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
在熔敷金属中进行扩散氢测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蒸汽相法(Steam Phase Method):该方法通过将熔敷金属样品置于特定的温度下,使
含有水蒸气的气氛与样品接触。
水蒸气中的氢会扩散入样品中,随后可以使用氢传感器、质谱仪或导电检测器等设备来测量氢含量。
2.热解法(Thermal Desorption Method):该方法利用高温热解技术将熔敷金属样品中的
吸附氢释放出来,并通过气相色谱仪等设备测量氢气的体积分数。
3.电化学法(Electrochemical Method):该方法通过将熔敷金属样品作为电极,在一定的
电位下,利用氢在电极表面的反应来测定溶解在熔敷金属中的氢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结合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或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进行测量。
4.真空熔融法(Vacuum Fusion Method):该方法将熔敷金属样品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高
温,使熔敷金属中的氢释放出来。
通过对抽取出的气体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测定氢含量。
这些方法在熔敷金属中测定扩散氢时具有一定的应用,并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可选用适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保证实验环境的严密性,避免外界氢的污染或干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试方法
在焊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氢在熔 敷金属中的溶解和扩散行为。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扩散氢的含量,从而降低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 含量。
对熔敷金属进行后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对熔敷金属进行后处理是控制其扩散氢含量的有效方法之 一。通过适当的后处理,如热处理、真空除氢等,可以降 低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提高其质量。
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和后处理措施,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氢脆性能和整体性能稳定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
01
温度越高,氢在熔敷金属中的溶 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02
温度变化会影响氢的扩散行为, 进而影响扩散氢的测试结果。
熔敷金属成分的影响
不同成分的熔敷金属对氢的吸附能力 和扩散速度不同。
合金元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氢的扩散 行为,进而影响测试结果。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会影响熔敷金属中氢 的含量和分布。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对于控制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含 量至关重要。
04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控制措施
选用低氢焊接材料
总结词
选用低氢焊接材料是控制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低氢焊接材料中的含 氢量较低,可以减少焊接过程中氢的溶解和扩散,从而降低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试方法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来源 •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测试方法 •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影响因素 •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控制措施 •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未来研究
tp347氢扩散系数
tp347氢扩散系数1. 介绍在工业领域中,氢气的扩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氢气的扩散系数是描述氢气在某种材料中扩散能力的物理量。
本文将重点讨论tp347不锈钢中氢气的扩散系数。
2. tp347不锈钢tp347不锈钢是一种高温耐腐蚀不锈钢,常用于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环境下。
3. 氢气扩散机制在tp347不锈钢中,氢气的扩散主要通过晶界、空隙和管道进行。
晶界是晶体之间的边界,空隙是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和孔隙,而管道则是由材料内部存在的连通孔道构成。
3.1 晶界扩散晶界是不同晶体之间存在的边界。
由于晶界处原子结构与晶内略有差异,使得晶界成为了原子的扩散通道。
氢气在晶界中的扩散主要受到晶界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3.2 空隙扩散空隙是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和孔隙,它们可以为氢气提供扩散通道。
氢气通过空隙扩散的速率取决于空隙的形状、尺寸和分布。
3.3 管道扩散管道是由材料内部存在的连通孔道构成,它们可以为氢气提供直接通道。
管道扩散是指氢气通过这些孔道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
4. tp347不锈钢中氢气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为了确定tp347不锈钢中氢气的扩散系数,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方法:4.1 恒流充放电法恒流充放电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中氢气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tp347不锈钢样品上施加恒定电流,使得样品表面吸附了一定量的氢气。
然后,通过改变温度或时间来观察样品中氢含量的变化,从而确定氢气的扩散系数。
4.2 恒浓度法恒浓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中氢气扩散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tp347不锈钢样品两侧维持恒定的氢气浓度差,观察样品中氢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从而确定氢气的扩散系数。
5. 影响tp347不锈钢中氢扩散系数的因素tp347不锈钢中氢扩散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晶界结构、化学成分等。
5.1 温度温度是影响材料中氢扩散系数的重要因素。
焊缝金属扩散氢测
红外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焊 缝金属中氢的特定吸收峰, 从而确定氢的含量。
测定设备的改进与优化
高精度传感器
研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传感 器,提高氢含量的测量精度。
自动化设备实现焊缝金属扩散氢测定源自自动 化,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
优化焊接参数
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 度,避免过热和冷却速度过快,以减 少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采用低氢焊接方法
如采用活性气体保护焊、激光焊接等 低氢焊接方法,以降低焊缝金属中的 扩散氢含量。
加强焊接过程的控制
严格控制预热和层间温度
适当提高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以降低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在线监测系统
将测定设备与生产线结合,实现 焊缝金属扩散氢的实时监测。
焊缝金属扩散氢测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材料科学
研究不同材料对氢扩散的影响,为新型材料的开 发提供依据。
焊接工艺
结合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金属扩散氢的影响,优 化焊接工艺。
失效分析
通过焊缝金属扩散氢测定结果,分析焊接结构失 效的原因。
THANKS FOR WATCHING
03 焊缝金属扩散氢的测定方 法
直接测定法
真空法
将焊缝金属置于真空环境中,通 过测量氢气在真空中的压力变化 来直接测定扩散氢的含量。
渗透法
利用渗透剂渗透到焊缝金属中, 通过测定渗透剂中氢气的含量来 推算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间接测定法
热导法
通过测量焊缝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热 导率变化,推算出其中的扩散氢含量 。
焊缝金属扩散氢的特性
钢铁材料中的氢扩散系数测试实验报告
钢铁材料中的氢扩散系数测试实验报告钢铁材料中的氢扩散系数测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测量钢铁中的原子氢含量及原子氢在钢铁中的迁移速度。
(二)实验原理1)金属中氢的危害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锅炉酸洗过程由于腐蚀析氢使得原子氢在没有形成氢分子之前就已经渗入钢铁的内部,使其内部原子氢的浓度不断增加,原子氢在钢的内部积累导致钢制设备的韧性下降脆性增加。
尤其是当有S2-、CN-存在时,进入金属基体内部的氢原子更为可观,结果引起材料的脆裂——“氢脆”,引发突发性恶性破坏事故。
因此工业上需要有一种智能型原子氢探测技术来检测或监测钢铁结构中氢腐蚀的速率,钢铁中原子氢的含量,并显示设备内部由于氢的积集将要发生腐蚀破坏的危险性。
自从1962年电化学科学家Devanathan和Stachurski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方法来研究氢在金属中的渗透速率以后[1],人们不断开发许多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原子氢电化学传感器,Yamakawa等设计的氢传感器是采用1mol/L的NaOH溶液为电解液,氧化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被测的金属构件表面镀镍用恒电位仪控制极化电位范围为0.15V(vs Hg/HgO)来进行氢渗透监测,在监测氢之前先要进行表面镀镍处理[2]。
2)氢扩散测量原理Devanathan-Stachurski发明测定金属中原子氢的扩散速率的电化学方法见图1所示[1]。
测量装置是由两个互不相通的电解池组成,左端是充氢室(阴极室),电解++→,产充氢时试样的阴极面(C面)是施加的是阴极电流i c,发生反应H e H生原子氢一部分复合成分子氢放出,另一部分扩散进入试样内部;试样阳极面(A 面)是另一电解池的阳极,当加上阳极恒定电位后,从C面扩散过来的氢原子在试样的A面被电氧化,即H e H+ -→而产生阳极电流i a。
图1.氢渗透速率测量装置示意图如果不存在表面反应2H H H +→↑(通过在碳钢表面镀钯或镀镍以及加上足够大的阳极电位就可抑制表面反应的进行),则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从阴极面产生的原子氢在到达阳极面后将全部被氧化,即试样阳极面上的原子氢的浓度c A =0,这时原子氢的氧化电流I a 达到最大值称为稳态电流密度用I max 表示,故达到稳态时,根据Fick 第一定律:10max I c c FD x-=-?式中:F 为法拉第常数;D 为扩散系数;Δx =L 为试样的厚度,c a =c 1=0因为阳极端H 原子已全部氧化成为H +;c 0=c C 是充氢端浓度,当充氢电流Ic 恒定时,它也是常数,此式也可写成:I max =FDc 0/L ,或c 0=L ?I max /DF通过测量渗氢电流密度I max ,即可由式(2)计算出钢中的原子氢的浓度[3]。
电池电化学阻抗扩散系数
电池电化学阻抗扩散系数1. 电池电化学阻抗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电池电化学阻抗扩散系数是指一种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扩散速率与其在电化学反应前后浓度变化的比值。
这个系数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扩散率,是评估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和分子的扩散通常是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因此,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阻抗扩散系数的大小。
2. 电池阻抗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电池阻抗扩散系数测量方法主要有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两种。
极化法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位或电流,使得反应速率被限制在传质过程,通过测量电极响应来计算扩散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纯电解质系统,如氧化银电池、银卤化物电池等。
交流阻抗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交流电场下表现出来的特殊响应,从而获得电池系统的复阻抗谱。
通过测量这个谱来得到电池的阻抗扩散系数。
这种方法比极化法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都可以进行测量。
3. 电池阻抗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电池的阻抗扩散系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池内部结构电池内部的结构对阻抗扩散系数的影响非常明显。
不同的电池类型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因此阻抗扩散系数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3.2 电池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极材料的选择对阻抗扩散系数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扩散性质;另一方面,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影响到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从而也会影响到阻抗扩散系数。
3.3 电极活性物质的浓度电池中活性物质的浓度对阻抗扩散系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活性物质的浓度较高时,扩散速率会变得更快,阻抗扩散系数也会相应地增加。
3.4 温度电池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阻抗扩散系数。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速率也会变得更快,从而影响到阻抗扩散系数。
4. 电池阻抗扩散系数的应用电池阻抗扩散系数是评估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EIS求扩散系数的超详细操作过程
2、将数据复制到Origin中,第三列乘以-1,然后以第二列为X 轴,第三列为Y轴做点图,如下图所示;
3、(重点部分)将横纵坐标数值设置为相等,添加上部和右部 坐标,用直线工具沿对角线画一条直线,并拖到与韦伯阻抗相 切的部位,如下图所示;
4、利用放大工具局部放大,用Data Reader读取数据点(注意不是 Screen Reader!),如下图即可从第44点开始并取其后的四点;
重做的命运)因此,如果是复制的斜线,就不能直接放大,只 能通过改变横纵坐标的数值实现等比例放大,如此更耗时了。
4、一定要善用Excel的函数计算功能!!! 5、对于很多的数据,一定要习惯于使用模板!!!例如, 做第一个图时要手动设置Column Value,画图,添加坐标,画 斜线等等,但是其后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使用第一模板,直接 导入数据,以上所有的都在,只要再放大区域,取点就OK啦。 6、以上所有都为个人经验,若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当 然必然有更好更快的处理方法,也希望相互交流探讨。
2)、由于我当时一次性要处理很多个这样的数据,为了加快速 度,那条45°斜线我只画了第一个,后面所有的都是复制第一
条斜线。事后证明,这是多么愚蠢的一个决定!因为在取点的
过程中,有一个放大的过程,但是复制的斜线却不会因为放大 而自动改变角度(我们每次放大都不可能是等比例的放大),
这样导致所取的点都是不对的!!!(Oh My God,还是逃不过
想到这个当时把我吓一跳以为做了几天的图3个人在作图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现叙述如下1我们都知道利用阻抗求eis需要作一条45的斜线与韦伯阻抗相切理论部分请看相关书籍但是在做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横坐标和纵坐标的长度不相等也就是画的对角线不是45
利用EIS数据求扩散系 数的详细操作步骤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试方法
扩散氢在熔敷金属中的聚集 和释放会诱发局部的应力集 中,增加裂纹产生的可能性 。
扩散氢对熔敷金属的抗腐蚀 性能也有负面影响,由于氢 致开裂(HIC)和应力导向 的氢致开裂(SOHIC)的作 用,加速了裂纹的扩展和材 料的破坏。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来源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主要来源是焊接过 程中引入的水分和杂质。
测试结果分析
要点一
数据处理
对测试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氢的扩散系数、 溶解度等参数。
要点二
结果评估
根据测试结果,对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进行评估。
04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试注意事项
测试设备行校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按照 制造商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设备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测试准备
设备校准
使用专业的氢检测仪器,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参考标准
采用标准氢参比物质,进行仪器校准和验证。
测试过程
01
02
03
样品安装
将样品置于氢检测仪器中 ,确保样品与仪器紧密连 接。
测试条件设定
设置测试温度、压力等条 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设 定。
测试过程监控
观察测试过程中氢浓度的 变化,做好记录。
其他测试方法
X射线衍射法
通过分析熔敷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相组 成,评估氢气对金属结构的影响。
热分析法
通过测量熔敷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质 量变化,评估氢气在金属中的扩散系 数。
03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试流程
样品制备
样品来源
从实际熔敷金属中获取,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样品处理
将样品进行研磨、干燥,以去除杂质和水分。
设备维护
为了保持测试设备的良好状态,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清洁、润滑和检查设 备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 修。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 (镍氢电池材料)
• DPV (dependent pressure vessel) :一个电池 一个容器,但容器的大面相互紧靠,相互 支撑组成电池组。
25
高压氢镍电池组成
➢(1)压力容器 ➢(2)镍电极 ➢(3)氢电极
铂催化电极 活性炭作载体 聚四氟乙烯粘结的铂催化电极。
9
3.1.2 镍氢电池类型
10
氢-镍电池可分为高压氢-镍电池和低 压氢-镍电池两类。
➢ 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 高压氢-镍电池 (H2-NiOOH)电池; ➢ 八十年代,掀起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低压氢-镍电池)(MH-NiOOH)的热潮;
➢ 九十年代,镍氢电池(MH-NiOOH)进 入产业化(日本三洋)。
高压氢-镍电池优点
14
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寿命长、耐过充过放、 反极以及可通过氢压来指示电池荷电状态 等优点。
高压氢-镍电池缺点
➢ 需耐高压容器,充电后氢压达3-5 Mpa;
➢ 自放电较大;
➢ 电池密封难度大,不能漏气,安全性差;
➢ 成本高。
因此,目前研制的高压氢-镍电池主要是应 用于空间技术。
低压氢-镍电池
158159配料卷绕封口包装切小片化成160正极干粉处理正极混干粉正极上粉配粘结剂加入导电剂加入合金粉负极搅拌负极拉浆161碾压裁小片上浆负极浆料负极裁片烘烤碾压163负极裁小片负极称重卷绕正极裁小片正极浸胶正极焊极耳正极贴胶纸卷绕正极软化正极称重164卷绕隔膜隔膜裁剪测短路放面片涂胶圈盖组合焊盖帽压盖帽封口165高温烘烤化成高温烘烤半成品入库补充电测电压抽测内阻预充电166挑外观测内阻测电压客户装盒包装单体包装167单体电池包装点焊连接片打胶水客户组合套管收缩点焊引出片喷码印字装盒装箱单体电池全检电压内阻球形氢氧化亚镍nioh绿色球形粉末粒径715m半导体电子不导电需要氧化亚钴导电
氢扩散测量原理与应用
2. 氢传感器原理
Devanathan-Stachurski 发明测定金属中原子氢的扩散速率的电化学方法见图 1所示[1],其实物如图2。测量装置是由两个互不相通的电解池组成,左端是充氢 室 ( 阴 极 室 ) , 电 解 充 氢 时 试 样 的 C 面 是 施 加 的 是 阴 极 电 流 ic , 发 生 反 应
2
图3.氢渗透电流曲线示意图 在电化学氢渗透研究中,氢渗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抽氢阶 段, 目的在于将试样中残存氢完全抽出.一般认为,在阳极电流密度小于 0.5 μA/ cm2 时,材料中的氢已被完全抽出(本阶段的数据不需要记录)。第二阶段称为正常氢渗 透阶段,该段需要实时记录阳极氢渗电流,并对所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保存与内 存中,采样时间间隔可设定为1s; 第三阶段称为抽氢衰减阶段,在这一阶段,材料内部 可逆陷阱中的氢将被全部抽出,第四阶段为二次充氢阶段,绘制该段的氢渗曲线并 与第二段的氢渗曲线进行比较,可研究材料中不可逆陷阱对氢的影响行为。 2.1. 直流充氢 CS2350电化学工作站内含两个独立的恒电位/恒电流仪,专门如用于氢渗透 速率测量。测试方法的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i i i i 100% i i
0 0 a i 0 a a
式中:i——空白溶液中渗氢电流; ia0——阳极残余电流; ii——加入缓蚀剂后的渗氢电流。
4
4. 渗氢抑制能力计算
测试过程中,在极化面产生氢原子,在扩散面用恒电位仪保持一定的电位 (-0.15V Vs Hg/HgO) ,在此电位下,仅能使氢原子完全电离(H H++e) ,而不 发生其他的电化学反应。析氢过电位较低的金属(如 Ni、W、Pd、Pt 等)对氢原 子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本实验中在扩散面上镀镍有利于氢原子放电反应。在 金属片的极化面产生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金属吸收,然后通过金属向“扩散面” 扩散,并在“扩散面”上电离,产生阳极电流,此阳极电流与氢通过金属达到的 “扩散面”的速度相对应。 图 5 为记录的渗氢电流-时间曲线,其参数拟合值如表 1 所示。
MH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其应用
值对不同位置处氢原子浓度的影响. 图 2 即为假设
a軓D2 的值为测定值(3.993伊10-4
s-1)的
1 n
~n(n=1, 2, 3…
20) 倍时, 储氢合金中不同位置处的氢原子浓度. 由
图 2 可以看出, 在同等充电条件下, 随着 a軓D2 的增大, 储氢合金粉表面的氢原子浓度逐渐减小, 而其深处
Received:March 10, 2006;Revised:April 20, 2006. *Correspondent, E鄄mail:csbit@;Tel:+8610鄄6891252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21180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2005AA501910)资助
由图 3a 可看出, 当电池在 c0=0, 1C1 恒流充电 时, 氢气开始大量析出时即 tmax 为 2895 s, 储氢合金 表面(r=a)氢原子浓度达到最大值 cmax, 所以有下式 成立:
=[4.497+292.292exp(-
SOC 0.12
)]伊10-5
(3)
式中的 SOC 表示 MH 电极的荷电态, 为剩余容量与
实际容量的比值. 对式(3)在 SOC 为 0耀1 范围内进
行积分求其平均值, 可得 a軓D2 =3.956伊10-4 s-1, 与恒流 放电法测得的氢扩散系数的平均值接近. 2.3 氢扩散系数的应用 2.3.1 氢扩散系数对 MH 电极快速充电的影响
的氢原子浓度却逐渐增大;而且 a軓D2 越大, 不同位置 处的氢原子浓度差就越小, 亦即浓差极化越小, 快速 充电性能就越好. 因此增大氢原子扩散系数或减小 储氢和金粉的粒径均能提高其快速充电性能. 2.3.2 tmax 的实验值与计算值
钢铁材料中的氢扩散系数测试实验报告
钢铁材料中的氢扩散系数测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测量钢铁中的原子氢含量及原子氢在钢铁中的迁移速度。
(二)实验原理1)金属中氢的危害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锅炉酸洗过程由于腐蚀析氢使得原子氢在没有形成氢分子之前就已经渗入钢铁的内部,使其内部原子氢的浓度不断增加,原子氢在钢的内部积累导致钢制设备的韧性下降脆性增加。
尤其是当有S2-、CN-存在时,进入金属基体内部的氢原子更为可观,结果引起材料的脆裂——“氢脆”,引发突发性恶性破坏事故。
因此工业上需要有一种智能型原子氢探测技术来检测或监测钢铁结构中氢腐蚀的速率,钢铁中原子氢的含量,并显示设备内部由于氢的积集将要发生腐蚀破坏的危险性。
自从1962年电化学科学家Devanathan和Stachurski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方法来研究氢在金属中的渗透速率以后[1],人们不断开发许多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原子氢电化学传感器,Yamakawa等设计的氢传感器是采用1mol/L的NaOH溶液为电解液,氧化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被测的金属构件表面镀镍用恒电位仪控制极化电位范围为0.15V(vs Hg/HgO)来进行氢渗透监测,在监测氢之前先要进行表面镀镍处理[2]。
2)氢扩散测量原理Devanathan-Stachurski发明测定金属中原子氢的扩散速率的电化学方法见图1所示[1]。
测量装置是由两个互不相通的电解池组成,左端是充氢室(阴极室),电解++→,产充氢时试样的阴极面(C面)是施加的是阴极电流i c,发生反应H e H生原子氢一部分复合成分子氢放出,另一部分扩散进入试样内部;试样阳极面(A 面)是另一电解池的阳极,当加上阳极恒定电位后,从C面扩散过来的氢原子在试样的A面被电氧化,即H e H+-→而产生阳极电流i a。
图1.氢渗透速率测量装置示意图如果不存在表面反应2H H H +→↑(通过在碳钢表面镀钯或镀镍以及加上足够大的阳极电位就可抑制表面反应的进行),则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从阴极面产生的原子氢在到达阳极面后将全部被氧化,即试样阳极面上的原子氢的浓度c A =0,这时原子氢的氧化电流I a 达到最大值称为稳态电流密度用I max 表示,故达到稳态时,根据Fick 第一定律:10max I c c FD x-=-∆式中:F 为法拉第常数;D 为扩散系数;Δx =L 为试样的厚度,c a =c 1=0因为阳极端H 原子已全部氧化成为H +;c 0=c C 是充氢端浓度,当充氢电流Ic 恒定时,它也是常数,此式也可写成:I max =FDc 0/L ,或c 0=L ⨯I max /DF通过测量渗氢电流密度I max ,即可由式(2)计算出钢中的原子氢的浓度[3]。
电化学阻抗分析原理
⊙ 阻抗谱中的半圆旋转现象
在实际电化学体系的阻抗测定中,常常观察 到阻抗图上压扁的半圆,即在Nyquist图上 的高频半圆的圆心落在了x轴的下方,因而 变成了圆的一段弧。该现象被称为半圆旋 转。
出现半圆旋转现象的原因:
1. 一般认为,出现这种半圆向下压扁的现象,亦即 通常说的阻抗半圆旋转现象的原因与电极/电解 液界面性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比如电极表面粗糙 引起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和电场不均匀。 2. 与界面电容的介电损耗有关。 3. 由于电极表面的不均匀性导致电极表面各点的电 化学活化能可能不一样,因而表面上各点的电荷 传递电阻不会是一个值。
☆ 用模型解释如下
G() X M Y
当给黑箱(假设为电化学系统M)输入一个 扰动函数X,它就会输出一个响应信号Y。 用来描述扰动与响应之间关系的函数,称 为传输函数G()。若系统的内部结构是线 性的稳定结构,则输出信号就是扰动信号 的线性函数。
Y=G()X Y/X=G()
★电化学阻抗法涉及的基本概念解释
3. 阻抗谱图必须指定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直接影响电极反应的活化能。电极所处的电 位不同,测得的阻抗谱必然不同。因此,阻抗谱与电 位(平衡电位、腐蚀电位)必须一一对应。
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同时存在时电极阻抗的 Nyquist图
-Z''
活化控制
向
物质传递控制
减
RL
小
的
方
RL+1/2Rp
RL+Rp
Z'
RL+Rp-2 Cd
高频区为电极反应动力学(电荷传递过程 )控制,低频区由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或产 物的扩散控制。
从图可直接得出体系的RL、Rct、 Cd 、 、 D0
总结测定电极反应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基本原理
总结测定电极反应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基本
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利用Li+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和扩散,在正负极之间建立Li的浓度差,从而储存电能。
因此Li+在正负极之间的扩散会对锂离子电池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我们按照从快到慢的速度为Li+扩散的各个环节排序的话,无疑Li+在电解液之中的扩散是最为迅速的,其次是Li+在正负极表面的电荷交换过程,这一过程的速度就相对较慢了,容易成为限制缓解,而Li+在正负极材料内部的扩散速度是最慢的,这一环节也往往成为限制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关键。
作为衡量Li+在活性物质内部扩散速度快慢的关键参数——固相扩散系数也就成为衡量一款材料倍率性能的关键,但是获取材料的这一参数并非简单的事情。
通常来说,计算活性物质固相扩散系数的方法主要有恒电位滴定、恒电流滴定和交流阻抗数据等方法。
采用EIS数据获取材料的扩散系数并不是新提出的概念,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模型采用了交流阻抗中的扩散阻抗值来计算电极或材料的扩散系数,但是这些模型通常都需要结合扩散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而这一数值通常采用电极厚度或颗粒半径等数值近似代替。
而提出的方法仅仅需要采用交流阻抗数据就可以获得计算扩散系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
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
第7卷 第3期2001年8月电化学EL ECT ROCHEM IST RYV ol.7 No.3Aug.2001文章编号:1006_3471(2001)03_0321_05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原鲜霞*,徐乃欣(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 200050)摘要: 应用电化学阻抗法测定了不同荷电状态(SOC)和不同温度下M lN i3.75Co0.65M n0.4A l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室温下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SOC为50%时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应的氢扩散活化能为35kJ/mo l.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电极;氢的扩散系数;电化学阻抗法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与铅酸电池、镉镍电池相比,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可高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免维护、无污染等一系列的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MH/ N i电池中,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性能不仅与合金的组成、制备方法、粒度及电极本身的制备方法有关,而且与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化学过程和合金中氢的扩散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合金中氢的扩散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由于氢的扩散系数越大电极性能越好.因而,在金属氢化物电极及MH/Ni电池的研究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是一个重要方面.迄今,国内外学者已经用各种电化学方法对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恒电位/恒电流间歇滴定法、恒电位阶跃法、恒电流放电法、脉冲电流法、电化学渗氢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应用电化学阻抗法测定固相体系中物种的扩散系数时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即根据扩散阻抗的过渡区和Warburg阻抗或修正的Warburg阻抗进行解析求取.其中,前者曾分别被Bala S.Haran等[1]和N.Cui等[2]用于求LaNi4.27Sn0.24和Mg2Ni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但是,尚未见过用Warburg阻抗或修正的Warburg阻抗求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报导.本文首先测定了不同荷电状态和不同温度下的MlNi3.75Co0.65 M n0.4Al0.2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然后又用修正的Warburg阻抗求出了其中氢的扩散系数,并用求得的结果估算了50%SOC的该电极中氢扩散的活化能.1 实 验贮氢合金MlNi3.75Co0.65M n0.4Al0.2用纯度不低于99.9%的富镧混合稀土与Ni、Co、Mn、Al收稿日期:2000 10 23;修订日期:2000 12 12*通讯联系人.T el:021_62511070_8803,Fax:021_62254273,E_mail:yuanx x@等按比例混合后于中频真空感应炉中熔炼制得.为了保证合金的均匀性,熔炼过程中翻身重熔5次.铸锭经机械破碎筛分后得实验用的贮氢合金粉末,并用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英国M alvern 公司)测得其平均粒径(直径)为125.2 m.取上述合金粉0.3g 与纯镍粉(T255,加拿大InCo 公司)1.2g 混匀后于1.8 108Pa 下压在泡沫镍的两侧之上,由此制得直径15mm 、厚度1.68mm 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实验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工作电极为M lN i 3.75Co 0.65M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辅助电极为烧结镍电极(容量远大于金属氢化物电极).以H g/HgO 电极作参比电极,6mol/L KOH 溶液作电解液.实验所用仪器为美国EG&G 公司的M 273A 恒电位/恒电流仪和5210锁相放大器,所用软件为该公司M 270和Pow ersuite 软件包中的Pow ersine 软件.经活化的金属氢化物电极在室温(~25 )下以60mA/g 的电流充电7.5h,搁置10m in 再以与充电相同的电流放电至一定的时间使达到相应的荷电状态SOC(其定义见式(1))SOC=(1-i d t d /Q ) 100%(1)式(1)中,Q 为活化后达到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稳定容量(C ),i d 和t d 分别为放电电流(A )和放电时间(s ).上述电极稳定2h 后测其电化学阻抗谱.实验中,作为扰动信号的交流电压幅值为!5mV,频率范围100KHz~0.001Hz.另一实验步骤为将活化后的金属氢物电极先在室温下以60mA/g 的电流充放电并达到50%SOC,待其温度和电位稳定后再测电化学阻抗谱.2 结果与讨论设金属氢化物电极中的合金颗粒为大小均一的圆球,则电极体系的扩散方程可表示为[3]:C(r ,t)/ t =D 2C (r ,t)/ r 2+D(2/r )( C (r ,t)/ r )(2)式中,D 为氢的扩散系数(cm 2/s),r 为合金颗粒中某点与球心的距离(cm ),t 为时间(s),C (r ,t)表示t 时刻r 处氢的浓度(mol/cm 3).当对电极体系施加一个小幅值的交流电压扰动信号时,电极表面氢的浓度梯度如式(3)所示[4]:( C(r ,t )/ r )r=d =(I max sin t )/nFD (3)式中,d 为合金颗粒的半径,I m az 为响应交流电流的幅值, 为交流信号角频率,n 为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个数,F 为法拉第常数,其余各符号的意义同前文.假设电极中氢的初始分布是均匀的,那么解此扩散方程可得出体系的Warburg 阻抗(Z )表达式[5]:Z =(!/ )(1 j )(4) !=RT /2n 2F 2DC 0(5)式(4)中,j 为-1的平方根,!是Warburg 系数.式(5)中,R 为气体常数(8.314J mol -1K -1),T 为绝对温度(K),C 0为电极中氢的初始浓度(mol/cm 3).从式(4)可以看出,Z 在阻抗谱的Nyquist 图中表现为一条与实轴成45∀角的直线,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与角频率平方根的倒数成线性关系,从直线斜率即可求出Warburg 系数!,代入式(5)而得D .但由于电极表面孔隙率[6]或几何形状[7]的影响,实测的Warburg 阻抗常常偏离45 .针对这种情况,R.Cabanel [8]将式#322#电 化 学 2001年图1 室温下不同荷电状态的MlN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 F ig.1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M lN 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 de w ith various SO C at room temperature(4)修正为Z =K [cos(∀#/4) j sin(∀#/4)]/ ∀/2(6)其中,K 为常数,0<∀<2,可据式(6)由Nyquist 图中的Warburg 阻抗斜率求得.这样,在已知合金颗粒粒径d 和∀的情况下,扩散系数D 可由下式求得:D =(2#f 3∀d 2)/[2cos(∀#/4)]2/∀(7)式(7)中,f 为交流信号的频率(Hz),f 3∀为log (I m /K )~log f 曲线上高低频段两条渐近线交点对应的频率.室温下各荷电状态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如图1所示.图2示出按上列方程求得的氢扩散系数与该电极荷电状态的变化关系,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与Chiaki Iw akura 等[9]用恒电位阶跃法测得的M mNi 4.2Al 0.5M 0.3(M =Cr 、M n 、Fe 、Co 、图2 室温下M lN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其荷电状态的关系F ig.2 SOC dependence of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 lN i 3.75Co 0.65M n 0.4A 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de at room temperatureN i)合金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氢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是一致的.这是因为,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合金中可容放氢的金属原子间的空位多少,二为氢要在电极中进行扩散必须先从吸收态转变为吸附态,即电极中的活性物质从∃ 相的金属氢化物转变化为∀ 相的固溶体,所以,当电极的荷电量较大时,其中吸收的氢浓度也较大,但相应的原子空位则减少,加上相变过程之制约,致使氢的扩散系数降低.反之,若电极的荷电量较少时,电极中氢的浓度也很小,此际可存放氢的空位很多,而且电极中的氢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故不必经历相变就可以顺利扩散,从而氢的扩散系数也就较大.图3示出50%SOC 的金属氢化物电极于各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按上述方法#323#第3期 原鲜霞等: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图3 50%SO C 的M lN 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于各个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图b 是图a 的局部放大图)F ig.3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 dride electrodewith 50%SOC at various temperatures(b is the enlarged o ne ofa)图4 50%SOC 的M lN i 3.75Co 0.65M 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Fig.4 T 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hydrog en diffusion co efficient in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 dride electrode w ith 50%SO C求得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示于图4.如图可见,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D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D 的自然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基本成一条直线.根据Arrhenius 公式,氢扩散的活化能为35kJ/mol.此结果与H.Z chner 等[10]用脉冲电流法求得LaNi 5中氢扩散的活化能35.4kJ/mol 非常接近.3 结 论1)应用修正的Warburg 阻抗可以测量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2)室温下,MlNi 3.75Co 0.65M 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3)50%SOC 的M lNi 3.75Co 0.65M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氢扩散的活化能为35kJ/mol.#324#电 化 学 2001年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etal HydrideElectrode wit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YUAN Xian xia,XU Nai xin(Shanghai I nstitute of Metallu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200050,China)Abstract: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 as employed to determ ine the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de w ith various states of charge(SOC)at room temperature and w ith 50%SOC at various temperatures.It w as found that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is electrode decreases w ith the increase in SOC at ambient tem perature,and for the electrode w ith 50%SOC,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 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hydrogen diffusion in it is 35kJ/mol.Key words:Metal hydride electrode,H 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Electrochem 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References:[1] Bala S Haran,Branko N Po pov,Ralph E White.Determination of the hy 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etalhydr ides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J].J.Pow er Sources.1998,75:56.[2] Cui N ,Luo J L.Electrochemical study of hydrogen diffusion behavior in M g 2N i _type hy drogen storage allo yelectrodes[J].Int.J.Hydrog en energy 1993,24:37.[3] Allen J Bard,Larr y R Faulkner.Electrochemical M et hods [M ].New Y ork:John Wiley &Sons,I nc.,1980.132.[4] Quanx ing Zha.Kinetics of electrode pro cess,2nd edition,Beijing :Science pr ess,1987.278[5] Greef R,Peat R,Peter L M ,et al.I nstrumental M ethods in Electrochemistr y.New Yor k:Jo hn W iley &Sons,Inc.,1986.265.[6] Gassa L M ,Vilche J R,Ebert M ,et al.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n porous electrode[J].J.Appl.Electrochem.,1990,20:677.[7] T amas P ajkossy,L ajos Ny ikos.Diffusion to fractal surfaces ∃:Verification of theor y[J].Electrochimica A cta,1989,34:171.[8] Cabnael R,Bar ral G,Diard J P ,L e Gorrec B,M ontella C.Deter mination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aninserted species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application to the H/H x Nb 2O 5system [J].J.Appl.Elec trochem.,1993,23:93[9] Chiaki Iw akura,T akafumi Oura,Hiroshi Inoue,et al.Effect of allo y composit ion on hydrogen diffusion inthe A B 5_ty pe hy drogen storage alloys[J].J.Electr oanal.Chem.,1995,398:37.[10] Z chner H,Rauf T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of hydr ogen diffusion in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L aNi 5[J].J.Less _commo n metals.1991,172~174:611.#325#第3期 原鲜霞等: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
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测定实验
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焊缝扩散氢含量的一种方法。
2、了解手工电弧焊时影响焊缝扩散氢含量的几个因素。
二、实验内容1、在正常焊接条件下,比较J422、J507两种焊条焊缝的扩散氢含量;2、比较J422、J507两种焊条不烘与焊前烘干温度为200℃×2h的扩散氢含量。
三、实验准备1、试样材质选择与试验焊条强度等级相近的钢材。
2、试样尺寸为130×25×12mm,尺寸精度为±1mm,每组三个试样。
3、试样预先做去氢处理:在650℃保温1小时或250±10℃保温6-8小时。
4、试样去除氧化皮和锈。
编号、乙醇去水、丙酮去油。
清洗后的试样不得接触油水等物,称重精确至0.1g,记为G。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方法:焊缝扩散氢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
如甘油法、水银法等。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甘油法(GB3965-83)。
本次实验即采用甘油法,其测定装置如图1。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使甘油槽内的温度恒定为45±1℃。
步骤:1、准备好焊机选用Φ4直径的焊条,调整好焊接规范,焊接电流比焊条生产厂家推荐的最大电流低15A,误差为±5A。
2、在准备好的试样中间堆焊一道长为115mm、宽为4mm的焊缝,焊接时采用短弧,焊接过程中若灭弧,则该试样作废。
3、停焊后2秒内将试样投入0-20℃的冷却水里摆动冷却,10秒后立即取出。
4、试样取出后清除飞溅物和渣皮,丙酮清洗迅速吹干后放入收集管内。
自试样焊完至放入收集管中的时间不超过60秒。
5、24小时后读取所测得的氢的体积,以ml表示。
6、取出试样洗净吹干,冷却后再称重,精确至0.1g ,记为G 1。
图1 甘油法测定扩散氢含量装置示意图五、实验设备和仪器1、交、直流焊机2、甘油法测定扩散氢含量装置(图1)3、天平、烘箱、温度计图2 试样及焊缝尺寸六、实验及实验报告要求1、严格按照指导书有关内容进行实验。
化学反应机理的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
化学反应机理的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量样品在交流电场下的阻抗变化,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电荷传递、离子迁移和反应速率等关键参数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一、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交流电场的测量技术,用于研究电化学系统中的电荷传递和离子迁移等过程。
该方法通过测量交流电场下样品的阻抗来获得相关信息。
阻抗是交流电场下电化学系统的电阻和电容的复合参数。
在电化学阻抗分析中,通常使用交流电源施加小幅度的正弦电压或电流信号到待测样品上。
通过测量样品的电压和电流响应,可以得到样品的阻抗谱。
阻抗谱是复数形式的,并由实部和虚部组成。
实部对应电阻效应,虚部对应电容效应。
二、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 电极过程的研究电极过程是化学反应机理中的重要环节。
利用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可以研究电极过程的电荷传递机制和反应动力学。
通过测量电极上的阻抗谱,可以获得电荷传递的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系数和电子传递反应速率常数。
这些参数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改进催化剂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离子迁移的研究离子迁移是电化学反应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可以研究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行为和速率。
电化学阻抗谱中的电荷传递阻抗和离子迁移阻抗可以反映离子在电极界面和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离子传输的机制和控制离子传输的优化条件。
3. 反应速率的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关键参数。
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极上的交流电流响应来研究反应速率。
根据阻抗谱中的交流电流响应,可以得到反应速率的特征参数,如响应时间常数和阻抗变化率。
这些参数对于了解反应速率的限制步骤和优化反应条件非常重要。
三、总结电化学阻抗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机理中的电荷传递、离子迁移和反应速率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 第3期2001年8月电化学EL ECT ROCHEM IST RYV ol.7 No.3Aug.2001文章编号:1006_3471(2001)03_0321_05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原鲜霞*,徐乃欣(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 200050)摘要: 应用电化学阻抗法测定了不同荷电状态(SOC)和不同温度下M lN i3.75Co0.65M n0.4A l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室温下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SOC为50%时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应的氢扩散活化能为35kJ/mo l.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电极;氢的扩散系数;电化学阻抗法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与铅酸电池、镉镍电池相比,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可高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免维护、无污染等一系列的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MH/ N i电池中,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性能不仅与合金的组成、制备方法、粒度及电极本身的制备方法有关,而且与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化学过程和合金中氢的扩散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合金中氢的扩散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由于氢的扩散系数越大电极性能越好.因而,在金属氢化物电极及MH/Ni电池的研究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是一个重要方面.迄今,国内外学者已经用各种电化学方法对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恒电位/恒电流间歇滴定法、恒电位阶跃法、恒电流放电法、脉冲电流法、电化学渗氢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应用电化学阻抗法测定固相体系中物种的扩散系数时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即根据扩散阻抗的过渡区和Warburg阻抗或修正的Warburg阻抗进行解析求取.其中,前者曾分别被Bala S.Haran等[1]和N.Cui等[2]用于求LaNi4.27Sn0.24和Mg2Ni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但是,尚未见过用Warburg阻抗或修正的Warburg阻抗求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报导.本文首先测定了不同荷电状态和不同温度下的MlNi3.75Co0.65 M n0.4Al0.2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然后又用修正的Warburg阻抗求出了其中氢的扩散系数,并用求得的结果估算了50%SOC的该电极中氢扩散的活化能.1 实 验贮氢合金MlNi3.75Co0.65M n0.4Al0.2用纯度不低于99.9%的富镧混合稀土与Ni、Co、Mn、Al收稿日期:2000 10 23;修订日期:2000 12 12*通讯联系人.T el:021_62511070_8803,Fax:021_62254273,E_mail:yuanx x@等按比例混合后于中频真空感应炉中熔炼制得.为了保证合金的均匀性,熔炼过程中翻身重熔5次.铸锭经机械破碎筛分后得实验用的贮氢合金粉末,并用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英国M alvern 公司)测得其平均粒径(直径)为125.2 m.取上述合金粉0.3g 与纯镍粉(T255,加拿大InCo 公司)1.2g 混匀后于1.8 108Pa 下压在泡沫镍的两侧之上,由此制得直径15mm 、厚度1.68mm 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实验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工作电极为M lN i 3.75Co 0.65M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辅助电极为烧结镍电极(容量远大于金属氢化物电极).以H g/HgO 电极作参比电极,6mol/L KOH 溶液作电解液.实验所用仪器为美国EG&G 公司的M 273A 恒电位/恒电流仪和5210锁相放大器,所用软件为该公司M 270和Pow ersuite 软件包中的Pow ersine 软件.经活化的金属氢化物电极在室温(~25 )下以60mA/g 的电流充电7.5h,搁置10m in 再以与充电相同的电流放电至一定的时间使达到相应的荷电状态SOC(其定义见式(1))SOC=(1-i d t d /Q ) 100%(1)式(1)中,Q 为活化后达到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稳定容量(C ),i d 和t d 分别为放电电流(A )和放电时间(s ).上述电极稳定2h 后测其电化学阻抗谱.实验中,作为扰动信号的交流电压幅值为 5mV,频率范围100KHz~0.001Hz.另一实验步骤为将活化后的金属氢物电极先在室温下以60mA/g 的电流充放电并达到50%SOC,待其温度和电位稳定后再测电化学阻抗谱.2 结果与讨论设金属氢化物电极中的合金颗粒为大小均一的圆球,则电极体系的扩散方程可表示为[3]:C(r ,t)/ t =D 2C (r ,t)/ r 2+D(2/r )( C (r ,t)/ r )(2)式中,D 为氢的扩散系数(cm 2/s),r 为合金颗粒中某点与球心的距离(cm ),t 为时间(s),C (r ,t)表示t 时刻r 处氢的浓度(mol/cm 3).当对电极体系施加一个小幅值的交流电压扰动信号时,电极表面氢的浓度梯度如式(3)所示[4]:( C(r ,t )/ r )r=d =(I max sin t )/nFD (3)式中,d 为合金颗粒的半径,I m az 为响应交流电流的幅值, 为交流信号角频率,n 为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个数,F 为法拉第常数,其余各符号的意义同前文.假设电极中氢的初始分布是均匀的,那么解此扩散方程可得出体系的Warburg 阻抗(Z )表达式[5]:Z =( / )(1 j )(4) =RT /2n 2F 2DC 0(5)式(4)中,j 为-1的平方根, 是Warburg 系数.式(5)中,R 为气体常数(8.314J mol -1K -1),T 为绝对温度(K),C 0为电极中氢的初始浓度(mol/cm 3).从式(4)可以看出,Z 在阻抗谱的Nyquist 图中表现为一条与实轴成45 角的直线,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与角频率平方根的倒数成线性关系,从直线斜率即可求出Warburg 系数 ,代入式(5)而得D .但由于电极表面孔隙率[6]或几何形状[7]的影响,实测的Warburg 阻抗常常偏离45 .针对这种情况,R.Cabanel [8]将式322 电 化 学 2001年图1 室温下不同荷电状态的MlN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 F ig.1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M lN 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 de w ith various SO C at room temperature(4)修正为Z =K [cos( /4) j sin( /4)]/ /2(6)其中,K 为常数,0< <2,可据式(6)由Nyquist 图中的Warburg 阻抗斜率求得.这样,在已知合金颗粒粒径d 和 的情况下,扩散系数D 可由下式求得:D =(2 f 3 d 2)/[2cos( /4)]2/(7)式(7)中,f 为交流信号的频率(Hz),f 3为log (I m /K )~log f 曲线上高低频段两条渐近线交点对应的频率.室温下各荷电状态的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如图1所示.图2示出按上列方程求得的氢扩散系数与该电极荷电状态的变化关系,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与Chiaki Iw akura 等[9]用恒电位阶跃法测得的M mNi 4.2Al 0.5M 0.3(M =Cr 、M n 、Fe 、Co 、图2 室温下M lN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其荷电状态的关系F ig.2 SOC dependence of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 lN i 3.75Co 0.65M n 0.4A 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de at room temperatureN i)合金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氢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是一致的.这是因为,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合金中可容放氢的金属原子间的空位多少,二为氢要在电极中进行扩散必须先从吸收态转变为吸附态,即电极中的活性物质从 相的金属氢化物转变化为 相的固溶体,所以,当电极的荷电量较大时,其中吸收的氢浓度也较大,但相应的原子空位则减少,加上相变过程之制约,致使氢的扩散系数降低.反之,若电极的荷电量较少时,电极中氢的浓度也很小,此际可存放氢的空位很多,而且电极中的氢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故不必经历相变就可以顺利扩散,从而氢的扩散系数也就较大.图3示出50%SOC 的金属氢化物电极于各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按上述方法323 第3期 原鲜霞等: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图3 50%SO C 的M lN i 3.75Co 0.65M n 0.4A 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于各个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图b 是图a 的局部放大图)F ig.3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 dride electrodewith 50%SOC at various temperatures(b is the enlarged o ne ofa)图4 50%SOC 的M lN i 3.75Co 0.65M 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Fig.4 T 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hydrog en diffusion co efficient in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 dride electrode w ith 50%SO C求得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示于图4.如图可见,该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D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D 的自然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基本成一条直线.根据Arrhenius 公式,氢扩散的活化能为35kJ/mol.此结果与H.Z chner 等[10]用脉冲电流法求得LaNi 5中氢扩散的活化能35.4kJ/mol 非常接近.3 结 论1)应用修正的Warburg 阻抗可以测量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2)室温下,MlNi 3.75Co 0.65M 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其荷电量的增大而减小.3)50%SOC 的M lNi 3.75Co 0.65Mn 0.4Al 0.2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氢扩散的活化能为35kJ/mol.324 电 化 学 2001年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etal HydrideElectrode wit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YUAN Xian xia,XU Nai xin(Shanghai I nstitute of Metallu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200050,China)Abstract: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 as employed to determ ine the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 lNi 3.75Co 0.65M n 0.4Al 0.2metal hydride electrode w ith various states of charge(SOC)at room temperature and w ith 50%SOC at various temperatures.It w as found that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is electrode decreases w ith the increase in SOC at ambient tem perature,and for the electrode w ith 50%SOC,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 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hydrogen diffusion in it is 35kJ/mol.Key words:Metal hydride electrode,H 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Electrochem 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References:[1] Bala S Haran,Branko N Po pov,Ralph E White.Determination of the hy 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metalhydr ides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J].J.Pow er Sources.1998,75:56.[2] Cui N ,Luo J L.Electrochemical study of hydrogen diffusion behavior in M g 2N i _type hy drogen storage allo yelectrodes[J].Int.J.Hydrog en energy 1993,24:37.[3] Allen J Bard,Larr y R Faulkner.Electrochemical M et hods [M ].New Y ork:John Wiley &Sons,I nc.,1980.132.[4] Quanx ing Zha.Kinetics of electrode pro cess,2nd edition,Beijing :Science pr ess,1987.278[5] Greef R,Peat R,Peter L M ,et al.I nstrumental M ethods in Electrochemistr y.New Yor k:Jo hn W iley &Sons,Inc.,1986.265.[6] Gassa L M ,Vilche J R,Ebert M ,et al.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n porous electrode[J].J.Appl.Electrochem.,1990,20:677.[7] T amas P ajkossy,L ajos Ny ikos.Diffusion to fractal surfaces :Verification of theor y[J].Electrochimica A cta,1989,34:171.[8] Cabnael R,Bar ral G,Diard J P ,L e Gorrec B,M ontella C.Deter mination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aninserted species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application to the H/H x Nb 2O 5system [J].J.Appl.Elec trochem.,1993,23:93[9] Chiaki Iw akura,T akafumi Oura,Hiroshi Inoue,et al.Effect of allo y composit ion on hydrogen diffusion inthe A B 5_ty pe hy drogen storage alloys[J].J.Electr oanal.Chem.,1995,398:37.[10] Z chner H,Rauf T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of hydr ogen diffusion in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L aNi 5[J].J.Less _commo n metals.1991,172~174:611.325 第3期 原鲜霞等:电化学阻抗法测定金属氢化物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