案:D.解析:无.5.(单选题) 《说文•叙》说“上”“下”在造字法上是()。

(本题2.0分)B.形声C.会意D.指事答案:D.解析:无.6.(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本题2.0分)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答案:B.解析:无.7.(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本题2.0分)A.见-现征-徵解-懈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答案:B.解析:无.8.(单选题)《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本题2.0分)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D.许慎答案:A.解析:无.9.(单选题)“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的“淫”意思是( )(本题2.0分)A.浸润B.淫邪C.过分、过度D.不正当的答案:C.解析:无.10.(单选题)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本题2.0分)A.象形B.指事C.会意答案:A.解析:无.11.(单选题)“要”和“腰”之间的关系是( )(本题2.0分)A.异体字B.通假字C.古今字D.古音同答案:B.解析:无.12.(单选题)“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句中“虞”、“涉”的含义是:( )(本题2.0分)A.料想、赤脚过河B.担心、进攻C.没想到、干涉D.料想、侵入答案:D.解析:无.13.(单选题)汉语的“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

陕西师范大学专升本《文字学概论》作业加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专升本《文字学概论》作业加答案

《文字学概论》作业一、单选题1、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图形符号刻划是以()为代表的。

A 仰韶文化B 马家窑文化C 良渚文化D 大汶口文化2、下列各字中不属于象形字的是()。

A十 B小 C羊 D未3、“画成弃物 ,随体诘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的()所下的定义。

A 象形B 指事C 假借D 会意4、下列各字当中形旁为"肉”的是()。

A 肌B 明C 钥D 腾5、“夫”字是在“大”字之上加一横而成的,这一横属于()。

A 象形性形符 B示意性形符 C文饰性形符 D组合性形符6、甲骨文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

A 不到10%B 不超过20%C 约为20%-30%D 约占40%左右7、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

A小篆 B 章草 C 隶书 D 楷书8、章草的成熟是在()。

A 秦代B 汉代C 三国D 晋代9、下列不属于异体字的一对是()。

A 视—眂B 村—邨C 唇—脣D 罢—罷10、下列各书中以义序法排列字序的辞书是()。

A《集韵》 B《说文》 C《尔雅》 D《广韵》11、下列全是形声字的有()。

A 悲哀B 分辨C 放牧D 根本E 行走12、在《康熙字典》里查“郡”字和“降”字,正确的是()。

A 都属于“邑”部B 都属于“阜”部C “郡”在“阜”部,“降”在“邑”部D “郡”在“邑”部,“降”在“阜”部13、“四体二用”中的“四体”指( )。

A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B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C 象形指事、形声、假借D 象形、指事、转注、假借E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4、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字是()A 象物字B 抽象字C 指示字D 会意字15、见、监、欠属于()A 象物字B 抽象字C 指示字D 会意字16、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称之为()A 合文B 古文C 古今字 C 右文字17、下列哪一组是不规范汉字()A 信理等B 梁礥讲C 惊响护 D头卫专18、下列各组汉字笔画为相离关系的是()A十又丰 B 而万几 C 丁厂万 D 三川小19、下列各组汉字部件为相接关系的是()A 笔独层B 沐育识C 翼合范D 光单克20、下列各组汉字结构属于左上右包围的是()A 周风向B 匣匾匠C 厅庙虑D 闪周向21、“字”本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陕师大中文专升本《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诂林》: 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又仰取俯拾,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

《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丰富。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汉语大词典》: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罗竹风主编。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全书正文12卷,共收单字2.27万,复词37.5万,约5000万字,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

六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四体二用: 其观点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

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词的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传: 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

‚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注: 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笺: 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疏: 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集解: 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三十六字母: 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五音:是指将中国古代汉语里的三十六字母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故称‚五音‛。

七音:是指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

构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类声母,故称‚七音‛。

全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不送气的声母,如‚帮、端、精、见、照‛等声母。

次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送气声母,如‚滂、透、清、溪、澈‛等声母。

全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带音的,但都是塞音、塞擦音、擦音,如‚并、定、澄‛等声母。

次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的,都是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明、泥、娘‛等声母。

阴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无韵尾,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韵。

包括之部、幽部、宵部、侯部、鱼部、支部、脂部、微部、歌部。

阳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鼻辅音―m,―n,―n g等收尾的韵。

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入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清塞音[―p],[―t],[―k]收尾的韵。

如:‚屋、北、物、比、恰‛等字。

破读:古汉语中把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

‚破读‛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

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一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古汉语中把这种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

二、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一,十,指,步,鼎,鱼,帛,羊,至,戍,燕,本,锦,手,秉,甘,领,问,即,鸟,通,见,悲,水,舟,效,讴,集,末,象,颖,江,下,耳,悲,陟,旌,户,旦,牟,视,鬲,采,徒,禾,寸,祭,月,亦,盆,上,腾,闻,明,涉,疆,瓜,旗,刀,刃,捧,舂,看答:(1)‚鱼,羊,手,燕,鸟,水,舟,象,耳,户,口,鬲,禾,月,刀,瓜,鼎‛等字为象形字;(2)‚一,十,本,甘,牟,寸,亦,上,刃,末‛等字为指事字;(3)‚步,至,戍,见,采,祭,明,看.秉,涉‛等字为会意字;(4)‚帛,锦,旌,视.徒,盆.腾,闻,疆,旗,捧.舂‛等字为形声字。

三、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类型。

答: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

例如:埃:尘也。

巢:鸟在木上曰巢。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

如:绸。

古: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该。

古: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

《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

‛——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

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2、什么是词的本义?词义引申的方式有哪些?答: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引申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于词义活用在特殊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

这一途径中,有以下几种引申方式:(1)相类引申。

(2)包容引申。

(3)正反引申。

(4)连带引申;二是由于修辞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

在这以途径中,有以下三种引申方式:(1)比喻引申。

(2)借代引申。

(3)象征引申。

3、什么是‚六书‛?除六书外,关于汉字结构还有哪些理论?答: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除六书外,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还有:詹鄞鑫,新六书说‚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和变体‛;苏培成,他的新六书说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此外,还有王宁先生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全功能零合成字、标形合成字、标义合成字、会形合成字、形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无音综合合成字、标音合成字、形音合成字、义音合成字和有音综合合成字。

4、简述许慎的生平及《说文解字》一书的内容。

答: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精文字训诂。

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十五卷,收文9353个,重文1163个,均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

5、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答: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繁简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如礼禮、气氣等。

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

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

6、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基本类型。

答: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