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泽军计算物理9

合集下载

Fortran77和90 95编程入门(丁泽军)

Fortran77和90 95编程入门(丁泽军)

本节介绍Fortran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讲述Fortran由产生到形成标准FortranIV、Fortran77,并进一步形成新标准Fortran90/95的发展历程。

a)FortranIªFortranIVFortran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高级语言,适用于科学计算。

Fortran是英文FORmula TRANslation的缩写,意为“公式翻译”。

它是为科学、工程问题中的那些能够用数学公式表达的问题而设计的语言,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这种语言简单易学,因为可以像抄写数学教科书里的公式一样书写数学公式,它比英文书写的自然语言更接近数学语言。

Fortran语言是第一个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

至今它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但仍历久不衰,始终是数值计算领域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Fortran语言问世以来,根据需要几经发展,先后推出形成了很多版本。

第一代Fortran语言是在1954年提出来的,称为FortranI。

它于1956年在IBM 704计算机上得以实现。

在此之前编写计算机程序是极为繁琐的,程序员需要详细了解为之编写代码的计算机的指令、寄存器和中央处理器(CPU)等方面的知识。

源程序本身是用数学符号(八进制码)编写的,后来采用了助记符,即所谓机器码或汇编码,这些编码由汇编程序转换为指令字。

在50年代书写和调试一个程序要很长时间,因为用这种方式编写程序显然是很不方便的,尽管它能使CPU高效地工作。

正是这些原因,促使由John Backus率领的IBM公司的一个小组研究开发最早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

其目的是开发一种容易理解、简单易学又能几乎像汇编一样高效运行的语言,他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Fortran语言作为第一种高级语言不仅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革命。

它使程序员摆脱了使用汇编语言的冗长乏味的负担,而且它使得不再只是计算机专家才能编写计算机程序,任何一名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只要稍加努力学习和使用Fortran,就能按自己的意图编写出用于科学计算的程序。

对称性与凝聚态物理计算方法第一期

对称性与凝聚态物理计算方法第一期
问题 的求解 过程 , 从 而 更好 地 完 成 教授 们 可能建 议 的其 它 问题 。 作为题解 , 作 者 们 回避 了那 些 “ 证 明 某某方 程式是 正 确 的” 以及 对 于实 验方 法
年 中有 关 物 理 学 中对 称 性 的 各 个 方 面 的
介 绍 和分 析 的 教 学 用 书 已经 出 版 不 下 几 百 部 。究其 原 因 , 在 于 群论 的概念 和方 法 对 于确 定 和 预 言 一 个 物 理 系统 性 质 的应
必须 与原 书配合 一 起 使用 , 因此 本 书 不 具
独立性 。亚原 子 物 理学 涉 及 面很 广 , 相 应
巨 和繁杂 的计 算 , 即使 是 对 于那 些 最 简单
的 系统 。这 个 缺 点 妨 碍 了不 少 学 生 掌 握 这 一极 为有 力 的工 具 。最 近 , 一些 新 的思
本 书 注 重清 晰 、 简 捷 而 不 是优 雅 。书
中给 出 了许 多简 单 例 题 的详 尽 分 析 , 希 望 能 满 足 初 学 者 的 需 求 。作 为 教 材 的 不 可
缺 少 的组 成部 分 , 本 书 包 含有 1 5 0多 个 练
采 用并 发 展 了应 用 群 论 技 术 解 决 与 对 称 性 相关 问 题 的计 算 方 法 。力 求 使 这 一 方 法适用 于 广泛 的读 者 , 它 大 大 减 轻 了那 些 繁重 的计 算 。作 者 认 为 通 过 编 写 程序 , 可
以帮 助 学 生 们 对 于 基 本 概 念 得 到 扎 实 的
习 。它是 一本 适 合 于 凝 聚 态 物 理 、 材 料 科
学和 化 学 学 科 研 究 生 的理 想 教 材 。题 解

北科大丁军计算方法作业

北科大丁军计算方法作业

《计算方法》作业姓名:学号:班级:学院:2018年11月25日3-1试验目的:考察不动点迭代法的局部收敛性试验内容:分别构造方程230xx e -+=和523x 5100+-=x ,至少采用3种迭代法,迭代100次,考察收敛性,改变初值符号,再做迭代。

分析收敛与发散的原因。

(1)迭代原理:若实数p 满足()p g p =,p 称为函数()g x 的一个不动点,迭代()1,0,1,...n n p g p n +==称为不动点迭代,()g x 称为迭代函数。

由不动点方程建立迭代法()1,0,1,...n n p g p n +==,其中0p 称为初值,需要预先给定。

(2)方程230xx e -+=分别对应下列不同形式的不动点方程: 1.1()33==-+x x g x x e 2.2()(3)/2==-x x g x e 3.3()ln(23)==+x g x x取401,10,100-===p Tol N ,按()1,1,2,3n i n p g p i +==迭代,并分析收敛性。

不动点迭代法代码 1.1()33==-+x x g x x efunction [p,k] = fone( p0,max,tol ) k=1; while k<=max p=3*p0+3-exp(p0); if abs(p-p0)<tol break; end k=k+1; p0=p; enddisp(p);disp(k)运行结果:2.2()(3)/2==-x x g x efunction [p,k] = ftwo( p0,max,tol ) k=1; while k<=max p=(exp(p0)-3)/2; if abs(p-p0)<tol break; end k=k+1; p0=p; enddisp(p);disp(k) 运行结果:3.3()ln(23)==+x g x xfunction [p,k] = fthree( p0,max,tol ) k=1;while k<=maxp=log(2*p0+3);if abs(p-p0)<tolbreak;endk=k+1;p0=p;enddisp(p);disp(k)运行结果:(3)方程523x 5100+-=x 分别对应下列不同形式的不动点方程: 1.521()3x 510==++-x g x x x2.2()==x g x 3.52343x 510()1510+-==-+x x g x x x x取401,10,100-===p Tol N ,按()1,1,2,3n i n p g p i +==迭代,并分析收敛性。

丁泽军计算物理3

丁泽军计算物理3

第一章 Monte Carlo 方法基础§1.2 由已知分布的随机抽样1.2.2变换抽样法1.2.2.1 一般方法。

例如,最简单情形是取 g ( y ) 为 [ 0,1] 区 的简单分布 g ( y ) 的抽样(图 1.2.2.1-1) 间中的均匀分布:变换抽样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分布 p ( x ) 的抽样,变换为已知⎧ 1, if 0 ≤ y ≤ 1 。

g ( y) = ⎨ otherwise ⎩0,我们希望找到 x ↔ y 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几率密度守恒:(1.2.2.1-1)p ( x ) dx = g ( y ) dy, ⇒ p ( x ) =dy g ( y) , dxg ( y)(1.2.2.1-2)p ( x)映射 x ↔ yx图 1.2.2.1-1 几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变换。

y上式不仅对于几率密度,而且对任意密度分布如质量密度或谱密度等均成 立。

例如:黑体辐射的谱密度按频率 ω 表示时为,ω3 1 , ω kT 3 −1 πc e 当希望将谱密度用波长 λ = 2π c ω 表示时,按(1.2.2.1-2)式有I (ω ) =dω 1 ⎛ 2π c ⎞ ⎛ 2π c ⎞ I ( λ ) = I ⎡ω ( λ ) ⎤ ⎜ 2 ⎟, ⎣ ⎦ d λ = π c 3 ⎜ λ ⎟ ( hc λ ) kT −1 ⎝ λ ⎠ ⎝ ⎠ e3(1.2.2.1-3)(1.2.2.1-4)使其导数为 p ( x ) ,然后在 [ 0,1] 区间中对变量 y 抽样得到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再显然, (1.2.2.1-2) 当 式中的 g ( y ) 取 1.2.2.1-1) ( 式时, 问题即化为: 寻找 y ( x ) ,由 x ( y ) 关系得到对应几率密度函数 p ( x ) 的随机抽样 x 。

实际上,由(1.2.1.1-5)式给出的累积函数本身就是变换抽样的一特殊情形, ξ ( x ) = y ( x ) ,因为累积函数的微商 dξ dx = p ( x ) 。

介绍“计算物理”发展概况

介绍“计算物理”发展概况



计算物理学(Computational Physics)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 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电子 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是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物理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对核武器的 研制,适应核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当时的物理学提出了大 量的计算要求,同时又提供了计算机发展所需要的材料和元件, 推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物 理实验室的面貌,扩大了“实验”的涵义;也改变了理论工作 者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计算机在计算过程中本身也产生新的 物理概念,带来了新的物理学——计算物理学
国外“计算物理”的发展
美国从1942年8月13日开始曼哈顿计划,到1945年制造 出三颗原子弹:代号为“三一”,用于试验(7月16日), “瘦子”投于广岛(8月6日),“胖子”投于长崎(8月9 日)。历时三年,投入人力15万,耗资20亿美元。涉及到 理论物理、爆轰物理、中子物理、金属物理、弹体弹道等 计算。 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作为原子 弹之父的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等人辞职,纷纷 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呈现一片荒凉景象。直到1947年春, 军工部门为实验室拨款,一些科学家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 又纷纷回到实验室,从事理论研究,并扩大在物理、化学、 工艺和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范围。
19847况蕙孙蒋伯诚张树发编著计算物理引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村社19877张开明顾昌鑫编著计算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10张纯祥编著计算物理基础广东高教出版社199112马文淦张子平编著计算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9赵金保主编计算物理导引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910马文淦编著计算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11井孝功编著计算物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12陈锺贤编著计算物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iccpiccpinternationalconferencecomputationalphysics系列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北京的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iapcm

计算物理

计算物理

《计算物理》 (丁泽军)概论概论0.1 0.1.1 计算物理学概貌 计算物理学的意义计算物理学是随着计 理论物理学 实验物理学 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而不 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在借 助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基 础上,结合了实验物理和 理论物理学的成果,开拓 计算物理学 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新方 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理 图 0.1.1-1 现代物理学三大类别之间的关系。

论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事, 而实验是实验物理学家的事,两者之间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但现代的计算机实 验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桥梁。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机 模拟并于实验结果进行定量的比较加以验证, 而实验中的物理过程也可通过模拟 加以理解。

当今,计算物理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巨大威力的发挥使得人们不再 单纯地认为它仅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一个辅助工具,更广泛意义上,实验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和计算物理学已经步入一个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它们以不同的 研究方式来逼近自然规律(图 0.1.1-1) 。

计算机数值模拟可以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其理由是,纯理 论不能完全描述自然可能产生的复杂现象, 很多现象不是那么容易地通过理论方 程加以预见。

说明这个观点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是,20 世纪 50 年代初,统计物理 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 一个仅有强短程排斥力而无任何相互吸引力的球形粒子 体系能否形成晶体。

计算机模拟确认了这种体系有一阶凝固相变,但在当时人们 难于置信,在 1957 年一次由 15 名杰出科学家参加的讨论会上,对于形成晶体的 可能性,有一半人投票表示不相信。

其后的研究工作表明,强排斥力的确决定了 简单液体的结构性质,而吸引力只具有次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粒子 穿过固体时的通道效应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而偶然发现的,当时,在进行模拟入 射到晶体中的离子时,一次突然计算似乎陷入了循环无终止地持续了下去,消耗 了研究人员的大量计算费用。

24岁中国天才曹原:破百年世界难题,有望成中国最年轻诺奖得主

24岁中国天才曹原:破百年世界难题,有望成中国最年轻诺奖得主

5月6日,24岁中国青年曹原在《自然》杂志上连发两篇论文,一时间再次成为整个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说“再次”呢?因为早在2018年,他就在该杂志首发论文,并震惊全世界。

当时,22岁的他突破了困扰人类107年的世纪难题。

因此,曹原被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回溯曹原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他不仅是天才少年,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01重磅论文在《自然》发表论文有多牛?首先,要知道《自然》的地位。

《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

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文章,让无数科学家梦寐以求。

其次,要明白《自然》的影响力。

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文章,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有博士直言:一位学者如果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在国内任何大学找到教职;发表两篇,就有资格在“211”“985”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

最后,还要清楚《自然》的上稿率。

《自然》毙稿率高达90%,也就是说上稿率仅有10%。

而曹原却先后两次连发两篇文章,堪称“神之操作”。

02世界难题曹原的石墨烯论文有多厉害?这还要从109年前说起。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将汞冷却到-273℃-时,电子传输过程中的电力损失,就会降到趋近于0。

他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并将这种材料命名为“超导体”。

1913年,昂尼斯又发现锡和铅也具有这种超导性,并因此获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异常重大的发现,因为一旦应用到实际生活,将大大降低能源损耗,提升经济效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维持低温超导的应用成本实在太高,如果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才真正具备实用价值。

因此,在过去的109年里,无数科学家为之前赴后继,但都突破甚微,直到曹原的出现。

2017年8月,曹原和他团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即刻显现超导特性。

计算物理学第九、十、十一章答案

计算物理学第九、十、十一章答案

PS :以下是计算物理学第九、十、十一章的课后答案,供大家在编程或计算时参考,如有疑问或发现错误,欢迎前来和我一同探讨。

——关晓伟习题九9-1.(1)xx x xe e c e c y 2121++=-(其中c 1、c 2为常数) (2)x ec e c y x x sin 2121++=-(其中c 1、c 2为常数) (3)0=y 或 32=y(4)x c x c y sin cos 21+=(其中c 1、c 2为常数)9-2.(1)0)(222=+-v v c a (其中a 代表广义加速度)(2)0)('=+ma v r U9-3.(1)欧拉方程法求精确解:x x c y -=sin (其中c 为常数,由)1(y 确定)(2)瑞利-里兹法求近似解:213960139137x x y -= 33554945217776017771523)(2x x x x y --=习题十10-1.1.130499 1.6166102.08883210-2.65.62183 64.23047 65.6217938.85073 35.99108 38.8507510-3.38.85080 35.99113 38.85078 35.99111 38.85077 65.62182 64.23050 65.62182 64.23048 65.62180 10-4.3.5714414.28575010-5.0.499992410-6.59.09087 36.36365 68.1817918.18182 36.36367 59.09089习题十一11-1.q1、q2、u3= -2.580351 1.729642 0.824922311-2.A处的电势为:0.652676511-3.①、②、③三点的电量分别为:-2.661946 1.471938 0.466047311-4.A、B两点的u值分别为:3.7227444.891010 (可与10-4.解得的u值进行比较)(注意:课本中存在打印错误,应改为“试利用…求解习题10.4定解问题…”)11-5.边界上的电势分别为:3.512145 2.503897 1.496110 0.4878623 0.000000 0.000000 0.4878624 1.496110 2.503897 3.5121454.000006 4.0000064.000006 4.000006 4.243937 4.7480585.251950 5.7560726.000000 6.000000 5.756072 5.251950 4.748058 4.243937交界处上、下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2.016957 1.008472 方向为沿y轴正方向。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谢正军摘㊀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ꎬ同时也是具有明显实践性特征的学科ꎮ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启蒙和发展的关键时期ꎬ初中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ꎬ学好物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ꎮ本文立足于本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ꎬ分别从 创设教学情境ꎬ引发学习兴趣 强化物理实验ꎬ提高探究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ꎬ丰富教学内容 这三个方面入手ꎬ浅谈如何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ꎮ关键词:初中ꎻ物理ꎻ教学质量㊀㊀初中物理作为学科中的一大重点ꎬ学好物理的基础很重要ꎮ当今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都十分繁重ꎬ如果对于初中物理没有正确的认识ꎬ那么就很容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ꎬ学生就会不喜欢学习物理ꎬ从而导致整节课教学质量低下ꎮ因此教师在实际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ꎬ要尽量让更多学生对物理有学习动力和兴趣ꎬ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ꎬ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质量ꎮ一㊁创设教学情境ꎬ引发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ꎬ要遵循适用性原则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其教学内容相辅相成ꎬ并且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ꎬ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㊁思考㊁解决相应的问题ꎮ在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ꎬ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感性思维更加明显ꎬ并且与其他理性思维相比更为突出ꎮ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ꎬ从而体现逻辑思维的规律ꎮ通过教学实践ꎬ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ꎬ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㊁创新能力ꎮ因此ꎬ教师应该提高对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ꎬ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ꎮ例如ꎬ在学习«力和机械»的时候ꎬ力学这方面的内容错综复杂ꎬ教师如果只是传统地向学生讲解力的特征以及不同力之间存在的关系ꎬ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ꎬ因此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ꎬ以一个小短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ꎮ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ꎬ师: 在这段视频里ꎬ两个人一个匀速爬杆ꎬ另外一个人匀速爬绳ꎬ他们两个人受到的摩擦力是什么样的? 生: 在视频里边ꎬ他们两个人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ꎮ 通过观看短片的方式ꎬ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这一部分所要学习的内容ꎬ也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产生了对下一部分内容的好奇心ꎬ从而提高整节课教学课堂质量ꎮ二㊁强化物理实验ꎬ提高探究能力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ꎬ物理实验与理论知识相比ꎬ学生会对物理实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ꎮ因此ꎬ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ꎬ从而发挥出物理的优势ꎬ提升整体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ꎮ另外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其操作性优势明显ꎬ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验证㊁探究的学习ꎬ以教师的引导为核心ꎬ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ꎮ还要注意其中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特征ꎬ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为基础进行锻炼ꎮ例如ꎬ在学习«探究简单电路»的时候ꎬ电学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ꎮ所以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ꎬ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ꎬ师: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ꎬ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ꎬ首先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ꎬ移动滑片ꎬ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ꎮ定值电阻阻值大小无规则随机变动ꎬ灯丝电阻随着电压增大而逐渐增大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就是分担一部分电压ꎬ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ꎬ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生: P=UIꎮ 通过物理实验ꎬ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ꎬ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ꎬ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ꎬ从而提高整节课教学课堂质量ꎮ三㊁联系生活实际ꎬ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勤于思考ꎮ在教学时也多用实际生活来佐证自己的观点ꎮ学生已经学了数学一门超级抽象的科目ꎬ如果物理也这样他们就不愿意学了ꎮ所以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并不脱离生活而存在ꎬ生活实际举例也方便学生理解ꎮ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很明显ꎬ因此ꎬ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ꎬ从而使学生熟悉生活化特征ꎮ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ꎬ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ꎬ将这些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内容ꎬ这些充满生活化的素材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ꎬ而学生对于这些教学素材也有良好的熟悉感觉ꎬ如此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ꎬ最终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ꎮ例如ꎬ在学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时候ꎬ这一章内容讲的是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ꎬ由于安全用电常识的实用性非常强ꎬ是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之一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ꎮ师: 每个同学家中都会有插座吧ꎬ那你们知道家中的两孔插座是左零线右火线还是左火线右零线吗? 生: 左零线右火线ꎮ 师: 那你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ꎬ零线和火线与地面之间有电压吗? 生: 正常情况下ꎬ零线和地面之间没有电压ꎬ火线和地面之间有220V的电压ꎮ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电压越高越危险ꎮ师: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哪些行为会引发触电事故吗? 生一: 在高压线下放风筝ꎮ 生二: 绝缘层损坏的导体ꎮ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会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ꎬ从而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提高ꎮ综上所述ꎬ如果教师想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ꎬ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ꎬ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ꎬ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ꎮ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ꎬ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ꎬ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探究能力ꎬ从而大大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ꎮ参考文献:[1]王晓元.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分析[J].新课程ꎬ2019(9):175.[2]武利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ꎬ2019(14):52.作者简介:谢正军ꎬ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ꎬ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怀远中学ꎮ981。

蒙特卡罗方法(Ⅰ)讲解

蒙特卡罗方法(Ⅰ)讲解
基本思想: 针对待求问题,根据物理现象本身的统计规律,
或人为构造一合适的依赖随机变量的概率模型,使 某些随机变量的统计量为待求问题的解,进行大统 计量的统计实验方法或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
理论依据: 大数定理:均匀分布的算术平均收敛于真值 中心极限定理:置信水平下的统计误差
两个例子: Buffen投针实验求π 射击问题(打靶游戏)
•马文淦, 《计算物理学》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丁泽军,《计算物理》 (2011年)
计算机模拟和蒙特卡罗方法
物理学研究方法
•格林函数
•重整化群(NRG,
DMRG,FRG) 理论方法
实验方法
•微扰法
•变分法
•转移矩阵法
•精确对角化方法
模拟方法
•DMFT等
•分子束外延 •电化学方法
•ARPES
E( cos ) 2 M 2N
N
M
N→∞大数定理
§1§蒙1特蒙卡特罗卡方洛法方概法述的--基-基本本思思想想
许多人进行了实验,其结果列于下表 :
实验者
年份 投计次数 π的实验值
沃尔弗(Wolf) 1850 5000
3.1596
史密思(Smith) 1855 3204
3.1553
§1 蒙特卡罗方法概述---基本思想
Buffon投针实验(1777年)求π:
1.平行线间距=针长=s
2.针与平行线垂直方向夹角为α,

则相交概率为:
3.各向同性随机投针,则夹角α在[0,π]均匀分布,所以:
E( cos ) cos f ( )d 2
0

4.设投针N次,相交次数为M,则相交概率的期望值:

丁泽军计算物理5

丁泽军计算物理5
上面推导出的指数关系(1.4.3.3-6)式显示,自规避行走的排斥效应随空间 维数的增加而减弱。对于 d = 1 ,υ = 1 ,由以前的讨论可知,它是自排斥效应最 强的情形。 d = 2 ,υ = 3 4 = 0.75 ,平面中自相交的可能渠道比一维线的情形要 少,自排斥效应有所减弱。 d = 3 ,υ = 3 5 = 0.6 ,对应于真实物理世界中所发生 的情形(如溶液中的高分子),这时自相交的情况要更为少见,但仍然存在。当
1.4.3.2 径向分布函数
对于随机行走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行走前后的净距离或首末端距长度 r , 将它的方均根值记为 r2 1 2 = rrms 。已知对于 RW 模型,(1.4.1.3-1)式中的标度 指数律 rrms = lN1 2 对于空间维数 d = 1, 2,3, 均成立。在无偏压情况下,我们可将 矢量 r 认为是各向同性的。(1.4.1.4-6)式可改写成三维空间中的 Gauss 型概率密
图 1.4.3.3-1 氘化聚苯乙烯的回转半径与分子 量的关系。叉号为在良溶剂(CS2)中;加号为
在θ 溶剂中(环乙烷);圆圈为在 PS 基体中。
柔性高分子在良溶剂中的情形,用中子散
射法测定出的均方根回转半径(正比于均方根末端距)随聚合物分子量(正比于
长度)变化的指数关系(图1.4.3.3-1)验证了3维下的指数约为0.6。
方法是,首先将链段的空间分布看成是按照光滑的Gauss型概率函数分布在 质心周围的,然后应用配分函数求解最佳构型,其中高分子线团的半径 R ( = rrms ) 为唯一用来描述位形的变量。待解的问题是,R 在不同的空间维数下随高分子的 链长 N (或质量)增加的指数关系。
设 N 个链段以恒定密度 ∼ N Rd 分布在半径为 R 的球体内,由于每个链段与 其它链段相遇的机会与该链段处的密度成正比,其相互排斥的概率为 ∝ N Rd , 总排斥能U = U0 N 2 Rd , N 个链段的配分函数(参见§2.1)为

几道考查能力的好题——评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

几道考查能力的好题——评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

几道考查能力的好题——评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物理试题
公衍录
【期刊名称】《中国考试》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的第20题、23题、24题三道
物理试题,具有联系实际和科技前沿动态、注重考查物理思想方法、考查建模能力、不从数学技巧上区分学生等显著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公衍录
【作者单位】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北京1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5
【相关文献】
1.201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评价与备考建议 [J], 孟卫东;何龙;
丁庆红
2.201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评价 [J], 何龙;潘天俊;孟卫东
3.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评价 [J], 孟卫东;何龙;李天印
4.在平实中继承和创新以基础考查能力和素养——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分析 [J], 王军翔
5.201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试题评价 [J], 丁庆红;何龙;孟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9922、0022 试用讲义)丁泽军 编中国科技大学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丁泽军)目录目录‥‥‥‥‥‥‥‥‥‥‥‥‥‥‥‥‥‥‥‥‥‥‥‥‥‥‥‥‥‥‥‥‥‥‥‥‥‥‥‥‥‥‥‥‥‥‥‥‥‥‥‥‥‥‥‥‥‥‥‥‥‥‥‥‥‥‥‥‥‥‥‥‥‥‥‥‥‥‥‥‥‥‥‥1 前言‥‥‥‥‥‥‥‥‥‥‥‥‥‥‥‥‥‥‥‥‥‥‥‥‥‥‥‥‥‥‥‥‥‥‥‥‥‥‥‥‥‥‥‥‥‥‥‥‥‥‥‥‥‥‥‥‥‥‥‥‥‥‥‥‥‥‥‥‥‥‥‥‥‥‥‥‥‥‥‥ ‥‥‥4作为极端条件的超高压物理学‥‥‥‥‥‥‥‥‥‥‥‥‥‥‥‥‥‥‥‥‥‥‥‥‥‥‥‥‥‥‥‥‥‥‥‥‥‥‥‥‥‥‥‥‥‥‥‥‥‥‥‥‥‥‥‥‥‥‥ ‥4 超高压物理学的研究意义‥‥‥‥‥‥‥‥‥‥‥‥‥‥‥‥‥‥‥‥‥‥‥‥‥‥‥‥‥‥‥‥‥‥‥‥‥‥‥‥‥‥‥‥‥‥‥‥ ‥‥‥‥‥‥‥‥‥‥‥‥‥‥‥‥4 超高压物理学的实验手段‥‥‥‥‥‥‥‥‥‥‥‥‥‥‥‥‥‥‥‥‥‥‥‥‥‥‥‥‥‥‥‥‥‥‥‥‥‥‥‥‥‥‥‥‥‥‥‥‥‥‥‥‥‥‥‥‥‥‥‥ ‥‥‥6 高压技术和工业的早期历史‥‥‥‥‥‥‥‥‥‥‥‥‥‥‥‥‥‥‥‥‥‥‥‥‥‥‥‥‥‥‥‥‥‥‥‥‥‥‥‥‥‥‥‥‥‥‥‥‥‥‥‥‥‥‥‥‥‥‥ ‥ ‥‥9 超高压物理学的形成历史‥‥‥‥‥‥‥‥‥‥‥‥‥‥‥‥‥‥‥‥‥‥‥‥‥‥‥‥‥‥‥‥‥‥‥‥‥‥‥‥‥‥‥‥‥‥‥‥‥‥‥‥‥‥‥‥‥‥‥‥‥‥‥‥12 国内外高压物理学研究发展‥‥‥‥‥‥‥‥‥‥‥‥‥‥‥‥‥‥‥‥‥‥‥‥‥‥‥‥‥‥‥‥‥‥‥‥‥‥‥‥‥‥‥‥‥‥‥‥‥‥‥‥‥‥‥‥‥‥‥‥‥‥15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 超高压的产生装置‥‥‥‥‥‥‥‥‥‥‥‥‥‥‥‥‥‥‥‥‥‥‥‥‥‥‥‥‥‥‥‥‥‥‥‥‥‥‥‥‥‥‥‥‥‥‥‥‥‥‥‥‥‥‥‥‥‥‥ ‥‥‥‥‥20 §1.1 压力的单位‥‥‥‥‥‥‥ ‥‥‥‥‥‥‥‥‥‥‥‥‥‥‥‥‥‥‥‥‥‥‥‥‥‥‥‥‥‥‥‥‥‥‥‥‥‥‥‥‥‥‥‥‥‥‥‥‥‥‥‥‥‥‥‥‥‥‥‥ ‥‥20 §1.2 活塞-圆筒方式‥‥‥‥‥‥‥‥‥‥‥‥‥‥ ‥‥‥‥‥‥‥‥‥‥‥‥‥‥‥‥‥‥‥‥‥‥‥‥‥‥‥‥‥‥‥‥‥‥‥‥‥‥‥‥‥‥‥‥‥‥‥‥‥ ‥‥20 1.2.1 厚壁圆筒‥‥‥‥‥‥‥‥‥ ‥‥‥‥‥‥‥ ‥‥‥‥‥‥‥‥‥‥‥‥‥‥‥‥‥‥‥‥‥‥‥‥‥‥‥‥‥‥‥‥‥‥‥‥‥‥‥‥‥‥‥‥‥‥‥‥‥‥‥‥‥‥22 1.2.2 提高圆筒抗内压方法‥‥‥‥‥‥‥‥‥‥‥‥‥‥‥‥‥‥‥‥‥‥‥‥‥‥‥‥‥‥‥‥‥‥‥‥‥‥‥‥‥‥‥‥‥‥‥‥‥‥‥‥‥‥‥‥‥‥‥‥‥‥24 1.2.3 密封方法‥‥‥‥‥‥‥‥‥‥‥‥‥‥‥‥ ‥‥‥‥‥‥‥‥‥‥‥‥‥‥‥‥‥‥‥‥‥‥‥‥‥‥‥‥‥‥‥‥‥‥‥‥‥‥‥‥‥‥‥‥‥‥‥‥‥‥‥‥‥‥ 25 1.2.4 传压介质‥‥‥‥‥‥‥‥‥‥‥‥‥‥‥‥ ‥‥‥‥‥‥‥‥‥‥‥‥‥‥‥‥‥‥‥‥‥‥‥‥‥‥‥‥‥‥‥‥‥‥‥‥‥‥‥‥‥‥‥‥‥‥‥‥‥‥‥‥‥‥‥28 §1.3 对顶砧方式‥‥‥‥‥‥‥‥‥‥‥‥‥‥‥‥‥‥‥‥‥‥‥‥‥‥‥‥‥‥‥‥‥‥‥‥‥‥‥‥‥‥‥‥‥‥‥‥‥‥‥‥‥‥‥‥‥‥‥‥‥‥‥‥‥‥‥‥‥‥30 1.3.1 Bridgman 对顶砧‥‥‥‥‥‥‥‥‥ ‥‥‥‥‥‥‥‥‥‥‥‥‥‥‥‥‥‥‥‥‥‥‥‥‥‥‥‥‥‥‥‥‥‥‥‥‥‥‥‥‥‥‥‥‥‥‥‥‥‥‥‥‥‥‥30 1.3.2 密封垫‥‥‥‥‥‥‥‥‥ ‥‥‥‥‥‥‥‥‥‥‥‥‥‥‥‥‥‥‥‥‥‥‥‥‥‥‥‥‥‥‥‥‥‥‥‥‥‥‥‥‥‥‥‥‥‥‥‥‥‥‥‥‥‥‥‥‥‥‥‥‥‥‥‥32 1.3.3 变形 Bridgman 对顶砧‥‥‥‥‥‥‥‥‥ ‥‥‥‥‥‥‥‥‥‥‥‥‥‥‥‥‥‥‥‥‥‥‥‥‥‥‥‥‥‥‥‥‥‥‥‥‥‥‥‥‥‥‥‥‥‥‥‥‥‥‥33 1.3.4 年轮式装置‥‥‥‥‥‥‥‥‥ ‥‥‥‥‥‥‥‥‥‥‥‥‥‥‥‥‥‥‥‥‥‥‥‥‥‥‥‥‥‥‥‥‥‥‥‥‥‥‥‥‥‥‥‥‥‥‥‥‥‥‥‥‥‥‥‥‥‥‥‥35 §1.4 多顶砧方式‥‥‥‥‥‥‥‥‥‥‥‥‥‥‥‥‥‥‥‥‥‥‥‥‥‥‥‥‥‥‥‥‥‥‥‥‥‥‥‥‥‥‥‥‥‥‥‥‥‥‥‥‥‥‥‥‥‥‥‥‥‥‥‥‥‥‥‥‥‥37 1.4.1 四面顶装置‥‥‥‥‥‥‥‥‥ ‥‥‥‥‥‥‥‥‥‥‥‥‥‥‥‥‥‥‥‥‥‥‥‥‥‥‥‥‥‥‥‥‥‥‥‥‥‥‥‥‥‥‥‥‥‥‥‥‥‥‥‥‥‥‥‥‥‥‥‥37-1-《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丁泽军)目录1.4.2 1.4.3 §1.5 1.5.1 1.5.2 1.5.3 1.5.4 1.5.5 第二章 §2.1 2.1.1 2.1.2 2.1.3 2.1.4 §2.2 2.2.1 2.2.2 2.2.3 2.2.4 §2.3 2.3.1 2.3.2 2.3.3六面顶装置‥‥‥‥‥‥‥‥‥ ‥‥‥‥‥‥‥‥‥‥‥‥‥‥‥‥‥‥‥‥‥‥‥‥‥‥‥‥‥‥‥‥‥‥‥‥‥‥‥‥‥‥‥‥‥‥‥‥‥‥‥‥‥‥‥‥‥‥‥‥39 滑移式压砧形装置‥‥‥‥‥‥‥‥‥ ‥‥‥‥‥‥‥‥‥‥‥‥‥‥‥‥‥‥‥‥‥‥‥‥‥‥‥‥‥‥‥‥‥‥‥‥‥‥‥‥‥‥‥‥‥‥‥‥‥‥‥‥‥‥43 金刚石对顶砧‥‥‥‥‥‥‥‥‥‥‥‥‥‥‥‥‥‥‥‥‥‥‥‥‥‥‥‥‥‥‥‥‥‥‥‥‥‥‥‥‥‥‥‥‥‥‥‥‥‥‥‥‥‥‥‥‥‥‥‥‥‥‥‥‥‥‥‥43 DAC 技术的由来‥‥‥‥‥ ‥‥‥‥‥‥‥‥‥‥‥‥‥‥‥‥‥‥‥‥‥‥‥‥‥‥‥‥‥‥‥‥‥‥‥‥‥‥‥‥‥‥‥‥‥‥‥‥‥‥‥‥‥‥‥‥‥‥‥‥43 金刚石压砧‥‥‥ ‥‥‥‥‥‥‥‥‥‥‥‥‥‥‥‥‥‥‥‥‥‥‥‥‥‥‥‥‥‥‥‥‥‥‥‥‥‥‥‥‥‥‥‥‥‥‥‥‥‥‥‥‥‥‥‥‥‥‥‥‥‥‥‥‥‥45 金刚石的类型‥‥‥‥‥‥‥‥‥‥‥‥‥‥‥‥‥‥‥‥‥‥‥‥‥‥‥‥‥‥‥‥‥‥‥‥‥‥‥‥‥‥‥‥‥‥‥‥‥‥‥‥‥‥‥‥‥‥‥‥‥‥‥‥‥‥‥‥48 Mao-Bell 型结构‥‥‥‥‥‥‥‥‥‥‥‥‥‥‥‥‥‥‥‥‥‥‥‥‥‥‥‥‥‥‥‥‥‥‥‥‥‥‥‥‥‥‥‥‥‥‥‥‥‥‥‥‥‥‥‥‥‥‥‥‥‥‥‥‥‥49 各种加压方式 ‥‥‥‥‥‥‥‥‥‥‥‥‥‥‥‥‥‥‥‥‥‥‥‥‥‥‥‥‥‥‥‥‥‥‥‥‥‥‥‥‥‥‥‥‥‥‥‥‥‥‥‥‥‥‥‥‥‥‥‥‥ ‥‥‥‥‥‥51 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61 金刚石对顶砧技术‥‥‥‥‥‥‥‥‥‥‥‥‥‥‥‥‥‥‥‥‥‥‥‥‥‥‥‥‥‥‥‥‥‥‥‥‥‥‥‥‥‥‥‥‥‥‥‥‥‥‥‥‥‥‥‥‥‥‥‥‥‥‥‥61 砧面上的压力分布‥‥‥‥‥‥‥‥‥‥‥‥‥‥‥‥‥‥‥‥‥‥‥‥‥‥‥‥‥‥‥‥‥‥‥‥‥‥‥‥‥‥‥‥‥‥‥‥‥‥‥‥‥‥‥‥‥‥‥‥‥‥‥‥61 密封垫相关技术‥‥‥‥‥‥‥‥‥‥‥‥‥‥‥‥‥‥‥‥‥‥‥‥‥‥‥‥‥‥‥‥‥‥‥‥‥‥‥‥‥‥‥‥‥‥‥‥‥‥‥‥‥‥‥‥‥‥‥‥‥‥‥‥‥‥64 压腔的组装与调整‥‥‥‥‥‥‥‥‥‥‥‥‥‥‥‥‥‥‥‥‥‥‥‥‥‥‥‥‥‥‥‥‥‥‥‥‥‥‥‥‥‥‥‥‥‥‥‥‥‥‥‥‥‥‥‥‥‥‥‥‥‥‥‥70 样品的封装与加压‥‥‥‥‥‥‥‥‥‥‥‥‥‥‥‥‥‥‥‥‥‥‥‥‥‥‥‥‥‥‥‥‥‥‥‥‥‥‥‥‥‥‥‥‥‥‥‥‥‥‥‥‥‥‥‥‥‥‥‥‥‥‥‥78 压力的测量与定标‥‥‥‥‥‥‥‥‥‥‥‥‥‥‥‥‥‥‥‥‥‥‥‥‥‥‥‥‥‥‥‥‥‥‥‥‥‥‥‥‥‥‥‥‥‥‥‥‥‥‥‥‥‥‥‥‥‥‥‥‥‥‥‥81 初级测压与初级测压‥‥‥‥‥‥‥‥‥‥‥‥‥‥‥‥‥‥‥‥‥‥‥‥‥‥‥‥‥‥‥‥‥‥‥‥‥‥‥‥‥‥‥‥‥‥‥‥‥‥‥‥‥‥‥‥‥‥‥‥‥‥81 固定点定标‥‥‥‥‥‥‥‥‥‥‥‥‥‥‥‥‥‥‥‥‥‥‥‥‥‥‥‥‥‥‥‥‥‥‥‥‥‥‥‥‥‥‥‥‥‥‥‥‥‥‥‥‥‥‥‥‥‥‥‥‥‥‥‥‥‥‥‥‥‥82 状态方程定标‥‥‥‥‥‥‥‥‥‥‥‥‥‥‥‥‥‥‥‥‥‥‥‥‥‥‥‥‥‥‥‥‥‥‥‥‥‥‥‥‥‥‥‥‥‥‥‥‥‥‥‥‥‥‥‥‥‥‥‥‥‥‥‥‥‥‥‥85 高温下的定标‥‥‥‥‥‥‥‥‥‥‥‥‥‥‥‥‥‥‥‥‥‥‥‥‥‥‥‥‥‥‥‥‥‥‥‥‥‥‥‥‥‥‥‥‥‥‥‥‥‥‥‥‥‥‥‥‥‥‥‥‥‥‥‥‥‥‥‥86 红宝石荧光定标‥‥‥‥‥‥‥‥‥‥‥‥‥‥‥‥‥‥‥‥‥‥‥‥‥‥‥‥‥‥‥‥‥‥‥‥‥‥‥‥‥‥‥‥‥‥‥‥‥‥‥‥‥‥‥‥‥‥‥‥‥‥‥‥‥‥87 红宝石荧光定标原理‥‥‥‥‥‥‥‥‥‥‥‥‥‥‥‥‥‥‥‥‥‥‥‥‥‥‥‥‥‥‥‥‥‥‥‥‥‥‥‥‥‥‥‥‥‥‥‥‥‥‥‥‥‥‥‥‥‥‥‥‥‥87 红宝石荧光定标方法‥‥‥‥‥‥‥‥‥‥‥‥‥‥‥‥‥‥‥‥‥‥‥‥‥‥‥‥‥‥‥‥‥‥‥‥‥‥‥‥‥‥‥‥‥‥‥‥‥‥‥‥‥‥‥‥‥‥‥‥‥‥89 影响红宝石定标的因素‥‥‥‥‥‥‥‥‥‥‥‥‥‥‥‥‥‥‥‥‥‥‥‥‥‥‥‥‥‥‥‥‥‥‥‥‥‥‥‥‥‥‥‥‥‥‥‥‥‥‥‥‥‥‥‥‥‥‥‥91-2-《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丁泽军)目录2.3.4 §2.4 2.4.1 2.4.2 2.4.3 2.4.4 §2.5 第三章 §3.1 §3.2 §3.3 §3.4 第四章 §4.1 §4.2 §4.3红宝石定标光学系统‥‥‥‥‥‥‥‥‥‥‥‥‥‥‥‥‥‥‥‥‥‥‥‥‥‥‥‥‥‥‥‥‥‥‥‥‥‥‥‥‥‥‥‥‥‥‥‥‥‥‥‥‥‥‥‥‥‥‥‥‥‥94 高温技术‥‥‥‥‥‥‥‥‥‥‥‥‥‥‥‥‥‥‥‥‥‥‥‥‥‥‥‥‥‥‥‥‥‥‥‥‥‥‥‥‥‥‥‥‥‥‥‥‥‥‥‥‥‥‥‥‥‥‥‥‥‥ ‥‥‥‥‥‥‥‥98 电阻法加热装置‥‥‥‥‥‥‥‥‥‥‥‥‥‥‥‥‥‥‥‥‥‥‥‥‥‥‥‥‥‥‥‥‥‥‥‥‥‥‥‥‥‥‥‥‥‥‥‥‥‥‥‥‥‥‥‥‥‥‥‥‥‥‥‥‥‥98 温度测量方法‥‥‥‥‥‥‥‥‥‥‥‥‥‥‥‥‥‥‥‥‥‥‥‥‥‥‥‥‥‥‥‥‥‥‥‥‥‥‥‥‥‥‥‥‥‥‥‥‥‥‥‥‥‥‥‥‥‥‥‥‥‥‥‥‥‥‥100 高温 DAC 材料‥‥‥‥‥‥‥‥‥‥‥‥‥‥‥‥‥‥‥‥‥‥‥‥‥‥‥‥‥‥‥‥‥‥‥‥‥‥‥‥‥‥‥‥‥‥‥‥‥‥‥‥‥‥‥‥‥‥‥‥‥‥‥‥‥‥101 激光加热技术‥‥‥‥‥‥‥‥‥‥‥‥‥‥‥‥‥‥‥‥‥‥‥‥‥‥‥‥‥‥‥‥‥‥‥‥‥‥‥‥‥‥‥‥‥‥‥‥‥‥‥‥‥‥‥‥‥‥‥‥‥‥‥‥‥‥‥101 低温技术‥‥‥‥‥‥‥‥‥‥‥‥‥‥‥‥‥‥‥‥‥‥‥‥‥‥‥‥‥‥‥‥‥‥‥‥‥‥‥‥‥‥‥‥‥‥‥‥‥‥‥‥‥‥‥‥‥‥‥‥‥‥ ‥‥‥‥‥‥‥‥105 高压下的物性研究方法‥‥‥‥‥‥‥‥‥‥‥‥‥‥‥‥‥‥‥‥‥‥‥‥‥‥‥‥‥‥‥‥‥‥‥‥‥‥‥‥‥‥‥‥‥‥‥‥‥‥‥‥‥‥‥‥‥‥‥1** 电学测量方法‥‥‥‥‥‥‥‥‥‥‥‥‥‥‥‥‥‥‥‥‥‥‥‥‥‥‥‥‥‥‥‥‥‥‥‥‥‥‥‥‥‥‥‥‥‥‥‥‥‥‥‥‥‥‥‥‥‥ ‥‥‥‥‥‥‥‥1** X 射线衍射方法‥‥‥‥‥‥‥‥‥‥‥‥‥‥‥‥‥‥‥‥‥‥‥‥‥‥‥‥‥‥‥‥‥‥‥‥‥‥‥‥‥‥‥‥‥‥‥‥‥‥‥‥‥‥‥‥ ‥‥‥‥‥‥‥‥1** Raman 光谱与红外光谱‥‥‥‥‥‥‥‥‥‥‥‥‥‥‥‥‥‥‥‥‥‥‥‥‥‥‥‥‥‥‥‥‥‥‥‥‥‥‥‥‥‥‥‥‥‥‥‥‥‥ ‥‥‥‥‥‥‥‥1** 固体荧光光谱‥‥‥‥‥‥‥‥‥‥‥‥‥‥‥‥‥‥‥‥‥‥‥‥‥‥‥‥‥‥‥‥‥‥‥‥‥‥‥‥‥‥‥‥‥‥‥‥‥‥‥‥‥‥‥‥‥‥ ‥‥‥‥‥‥‥‥1** 高压科学研究前沿领域‥‥‥‥‥‥‥‥‥‥‥‥‥‥‥‥‥‥‥‥‥‥‥‥‥‥‥‥‥‥‥‥‥‥‥‥‥‥‥‥‥‥‥‥‥‥‥‥‥‥‥‥‥‥ ‥‥‥‥‥1** 凝聚态物理学‥‥‥‥‥‥‥‥‥‥‥‥‥‥‥‥‥‥‥‥‥‥‥‥‥‥‥‥‥‥‥‥‥‥‥‥‥‥‥‥‥‥‥‥‥‥‥‥‥‥‥‥‥‥‥‥‥‥ ‥‥‥‥‥‥‥‥1** 材料科学‥‥‥‥‥‥‥‥‥‥‥‥‥‥‥‥‥‥‥‥‥‥‥‥‥‥‥‥‥‥‥‥‥‥‥‥‥‥‥‥‥‥‥‥‥‥‥‥‥‥‥‥‥‥‥‥‥‥‥‥‥‥ ‥‥‥‥‥‥‥‥1**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1**-3-。

例说以θ=35°为临界角的一组物理问题的解析

例说以θ=35°为临界角的一组物理问题的解析

例说以θ=35°为临界角的一组物理问题的解析
丁岳林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
【年(卷),期】2011(000)015
【摘要】在我们研究的物理问题中,很多时候会与角度有关,而通常为讨论问题的方便会取一些特殊角,如θ=30°,θ=45.,θ=60°,还有θ=37°(或θ=53°)等.其中
θ=37°(或θ=53°)是讨论矢量运算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好的实例,即满足勾三股四弦五的直角三角形,而另外的那些大量使用到的特殊角,一般来说都是基于数学上的特殊(相应的角度三角函数为简单的数值),而没有真实的物理模型为支撑.本文要讨论的是基于真实物理背景的θ=35°(或θ=55°)的一种特殊角,这是以√1、√2、√3为边长构成的一个特殊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丁岳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赏析一组以电视机为背景的物理问题
2.探究一组来自温哥华冬奥会上的物理问题
3.雾霾之“遐想”——一组以“雾霾”为载体的物理问题赏析
4.例说以θ=35°为临界角的一组物理问题的解析
5.一道物理问题的错误解析引发的教学探讨一道物理问题的错误解析引发的教学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人简历[083]

个人简历[083]

个人简历:孙霞,1971年11月生于江苏泰兴,1989年9月-1993年7月于扬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本科学习,1993年9月-1996年8月,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9月-1999年2月,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3月-200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副教授至今。

联系方式: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邮编230026办公室:教一楼214号房间电话:+86 551 3607671电邮:研究方向:博士期间曾从事过巨磁电阻材料的制备及其低温和强磁场下的物性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形在薄膜生长中的应用和电子束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在原子水平上研究了薄膜生长的微观过程,优化了对于薄膜表面形貌的多重分形谱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薄膜生长的圆周元胞自动机模型,正在模拟角度限制散射电子束光刻过程,包括电子穿越多层掩膜、抗蚀剂、衬底的散射过程、邻近效应校正、空间电荷效应等。

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收录21篇。

科研项目薄膜生长的圆周元胞自动机模拟承担,2002-2004年,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束缩小投影成象曝光系统的计算模拟研究承担,2001-2002年,5万中科院创新项目子课题(电工所)纳米材料表征中的计算模拟研究参加,2003-2005年,22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X光电子能谱的蒙特卡洛模拟参加,2001-2003年,15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材料的表征参加,2000-2002年,万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创新项目子课题分形在薄膜生长和复杂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承担,1999-2000,4万博士后基金项目钙钛矿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强磁场特性研究参加,1996-1998,18万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教学项目:分形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材编写负责,2000-2001年,万研究生院课程建设教学情况:论文目录:SCI 刊物:,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electron transmission through SCALPEL mask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92 (2002)3641X. Sun, . Fu, . WuMultifractal analysis and scaling range of ZnO AFM imagesPhysica A 311(2002)327X. Sun , Fu . WuFractal Processing of AFM Images of Rough ZnO film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48(2002)169,Multifractal spectra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mages of amorphous electroless Ni-Cu-P alloy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91(2002)123,Reaction limited aggregation with anisotropic island-edge exchange in surfactant-mediated epitaxyChinese Physics Letters 19(2002)720, , characteristics for projection electron-beam lithography with demagnification imaging,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61-2(2002)277., , , and calculation of escape peak intensities in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Nucl Instrum Meth B 192 (2002)365.于会生, 孙霞, 罗守福, 王永瑞, 吴自勤非晶Ni-Cu-P合金化学沉积过程的多重分形谱研究物理学报51(2002)999, and chaotic behavior of circular cellular automata Physics Review E 64(2001)6403., of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Hang Seng Stock Index in Hong KongPhysica A301(2001)473., . Wu, analysis of Hang Seng index in Hong Kong stock market Physica A 291(2001)553., of island edge exchange barrier on two-dimentional pattern formation in surgactant mediated epitaxyChinese Physics 10 (2001)1043.孙霞, 吴自勤规则表面形貌的分形和多重分形描述物理学报50(2001)2126, , , and calculation of escape peak in SR-XRF analysis High Energ Phys Nuc 25 (2001)39.孙霞, 熊刚, 傅竹西, 吴自勤ZnO 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多重分形谱物理学报49 (2000) 854, study on the La2/3Ca1/3Mn1-x Cu x O y system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19(2000)133.李广, 姜勇, 孙霞, 汤萍, 黄真, 王胜, 袁松柳液氦温区La2/3Ca1/3Mn1-x Cu x O3(x=体系的磁电阻迟豫效应物理学报49 (2000)124, , P,Tang, , , effect on Ca sites of Inorg. Mater. 15(2000) 531李广, 汤萍, 孙霞, 姜勇, 陈岳, 王胜, 黄真, 袁松柳La2/3Ca1/3Mn1-x Cu x O3系统低温下的电阻极小值现象及起因物理学报48 (1999)305, , , , , , of Cu doping effect in Mn sites of La2/3Ca1/3MnO3 system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 (1998)1442.,Normal state magnetoresistance in stable magnetic fields up to 20T in single crystallinePhysics Letters A 240(1998)349, X. Sun, , , approach to the in-plane resistivity of singlecrystalline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agnetic field and its orientationPhysica C 277(1997) 271国际会议:B. Wang, X. Sun, J-G Hou and Z-Q Wu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urfaces by STM and AFM The 2nd Proc. Japan-China Joint Seminar on Atomic Level Characterization (2002). Ding, . Pu, X. Sun, . Wu and R. ShimizuUse of Mott Cross Sec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Electron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through Mask in a Projection Lithography System105th Meeting of JSPS Committee for Microbeam Analysis-141 Committee, Japan, 2001, 特别报告. Ding, . Li, . Pu, X. Sun, . Zhang and . WuSome Applicatio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Electron Scattering at nm Scale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tomic Level Characterizations for New Materials and Devices, 2001, Japan, invitedX. Sun,Fractal behavior of AFM images of rough ZnO filmProc. Intern. Kunming Conf. On Microscopy, 2000, invited, , analysis of ZnO filmThe 8th Intern. Beijing Conf. and Exhib. on Instr. Analysis, Oct,1999核心和一般刊物:X. Sun, . Wang, . Ding, . WuAFM study and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rough film surfaces电子显微学报21(2002)311孙霞, 王兵, 王丽娟, 吴自勤二维磁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物理31(2002)572孙霞, 丁泽军, 吴自勤自旋极化电子显微及蒙特卡罗模拟物理31(2002)799姚火昆, 康士秀, 孙霞, 吴自勤, 黄宇营, 巨新, 冼鼎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及其在植物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物理31(2002)105袁永壮, 孙霞家用电器静电涂装中的几个问题现代涂料与涂装 36:6 (2002)36袁永壮, 孙霞家用电器涂装工艺中的磷化问题上海涂料40:4(2002)28袁永壮, 孙霞前处理工艺路线与分析腐蚀与防护 23(2002)554孙霞, 丁泽军, 吴自勤低能电子显微方法的新进展电子显微学报20(2001) 251孙霞, 王晓平, 吴自勤聚合物PtBuA薄膜不同温度下的AFM图像及其多重分形谱电子显微学报20(2001)354孙霞, 傅竹西, 吴自勤薄膜生长的多重分形谱的计算计算物理18(2001)247康士秀,沈显生, 姚火昆 , 孙霞, 巨新, 黄宇营, 冼鼎昌, 孙立广, 吴自勤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在植物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自然科学进展11(2001)1050熊刚, 孙霞, 刘文汉, 吴自勤TiN/TaN多层膜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多重分形谱电子显微学报19(2000)437孙霞,汤萍, 黄真, 陈岳, 李广, 陈治友, 刘智明, 袁松柳Mn位上Cu掺杂对La-Ca-Mn-O系统液氮温度磁电阻效应的影响物理学报47 (1998) 965陈岳, 孙霞, 黄真, 汤萍, 李广, 王胜, 刘智明, 陈治友, 袁松柳La2/3-x Y x Ca1/3MnO3系统中Y的掺杂效应研究低温物理学报20 (1998) 60汤萍, 孙霞, 黄真, 陈岳, 李广, 陈治友, 刘智明, 袁松柳La2/3Ca1/3Mn1-x Cu x O3系统磁阻同磁历史关系的实验研究低温物理学报20 (1998) 148国内会议:陈慧平孙霞吴自勤用符号序列预测香港恒生指数涨落的能力首届全国管理复杂性研讨会论文集p106,2002年孙霞, 吴自勤分形和多重分形在显微中的应用第五界飞利谱电镜中国用户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9-21, , , , ,Study of Cu-doping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LaCaMnCuO systemCCAST-WL Workshop Series 91(1998)115.袁松柳, 孙霞, 李广, 汤萍, 陈岳, 姜勇, 黄真, 王胜钙钛矿结La-Ca-(Mn,Cu)-O体系中输运和磁性间的关联性研究第七届全国低温物理研讨会,1998年,山西, 口头报告汤萍, 孙霞, 李广, 陈岳, 姜勇, 黄真, 王胜, 袁松柳La2/3Ca1/3Mn1-x Cu x O3体系的结构及输运性质第七届全国低温物理研讨会,1998年,山西,口头报告袁松柳, 李广, 孙霞,汤萍, 姜勇, 陈岳, 黄真La2/3Ca1/3Mn1-x Cu x O3系统中电子从Cu2+离子转移到Mn4+离子的可能性第七届全国低温物理研讨会,1998年,山西,口头报告李广, 汤萍, 孙霞,姜勇, 陈岳, 王胜, 黄真, 袁松柳La2/3Ca1/3Mn1-x Cu x O3(x=系统T<<Tc温度时电阻反常现象及其可能的起因第七届全国低温物理研讨会,1998年,山西,口头报告论着:分形原理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21岁博士生曹原:世界顶级科学家纷纷为他打Call

21岁博士生曹原:世界顶级科学家纷纷为他打Call

2018年3月5日,一个重磅消息传来,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杂志,竟然连续刊登两篇中国留学生曹原写的“石墨烯超导”论文。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满脸稚气的21岁博士生,破解了困扰物理学界107年的世界难题,将引发全球新材料革命!而被网友誉为“科学大神”的他,在枯燥的学术研究之外,还是个很懂生活情调的人。

他到底“传奇”在哪里呢?智商超群,他是中科大“传说级的人物”曹原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3岁随父母迁入深圳。

他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余音未消,他就喊出了答案。

自小受益于“超常教育”的他智商很高,小学毕业后,曹原仅用2年时间就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

2010年,14岁的他以高考理科669分的成绩,考入声名赫赫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中科大少年班竞争激烈,曹原在其中却如鱼得水。

可曹原并不觉得自己比同龄人聪明多少,他爱读科技类课外书,《科学探索者》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为现在的知识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曹原说他现在的动手能力,也得益于小时候经常在家捣鼓电子电路和化学实验。

曹原对化学和物理非常感兴趣。

做化学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硝酸,把妈妈的银镯子放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高中学业十分繁忙,他放学回家已经很晚了,仍然要花1个多小时时间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有校友说,经常在各大教授的办公室,看到胸脸上带着稚气的曹原,拥有百万名粉丝,被网友誉为“科学大神”。

荫文/王玉琴岁博士生21:BOZAITIANYA /搏在天涯本文主人公38前挂着钥匙的曹原一脸认真地请教问题。

最有趣的是,中科大教计算物理课的丁泽军教授,因教学严谨、苛刻,被许多学生称为“丁老怪”。

但丁教授却对曹原赞赏有加,说曹原是“很聪明的家伙”:教授只要把题目交给他,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出来。

如果计算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尝试其他方法。

以至于丁教授每年上计算机物理课绪论时,都会提到曹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从不同的初态出发时,在相空间中就沿着不同的轨迹而运动,这些轨迹是不相
交的(否则自相交点出发有两条轨迹)。但当 H 显含时间 t 时,经过某一点的轨
迹在不同时刻的方向可以不同,因此轨迹可能相交。
代表点的轨迹只能在相空间中的一个有限区域内运动,因为有限的体积V 限
制了 q 的取值范围,而有限的能量 p
对坐标 (q,p) 的依赖性也是通过 H 随 (q,p) 的变化而实现的,即
ρ (q,p) = ρ ⎡⎣H (q,p)⎤⎦ 。
(2.1.1.3-12)
将上式代入[ρ, H ]后即可验证(2.1.1.3-9)式。因此,这是另一种实现定态系综
的密度函数分布,该系综就是正则系综,其密度函数分布为 Boltzmann 分布
其中的参量是:粒子数 N 、体积V 、温度T 、压强 P 、能量 E 、化学势 μ 。这些 系综所处的环境可用图 2.1.2-1 总结,下面我们求各系综的几率分布和物理量的 表示,更为详细的推导请参看统计力学的各种参考教材。
N,V ,T
正则系综,F 恒定温度下的热浴
N,V , E
微正则系综,S 无能量和粒子交换的孤
∂ ∂t

Ω
ρ
d
Ω

(2.1.1.3-2)
另一方面,代表点流出该体积并通过表面σ 的净速
率为
图 2.1.1.3-1 相空间中代表点流 体的运动。
∫ ρ v ⋅ndσ = ∫ ρ v ⋅ dσ = ∫ (∇ ⋅ ρv) dΩ 。
σ
σ
Ω
(2.1.1.3-3)
2-3
第二章 重要抽样的 Monte Carlo 模拟
ρ (q,p) ∝ exp ⎡⎣−H (q, p) kT ⎤⎦ 。
(2.1.1.3-13)
式中的 k 为 Boltzmann 常数。
2.1.2 系综理论
相空间代表点的集合和几率密度分布一起规定了一个系综,它描述了在某种
宏观约束条件下所有允许微观状态的概率,其约束条件可以由一组外加宏观参量
来表示。根据规定外加的条件不同,我们区分几种系综:微正则系综具有给定的
其中 H (q,p) 是体系的 Hamilton 量,是所有粒子坐标和动量的函数,这里我们用
矢量 q 表示所有 3N 个位置坐标。随着时间的发展,坐标值 (q,p) 也在连续地变化,
因此相空间中的代表点走出一条轨迹(图 2.1.1.1-1),其轨迹的运动方向完全由
速度矢量 v = (q,p) 给出,因而通过相空间中任一点的轨迹只能有一条。当力学体
因为相空间中系综代表点有一定的密度分布,设其为 ρ (q,p;t ) ,求系综平均
时须将它作为权重因子,因此宏观量的所有可能微观状态的系综平均值为
A = ∫ A(q,p) ρ (q,p;t ) dqdp 。 ∫ ρ (q,p;t) dqdp
(2.1.1.2-2)
可以看出,ρ 相当于几率密度分布。上式中的积分遍及整个相空间,但是实际上
∑ ∑ ∂ρ +
∂t
i
⎛ ⎜ ⎝
∂ρ ∂qi
qi
+
∂ρ ∂pi
pi
⎞ ⎟
+
ρ

i
⎧ ⎨ ⎩
∂qi ∂qi
+
∂pi ∂pi
⎫ ⎬ ⎭,
∑ = ∂ρ + ∂t
i
⎛ ⎜ ⎝
∂ρ ∂qi
qi
+
∂ρ ∂pi
pi
⎞ ⎟ ⎠
=
dρ dt
(2.1.1.3-7)
代入正则方程后,简化为
∑ d ρ = ∂ρ + [ρ, H ] = ∂ρ +
( N,V , E ) ,特征函数是熵 S ( N,V , E ) ;正则系综有确定的 ( N,V ,T ) ,特征函数是 Helmholtz 自由能 F ( N,V ,T ) ;巨正则系综给定( μ,V ,T ) ,特征函数是 Massieu 函 数 J (μ,V ,T ) ;等温等压系综给定 ( N, P,T ) ,特征函数是 Gibbs 自由能 G ( N , P,T ) 。
间中组成一个系综(图 2.1.1.2-1)。系综因此定义为是由大量性质完全相同的力
p
p
q
q
p
p
q
q
图 2.1.1.2-1 系综是一个瞬间对多个相同力学体系拷贝所组成的代表点集合。左上、右上、左下 图综分的别示是意同图一,个其力中学的系三统个轨点迹分的别取3 自个前拷面贝的(三由个于力初学始系条统件的可拷以贝不。同,轨迹也不同)。右下是系
态的数目,即一个宏观态实际上是由许多微观态实现的,或者说,粒子体系必须
满足相同的宏观约束条件,但其微观状态可以有差别。对于大量粒子组成的体系,
宏观性质对微观细节并不敏感。
关于平均值,其定义有两类。首先我们想到,可以对一个物理量 A 沿相空间 中代表点随时间的演化的一条轨迹进行长时间平均,即
∫ A = lim 1 T →∞ T
E 限制了 q 和 p 。特别是,对于能
量守恒的保守系统,轨迹限于在相
空间中由 H (q,p) = E 确定的曲面
上运动。如果总能处于 ( E, E + ΔE )
的一个区域范围内,则轨迹限制于
一个厚为 ΔE 的曲面壳层里。 2.1.1.2 统计系综
对于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
q
图 2.1.1.1-1 一个力学体系的代表点在相空间中随 时间发展所走过的轨迹。
个点代表力学体系的微观状态,相应的 6N 个坐标组成体系的一个构型(注意:
不是 3 维位置和 3 维动量空间,且 N 个粒子在空间中占 N 个点)。
每个坐标值 qi 和 pi 随时间的演变由经典力学的正则方程决定,
qi
=
∂H ∂pi
,
pi
=
-
∂H ∂qi
(i = 1,
,3N )
(2.1.1.1-1)
§2.1 统计力学基础
其中的 v 是通过面积元 dσ 时的速度, n 是面积元法向。因为相空间中没有代表
点的源或黑洞,代表点的总数应该是守恒的,故
∂ ∂t

Ω
ρ
d
Ω
=
−∫ Ω
(


ρ
v
)
d
Ω

(2.1.1.3-4)
对于任意的体积 Ω ,故得
∂ρ + ∇ ⋅( ρ v) = 0,
∂t

∑ ∂ρ +
∂t
T 0
A
⎡⎣q
(t)
,p
(t
)⎤⎦
dt
(2.1.1.2-1)
这正是我们在分子动力学中所要做的,只不过分子动力学中限于计算资源的考
虑,模拟体系的粒子数和总时间都要远远小于实际情况。
系综是统计力学中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将力学体系在相空间中的轨迹
作多个拷贝,每一瞬时来看,每个拷贝中只有一个点,将所有拷贝放入同一相空
第二章 重要抽样的 Monte Carlo 模拟
§2.1 统计力学基础
第二章 重要抽样的 Monte Carlo 模拟
§2.1 统计力学基础
本节中我们主要复习经典统计力学理论,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是 后续的 Monte Carlo 模拟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的基础。
2.1.1 相空间理论
2.1.1.1 相空间
∂ρ ∂t = 0 ,
(2.1.1.2-3)
则系综是定态的,代表处于平衡态的体系。为了决定上述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满足,
需要对相空间中代表点的运动做详细考察。
2.1.1.3 Liouville 定理
现在我们讨论相空间中点的几率密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Liouville 于 1838
年发表的定理称:系综的几率密度在运动中不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2-2
第二章 重要抽样的 Monte Carlo 模拟
§2.1 统计力学基础
学体系而构成的,每个体系各处在某一运动状态而且是独立的。则相空间中弥漫 着大量代表点,每个点是系综的一个组成单元,这些点云集在相空间中的一定区 域里。当时间变化时,“星云”中的这些点当然也要走出连续发展的轨迹(实际 上力学体系的拷贝中初态可以不一样,因为无法也无必要确定每个粒子的初态, 所以这些轨迹可以不重合)。但是,这里我们不再关心体系的时间演化。按照各 态历经假设,当力学体系从任意初态开始运动后,只要时间足够长,所有在能量 曲面上的一切微观状态都要经过。因此,对一条轨迹长时间的平均完全等效于瞬 时对系综中所有代表点的平均。
两者同时成立时,即达到平衡态时有
[ρ,H] = 0,
(2.1.1.3-9)
满足上式的一种情形是,假定 ρ 除了不显含时间外( ∂ρ ∂t = 0 ),它也不依
赖于坐标 (q, p) ,即:
ρ (q,p) = C 。
(2.1.1.3-10)
2-4
第二章 重要抽样的 Monte Carlo 模拟
§2.1 统计力学基础
物理上这表示,所选的系综体系在任意时间所有可能的微观状态都是均匀分布
的,系综的每个成员是等几率地分布于所有微观态中的,这就是微正则系综,其
力学量的系综平均(2.1.1.2-2)式则为
A
=
1 Ω

Ω
A
(q,
p
)
d
Ω

积分的分母是相空间中占据的体积。
(2.1.1.3-11)
另一种满足(2.1.1.3-9)式的一种情形是,ρ 是 Hamilton 量 H 的显函数,它
经典统计力学考虑的是一个多自由度(原则上是无限多)的力学体系,这些
自由度一般是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或者是磁矩即自旋。经典体系意指这些自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