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老北京情怀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老北京情怀民国元年我出生在北京一个家境衰败的蒙古族家庭。
父亲名景文,当时在日本人办的三井洋行当中文打字员。
他接触到社会上一些新思潮,经常和朋友一起议论国事。
后来,父亲因为向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捐款而遭解雇,家境便更加艰难。
我是在北京第五高等学校读的高小。
一九二五年我十三岁,到御医李秀生大夫家当学徒。
每天除背诵艰涩难懂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外,还要干“扫天刮地儿、铺炕叠被儿、做饭做菜儿”的杂活儿。
我不喜学医,十六岁便离开了李大夫家。
此后的五年中我一直没有工作,便靠给商店画广告、设计包装挣钱养家。
一九三三年,我考入了地质部新生代研究室做绘图员。
除绘制大量古生物化石外,还为北京周口店猿人头骨复制着色,得到中外考古家的肯定。
为了谋生,我先后在辅仁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兼职,当过新华中学美术教员。
一九四一年我又转到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任画师,负责编审汉代石刻画像全集两部,并摹绘数百幅汉代石刻画。
到一九五四年我转到中国美术研究所时,已经是中年以后的事了。
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计,我干过多种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坚持在剪纸和绘画方面做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想起来,这和我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我的母亲鲍氏善于刺绣,花样多是自己画的,配线鲜亮而雅致。
有时衣服破了,她会依洞绣上一朵小花或一只昆虫。
她还经常剪些窗花贴在窗户上,使贫困的生活添一番乐趣。
她不但心灵手巧,而且非常和善,街坊来求花样,她总是乐于帮忙。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十二三岁也开始学着铰些花样。
而到街头画速写及临摹古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两位舅舅和四姨都会书画,尤其四姨对我的影响极深。
她的国画笔法简洁,内容高雅纯净,就像她的人品。
她送我的《踏雪寻梅图》一直贴在我住室的隔扇墙上。
我从事剪纸艺术的工具一把小剪子就是敬爱的四姨送的。
小时候,胡同西口有一户人家盖房,磨砖对缝的旧式楼房,画匠师徒在门道两边墙上和影壁上绘画古装仕女、楼台、山水的壁画。
民国时期北京城的古玩玉器消费探析
民国时期北京城的古玩玉器消费探析
安晓奇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22()2
【摘要】“大雅于今已式微,海王村店古书稀,如何碧眼黄须客,卷尽元明板本归。
[1]一首民国时期的《最新京都新竹枝词》反映出在京外国人对于名人字画以及古旧书籍的追逐。
海王村琉璃厂与厂甸市集等地因其古籍、古玩玉器事业早已有名。
《辛丑条约》之后使馆界兴起,更多的外国殖民者进入北京,东西洋人花费重金购买名人字画、古玩玉器。
民国前期,逊清小朝廷不堪重负,大量宫廷藏品外流入市场,造成畸形繁荣。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安晓奇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鑫诚集团董事长李军出席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暨第七届安徽(蚌埠)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览会
2.安徽(蚌埠)第五届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览会隆重开幕
3.古玩玉器
4.2018年苏州艺都首届全国古玩玉器交流会举行
5.中山巨龙笑傲古玩市场高端平台成就经典文化——中山三乡巨龙国际古玩博览中心引领中国古玩市场消费潮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故宫 台北故宫的故事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的故事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们都源于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宫,位于北京的中心。
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14年完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内的建筑和文物反映了明清两代皇家的生活、政治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近代历史中,由于战乱和政治变革,部分故宫文物离开了北京,其中一部分被带到了台湾。
1948年底,国民政府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保存文化和文物,决定将故宫文物运往台湾。
据统计,国民党在离开大陆前,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这些文物在台湾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展示,成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重要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外双溪,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的宫殿式建筑。
它于1962年开始建造,1965年落成,总面积近16公顷。
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展示故宫文物为主,同时也收藏了其他地区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在台北故宫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衰
落到复兴的历程。
同时,它们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故宫简介和历史介绍
北京故宫简介和历史介绍
《北京故宫那些事儿》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北京故宫呀。
故宫那可是大名鼎鼎啊!我记得我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哇,那场面,真的把我给震住了。
一走进故宫,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似的。
那红墙黄瓦,那高大的宫殿,真的太壮观了。
我当时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东瞅瞅西看看,眼睛都不够用了。
我还特别仔细地观察了那些宫殿的门,上面的铆钉啊,雕刻啊,真的是太精美了。
故宫的历史那可悠久了去了。
它以前可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妃子们住的地方。
想象一下,那么多的人在这一大片宫殿里生活,得有多热闹啊。
这里发生过多少故事呢,什么皇帝处理朝政啦,妃子们争宠啦,感觉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
我在故宫里还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像那些古代的文物啊,什么瓷器啦、书画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啊,经过了这么多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好,真不容易。
我在故宫里逛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走。
每走一步都感觉能发现新的惊喜。
逛累了,我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想象着以前这里的生活。
感觉时间都好像停止了一样。
说真的,故宫真的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
它见证了那么多的历史,承载了那么多的故事。
我们现在能有机会去参观它,真的是太幸运了。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去,再好好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还是没把故宫的好给说完。
总之呢,北京故宫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去感受的地方。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相信你们也会被它深深吸引的!。
关于北京故宫古诗
关于北京故宫古诗
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幢代表中华文明的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北京故宫的古诗。
1. 《故宫联句》刘海粟
紫禁之巅
金阁夜开豆蔻
翠华秋点玉簪
宫漏残声
2. 《故宫怀古》萨都剌
小楼深巷青瓦约
旧院荒园绿杨依
夜阑卧听钟鼓闭
碧落沉沉梦不归
3. 《登故宫北阙楼》王之涣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飞矶北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故宫秋思》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5. 《春日故宫》杜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轻上,风急蒲编折折鸣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6. 《题故宫》于敏中
五亿银囊怒青衫
百万雄师挥大斧
东家西家尽开颜
不知所云谁与语
以上就是几首关于北京故宫的诗歌,这些诗句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
都流露出对这座宏伟的建筑的赞叹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心。
在今天步入故宫博物院时,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些先贤之士留下的文化氛围,让人倍感荣幸和敬畏。
2016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高考历史三模试题
松江区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016.5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建制度 B.种姓制度 C.门阀制度 D.奴隶制度“公民大会”上参与了重要事务的表决,会议结束后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梭伦执政时期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 希腊“古典时代”D. 希腊“古风时代”3. 希罗多德在《历史》声明,他在处理各种演说词时“一方面尽量保持实际上所用词句的一般意义;同时使演说者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要求他们说出的话来。
”这说明A《历史》中存在合乎情理的虚构 B 希罗多德在虚构写作《历史》C《历史》中的演说是客观史料 D希罗多德不注重调查研究4.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
回去赚了大钱。
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A.欧洲一些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5. 河北古称燕赵大地,山东称齐鲁大地,浙江为吴越文化,这种称法源于A.传说时期的禅让制 B.夏代的王位世袭制6.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C.士的兴起 D.七国纷争7.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故宫建筑的纪念意义与历史故事
故宫建筑的纪念意义与历史故事故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且精美的宫殿建筑之一,不仅承载着中国帝王家族的王权与权力,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
无数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故宫成为了文化的象征,同时也赋予了它特殊的纪念意义。
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也是他们的居住、办公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自成文明,全盛于明代嘉靖年间,故宫的建筑规模壮观,布局严谨,雄伟壮观,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故宫被视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一个独特的建筑艺术宝库。
故宫的纪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居所,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帝王的辉煌时刻以及政治权力的转移。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段历史,并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制度的运作。
其次,故宫作为一个宫殿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故宫的建筑规模庞大,构造精巧,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
它的建筑和装饰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宫殿、殿门、画廊等,都富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和装饰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此外,故宫也是中国古代皇宫生活的缩影。
在故宫中,有着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比如,皇帝的出巡、举行盛大的宴会、亲政、娶妃等等,都发生在这里。
这些故事让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古代皇宫的兴衰和变迁,以及君主们的生活和命运。
另外,故宫也是一个富有艺术价值的宝库。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绘画、珍贵文物等,其中包括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元明《宫词》与清《竹枝词》中北京节令风俗考略
元明《宫词》与清《竹枝词》中北京节令风俗考略
王岗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古人将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风貌.到了元代,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逐渐北上,在京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都城的风俗也开始从地域支流文化向京师主流文化转变.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王岗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学中做,做中学——对“风俗节令”教学的有效尝试 [J], 高拉飘
2.风俗图与家国志--《北京风俗图》叶恭绰跋文考略 [J], 张涛
3.云南岁时节令风俗中的祛病防疫方法探析 [J], 王雪艳
4.风俗图与家国志
——《北京风俗图》叶恭绰跋文考略 [J], 张涛
5.节令风俗中的中医药保健 [J], 贡树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何故宫民国时期两次险遭拍卖
为何故宫民国时期两次险遭拍卖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建成。
龙椅上的第一位“天子”,是明成祖朱棣,最后一位,是清逊帝溥仪。
近600年间,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统治着整个中国。
故宫112公顷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群,存留下的皇家建筑群总面积724250平方米,1807558件(套)藏品目录数目清晰,年接待观众总数约1500万人次,堪称世界之最。
90年的故宫,和数字有着不解之缘。
特殊的10故宫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核心,坐落在八米多高的汉白玉三台上的宏大宫殿屋顶上一个小小的脊兽。
兽名“行什”,猴面人像,背生双翼,手持一柄金刚宝杵。
“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有着严格等级区分。
中国所有古建筑中唯有太和殿这一处屋顶上出现了10个脊兽。
寓意是皇权至高无上,连最大数字九都不足以表达其尊贵。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子林说。
触目可见的9除去太和殿那个特殊的10,9在故宫几乎触目可见。
曾是北京城最高建筑的太和殿,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正红宫门门钉横竖都是9个;就连民间传说的故宫房子数量也是9999间半,多出的半间是文渊阁的楼梯间……故宫房子中,公认奢中最美、美中最精的是“倦勤斋”,是乾隆颐养天年之处,由皇帝本人亲自设计,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竹制品。
南方的竹制装修在干燥的北方常常离缝走样,“倦勤斋”的竹子却经年累月的牢固。
奥秘就在于外面裹着一层竹簧,里面的木胎却是皇家专用的金丝楠木。
两度险遭拍卖故宫两度面临被拍卖的危机:第一次是1928年,国民政府委员经亨颐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建议将这“头等逆产”拍卖,事半功倍在首都南京建一个伟大的博物馆。
第二次则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政务委员会即于1932年8月通过了关于故宫的三项决议,第一项即为“呈请中央拍卖故宫古物,购飞机500架”。
“两次阻止故宫与文物的灭顶之灾,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易培基功不可没。
然而即使是他,在那个乱世之中也未能逃脱被诬陷盗取故宫宝物,最终郁郁而终。
民国文人看北京(1927~1933)
民国文人看北京(1927~1933)
高兴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之后将北京改名为北平,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文人的北京视角造成了深刻影响.左翼文人、国民政府趋附文人、海派文人、自由主义文人(京派文人)、开明文人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或文化心理,对北京的城市形象作出了不同的描述和评价.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高兴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北京中央公园与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J], 高兴
2.从庙产兴学风波看民国时期的政教关系--以1927至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J], 陈金龙
3.九世班禅到内地后的舆情与北京民国政府政策论析(1923~1927) [J], 孙宏年
4.民国南京的文人映像(1927—1933) [J], 高兴
5.从《斗茶集》看民国文人的斗茶文化 [J], 毛欣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枝词与北京民俗
竹枝词与北京民俗段天顺(一) 明、清时期,尤其在晚清和民国初年,出现了大量专门描写北京民俗民风方面的竹枝词“或写 之状,或操市井之谈,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续都门竹枝词》序)“搜刮凤城,描摹象管”,数量之大,品类之多,可谓五彩纷呈,琳琅满目。
比如,有写节令年俗的《灯市竹枝词》、《元夕踏灯词》、《上元竹枝词》、《燕九竹枝词》、《新年竹枝词》;有写庙会风情的《厂甸竹枝词》、《城南竹枝词》、《春游词》、《秋游词》、有写名胜风光的《三海杂咏》、《中山公园竹枝词》;有写市井百业、杂耍戏曲的《北京岁时杂咏》、《天桥即事》、《百戏竹枝词》。
还有综合各门类的竹枝词,比如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一百首。
嘉庆年间成书的《都门竹枝词》(佚名)八十首,分为街市、服用、时尚、饮食、市井、名胜、游览、总结十二门类。
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杨静亭《都门杂咏》分为十个门类,计有风俗门、对联门、翰墨门、古迹门、技艺门、时尚门、服用门、食品门、市缠门、词场门。
这些门类,大体可以概括北京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此外,也有“借眼前之闻见,抒胸际之牢愁”的《慷慨竹枝词》,有记述北京历史事变的《都门纪变百咏》等等。
北京竹枝词涉猎到如此广泛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和这种诗体的艺术特色有直接关系。
作为由民歌演变过来的竹枝词,与其它诗体比较起来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重自然、少雕饰;二是反映市民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京味”很浓;三是长于叙事,妙用比兴,风趣幽默,俏写真实,一首好的竹枝词往往俏语联珠,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见美刺,于细微处写真实,“体虽俳而情则正,词虽俚而意则深”;四是格律较宽,极少“八股”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晚清竹枝词的兴起,实为对格律诗的一种冲击,为其后诗歌变革之先声。
概括地说,竹枝词可以归纳为“四易”:易懂、易学、易写、易流传。
正因为如此,这种诗体在表现社会生活、民俗民风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拥有广大的写作队伍,上至达官,下至小吏,尤其广大中、小文人,都能够信手拈来,通过竹枝词把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同身受,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出来。
读竹枝词 看新风俗——清末“新政”京城的变化
读竹枝词看新风俗——清末“新政”京城的变化
谢新水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清代以记事为主的竹枝词,语言生动,贴近现实,保存了丰富的风俗资料。
清末十余年的“新政”,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了社会风俗的变化,动摇了清朝的现存秩序,北京是清王朝都城,北京的变化是中国城市变化的一个大概缩影,读以下几首竹枝词,便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演变,...
【总页数】2页(P-,60)
【作者】谢新水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41,I207.22
【相关文献】
1.从清末新政看四川妇女地位变化 [J], 夏晓敏
2.从近代日本竹枝词看日本的风俗 [J], 陈文丽
3.清末民初的青海农业区藏族风俗画——读李焕章的《贵德竹枝词》 [J], 朱刚;
4.清代巴塘藏族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读钱召棠巴塘竹枝词四十首 [J], 张羽新
5.清末民初汉口的“百科全书”——喜读《民初汉口竹枝词(罗汉)今注》 [J], 朱建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故宫——记载明清那些事儿
故宫——记载明清那些事儿这应该算是第二次去故宫了,小时候去故宫,印象中只有红墙金瓦和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最近我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故宫100》,解说故宫的点点滴滴,了解那一段历史。
正好公司一次论坛活动,有幸请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博士,我听到他做了关于《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讲座后感触颇深。
终于找了一个周末,提前网上约了票,天公作美,北京还下了点儿雪,我终于又一次来到故宫,感受她的历史与沧桑。
早早从网上预订了故宫的的门票,但是从早上一直拖着,拖到了11点才进到了故宫里面。
故宫细逛起来,一整天也不为过,后悔没有早点进来,逛到五点故宫关门,只觉得很多地方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尽兴。
一起随我走进故宫,欣赏帝王曾经的繁华。
北京故宫,全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为紫禁城,曾经在里面居住过明、清两代24位皇帝。
都说故宫有房屋9999间半,我一直很好奇,九千间皇帝住的过来,用的完么?看了故宫的平面图,觉得故宫怎么可能有九千间房子呢?来到故宫,听了解说才知道,原来九千间并不是九千个房子。
故宫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每个宫殿都有多个柱子支撑。
故宫计算房屋,两个柱子之间称为“一间”,比如太和殿正面有十二根大柱子,里面共又六根的进深,这就是众人所说的太和殿面宽十一间,进深五间,太和殿一个“屋子”就占了55间。
据统计,故宫宫殿大约七十多个,我觉得可能是有牌匾的有七十多个吧,下人们住的可能不在这里面。
从平面图上看,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
一般宫殿防御做的都很完善,故宫也不例外。
故宫周围筑有十米多高的城墙,并有一条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了“城中之城”。
故宫还把一股水从城外引入城内,水有灵性,水确实也让故宫增添了不少秀气。
故宫共有4个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现在一般进入故宫都要走午门,神武门、东西华门都可以出宫。
进入午门,要走天安门。
天安门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
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
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故宫是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遗产之一、故宫建于明代,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也是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具有世界级的建筑价值。
故宫的建筑宏伟、庄重、精致,展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故宫的建筑布局遵循着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规模,宫殿、殿堂、楼阁、庭院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宏伟景观。
故宫的建筑物以黄色居多,象征着皇权至尊,凸显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封建思想和礼制文化。
其次,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意义。
故宫在清朝的300多年历史中,曾是清帝国的政治中心和皇帝居住之地,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故宫内的宫殿建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壁画、雕塑、书画、丝织品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第四,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故宫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封建思想、礼制文化和审美观念。
故宫内的文物和艺术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故宫还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和仪式的举办地,如春节、清明节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
最后,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全人类的文化认知和艺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古典建筑的典范。
故宫中的艺术品和文物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研究和欣赏。
综上所述,故宫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也承载着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同时,故宫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对于全球的文化认知和艺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故宫的诗句
北京故宫的诗句
1. 千年宫殿映荒草,往事尘封旧光彩。
2. 红墙碧瓦掩春色,金翠琳琅斗画栏。
3. 碧玉琉璃凝秋水,金钩银刺密飞燕。
4. 绣帘藻井古风韵,宫女歌声叹昔年。
5. 金碧辉煌殿风光,瑰丽繁华世所瞻。
6. 窗前月色湿垂杨,一夜琴声绝古长。
7. 朱红画栋翘翼天,丝竹铜管韵流传。
8. 角楼微雨入帘幕,秋色阴沉映琉璃。
9. 繁花凋零寂寥室,惟余留恋夕阳西。
10. 锦绣花园绽春色,紫禁城中人迎来。
11. 难得糊涂亦可快,步入宫中探古迹。
12. 坐看云卷云舒处,拂面清风入帘来。
13. 蓝天白云映殿宇,满目飞燕舞霓裳。
14. 猴岛寒鹤鸣寂静,昔日御苑独幽香。
15. 玉蟾珠凤宫中舞,花前月下古人游。
北京故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北京故宫: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引言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故宫自建成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的盛衰兴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深深地影响着国内外的人们。
初识故宫一个千古之谜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帝的宫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建筑。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
尽管如此,故宫的历史和建筑特点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让人充满了好奇心。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瑰宝的象征之一。
每年都有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来到故宫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故宫的文化价值宫殿建筑艺术故宫的建筑艺术是它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它以严谨、庄重的布局和精美细致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在故宫的建筑中,红墙黄瓦、琉璃瓦顶、彩绘窗棂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
这些宫殿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珍贵文物收藏故宫藏品丰富多样,包括字画、陶瓷、玉器、铜器等各类艺术品。
其中,故宫的文物收藏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
故宫珍藏的《清明上河图》、《百草図》、《黄花戏图轴》等名作,以及瓷器专家称之为“七宝之首”的故宫蓝釉瓷器等,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也见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
历史故事的见证作为中国皇宫,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共24位皇帝的执政生涯,也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事件的发生。
故宫中的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像是皇帝的登基典礼、冠礼、成婚、举行朝贺等。
故宫建筑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故宫建筑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作为中国古代皇室居住和政治活动的中心,故宫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而且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故宫。
一、建筑的历史演变故宫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始建于1406年,经过数代皇帝的扩建和改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基本完成。
在整个建筑演变的过程中,故宫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1. 明代建筑风格明代的故宫建筑以宏伟壮丽、布局划一为特点。
大门高大而庄重,券门红墙黄瓦,彰显皇权威严。
主建筑以正方形为主,形成了一座座宫殿,宫殿之间通过廊道连接。
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檐角上融入了雕刻精美的彩画,展现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
2. 清代建筑风格清代的故宫建筑相对于明代来说更加庄重典雅,取其所长,去其所短。
清代建筑更加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色彩的调和。
故宫的建筑色彩以黄、绿、红、白为主,代表了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建筑形式上,清代建筑增加了双层、三层的宫殿,并加入了更多的传统装饰元素,如琉璃瓦、琉璃瓦脊、画栋雕梁等,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
3. 现代修复与保护20世纪以来,故宫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修复工程力求在尊重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保护建筑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现代的修复工程也加入了对建筑抗震性和环保性的考量,以确保故宫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二、文化内涵的展示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载体。
故宫的建筑与文化内涵相互交融,共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 皇权威严与礼仪制度故宫的宏伟壮丽的建筑体现了皇权威严的特点。
故宫的规模和布局严密符合中国古代礼仪的制度,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秩序。
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礼仪制度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丰富和多样。
关于北京故宫的古诗
关于北京故宫的古诗★七律·故宫感怀故宫500年,皇权交替是明清。
琉璃瓦上天无路,金水河中鱼有声。
谁知道御花园失恋了?人生自古止于黄土,何愁尘间平安。
★游故宫(新韵)扬威世界大明清,兴旺发达紫禁城。
灿烂故宫遗圣址,辉煌史册载英名。
★五绝·北上京城观故宫万里绽春红,驱龙历帝宫。
天高天子近,目仰目难同。
★七律·登景山观故宫鸟瞰禁宫四四方,红墙碧水沐天光。
昔为凤舞龙吟地,今却楼空椅背凉。
帝位难传千舵手,皇威岂镇百花香。
苍天不佑孤家院,mi 主mi生气自扬!★七绝·咏故宫午门午门墙外絮纷飞,白骨堆成一族威。
天子高居临万下,怨魂无处诉心扉。
★七律登明故宫残阙谁悲础柱起沉埋,残阙巍巍漫拾阶。
城背西风空霸业,潮回东水涨秦淮。
六朝休恨歌遗曲,千古无非梦绿槐。
王谢燕仍然在墙上,每年都回到地平线上。
★七律·故宫游感悟重檐翠瓦缀天绫,砌玉楼栏嵌彩龙。
凤阙云龙盘玉柱,金桥碧水绕宫廷。
庄严肃穆金銮殿,剔透玲珑御景峰。
喜看今朝诗盛世,神州大地赋歌声。
描写故宫的诗句,红墙碧水沐天光★七律·故宫游感幽深古色史多秋,痛耻遗痕抹既留。
衰败清宫昏弱主,签约外痞掠烧楼。
我只知道刮收人民的财政官,却不能精忠报国。
今天的繁荣应该反思过去的屈辱,并将其传播出去,以解决国家之忧。
★七律·故宫印象紫禁城里柏森森,御道几经风雨侵。
金阙迎辉生曙色,玉阶背日落清阴。
雕梁画柱多中外,拱檐冠古今。
牢记众多兴亡史,详解盛世。
★七律·游故宫简思第一次踏足深宫,柿子黄了,千人舞情。
柏云浮日山堆秀,翠径勾魂绪染香。
末代残砖铺路底,先朝霸气卧空缸。
疏观帏阙雄芳地,血野无边浸紫桑。
★七律·故宫咏怀琼楼仙阁势恢宏,天下皇家第一宫。
圣主威临前殿内,娇娥苦守后庭中。
檐牙勾角遮清月,松柏弓躯现老翁。
滚滚长江水向东流,荣华变空。
★七律·游北京故宫而作紫禁城开铺画卷,千门万户细游观。
北京竹枝词中的清代科举研究
北京竹枝词中的清代科举研究竹枝词是清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以轻盈、抒情、含蓄、自然为特点,其中不少作品涉及到了清代的科举制度和应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历史悠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中国封建社会起到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在竹枝词中,清代科举制度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各种应试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竹枝词中的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首先,科举制度在竹枝词中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科举考试以及应试生们为考中而苦学的情景。
例如,《醉花阴》中“五更钟声到,官军已举鼓”,描写了考试日的清晨。
而《六如居士闲谈录》中的一句“不入场中不知热,文题初省有谁露”,则描绘了应试生们在炎炎夏日里参加考试的艰辛。
竹枝词中这些细节的描写,使人更生动地感受到他们应试的艰辛和紧张情绪。
其次,竹枝词中的科举制度的研究还表现在对于科举的评价角度上。
有些作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比如《折桂令》中“宁可枝头折,不让胡马千里眼”,就表达出了对诗词歌赋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不满。
而有的作品则通过对应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表达出了对于应试生的赞叹,如《满江红》中“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借以表扬应试生的卓越才华和出色表现。
最后,竹枝词中对于清代科举制度的反思也呈现出来。
用竹枝词来描写科举制度这一社会现象,并不是简单地描述其表面现象,而是试图透过表象,借以反思这一封建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苏幕遮》中诗人开始追忆起自己在乡试和会试中的经历,随着回忆的深入,他也越来越感到这一制度的残酷和不公,最终写道“冤魂未解思纷乱,宴酣满座亦风尘”,借以表达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和关怀。
综上,清代科举制度在竹枝词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探究。
这些竹枝词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应试生们以及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
同时,竹枝词在科举制度的描写和研究方面也借助着自己高雅的艺术性,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竹枝词;故宫开放;古物南迁;故宫盗宝案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8)05001406
若从 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外朝成立算 缘,他在某一年正月来到建平(今湖北秭归),看见
起,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开放已经百年了,若从 1925 当地的小孩以吹笛、击鼓伴奏,边跳舞,边联唱一种
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内廷成立算起,紫禁城的全面 歌曲,谁能唱得多,就是胜者。在刘禹锡看来,这种
开放已经九十年了。故宫博物院院史,以民国时期 民歌如“黄钟之羽”,和平中带有激昂的音调。这
最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各种文献资料中,民 些歌曲将吴音(伧)之柔媚与楚声(?)之激越融合
国时期的北京竹枝词,为我们研究剧烈时代变迁背 在一起,像《诗经·卫风》中的那些情诗一样宛转。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 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 雎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 如吴声。虽伧?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俚,乃写为《九 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 善歌者之。附议在故宫择地建筑极坚固的地库以资保存人民愿担负一部分费用14这反倒促使南京政府加快了南迁古物的进程专门从行政院内政部派来数名监运专员昼夜督率员警赶办装箱
第 32卷第 5期 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32,No.5
2018年 9月
在这一段序言中,刘禹锡将各地民歌一视同仁 地视为乐曲。刘禹锡叙述了自己创作竹枝词的机
于是改作较 文 雅 的 当 时 仍 在 传 唱 的 《九 歌 》,刘 禹 锡以屈原为师,也作了九首《竹枝词》,使善唱者流 传开去。
而比刘禹锡稍早的顾况、同时代的白居易也有 竹枝词风格的作品问世,但他们没有像刘禹锡那样, 以序言的方式对竹枝词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在刘禹 锡等借鉴民歌确立了竹枝词的体裁规范之后,竹枝 词作者蔓衍弥繁,其内容大都“谱一州之士风,究一 时之方俗”。[1]
景下的故宫大事及其激荡起的社会反响,提供了生 屈原在湖南因民间巫师唱的迎神送神歌歌词鄙陋,
动的文本。 一、竹枝词与北京竹枝词 竹枝词原在巴蜀民间流传,其作为一种文学体
裁被文人纳入创作视野,肇始于唐代刘禹锡。刘禹 锡诗集中的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 《竹枝词九 首》 《竹枝词二首 》《堤 上 行 三 首 》等 都 是 竹 枝 词 的 典 范,其中,在 《竹 枝 词 九 首 》的 序 言 中,刘 禹 锡 介 绍 了他创作竹枝词的经过:
收稿日期:2018-06-14
作者简介:张小李(1976—),男,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清代宫廷史。
14
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一首竹枝词,以浅显的语句,反映了两种景同情不 同的心态。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京城,民国时也一度是 首都,“都门 九 衢 交 会,五 方 臻 凑 ”,[2]南 来 北 往 的 商贾、士人云集。北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融合 各地文化,“羞 花 样 之 雷 同,俗 尚 乃 十 年 一 变 ”。[3] 南来北往的文人以竹枝词为载体,动态记录所见所 思所闻,形成了北京竹枝词创作群体。
现在流传的北京竹枝词的创作主体是清人以 及民国时人,其作品主要收录在 《清代北京竹枝 词》《北京 风 俗 杂 咏 》《北 京 风 俗 杂 咏 续 编 》《中 华 竹枝词》中的“北京地区”部分。这些竹枝词记述 了清朝以来北京的官场科举、风土人物、四时节令、 名胜古迹和民间技艺等等,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 状况和世道人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清末、民国文 人吟咏故宫的竹枝词,收录在 《北京风俗杂咏续 编》里。这 些 竹 枝 词,反 映 了 故 宫 的 重 大 历 史 事 件,以及当时文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是非常有价 值的史料。
二、民国北京竹枝词记述的故宫大事 清末民初,故宫见证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溥 仪退位与复辟、袁世凯称帝与取消帝制、从皇宫转 变为博物院、古物南迁等等,这些事件使故宫成为 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枢纽、国家危亡 的见证。民国北京竹枝词记述了故宫开放、古物南 迁、故宫盗宝案等重大事件。 (一)故宫开放 故宫向民众开放是分步完成的,1914年,古物 陈列所在武 英 殿 向 公 众 正 式 开 放,1915年 袁 世 凯 复辟帝制失败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逐 步归古 物 陈 列 所 管 辖 并 开 放。1925年 10月 10 日,故宫 博 物 院 在 紫 禁 城 的 后 宫 部 分 成 立。1931 年,故宫博物 院 接 收 太 庙,改 为 “故 宫 分 院 ”,第 二 年对外开放。 故宫开辟为博物馆,在社会上反响激烈。1935 年,北京著名文人社团薒园、清溪① 两社曾组织过 一次新年 团 拜 会,两 社 文 士 限 韵 联 诗,集 为 《故 都 竹枝词》。江苏太仓人陆增炜联句云: 玉?金鳌路不迷,院开博物仿欧西。 故宫从此无禾黎,骨洞纷陈任品题。[4] 虽然写这 首 竹 枝 词 时,距 古 物 陈 列 所 开 放 有 22年,距故宫博物院开放有 11年了,但从这首诗
JournalofBaichengNormalUniversity
Sep.,2018
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张小李 (故宫博物院 图书馆,北京 100009)
摘要:竹枝词是一种以反映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为旨归的文学体裁。民国时期,故宫 作为明清皇宫,是北京市民和文人关注的焦点。故宫开放、古物南迁及故宫盗宝案,在当 时的北京竹枝词中均有记述。这些竹枝词,既为研究者研究故宫的重大事件提供了史料, 也为研究当时以文人为代表的社会人士对故宫大事的认知及心态提供了生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