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研究述评
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参与则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还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作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及障碍、社区管理者应如何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作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建设需要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而参与建设过程的居民也会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居民与社区的联系越紧密,他们就越能够理解社区问题,对社区运作产生共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
因此,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居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物质和人文环境的改善。
居民可以自发地对社区营建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并提供支持。
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来推动社区的发展。
例如,社区驿站的开设、公共垃圾分类、社区园艺、社会公益活动等等,都需要居民在组织和推进中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社区的改善和发展。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当居民开始参与社区建设时,社区管理者和政治领导层就需要扮演促进者的角色,邀请居民参加社区决策过程,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交流途径来了解居民当前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据此开展改善计划。
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日常管理的发展。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及障碍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信息化途径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交流已成为社区建设的常规做法。
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社区论坛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取居民的反馈和建议。
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社区管理者、政治领导层可以设立社区信息中心、开展社区门诊活动、组织社区品鉴活动、设立双向交流咨询窗口等一个或多个措施,从而解决居民生活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福利项目等。
参与式治理
参与式治理“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关键词]参与式治理;公民社会;述评[摘要]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
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
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的全面考察,认为参与式治理对中国的“治道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决策框架”,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助于培育公民社会,塑造“良好公民”;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和基层入手的实践本质也给出了我们治理创新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D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9)08-0075-08在全球化的今天,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
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而是政府是否有效,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好的政府治理。
许多政府领导者和公务人员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好的治理方法。
[1](P25)在政治与行政日益不分的现实下,能否找到一种治理模式:既能满足日益高涨的公民政治参与的诉求,又能保证“良好”的政治输入和输出?既能克服当前代议制民主下政治的种种弊端,建立一个透明、责任、公平、有效的政府,又能塑造优秀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类善治和科学发展的目标?参与式治理(participatory governance)便是这样的一种尝试。
关于“参与式”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如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2]和巴伯的“强势民主”。
[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治理”的出现,“参与式治理”这一术语开始被学术界采用。
对于“参与式治理”,尽管可能有术语上的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强调利害相关者(stakeholders)自下而上的参与。
国外近年来参与式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格瑞特和古彼普主编的《参与式治理:政治和社会启示》,海奈特等人主编的《可持续性、创新和参与式治理》、《多层次的参与式治理》,冯和赖特著的《深化民主:赋权参与式治理中的制度创新》,等等。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案例剖析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案例剖析社区建设是一个涉及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之间合作的广泛领域。
随着社区意识的提高和居民参与意愿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案例,以探讨他们的参与方式及其对社区建设的影响。
案例一:居民协商决策在ABC社区,社区管理委员会意识到居民们对社区设施和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于是决定通过居民协商决策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
他们组织了一场社区大会,邀请居民们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居民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议,如修缮公共绿地、增加社区活动等。
社区管理委员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相应地调整和制定了社区建设计划,并安排了专门的小组来监督和推进相关工作。
这一案例中,通过居民协商决策,社区居民的意见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并最终转化为社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居民们的参与不仅增加了社区建设的多样性,还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案例二:义务工作小组在XYZ社区,一个由居民组成的义务工作小组成立了。
这个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区背景,他们自愿承担起社区维护和管理的义务。
他们定期巡视社区,清理垃圾、维修设施、绿化环境等等。
此外,他们还组织了一些社区活动,如文化节、志愿者讲座等,以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这个案例中,通过设立义务工作小组,社区居民以自愿参与的方式,为社区建设做出了持续性的贡献。
他们的辛勤工作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形象,也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进一步传播开来。
案例三:社区合作项目在123社区,社区居民发起了一项名为“社区厨房”的合作项目。
该项目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共同烹饪和分享美食的场所,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社区居民们自愿捐赠了一些设备和厨具,并组成了一个由居民自愿参与的管理小组,负责运营和维护社区厨房。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居民们更加融入社区,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与式治理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关键词]参与式治理;公民社会;述评 [摘要]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
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
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的全面考察,认为参与式治理对中国的“治道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决策框架”,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助于培育公民社会,塑造“良好公民”;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和基层入手的实践本质也给出了我们治理创新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D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9)08-0075-08 在全球化的今天,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
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而是政府是否有效,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好的政府治理。
许多政府领导者和公务人员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好的治理方法。
[1](P25)在政治与行政日益不分的现实下,能否找到一种治理模式:既能满足日益高涨的公民政治参与的诉求,又能保证“良好”的政治输入和输出?既能克服当前代议制民主下政治的种种弊端,建立一个透明、责任、公平、有效的政府,又能塑造优秀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类善治和科学发展的目标? 参与式治理(participatory governance)便是这样的一种尝试。
关于“参与式”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如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2]和巴伯的“强势民主”。
[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治理”的出现,“参与式治理”这一术语开始被学术界采用。
对于“参与式治理”,尽管可能有术语上的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强调利害相关者(stakeholders)自下而上的参与。
国外近年来参与式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格瑞特和古彼普主编的《参与式治理:政治和社会启示》,海奈特等人主编的《可持续性、创新和参与式治理》、《多层次的参与式治理》,冯和赖特著的《深化民主:赋权参与式治理中的制度创新》,等等。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以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为例摘要: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是社区建设中深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性不强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概括出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一、引言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广泛的社区参与。
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帮助居民锻炼、提高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能力与水平。
居民参与是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主体,社区自治是居民参与的高级形式,也是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条件之一。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质量较低已成为制约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迫切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根本动力。
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
居民社区参与不足主要表现为:1、总体参与率不高。
在对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的调查中,我对社区居民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和社区居民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不愿参与社区事务。
大多数人没有为公共服务的意识,只注重自身及家庭的事物;大多数人认为参加社区活动没有意义甚至是浪费时间;大多数人不能持久的参与社区建设,只是迫于面子象征性的参加一两次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
2、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
分布不平衡是指不同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区域的人的参与率有很大不同。
从年龄层次看,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人员是一老一少,“老”就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以及没有工作的老年人,“少”就是放了寒暑假的中小学生。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积极性对于社区的发展和和谐至关重要。
当前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部分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导致社区事务的治理和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区管理的不完善、社区居民个体意识的淡漠、社区活动的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制约了社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有必要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找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推动社区的发展和和谐。
接下来将从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1.2 研究意义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的活力和发展。
研究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可以了解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和方式,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找到提升社区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结合利用新媒体和加强社区教育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推动社区的发展。
研究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内部合作,提升社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分析1.缺乏意识:许多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和事务缺乏了解和兴趣,缺乏参与意识。
他们往往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无关,对社区活动缺乏热情。
2.交流不畅: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不畅,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互动。
这导致了信息传递不及时、沟通效率低下,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和参与。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不仅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目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些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较弱,导致社区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区反馈和支持。
背景介绍对于理解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一些社区居民由于工作繁忙、社交圈子狭窄或者对社区事务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社区的参与意识不足,甚至出现对社区事务的漠视现象。
如何引导和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投入,成为当前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普遍较低,存在着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不重视、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当今社会,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投入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并不高,很多社区活动缺乏参与者,甚至出现了群众对社区管理冷漠、袖手旁观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也不利于社区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何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动力,建立起更加密切的社区联系和紧密的社区组织,才能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正文2.1 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分析1. 缺乏意识:许多居民并不意识到自己对社区的参与和影响力,缺乏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愿。
2. 资讯不对称:有些居民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信息不完整,导致对社区事务的了解不足,难以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
“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陈 鹏(云南师范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讨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主要对“村改居”的概念界定及认知、“村改居”社区居民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村改居”社区;社区治理;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征地撤村、村庄合并、村落并入都市等原因,几乎每天都有约70个村落消失……”每一年都有上万的村落在中国行政版图上消失。
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59%,截止201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并且每年都在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社会转型时期,“村改居”社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家消除城乡二元壁垒、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当然伴随着新一轮的城镇化,“村改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乡村与现代城市的碰撞,给城市管理与规划、社区治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路径,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开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关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合村并居”事件的持续发酵,更是掀起学界对于这一问题讨论的热潮。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已有成果做一些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农村社区化建设研究述评
20 07年 l , 的十七大报告 明确提 出“ 0月 党 把城 乡社 区建 设成为管理有序 、 服务完善 、 明祥 和的社会 生活共 同体 ” 文 为新型农村社区化 建设 指 明了方 向。民政部通 过全 面论证 和科学部署 , 全 国有条 件 的 34个 农 村社 区 建设 实 验县 在 0 ( 、 ) 市 区 开展 了农村社 区化试点工作 。 随着农村社 区建设实验县 ( 、 开展农村社 区建设 的 市 区) 深入 , 学者们也对不 同地域 的农村社 区化建设展 开调研并从 不 同视角进行理论研究 。笔者对 20 00年 1 1日至 2 1 年 月 01
值取 向相 同、 口同质性 较强 的社会 共 同体 , 体现 的人 际 人 其
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 、 不分你我 、 守望互助 、 服从权 威且具有 共同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 ; 这种共 同体关 系不是社会 分工的结果 , 是由传统 的血缘 、 而 地缘和文化 等造成 的。 0 …2 世纪 2 3 O一 0年代 , 以帕克 为代 表 的美 国芝加 哥学派 对社 区
度扎根在生活 的土 地上 ; 3 每个 人相互 依赖 。我 国著名人 ()
类学家 、 社会 学家吴文 藻先生 最早 引入社 区概念 , 为社会 认
是各种发展程度不 同的社 区 的集 合体 , 包括 乡村 、 市和部 都 落社 区三种 。费孝通 认 为“ 区是若 干社会 群体 ( 社 家庭 、 民 族) 或社 会组 织( 关. 机 、 团体 ) 聚集在 同一 地域 里 , 形成 一个 生活上相互关联 的大集体 。 嵋 ”
21 0 1年 l 0月 1 9暴 第4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娜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11期摘要:社区作为社会单位中最基层的一个单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当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社区参与这一话题的社会关注程度随之逐渐提高。
社区居民作为最为重要的社区子系统之一,在参与过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文章着眼系统理论视角,总结居民参与社区参与现状及其问题,从宏观系统即政府等、中观系统即社区组织等,以及微观系统即居民自身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針对问题提出三层次的建议,希望通过政府给予更多自治权与资金支持,社区提升自治能力、居民提高个人能力、参与度与自觉性等措施推动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参与,达成良性协调。
关键词:系统理论;居民参与;社区参与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区作为社会单位中最基层的单元,与民众关系最为紧密,对其关注度也逐渐升高。
因此,当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政府也在政策上、实践中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和社区建设,重视社区发展并给予支持。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想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其中建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社区营造模式是社区发展的原则之一。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强调通过居民自主参与和多元参与主体的互动,挖掘社区的资源,建立社区社会资本,培养居民社区意识,最终实现居民自治以及居民自服务,以希最大限度激发居民社区参与意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新型社区相继建成,人与人之间、人与公共空间之间在距离上的疏离与情感上的疏远程度大大增加。
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都亟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二、居民社区参与了解居民参与的概念首先要了解社区与社区参与。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一直是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社区参与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社区凝聚力,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目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少,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缺乏对社区事务直接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社区管理水平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不满意,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愿不强。
怎样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探讨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提出提高社区参与的对策建议,探讨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方式和加强社区管理的监督机制,以期为促进社区居民的更广泛参与和社区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很多居民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对于社区发展和管理缺乏热情和参与意识。
社区组织的参与渠道不畅,很多社区居民不清楚如何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参与机会和途径比较有限。
一些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和决策缺乏信任感,觉得自己的声音无法被听见,缺乏对社区参与的动力和激情。
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社区参与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现状和问题所在,分析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社区发展的整体质量。
通过对社区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促进社区居民的彼此沟通和协作,进而推动社区的良性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提升。
论居民社区参与功能及对策研究
论居民社区参与功能及对策研究摘要居民社区参与是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内在动力和实现社区自治的关键。
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下的一些原因,致使居民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我国社区参与呈现出居民社区参与多是动员型、居民社区参与成本过高、参与主体不平衡、总体参与率低、参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非政治参与、社区参与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
由于居民社区参与在社区、政治、社会等层面上的重要功能,必须提高我国居民社区参与有效性。
关键词社区参与, 社区自治, 社区建设引言对于我们来说,社区建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研究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社区建设,才使社区自治这个沉没了多年的研究课题逐步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问题。
对于什么是城市社区自治,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在社区自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这是没有解决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是具有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的人群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
在此意义上,社区建设就是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的形成,或者说,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等活动, 使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是社区建设的最高目标诉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社区成员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与。
十几年的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程度没有提高,其行政负担却一天比一天重,长久下去,社区能自治吗?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功能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描述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模式以及对策建议,以最终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就是指居民个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管理以及公益活动的过程和行为。
一、我国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与问题所谓参与,“就是在一个事物或一个过程中担当一个角色,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发挥作用。
”[1]如果身处事情或事物之外,而没有进入它们,成为它们中的一分子,就根本谈不上参与,因为他们没有参与的对象。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述评
要 素和特 征 。 疑 , 无 人类 最 早 的社 区形态 是农 村 社 区。
在《 一个农 业 社 区的社 会解 剖 》 中指 出 : 农 村 社 区是 由一 个 交 易 中心与 其 周 围散 居 的农 家合 “ 成 的 。要 划 定这样 一 个社 区 , 好 是利 用那 个交 易 中心 的交 易行 为所 能达 到 的距离 , 最 在其 最远
《 东南学 术 ) 0 0年 第 6期 21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和 治 理 研 究 述 评
滕 玉成 牟 维伟
摘要 : 农村社 区建设和 治理是近来 一个多学科 的热 点议题 , 也是 一个影 响深远 的实践课 题 , 有必
要 对 其 研 究进 行 梳 理 评 估 。 本 文 梳 理 了近 十 几 年 来 农 村 社 区及 其 建 设 和 治 理 概 念 的 界 定 、 于 不 同 基
作者简介 : 玉成 , 滕 山东 大 学 政 治 学 与公 共 管 理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系 副教 授 ; 牟维伟 , 山东 大 学 政 治 学 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系硕 士 研 究 生 。
《 东南学术 } 0 0年第 6期 21 为 主要生 活来源 的地域性 共 同体 和 区域 性 社会 ; 或 是指 居 民 以从 事 农 业 生产 为 主 要谋 生 抑 手段 的 区域 社会 。 还有 的将 其定 义 为一 定范 围区域 内的农 民共 同生 活 、 习 、 作 和 栖息 的 农 工 个有 秩序 的空 间群落 , 由有共 同地缘 的农 村文化 、 是 习俗 、 信仰 、 价值 观念 、 消费 习惯 、 基本 生 活设施 、 济社 会 生活所 构成 的地 域 空 间 。 经 ④而对 农村 社 区建设 和治 理 , 者们 也 进 行 了不 同 学
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
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加强社区内部的协作与合作,提升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实施,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推动社区的良性发展。
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密切相关,彼此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区的繁荣和进步。
首先,社区建设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
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满足和改善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居民应该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
社区建设需要居民提供建议、意见和反馈,以确保社区的发展方向符合居民的期望和利益。
居民可以通过参加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影响社区的发展方向。
他们还可以参与社区活动,担任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其次,居民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联系。
社区是居民的家园,只有当居民真正参与和投入社区建设时,社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温暖家园。
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打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社区环境。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可以加强邻里关系,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合作项目和社区活动,居民可以建立联系和友谊,共同努力推动社区的发展。
第三,居民参与可以培养社区的自治精神和责任意识。
社区自治是现代社区建设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味着居民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居民参与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和认同,还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自治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参与社区事务,居民可以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这也有助于加强社区内部的合作和自愿精神,提高社区的整体管理效能。
第四,居民参与可以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社区建设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而居民参与可以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居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区的发展提供创新和建设性的建议。
居民作为社区的一部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居民参与研究
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居民参与研究引言:城市社区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发展、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社区规划主要由政府和专业规划师来制定和执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对城市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社区规划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区规划中居民参与研究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居民参与研究的重要性1.1 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居民是城市社区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于社区的需求和问题有着独特的了解。
通过居民参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居民参与研究可以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阻力。
1.2 增加规划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城市社区规划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平性。
居民参与研究可以增加规划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确保规划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同时,居民参与研究也可以增加规划的透明度,让居民了解规划的目标和过程,从而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
1.3 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居民参与研究可以激发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通过参与规划的过程,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居民参与研究还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
二、居民参与研究的方法2.1 社区会议和座谈会社区会议和座谈会是最常见的居民参与研究的方式之一。
通过组织社区会议和座谈会,可以让居民就规划方案进行意见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共识。
2.2 社区问卷调查社区问卷调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居民参与研究的方法。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可以了解居民对于社区规划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居民群体,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2.3 社区工作坊和设计竞赛社区工作坊和设计竞赛是一种创新的居民参与研究的方式。
通过组织社区工作坊和设计竞赛,可以让居民参与到规划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对于社区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的现状,探讨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对策措施,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的示范效应,以及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
文章指出,加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建立健全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全面提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各种措施和机制的完善,才能实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促进社区的共建共享,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建立健全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全面提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各种措施和机制的完善,才能实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促进社区的共建共享,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分析、对策措施、示范效应、长效机制、意识、机制、全面提升1. 引言1.1 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基础和主体,只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和谐。
社区居民参与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帮助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社区关系。
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有效监督社区管理和公共事务,促进社区治理的透明和民主。
社区居民的参与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建设。
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才能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较为淡薄。
许多居民对社区活动缺乏兴趣,觉得参与社区活动时间成本较高,不愿意投入精力。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渠道不畅。
目前社区活动通知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部分居民无法及时了解社区活动信息。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有限。
有些社区活动面向的群体较为局限,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来说,参与社区活动的难度较大。
探讨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探讨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人们交流、互助和共同发展的重要场所。
在社区中,居民的积极参与是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对社区发展和居民福祉的积极影响。
首先,居民社区参与在建设和维护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社会组织,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味着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有助于形成社区共识和共同价值观。
居民的参与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冲突和矛盾,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性。
其次,居民社区参与能够提升社区发展和管理的有效性。
社区管理者常常需要依靠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来制定政策和决策,因为居民是最直接受影响的群体。
居民参与社区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能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同时,社区居民的参与还有助于监督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居民社区参与对个体居民的发展和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项目和志愿服务,居民能够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个人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居民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此外,居民社区参与还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研究表明,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的居民更倾向于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更乐于与他人分享,愿意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参与性的社区文化能够在居民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社区内部的互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居民社区参与在社区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个人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与社区管理者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福祉。
只有通过居民社区参与,我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社区,为每个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大学实践报告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
大学实践报告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本次大学实践活动,我深入研究了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情况,以下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社区治理涉及到众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建设、治安管理等。
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对这些问题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的参与能够为决策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多样化的视角,从而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意愿。
其次,居民参与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社区氛围。
再者,居民参与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居民对社区情况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他们的积极参与能够减轻政府和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治理的效率。
二、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在实践中,我发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居民对社区治理缺乏关注和兴趣,认为这是政府和社区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部分居民虽然有参与的意愿,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相关渠道和信息等原因,无法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另一方面,居民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形式是参加社区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以及通过社区意见箱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些形式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居民的作用。
此外,社区管理部门对居民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也是导致居民参与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通过与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我总结出以下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语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该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社区处于剧变,城市民主运动高涨,由此许多专家对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5年,保罗·达维多夫(Paul"Davidoff)发表了《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Advocacy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一文,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公众利益,只有不同的“特别利益”。
规划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明白,并且应当公开表达究竟其是为哪一方利益作规划,此外还要为受规划所影响的其他人发言。
1966年,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提出,促使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意识到的“义务”,当社区居民感到有义务投入到某类事务中去时,他们将会自愿参与社区活动。
美国学者凯里(Cary)认为参与须满足三个条件:拥有参与的自由、拥有参与的能力和拥有参与的意愿。
因此,只有首先将参与的权利赋予公众,调动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意愿,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一个公民参与的社会1969年,美国学者谢尔·阿斯汀(Sherr"Amstein)发表的《市民参与的梯子》一文中提出了“公民参与阶梯论”。
讨论了公民参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八个层次和三个阶段。
最底的是政府操作和宣传教育;梯子中间阶段是象征性参与形式(先是给予信息,再上是政策咨询,最后是组织形成)梯子最上是实权性参与形式(先是合作伙伴关系,再高是授予权力,最高是公民自主控制。
1978年,菲力普·隆(Philips"Long)针对社区公共参与提出六大激励公众主动参与的条件:适当的组织、能获取效益、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义务、丰富的知识和在组织中的舒适感〔。
:3]。
1980年,麦考·查尔斯((Mc"Clusky)指出解决社区问题时,首先必须使居民对该社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充分的准备工作前提下,居民才一会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则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键。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并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发展。
一、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1. 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目前,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对社区事务的重视和认同,存在着消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无直接关系,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
2. 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大由于社区居民的社交网络和社区组织发展不够完善,导致了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较大。
在实际行动中,社区居民往往面临着组织不力、信息不畅、沟通困难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社区居民参与途径单一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和社区议事会等形式。
这种单一的参与途径容易造成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不高,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1.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2. 加强社区居民组织建设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加强社区居民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组织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提升社区居民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并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创新社区居民参与途径为了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途径,可以创新社区居民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如开设社区居民参与平台,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信息发布渠道,推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新项目和活动。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研究述评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曾琪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0-01-01 22:25
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之一,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区建设的中间环节,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更有利于促进社区民主化的发展。
对现阶段有关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有助于理清思路,进一步推动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的发展。
一、社区居民参与的内涵
对社区居民参与的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者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
“参与”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对公共事务的作用。
居民参与就是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与公共活动的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估等环节的过程。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居民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影响社区公共权力运行。
维护自身权益,增进社区福利的过程。
也有的学者认为,居民参与是一种区域性社会参与,参与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政务的参与、社区管理的参与、社区文化的参与、社区治安的管理等。
居民主要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居民来信来访、事务性活动及文娱性活动等途径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
二、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区居民参与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普遍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我国的社区居民参与呈现出参与不足的主要问题。
表现在:
从参与率来看,目前我国社区居民的总体参与率偏低。
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社区居民参与的广泛性差。
尽管总体上居民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愿望,实际上无论是政治性参与,还是非政治性参与,无论是本地居民参与,还是外来居民参与,无论是动员式参与,还是主动式参与,居民的参与率都较低。
从参与主体来看,参与居民分布不均。
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研究数据反映,社区居民参与分布不均和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收人、文化程度、居住区域的人的参与率有很大差异,其中老年人、青少年、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参与多,而中青年、在职在岗人员参与少。
从参与形式来看,居民参与缺乏有效的参与形式,多被动,少主动,多为动员型参与和反复参与。
由于居民缺乏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社区居民参与都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去执行的。
并且同一批社区居民被重复动员、反复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这样看似参与人次很多,参与人群却有限。
如居委会成员上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换届选举、参与居民听证会、参与听取居委会有关社区工作的通报等。
从参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居民非政治性参与多,政治性参与少。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大多是停留在社区的具体事务以及一些文娱活动上,而社区居无法切实参与社区规划、社区政治事务如社区领导入的选举、考核、任免等重大事务的决定上,涉及社区公共事务决定、公共服务项目选择等内容的政治性参与较少。
由于居民参与的领域狭窄。
社区参与程度的不深,社区参与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背离了社区自治的初衷。
三、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不足这一现状的原因,学者们做了大量分析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社区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社区建设中对居民参与的制度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由于法律上和行政上给予社区的权利不够,使得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实践显得非常混乱,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萎缩。
社区民主流于形式等,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社区参与制度环境的缺乏,使得居民缺乏公共利益代表机构。
再次,社区参与缺乏投入机制,社区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
最后,社区参与体制、机制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参与渠道单一。
有的学者从居民、政府和社区组织的角度来分析了原因。
从居民来讲,首先我国长期集权决策模式造成了居民的低参与能力。
其次。
我国实行的人员单位所有制和单位行政隶属制,使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次,当前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方式使居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有增无减,自治观念、参与观念淡薄。
从政府来讲。
对居民参与能力的怀疑和居民参与影响决策效率的疑虑,使他们不是很愿意吸纳居民参与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参与社区决策与管理。
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全能政府体制总是把民众作为动员的对象来看待,政府才是倡导者。
行政权力才是社会运行的主要推动力。
从社区中介组织来讲,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街道办事处这一政府派出机构派出的,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职能错位,做了大量本应由其他各类组织和居民承想的具体事务因此,减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削弱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
此外,还有的学者还从经济因素和空间因素分析了居民参与不足的成因。
利益关联度低是导致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经济因素,社区居民是否参与以及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取决于其参与行为对其自身及其家庭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价性程度的大小。
居住模式的变化是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空间因素,与以前单位大院、家属区相比,现在居民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的变迁和流动加剧,从而,社区居民的异质化程度比以前大大增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差异。
相关调查表明:社区居民的交往程度与居民社区参与意愿呈正相关,即居民的交往程度越密切,居民的参与意愿越强。
因此。
目前的居住模式在客观上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往,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
四、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社区居民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提高居民参与意识、畅通居民参与渠道、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培育居民参与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有研究者指出,首先要畅通居民参与的利益表达渠道,才能极大地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然后要发育完善居民参与的草根组织,才能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效能;第三要健全落实居民参与的法律制度,才能使居民参与有制度保障;第四要增强居民社会资本和公民意识,居民才会采取更加有效的参与行动;第五要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才能利于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稳定,形成多元参与:最后要增强政府和社区的回应度及效率,才能增强居民其合法性的认同和社区参与的信心。
也有的研究者从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建设出发,指出首先要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民主制度建设,就要剥离居委会无法承担的繁重行政职能。
回归其社区自治组织的地位;要完善民主程序,构建新型居委会;要健全制度,划分职能,明确分工;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组织制度建设,就要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社区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起一个保障参与、有利运作的社区建设协调网络。
再次要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教育制度建设,就要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社区学院,建设专业化的教育队伍,设立培养社区工作者的专门教育机构和专业;根据社会信息化趋势,要及时开展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更多更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站,将社区教育和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闲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
最后要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保障制度建设,就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建立社区成员定期参加社区内社会公益服务劳动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以实现监督方式的多样化,通过信访、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途径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要重视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关注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注意寻找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
问题来吸引他们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组织多样化的参与活动,以适应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吸引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加入进来。
通过以上对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的研究观点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分析为主,而实证的调查研究较少。
现有的实证研究报告也只是对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进行简单的描述,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论解释。
而各城市间社区居民参与的比较研究和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居民参与的比较研究这样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就更少了。
此外,目前的研究缺乏宏观的理论框架指导,缺乏多学科、多视角的融合分析,因此,在下一阶段研究社区居民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需改善研究方法中不足之处,开展规范、科学的实证调查研究,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完善研究的理论框架,探索融合多学科理论视角的分析途径,以促进我国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