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2.11)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6)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6)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6)生物试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B.能量可以循环流动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带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流入该蜣螂种群的能量约占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4.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5.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6.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7.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12.11,含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12.11,含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2.11)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清水与盐的质童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答案】B【考点定位】制作泡莱【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泡菜制作过程的了解和记忆,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 4:1;若食盐量不足,也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

2.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吕乳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答案】A【解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吸附色素等杂质,使泡菜液变澄清,即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故选A。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名师点睛】制备样品处理液是为了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由于样品处理液呈酸性,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加氢氧化铝是为了吸附脱色,使滴定中进行颜色对比时不受溶液本身颜色影响。

3.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N-1-萘基乙二铵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班氏溶液【答案】D【考点定位】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名师点睛】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1)需要配制的溶液有: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亚硝酸钠溶液、提取剂(氯化镉和氯化钡)、氢氧化铝乳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配制标准显色液的基本步骤是:①用刻度移液管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

②向各管加入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

③向各管加入1.0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④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命题人:韩亚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 页。

其中第Ⅰ卷共50分,第Ⅱ卷共40分,满分共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将第II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女儿都患病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C.染色体病是因染色体未正常分开而导致的D.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软骨发育不全的发病率2.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题4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7.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8.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小初高学习]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小初高学习]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1-20每小题1分,2i-3D每小题2分)1.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02浓度高于⑤处2.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变异是随机发生.不定向的B.环境变化剧烈时,生物要么快速进化,要么灭绝C.生物进化的速度与变异速度成正比D.生殖隔离可能瞬间发生,也可能经历漫长年代发生3.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下丘脑与内环境中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D.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4.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氷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6.某岛均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实质上选择的是基因B.在一个种群中,某种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3.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B.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不变化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5.一随机配种的野猪种群出现了一个矮小个体,实验证明这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调查显示36%的野猪体形为矮小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种群有64%正常体形的猪B.此种群显性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为60%C.此种群含杂合子的概率为16%D.此种群隐性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为40%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淋巴、血浆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7.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钙离子、脂肪、葡萄糖、神经递质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联、钠离子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8.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9.以下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或树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B.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即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10.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众多的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所有细胞都起作用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以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1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洁动不存在分级调节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12.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13.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14.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c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15.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16.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17.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1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脑干、③小脑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①②③19.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记忆是很多动物都具有的能力B.学习和记忆涉及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大脑皮层下海马区受损,主要影响长期记忆D.对短期记忆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下丘脑20.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CO2浓度高于①处,而O2浓度相反C.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h,⑤处的血糖浓度髙于①处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1.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问题:(1)内环境稳态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实现必须依靠调节.(2)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的效应器由组成,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含量的影响.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结合后,一方面增加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糖原等物质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时,下丘脑活动减弱,胰岛素分泌量,此过程属于调节.③下丘脑在人体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下列说法与下丘脑功能相符的是(填字母)a.体温调节中枢b.视觉中枢c.生物节律的控制d.血糖调节中枢e.呼吸中枢f.分泌抗利尿激素.22.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产生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改变.(4)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23.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请据图分析回答:(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在此结构中决定兴奋单向传递的结构是.(2)若刺激图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伸肌,屈肌.(填“收缩”或“舒张”).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填字母)(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肉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填“兴奋”或“抑制”)(4)若某药物可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剌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②实验材料:略(D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第一步:先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实验结果:伸肌.(填“收缩”或“不收缩”)第二步:后将药物置于(填字母)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实验结果:伸肌.(填“收缩”或“不收缩”)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分析图解:图①双链DNA分子中间出现了黏性末端,图②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图③中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图④是以解开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形成子链的过程.【解答】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因此作用于①;DNA聚合酶用于DNA分子的复制,能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因此作用于④;DNA 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作用于②;解旋酶能够将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故作用于③.故选C.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实质上选择的是基因B.在一个种群中,某种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生物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解答】解:A、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B、在一个种群中,某种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AA+Aa+aa)之和为1,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B.3.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解答】解:A、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C、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甲、乙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D、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B.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不变化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解答】解: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叫共同进化,A错误;B、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增加,B错误;C、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D、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故选:C.5.一随机配种的野猪种群出现了一个矮小个体,实验证明这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调查显示36%的野猪体形为矮小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种群有64%正常体形的猪B.此种群显性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为60%C.此种群含杂合子的概率为16%D.此种群隐性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为40%【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随机配种的野猪种群出现了一个矮小个体,实验证明这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说明正常体型的基因型为aa,突变是a→A,所以矮小型的基因型为AA和Aa,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于36%为矮小型,所以正常体型为1﹣36%=64%,A正确;B、由于aa为64%,根据遗传平衡,开平方后,a的频率为80%,则A的频率为20%.因此,此种群显性基因的频率为20%,B错误;C、此种群杂合子为20%×80%×2=32%,C错误;D、此种群隐性基因的频率为80%,D错误.故选:A.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淋巴、血浆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误;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淋巴、血浆,B正确;C、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D、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D错误.故选:B.7.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钙离子、脂肪、葡萄糖、神经递质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联、钠离子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解答】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细胞内或组织液中,不能在血浆中找到,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不能在血浆中找到,B错误;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都可在血浆中找到,C正确;D、呼吸酶位于细胞膜上,在血浆中找不到,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通过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动作电位产生后细胞会通过钠钾泵将钠离子由膜内主动运输到膜外;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细胞内,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阴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解答】解:A、兴奋通过突触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 正确;B、突触后膜动作电位产生后细胞会通过钠钾泵将钠离子由膜内主动运输到膜外,B正确;C、神经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D、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细胞内,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阴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D错误.故选:D9.以下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或树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B.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即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1、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2、兴奋在突触上(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达只能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3、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需要脊髓的参与.【解答】解:A、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A 错误;B、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即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即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B正确;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参与,C正确;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A.10.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众多的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所有细胞都起作用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以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解答】解:A、激素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A正确;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B正确;C、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错误;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以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C.1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洁动不存在分级调节。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D.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3.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B.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4.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C.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D.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5.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质粒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糖B.不是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所有糖类都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6.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A.液泡 B.核糖体C.中心体D.溶酶体7.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分子中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8.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9.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10.甲~丙表示真核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分离上述反应涉及的细胞器可用差速离心法B.甲反应发生的场所也可以在此合成性激素C.乙与丙都能产生大量A 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甲反应形成的蛋白质在低温和食盐的作用下均不发生变性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的色素带呈黄色C.连续阴天的夏季,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温室作物产量D.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 TP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12.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13.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C.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1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均能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在高倍镜下,无需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念珠藻中的叶绿体分布特点C.用培养基不能培养埃博拉病毒D.所有细胞均有处于生命系统分子层次的蛋白质和核酸16.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3全部还原成(CH2O)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羧基C.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可作为其构成的结构成分D.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17.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18.对动物细胞某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含有A、T、G、C、U5种碱基.主要由该细胞器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CO2+H2O→(CH2O)+O2B.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D.DNA→RNA→蛋白质1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2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与叶绿体都由双层膜构成,内外膜化学成分相似且含量相同B.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C.线粒体、中心体和核糖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21.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2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B.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D.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23.类似于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如图表示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其中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T﹣SNARE(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囊泡,细胞膜则不可以C.V与T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D.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24.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2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以下四幅图.其中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A.B.C.D.26.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27.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28.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化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B.图B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29.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见250 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mmol•L﹣1NaCl溶液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30.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C.当氧浓度为c时,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 TP31.图1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示意图,图2为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和图2中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B.人体进食后,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图1所示过程C.图2中蛋白①和蛋白②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只有氨基酸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含氧量越多,排出Na+吸收K+的量越多3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5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min~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可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3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图2中B→C段的可能是图1所示细胞,图1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B.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3中d所示的情况D.图3中a可对应图2中的B→C段;图3中c对应图2中的A→B段二、综合题34.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填编号)中.(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填编号).(3)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分裂期表现不同的是期和期.(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细胞提供含18O的CO2,在结构⑨释放的O2中检测到了18O,请写出18O的转移途径(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35.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清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硝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分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③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理由是:.(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供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36.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2)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 TP的场所是,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用字母回答),EF段限制因素为.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klx 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37.图1中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A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理由是:①,②;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有条.(2)B图所示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的期.该图中其有染色单体条.(3)C图表示是的有丝分裂的某时期,下一时期的变化是、、(至少答出三点)(4)请在图2中画出C图代表的生物体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细胞生物均含有核糖体,因此均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核糖体,因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解答】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但是结核杆菌具有核糖体,因此其蛋白质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有细胞质基质提供,B正确;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ADP,同时线粒体也存在A TP的合成,在线粒体自身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也有ADP的合成,C正确;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磷脂和DNA 的组成元素都为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D.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A错误;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B正确;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因酵母菌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确定细胞呼吸的产物,不能确定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D、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B.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当人或哺乳动物体内含铁量减少时,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减弱.含铁量过低时,人和动物表现为贫血,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贫血的人面色苍白,容易疲劳,并有心跳气短、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解答】解:A、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缺铁就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影响氧气的运输,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导致体内无氧呼吸加剧,产生大量的乳酸,产生酸中毒,A 正确;B、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B错误;C、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错误;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都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C.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D.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解答】解: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 正确;B、磷脂构成细胞膜、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肪能储存能量,B正确;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C正确;D、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D.5.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质粒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糖B.不是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所有糖类都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核糖是RNA和ATP的组成成分,因此ATP、RNA和叶绿体中含有核糖,质粒的本质是DNA,其中的糖是脱氧核糖,A错误;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里面的糖也不提供能力,B正确;C、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含有N元素,D错误.故选:B.6.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A.液泡 B.核糖体C.中心体D.溶酶体【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RNA包括tRNA、rRNA、mRNA三种,mRNA的功能:传递遗传信息,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的功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rRNA的功能: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解答】解:A、液泡中不含有RNA,A错误;B、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B正确;C、中心体中不含有RNA,C错误;D、溶酶体中不含有RNA,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分子中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A 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RNA分子的分类和结构,DNA分子与RNA分子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蛋白质的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RNA中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中存在氢键连接形成的RNA双链区,A 正确.B、AD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一个,B错误;C、血红蛋白肽链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是肽键,不同肽链之间不是通过肽键连接,C错误;D、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磷酸二酯键的作用是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A.降低血糖浓度B.维待血浆渗透压C.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D.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 1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髙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4.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的C0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B.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C.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D.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5.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多种激素6.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骨络肌B.反射弧C.神经中枢一效应器D.感受器一神经中枢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B.C02C.Na+D.028.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髙级中枢在A.脑干B.大脑皮层C.不脑D.脊髓9.侏儒症患者主要是因为体内缺乏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促甲状腺激素10.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秦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A.胰岛素B.生长激素C.胸腺激素D.雄性激素11.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12.甲、乙两图分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如下图,其中甲图bc=cd,甲、乙两图中a与d之间的距离相等。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2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0.23)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成分C. 硝化细菌与蓝藻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D. 分解者一定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微生物3.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4. 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5. 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 光合细菌、酵母菌B. 蓝藻、硝化细菌C. 乳酸菌、铁细菌D. 硝化细菌、乳酸菌6.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7. 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 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8. 在我国的云南地区,有一种稻田养鱼的传统农耕文化。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12.4,含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12.4,含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周考试题(12.4,含解析)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答案】A【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2.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答案】B【解析】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②和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⑤分别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性与雄性的个体数目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

3.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三B.四C.五D.六【答案】C【考点定位】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4. 下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可影响甲中的出生率,但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答案】C【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正确;丙为性别比例,可影响甲中的出生率,但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丁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2.11)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清水与盐的质童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2.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吕乳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3.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I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N-1-萘基乙二铵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班氏溶液4.以下关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操作顺利正确的是①配制溶液②制备标准显色液③制备样品处理液④比色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5.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6.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A.固体发酵B.氨基酸发酵C.厌氧发酵D.需氧发酵7.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8.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9.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A.质量浓度为4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C.质量浓度为5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弱碱性环境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是中和氢氧化钠10.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a.纸层析法b.比色法c.显微镜观察法d.斐林试剂e.双锁脲试剂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g.砖红色h.蓝色i.玫瑰红色A.a d iB.b e gC.b f iD.b f g11.要使泡菜制作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A.缺氧环境B.有氧环境C.加盐D.加香辛料12.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13.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A.马上密闭,保持30〜40℃B.—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D.马上密闭,保持60℃以上14.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A.蒸馏水B.氢氧化钠C.亚硝酸盐D.氢氧化铝1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霈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6.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榷中的水17.下列关于发酵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B.检测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闻气味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氧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测D.检验乳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18.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髙,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19.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己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0.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B.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C.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D.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21.关于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是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酒精C.亚硝酸盐是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D.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22.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D.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微生物23.膳食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含量不正确的是A.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平均含量约为4mg×kg-1B.咸菜中亚销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1以上C.豆粉中的的平均含量在10mg×kg-1D.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1左右24.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A.酵母菌B.毛霉菌C.乳酸菌D.醋酸杆菌25.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B.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C.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D.应选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内泡菜腌制情况26.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制作泡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最比约为,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试说明盐水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3)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的加入。

(4)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

27.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洁并用白酒擦试过的泡菜坛中。

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

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

(2)菜坛要密封,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4)加入“陈泡菜水”的的作用。

(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

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

(6)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用的陈泡菜水,按新老盐水1:1的比例配制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紫红色溶液C.制备样品处理液,先加入提取剂,在摇床上振荡提取1h,再加入NaOH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28.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g~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菜中不得超过20mg/kg.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⑴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①制作泡菜的原理:。

②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色染料。

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销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通过颜色,可以估测出泡菜液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③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査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溶液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腌菜。

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

④选择实验材料:红萝卜和白萝卜,哪种更适合于用做实验材料?,理由是。

⑤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重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相同。

⑥从第三天开始,定期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的表格。

(2)上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与硝酸盐含量的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根据此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你给出此建议的理由是:食盐浓度为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在3坛泡菜中;食盐浓度为5%的泡菜在发酵初期亚销酸盐含量迅速升高,且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但从发酵11天后硝酸盐降到最低值;而食盐浓度为7%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虽一直处于较低数值,但容易成为。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2.11)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5 BADAC 6-10 CCCDC 11-15 AAACB 16-20 DDCBC 21-26 DCDAC26.(1)亚硝酸盐含量低(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冷却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发酵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盐有灭菌的功效,使泡菜既清洁又卫生;同时在盐水的作用下,可追出蔬菜所含的过多水分,渗透部分盐味(3)调味料(4)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泡菜的器具不洁,造成杂菌污染,易引起泡菜腐败变质;泡菜坛中温度过高,亦会引起泡菜发霉变味(5)发酵的不同时期,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强弱不同,亚硝酸盐的含量亦不同27.(1)消毒(2)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

(3)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4)提供乳酸菌菌种(5)有机物干重减少种类增加(6)C28.(1)①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而制作泡菜②玫瑰红对比④白萝卜避免植物中色素对显色反应的干扰⑤制作(或培养、发酵)条件⑥表如下:(2)用5%的食盐浓度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天(或9天)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最高最快咸腌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