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宗教本质07年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总之,任何宗教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的产物。人们根据他们所生存的 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产关系及生 活方式创造出神、上帝以及各种各样 的宗教。因此,宗教的本质就是特定 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克利:人与上帝的交通与契合。“就 是舍己从天,尽量地把自己引使向上。”
铁德尔:不可能给宗教下定义。“宗 教是使人感奋的一种信仰,是灵性上的一 种探险,能辅助个人发展到他的最高点。”
宗教人类学:对各种神圣物的信仰和 崇拜。
宗教社会学:主张以社会为中心来规 定宗教。
宗教心理学:主张从信仰者的主观感 受、宗教体验、宗教情感为中心来定 义宗教。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在宗教里神人关系是最核心的问题。
宗教很多,但就神人关系来看,基本都 处在这样的状况:人的能力有限,神 则全智全能,神创造了人,人则匍匐 于神灵之下,信仰神,崇拜神。
费尔巴哈:“信仰者对上帝的关系其实就 是对他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人创造了神, 人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异化为神,然后 再对这个异化物顶礼膜拜,通过它来统治 人自身。宗教的本质不在上帝,而在人自 身,人的本质就是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宗教
一、“宗教”一词的来源与定义
1、来源:
宗教一词来源于佛教。在佛教中,佛陀 所说为教,诸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 派,合称则为宗派。
宗教另一来源是拉丁文“religare”。 该词有“联系”之意,泛指人与神的相互 关系。
2、定义:
宗教,一说拉丁语“religare”,意为联 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再结”;一说拉 丁语“religio”意为敬神。在汉语中,宗 从“ ”从“示”,意为“宇宙神祇所居” (古“祇”字作“示”)宗也有“尊祀祖 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一、本文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以揭示其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宗教是一种涉及信仰、价值和灵性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解答。
在宗教中,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指引和保护他们,这种力量被视为神的意志或启示。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人们必须相信某种超越自身认知的存在,并对其持有敬畏和崇敬的态度。
价值:宗教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与信仰密切相关,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价值观念可能包括善良、宽容、平等、公正等。
灵性:宗教还涉及到人们的灵性生活,包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
理性和经验:许多宗教都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信仰和实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被认为是上帝所启示给人类的真理,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辩证和相对主义:有些宗教坚持辩证和相对主义的立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和错误,只有相对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思想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体系。
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一些宗教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如预言、仪式、符号等。
这些元素旨在传达某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信息或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本文概述了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因此,对于宗教的研究和讨论应该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二、宗教的本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如祈祷、礼拜、诵经等)得以表达。
第一章 宗教是什么
第一章宗教是什么?宗教、宗教现象、宗教的本质主义研究宗教是什么?☐宗:尊祖庙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解字)☐宗教:佛教以佛陀所说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的教理。
☐Religio: 虔诚,对神的敬畏和景仰,敬神的礼仪,神圣性,圣地,圣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宗教本质的概括☐马克思: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己或已经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尉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列宁: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宗教是一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无限存在体¡±、¡°精灵神体¡±、¡°超世的¡±、¡°超自然的存在¡±☐缪勒:人们产生宗教意识的种子,是来自于人们对无限存在物的认识和追求,因此,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
☐爱德华¡¤泰勒:一切宗教,不管是发展层次较高的种族的宗教还是发展层次较低的种族的宗教,最深层最根本的是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宗教是一种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的集合☐威廉¡¤詹姆士:宗教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宗教是以其社会功能为中心的文化现象☐社会功能,社会伦理、道德,群体的认同与遵守☐涂尔干:宗教是一种统一的信仰和行为体系,这些信仰和行为与神圣的事物,即被划出来归入禁忌的东西有关,它把所有信奉者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单一的道德共同体之中。
宗教的本质及其分类
宗教的本质及其分类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神职人员,有众多的信徒。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宗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产生的。
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所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一方面来自人们对剥削制度巨大压力的恐惧,在无力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的情况下,把命运寄托于"来世"和"天国",寄托于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则是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无法抗拒,人们只能安于现状,忍受现实的苦难,以换取来世的幸福。
对于宗教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尽管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度不尽相同,但是各地区的宗教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从较原始的形式发展为较现代形式,因此,宗教可分为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宗教还可分为多神宗教和一神崇拜宗教;按照宗教信仰的广泛程度还可分为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这三大宗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已流传到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信徒成为世界性宗教。
1、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大自然是原始时代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是原始人群初期的宗教形式之一。
由于原始人各部落所依赖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对大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不同。
山神是山地部落人群主要崇拜对象。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发布时间:2021-04-21T13:56:12.82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李琰[导读] 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李琰摘要: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关键词:宗教;本质;基本要素;逻辑结构一、宗教的本质(一)以神为中心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和规定宗教的定义很明显,机构化的各种传统宗教都把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信教的中心和基础。
假如我们问犹太人:宗教是什么?他说:宗教是相信上帝的耶和华。
若问及基督徒或穆斯林,他会将信仰上帝、基督或真主作为宗教的基本内容。
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宗教通常都是机构化的信仰和崇拜神灵,所不同的,只是赋予神的神性各有不同。
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没有‘宗教’这个词,这个外来词来源于印度佛教。
佛学以佛陀的话为教,以弟子的话为宗。
宗派是指宗派对佛陀及其弟子的教义的崇敬和敬仰。
目前我们所用的“宗教”一词,起源于西文的“erliigon”,本意甚多,难于说清,在传统上主要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对此,古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宗教的本质及其作用
课题:宗教文化——宗教的本质及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06023054王美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⑴掌握宗教本质的内涵⑵掌握宗教的社会作用⑶知晓世界三大宗教(二)、能力目标:⑴学会归纳宗教的本质⑵能够深入领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⑵形成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的良好风尚(四)、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师生互动中享受快乐教学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地位与处理:这是一节政治学科的校本课,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对地理和历史学科中学到过的宗教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
为此,在处理时,应从宗教史出发,又不拘泥与此,联系地理学、哲学、历史学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渗透一部分文学,建筑学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宗教的本质及产生的根源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产生根源:(1)、认识根源: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水低(2)、社会根源:阶级压迫2、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1)、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2)、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3)、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4)、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
(2)、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3、对待他人宗教信仰的态度应该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式、多媒体计算机三、学生分析心理情感准备: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和雕像、图片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引用与宗教相关的图片)(二)、介绍宗教的本质等相关难点、重点内容(以提问互动方式为主,引用多媒体教学)*问:同学们,相信大家对宗教都有自己的理解,那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对宗教的理解。
演示文稿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ppt讲解
第19页,共71页。
材料1:古代人对太阳敬畏有加。埃及人在神庙中用 公羊石雕代表太阳,而把他们的国王雕像放在公羊的 头下,以示对太阳神的尊敬;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的石碑上,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而国王汉穆 拉比,恭敬 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
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
的权仗,授予汉穆拉比;古 代印第安人也崇拜太阳神, 自称是“太阳的子孙”。
第65页,共71页。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捐 款捐物 帮助受灾群众 渡难关
第66页,共71页。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着 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发
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客观 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唯心主 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宗 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古代宗教的发展及原因
人民寻求心理寄托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古代宗教的作用
洗涤、平衡、满足人的心灵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润滑剂
诵读《古兰经》 第26页,共71页。
讨论: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
的认知能力不断加深,宗教将何去何从?
第27页,共71页。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各国之间相互争战讨伐,民 不聊生,释迦牟尼所属的家族受到邻国威胁,朝不保 夕“积尸如莽、流血城池”的人间惨象,使释迦牟尼 判定世间“无常”。反思人一生生老病死,无论贵贱 都得死的命运,发出人生是苦,苦海无边有悲叹,终 于在20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踏上了探索人生解脱的漫 漫之路,35岁觉悟成道,并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
第67页,共71页。
宗教本质摘记
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说宗教是人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这话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把一般宗教认为就是有神论的那些观念、即真正信仰上帝的那些观念的话。
可是如果我们把宗教认为只不过是依赖感,只不过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觉得人若没有一个异于人的东西可依赖,就不会存在,并且不可能存在,觉得他的存在不是由于他自己,那么,这句话倒完全是真的。
因此一切生命都依傍于季节的变化,而惟独人则用戏剧式的观念,用度节日的行为,来庆贺这个变化。
人当然并不是孤立地仅仅靠着自己便成了他自己,他之所以为他;他必须有另一些存在者的支持才能成为他之所以为他。
他们所以把这一个异于自然的东西当作神圣的或最高的存在者,所以把它当作上帝崇拜,只是因为他们把它看成他们的存在和生命的创造者与维持者。
因此神的崇拜只不过依附在自我崇拜上面,只不过是自我崇拜的一个现象。
因此生命的价值升得越高,那些生命赐予者——诸神——的价值和尊严自然也就抬得越高。
显示于自然之中的神圣实体(即神。
——译者),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自然本身,自然本身以一种神圣实体的姿态显示于人,呈现于人,强加于人。
自然里实际上的确有一个精灵在作祟,但是这个精灵就是人的精神。
人的幻想、人的心情;这种心情不由自主地游人自然之中,把自然弄成了人的本质的一个表征和反映。
对善、恶。
邪、正不加区别的实体,虽不按照道德的功绩来分配生活的资财,终究给予人一个善者的印象,正是因为它的那些作用,譬如使万物滋长的阳光和雨水之类,乃是使人得到高度施惠感觉的泉源,这样的一个实体正是自然。
上帝是充满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实体.这只是因为自然对于人——特别对于教徒——是个充满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实体。
上帝不是人的尺度可以规定的,乃是不可测度的、伟大的、无限的实体;不过他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他的作品——世界——是伟大的、不可测度的、无限的,或者至少对于人是这样的。
宗教的本质以及作用
宗教的本质以及作用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从其产生直至消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需经历一个十分漫长曲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宗教问题,就必须科学地分析评价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正确认识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作用中的二重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
只要宗教有助于促进先进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它的作用就是积极的、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依据这一标准,我们不仅能科学地评价宗教在历史上的社会作用,而且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之对宗教制度的改革,使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宗教的社会作用相比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也有了不同。
首先,宗教界人士和中国共产党共同走过了长期的风雨历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党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党的真诚合作者。
宗教界人士已成为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其次,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许多人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创造着财富。
宗教界以自养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减轻了信教群众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哲学111班5000311012 吴小庆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对它从小就耳濡目染,非常熟悉。
但是,如果要求人们就“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做出一个本质的概括论断,则显得十分困难。
近百年来,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在分析宗教现象之后对宗教下的定义常常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近代宗教学中,在把握和规定宗教的本质问题上,有三种类型的宗教本质论具有代表性:一类是以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为中心;一类是以宗教信仰的主体为中心;另一类则是论述宗教的社会功能。
下面将对这三种宗教本质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第一种宗教本质论中,宗教以神道信仰为中心的历史事实,使宗教学者们承袭了关于宗教的传统观念,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但由于逐渐积累了世界历史上各种神道宗教的事实,对他们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促使宗教学者们超出特定的宗教神道信仰,把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对象抽象化、一般化,从而使用“无线存在物”、“精神实体”、或“超世的”、“超自然的存在”等抽象的哲学概念来表述,使之适用于世界历史上的各种宗教体系。
在第二种宗教本质论中,西方宗教学从人类学和历史学角度研究宗教,逐渐兴起了一种新方法,即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宗教信仰问题。
宗教心理学特别强调宗教信仰者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在宗教生活中的意义,往往把信仰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宗教体验视为宗教最本质的东西和宗教的真正秘密所在。
有些心理学者认为,正是由于信教者有了关于神或神圣物的宗教感情和宗教体验,才对他们体验到的神圣对象进行崇拜、祈祷、祭祀,从而形成各种宗教体系。
后来,以这种观点来分析各种宗教现象的方式大为时兴。
在第三种宗教本质论中,宗教社会学者一般把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宗教的基本因素。
他们趋向于撇开宗教在观念上与其他社会意识区别开来的本质,专门致力于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
有些学者甚至还把宗教的社会功能当成宗教的本质,并以此来规定宗教的定义。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马克思:费尔巴哈的人是自然的、抽象的、 一般的人,从而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走 进了死胡同,并把人本学宗教观逐步引向 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 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 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宗教 一、“宗教”一词的来源与定义 1、来源: 宗教一词来源于佛教。在佛教中,佛陀 所说为教,诸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 派,合称则为宗派。 宗教另一来源是拉丁文“religare”。 该词有“联系”之意,泛指人与神的相互 关系。
2、定义: 宗教,一说拉丁语“religare”,意为联 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再结”;一说拉 丁语“religio”意为敬神。在汉语中,宗 从“ ”从“示”,意为“宇宙神祇所居” (古“祇”字作“示”)宗也有“尊祀祖 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 宗教是奉祀神祇、祖先之教。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 教情感,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 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 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 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选集》第1卷,第18页。
马克思:“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 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 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这决不 是又可以用其他概念,用‘自我意识’以 及诸如此类的胡言乱语来解释的,而是应 该用一向存在的生产和交往的方式来解释 的。”
总之,任何宗教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的产物。人们根据他们所生存的 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产关系及生 活方式创造出神、上帝以及各种各样 的宗教。因此,宗教的本质就是特定 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导读:一对于一个像宗教那样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对象,用一两句话清楚明白地下个定义,那是一桩很难做到的事。
古今中外宗教品种繁多,情况……*一对于一个像宗教那样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对象,用一两句话清楚明白地下个定义,那是一桩很难做到的事。
古今中外宗教品种繁多,情况千差万别,一个专业学者虽穷毕生之力也难窥其全貌;更难升堂入奥,曲尽其妙。
如果执意要对宗教下个断然的判断,说它是什么,难免会闹出瞎子摸象似的笑话。
科学的宗教定义必须揭示一切宗教必然具有的本质规定性,使之适用于一切宗教。
但学者越是对古往今来的各种宗教有广泛的了解,就越是感到难以做到这一点。
无论我们从那一方面来确定宗教的本质和涵义,似乎都可以找到例外的情形。
特别是近百余年来,随着宗教学术研究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他们笔下的宗教定义展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多样性。
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ǜller 1823-1900)谈到这种状况时使用了这样的措辞: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
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之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之间的对立。
(注:弗麦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1972年印度重印版,第21页。
)此种宗教定义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的宗教研究者之中也有所表现,他们对此问题也有不同的意见。
我认为,这种众说纷纭的情况,并非什么混乱局面,而是宗教研究日趋深入,对宗教的理解更加全面的反映。
企图一劳永逸地作出了断,既无必要,更无可能。
学者的任务应该是认真研究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分析各种宗教学说的内容,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为准确的理解。
这种研究不是终结不同意见的讨论,而是把这种讨论推向更新的境界和更高的水平。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铁德尔:不可能给宗教下定义。“宗教 是使人感奋的一种信仰,是灵性上的一种 探险,能辅助个人发展到他的最高点。”
❖宗教人类学:对各种神圣物的信仰和 崇拜。
❖宗教社会学:主张以社会为中心来规 定宗教。
❖宗教心理学:主张从信仰者的主观感 受、宗教体验、宗教情感为中心来定 义宗教。
❖ “宗”的含义: 祖庙;祖先;宗族;归向、朝见;尊崇;本源、主旨等。 ❖ “教”的含义: “上施下效”“从学入道”。表示人们对“神道的信仰”。故“教”
指用神道信仰来教化人民。 ❖ “佛教以佛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
指佛教的教理。”现泛称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
费尔巴哈:宗教是根源于人跟动物的 本质区别。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 意识。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在宗教里神人关系是最核心的问题。
宗教很多,但就神人关系来看,基本都 处在这样的状况:人的能力有限,神 则全智全能,神创造了人,人则匍匐 于神灵之下,信仰神,崇拜神。
❖费尔巴哈:“信仰者对上帝的关系其实就 是对他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人创造了神, 人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异化为神,然后 再对这个异化物顶礼膜拜,通过它来统治 人自身。宗教的本质不在上帝,而在人自 身,人的本质就是宗教的本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之,任何宗教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的产物。人们根据他们所生存的 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产关系及生 活方式创造出神、上帝以及各种各样 的宗教。因此,宗教的本质就是特定 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费尔巴哈的人是自然的、抽象的、 一般的人,从而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走 进了死胡同,并把人本学宗教观逐步引向 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 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 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宗教本质专题知识讲座
4、宗教是一种群体性旳社会现象
任何宗教都有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进行宗教活动旳 组织机构,以及指导宗教活动旳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老 式等宗教制度。
不同旳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都是与一定旳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相适应, 而且为之服务旳。佛教宣扬现实世界虚幻不实,追求超脱俗世旳涅磐境界, 因而有区别于俗人旳僧伽组织,有远离尘世旳丛林清规,这么某些组织制 度来体现它旳教义内容。基督教旳教义兼有入世与出世旳成份,所以它既 产生了教皇制那样旳政教合一制度,也产生了隐修院那样旳修行组织。再 就教派旳不同而言,同属基督教新教旳各宗派,其组织制度就各不相同。 路德宗强调“因信称义”,以为个人得救与教会组织形式无关,所以由各 地教会自行决定是采用主教制、长老制还是公理制,安立甘宗持守老式教 义,比较接近天主教,所以保存主教制,而民主共和色彩浓厚旳加尔文宗, 则采用公理制或长老制。
预习第二章
汉文旳“宗”“教”在古代并不是一种名词。 宗:本意为“尊祖庙也,从宀(音:mian,绵,深屋) 从示”;“示”:“天垂象见吉凶所示人也。从二。三 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说 文》 均表达对神祗和人类祖先旳尊崇和敬拜。 “教”字旳本意则是教育、教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 神道旳教化,这一点于西方宗教旳了解较为接近。
• 对宗教旳科学要求,不但应该指出宗教是信仰和崇敬超自 然超人间力量旳体系,而且应该力求揭示此种力量为何能 成为人们信仰和崇敬旳对象,它们又怎样体现于人们旳观 念之中,从而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旳宗教本质论
• 做读书笔记: • 马克思、恩格斯旳论断为何不能看成对
宗教本质旳定义?
能够揭示宗教本质旳概括论断?
宗教特征旳归纳
1、宗教与神圣事物有关 每一种现存旳健康旳宗教都有某种鲜明旳特征;它旳力量
宗教的本质名词解释
宗教的本质名词解释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充满着神秘和令人着迷的色彩。
它被赋予了深刻的信仰和情感,涵盖着人们对神、神灵以及超自然力量的认识和崇拜。
然而,尽管宗教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内涵,但其本质却可以被解释为一种信仰系统,涵盖了信仰对象、信仰内容、信仰行为以及信仰共同体四个要素。
首先,宗教的本质在于信仰对象。
宗教信仰通常集中于某种超自然存在,如神、神灵、天使等。
这些信仰对象被视为创造和掌控世界以及人类命运的力量,具有超越人类理解力的特质。
不同宗教的信仰对象各有不同,如基督宗教崇拜上帝,佛教崇拜佛陀。
信仰对象对于宗教的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信徒们奉行信仰的基础。
其次,宗教的本质还体现在信仰内容上。
这包括对于宇宙起源、生命意义、道德价值等诸多问题的回答。
宗教教义和经典文献系统总结了宗教信仰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信徒提供了一种探索人生真相和回归根本的指引。
例如,佛教的四谛和八正道,基督教的圣经讲述了耶稣的故事和教导等。
信徒通过接受这些信仰内容,得以理解宗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和道义规范,以此指引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信仰行为是宗教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行为是指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为了寻求心灵安抚、奉献、祷告等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这些行为可以有宗教仪式、礼拜聚会、朝拜圣地等形式,旨在与信仰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
比如,在伊斯兰教中,信徒们会进行五次日常祷告,在清真寺聚集礼拜以及朝向麦加的朝拜。
这些行为不仅是信仰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信徒与宗教共同体的联系和认同。
宗教共同体是宗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共同体是由信徒们组成的群体,他们在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之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共同体验。
宗教共同体的形成往往通过共同的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宗教场所来实现,也可以是通过互动、沟通、共同参与宗教活动来建立。
共同的信仰和体验使得信徒们产生了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凝聚力。
[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人的本质或上帝,我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已经加以阐明。
至于那异于人的本质。
不依靠人的本质的实体。
亦即那不具人的本质、人的特性、人的个性的实体,真正说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说宗教是人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这话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把一般宗教认为就是有神论的那些观念、即真正信仰上帝的那些观念的话。
可是如果我们把宗教认为只不过是依赖感,只不过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觉得人若没有一个异于人的东西可依赖,就不会存在,并且不可能存在,觉得他的存在不是由于他自己,那么,这句话倒完全是真的。
这一个意义之下的宗教,对于人的关系,很像光对于眼、空气对于肺、食品对于胃那样密切。
宗教乃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思量和承认(eherzigung und Bekennung)。
无论如何,我总不是一个离开光、离开空气、离开水、离开大地、离开食料而存在的东西,总是一个依靠自然的东西。
这种依赖性在动物和动物阶段的野蛮人中,是个不自觉、不自省的依赖性;将它提升到意识中,表象它、思量它、承认它,就是进入宗教。
因此一切生命都依傍于季节的变化,而惟独人则用戏剧式的观念,用度节日的行为,来庆贺这个变化。
这些仅仅表示季节变迁或月亮盈亏变化的节日,乃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本来的宗教表白。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氏族,并非依靠一般的自然,也非依靠一般的大地,而是依靠这一块土地、这一个国度;并非依靠一般的水,而是依靠这一处水、这一条河、这一口泉。
埃及人离了埃及就不成为埃及人,印度人离了印度就不成为印度人。
普遍的人既然可以将他的普遍的本质当作上帝崇拜,那么,那些肉体和灵魂都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面、将自己的本质限制在自己民族和氏族的特质中而不放在人性之中的古代闭塞的民族,当然有同样的充分理由把他们国度中的一些山岳、树木、动物、河川泉源当作神来崇拜,因为他们的整个存在、整个本质确乎只是寄托在他们的国度、他们的自然的特质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表示对神祗和人类祖先的尊崇和敬拜。
“教”字的本意则是教育、教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 神道的教化,这一点于西方宗教的理解较为接近。 随着近、现代西方宗教学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人 们开始将汉语的宗教一词与西方的religion相对应,形 成泛指人类各族信仰崇拜现象的广义宗教概念。
二、 三种类型宗教本质论的启示
拉丁文“Religio”的来源:
relegre:指反复诵读或默想,引申为敬神行为上应不断 做到重新“集中”和“注意”; 表示人在信仰上虔诚和仔细。 religere:意为“重视”、“小心翼翼”和“认真考 虑”,用以说明在神灵崇拜上的严肃和认真。
汉文的“宗”“教”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名词。
宗:本意为“尊祖庙也,从宀(音:mian,绵,深屋) 从示”;“示”:“天垂象见吉凶所示人也。从二。三 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说 文》
• 比较“什么是宗教”和“宗教是什么” • 问题:“宗教是什么” • 揭示宗教本质的概括性论断。(参考教科书)
•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也就是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那类事物 的界限做出规定,指出这类事物之所以是这类事物、而区 别于它类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即揭示它的本质。 • 对宗教的科学规定,不仅应该指出宗教是信仰和崇拜超自 然超人间力量的体系,而且应当力求揭示此种力量为什么 能成为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它们又如何表现于人们的 观念之中,从而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2、逻辑结构
宗教四要素在逻辑上,即义理上的蕴涵关系是有序的。
1
2 3
4
1=宗教的观念 2=宗教的体验 3=宗教的行为 4=宗教的体制
不仅说明了宗教是四个基本要素的综合,而且形象地表明 了这四大要素的关系和结构。宗教作为一个整体,就是这四 大要素如此结构组合而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定义: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 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 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义,比较接近天主教,所以保留主教制,而民主共和色彩浓厚的加尔文宗,
则采用公理制或长老制。
对宗教的词源探究:
• 宗教一词作为适用于各种宗教的一般概念,在西方
开始于近代以来的思想和学术发展。19世纪末期经
日本人翻译西方著作,“宗教”正式作为专门学科
术语在中国词汇中出现。但从语源学来看,西方语 言中表述宗教的Religion,源自拉丁语的Religio, 始于古罗马时代。
宗教把世界分为了两个部分:世俗的与神圣的。一方面, 是有世俗的日常事件和事物的经验世界;另一方面是有一个 不能用日常经验方式去把握和控制的超验的世界。
2、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宗教生活中,人们以特定的态度和行为与神圣事物
打交道,在神圣物面前,人们要有特殊的态度,进行某些 特殊的行动,或讲出某些特别的词句。所以,宗教既是一 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 旧约时期的犹太人在进入教堂时要脱去他们的鞋子; 许多基督教徒在对上帝祈祷时用手划十字;印度人给神牛 让路;穆斯林把到麦加朝圣当作一生的大事;美国的印地
四个基本要素的归纳在宗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预习第二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 • 做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为什么不能当作 对宗教本质的定义?
• •
自己定题目,主要参考本章节。 字数要求:1000字之内。
第三节 本书对宗教定义的规定
• 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 (参考教科书第34-35页,结合已学习的 某宗教,谈对“客观的社会现象”的理解)
信仰者的信念和灵魂,更规范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宗教也是
一种社会文化体系
二、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从结构的角度看宗教,其基本因素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宗教的内在因素,一是宗教的外在因素。
对宗教本质的归纳必须包含:是什么和为什么
宗教信仰是如何而来的?如何表现出来的?
或,神圣力量如何成为人们的信仰对象?这种信仰在表 达时有什么特点?
四、对上述宗教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揭示宗教的本质及其基本内容,可以把宗教与非宗教 明确区分开来。 第二,宗教四要素及其层次结构为宗教现象的分类和宗教学 的范畴体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宗教四要素为宗教史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四,为研究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思考题: 宗教四个基本要素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是宗教的核 心问题,也是学习宗教学的起点。 • 谁(什么)是宗教的决定者? • 从现象接近宗教: • 博物馆观察—宗教的特点
第一节 一般特征与多种定义
一、宗教的一般特征——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包含有比神观念更 为广泛的内容。 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理论构架容纳多种多样的宗教现象,并 能够总结出一个具有能够揭示宗教本质的概括论断?
宗教特征的归纳
1、宗教与神圣事物有关 每一种现存的健康的宗教都有某种鲜明的特征;它的力 量在于:它特别的并可以振聋发聩的信息,在于启示提供给 人生的先入之见。它所展示的前景和所阐释的神秘都是另外 一个生存界;而另一个生存界——姑不论我们是否想完全地 投入其中——便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宗教的含义。 ——高塔耶那《宗教的理性》(1906)
共同的礼仪行为、共同的教义信条、共同的教会生活制度、
共同的戒律规范、强化了宗教的社会性,把广大信仰者纳入共
同的组织和体制,规范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以至决定了 他们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使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重要 的社会力量。更由于宗教的教义、信条、行为规范、礼仪规定 等常通过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规范
4、宗教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现象
任何宗教都有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进行宗教活动 的组织机构,以及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 传统等宗教制度。
不同的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都是与一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相适应, 并且为之服务的。佛教宣扬现实世界虚幻不实,追求超脱俗世的涅磐境界, 因而有区别于俗人的僧伽组织,有远离尘世的丛林清规,这样一些组织制 度来表现它的教义内容。基督教的教义兼有入世与出世的成分,所以它既 产生了教皇制那样的政教合一制度,也产生了隐修院那样的修行组织。再 就教派的不同而言,同属基督教新教的各宗派,其组织制度就各不相同。 路德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个人得救与教会组织形式无关,所以由各 地教会自行决定是采用主教制、长老制还是公理制,安立甘宗持守传统教
最终把宗教和其他意识形态或社会形式区别开来。
注意词汇: 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义理上有序的蕴涵关系 四要素结构成社会文化体系、非封闭系统
1、基本要素: 宗教的内在因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以及宗教 的感情或体验。 宗教的外在因素——宗教的行为或活动以及宗教 的组织或制度。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 因素的综合。 构成宗教的内外两类因素乃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 方面,概念上可分析为二,实质上内外一体,它们是 互相伴生,相互制约的。
安人避免打扰神圣之地。总之,
3、宗教有一套信仰体系 宗教与神圣事物的关系,使其关于神圣事物的意识以及由 此产生的一系列思考、解释和回答,形成了一系列的神话、传 说、基本原理和教义、教条,并系统化为信仰体系。 波尔赫克和柯蒂斯描绘了信仰体系的七个特征:(1)具 有规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价值判断;” (2)具有用以信仰体系判断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新的信息的“评 价标准”; (3)具有把这个信仰体系中的实体因素与其他因素联系起来的 “逻辑”; (4)具有决定这个群体如何与别的群体和世界发生关系的“观 点”; (5)具有关于神圣事物的某些“重要的信念”; (6)具有关于行为的“规范与禁忌”; (7)有一些达到有价值的目标的手段和技能所构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