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形态论
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2.审美风格:审美风格的观点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 种文化大风格,但过于宽泛,泛风格等于无风格。 3.审美类型:美类型包括美的类型说和审美类型说。 基本认识原则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的类型, 而不去顾及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显得过于宽泛, 又囿于形式,甚至是外在形式的尺度,既不利于 对审美形态作深入了解,又容易对美学学科的建 构止于较浅表的层次
C.审美形态包括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和荒诞六种基 本类型。 D.审美形态与艺术形态关系密切,许多审美形态最初总是表 现为艺术形态,最后逐渐上升为审美形态。
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一、优美 1.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 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和规律性的 和谐统一。 (一)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2、优美的内涵 相同:秀雅协调的形式,浑然一体的内容, 轻松愉快的美感。 不同:在自然领域里,优美主要表现 于客体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上;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 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在艺 术领域,优美多体现在和谐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中。
3.其他 A.数是象的性质,象是数的载体,数赋予象以情感性和观念 性。 B.抽象:一是把客观存在的物态化的对象与该对象所具有的 树形相分离,二是在事物众多的属性中提取出最本质的属 性。 C.概括:把从特定对象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延到具有 同类属性的一切事务,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分析、综合和比较,它的 起点是概念,终点还是概念。 E.原子主义和还原主义是西方思维的主要模式,透过客观事 物的现象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是西方思维的目标,以 概念和逻辑形式为思维的工具。
3、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A.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人的胜利的静态显现,崇高一般在冲突过程中展 现,是人的力量、精神的动态展示。 B.壮美的对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崇高的对象则与人的活动有着必 然的联系。 4、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首先,优美体现的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崇高体现的是伟 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 其次,崇高是对人的理性存在的弘扬,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正是在这种人生存在的超越中,体悟到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 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征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对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源于社会现实,而且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形态。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性和美感,还因为它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即作品所体现的意识形态。
在文学审美反映的特征方面,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重要凭借。
如果一篇文学作品只是单纯描述一个事件或情节,那么就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而如果作品能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并通过一些情节、人物等来体现这一主题,那么读者将会更易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作品的主题不仅仅关乎文学本身,也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例如,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作品常常从生存、尊严、国家等方面体现人民对社会的期望和思考,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个人情感经验的追求和反思已经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要主题。
其次,人物形象也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主要行动者,还是作者表达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作者所创造的,也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反思。
例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价值和尊严,这种情况的反映就象征着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和自我救赎。
最后,语言表达也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具有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特殊性。
通过语言的艺术性表达,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传递给读者。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字句和形象等也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理性思考、美感追求、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家通过采用具有民间口味和地方特色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中普罗大众的关注和愿望。
美学00037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单项选择题1.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A.审美情趣B.人生境界C.审美风格D.天地境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审美形态的核心因素。
审美形态的核心内涵与人的存在实践息息相关,它是基于人的存在的人生样态、人生境界的形象反映。
分值:1.02.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主要是由于()A.文化的认同B.社会的发展C.艺术的变迁D.实践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审美形态的内涵。
随着文化的认同,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
分值:1.03.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A.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逻辑与历史的统一C.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分值:1.04.中国文论中所谓“不平则鸣”“发愤著书”等命题,实质上都是揭示文艺创作中的()A.崇高现象B.悲剧心理C.荒诞感D.虚无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审英形态的普遍有效性。
“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命题都与悲剧功能的研究有关,体现了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的有益探讨。
分值:1.05.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形态是()B.崇高C.荒诞D.乖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优美的审美对象的特征。
可以被纳入“优美”这一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在形式与审美感受上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精致、当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
分值:1.06.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优美。
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
分值:1.07.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里所说的美主要是指()B.优美C.悲剧D.喜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优美观念的演进。
审美形态论2
阐释: 有的美学教材持有这种看法。‚特殊的实践在 现实的人生当中失去了它的存在依据,失去了合 理性和严肃性,实践主体还抱着严肃的执著的态 度去行动,从而使得自己的实践行为变成了一场 荒诞滑稽的闹剧,变成了人们嘲讽、戏弄的对象, 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对此,马克思曾经指 出,‚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 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 段就是喜剧。‛又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 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的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 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 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 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 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 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 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 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 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 ‚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 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 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 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 气……
喜剧
► 喜剧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喜剧限于
指代一种艺术类型和戏剧体裁。广义的喜剧 则是一个美学范畴,它是包括从现实到艺术 审美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审美形态,是一种顺 向肯定性的审美形态。
喜剧作为审美形态是主体优越感基础上主客 矛盾、以及内容与形式矛盾的调和化解。其 具体的表现特点有亦庄亦谐性、可笑可乐性 和顿悟顿挫性。
(3)喜剧以笑为特征。
笑既是一种讽刺、批判,又是一种欢乐、肯定。无 论是讽刺性的笑,还是幽默性的笑,都体现了一种 轻松、解脱的心态。对丑恶势力的讽刺的笑,体现 了一种鄙视、轻蔑的优越感,从而是一种自我肯定, 而对人性缺点的揶揄性的笑,则体现了一种理解、 宽容和欣赏,因此也是一种自我肯定。
33美学自考第三章PPT课件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1、审美形态 P119
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 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作用的审美情趣、审美风 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 形态的逻辑分类。
2、人生样态:P119
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 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3、自由人生境界:P119
是指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名词解释 5
审美形态与审美经验、审美情感体验息息 相关。审美形态慢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 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P121
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 以下几类:
美的形态 审美风格 审美类型 审美范畴 人生境界说
(2)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 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客两分, 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主 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而且,这个过程和方法必须 借助语词来实现。逻辑思维的成就以系统知识的形态反映出来, 也就是把现实事物看作是无限细小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原子 主义和还原主义成了西方思维的主要模式,其目标是透过客观 事物的现象认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西方美与丑、悲剧与喜剧 等体现二元对立性质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与上述抽象思维方式 密不可分。
西:海洋商业文明,城邦小国,空间意识强烈——对象与人两分的格局, 形成空间艺术(悲剧、喜剧、叙事诗、雕塑等,其他艺术则无不渗透着这 种空间意识,如绘画、建筑、园林等) 中:内陆农业文明,没有很明显的地域界限,时间意识——天人合一
9
(2)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还表现为,审美形 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的。这种变化使得审美形态在历史性中 具有了当代性,从而赋予审美形态以新 的时代内涵。例如悲剧的演变P128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一章审美形态概述
在美的形态说下,又有美的类型说,美的范 畴说,美的价值形态说等数种说法。这类说法 共同的哲学基础在于认为美是完全外在于人、 与人无关的客观实体(存在物)或客观实体的 固定不变的属性,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 用,美感和审美经验只是对美的形态的反映或 反应,因此,只要弄清了美的形态,就等于解 决了审美形态的问题。
作为审美形态底蕴的人生境界并不具有 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也就是说,人生境 界要作为审美形态表现出来首先离不开特 定的审美样式,如体裁、风格、情趣等。
人生境界本身是一个多质多层次 的生成系统,只有那些具有审美意义 的层面才具有审美形态的素质,而不 是所有的人生境界都天然地构成审美 形态。
美的形态说把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 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 的种种审美形态,如西方美学中的悲剧一喜剧、崇高一优美 、丑、荒诞等,以及中国美学中的神妙、中和、气韵、意境 等,当成纯粹客体的美的样式,作逻辑的概括和分类,提炼 为各种“美的范畴。
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 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
• 二、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
区域 思维单 位
思维方式
思维特点
中国 古代
象、数
触类旁通、神 与物游
天人合一,主客交融, 体验等。中和气韵、意
境等体现天人合一。
西方 古代
抽象思 维
逻辑归纳和演 绎
主客二分重理性、经验 与逻辑分析,所以悲剧、 崇高、荒诞等体现主客
区域
特点
西方
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上帝与理性成为西 方哲学之中最为重要的两极,审美活动最初也与 宗教活动密切相连。
中国
世俗性。一是把上帝、神灵人格化与把人的祖先 神灵化合而为一,二是世俗的享乐主义和现世界 想相结合。
“弱美”审美形态论析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M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3 No . 7
J u 1 . 2 01 4
“ 弱 美’ ’ 审 美 形 态论 析
刘 安 庆
( 陕西师 范大学文学院 , 陕西西安 7 1 0 0 6 2 )
态 方面 的书籍 之后 , 发 现前 代 名 家很 少 论 及 “ 弱美” 及 相关 问题 。王 国维 把美分 为优 美 和壮美 。他 举 的
例子“ 泪眼 问 花 花 不语 , 乱 红 飞 过 秋 千 去 ”, 我 认 为
庸之道 , “ 乐而 不淫 , 哀 而不 伤 ” ; 壮 美 是 豪迈 之 情 的
地 看待 。
态 的不 同视 角认 知会 带来 审美 体验 的差 异 。如美 分
为现 实美 和艺 术美 、 理智 美和 感觉 美 、 自然美 和装 饰 美、 男性美 和 女性美 等 。叔本 华先 生把 美分 为优 美 、 壮美 和媚 美 。胡 家 祥 先 生 在 《 美, 作 为人 的本 质 丰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2 0
世 界 的所 有 领域 。既然 现实 生 活和艺 术 世界 中都 有
‘ 弱美 ’ 形态 存 在 , 美学理论就应该 予以正视 , 列 入
研究。 ” 2 j ‘ ‘ 弱美 ” 形 态 的确立 , 既是 人 自身存 在 的 呼 唤, 又是 完善 美学 的必 须 。
代 词分 为 “ 豪放” 和“ 婉约” 两派, “ 婉 约 者 欲 其词 情
的差 异会 在 同一 个 人 的 不 同 时 期 和不 同 人 之 间存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美学是什么 (二)研究定位 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美学的特点 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它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方法都有关系。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三)研究方法 多元多样、首推哲学。 为什么首推哲学?
第一章 绪论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 (二)基本问题
1、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 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 展。
是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它不占有。
第一章 绪论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 (二)基本问题
4、艺术和审美教育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美育即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两层意指。 ◆从美育来看审美活动: 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富、全面地触及人生的真相。 不仅如此,它还提升人,人的生命境界也得到了提高。
第一章 绪论
一、美学是什么 (四)产生发展 三个阶段、两个标志、一个人物 1、美学发展三阶段 ◆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学科 2、美学的诞生发展 ◆诞生标志:专门系统著作、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之父: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 学科诞生。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 的中介因素。 ◆巫术活动是原始人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 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 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 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 巫术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 ◆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逼真的模仿 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 ,这正是审美态度。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单 纯 , 确 定 性
匀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形态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形态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悲剧作为审美形态,与其发展紧密相关的西方艺术形式是( ) A.绘画B.喜剧C.悲剧D.史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2.人们感受到悲剧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从而实现的审美愉快指的是( )A.以悲为美B.以喜为美C.以丑为美D.以荒诞为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3.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一般表现为( )A.喜剧感B.悲剧感C.崇高感D.愉悦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4.悲剧的审美价值一般是表现为审美存在中的主客体的冲突、斗争的过程,这就是人生存在体验的( )A.审美性B.肯定性C.愉悦性D.否定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5.古希腊悲剧中,反映人的存在与无隋命运的抗争的代表f生悲剧是( )A.《普罗米修斯》B.《俄狄甫斯王》C.《雅典的泰门》D.《安提戈涅》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6.从基本形态看,西方悲剧理论源于( )A.喜剧艺术B.希腊艺术C.罗马艺术D.悲剧艺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7.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朗吉弩斯D.毕达哥拉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8.亚里士多德系统总结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著作是( )A.《诗学》B.《理想国》C.《诗艺》D.《论崇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9.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标志着美学史上对于悲剧的探讨进入了新阶段的理论,是黑格尔提出的悲剧的( )A.“矛盾冲突”B.“对立统一”C.“感性显现”D.“恐惧怜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0.尼采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 )A.《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B.《美学》C.《悲剧的诞生》D.《判断力批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1.在人们的情感表现上,喜剧的主要载体形式是( )A.滑稽B.悲C.荒诞D.笑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2.喜剧具有的外在形式特征是( )A.荒诞B.丑C.不和谐D.优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3.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上来看,悲剧与喜剧都是分裂的,悲剧是内容大于形式、压倒形式,喜剧则是形式大于( )A.内容B.形式C.结构D.文字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4.丑与荒诞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体现的是美好事物的( ) A.积极性因素B.否定性因素C.肯定性因素D.推动性因素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5.从社会历史发展看,丑是社会历史范畴、美学范畴和审美形态,但首先是( )A.历史学范畴B.社会学范畴C.人类学范畴D.文化学范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16.从人类学角度看,丑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初始形成的( )A.美感B.丑感C.愉悦D.审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形态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审美形态论之四:中和
意境
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 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它实际上 蕴涵着一个较为完备的美学思想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独立自足 的美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中”的基本内涵
“中”的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对立的两个 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对“中”的重视反映出这个人最根本 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合二而一、对立 中求统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基本 审美形态
中和 气韵 意境
中和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 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 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也一直贯穿在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
气韵
气韵是在中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并对中和有所超越的审美形态,它在 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舞蹈以 及陶瓷、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都 有充分的表现,与其他众多审美形态 和审美范畴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
《周易· 系辞》:“一阴一阳之谓 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 气以为和。” 《尚书·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 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大都认为:
宇宙中充满了对立因素,理 想的状态乃是自觉认识和把握这 些对立因素的特点与变易,努力 寻求达到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
“和”的基本内涵
“和”是“中”的衍生、发展。它是两个或 (主要是)两个以上对立的、有差异的因 素的融合,比“中”更抽象、更难以把握。
它不仅是一些互相外在的因素在力量和势 能上的均衡,更是这些因素互相渗透进入 对方内部,发生了内在的联系和融合。
“中和”的基本内涵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形态论)模拟试卷7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形态论)模拟试卷7(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1.人生样态(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解析:2.审美情趣(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解析:3.崇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解析:4.焦虑说(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焦虑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
他指出,焦虑的首要特征是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精神,它展示的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人在文学活动中的存在
第 5期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a fS utwe tUnv r iy ( ca ce c sEdto ) o r lo o h s ie st So ilS in e iin
20 0 9年 9月
Se t 2 0 p ., 0 9
V0 . 5 No 5 13 .
“ 审美 形 态 论 " 意识 与人 在 文 学 活 动 中的存 在
冯 宪 光
( 四川 大 学 文 学 与新 闻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0 6 ) 10 4
摘 要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 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 开放 时代精神 指引下所创生 的学术 成果 。文学
审 美 意 识 形 态论 所 揭 示 的 文 学 性 质 , 文 学 中 呈 现 出来 的 与 人 类 的 生 存 状 态 结 合 在 一 起 的审 美 意 识 形 态 价 是 值 。它 的产 生 不 仅 是 中 国 新 时 期 对 艺 术 的 科 学 认 识 的 回归 , 且 特 别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人 本 主 义 思 想 的 回归 , 而 在 理 论 基 础 上 是 有 马克 思 学 说 的 人 学 与社 会 学 统 一 的 学 理 依 据 的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 以人 为 本 ” 想 指 导 下 , 当 思 在
代 中 国学 术 环 境 中再 也 不 能不 分青 红 皂 白地 否 定 马 克 思 主 义 自身 的 人 本 主 义 思 想 , 该 注重 在“ 应 以人 为 本 ” 思
想 指 导 下 进 一 步 建 设 文学 审美 意识 形 态 论 。
关 键词 : 审美意识形态 ; 马克思学说 ; 人学 与社会学 ; 科学发展观 ; 以人 为本
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 ★三、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P157 • 1、优美与崇高的联系: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 存在方式,体现着特定的人生境界 • 崇高在对立中展现人的存在,优美在和谐 中展现人的存在——殊途同归 • 2、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 A 在人生实践中: • 优美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一种 合和化一境界 • 崇高显现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自身的 超越
• 5、康德:把崇高当作审美形态看待 A 两种有意义的形式:都能带来审美愉悦 (1)凭感官可以把握的有限的形式——优美 (2) 无法把握的同时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的形 式——崇高 B 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自然界中:崇高的事物往往 是巨大的 (1)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数学的崇高 (2)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力学的崇高 # 自然界只存在崇高的事物,不存在崇高的根源— —崇高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优美直接引起有利于生命的感觉,唤起人的游 戏的想像;崇高引起人的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 是更强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崇高的事物在我们内心里唤起了超越自我的力量。
• C 和谐化一的内容 • (1)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 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 • (2)《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 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若白雪,腰如束素,齿若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 D 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 《安娜· 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 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
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
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 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
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
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托尔斯 泰 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 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 挞它的不合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一、问题的提出二、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观童先生的各种文论教材和相关论文,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具有三处代表性的阐发:其一,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 0页。
)。
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武汉大学出版,1995年版11页。
)。
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文学所撷取和反映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注: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29~30页。
)。
其二,“所谓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
而这里的“意识形态”已与“人类意识的外在化形态”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它艺术等。
”(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此处也对审美作了正面阐释:“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非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其三,“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
)作为文学属概念的意识形态又不是“话语活动”了,而回到了“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上去了:“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就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是指德国哲学家巴克金(Berlinck)在20世纪提出的六种不同的审美形态分类,并成为当前美学领域的重要学说。
这六种美感形态包括:
1.自然美:指对大自然中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山水、天空、星辰等景观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这种美感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感受,属于一种天然的美感形态。
2.艺术美:指对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文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由艺术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感特征构成。
3.科学美:指对科学理论、实验、过程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物理学中的美学,工程设计中的美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科学精神和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欣赏。
4.宗教美:指对宗教信仰、仪式、神圣场所等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宗教建筑、雕塑、画像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宗教信仰或仪式的崇敬和虔诚的表达。
5.社会美:指对组织、公共事务、社会功能、道德规范等的美的感受和欣赏,如组织管理中的美学、城市规划中的美学等。
这种美感形态是对组织与社会的统一和融合的认可和欣赏。
6.个人美:指对个人的身体、容貌、仪态、生命等方面的美
的感受和欣赏,如对某位演员、歌手、特定美食或带感场景的印象。
这种美感形态是纯粹个人的观感体验。
这六种审美形态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美学体验。
通过这些审美形态的分析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审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审美形态的特点
0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审美形态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 知和评价的产物,是主观与客观 的统一。
02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审美形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 同时又遵循着一定的逻辑规律。
03
多样性与一致性的 统一
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但它们之 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
审美形态的历史演变
古代审美形态
艺术美的创作与欣赏
艺术美的创作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 艺术作品。
艺术美的欣赏
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同时也能促进对生活 的认识和理解。
Part
04
社会美
社会美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美,它包括 人的精神美、行为美、物质产品美以及社会现象美等。
艺术美的特点
01
形象性
艺术美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 能够直观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内
在美。
03
情感性
艺术美蕴含着艺术家真挚的情感 ,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
验。
02
典型性
艺术美通过典型化手段,将生活 中的美提炼、加工、概括,使之 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04
创造性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力的体现, 是新颖、独特、个性化的表达。
社会美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美的形态和 内涵往往受到阶级意识的影响, 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 审美标准。
社会美具有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社会美有着独特的民 族特点和风格,这与其民族文化、 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 相关。
社会美的表现与评价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老子》一章:“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
《老子》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 迷,是谓要妙。”此“要妙”即指玄妙的不可言说。 范应元《老子直解》:“善人之道如阳和陶物,公而无 私,薰然融怡,使人自得之也。一旦洞悟,则默契玄同之 真,了无贵爱之迹,自上而下至今,不传之传也。是道也, 及其至也,虽智者亦有所不晓。此乃谓道之要妙也。”
由于中国古代对物之神与己 之神往往混而不分,所以在 使用“神”这一审美形态时, 其指向往往不仅仅指主体、 客体或主客体结合即审美这 三者之中的一种,而且要兼 有其中的两者或三者均兼。 所以作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 的“神”的含义就更加丰富 复杂,因而也更加有包容性。
“妙”这一审 美形态是由先 秦道家美学的 奠基者老子率 先从哲学层面 提出来的。
道
“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 《老子· 第二十五章》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 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 大宗师》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里仁》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 尽心下》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 系辞上传》
论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格理解中和的几个层次?政治道德?美学标准?民族性格?人生境界?天地大道天地大道人生境界民族性格美学标准政治道德二中和的文化渊源与思想基础?一中和的文化渊源?华夏文化是由各种相异文化之间相互交往斗争和融合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认为形式美分为两种:构成形式美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组合规律。前者构成形式美的因素:主要指音、色、形体(点线面体)、味,因为他们具有表情功能和象征意味,这重功能与意味既有生物性的生理基础,也是文化传统的影响。对声音的感受主要来自于生理因素,故它有一种更大的普遍性,受文化的干扰较少。(音乐治病,节奏优化生理节律);颜色象征意味往往来自传统影响。黄色,中帝王之色,西方却是下贱色。《最后的晚餐》。犹大着黄衣。对形体美感受往往对实际生活经验有关。圆形显得柔和,所以胖子和蔼,方形刚劲,没有女人味的苏小姐,轮廓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正立三角形最稳固,三角形顶端转向侧面有前进感。〈自由引导人民〉。与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有关。线:中国艺术对线条的感受强。西方绘画多为色块的组合,中国却优于线条。可能和华夏民族生活环境,生理构成有关。汉字、书法、音乐、建筑、文学中的小说基本上与线
形式美
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的有规律的组合。
先看前者形式因素:
? 形式美从无数的美的形式概括出来,而这种概括是载于长期的人类进化历史中积淀于心理结构之中的。人有与生俱来有辨别美的能力。人类通常能直接感受到各种形式美。(先验)也与后天训练有关;应该注意的是,形式美应体现在具体美的形式中,才能为对象所感受。(杯子和蛇的光滑,鼻子和脸蛋上的红)
过犹不及
二、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也是中和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
小宇宙与大宇宙的节律息息相通,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同形同构,不是破坏规律,而是不极端地顺应天道,所谓乐天安命是也。
二、意境
先看意象。
意象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发现而创造的一种幻象。它不仅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更是创造与发明的统一。仅仅用再现与表现不能完全阐释其内涵。从生活的角度来要求艺术是狭隘的,仅仅追求文本真实是最拙劣的,钱钟书认为是杀风景。西斯廷绘画,圣母瞳孔。五大臣出洋。杜甫三重茅。艺术更重要的是创造,通过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而呈现了世界的存在,照亮了人们没有发现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讲,艺术家教会了我们去看去去欣赏。
“发乎情,止乎礼仪”,要求对情感有所节制。能节制情感被认为是文明的表现。这说明,中和的审美范畴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之初的必然产物。
? 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中国古典的审美形态,大都具有综合性,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中和作为最基本的审美范畴,这种综合性就表现得更明显。
神圣比例
匀称,即和谐的比例关系。宋玉邻家女。中西方都很讲比例。中古代绘画论讲“立七,坐五,盘三”,山水画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西方古代雕塑讲人体身高与头部比例为 7:1,
黄金分割率,人体美,以肚脐为界限把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从头顶到咽喉,从咽喉到肚脐,下部分,从肚脐到膝盖,从膝盖到脚掌等,都是黄金分割关系,一般书籍,报纸,门窗,舞台等都利用了黄金分割率。
公设象征 春天 太阳 梅兰竹菊 松
象征喻象
私设象征 《百年孤独》
神话喻象
? 抽象
不是思维(由表象到概念),也不仅止于抽象艺术,而是一种意象,是用人造符号按照艺术家独特的个人方式组合成的整体,非再现,非概念,非喻体。《农妇的鞋》,《下楼梯的女人》,中国绘画,书法。蒸发了细节,概念与象的临界点,追求某种感觉,而非观念,从中体会纯粹的视觉美和艺术家的生命情趣。
存在形态: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表现形态:中和、意境、悲剧、崇高、荒诞、丑
社会美:
即社会生活里体现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中的美,根源于实践。首先表现在革命实践主体的人物事件身上。壮举。百万雄师过大江。其次表现在一些劳动智慧结晶上。颐和园,长城等。
1、总是与社会生活中特定群体的功利要求密切相关,是这个群体正面肯定的形象和场景,具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在这个领域里,美与善是统一的,具有阶级性,符合一定群体的功利要求。而且与这个群体的文化观念,政治立场密切相关。《谁是最可爱的人》
1、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它是自然物故有的本质属性,山水、花鸟、形状、颜色、质感等,自然美的现实性。
2、自然美只有当作为人和人的生活的暗示才美。“美在关系”
3、自然本身不可能美,属于心灵的反映。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理验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王阳明:心外无物。慧能:风动帆动心动。
调和对比
调和是异中求同,对比是同中求异,调和让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同一谱系中层次接近;对比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同一谱系中层次教远,一般大面积如园林建筑须协调,小面积如园林内建筑须对比。对比须调和,一与一,一与二等,多了太凌乱,没效果,万绿丛中一点红,再加上橙紫就不叫话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再加上蛙声就嘈杂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众山特征同样,小。鲁迅说萧红。
五无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特征:
1、从发生学角度看,对自然美的感受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魏晋绘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不能认识自然美。顾凯之 《洛神赋》图 。南北朝后有了理论上的阐述。隋朝展子虞 《游春图》 变。描绘贵族游春的青绿山水图,是我过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表现手法上有两大特点: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二是在构图上,一改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具有与自然空间相适应的“咫尺千里”的效果。
既有量的折中,又有质的交汇,融合,是一种尺度,一种标准,它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审美特征:
? 合适的尺度,恰当的分寸
? 情感的适中
孔子评价《诗经。周南。关雎》,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意境
意象之上的更富形而上意味的类型,中国古典美学中引人注目的范畴,王国维境界说。唐代开始产生概念,即突破有限的象,达到一种宇宙感,人生感,历史感的体悟。“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本身应体现一种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中国古代山水画喜欢“远”,高远,平远,深远,远就是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突破了山水有限的形质,使人目光伸到远处。从有限时空进入无限时空,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中国古代园林也很重视意境,并不是孤立的建筑的美,而是艺术的美,计成《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剑阁对联,人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昆明大观楼,世界上最长的对联:
意象有不同类别,划分:
? 兴象(无我之境)
几乎是纯粹客观的景象,没有什么主体认为制作的痕迹,是一种无言的天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艺术家的自我消融于自然之中,让自然直接与读者对话,让主体自我去体证生生不息的生趣。即所谓“兴象天然”。“以物观物”,如明月照积雪,人迹板桥霜,大江日夜流等。毫不着力,缘境而发,而真趣全出,“兴象”天机自张,妙契自然,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无我”。不夸张情思,不凸现技巧,是一种无言的天籁。
表现形态也叫审美范畴,包括:
一、中和
中国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境界的感性表现形式与存在状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纳和总结。有的也叫审美形态。
中国基本审美范畴有中和和意境。
中和
中和就是不极端,一阴一阳谓之道。先秦思想家认为,宇宙充满了对立和矛盾,(赫拉克利特)理想的状态是自觉认识和把握这些对立因素的特点与变易,努力寻求达到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即中庸之道。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美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态。掌握中西方各自独特的审美表现形态。
教学重点:审美形态的两种形式,社会美的性质。意境、悲剧、崇高等审美范畴。
教学难点: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美的各种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9课时
教学内容:
美学上一般认为对美的形式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学科叫审美形态学。具体形态的分类:
条有关。
再看后者(有规律的组合),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对称均衡
只能在一些手工艺之中,有一种呆气,正统气,古代建筑很讲究对称。对对称的认识体现了对生命正常发育的认识,畸形是不对称的,原始艺术很多对称,陶器。但为追求活泼则要打破对称,但也要达到一种均衡,插花艺术,盆景(上海龙华盆景五针松)呼应,不让人感到缺陷。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但孔子说他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之成为“人”,所以,他仁的最高境界是“乐”,所以,他称赞弟子颜回,赞成曾点。爱因斯坦也提出:学校应该以培养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为目标,他们都是重视的人格精神的和谐。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的人格精神,就是中和的人格精神——直道中行,刚柔并济,外圆内方,内圣外王等,《论语》中较为直接说道中和的人格精神的有:
和谐、调和对比、神圣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最重要的是多样统一,也叫总体规律,集中了以前集中规律,“和而不同”是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并不是靠平衡产生和发展,而是不平衡,故有“三”。在美学上就是持续感与丰富感的统一,既希望能把握对象,有希望对象具有某种不可把握性,才有更强的吸引力,这是人性本身的要求,要求在稳定和持久性中要感受到变化,在变化和运动中又感到平衡与和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