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县高友侗寨为例
侗族旅游调研分析报告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侗族旅游资源丰富
侗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鼓楼、风雨桥、侗族 大歌等,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特色旅游的需求增加,侗 族旅游有望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旅游发展面临挑战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参与等问题, 确保旅游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制约因素
01
02
03
交通不便
部分侗族地区交通条件相 对落后,影响了游客的出 行和到达。
宣传力度不足
侗族地区的旅游宣传力度 相对较小,许多游客对侗 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并不了 解。
缺乏专业人才
侗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缺 乏专业人才,影响了旅游 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05
侗族旅游发展策略与建议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生态景观
侗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如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等,形成 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人文景观
传统建筑
侗族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 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如鼓楼、风 雨桥等。
民俗文化
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侗 族大歌、侗戏、鼓楼文化等,具有很 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特色文化
音乐舞蹈
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THANKS
感谢观看
展望未来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整合侗族旅游资源,打造 具有特色的侗族旅游品牌,提
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推动产业融合
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产业 的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 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和体验。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以“三省坡”侗族文化旅游为例
文化 与 文化 建 设
民间 原 生 态 文 化 的传 承保 护 与 开发 利 用 研 究
以“ 三省 坡 ” 族 文化 旅 游 为例 侗
龚 璇 湖北武汉 407) 30 4
(中南 民族 大 学经 济 学 院
【 摘
要 】 本文分析 了湘黔桂“ 三省坡” 侗族原生 态文化的资源优势 , 认为进行旅 游开发是 对原生 态文化 传承保护 的合理有效 办法, 并
【 关键词 】 原生态文化 ; 传承保护 ; f 用 开发i , 1 加大对民族民间原生态文 化的保护 , 我国保护 少数 民族 非物质 是 文化遗产 的一项重大举措。国 家《 十一五 ” “ 时期文化 发展规 划纲要 》
指出 , 我国将建立 1 国家级民族 民间文化 生态保 护区 , 非物质文 0个 对 化遗产内容丰富、 较为集 中的区域 , 实施整体性保护 。位 于湘黔桂三省
表 1 湘 黔桂 三省 坡 侗 族 原 生 态 文 化 被 列 入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名 录 的保 护 项 目
序 l 2 3 4
5
侗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定位来对这 些文化遗 产进行旅游 开发 , 样既促 这 进 了三省坡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又使这些 原生态文化 遗产保 护的投 入有 了保障 , 可谓一举两得。
二 、 理 开 发 利 用是 对原 生态 文 化 遗 产 传 承 保 护 的最 好 方 式 合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 断加快和 工业 化的逐 步推进 , 侗族独 特的民
族文化 , 有的精神物质 以及民族气质 , 独 正受各种外来文化特别 是汉文 侗族人民在 其历史 长河 中创造 了辉 煌灿烂 的 民族传统 文 化。目 化的强烈; 击与影响 , 三省坡原 生态文化遗产 的保护 迫在眉 睫。但 中 对 前, 三省坡区域 内被列入 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的文化遗 产包 括侗 是该如何实施更加有 效地保护措施 呢?笔者认 为最好 的方式就 是 : 开 族大歌、 侗族 鼓楼 、 侗族风雨桥 、 侗戏 、 侗锦、 侗族 芦笙 等。震惊法 国巴 发利用。旅游产业化是较 为有效 的开发利用方 式。旅游业作 为“ 烟 无 黎和维也纳音乐大厅的多声 部侗族大 歌在贵州 黎平 、 江、 从 榕江 、 广西 工业 、 朝阳工业 ” 在国民经济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 , 尤其对许多 三江和湖南通道等地厂为流 行 , 歌中央 电视台的 侗族假声 高腔 琵琶 放 民族 地区而言, 往往起着经济支柱的作 用。 歌、 哆也等歌舞也都发源和盛行 于这一带 ; 西三江 程阳风 雨桥、 团 广 芭 1旅 游 开发 带 来 的资 金 是 对 原 生 态 文化 保 护 的保 障 、
侗族旅游调研分析报告
侗族旅游调研分析报告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侗族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在对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侗族旅游因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侗族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侗寨建筑、侗族歌舞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
侗寨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而侗族歌舞则以舞狮、舞龙等形式表现,将侗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展示给游客。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侗族旅游对于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为侗族村寨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激发了侗族民众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使他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侗族民众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推动了文化传统的传承。
然而,侗族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侗寨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限制了侗族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侗族文化也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的压力,需要更加积极地保护和传承。
为了进一步推动侗族旅游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侗族旅游的服务质量。
完善道路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加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侗族文化的传播,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文化传统的传承。
3.加强政策的支持。
鼓励投资者投资侗族旅游项目,提供财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总之,侗族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吸引游客、推动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侗族旅游的发展。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江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创特”战略的推动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发现,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非遗资源的挖掘利用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难等。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研究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可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三江侗族作为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创特”战略的背景下,研究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三江侗族非遗文化,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传承意识。
非遗文化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非遗文化旅游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助于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和谐。
研究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还可以为其他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更为深入和全面。
研究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1.3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在“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研究将深入分析三江侗族非遗文化的概况,探讨“创特”战略对该地区非遗文化的影响,剖析目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本文将提出两条具体的发展路径,包括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广西三江县高友侗寨田野调查
智库时代·168·智库观察广西三江县高友侗寨田野调查李晶晶(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00)摘要:高友侗寨目前有6座鼓楼、1座风雨桥 、1座古庙、1座戏台、4个寨门、14个凉亭、13个古井亭和400多座吊脚楼等。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建筑是当地百姓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和生活记录。
高超的建造技艺、精美的刺绣艺术、神秘的侗族大歌、传统的侗族佳肴等,这样的侗寨可谓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具有巨大的历史、民俗、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友村;侗族;建筑布局;鼓楼;风雨桥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9-0168-002高友村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东北部湘桂交界,大伞山峰东侧,地处“湘桂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
高友村距县城36公里,是三江县境内属于长江度湖水系最源头的寨子之一。
目前,高友村对外交通条件较好,一条村屯级公路穿屯而过,往西南方向接林溪镇政府所在地,往东北方向可通往湖南省通道县。
高友侗寨地处高山地带,高546米左右,四面环山,地形平缓的小山谷里全村森林植被较好,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5%。
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该村有10个村民小组,494户,1958人,侗族人口占比100%。
近年以来,随着该村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乡村旅游业开始升温,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高友侗寨民居建筑布局合理有致,鼓楼、戏台、吊脚楼、风雨桥、凉亭、石板古道、古井古树、石雕、古庙、古墓群等建筑物和人文自然景观保护完好。
2007年高友村荣获柳州“十大美丽乡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广西环保厅评为“自治区生态村”,2014年入选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一、历史沿革据当地老人说,高友侗寨建立始于明代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距今已有430余年历史。
高友侗寨先民先由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珠玑巷迁徒到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后经柳州、融水迁入三江。
旅游生命周期三江侗族的案例分析
旅游生命周期三江侗族的案例分析侗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200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共有2,960,293人,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两三省〈区)交界地区。
长期以来,侗族人民以她勤劳、智慧和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创造了丰富而奇特的民族文化。
在南侗地区,"侗族的原始文化至今依然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米,随着一些优秀的侗族传统文化不断对外传播,侗族传统文化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喜爱,尤其是侗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和歌舞艺术,已经成为了当地十分珍贵的旅游资源。
但是,多年来南侗地区的这一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不仅过去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效益,而且近年米还因逐步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击而濒临保护和传承的危机。
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南侗地区人民所处的地区偏僻,旅游开发的各项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以及主观上该地区过去的许多领导干部对当地的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因素之外,还跟当地落后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水平等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加强对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以此来指导和规范侗族地区各县市的旅游开发建设,将侗族文化旅游引向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发挥侗族文化旅游应有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改变侗族地区的落后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落后的经济面貌,谋求侗族地区“三农”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将具有积极的学术、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下为案例分析:1.侗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明显具有丰富性、民族性、垄断性和区域性特征的旅游资源。
2.各侗族文化旅游区(一般为县市一级)的侗族文化旅游开发,必须在宏观上要把握大局,根据自身的区位和资源等地域特征,明确自己的开发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把握自己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同时采用科学的开发战略模式。
3.侗族文化旅游各县市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时,要善于挖掘各自的地脉和文脉特征,比如区位特征、资源特色,等等,了解各个侗族文化旅游地区的区别与联系,力避旅游市场形象和主体产品的雷同,并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三江侗族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非物质遗产文化。
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的特点、传承的方式和发展途径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三江侗族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制度和农田水利系统。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如侗族芦笙、葫芦丝等音乐演奏,舞蹈、剧目、传统节日等。
他们拥有独特的口头传统,包括口头文学、口头史诗、谚语等。
传承是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关键环节。
对于三江侗族来说,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家庭传承,即由父母传给子女。
这是最常见的传承方式,通过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让子女熟悉和掌握非物质遗产文化。
二是社区传承,即由老一辈的人传给年轻一代。
三江侗族有一种特殊的乡村民居形式——侗族“风雨桥”,是社区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场所。
三是学校传承,即通过学校教育,将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授给学生。
在三江侗族的地区,一些学校设立了特殊教室和课程,专门教授非物质遗产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展三江侗族的非物质遗产文化,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考虑:一是科学保护和修复非物质遗产。
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学术研究和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修复非物质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元素。
二是推广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方式。
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中来。
三是挖掘和开发非物质遗产的经济价值。
非物质遗产文化不仅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可以通过开展非物质遗产文化旅游、文化产品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遗产转化为经济收入。
四是加强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是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课程,为非物质遗产传承者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研究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三江县旅游调研报告
三江县旅游调研报告三江县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的县。
本次旅游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三江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以及推动三江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三江县游览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对游客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三江县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三、现状分析1. 自然资源三江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瀑布、河流、森林等。
著名的三江大瀑布是三江县的旅游名片之一。
此外,三江县还拥有壮乡溪腰庙、福贵山等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
2. 民俗文化三江县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包括壮族的歌舞、织锦和侗族的舞蹈等。
这些民俗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旅游设施和服务三江县目前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相对简单。
虽然有一些酒店和农家乐提供住宿服务,但是整体上还需要提高设施的档次和服务的质量。
四、问题和建议1. 旅游宣传的不足三江县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宣传力度不够。
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电视媒体等渠道将三江县的旅游资源介绍给更多的人。
2.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三江县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相对简陋。
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提升旅游设施的档次,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3. 保护自然环境三江县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但在一些旅游景点存在乱丢垃圾等现象。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
五、结论三江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三江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江县的旅游业将会蓬勃发展。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
侗寨是侗族村落的特有建筑,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侗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代化的社会变革中,侗寨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依然保存完好的侗寨也变得越来越少。
因此,对侗寨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林市北部,是侗族聚居的重要地区,拥有较为完整的侗寨群落。
在三江侗寨的建筑与装饰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既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侗族文化,也有助于推动三江侗寨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对三江侗寨的传统建筑装饰图像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三江侗寨传统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2. 三江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的类型、特征和意义。
3. 探究传统建筑装饰图案与侗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其文化内涵和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和保护。
本研究将运用人文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手段,对三江侗寨的传统建筑装饰图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三江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进行研究和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侗族文化。
2. 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图像与侗族文化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侗族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3. 为三江侗寨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将于2022年开始,预计历时两年,具体研究计划如下:2022年: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阐述和确定。
2. 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3. 开展相关文献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
4. 开始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2023年:1. 分析与整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初步结论提炼。
侗族大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
第2 3 8 期
侗族大歌 的保 护性旅 游开发研 究
— —
以广 西三江侗族 为例
谭 文
( 广 西艺 术 学院 人 文 学 院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2 )
【 摘 要 】 侗族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这标志着它不再是一个
二 、旅游发展对三江侗族大歌的 阻碍
( 一 )大歌 商业 化严 重失 去 原有 的风味 。受 到礼 仪 的驱 使 ,在 一 些 民俗 馆 、风 情 园 ,甚 至 是饭 店 ,随处 可
叙 事 大 歌 、戏 曲大 歌 、声音 大 歌 等 ,这 些 大歌 充 分 反 映 以见 到 大歌 的表 演 ,一些 表 演 者 把大 歌 原有 的 曲调 、唱 了各 个 时期 侗 族 人 民的生 活形 态 和 精 神 面貌 ,如 叙 事 大 法 改 编 成 时下 流 行 曲调 ,为 了迎 合游 客 与 观众 ,大歌 这 歌 ,记 述 了有 关 宇 宙与 人 类起 源 的古代 神 话 和传 说 ,以 时 已失 去原 有 的样 子 了 ,政 府 部 门也 以复兴 侗 族 传统 文 及祖 先 们 对 自然 、历史 、生产 生 活 的 开拓 ,人 们 现 在 唱 化为 由将 大歌 搬 上 舞 台 ,对其 进 行加 工 再 造 ,侗 族 大歌 这些 大歌 ,就 是 能 够很 好 地体 会 到 当 时先 民们 的生 活 状 就这样 被 “ 艺术 化 ” 了之后 成为 了旅 游开 发商 的牟 利手段 。 况 ,知 道 如今 的幸 福生 活 是靠 祖 先 们 创造 的 ,大歌 曲调 ( 二 )大 歌 赖 以 生 存 的 自然 环 境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 旅 起 伏 较小 、篇 幅长 大 ,有 的一 唱就 是 几个 小 时 ,有 的更 游业 一 旦 发展 起 来 ,当地 的循 环 人 口必 然 增 加 ,然 而三 是 可 以连 唱 几 天几 夜 ,通 过对 民族 英 雄 和传 说 中 正面 人 江 的环境 承载力 有 限 , 这就 导致 了 自然环 境 的严 重破 坏 , 物 的歌颂 ,起 到对 青少 年潜 移默 化 的教育作 用 。 大歌 ,就是 在 一 片优 美 和 谐 的环 境 中诞 生 的 ,然 而 随着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三江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非物质遗产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将围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途径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民俗、口述文学等方面。
侗族歌舞以传统的侗族广场舞为主要形式,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三江侗族的手工艺制作也非常精湛,如侗族织锦、竹编等技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俗文化方面,侗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颇具特色,例如侗族芦笙节、板凳舞等活动。
二、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挑战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口减少。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了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口的减少。
2. 传承环境恶劣。
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技艺需要长期的传承和练习,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制作环境受到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如嘈杂的生活环境和缺乏传统的学习场所等。
3. 传承载体缺失。
由于新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一些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载体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传统乐器的使用和传唱的曲目减少等。
三、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传统文化创新等方面。
1. 政府支持。
政府应当注重加强对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侗族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各种资金和场地支持。
2.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通过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文化节庆等方式,增强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公众意识,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传承活动。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三江侗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迁,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江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合适的发展途径。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三江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民间信仰、口述传统和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侗族的原生态歌舞、木偶戏、侗族芦笙、侗族民居建筑等是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形式。
二、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三江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一些消极影响。
传统音乐和戏曲的演出渐渐减少,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艺逐渐失传,民间信仰和节庆活动的传承也面临困难。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流失和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三、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是传承人的流失和老龄化问题,许多精通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艺人年事已高,他们的后人或者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机会去学习和传承。
其次是现代社会的冲击,侗族青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这也导致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冲击。
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一些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逐渐被商业化和虚假化所破坏。
四、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途径针对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有必要探索出合适的发展途径。
首先是加强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保护,政府应该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其次是推进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等途径,加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传授,培养新的传承人。
侗族旅游调研分析报告
侗族旅游调研分析报告经过对侗族旅游的调研分析,本报告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关于侗族旅游发展的参考依据。
以下是对侗族旅游调研的分析结果:一、侗族旅游资源概况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侗族地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建筑风格、织染工艺和音乐舞蹈等文化资源,同时还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侗族旅游现状分析1. 旅游基础设施侗族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交通便捷程度有待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2. 旅游产品开发部分侗族旅游景点的开发较为成功,如世界自然遗产-黔东南侗族苗族风景名胜区。
然而,目前侗族旅游产品多以观光旅游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3. 旅游营销推广侗族旅游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知名度不高。
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推广,提高侗族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侗族旅游发展建议1.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侗族旅游地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丰富旅游产品加强侗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培养特色民宿、民族手工艺品、传统文化体验等产品,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3. 拓宽营销渠道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开展合作推广活动,提高侗族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强化文化传承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挖掘侗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让更多的游客了解侗族文化。
综上所述,侗族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投资、丰富旅游产品、拓宽营销渠道和强化文化传承,侗族旅游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与创新研究——以广西三江高定侗寨为例
2 0 2 0 ) } , 感觉今天 的高定传统村落慢慢在消亡 。 四、 高定村传统 民居的特点和建筑模 数关系
侗族 村寨 布局有三 种大 的类 型 :一 是 山麓河 谷 型, 二是平坝型 , 三是山间高地 型。民居结构分为干栏 型和平 地型 , 结构 的选择 取决 于地形 , 干栏 型多用 于
侗 族 民居 营造 的具体 建筑构 架取 决 于建筑 实 际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1 3
基金 项 目:本文 系2 0 1 7 年广西 高校 中青年 教师基础 能力提 升项 目 《 非遗 数字化 的侗族 绿色建 筑设计 创新 与应 用研究 》 ( 项 目编号
2 0 1 7 K Y1 2 6 9)
、
引 言
间, 四周竹树簇拥 环抱 , 风景秀美 , 吊脚木楼 和鼓楼交 相辉映 ( 如图 1 ) 。 高定村被列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 ,
有广西生态文 明村等称号。 2 0 1 0 年我受柳州市 旅游局邀请参 加《 柳州市旅游
三江侗 族村寨 已列 入 国家 文 物局2 0 1 2 年更 新 的
资源调查》 项 目组 , 走 进了三江侗族 自治县 , 用一个 月 的时间走遍 了三江县 大小村 寨 , 尤为 让我感到惊讶 的 就是独 峒乡高定 村 , 去 的山路很 颠簸 , 自驾 车从三 江 县城出发行驶 了2 个多 小时到 了高定 村 ,一下 车就被 邀请 去高定小学教学楼楼顶俯 瞰高定村 全貌 , 这样 的 山地形村寨 ( 依 山而建 、 错落有序 ) 的建筑形 式深深 吸 引了我 。做完旅游 资源调查 ,我拍摄 了很 多高定村房
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实证研究
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实证研究作者:梁燕敏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民族文化景观的集中地,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进行整合,推动三江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三江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给出相应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方案。
一、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现状(一)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旅游的资源优势三江县属于广西、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地带,境内主要地貌为山地和丘陵河谷地,还有纵横交错的榕江、浔江与苗江等河流。
而且三江县境内不仅有山水自然景观,还分布有大量的风雨桥、侗族建筑群、鼓楼和民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侗族主要文化活动有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和“百家宴”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
三江县境内的侗族建筑群大多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人文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对照与融合。
因此,广西侗族三江县的自然风景、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资源,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山水人文画卷。
(二)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旅游的发展现状广西侗族三江县现有程阳、丹洲和大侗寨等国家“4A”景区,程阳桥、马胖鼓楼、岜团风雨桥和里三王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州景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区。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首批景观村落1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个,其中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和侗戏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三江全县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699.786万人,同比增长38%;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2.62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海外旅游总人数17.98万人,同比增长21%;海外旅游总收入4 319万美元,同比增长20%。
广西侗族三江县已启动实施程阳八寨景区“5A”、侗族文化等提升工程,并对城市载体和旅游服务功能加以完善。
以上数据说明,侗族三江县文化旅游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空间。
二、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面临的瓶颈侗族三江县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在乡土文化景观的开发方面,仍旧缺乏正确的战略引导与开发模式。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之侗族风雨桥——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
3 2 2 做强做大宣传促销 为加 大对 “ 廊 桥之 都 ” 品牌 的宣传 力度 , 扩 大影 响 , 三 江县 政 府每年可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廊桥文化论坛会 , 让万人前来参
参 考文 献 :
… 1 范俊 芳, 郑广. 侗 族 传统 木构 建筑 的建造 模 式研 究Ⅱ 】 . 观 点; 中外建 筑, 2 0 0 8 , ( 1 2 ) : 6 8 . 【 2 】梁丽 斐. 浅析侗 族 风雨桥 文 化Ⅱ 】 . 南宁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 2 0 1 1 , ( 1 ) : 9 o 一 9 2 . 【 3 】罗冬 华. 广 西侗 族 传统 木结 构建 筑的结 构设计 手 法探 析 Ⅱ 】 . 中 国新 技 术新 产品, 2 0 1 0 , ( 1 1 ) : 1 5 6 .
观廊桥文化展览( 展影、 展演、 展销等) , 每次可请些社会知名人士 、 舞台明星到场, 搞活旅游 , 促进民族县域经济发展。 3 . 3 筹建侗族生 态博物 馆 三江侗族 自 治县民族文化渊远丰富,留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程阳桥、 岜团桥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 , 还有怀远 古县城遗址 、三王宫祠等 3 O 多个县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以及 吊脚 楼等极具侗族特色的民族建筑、 民俗活动, 这些都是侗乡生态文化 的优秀代表。政府应加大力度对自然生态景区的保护, 筹建侗族生 态博物馆, 以弘扬侗族民族文化。 目 前, 自 治区文化厅和县政府已拨 款筹建侗族生态博物馆。 在此基础上还应得重视生态博物馆利益相 关者利益关系, 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合作, 共美好生活。 3 . 4 建 立保 护地域文 化特色 的视角
尊重 地域特 色 , 也意 味着 尊 重建 筑的维 护方法 , 强调 传 统技 术和 工艺的保护 和使用 , 同时注 意历史信息 的保护 r 7 】 。程 阳风雨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0年第2期•文化视域•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曾咏[摘要]文旅融合日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从量到质转变的一个缩影。
三江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中国侗族在三江”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的灵魂与纽带。
在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下,找准三江侗族大歌与风情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研究破解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因地制宜地推进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就能将三江建设成为粤桂湘黔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
[关键词]文旅融合发展;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传承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是衡量地方政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有力支撑。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三江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三江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中国侗族在三江”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的灵魂与纽带。
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努力破解三江侗族大歌在文旅全面融合起步中所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探索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建立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新格局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江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快捷。
全县有风雨桥200余座、鼓楼230余座,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4个,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侗族村寨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作者简介:曾咏,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文艺部教师。
单位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
贵广高铁、厦蓉高速、三柳高速、焦柳铁路、209国道、321国道贯穿三江境内,构建了西进贵阳、东连广州、南下北海、北接长沙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格局。
千年侗寨 梦萦高友
千年侗寨梦萦高友
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21期
新华
这是一片神秘古朴的家园,是侗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梦境天堂”,这就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友村。
这个有400 多户人家的村庄,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交界处海拔千米的高山上,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在高山上建屋,因此他们把自己生活的村寨命名为“高友”,意为高山上的朋友。
高友村完整保存着千年侗族建筑和民族文化,被誉为“活的博物馆”。
2012 年,包括高友村在内的三江侗寨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
如今,拥有古朴人文民俗和优美自然环境的高友村,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 的秉 性 , 使客 人 处处 感受 到 侗寨 的和 谐氛 围 。 高 友 侗 寨 的旅 游 接 待 工 作 主 要 由村 委 会 负 责 。
高 友 侗 寨 的 旅游 产 品以 文 化 旅游 产 品为 主 , 主 要 有 静 态 的和 动态 的两 类 。静 态的文 化旅 游产 品包
接 待工 作分 两部 分 : 排 住宿 和 开 展 各 种有 侗 族 特 安
旅 游 的道路 。
“ 家 宴” , 寨各 家各 户提篮 携 酒 , 自家美 味佳 百 时 全 将
肴 ( 要有 酸鱼 、 猪 肉 、 鸭 、 鸟 肉、 主 酸 酸 酸 酸黄 瓜 、 酸豆 角、 酸辣 椒 、 糯米 酒 、 糯米 饭等 , 还包 括用 当地 特殊 食
材 烹制 的菜 肴 ) 带到 鼓楼 前 的平 地 或其 他指 定地 点 , 排 开长 凳长 桌 , 将饭 菜 一碗 碗 摆放 齐整 , 寨男 女老 全
少 不分 主宾 , 围坐 一起 品尝 美 味 , 宴 痛饮 。其 间举 欢 行“ 多耶 ” 和 和 睦 睦 , 气 洋洋 。 , 喜 吃菜要 吃“ 转碟 ” 转 , 意 思是 每一 家 的菜 都要 尝 遍 。 百家 宴 ” “ 规模 宏大 , 场
面 友好 活跃 , 闹非 凡 , 热 充分 体 现 了侗族 人 民热情 好
少 数 民族 区域 以原 生态 民族 文化及 其 特 色成 为
近 年来 旅游 开 发的热 点 。 随着 对外 交往 的 日益 频 繁 , 侗 族传 统 文化 被越 来越 多的 人们 所 了解和 喜 爱 。至 今 仍 基 本保 持 原 貌 的侗 族 百 家 宴 、 族 大 歌 表 演 等 侗 原 生 态文 化 已成 为三 江 县 高 友侗 寨 最 宝 贵 、 具 有 最 吸 引力 的 旅游 资源 。 在开 发程 度提 高 的 同时 , 高友 侗 寨 原 生态 民族文 化 同样 面 临着市 场化 的 冲击 。
V 1 4 o3 o. N . 4
Jn ,0 8 u e 2 0
原生态侗族 文化 旅游开发研 究
— —
以三 江 霜
( 广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与 旅 游 学 院 , 西 桂 林 5 1 0 ) 广 4 0 1
[ 摘 要] 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 的侗族百家宴、 侗族大歌表演等原 生态文化 已成为三江县高友侗寨最宝 贵、 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 高友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 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 有 关部门及高友侗寨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特 的旅游资源, 依托原生态侗族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 发展, 走一条原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 键词 ] 关 原生态; 侗族文化; 旅游开发; 高友侗寨 [ 中图分类 号 ]F 9 50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 0169 (080—030 10—5 720)3 5—4 0
特色 的 活动 , 称为 “ 拢 宴 ” “ 桌饭 ”是 侗 寨接 也 合 或 长 ,
待 重要 客 人或大 量 客 人来访 时表达 对 客人 重视和 尊 重 的宴请 方 式 , 般 在鼓 楼 前 举 行 。高 友 侗 寨举 行 一
、
高友侗寨文化旅游发 展状况
高友 侗 寨 位 于三 江 侗 族 自治县 东 北 部 , 伞 山 大 峰 东侧 , 湖 南省通 道县 垅城 镇 梓酝 村 、 溪 乡西 避 与 干
维普资讯
第4卷 第 3 4 期
2 0 年 6月 08
广西 师 范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学 版 哲
Ju nl f a g i o ma Unv ri : hlsp ya dS c l c ne dt n o ra n x r l ies y P i o h n oi i csE io o Gu N t o aS e i
色 的活动 。 目前 , 友侗 寨 有 5 户村 民 , 论在 住 高 0多 无 宿 环境 、 卫生 条 件 、 房 用 品等 方面 均 已符合 接待 标 客
括 : 族 特色 建 筑 ( 楼 、 台、 龛 、 旋 )侗 族 服 侗 鼓 戏 神 瓦 、
饰、 侗族特色菜肴等 。 动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包括 :百 “ 家 宴” 侗族 歌 舞“ 、 多耶 ” 芦 笙踩 堂 、 、 侗剧演 出等 。高
村 和 长界 村交 界 , 与 梓酝村 有青 石 板路 相通 ; 离 并 距 三 江侗 族 自治 县林溪 一 八江 景 区的核 心景 区程 阳桥 景区 2 5公里 , 离三 江侗族 自治县 县城 4 公 里 。 距 0 全 寨 共 4 0户 , O 多 人 。 因地 处 桂 北 山 区 , 1 18 O 山多 地 少 , 友村 民主要从 事 山地农 业 活动 ; 高 年轻 男劳 力大 多 到外 地打 工 赚钱 , 村里 剩下 的 多是老 人 、 孩和 妇 小 女 。 05 , 2 0 年 在三江 县政 府 的支 持下 , 通过 柳 州新 闻 摄 影学 会 侗 乡影 人分 会 会 员 的摄 影 镜 头 , 众 开 始 公 认 识 高 友侗 寨 , 友 侗 寨也 开 始 走 上发 展侗 族 民俗 高
一
朴 , 民之 间关 系 和 睦 , 老 风 气 浓 厚 , 们 民族 信 村 敬 人
仰 坚定 , 个 村 寨 时 刻 洋 溢 着 一 种热 情 、 极 、 和 整 积 祥 的 气 氛 。与 村 民 一 起 听族 长 “ 款 ” 一 起 吃 “ 家 讲 、 百 宴 ” 一起 唱 “ 耶 ” 一 起 跳 芦 笙 踩 堂 , 宿 村 民家 、 多 、 夜 中 , 游 者在 高 友 将 体验 到在 城 市 中无 法领 略 的别 旅 具一 格 的侗 族村 寨 民风 。“ 家宴 ” 非常具 有侗 族 百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