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天井民居的生态意识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图片:江南民居中合院式住宅也是比较常见的,宅院形制是将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可以称为“南方天井院”。
“天井院”式住宅的产生与江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
江南人口稠密,丘陵地多,平整的耕地少,因而建房屋宅院时尽可能节约用地,而且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建两层;江南夏季湿热,冬季阴寒,由三面或四面二层房屋围合成一个高而窄的天井,这种设计有利于内外空气对流及冬暖夏凉的效果。
“三间两搭厢”与“对合”天井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在浙江俗称“三间两搭厢”;另一种是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的小天井,在浙江俗称“对合”,“对合”的正房称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
两种天井院都以堂屋〔正房一层的中央开间〕为住宅中心,它的开间进深大,前面一般不设门窗和墙,与天井直接相通,利于采光和通风。
堂屋的后板壁成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通后堂。
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重要的家具,几案正中供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两侧置花瓶和镜子,寓家庭“平平静静”之意。
“四水归堂”天井的面积不大,宽度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长只有厢房开间大小,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漏天部分更加狭小,不过这种高窄天井的设计,具有近似烟囱一样的作用,有利于排除屋宅内的污浊空气。
天井还起着室内采光和聚集雨水再通过地沟排水的作用。
皖南民居的天井院特点更突出,四面屋多为单面屋顶坡面,雨水全部集中汇流入天井,当地叫做“四水归堂”,洁净的天井汇水还可引入缸中作饮用水。
高墙窄巷以上说的都是单一的院落,实际上大户人家宅院往往是包括几个天井院的大院落,把假设干个“三间两搭厢”和“对合”组合连通。
天井院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都将山墙建得高出屋顶,山墙呈错落的阶梯形,称为封火山墙。
这样的一个个天井院紧挨相靠,组成条条街巷,同样处于节约地皮的考虑,街巷也多狭窄。
江西天井式民居
民宅外门除简单的木门外,石门仪一般使用青石,少数适 用麻石,红石或木质门仪。
外立面及造型要素 装修艺术
• 民族多样性影 响因素
江西民居
• 外立面及造型塑造
——天井式民居
• 江西民居概况 • 空间格局 • 结构
• 马头墙:防火功能功能的要求而经过艺术处理后形成 马头墙,马头墙可以作不同次数的的跌落,形成“三
江西天井式民居基本是穿斗式木木构架形式,也有因减柱 和空间变换的需要而与抬梁式木构架混合使用。
江西民居
• 墙体称重的砖木结构
——天井式民居• 江Fra bibliotek民居概况• 空间格局
• 结构
木构架、砖外围护墙 的框架结构 墙体承重的砖木结构 屋顶结构
使用砖砌体或土坯,乃至土筑墙作为承重墙
的混合结构。
(1)沿天井界面保留木构架和木装修,所有堂屋 均采用砖砌体承重;
• 民族多样性影 响因素
天井与合院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江西民居
• 社会因素
——天井式民居
江西地区深受以血缘宗亲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影响,“宗祠”是强化家庭组织的象 征和核心;历史上江西是接纳外来迁徙人口的重要省份,外乡人把祖辈神位供奉在家里, 发展形成了“祠宅合一”的住宅形式。
• 江西民居概况 • 空间格局 • 结构 • 装饰
江西民居
• 天井
——天井式民居
• 江西民居概况 • 空间格局
天井 平面形制 天井式民居平 面单元的组接
• 结构 • 装饰 • 民族多样性影
响因素
又称“明堂”,作为建筑 内部空间而存在,具有采光、 排水、通风和纳阳等功能。
江西民居中的天井形式主 要有:土形天井和水形天井
江西天井式民居生态适宜性探究
江西天井式民居生态适宜性探究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Jiangxi ■周志仪 ZHOU Zhiyi 王鹏飞 WANG Pengfei 马凯 MA Kai摘 要:江西地区传统天井式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宜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一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共处模式。
文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地测绘、建模,借助Ecotect、Phoenics以及EnergyPlu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天井式民居与现代民居的光环境、风环境及能耗,验证天井式民居宜居性特征,分析天井式民居生态适宜性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提高现代乡土民居生态适宜性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现代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提供优化思路。
关键词:天井式民居;建筑形制;数学模拟;建筑节能Abstract: Traditional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Jiangxi Region has excellent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d a set of solutions for harmony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were formed in the long age. Typical case wa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for field mapping and modeling, simula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the aid of software Ecotect, Phoenics and EnergyPlus, the light environment, wind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compared, the livable features of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verifi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modern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optimization ideas for the passive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architecture.Keywords: courtyard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architectural form;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building energy-saving0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多学科的交融,近些年国内学者对传统民居生态适宜性的研究数量飞速增长。
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
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摘要:江西民居遗存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类型,特别是在经过几百年的自然破坏和人为损毁,能保留下来还有如此众多的数量,在全国应是非常珍贵的。
江西民居的建筑形式、构造特点和装饰风格都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天井式民居是此类型民居中最丰富,最完整的一种类型,并且可以追溯跟踪到其发展和消失的脉络,具有科研价值。
天井民居在我国江西传统民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类型,而且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段中被群众广为接受,可以看出,天井民居有它非常优秀的特征,从各方面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字:江西天井民居一、江西自然地理环境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岭以北,位于北纬24。
29 7 14”--30。
4 7 41”,东经113。
34’36”一118。
28’58”之间。
东南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向北开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全省山多地少,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
江西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7.6叫9.8度之间。
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仅一4℃。
全年降雨量为868.3—1862.2毫米。
全省气候特点为夏热、秋爽、冬阴、春寒。
在这样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生活,其主要矛盾要解决建筑的隔热和防潮问题,而且还要适应许多山地建筑中所遇到的微气候特殊情况。
江西的先辈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寻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居住模式,这就是天井民居。
这种民居,可能不需要依赖更多不可再生能源,就能获得比较适宜的人居环境。
江西传统民居大概可以划分类三个类型:赣东北到赣中的天井式民居:赣中一部分地区的天井院民居;赣南的围楼民居。
总量和分布都以天井式民居为主,而且天井院民居和围楼民居都带有天井民居的要素和特质。
二、何为天井?1、天井的定义“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
天井通天接地,使居住建筑中热环境不断新陈代谢。
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
江西传统民居的天井摘要:江西民居遗存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类型,特别是在经过几百年的自然破坏和人为损毁,能保留下来还有如此众多的数量,在全国应是非常珍贵的。
江西民居的建筑形式、构造特点和装饰风格都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天井式民居是此类型民居中最丰富,最完整的一种类型,并且可以追溯跟踪到其发展和消失的脉络,具有科研价值。
天井民居在我国江西传统民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类型,而且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段中被群众广为接受,可以看出,天井民居有它非常优秀的特征,从各方面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字:江西天井民居一、江西自然地理环境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岭以北,位于北纬24。
29 7 14”--30。
4 7 41”,东经113。
34’36”一118。
28’58”之间。
东南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向北开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全省山多地少,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
江西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7.6叫9.8度之间。
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仅一4℃。
全年降雨量为868.3—1862.2毫米。
全省气候特点为夏热、秋爽、冬阴、春寒。
在这样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生活,其主要矛盾要解决建筑的隔热和防潮问题,而且还要适应许多山地建筑中所遇到的微气候特殊情况。
江西的先辈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寻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居住模式,这就是天井民居。
这种民居,可能不需要依赖更多不可再生能源,就能获得比较适宜的人居环境。
江西传统民居大概可以划分类三个类型:赣东北到赣中的天井式民居:赣中一部分地区的天井院民居;赣南的围楼民居。
总量和分布都以天井式民居为主,而且天井院民居和围楼民居都带有天井民居的要素和特质。
二、何为天井?1、天井的定义“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
天井通天接地,使居住建筑中热环境不断新陈代谢。
浅析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与庭院文化特征
浅析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与庭院文化特征一、天井与庭院的概念徽州明清民居由一个很特殊的天井构成室内空间来满足采光、通风和排水之用,却由另一个室外空间庭院来改善环境供户外活动的场所,使民居形成完美的内外空间。
“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
”注释天井是四面陡峭、溪水所归、天然之井。
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上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汇四水归堂(塘),下底设池塘、留沟防、变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庭院与天井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空间图型,构成不同性质的概念:(1)尺度不同:庭院可取“百尺为形”,用地不求规则,布局较灵活,其位置可布置在屋前或屋后,亦可在屋之两旁。
而天井往往受容身于“丈室”的制约。
《论衡·别通篇》曰:“宅以一丈之地为内”。
民间《理气图说》曰:“天井之形要不方不长,如单棹子状”。
何谓单棹子?就是划船的单桨。
桨板长宽比约5:1。
民居天井形状为狭长形,长宽尺变也近似单棹子5:1的比例。
(2)空间性质不同:庭院空间是室外开敞空间,作为室外露天活动场所。
而天井却是室内空间一个组成部分,天井与明堂、廊庑组合为一体,是“无”具象界面的泛空间。
建筑俗语称“虚无”,当其无而却有建筑之用的形态。
《理气图说》曰:“天井主于消纳,大则泄气,小则郁气,其大小与屋势(房屋格局)相应为准。
”庭院虽设有围墙围合封闭,却能通过围墙景洞、漏窗来借景、对景,构成灵活向外延伸空间。
天井与庭院不但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简析分述如下:二、天井构成的阴阳关系阴阳哲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母,浸透于诸多事物的创造之中。
民居建筑文化自不例外,天井空间构成在组合上也遵循阴阳法则。
其一,天井民居在形态上由四周高墙相围合,外实内虚。
实为阳,虚为阴,构成一对阴阳关系。
其二,天井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上依主次排列为前门厅、后正堂,配以两厢。
人工与自然系统的有机统一r——江西渼陂古村的生态实践智慧启示
人工与自然系统的有机统一r——江西渼陂古村的生态实践智慧启示许冬梅;王忙忙;王云才【摘要】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渼陂古村理水生态智慧的流程与框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提取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In this article,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water systems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is analysed.A traditional village Meipei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first village of LuLing culture" are taken fora case study.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are studied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1) extern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village,2)village internal storage system and 3) drainage system. It summarizes the ec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framework of wisdom on village water recycle system,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isdom and experiences beyond the village water system and extracts the thought and method which could be utilizedin current projects.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use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to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nd shaping of landscape personality of village.【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渼陂古村;生态实践智慧;理水系统;过程设计【作者】许冬梅;王忙忙;王云才【作者单位】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56生态实践智慧是“人类(个人、人群乃至社会)在对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成功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1、2]。
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
51艺术生活A R T &L I F E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天井的透明性与通透性:一项徽州民居自我形塑的入口张 毅(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在天井这一建筑文本上,徽州民居始终发挥着双重性的效力。
天井不仅是徽州建筑文化曲折发展历程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分项,更是打通徽州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入口。
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建筑的视角,为理解徽州民居的天井提供一个更多元、更有趣的维度,将天井的文化之义、透明性、通透性还原到徽州自然与人文的语境中进行阐述,一边是建筑史中的技术角度,一边是社会文化的原有立场。
以此,徽州民居的天井是技术、功能、情感意义的综合之物,正是对自然的崇尚和私密性的重视,天井的设计史才能超越技术史,进而从中管窥到徽州文化的丰饶性。
关键词:天井;透明性;通透性;徽州文化中图分类号:J59;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22)06-0051-07收稿日期:2022-09-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非遗’视野下安徽民间陶瓷的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YJC760093)。
作者简介:张毅(1982-),男,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艺术哲学。
徽州,五百里黄山绵延全境,齐云山点缀其里,新安江横贯穿行。
清峰环翠,烟雾氤氲,仿如巨画长卷,文脉悠长。
徽州自古尊儒术、重教化,乡土淳朴,文风昌盛。
徽州文化在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堪舆文化、徽商文化的浸淫下,在明清已成显学。
徽州民居即是伴随着明清徽商的兴起而孕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内外环境。
与外环境的无序相比,徽派民居以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装饰精巧、意境空灵、内涵丰盈为表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
徽州民居的栋宇在高度、朝向、装饰、尺度上,皆表现出逻辑的统一与协调,形成了徽州民居整体性的规划性特征,这与徽州文化背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基于天井式新民居设计方案的江西天井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69【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3月基于天井式新民居设计方案的江西天井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马原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124)摘 要:天井是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由于气候地域的原因天井式民居得以流传发展,江西省大部分区域覆盖天井式民居故此次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从建筑自身特点来讨论,天井有效解决了封闭房屋内的采光通风;从村落层面来讨论,江西历史上经济昌盛、文化繁荣使得江西的传统建筑与村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村落里有大量宗祠、书院、戏台、寺庙等民俗公共建筑。
而现如今的新民居却较少吸收传统建筑的特点和文化,本文将基于作者设计的装配天井式新民居方案来讨论江西天井式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献查阅和新民居对传统民居的借鉴来进行文化层面的剖析。
关键词:天井式民居;江西;新民居;文化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3-0069-02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活力和多元性发展,而乡村文化却不再有过去的繁荣,乡村的主体农民对美学或是文化的认识比较有限,这也是当今中国各地乡村的共性之一,使得乡村甚至是非常优秀的古村落古建筑也没有得到重视或被拆除或被转卖,在江西取而代之的是无论是美学、文化传承还是适应环境上都比传统建筑差之远矣的“小三层”楼房,这种楼房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形式多模仿传统民居为三开间,当中为客厅两侧为卧室后有楼梯上层有大阳台,墙壁上贴面瓷砖(见图1、图2)。
鉴于这种文化倒退的建筑现象不仅出现而且席卷全国,建筑师有必要走进乡村去做出努力。
这次基于作者设计的装配天井式新民居来进行讨论,它本身吸收了传统民居的诸多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试图保留传统民居的优点和特点更能使居民接受。
1 天井式民居建筑南方由巢居慢慢发展成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代表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的河姆渡文化,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
祠宅一体型民居天井空间格局分析——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古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1)11-0066-04 收稿日期 2020-04-26摘 要 天井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赣西地区天井式民居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了祠宅一体式的亚类型,具有一定的独特风格。
该文以具有祠宅一体化空间格局的天井式民居聚落——宜丰县下屋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史变迁、社会伦理、自然环境、建筑技术等多个角度对天井式民居的形成进行阐述,并以其中柏东翁祠为对象,利用Ecotect软件进行采光模拟,探索祠宅一体、多天井、高寝等地域化空间格局的衍生原因。
关键词 天井 祠宅一体 民居文化 采光分析Abstract The courtyard type resid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ce, and it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southern folk residence. Among them, the patio style folk houses in western Jiangxi area have derived the sub-type of the ancestral house, which has a certain unique style. Taking the courtyard-style residential settlement: Xiawu Village, Yi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mainly expound the formation of patio-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from historical changes, social ethics,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Ecotect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daylight, then we explore the derivative causes of regional spatial patterns such as ancestral houses, multiple patios, high-rise and so on.Keywords Patio, Ancestral temple and residence, Residential culture, Daylight analysis马 凯 | Ma Kai杨亚楠 | Yang Ya'nan 孟令腾 | Meng Lingteng祠宅一体型民居天井空间格局分析——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古村为例An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atio of Ancestral Temple and Residence: A Case Study of Xiawu Village, Yife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1 简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绚烂画卷上,古建筑艺术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旧民居中的生态美_传统民居_天井_之妙
翎广升万
折 宁卜 {长同 一 旧任的交伶
看似狭促 的天井 却营造 出别有洞天 的清凉感 , 桃 出的屋檐 使天井 真正露天 的部分呈现出一线天的景色, 尽管如此 , 天井仍担 负着住宅内部 采光 通 风 聚集 和排 泄雨水以及吸 除尘烟 的作用 福建 福州三坊七巷较 好的实现了采 光和通风 的双 重效 果 出入 口是 三坊七 巷重 要环 节, 它对着主导风 , 当主导风进入天井时, 便对周边的房间起 到较好的通风 效果
她说, 以前上学途 中还能见到很多祠 堂, 而后便越来越少, 再后来大家都欢欣鼓 舞的搬进楼房, 装上空调, 已然忘记 自然风 的美好 曾经热 闹的祖屋现在只剩她外公 -人居住, 因为人丁减少, 院落里的石阶上 的青 苔 愈 发 繁 茂 , 走 进 屋 内更 觉 阴凉 她
偶 尔还 会想 起孩 童 时候 被 大人 抱着在 天井 洗澡 的 画面 , 不知 她 是 否 也 曾搬 着小 凳子 坐在 天井 中, 直盯 盯的 望着 天空 , 幻想 着当 年 看来 那 么遥不 可及 的未来
形态各异的民居已渐 渐消失了, 千楼 傣族 人多居住在山岭间的平坝地 , 常年无 雪而雨量 充足, 没有四季之分, 只有雨季 与旱季之别 当地盛产竹材, 建筑便也就
地取材 , 粗竹做房屋骨架 , 竹 编蔑子成墙 体 , 屋顶铺草 底层架空 , 可饲养牲 口堆 放杂物, 也有防潮湿之功效 架空层利于 通风散热 , 又可避免虫兽侵袭 加之该地 雨量集中, 易发 洪水 , 架空竹楼也有利于 洪水通过, 使住宅免于洪涝侵蚀
的旧宅, 是曾祖父 留下来的祖宅 小 时候 的夏天便爱在天井里 乘凉, 坐井观 天, 在 这 里变成一个 美妙 的场景 { 一家 人 围坐 一起 , 感 受着凉风 集聚起 来的欢愉, 那 种感觉比现在的空调舒服多了 风自四 面八方而来 , 聚集于此 , 形成一个总站,
赣东船形古宅建筑群的理水生态智慧
选 址 黎 川县船形古宅建筑群 的 “造渠引水一 灌溉农 田一水绕 古宅一 便捷生活”等系列技法,是基于正确的选址,即对 自然 山水的综合利用,对形式派风水学一般方法— —觅龙、察砂、 观 水、点穴、立极 的综合考量。 “觅龙”与 “察砂”是考察 山势与田地情况。船形古宅其西 靠 武夷山脉中段北麓,坐 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其周边 山体 平缓 低 矮,土质肥沃,山坡上现密植九层 皮、紫薇、四方竹和观音 竹 等植物,山麓广为农 田,是集 中居住 区的佳选。现 经当地居 民的回忆,资福河东侧 山体 曾发生山洪暴发,船形古宅因有农 田作 为 缓冲 地 带’并 无殃 及 。 “观水”是考察河流与道路。船形古宅与资福河的垂直距 离约为100 m。资福河弯曲缓流,河水环抱交汇,水质清澈 ,致 使其物产丰富,耕种方便,水旱无忧。在 山环水抱之地 ,洲湖
一
-
…
道 路
水 渠
2
(Ⅲ硅>2018年第6期 33
脚
4
卜
0 .
’
}
L
—
tl 宅盘简
硝墉 水 纂 ^ 坦站 农
固
(I)
5
二二]E磁 3 东面水渠的典型立面圈 4 线型水体的曲折收效 变化 5.水 渠 平面 布 置 对 比分 析 髓 6.古 宅 天 井 空间
布局 公元1626-1710年,徽及公黄氏为避耿精忠之乱从资溪迁 到此处,在这荒 山野岭之处,笔者认为建造这外墙高达6 m的 封闭船型古宅建筑群 ,其用意 既是为了躲避野兽的侵袭,也是 在与异族 群争地夺利之 时,作为一道坚固防线。经现场调查发 现,船形古宅在布局上的特点有: (1)建筑群 外围墙 高达6 m,形成封闭围合空间。沿建筑 外墙 挖掘一条宽约 1 m的水渠,其上、下游与资福河 连通,形 成便捷的生活用水系统 。水渠 围合 着农 田,至今仍有村 民在 耕 种 。 (2)古宅功能分区明确,有三堵贯穿东西向的封火山墙, 房间数量较多,满足群居需要且具备一定的防火和储存物资 的功 能 。 厨 房 和 仓库 位 于 北 端 ,与 起 居 室 问有一 面封 火 山墙 ,因船 屋内部多为木结构建筑 ,防火是必须要考虑的功能。厨房设置 在北侧,一是与其他功能空间完全隔离;二是北侧较之其他位 置,在 “环城”水渠 的最上 (北 )端,最易获得河水,以便生活 用水和防火之需。办公区域为当时的农工居住,与主 出入 口紧 连,增强日常农耕 的效率。
天井寓意
天井文化“天井”,只是徽州民居建筑中的一个小小的构成部分,但它却是徽州文化在建筑上得以体现的精髓所在。
只有读懂了“天井”,才能够理解蕴藏在徽州民居中的徽州文化。
一、“井”中映出徽人“求仕求财”的心理诉求徽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赣、浙三省的交界处,徽州地区山地与丘陵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九,而半数以上人口聚居的盆地仅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耕地面积少,而且又经常遭受自然灾害,迫于生计,他们必须“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徽商内心深处仍旧与大文化传统保持着相对的一致性,即使他们成为成功的商人,拥有大量金钱,但潜意识中却总有某种自卑,耕为正业、读为正途的传统心理模式束缚着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徽俗训子,上则读书,次则为贾,又次为耕种”,在家庭后代的发展上也是“如聪明便用心读书,如愚鲁便用心买卖,如再无本钱,便习手艺及耕田种地”。
这表明,他们虽然在行动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社会的限制,但是在心理层面却依然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中,非常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这就造成了他们“求仕求财”的双重心理。
徽人往往儒商并重,既求科举上官运亨通,又求商途中财源茂盛,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在徽州,为商为儒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亦儒亦商,贾而好儒的情形十分普遍,对于徽州地方家族,从商和进仕作为两个向度的发展,缺一不可,一端是现实基础上生存的必需,一端是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最高理想。
徽商进可“学而优则仕”, 退可从商而“啸傲江湖”,两向的发展彼此依赖,互相补充,充分反映了徽商的人生态度和儒商的特点。
徽派古民居建筑把这种儒商文化较好地表达出来,把在儒和在商之间的文化心态巧妙地结合起来, 具有一种和谐美,是书卷气与商贾气的完美结合。
徽商一方面“雄踞神州半壁江山”,富甲天下;但另一方面,在外边又被“重农抑商”的桎梏所抑制着,这些商人致富后,就回家修祠堂,建园地,在家中设臵天井,这样就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了起来,把大自然融入屋中,获得“天人合一”的灵气,同时又有“顶天立地”的满足感。
中国徽南民居中“天井”空间功能与文化内涵思考
中国徽南民居中“天井”空间功能与文化内涵思考齐伟民张超(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500)[摘要]徽南民居作为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其“天井”空间形态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其地域人文因素的阐述,从功能和文化这两个角度分析天井形态这一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并思考、借鉴 古人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深刻的生活和生命智慧Q[关键词]徽南民居;天井;空间形态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7)03 - 0046 - 021地域环境与人文特征1.1 自然条件徽南民居属于徽派建筑,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南部,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性 气候,年降水量多为500mm 〜1000mm ,约有2/3集 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湿冷少雨)。
这里土 地肥沃,全年四季分明且天气多变。
皖南民居现以 宏村、西递、黟县为主要代表。
1.2人文历史徽南民居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十分深厚,建筑甚 至可以追溯至唐朝初年。
空间造型上保存了大量形 态相近、特色鲜明的民居住宅及古村落。
不仅与该 地区地形、地势巧妙结合,而且作为徽商的发源地, 自明清以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家乡、家族的支 持,以及以儒家思想为本的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
那些徽商满载还乡后以雅、文、天人合一等心态思想 营建住宅,使得徽南民居的文化积淀更为丰富,依山 傍水的村落景观尤为多彩。
2 “天井”的功能作用2.1 “天井”空间形态徽南民居建筑中除了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以及白 墙黑瓦等特点之外,其“天井”院也是独具特色的一 种空间组合形式。
《孙子行军篇》中记载:“凡地有 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这是有关 天井这一概念的最早描述。
徽南民居中的天井空 间,是指在民居建筑中露天的四方院落,井口通常成 狭小的方形。
天井也是汉民族住宅中室内空间与室 外空间交互场所的称谓,是空间与空间四面围合所 形成的室外公共场地。
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独具特作者简介:齐伟民(1967—),男,汉,吉林长春人。
徽州天井:虚实结合崇尚自然
徽州天井:虚实结合崇尚自然走进徽州静谧的古村落,仰看峰头丛林滴翠,俯听涧底细语泉声,脚踏流金岁月蚀磨的石板,穿过似乎与世隔绝的小街,但见被岁月惦记的民居,虚掩在浓荫古树翠竹之中。
若入高墙重门,穿过过厢堂道,你会轻轻地拾起阳光一片,被一页天井奇特的审美构架所折服,被明堂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倾倒。
“有堂皆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
在众多的徽州古屋祠堂中,天井作为徽派建筑最富个性,最为壮美的构件,充分显示了她艺术构思的奇巧精湛,视觉效果的优美耐看,文化蕴涵的深沉独道。
山墙高筑,而中轴瓦檐四面八方跌落,精心构筑着室内“别有洞天”,仿佛能容纳整个大千世界;翘角走兽,深情地俯瞰着“方寸天地”,仿佛能够洞穿人世间纷杂而平常的一切。
天井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下,在徽州通转楼中,显得那样平静,拾掇得那样得体,装扮得分外神秘。
徽式民居天井,多横敞在堂前的下首与大门之间,布口方位宽窄不一,深浅位置可宽可窄,吞吐光线各有千秋。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井,由井口、井身、明堂组成,客观上在正堂与门厅之间,形成一种过渡的闲逸空间,与内室的隐蔽,与厅堂的庄重截然有别。
井底,多由当地紫青或芝麻花冈岩铺垫。
蓄水池,为古铜锁型。
浅显的石隙设有排水暗沟。
有的还在四周筑围着青石条拦板。
这些石条拦板,雕有花草鸟兽,经风雨湿润变得厚重而怆凉。
她凝聚着百姓人家的几分忧愁,几分沉重,几多欢乐。
井身由堂、阁、顶构成。
空间高低对冲,只有阁楼,在光明与黑暗的变幻中,显得那样从容。
在三间二厢的庭院结构中,一般一居室一天井。
有的厨房部分还留有小天井。
大户人家宅屋相连一片,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有的甚至号称百余个天井。
在大小天井的推波助澜中,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宅屋更增添了迷人的气势。
也有特殊地形造成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天井组合。
如在绩溪上庄的宅坦村,还见到了一家后堂由大小三个天井构成的三角形状。
建筑学家认为,徽州人居家于山中,湿气重,雨水多,故多座北朝南。
而天井在室内通风、采光、透气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调节作用,创造着内室温和的视觉空间,创造着舒适的生活环境。
地坑院的生态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地坑院的生态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地坑院概述地坑院是河南西部最独特的民居形式,亦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观。
地坑院处于黄土高原地区,又称“天井式窑洞”,为地下的窑洞民居,被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等,己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保存最好,而且规模最大,有近万个。
由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建筑方式和居住形式,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
它体现了常年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与土地之间的感情。
人们依托大地,用最简陋、最原生的建筑材料以及最少的工程费用建造出了人们的安乐家园。
地坑院因此成为生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形态,其生态价值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地坑院的生态价值(一)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地坑院是生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它的建造方式和营造技艺。
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回归大自然,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绿色建筑。
不论是地坑院的建造方式、营造技艺,还是它的建筑材料都是依托大自然,合理安排建筑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建筑本身与环境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最大程度的保持生物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建筑、人和环境能够和谐相处。
(二)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建造地坑院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當地最多的生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生土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储热性、透气性、保温性、隔音性等优点。
地坑院将建筑材料、营造工艺、气候特征等各种原因聚集在一起,成就了它“冬暖夏凉”的特点。
地坑院的居民根木不需要消耗能源去抗寒和消暑,节约了能源。
如果地坑院不再居住,将它填平后,还可以继续种植农作物,具有重复利用的优点。
在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地坑院能够很好的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建造方式的和谐性。
建造地坑院主要是采用挖土的方式,比一般同规模的建筑用料要少很多。
如今,在城市里的工地上,只要盖房子,就会有大型的工具与车辆等,也对附近环境造成了各种污染。
而在地坑院的建造过程中,基木不使用什么大型的工具,全是依靠当地人们手工和日常器具挖出来的,无污染,既方便又环保。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2015-10-07国子监学国子监学与您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
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
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
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