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合集下载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答案解析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答案解析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都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关,所以排除A,B选项不符合史实;D说法错误,科技技术成果应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答案是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8•全国Ⅱ卷•27)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高雅”,可知昆曲在官员士大夫之中非常流行,因此答案是D;A,与材料无关;B,京剧形成于清朝;C,材料未能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戏曲-昆剧例:(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多部官修本草”“由朝廷颁行”,说明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因此答案是B;A,宋朝并未统一全国;C,与材料史实无关;D,宋明理学形成于宋明时期。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
、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 1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
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 1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考点】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解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西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5课古代希腊某某政治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某某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某某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某某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考点】雅典某某政治【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某某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除D。

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强调对不尊神明和某某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B.在雅典的某某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证。

选C。

【答案】C2.(2013·某某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某某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考点】雅典某某政治【解析】不利于某某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某某是不利的。

故选C。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维护本邦的公利,是某某的。

【答案】C3.(2013·某某文综·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某某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考点】雅典某某政治。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考试试题分单元汇编-(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考试试题分单元汇编-(答案)

历史必修1 1一3单元检测1.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2. D【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 C【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4.【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

【答案】D5.A【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2015年高考结束了,考生们也准备到学校去报道了。

2016年的考生们也准备开始第一轮复习,拿到高考真题也会有些紧张,现店铺整理了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真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希腊文明【答案】A【解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还有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来,发展的历程一直没有中断,延续两千多年。

2.“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答案】A3.“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答案】D【解析】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是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答案】C【解析】啬夫是县以下行政机构的,不算官吏,掌管赋税的征收,所以选用来自地方长官郡守、县令。

5.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C【解析】公元前202是公元前3世纪。

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三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俄文热潮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进全国人民学习俄文,但A项
不如D项表述全面,故A项错误;我国借鉴苏联经验实现计划经济,会导致全国各地学习俄文的现象,但B项不如D项表述更全面,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故C项错误;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

【答案】D
- 1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总12套全(解析版)(1)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总12套全(解析版)(1)

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

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

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1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2015高三历史最新试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2015高三历史最新试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2015高三历史最新试题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 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三教并行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3.(2015·广东清远一模·14)杨朱学说在先秦战国时代曾经是“言盈天下”,是与儒墨并驾齐驱的显学。

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

杨学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儒学 B.墨家学说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4.(2015·山东青岛高三期末·5)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5.(2015·广东清远一模·21)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

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殖民扩张掠夺C.西方的黑奴贸易 D.中国的改革开放6.(2015·广东清远一模·20)请阅读“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13年)(1913年=100)表①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首屈一指②两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有提高③两国工人社会地位显著提升④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工资增长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2015·山东青岛高三期末·14)“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甘肃庆阳第三中学小雷历史工作室雷会军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为A,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增加,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材料只论述了农业的发展,没有提及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相关问题,B、C、D 错误,选A。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为C,两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题干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

家天下反映的是宗族关系而不是外戚关系,B表述错误。

材料没提及诸侯问题,与D项无关。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为C,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提及海洋开发,宋代理学摧残了妇女,妇女地位低下,统治思想决定民众观念,统治者之所以认可某地的观念,体现了统治者的重视,所以A、B、D。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第5课古代希腊某某政治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公民的参政义务【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某某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中的“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符合题意,参政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对部分不积极参政的公民会进行惩罚;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答案】C2.(2016·某某单科·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某某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雅典某某政治的局限性(直接某某弊端)【解析】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某某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A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某某政治,不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直接某某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说明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但没有涉及到导致雅典的派系纷争,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陶片放逐法”体现主权在民没错,只是讲述“陶片放逐法”无法真正体现公平正义,没有体现导致城邦内部混乱,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6·某某单科·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

2015届高三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试卷(附答案)秘密★启用前四川省高中201 届“名校联盟”测试科综合•历史科综合共300 分,考试用时10 分钟。

1历史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第Ⅱ卷3 至4 页,共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48 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 题,每题4 分,共48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墨家D.法家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A.限制富商大贾.禁止民营商业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限制官员与民争利3.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

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意。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朱熹B.陆九渊.王阳明D.李贽4.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办事程序。

据此不能得出(A.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1840 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

上述史实反映了()A.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B.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D.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6.1882—1894 年,上海12 家丝厂工人9600 人中女工占9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法制观念);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
【解析】(1)第一小问孟子法制观念,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
子的事情忘掉。

”,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第二小问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从“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念是法制关乎城邦存亡,从“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分别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第二小问价值,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共同作用即可。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分)
(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分)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
贵遗产。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