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分类及史书体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分类

纪传体(正史)

“正史”一名,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是历朝历代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的立场出发,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包括24种纪传体史书,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

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

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编年体史书

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有利于读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便于了解历史事件间的互相联系;但是不便于集中描写人物、事件,一个人物、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读者不易了解其全貌。

如:*年*月*日,*国*人发动了*政变或光绪*年*月*日,*地发生了*事件。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中国史书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纪

(一)纪事本末体概述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其後,用此体改编或创作的史书很多,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张鉴《西夏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贯通古今,自成系统。这是朝代的纪事本末。

另外,清代每一重大军事、外交行动结束,将有关诏谕奏报按时闲顺序汇编成书,称为方略。《四库全书》也将其列入“纪事本末体”内,这是专史的纪事本末。总计29种方略,可分为3类:一类为平定叛乱,削除地方割据势力,统一和巩固边疆的活动;一类为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起事的;一类为处理外交洋务问题的。

纪事本末类史书,以事为题,事与事之闲缺乏联系,读者无法从中寻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其缺点。

历朝纪事本末史书概况表

书名卷数编著者记史范围

绎史160 清马驌太古~战国末

左传纪事本末53 清高士奇春秋史事

通鉴前编纪事本末100 近人沈朝阳唐尧~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通鉴纪事本末239 宋袁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五代末续通鉴纪事本末110 清李铭汉宋~明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 宋杨仲良北宋太祖~钦宗

宋史纪事本末26 明陈邦瞻太祖~文天祥谢枋得之死

辽史纪事本末40 清李有棠太祖~西辽

金史纪事本末52 清李有棠有金一代

西夏纪事本末36 明张鉴李思恭~李睍

元史纪事本末27 明陈邦瞻世祖至元中~顺帝末

明史纪事本末80 清谷应泰太祖起兵~清兵入关

明朝纪事本末补编 5 清彭孙贻补谷应泰书之阙

续明纪事本末18 清倪在田南明史事

三藩纪事本末 4 清杨陆荣明末福王、唐王、桂王事

清史纪事本末80 近人黄寿鸿起太祖~德宗

别史

正史以外的纪传体史书,是正史的别支,即官定正史以外的史书。其实正史与别史并无性质上和价值上的区别,只是正史是经过命令规定,而别史是未经命令规定而已。

杂史

起源很早,但正式列有杂史这一门,是跟正史正式设立同时期的。所谓杂史是指其体例、内容都不如正史、别史那样严谨完整的史书。它与纪、传、表、志俱全的正史和关系一代大政的别史都有不同。它是异体杂记,是不受体例拘束的又一种体裁的史书。

诏令奏议

传记类

传记类史书是以人物为主的历史记载。根据中国史学的发展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