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谈失眠的病机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浅析治疗失眠的经验
第34卷第8期2021年4月医学信息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Vol.34No.8Apr.2021中医中药基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浅析治疗失眠的经验苗萌\陈少玫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9)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压力增大,导致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
传统西医治疗失眠的副作用较大,而中医治疗以无明显不良反应为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本文从《内经》营卫运行理论,探讨了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发生机制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用方药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眠;营卫;脏腑功能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1.08.042文章编号:1006—1959(2021)08—0157—02睡眠(somnus)是一个生理性意识暂时中断的状态,是身体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和功能状态调整的自然过程。
随着生活节奏及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失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已取得较大进展,其中镇定催眠类药物因其显著的有效性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但长期服用仍会有不良反应。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黄帝内经》中将失眠称为“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其阐述失眠是以整体观为主导来辨证论治,运用营卫理论,重于对五脏的调理,使脏腑功能归于正常状态。
本文就营卫理论治疗失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黄帝内经》之失眠观1.1生理《灵枢•营卫生会》曰“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指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营卫二气循行随着昼夜阴阳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则形成了人体夜里卧息(寐),日间起作(寤)的生理昼夜节律。
因此,卫气出阳入阴、由阴入阳的循行功能正常,是产生睡眠机制的重要保证。
营卫之气的运行与睡眠关系
营卫之气的运行与睡眠关系,可以自以下两方面理解:经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这句经文说明,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入于阴则入睡,出于阳则醒寤.经文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这句经文形象地说明了,由于年轻人与年老的人气血盛衰不同,因而,对肌肉间气道通畅与否的影响,以及气道中营卫之气运行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气道通畅,则卫气能正常出阳入阴,而人昼精夜眠;气道枯涩,则卫气不能应时出表入里,则引起昼不精而夜不眠.这正是年轻人与年老的人昼夜睡眠不同的重要原因.1.自循行来分析《灵枢·营卫生会》有“上焦者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布胸中,走腋……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一说,这说明上焦之气与营气伴行,昼夜循行50周.“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出自《灵枢·营卫生会》,这说明卫气与营气相伴行,50周而交会.综合上述,可见上焦之气与卫气都与营气相伴行,50周而相交会.2.自循行环境来看对于上焦之气,《灵枢·营卫生会》是这样论述的:“上焦者出于胃上口……循太阴之分而.”对于卫气,《灵枢·卫气行》是这样论述的:“卫气……常从足少阴分间行于五脏六腑.”由以上可见,焦之气与卫气都在分肉之间循行.3.性质对于上焦之气的性质,《灵枢·营卫生会》是这样论述的:“上焦者出于胃上口……此气栗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灵枢·平人谷》则说:上焦之气,出其精微,悍疾滑利.对于卫气的性质,《素问·痹论》是这样论述的:“卫气为水谷之悍气也.”《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悍疾滑利.”可见,上焦之气与卫气,都有悍疾滑利的属性.由于卫气与上焦之气在循行、循行环境、性质方面都相同,因而,卫气出上焦,既符合文理、哲理,又符合医理.。
从气机的升降出入理论探论失眠症
10 ・ 46
中 国 中医 急症
21 0 2年 9月第 2 卷 第 9期 JT M. e .0 2, o. 1 N . 1 E C Sp 2 1 V 12 , o9
・
思 路 与 方 法 ・
从气机 的升 降出入理论探论失眠症 水
滕 晶
( 东中 医药大 学 , 东 济 南 2 0 5 ) 山 山 5 3 5
( 下转第 1 2 4 7页 )
气立 孤危 , 非 出入 。 无 以生长 壮老 已 , 升降 , 故 则 非 则无 以生 长化 收 藏 。 以升 降 出入 , 器不 有 ” 气 的升 降是 是 无 。
机体 自体 内气 机 的有序 回旋 运行 :气 的 出入 是体 内外
之气 的相 互交 接 的运行 。 因此 , 的升降 出入是 人体 进 气 行 生命活 动 , 与 自然 界天人 相应 的具 体表 现形 式 。 并 机 体 各脏 腑 、 络 、 血 之间无 不存 在气 的 升降 出入 。脏 经 气 腑通 过气机 的升 降 出入行使 其 功能 ,如脾 胃的升 清降 浊, 肝肺 的升降 相 因 , 肾水 火 的上 下 相 济等 , 际上 心 实 都 是气 的升 降 功能 的体现 ; 的司 呼吸 , 肺 大肠 的传 化糟
U i ri r io a C ieeMeii ,h no gJ a ,5 3 5 n esyo a t nl hns d n S adn ,n n2 0 5 v t fT d i ce i
【 sr c】T ru hgs nielt g l e n n u-n t oyt ep i ep yil i l n ahl i l Abta t ho g a e g ii -o r ga doti h r x l nt hs o c dpto gc n fn w i e o a h ogaa o a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失眠机理尤海玲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失眠机理尤海玲【摘要】:本文从《黄帝内经》中对睡眠的记载出发,阐述了失眠的相关机理及其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所论述的睡眠正常状态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系。
卫气的循行历经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中任何一个脏腑系统出现不调,影响到卫气正常循行都有可能导致失眠,这从《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脏六腑的病症中可以找到反证。
说明了失眠跟五脏六腑都有关系。
基于《黄帝内经》的卫气循行理论,睡眠日节律的形成,在于卫气能够从阴蹻脉出,注于足太阳膀胱经,日间散行于六阳经。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本人认为卫气从阴出阳的动力来自于心阳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卫气循行的动力来自于心阳的推动,因此任何因素引起心阳的偏盛和偏衰,都有可能导致卫气在阳经循行时间过长,延长了睡眠的日节律,导致“寤”的时间过长,“寐”的时间缩短引起失眠。
这应是后世医家从调整心阳入手来治疗失眠的原因。
接下来阐述了睡眠的夜节律。
通过对卫气循行规律进行分析,本人认为在卫气循行路线上肾的闭藏作用对卫气夜节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是形成睡眠夜节律的关键。
肾阴肾阳的偏衰都是影响肾的闭藏作用的因素之一,二者任何一个方面失调,便可以导致卫气不能顺利入于阴,可以破坏睡眠的夜节律导致失眠,这是诸多医家治疗失眠从肾入手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对睡眠日夜节律的交替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昏”时段是卫气循行从日节律进入夜节律的过渡时段,与肺的肃降有关,但这种肃降功能是在脾胃枢纽尤其是胃主降和肾主闭藏的功能下完成的;从夜节律过渡到日节律是“晨”时段所主,脾是卫气从阴出阳的关口,主要与脾主运化,主升清的功能有关,而在卫气循行的路线上,肝与脾紧密相邻,肝主升发的功能对脾的运化和升清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治疗失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脏腑系统。
最后,本研究对历代医家治疗失眠常用的方剂进行了统计,进一步验证了脾胃、心、肝和肾系统是治疗失眠常涉及到的脏腑。
并对脾胃、心和肝三个脏腑系统治疗失眠的机理分别作了探讨。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策略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策略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白天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
在现代社会,失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症,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治疗。
一、中医对失眠病因的认识中医认为,失眠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内经》中指出:“心藏神,主志,主是志意,与魂同往来,是为心的德,心者,主神明,荣华出入之府也。
”心主神志,心气不足或过盛,均可引发失眠。
肝主疏泄,主情志,情绪不畅、郁结导致肝气郁滞也会引起失眠。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导致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也容易引起失眠。
肾主生长,肾虚引起的阳虚或阴虚都可能导致失眠。
中医认为失眠病因繁多,但都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
二、中医对失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与精、气、血、津四者不足有关。
精气充足则神明安宁,如果脑髓精气不足,精神不济,就会导致失眠。
气血充盛则身心舒畅,气血不足则会引发心慌、睡眠质量差。
津液润泽则气血流畅,津液不足则会导致干燥、口渴、睡眠不足。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与体内精、气、血、津四者的平衡有关。
三、中医治疗失眠的策略1. 调理气血: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若气血不足会导致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可采用益气养血、补血安神的方法,如枸杞子、当归、黄芪等药物。
2. 理气解郁:情绪不畅、郁结会导致肝气郁滞,中医治疗失眠需要通过疏肝解郁的方法来调理情绪,如柴胡、香附等药物。
3. 补肾安神:肾主生长,肾虚引发的失眠需要通过滋补肾气、益精填髓的方法来治疗,如枸杞子、知母、西洋参等药物。
4. 调和脏腑: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失眠需要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恢复体内平衡,如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
五、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全面,治疗失眠的策略也较为灵活。
中医不仅注重症状的治疗,更注重全面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谈失眠的病机
2009Vol.10No.3《黄帝内经》关于卫气的理论,十分丰富,涉及卫气的生成、运行、功能,卫气运行失常之病理及相关治疗方法等,散见于《内经》多篇文章中。
其中一部分内容涉及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认为人体卫气有规律的循行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
本文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入手,对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医卫气学说的发展及失眠的治疗有所裨益。
1影响卫气运行的生理因素1.1卫气运行与日月运行规律有关《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基于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之阴阳有昼夜晨昏的日节律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与之相适应,诸多生理功能也出现了节律性变化。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早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自然界昼夜的阴阳变化,对卫气的昼夜循行规律有直接影响,由此形成了人规律性的睡眠活动,如《灵枢·卫气行》叙述卫气“昼行于阳”时曰:“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四,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叙述卫气“夜行于阴”时则曰:“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
阴阳一日一夜,合于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灵枢·邪客》曰:“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浅析营卫与失眠的关系——从经典条文谈起
浅析营卫与失眠的关系——从经典条文谈起摘要: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以及《难经》条文为依据和主要出发点,论述营卫学说的一些相关理论,以及失眠和营卫的关系,旨在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对治失眠的用药方法和思路。
关键字:营卫;失眠;黄帝内经;难经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困扰。
祖国医学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精神情志、痰瘀火热等各方面予以论治,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内经》和《难经》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二,对营卫的产生、循行、以及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营卫失调是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形成了睡眠营卫学说。
这种学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营卫的内涵1.1 营卫的产生关于营卫的产生,《内经》和《难经》都有相关论述。
《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难经·三十难》曰“经言人受气于谷……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
认为营气、卫气均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腐熟和运化然后传到肺,经肺宣发,布散到五脏六腑,经络孔窍,是为营气和卫气。
还指出了营卫的性质,柔和精专为营,慓疾刚悍为卫。
再则由于营卫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二者无绝对界限,行于脉中的营浮出脉外则为卫,行于脉外的卫进入脉内则为营,故营卫是相互渗透贯通的[1]。
1.2 营卫的运行《灵枢·营卫生会》有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难经·三十难》也说“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
皆明确地指出,营在脉中运行,卫在脉外流行,日夜分别在体内循行五十圈再总的汇合一次,营卫之气由此相互贯通。
1.3 营卫的功能营卫的功能在《灵枢·本脏》有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基于“卫气不得入于阴”理论谈不寐临证发挥
五藏”。这说明卫气昼夜运行,无休无止,如环无端,
但却有行于阴分、阳分之别。白昼卫气运行于阳经
病的系统性治疗。E-mail:
wq95315@。
及体表,使人体之阳气盛于外,人寤则得以正常活
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苦乐,定乃取之。”强调了情志调节在人体脏腑功能
胃“转枢”作用受限,经脉运行不畅,五脏气机阻滞,
上的重要性。因此,注重情志调节也是治疗不寐病
Hale Waihona Puke 遂影响卫气运行而致不寐。后世医家创制许多治失
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往往起到治愈不寐病证的杠杆
眠的方剂,多数都考虑到脾胃状况而用药。这不仅
作用。所谓相由心生、形神合一,都体现了心理和生
病不愈必影响心情,以致烦躁;痰热内扰,故出现口
干口苦、晨起吐黄痰、舌红苔黄腻等症。故治疗上考
行,
不寐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3 注重调五脏情志对“卫气入阴”的
作用
《灵枢·大惑论》中提出:
“ 先其藏府,诛其小过,
中说的: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脾胃之气运行不
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
畅,不能正常行使“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之功,即脾
调,卫气恢复正常循行,故目得瞑矣。本证切合卫气
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
不得入于阴的病机,
用药合理,
故效如桴鼓。
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目不瞑矣。”王洪图等
1. 2
现代名医基于以上观点认为“留于阳则阳气满,不得
通项入于脑者……在项中两筋间,人脑乃别阴跷、阳
[3]
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可为一切不寐之总纲 。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人体睡眠与觉醒取决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灵枢·大惑论》云:“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溫,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卒然多卧者,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可见不管是脏腑还是皮肤分肉,只要卫气运行艰涩而不流利,就可以改变卫气运行的常度。
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
《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而瞑目”,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脾、肾、髓海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
心阳宣发,气血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
反之,则身体困倦,嗜卧多寐。
脾肾病变往往相互影响,形成脾肾倶虚,湿浊痰饮更盛,清阳阻滞更重的局面。
《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人的精神委顿、嗜睡与脑髓不足也有密切联系。
肾阳不足,失其温煦之功,上不能布达于脑,以宣发清阳,布展神机,而神识不明,“阳气者,若天如日,入则寐,出则寤”。
阳气不足,不能布达于脑,宣发清阳,以利脑窍,则寤寐失调。
脾虚失健,痰浊内盛,壅阻中焦,痹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阳气不振,灵机被蒙,而脑神不展。
脾虚不能健运,湿阻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明之府受浊阴之蒙,灵机被阻,清阳不振,脑神不展,而昏昏欲眠,嗜睡难抑。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虚不能鼓舞血行,血疲于脉而脑失血养,脑窍闭塞,神识无主。
脑髓与人体脏腑通过经络系统相沟通,十二经气血运行不息,以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标签:失眠;病因病机;综述失眠是指睡眠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进而影响生活及健康;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表浅,或多梦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者彻夜难眠。
本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多因脏腑相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所致。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以求完善对于本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 营卫失调有关不寐“营卫失调”学说的初始记载见于《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其后《诸病源候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是对这一理论的发展。
张氏[1]分析了老年失眠患者这特殊群体的发病原因,认为老年人气血虚弱、真元亏衰等病因终可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致不寐。
孙氏等[2]分别从“营”、“卫”二气探讨与不寐的发病关系,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与“营卫之气衰少”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提示“营卫协调,气血充和”才是正常作息的关键。
现代医家亦多单从“卫气”论述本病。
卫气昼行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夜而行于三阴经而入肾、心、肺、肝、脾五脏,人始寐。
老氏等[3]认为,不寐是卫气入阴不利,留滞阳分,以致阴阳不相交接的结果。
邱氏[4]依《灵枢·大惑论》所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认为若邪滞三阳,阻碍卫气出入运行,则可出现不寐。
而卫气为水谷之气,本由胃而生成。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与此相互验证,佐证了卫气在不寐发病中的核心地位。
李氏等[5]认为,脾胃是卫气形成的基础,也是其运行的枢机;脾胃生化乏源,则影响卫气运行,进而引起失眠。
由此表明了“卫”、“胃”二者的联系,也提示了调护脾胃、协调卫气运行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思路;作者还依据相关研究提出了“卫气”的昼夜节律,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大脑皮质、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以及神经-体液系统对人体生理活动节律的调控。
从营卫学说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机理
失 眠与 营卫二 气关 系密切 ,其 中卫气 日 行 于外 ,夜行
于内 。卫气平旦 由阴出 阳,人则觉醒 ;夜晚 由阳入 阴,人进 人睡眠。失眠的主要原 因为 “ 卫气不得入于 阴”,所 以治疗
营 卫二气 的运 行与 睡眠关 系密 切。 “ 老 者之 气血衰 ,
其 肌肉枯 , 气道涩 , 五藏之气相搏 , 其 营气 衰少 , 而卫气 内伐 , 失眠最重要的是通过经络腧穴调理脏腑 ,使脏腑功能调 和 ,
卫气 在人 体 “ 昼行 阳,夜 行 阴” ,白天卫气 沿着 膀胱一 小 阳调 和,从而使 营卫 的运行 畅通 ,卫气夜 晚能 由阳人阴 ,达 “ 卫气 之行 ,一 1 3一夜五十周于身 ,昼 肠一 胆一 三焦一 胃一 大肠经 的次序 运行 于 阳分 ;夜 晚卫 气 到治疗失 眠的效果 。 夜行 于阴二 十五周 , 周于五藏 。 ” 嘲( 《 灵 行 于阴 分 ,由肾经人 五脏 ,并 以五 行相 克 的次序运 行 ,即 日行 于阳二十五周 , 卫气行 》 ) 夜 晚卫气 出于阳 、人于阴 ,其 中卫气的 “ 出 肾一 心一 肺一 肝一 脾一 。 肾,五脏 所藏 之神 ,依 次制 约 ,则 枢 ・
致卫气昼行于 阳者少 ,导致人 出现神疲乏力等症状 ;营卫 亏 虚, 濡养 作用减弱 , 夜 间卫气不 能随营气循行 于阴经与五脏 , 则 阳气满 ,阳气满则 阳跷盛 ,不得入于 阴则 阴气虚 ,故不 瞑
醒后感不适 、并伴有 白天疲乏困倦 ,且每周至少发生 3次 , 工作的一种病症 …。
现 出高 发性 、年 轻化 的趋势 。 目前 现代 医学治疗 失眠 的药 导致卫气夜 晚滞 留于阳分 , 无法入阴 ,阳盛阴虚 , 无法交接 , 物 大多具 有毒 副作 用 、耐药 性和 成瘾性 等缺 点 ,而 中医针 则人 就 处 于 失 眠状 态 。 灸治疗失 眠 ,则具有依赖性小 、见 效快 、疗效好 的特点 。
失眠与营卫
营卫虽然运行途径不同,但其“阴阳相随,外内互协调是保证卫气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条件,“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营卫生会篇》)。
2 营卫失和与失眠
《内经》关于营卫失和导致失眠的病机主要有两方面。
2.1 邪气内扰,卫气不得入于阴
《灵枢?邪客篇》云:“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如前述,卫气正常的出阳入阴规律应是昼卫其外,夜安其内。但若有邪气客于人体,内扰脏腑之气,则卫气奋而抗邪于外,不能入于阴分,形成卫气浮盛于体表,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故而不得眠。针对此,设半夏秫米汤,半夏化浊去邪,秫米泄阳补阴,使阴阳通调,得以入眠。
失眠与营卫失调
师建梅
失眠,又称不寐,临床上多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方面来辨证论治,但对于某些患者,依此法治疗,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对于失眠的病机我们还应从睡眠的基本机制上来探求。《内经》认为睡眠,即“寐”,“寐”与“寤”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种生理性调节行为,而这种调节行为主要是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因而对于失眠主要从营卫的角度来认识其发病机理,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原则及方药。后仲景遵《内经》旨又立调和营卫之法以摄纳心神,调治不寐。笔者遵《内经》及仲景之义,拟从营卫学说的角度来论述失眠的根本病机。
2.2 营气衰少,卫气内伐
周德生教授从营卫失和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
周德生教授从营卫失和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作者:马钟丹妮周德生邓奕辉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03期〔摘要〕人之寤寐,取决于卫气,卫气昼行于阳,动而为寤,夜行于阴,静而为寐。
营卫失和引起失眠,病机分为阳不入阴,邪气阻滞,营卫虚衰。
周德生教授临床上基于脏腑辨病辨证施治,注重从营卫盛衰、营卫交会、邪气性质、兼病兼证综合考虑,调和营卫法有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之侧重不同,联合使用辛甘、苦平、温润、动静药性兼有或者动静相伍的药物,同时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
〔关键词〕失眠;营卫失和;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周德生〔中图分类号〕R256.23; ; ; ;〔文献标志码〕B; ; ; ;〔文章編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3.011Professor Zhou Deshe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 Based on Disharmony Between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MA Zhongdanni1, ZHOU Desheng2, DENG Yihui3(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3. Schoo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Abstract〕 Waking and sleeping of a human being depend on defensive Qi, which flows in the Yang meridians during the day to help people stay awake and flows in the Yin meridians during the night to help them sleep. Disharmony between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may cause insomnia,and its pathogeneses include Yang failing to enter Yin, pathogenic Qi stagnation, and deficiency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Professor Zhou Desheng's experience focuses on the treatment based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and bowels and emphasize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communication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nature of pathogenic Qi, and concurrent diseases and syndromes. The methods for the harmonization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include tonifying, regulating, and unblocking with different emphases. The combination of pungent and sweet, bitter and neutral,and warm and humid medicines with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natures or compatible dynamic and static natures can be used, and the features of each drug should be fully understood.〔Keywords〕 insomnia; disharmony between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tonifying nutrientQi and defensive Qi; regulating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unblocking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Zhou Desheng失眠对人体健康伤害颇大,短期失眠可导致白天精神不济,长期失眠则可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异常、注意力涣散、记忆障碍等症状。
失眠的病因病机脏腑失和心神失养
失眠的病因病机脏腑失和心神失养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为特征的病症。
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烦躁、多梦等症状。
失眠的病因病机:失眠的病因复杂,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引起脏腑机能紊乱,营卫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其病位主要在心,多与肝、脾、胃、肾等脏腑有关。
主要将失眠的病机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营卫失和,阳不入阴《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者阳不交阴也。
”《灵枢·邪客》曰:“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由此可见,卫气过盛,营卫失于平衡,营阴不能收敛卫阳,致使阳盛于外,阳不入阴,故不寐。
苏肇家认为,人之睡眠,由心神主掌,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人体正常睡眠的基础。
脏腑失和,心神失养心主血脉,又主神明,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心藏神,而神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睡眠,也是由心所主的神来决定。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寤寐得安。
《素问·大奇论》云:“肝雍,两胁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可见肝郁气逆,血不归藏,可致神魂不宁。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健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脏腑机能正常,胃和卧安。
《景岳全书·不寐》言:“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类证治裁·不寐》亦指出:“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
”思虑过多可致气结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不仅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营血亏虚,心神失养,从而出现不寐;而且还可以导致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导致失眠的发生。
浅谈《内经》中失眠的病机与治则
浅谈《内经》中失眠的病机与治则摘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也是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形成了中医完整而独特的睡眠理论,其中营卫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的运行有关,这种思想对后世医家诊治睡眠障碍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失眠;病机;营卫失眠的中医证名及正常睡眠的基础中医对失眠的认识较早,《内经》中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等,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失眠的理法方药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失眠的中医证名中医认为[1],失眠即“不寐”,是因为外感或者内伤等原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致使患者经常不得入睡的一种病证。
在《内经》中有“不得卧”、“目不瞑”、“夜不瞑”等30多种称谓;《难经》中始称为“不寐”;《外台秘要》言“失眠”;《圣济总录》谓之“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称之为“少寐”;《杂病广要》称为“不睡”。
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见“失眠”之名,近现代医家中有的尊古代之习而多用“不寐”之称;有的则效仿现代医学而多用“失眠”。
本文为方便研究,古今相参,采用现代中西医学共见的“失眠”来作为基本概念。
2.《黄帝内经》中对正常睡眠基础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在由动态转变为静态时,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反之,阳气由静态转化动态时,人就会进入清醒的状态。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黄帝内经》中认为,睡眠生理机制与卫气的循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卫气正常运行的规律,是昼行于阳而夜行于阴,而目的开合则是由蹻脉所主,《灵枢•寒热病》中言:“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同时蹻脉的盈虚又取决于卫气的运行。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中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从中医角度分析失眠的病机(一)阳不入阴、阴阳失交
从中医角度分析失眠的病机(一)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失眠的病机历代医家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颇为丰富,但总以《黄帝内经》中阳不入阴、营卫失和、脏腑失衡为总病机而发挥。
从阳不入阴角度论述,《灵枢·大惑论》曰“: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本该夜行于阴经的卫气反而留于阳跷,导致阴阳失交而发为不得卧。
从营卫失和角度论述,如《灵枢·营卫生会》岐伯答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老者气血衰弱,肌肉枯萎,营卫运行通道不畅;再加上脏腑功能下降,营卫化生不足,营卫失和而发为不寐。
从脏腑失衡角度论述,如《素问·逆调论》中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对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病机的发挥阴虚火旺《伤寒论》中“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指出发汗太过伤津和阴血不足而过汗,均可以伤阴而导致失眠。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反复癲倒,懊恼烦心,不得眠……由水衰火旺,而犹火之动也”指出热病阴伤、阴虚未复之时或阴虚火旺均可以导致失眠。
亓光峰认为造成脏阴亏虚的原因有: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精血暗耗;或长期不寐,暗耗人体精神气血,虚阳尤奋;或素体虚弱,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
阳虚阴盛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各种版本教材普遍认为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其实早在《伤寒论》就有关于阳虚失眠的论述,如大青龙汤方后注说:“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明确提出汗多亡阳可致不得眠。
明代医家戴思恭也提出,年老及病后阳虚,卫阳不入阴而浮越于外,扰乱神明而失眠。
营卫运行失常与失眠病机探讨
营卫运行失常与失眠病机探讨谢斌;陈谦峰【摘要】目的探讨营卫二气运行方式与失眠病机的关系,为营卫运行失调导致的老年患者失眠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灵枢·营卫生会》条文中关于营卫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规律,分析其与失眠病机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失眠发病机理,提出合适的治法及选方用药.结果营卫运行失调及其证治可分为三种情况:营卫相随运行阳不敛阴导致失眠气阴两虚,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亦可以归脾汤补养心脾,或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卫气昼行于阳而夜不得入于阴导致失眠昼不精,可以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或小建中汤健脾益气增加化源,辅以枳壳、厚朴行气通利,薏苡仁、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卫气入于阴而不得出于阳导致失眠血热血瘀,可以牡丹皮泻心经之火,除血中伏热;或赤芍泻肝经之火,行血中瘀滞而活血散瘀;或丹参偏入心经,专走血分,祛瘀生新而养血安神;或以紫参偏入肝经,破血通经而通九窍、利二便;或以郁金用治血热血瘀兼肝气郁结者.结论理解营卫运行失和的三种类型,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对于失眠临床辨证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4【总页数】3页(P2006-2008)【关键词】营卫;运行失常;失眠【作者】谢斌;陈谦峰【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对于失眠的机理及证治有深刻的认识[1],其内容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口问》《灵枢·寒热病》等篇章,重点阐述了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本文尝试从营卫相随运行阳不敛阴、卫气昼行于阳而夜不得入于阴、卫气夜行于阴而昼不得入阳三种情况入手,探讨营卫运行失和与失眠的关系,为其临床证治提供参考。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问于岐伯曰: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Vol.10No.3《黄帝内经》关于卫气的理论,十分丰富,涉及卫气的生成、运行、功能,卫气运行失常之病理及相关治疗方法等,散见于《内经》多篇文章中。
其中一部分内容涉及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认为人体卫气有规律的循行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
本文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入手,对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医卫气学说的发展及失眠的治疗有所裨益。
1影响卫气运行的生理因素1.1卫气运行与日月运行规律有关《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基于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之阴阳有昼夜晨昏的日节律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与之相适应,诸多生理功能也出现了节律性变化。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早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自然界昼夜的阴阳变化,对卫气的昼夜循行规律有直接影响,由此形成了人规律性的睡眠活动,如《灵枢·卫气行》叙述卫气“昼行于阳”时曰:“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四,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叙述卫气“夜行于阴”时则曰:“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
阴阳一日一夜,合于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灵枢·邪客》曰:“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灵枢·营卫生会》亦云:“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内经》认为人之所以会有睡眠,是人与天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相通应的结果。
自然界天地阳阳的变化不仅形成了卫气运行的昼夜节律变化,而且直接影响了卫气运行之“浮”与“沉”。
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说明天气温热晴朗,阳气发泄,气血活动趋向于表,卫气运行较为通畅;天气寒凉阴沉,阳气收藏,气血活动趋向于里,卫气运行较为滞涩。
此外,本篇经文还论述到月之盈亏也与卫气之虚实与运行有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治则,经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说明月盈时,卫气实,针刺不可用补法,月亏时,卫气虚,针刺不可用泻法。
节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体卫气节律受自然界日光与温度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卫气节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谈失眠的病机穆俊霞(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内经》认为人体卫气有规律的循行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
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生理方面主要与日月运行规律、年龄及体质有关,病理方面主要与营卫失常、阳蹻脉盛、五脏功能失常等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只要影响了卫气的正常运行,使卫气不能正常从阳入阴,就可出现失眠。
失眠的基本病机是卫气运行失常,半夏秫米汤是针对失眠的基本病机而设,凡治失眠,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化裁。
关键词内经;卫气;睡眠;失眠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09)03-0002-03[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031064-2)[作者简介]穆俊霞,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经》教学与科研工作[收稿日期]2009-03-07医史文献22009年第10卷第3期律与月之盈亏的关系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如何利用自然界日月运行节律来调节、治疗失眠尚有待深入研究。
1.2“老壮不同气”,卫气运行与年龄有关人从出生到死亡,人体的各种机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变化。
老年人,伴随着全身性的机能减退,“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睡眠的节律性也出现了异常。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人之不夜瞑者……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经文以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瞑”,说明营卫二气与睡眠有密切关系,营卫失和是造成老年人睡眠异常的病机。
老年人与少年人生理上存在有营卫之气盛衰的差别,这种生理上的差别尚且影响睡眠,何况病人呢?《灵枢·天年》也有人年老,脏腑生理功能减退,而致睡眠异常的记载。
经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内经》的这些论述表明,睡眠异常也是人衰老的外在表现之一。
1.3卫气运行与体质有关《内经》认为,睡眠节律与体质有关。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
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认为卫气运行的迟缓与人的肠胃大小有关,相应地睡眠表现为多卧或少眠。
2影响卫气运行的病理因素卫气在人体“昼行阳,夜行阴”,“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了卫气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入于阴分或出于阳分,就会出现睡眠不安、失眠,或多寐、嗜睡。
卫气从阳入于阴的桥梁是阳蹻脉,关键在于手足阳明经;卫气从阴出阳的桥梁是阴蹻脉,关键在于脾。
因此,当脾胃系统以及阴阳蹻脉出现病理改变,影响到卫气的正常运行,就可以出现失眠等病症。
2.1营卫失和前文在谈生理因素时,已经提到“老人之不夜瞑者”,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即营卫失和所致。
这一思想对后世失眠的辨证施治有重要影响,如《金匮要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即是取调和营卫法。
营卫失和是失眠的主要病机之一,调和营卫也是临床治疗不寐的主要治则之一。
2.2阳蹻脉盛阴蹻脉和阳蹻脉同属奇经八脉,阳蹻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蹻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
白天,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阳蹻脉渐盛,目张而醒;夜晚,卫气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五脏,阴蹻脉气盛,目合而睡。
正如《灵枢·寒热病》所云:“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内眦。
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则瞑目。
”阴阳蹻脉作为卫气出入阴阳的桥梁,参与了卫气循行,直接与睡眠有关。
当阳蹻脉气盛,影响了卫气从阳入阴,则可导致失眠。
如《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在《灵枢·邪客》提到了导致阳蹻脉盛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疗方药,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半夏秫米汤之所以有如此疗效,原文分析曰:“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
”后世用半夏秫米汤治疗由于痰湿滞脾胃,而致营卫运行失常所致的失眠,疗效颇佳。
2.3五脏及经脉功能失调卫气在人体昼行于阳经,夜行于五脏,五脏及其经脉功能失常,常影响到卫气的正常运行,而出现睡眠异常。
《素问·病能论》也明确提出失眠的病机为“五脏精伤”,经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灵枢·淫邪发梦》则论述了五脏盛而导致卧不安且多梦的机理,经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医史文献32009Vol.10No.3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可见,五脏功能失常与睡眠异常有密切关系。
2.3.1肾卫气夜行于五脏,从足少阴肾经进入肾脏,肾及其经脉功能失常,如果影响了卫气正常运行,可出现睡眠异常。
如肾经所生病,可见到“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灵枢·经脉》)。
后世对肾及其经脉功能失常所致的失眠,病机多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而论。
2.3.2心、肺卫气从足少阴肾经进入肾脏,次入于心、肺。
卫气出于上焦,其运行亦依赖上焦心肺的推动作用,才能行于周身,使卫气如雾露一样,“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因此睡眠异常常见于与心肺功能失常有关的疾病中,如心气受伤,“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素问·诊要经终论》);“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灵枢·胀论》)。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
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
”后世医家在辨治失眠时,涉及心肺的证型虚证以心阴虚、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而致心神失养为主,实证以心火亢盛,痰火扰心而致心神不安为主。
另外,失眠还常伴见于以咳、喘为主症的一些病中,如《素问·逆调论》曰:“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2.3.3肝卫气由肺继入于肝。
肝藏血,血舍魂,“人卧血归于肝”。
肝与睡眠的关系尤为密切。
因此,肝气受伤,则“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素问·诊要经终论》)。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素问·痹论》)。
“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素问·大奇论》)。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素问·刺热篇》)。
这些经文表明,肝脏功能失常所致失眠的特点,往往伴有“惊”、“狂言”等情志方面的改变。
后世对肝及其经脉功能失常所致的失眠,多以肝郁化火,内扰心神论治。
2.3.4脾胃卫气从阴出阳的关键在于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