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自主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长方体的框架模型A 4人小组进行自主探究B 集体反馈、完成板书并小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概念的呈现(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A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B拓展练习观察操作验证思考自主回答归纳总结观察交流反馈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讲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讨论 归纳自主交流观察思考集体反馈3. 正方体的特征(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3)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板书集合图教学意图:1 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观察,并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
2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在一次次的操作讨论交流中不断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是深刻的。
3 通过讨论交流长、正方体的异同点,巩固特征的认识。
并体会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为后面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直接推导应用到正方体中作好铺垫。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些什么?畅所欲言能自主表达自己想法板书设计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1)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46、4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培养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挖掘知识,发现规律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教学过程:一、探究阶段:(一) 长方体1.长方体的面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积木),这些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
出示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2)6个面可分为几组?相对2个面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 长方体的棱相邻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出示自学题:(1) 长方体有几条棱?(2) 12条棱可分为几组?每组几条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3.. 长方体的顶点(1) 3条棱相交的那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2)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 长方体的长、宽、高(1)长方体中,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 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 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 厘米, 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二)正方体1.自学并思考:(1)正方体有( )个完全相同的( )形的面;(2) 有( )条长度( )的棱; (3) 有( )个顶点总结: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棱顶点面长宽高二.比较阶段:师: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下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说明: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新授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选自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观察、探究,了解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运用。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P32页第1、2、3题。
2. 拓展题:思考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特征。
3.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特征。
4.能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制作。
教学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认知和模型制作技巧。
2.能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3.计算题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发言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2.教师解释这些物体的名称的由来,同时通过对图形的特征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概念解析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教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和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模型制作1.教师出示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材料和工具,并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制作,让学生通过制作实践来深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
2.教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他们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差异。
4. 计算题练习1.教师让学生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练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来解决。
5. 归纳总结1.教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所学知识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重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制作模型和计算应用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和实际应用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 4.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沪教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探索、抽象概念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3、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并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师:我们已经认识过不少图形,请看图轻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课件逐一出示),并将图形进行分类(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2、师:对,我们在数学学习当中的图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面图形,另一类是立体图形。
下面我们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在这个画面中,你能找到哪些立体图形,仔细观察。
(指名回答)3、师:哇!图上这位同学说有这么多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
对,在我们生活中立体图形是很多很多的,尤其长方体、正方体运用得十分广泛,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认识(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拿出你们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认证观察,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教师加以引导-—引出“面、棱、顶点”),并板书。
2、师: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请认真看课件。
并带着学生读一读“面、棱、顶点"的定义.3、拿出长方体带着学生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加强对面棱、顶点的认识)(二)认识长方体1、合作探究(1)师:我们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这3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先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3个问题,指名读一读)(2)师: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将你们的发现填入表中.(指着黑板上的表格,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长方体这一栏所有的内容)希望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面、棱、顶点有序的进行观察,并完成表格.(组长拿出表格)(3)小组合作、探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4)
教学难点:
通过空间想象,理解最少保留几条棱就能确定原来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生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已在前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动手搭一搭,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如果搭成功,观察一下搭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
(二)全班交流,修正认知
师生交流:
(1)搭成功的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选择小棒的?搭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学会看简图。
小结:
(1)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2)确定一个长方体的形状,最少保留三条棱,这样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长方体的简图。
先独立思考
再表达想法
动手操作
验证想法
交流反馈
修正并完善认识
学生凭借想象,在完整和不完整间来回“穿越”中理解长、宽、高
学生完成学习单
独立思考
学生先判断,再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原型
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把学过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先思考,再在搭一搭的操作活动中验证之前的判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在全班交流中感受各种长方体的特征。
在一次次空间想象中构建长方体模型,再水到渠成的抽象出长、宽、高的定义。
根据简单的三条棱,在脑海中描画出长方体面的特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纵向发展。
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3)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这节课又是学生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时已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经验,也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这节课主要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它们的特点,还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些目标并不难。
但是有了知识并不等同于形成了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所以,本节课除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还应努力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隐性目标有效达成。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研究的视角往往会指向面和顶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视角指向于“棱”上,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由原来的整体感知转移到结构的把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长方体框架清晰认识棱的特征。
另外,为了能够使几何学习涉及的三种认知过程(视觉过程、推理过程、构造过程)协同发展,设计了“逐渐改变长方体的结构从而变出正方体”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教学设计搭成一个长方体?2、讨论哪个口袋中的小棒能搭成一个长方体。
3、验证:用小棒搭长方体。
4、汇报交流:①1号袋的 12 根小棒分成 3 组,每组 4 根,长度相等,互相平行;②2号袋,不能搭成长方体,为什么?③3号袋能搭成长方体,与1号袋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④4号袋搭成了什么?是一个长方体吗?说说它的特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理解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3、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历,开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并理解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教学难点:开展空间观念,建立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教学具准备:Seewo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醒课题1、出示图片,引出情景。
2、提醒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构建活动掌握特征探究一:观察操作,感知根本特征。
1、回忆旧知: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2、操作活动:借助学具,仔细观察,想一想,长方体有哪些特征?3、汇报交流。
〔1〕面:6个长方形的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2〕棱:12条,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8个。
4、小结过渡:通过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根本特征,也确定了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探究二:观察比照,感悟图形联系。
1、出示游戏:超级变变变。
〔1〕将其中两个面变成完全一样的正方形,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图形?〔2〕将其中三个面变成完全一样的正方形,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图形?2、观察记录:正方体有什么特征?3、观察比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4、小结过渡:我们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三、拆卸构造,构建图形空间1、出示游戏:巧拆长方体。
2、学生猜想:至少保存几根,能复原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3、介绍概念:在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统一叫做棱。
4、小结过渡:通过各种活动,我们从面、棱、顶点逐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稳固练习强化认知1、选一选:哪组小棒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2、猜一猜:根据长宽高的数据,猜想物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将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它们的特征。
然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培养学生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的理解。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2. 白板和笔。
3. 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模型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体积计算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体积,教师提供反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练习题。
4.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体积。
3. 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实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2. 能够正确区分和判断不同形状的物体;3. 能够正确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图形。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和判断不同形状的物体;2.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图形。
2. 能够准确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听力材料,学生练习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示意图等。
学生准备:带着好奇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2.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物体,让学生快速分辨和判断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概念讲解及实际应用1. 概念讲解(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长方体是四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六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于面的形状不同。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及特点——长方体有三个面都是矩形,相邻的两个矩形面对应的边相等且平行,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的两个正方形面对应的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线长度相等。
2. 实际应用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广泛应用,如:(1)长方体:书箱、木块、电视机、冰箱等。
(2)正方体:骰子、水果盒、饮料瓶、鱼缸等。
三、巩固练习1. 观察活动:(1)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物体,并进行描述,看哪个小组分析的最为准确。
(2)老师随机设置两个物品,让学生分辨并说出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 操作题:(1)现场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下。
(2)以小量购物为例,让学生通过选择和计算,购买所需材料。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2.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鼓励他们在课下积极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十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P46~47【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培养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挖掘知识,发现规律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PPT投影),你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呢?生: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好多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
我们先回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出示PPT投影)。
谁来说一下它们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出示PPT投影)这是长方体的面。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学生: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学生:顶点。
)师:那么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呢?(板书面,棱,顶点)生: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板书 6、12、8、)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二、探究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图片)1、探究长方体的面和棱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12条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先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出示PPT投影)。
请同学们看学习单。
学习单一(小组合作学习)一、任务: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要求:1、小组合作学习2、动手操作探究并讨论问题(1)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长方体的12条棱中,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可分成几组?3、填写学习单(归纳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六个面的形状都是(),()的面完全相同,分别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画出其展开图;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其展开图。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我们常见的几何体,它们的表面都由矩形组成,但是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
长方体是指六个矩形相邻两两成直角,其中相邻的三个矩形边长分别相等,称其为长,宽,高,分别用l、w、h表示。
正方体是指六个正方形相邻两两成直角,其每个面都相等,称其为边长,用a 表示。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指将其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就像是拆开了盒子,把每个面都展开到一个平面上。
(以下内容按照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长方体的展开图##### 1. 水平展开图正面右侧面背面左侧面##### 2. 垂直展开图上面底面正方体的展开图##### 1. 水平展开图正面右侧面背面左侧面##### 2. 垂直展开图上面底面三、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例题】一块长方体木板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
现将其立起,使长,宽,厚分别垂直于地面。
求木板底面离地面的高度。
【思路分析】将长方体木板垂直立起后,形成了一个三棱柱,其底面积为l×w,高度为h,故这道题就是求这个三棱柱的高度。
【解题步骤】1.由图可得,底面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故底面积为20×15=300平方厘米。
2.由题可知,长方体木板的高为4cm,故这个三棱柱的高度为4cm。
3.所以,这个三棱柱的体积就是300×4=1200平方厘米。
【答案】木板底面离地面的高度为4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2.能够通过绘制或观察图形等方式,识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3.能够具有初步的使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测量物体体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定义;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体会物体的三维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以长方形为底面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以正方形为底面的立体图形;3.引出表格,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的特征,确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底面长方形正方形侧面长方形正方形顶面长方形正方形相邻面之间平行√√相邻面之间垂直√×对称性有四条对称轴有三条对称轴2. 归纳总结1.让学生自主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板书和教案中的示例,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特点;3.分享小组总结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 课堂拓展1.给出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特征;2.提示学生想一想,如何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3.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龙骨和软尺,或者黏土和小木棍等材料,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进行测量实践,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其特点,详细分析它们以及它们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简单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测量方法。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维立体物体的特性,掌握了对物体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课时学案设计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主备人:课时:1 审核人:课型:新授课审核日期: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感知,能在操作中自己挖掘知识,发现规律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课前准备长方体与正方体学具、学习单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教师观察一、复习引入1、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预设:冰箱、微波炉、骰子、魔方……2、说一说: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了解?预设:它们都有6个面, 12条棱和8个顶点……3、引发思考:它们还有哪些秘密?4、知晓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动手操作:拿出学具,找出面、棱、顶点。
2、交流:怎么找?预设:平平的部分叫做面,相邻两个面相交的一条共有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尖尖的)叫做顶点。
3、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棱面顶(一)发现长方体的特征1、带着问题,通过对学具的研究和讨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3)长方体12条棱中,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可分为几组?2、汇报交流:(1)长方形;(2)相对的面;(3)互相平行的棱,3组3、小结:(1)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中,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般我们把竖着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高,水平方向的就是长,前后方向的就是宽。
)(二)发现正方体的特征1、带着问题,通过对学具的研究和讨论,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的?(2)这六个面完全相同吗?(3)这12条棱长度都相等吗?2、汇报交流:(1)正方形;(2)完全相同;(3)都相等3、小结:(1)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 沪教版知识要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区别2.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区别2.能够运用正确的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区别2.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1.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课堂讨论法3.观察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比较1.让学生自主观察班级里的各种东西,并填写一个表格。
(长、宽、高、体积)2.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将符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物品分组3.根据分类结果引出讨论,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计算体积1.提出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问题,引出计算体积的公式。
例如:明明的笔筒是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让学生自主测量班级里的某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尺寸,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相关练习1.在课堂上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课外练习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课堂评价1.对课堂重难点进行强化评价2.对课堂作业进行评价总结复习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以下为板书设计内容:长方体正方体长、宽、高边长体积公式体积公式V = lwh V = a³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引入主题,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计算体积的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测量班级里的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尺寸,并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深入理解计算公式的意义。
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自然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2)
互相平行的
方形的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 棱 长 度 相
围成的立
同。
等。
体图形。
(也有可能有一组 3 组,每组 4
相对面是正方形) 条
正方体 数量 6 个
12 条
8个
由 6 个完 特征 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棱长
全相同的
所 有 的 面 完 全 相 度相等。
正方形的
同。
面围成的
立体图
形。
教学 反思
初步建立“立 体图形”的概 念,掌握长方
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研究长方体 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等特征,并 记录在学习单上。
体、正方体的 3、探索长方体面、棱的特点
特征,认识长、 (1)交流汇报,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正方体的长、 宽、高,理解 ①6 个面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 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小结:正方体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
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②正方体棱的特征:所有的棱长度都相
等。
③说说你的发现过程。 3、探索总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棱长总和=12×棱长 (四)观察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找 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学习单上用一张图或一句话来表 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3、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填一填:
(1)长方体是有___个面, ___条棱,___
个顶 点的立体图形。
追问:反过来,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对
活
吗?为什么?
动
(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 3 分米,宽
三
2.5 分米,高 4 分米的长方体,这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3)
《长正方体认识》表格式教案执教者识长方体的棱目标:学会测量、统计、分类,得出棱的特点。
并知道有了长宽高就能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组,每组()条棱。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媒体出示)根据给出的棱画出长方体。
我发现了:师:相交于这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就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以及大小。
小结: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媒体出示师:一般情况下:横向的棱的长度叫长,纵向的棱的长度叫宽,竖着的棱的长度叫高。
练一练:(1)指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
(2)猜猜我们身边的学习用品。
一个物体长约19厘米,宽约26厘米,高约1厘米。
请猜一学习用品。
(数学书)【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收集,进行观察,了解到长方体的棱按照长度可以分成三类,进而继续观察发现这三类相等的棱所处的位置关系都是互相平行的棱。
通过画一画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验证的数学习惯。
四、正方体认识目标:1、1.出示正方体的定义。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立体图形?媒体出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会进行观察、操作,能进行合理知道正方体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认识正方体面棱特点。
2、什么叫正方体?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3.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动态演示,学生知道了当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就成了正方体,并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正方体的面和棱的关系的迁移五、探究长正方体的关系。
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知道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都具有。
师: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都符合吗?【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和判断,使学生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比较,理解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六、练习练习单七、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八、作业练习册p46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6面12 棱8顶点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互相平行的棱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两个面可能是正方形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定义、构造以及相关性质。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如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别是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教学挂图。
2. 学具:每组学生一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塑料模型、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立体图形,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特征。
3.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每组操作学具,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点。
4. 知识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及计算公式。
可以使用图表和颜色对比来增强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2. 拓展作业: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征。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沪教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会用长方体、正方体的棱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用一些平面图形能围成。
立体图形。
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
长方体、正方体这节课,继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板书。
(二)探究新知1、(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文具盒、字典、大楼、魔方等。
(2)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左右同学互相指一指它的面、顶点、棱。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这些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3)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正方体的相同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先来看长方体,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不对,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也就是说,长方形的6个面是长方形,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还有哪些发现?生:两个两个面是一样的。
哪些面一样?生: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怎么一样?生: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怎么验证你的猜测?生:我拿尺去量,发现前后两面长方形的长、宽都相等,所以前后两个面的大小相等。
生:左右面,上下面也完全相同。
这些完全相同的面有什么特征?生:相对的面。
小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所以说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板书。
(4)再来看棱,有关长方形的棱,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些棱的长度相等。
哪些棱长度相等,请你指一指?这4条棱长度都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这些棱是互相平行的。
也就是说,长方体中,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板书。
谁再来说一说?生: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生:每4条相同长度的棱为1组,一共有3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可以将棱如何分组?(分成 3 组,每组
4 条)
③每组的棱有什么特点?
小结:长方体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在观察交流
①展示小组表格:
中发现长方
面:2 个正方形,4 个长方形。
体的特征,
棱:8 条为一组长度相等,另外 4 条为 体会从不完
一组长度相等。
善到完善,
②你能想象出这样的长方体的样子吗?展 从一般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课件 长正方体、小棒 学习兴趣: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
评价 关注
点
教学 环节
习的快乐。
学习习惯:经历初步探索长、正方体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和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
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长方体
正方体
3、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填一填:
(1)长方体是有___个面, ___条棱,___
个顶 点的立体图形。
追问:反过来,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对
活
吗?为什么?
动
(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 3 分米,宽
三
2.5 分米,高 4 分米的长方体,这根
铁丝长_____分米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第一维)
(第二维)
(第三维)
一、 开门见山:
活
1、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已经知道它们
动
的哪些知识了?
一 2、揭示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一)长方体的认识 活
让学生
动
1、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长方体的特 提 出 问
二
征。
题,不仅
2、小组合作: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 培 养 了
小结:正方体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
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②正方体棱的特征:所有的棱长度都相
等。
4
③说说你的发现过程。 3、探索总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棱长总和=12×棱长 (四)观察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找 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学习单上用一张图或一句话来表 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2
初步建立“立 体图形”的概 念,掌握长方
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研究长方体 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等特征,并 记录在学习单上。
体、正方体的 3、探索长方体面、棱的特点
特征,认识长、 (1)交流汇报,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正方体的长、 宽、高,理解 ①6 个面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 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合作搭长方体。
识更加清
①介绍搭法
晰。
②小结:每种颜色至少长方体中,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
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如果将长方体转动一下,说一说长、宽、
高分别在哪里?
发现特征后
③小练习:说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
4
再动手搭
6
建,不仅是
一个学以致
3 7
用的10过程,
更培养了学
④交流总结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生的动手操
5
棱长总和=4×长+4×宽+4×高 或 作能力,合
棱长总和=4×(长+宽+高)
作能力。选
(三)正方体的认识:
材的过程进
1、同桌观察交流,探索正方体各部分的特 一步验证了
征。
长方体棱的
2、汇报交流
特征。
①正方体面的特征:都是正方形,所有
的面完全相同。
(3)刚才铁丝围成的长方体中,下面的面,
它的面积是______;前面的面,它的
面积是______。
活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对我们
动
有何帮助?你对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四 布置
练习册 作业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6 个
12 条
8个
由 6 个长 特征 都是长方形。
1
学历单
主备人: 课题 长正方体的认识 单元 第四单元 页码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 长、正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重点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示不同的长方体。
到特殊的规
③观察两个正方形面的位置(相对),并指 律,用过学
一指两组棱。
生的集思广
④小结:这种特殊的长方体,有一组相对 益,归纳总
的面是正方形,有两组分别相等 结出长方体
3
的棱,一组有 4 条,一组有 8 条。 的特征,使
(二)长、宽、高的认识
学生对这部
1、根据对长方体各部分特征的认识,小组 分特征的认
体的关系。 (3)说说哪些是相对的面?你是如何发现
提数学 问题的 能力,以 学生为 课堂的 主体,而且 能更快 明确研
这些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
究的方
(4)小结长方体面的特征:都是长方形, 向。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所以我们可以说:长方体是由 6 个长
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6)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互相平行的
方形的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 棱 长 度 相
围成的立
同。
等。
板书 体图形。 设计
(也有可能有一组 3 组,每组 4 相对面是正方形) 条
正方体 数量 6 个
12 条
8个
由 6 个完 特征 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棱长
全相同的
所 有 的 面 完 全 相 度相等。
正方形的
同。
面围成的
立体图
形。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