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趋势
近年来,纳米科技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纳米材料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广泛。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材料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使纳米材料具有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特殊性能,如优异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组成,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物纳米材料和碳纳米材料等。这些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医疗和电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生物传感和组织修复等方面。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设计制备出具有高效药物封装和靶向药物释放功能的纳米载体。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节表面特性和功能化改性,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靶向成像。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颗粒的应用既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又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
再次,纳米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储能材料等方面。纳米结构的引入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储存能力,提升能源器件的性能。此外,纳米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和再生资源利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纳米材料的吸附、催化和光催化性能,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实现水体净化和废物资源化利用。
纳米材料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押2096-4730穴2020雪05-0441-08
·综述·
纳米材料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金扬湖,周超
(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舟山316022)
摘要:在医学、材料学及能源学等领域高速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到纳米材料,其在生产合成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水环境中,凭借其独特理化性质可沿着水生生物食物链传递,通过不断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在个体或细胞上产生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对典型纳米材料水环境行为、食物链传递规律进行归总,并在此基础上对纳米材料单独作用或与其他污染物交互作用时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分析,对纳米材料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行汇总评估,以期为治理纳米材料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纳米材料;浮游生物;生物毒性;毒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Q955文献标识码:A
A Review on Toxicity of Nanomaterials on Plankton
JIN Yang-hu,ZHOU Chao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arine Aquaculture,Zhoushan316022,China)
Abstract:More and more nanoparticles are us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materials science and energy science.During its production,synthesis and use,it will be inevitably migrated into the sea through various ways.Because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it can be continuously enriched along the aquatic biological food chain and then will produce toxic effects on individual organisms or cells.And nanoparticles act alone or interact with other pollutants will lead to more serious toxic problem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behaviors and food chain transfer laws of typical nanomaterials,and then analyzes and analyzes the toxic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plankton on nanomaterials alone or interacting with other pollutants.The material water environment toxicology research will b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nano-material pollution.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
一、引言
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但其毒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探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为纳米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二、纳米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纳米材料的定义为至少在一维尺寸上具有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的特性,比如高比表面积、易形成氧化物、独特的光学、磁性等性质,这些特性的变化使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不同。
三、纳米材料的毒性
纳米材料的毒性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化学特性,纳米材料能够穿透细胞膜和进入细胞,导致有害的细胞反应和对组织的损害;另一方面,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量,纳米材料与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此外,还存在其他毒性现象,如代谢毒性、长期积累毒性、卫生安全风险等。
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纳米材料的入体途径、纳米材料在体内的代谢、药效
学和毒性学效应、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免疫学效
应等方面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五、纳米材料毒理学实验方法
毒性测试是评估纳米材料毒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实验方
法主要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暴露实验。其中,细胞实
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快速获取生命体内
的重要信息,如细胞生长、复制等,而且具有简单、快速、便宜
的优势。
六、纳米材料的安全应用
纳米材料的毒性问题是目前行业重点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除了加强纳米材料毒性研究外,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
毒理学-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积和特殊的量子效应,这使其拥有了许多奇异的特性。
纳米材料在电子、磁学、光学、生物医学、药学、化 妆品、能源、传感器、催化剂以及材料学等各个领域均有 广泛的用途。
1.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分类:
(1)按颗粒形态:
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晶体、量子点等。
(2)按化学组成: 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人工制备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工业生产、纳米产品分解、纳米
材料自组装等途径释放到空气中,并与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重 金属及各种细粒子结合,反应形成二次粒子来增强纳米材料的毒
性作用。有研究发现,多种纳米材料可以对受试动物造成明显的
毒理效应。
有许多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
接触等方式进入生物体,被生物体所摄取的纳米颗粒不仅可以在 生物体相应组织中沉积,而且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等方式进入其他
目前己经有多种纳米材料用于环境治理, 当处理不当很可能造 成环境二次污染。
3.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
鉴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纳米材料一旦进
入水环境,明确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直接
关系到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纳米材料特性及毒性变 化等。
(1)团聚作用
纳米材料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一旦进入水 体就很难分散,极易发生团聚。 纳米材料在水中的粒径与其浓度 相关,随着浓度的提高粒径增大。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生堡亟随匿堂盘壶!Q塑生!月筮塑鲞星!翅£!!!』堕!丛型:&坠磐盟!Q塑:!些塑,盟些兰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刘建军何浩伟龚春梅庄志雄
纳米材料是指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维处于
纳米尺度…(0.1—100llm,1am=10一m),或由纳米单元构
成的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
国国家纳米计划(NNI)提出来的。这些具有独特物理化学
性质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将带来的潜在影响,
目前已经引起公众、科学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
纳米技术的完善和应用规模的扩大,纳米材料将被迅速普及
和广泛应用旧o。
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市场上有超过400种消费品建
立在纳米材料的基础之上p1,预计到2014年全球市场的纳
米科技产品价值将达2.6兆亿美元MJ。为了了解应用于这
些产品中的纳米材料的潜在影响,就要熟悉和掌握其潜在暴
露风险、材料性质、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在每一点性质和周期
上的潜在危险”J。自2000以来,国内外对于纳米材料的生
物安全性和毒理学问题展开了日益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净“。
一、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和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
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
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
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特有的4大特殊效应所致¨1:即小尺
寸效应(8maLlsizeeffect)、表面效应(¥urfaceeffect)、量子尺
寸效应(quantumsizeeffect)和量子隧道效应(quantum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毒理学评估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毒理学评估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广泛推广,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
越广泛。然而,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毒理学评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此,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毒理学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指纳米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体的影响。生物相容性评估主要包括对细胞和组织的相容性、免疫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评估。而纳米材料的毒理学评估则主要关注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生物毒性效应。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估通常从体外实验开始,通过采用细胞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等指标。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胞摄入纳米材料的程度、发炎因子的分泌等指标来评估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实验的结果将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重要依据。
体内实验是评估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关键环节。一般会选择小鼠、大鼠等实
验动物进行研究,通过注射或灌胃的方式将纳米材料引入体内。体内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形态等来评估纳米材料对动物的生物相容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技术对纳米材料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评估是保障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在纳米材料的
毒理学评估中,需要关注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潜在的危害。毒理学评估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变化、器官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细胞损伤指标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手段来评估纳米材料的毒性影响。
金属纳米材料(锌和铁)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的开题报告
金属纳米材料(锌和铁)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金属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这些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备受关注。锌和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而其纳米材料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生物毒理学效应仍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锌和铁纳米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为其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1.锌和铁纳米材料的制备
2.纳米材料的表征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锌和铁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
3.生物毒理学实验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锌和铁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分析其发病机制、毒性程度以及对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
4.分子机制研究
采用基因组分析、蛋白质组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锌和铁纳米材料对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
1.为金属纳米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深入探究金属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强对生物毒理学的认识。
3.为相关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制备锌和铁纳米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表征其性质,并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其生物毒理学效应。分子机制研究则采用基因组分析、蛋白质组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五、论文结构
1.绪论: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理论基础:介绍纳米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生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3.材料与方法:对实验中用到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4.结果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C eoh b is 经 摄食 进 入并 积 累 在 秀丽 线 虫 消 an ra dt i
e 料 生 物 效 应 方 面取 得 重 要 进 展 , e gn )是 生 物 学 经 典 的模 式 生 化 系统 ,进 入 消 化道 内皮 细胞 定 l as 研 究 结 果 发 表 在 美 国化 学 会 的 物 ,但 用 于纳 米 材料 的生 物效 应 位 于溶 酶体 ,长 期 蓄积 会 导致 量
光 学 成像 、原位 元 素 成像 与 结 构
分 析 、细胞 生物 学 、毒理 学 等 多
种 方 法来 研 究纳 米 材 料在 生 物 体 系 内分 布代 谢等 重 要 问题 的系 统
研 究方 法 。 该 研 究方 法 对 于建 立 以 秀 丽 线 虫 为模 式 生物 评 价 纳米 材 料 生
筏
e …
性 质 ,传 统 毒理 学 评 价方 法 已不 物 个体 水 平 进行 研 究 ,其 体 内的
需 求 ,实 验 中体 内 、体外 结 果不 整 体 、器 官 、组 织 、细胞 多 层 次
一
国家 纳 米科 学 中心在 能 满 足纳 米 材料 生 物 效应 研 究 的 每 个 细胞 又 可单 独 研 究 .便 于从 纳米 材 料 生物效 应 研 究方 面取 得 新 进展
N n e es杂 志 上 a oL t r t 3 7 - 13 。 14 3 8 ) ( 0 1 1 研 究还 鲜 有报 道 。该 研 究 工作 基 子 点 从 消 化 系 统 向 生 殖 系 统 迁 2 1 1 :
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毒性研究必要性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结构中至少有一维大小在纳米(10-9米)尺度上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化工、陶瓷、微电子学、计量学、电学、光学以及信息通讯等领域[1]。近期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上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包括疾病诊断、分子成像、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标记,药物和基因传输,蛋白质的检测,DNA结构探讨,组织工程学等[2]。目前市场上基于纳米技术的产品有很多,包括涂料,化妆品,个人护理品和食品增补剂[3]。因此人类暴露于纳米颗粒的途径多种多样,吸入,摄取以及皮肤途径。而且,出于医学的目的,这些颗粒有可能直接被注射进入人体内[4]。一旦被人体吸收,各种类型的纳米颗粒就会分布到人体的大部分器官,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屏障,比如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5,6]。
2003年,Science和Nature相继发表文章,探讨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问题[7,8]。很多研究工作已经证明,纳米材料对生物体会造成
负面的影响。目前为止, 科学家们只对纳米TiO
2、SiO
2
、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纳
米铁粉等少数几个纳米物质的生物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9]。Vicki Colvin[7]强调:"当这一领域尚处于早期阶段, 并且人类受纳米材料的影响比较有限时, 一定要对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给予关注. 我们必须现在, 而不是在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 才来面对这个问题"。因此对纳米材料毒性的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是保证纳米科技顺利发展的前提,可以减少新兴科学对人类及自然界不必要的破坏。
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引言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在太阳能电池、激光、电子器件以及药物输送系统中。然而,纳米氧化锌的毒性问题也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尤其是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为了评估纳米氧化锌对生物体的毒性,许多研究都采用小鼠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综述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了解其对生物体的危害。
纳米氧化锌的特性及应用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由纳米尺寸氧化锌颗粒组成的材料。与传统氧化锌相比,纳米氧化锌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纳米氧化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激光、电子器件以及药物输送系统等领域。然而,由于其纳米尺寸特性,纳米氧化锌也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
纳米氧化锌的毒性效应
1.吸入途径
纳米氧化锌的吸入可能是最常见的人体曝露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吸入纳米氧化锌后,颗粒可进入小鼠肺部,并导致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此外,纳米氧化锌颗粒可能还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器官,如心脏和肝脏,导致全身性毒性效应。
2.口服途径
小鼠口服纳米氧化锌后,一部分颗粒可能被胃肠道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并分布到肝脏、脾脏等器官。研究发现,口服纳米氧化锌可导致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损伤,如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
3.皮肤接触途径
皮肤是另一种纳米氧化锌进入小鼠体内的途径。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锌颗粒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小鼠体内,导致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此外,纳米氧化锌还可能通过皮肤屏障进入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器官产生全身性毒性效应。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与生态危害研究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与生态危害研究第一章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它具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因此,纳米材料在医学、能源、电子、材料、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态危害和毒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
2.1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是研究毒素或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和致病过程的学科。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毒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2 纳米材料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效应
纳米材料可以进入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并且与生物体内的组织细胞反应。纳米材料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和其他生物屏障,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进入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多种炎症反应。
2.3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毒性评估
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后的影响,这是评估材料毒性的重要指标。毒性测试需要确定纳米材料的剂量、时间和
方式,评估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常用的毒性测试包括细胞毒性测试、动物实验、人类神经细胞模型等。
第三章纳米材料的生态危害
3.1 纳米材料的生物降解
纳米材料的生物降解是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和生物降解酶可以将
纳米材料分解为无害物质。然而,一些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毒性,
它们的生物降解过程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2 纳米材料的迁移与转化
纳米材料在生态环境中会经历复杂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纳米材
料的转化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中的毒性物质的释放。纳米材料还
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最终威胁到食品链的
纳米材料有毒吗
纳米材料有毒吗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应用和几种主要纳米材料(如纳米TiO2、碳纳米管、纳米铁粉等)目前已取得的部分生物效应及毒理学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纳米材料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及纳米颗粒材料未来的毒性研究重点,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毒性安全性
纳米是一种尺度,和米、毫米、微米一样,都是长度的计量单位。1纳米是10-9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纳米技术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原子团或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其研究范围在1~100 nm之间的物质组成。应用纳米技术研制出来的物质称纳米材料。直径小于100 nm的颗粒物质称为纳米颗粒。
1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毒性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急剧发展的纳米材料,我们并不陌生,其应用古今有之。古代字画所用的墨是由纳米级的碳墨组成;铜镜表面的防绣层是由纳米氧化锡颗粒组成。现代的手机涂层中有纳米颗粒,防晒霜中有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口红中有氧化铁纳米颗粒;纳米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工程材料、生物和医学等方面。但就在科学家肯定纳米材料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一个新的科学问题——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新型的、高科技的纳米产品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体健康会带来负面影响吗?神奇的纳米材料有毒吗?
2003年在美国召开的第25届全美化学年会上,科学家们就提出了金属、陶瓷和有机纳米薄片很可能具有毒性。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发表的一项长达20多年的与大气颗粒物有关的长期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1]:人的发病率与他们所生活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浓度和颗粒尺寸密切相关;死亡率增加是由剂量非常低的相对较小的颗粒物引起的;伦敦大雾事件中,有4000多人突然死亡;2004年北京连续3天被浓雾笼罩之后,呼吸道病人增加了两成。科学家分析,这主要是空气中纳米颗粒大量增加造成的。可见,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的毒性已成为专家的共识。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是不同的实体,下面所指的毒性研究主要是针对纳米颗粒而言的。
纳米二氧化硅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综㊀
㊀述
纳米二氧化硅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刘亚琴综述ꎬ曹济民审校
㊀㊀[摘要]㊀纳米二氧化硅因为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菌剂㊁分子探针㊁药物载体等多个领域中ꎮ由于纳米材料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活跃性ꎬ其生物安全性近年来也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ꎮ文章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报道ꎬ从纳米二氧化硅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毒性作用㊁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和毒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ꎬ为纳米二氧化硅的研发㊁应用和生物安全性提供参考ꎮ
[关键词]㊀纳米二氧化硅ꎻ毒性ꎻ生物安全性
㊀㊀[中图分类号]㊀Q7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 ̄8199(2020)02 ̄0220 ̄05㊀㊀[DOI]㊀10.16571/j.cnki.1008 ̄8199.2020.02.023
作者单位:646000泸州ꎬ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刘亚琴(医学硕士)㊁曹济民]
通信作者:曹济民ꎬE-mail:caojimin@126.com
Recentadvancesinthebiotoxicityofsilicananoparticles
LIUYa ̄qinreviewingꎬCAOJi ̄minchecking
(KeyLaboratoryofMedicalElectrophysi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ꎬInstituteofCardiovascularResearchꎬSouth ̄westMedicalUniversityꎬLuzhou646000ꎬSichuanꎬChina)
㊀㊀[Abstract]㊀SilicaNanoparticles(SiNPs)iswidelyusedinmanyfieldsincludingantibacterialagentꎬmolecularprobeanddrugdeliveryforitsspecial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Recentlyꎬthebiosecurityofnano ̄materialshasbecomeahotspotofresearchintoxi ̄cologyduetospecialstructureandfunctionalactivenessofnano ̄materials.Thispaperbrieflysummarizedrecentresearchreportsathome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研究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研究
随着纳米材料的应用不断拓展,对其毒性的研究日益重要。纳
米材料具有特殊性质,能够被细胞摄取并影响其功能,从而引发
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深入了
解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对于纳米材料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纳米材料的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比传统材
料更大的表面积和更高的反应活性。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医
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引起人们对其毒性的关注。
通过对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可以发现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
成以下影响:
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纳米材料细小的体积和表面积增加了其
作为气溶胶时进入人体的机会,这可能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和肺纤
维化。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纳米材料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元,导致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损伤。
3. 对肝脏的影响:纳米材料可经由胆汁在肝脏中蓄积并引起炎
症反应,导致肝脏损害。
二、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细胞水平的响应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纳米材
料对细胞的影响。针对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研究,主要可以从以
下方面入手:
1. 细胞摄取
纳米材料进入细胞后,会受到细胞膜的吞噬和转运过程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摄取量和摄取途径。纳米材料进入细胞的过程是广泛
研究的热点,而此过程对细胞功能和健康的影响仍待深入研究。
2. 细胞毒性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研究主要围绕其对细胞的损害,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损伤等。通过研究纳米材料引起的
DNA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助于揭示其毒性机理。
陶瓷纳米颗粒的生物医药应用及毒理学研究
陶瓷纳米颗粒的生物医药应用及毒理学研究
近年来,陶瓷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由于其独
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于这些材料的毒理学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别探讨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应用以及毒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首先,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许多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生
物传感器的应用。陶瓷纳米颗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可以被利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例如,一种基于氧化铝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监测血糖的便利。此外,陶瓷纳米颗粒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内,通过调控颗粒的大小和表面修饰来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然而,陶瓷纳米颗粒的生物医药应用必须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毒理学风险。随
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陶瓷纳米颗粒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细胞内毒性、炎症反应、基因表达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些陶瓷纳米颗粒可以引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不良效应。同时,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修饰以及暴露时间和剂量等因素也对其毒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保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应用中的安全性,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筛选开发出安全性更好的陶瓷纳米颗粒。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瓷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机制,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相关
纳米环境毒性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估
纳米环境毒性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估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成熟,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伴随着其广泛应用而来的是纳米环境毒性的快速增长。毒性评估作为衡量纳米材料安全性不可缺少的一项研究,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关注。
一、纳米环境毒性研究的背景
在纳米材料应用的过程中,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应用,人们对
纳米环境毒性引起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纳米材料能够进入机
体内,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纳米环境毒性
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估已经成为科学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纳米环境毒性的危害
纳米材料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其毒性。纳米材料的毒性分为急性
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类型。急性毒性是指接触高浓度纳米材料后
迅速发生的毒性反应,例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部
位的损伤;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低浓度纳米材料后逐渐发生的
慢性毒害,例如癌症、生殖系统等疾病。
三、纳米环境毒性研究的方法
目前,纳米环境毒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特性评估:评估其粒径、形态、表面性质
等物理化学特性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2.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估:评估纳米材料对机体的毒性,包括急
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3. 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研究:通过模拟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行为,评估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4. 纳米材料生态毒理学评估:评估纳米材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吸收、富集和转化等。
四、纳米环境毒性安全性评估的现状
在纳米环境毒性评估方面,国内外科学家已经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目前,国内的纳米环境毒性安全性评估工作主要由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组织开展。在国际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纳米环境毒性安全性评估体系,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科学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 已经成为21 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毒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与宏观材料相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物动力学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潜在危害,同时对环境、动植物存在危害。本文就目前纳米毒理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 纳米颗粒纳米毒理安全性
纳米技术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原子团或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其研究范围在1~100 nm之间的物质组成。应用纳米技术研制出来的物质称纳米材料。直径小于100 nm的颗粒物质称为纳米颗粒。
人类的发展过程始终暴露于空气中的纳米颗粒之中。现代的手机涂层中有纳米颗粒,防晒霜中有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口红中有氧化铁纳米颗粒;纳米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工程材料、生物和医学等方面。但就在科学家肯定纳米材料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这些新型的、高科技的纳米产品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体健康会带来负面影响。2003年在美国召开的第25届全美化学年会上,科学家们就提出了金属、陶瓷和有机纳米薄片很可能具有毒性。纳米毒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的发展不仅为纳米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将通过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扩展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对纳米材料的毒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纳米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纳米铁粉等少数几种物质对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的影响,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某些负面影响已被证实。纳米材料具有改变生命机体内分子性质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纳米颗粒可以穿透皮肤、血液或脑的屏障,对皮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脑等产生负面作用并在这些部位聚集积累。纳米材料具有对生物和环境安全的危害。
从毒理学角度讲,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与其粒径有关,当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原本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材料也显示出毒性或者毒性增强。同时发现其毒性与剂量的大小也有重要联系,剂量较大时会显示出较大的毒性。
纳米材料可以穿越血脑屏障,血睾屏障,胎盘屏障等其他材料难以穿越的屏障,并可以与特定的器官产生特殊的毒性。虽然可能由此引起对中枢神经系统,精子形成,及胎儿早期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正因为纳米材料的穿透性,可以作为药物载体,为药物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虽然有事实证明纳米材料存在对人体的隐患,但是更多的试验显示纳米材料是低毒性或无毒,甚至其优异性能带来的特殊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研究表明纳米TiO2 等纳米颗粒的浓度和大小对生物的死亡有很大的影响。将水蚤暴露于四氢吠喃过滤和超声两种方法制备的各浓度纳米材料水溶液中,结果发现经四氢吠喃过滤处理的TiO2 导致大型蚤死亡,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经过四氢吠喃处理的比水搅拌处理的纳米C60毒性更大。尽管细胞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诱导了抗氧化酶的生成,却未能消除TiO2 纳米颗粒产生的毒副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到了纳米TiO2 颗粒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Rahman等在比较了20 nm的超细TiO2颗粒和200 nm的TiO2 颗粒对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时发现,经20 nm的
超细颗粒处理后的细胞,其微核数目显著升高,并引起了细胞凋亡; 而200nm的细颗粒却没有引起细胞内微核数目的变化。聚四氟乙烯和固体脂质纳米颗粒与聚醋纳米颗粒的毒理性研究也分别表明纳米材料的毒性与颗粒大小和浓度有关。
Yang等研究铝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时,发现未包被的铝纳米颗粒可以抑制玉米,黄瓜、甘蓝等植物根的延长,而包被有菲的铝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减小这种抑制,原因是菲的包被破坏了纳米颗粒表面本身具有的羟自由基,从而改变了纳米表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特性对于颗粒毒性的大小非常重要。
铁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是大气颗粒物中主要成分,对健康的损伤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会沉积在肺部,并且沉积在肺部末端的纳米铁粉颗粒很容易迁移到细胞表面,从而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成为生物活性的铁,造成伤害。
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的Austin M Der2fus等发现,硒化镐纳米颗粒(CdSe)为核心的半导体在某些情况下有很强毒性,当合成半导体量子点的时候改变参数,暴露在紫外线下和表面修饰后,量子点的细胞毒性会有所变化。研究揭示硒化锅纳米颗粒(量子点)可在人体中分解,细胞毒性与自由Cd2 +释放有关当经过适当修饰以CdSe为核心的半导体可变得无毒。
研究还表明多种纳米材料具有抗菌作用,纳米材料的这种特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如磁性纳米颗粒己经被用于水体除菌。研究证明纳米颗粒可以聚集在大肠杆菌的膜上使细胞壁凹陷,从而导致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最终导致大肠杆菌死亡。
笔者认为纳米材料导致的安全性问题皆因其特殊效应而起,其超微性,表面能的提高和隧道效应使其穿越宏观物质所不能的屏障,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以保障人们,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健康。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毒理性的作用与其大小、浓度、表面特性、存在环境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只要不要越过它的毒性范围,就不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产生很大影响。但它对人体、对环境等所产生的影响现在也还处于一个争议的阶段,更谈不上定量评估。甚至于现在还存在一种思维,认为“只要和纳米有关的,都是好的”。因此,开发新的分析技术,专门针对纳米材料的毒性分析来辨明这种新材料在应用方面的一些潜在的危害,对其正确使用和推广是一项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为此各国对纳米材料安全性问题的研究相继展开。近来美国国立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环保局共同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上对于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提出了建议:①对纳米材料的暴露评价。②人造纳米颗粒的毒理学。③利用己知的颗粒物和纤维的毒理学数据外推纳米材料的毒性。④人造纳米颗粒或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物学传送、持续和转化。⑤纳米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同时,积极探索合理的纳米材料评价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纳米材料的毒理性确实存在且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影响很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寻找更加合理的利用方法,纳米材料的毒理性不再成为它为人类服务的绊脚石,它终将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