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11.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1)题目

(2)前言

(3) 正文

(4) 总结

(5) 附录

1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15.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1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7.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9.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

(4)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劳动的观点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

【补充】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1.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2.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