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土地复垦技术探讨

土地复垦技术探讨

矿山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矿业领域复垦常用的几种复垦技术。

关键词:复垦;生态修复;土地复垦1前言矿业做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着原材料,然而矿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几乎每一处矿山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类固体废弃物(废石、废土、尾矿等),不仅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

因此,如何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土地复垦则是不二选择。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

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对象有:一是矿山开发过程中占用的农业用地,包括工业矿场、堆矸场、灰渣堆放场、露天开采剥离占压的土地及交通与生活区设施等用地以及由此引起的耕地减少、土地污染等问题;二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破坏土地,主要是开矿形成的采空区及其波及的地表变形、塌陷、裂缝,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及有些矸石堆自燃产生酸雨而酸化土壤等【3】。

通过采取合理的处理最终是被破坏的土地达到或者接近被破坏前的水平或者通过有效地复垦创造新的适宜性资源等【4】。

目前矿山企业采用的主要复垦技术措施包括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等。

2主要复垦技术2.1物理措施物理措施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对破坏前防护或者破坏后治理过程中加以干预,使破坏的程度显著降低,同时由于它常与其他方法连用,因此可以有效地为其他方法的实现创造条件。

2.1.1表土保护利用技术在采矿工程动工之前,先把表层(30cm)及亚层(30~60cm)土壤取走,并认真加以保存,尽量减少其结构的破坏和养分流失,以便工程结束后再把它们运回原处利用【5】。

这种方法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主要应用于露天矿山剥采过程,不过目前针对尾矿库建设方面也有不少探索。

资料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存原有植被层的肥力,对与未来进行土地复垦以及采用其他修复技术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6】。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我国矿区采矿的历史,分析了矿区采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问题,并归纳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

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技术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

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 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 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 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与特点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来源可划分为4种类型: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即采矿坑废弃地;3)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 矿业废弃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 其主要特点如下[2]。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矿区废弃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矿区生产活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这些物质往往经过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等过程后,形成了复杂的污染物组成体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面临着污染程度深、复杂性高、恢复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废弃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点、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目前,国内外在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一、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恢复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的主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挖掘、覆盖和固化等方式。

挖掘技术是通过挖掘污染土壤,将其运送到其他位置,实现污染物分离的目的。

覆盖技术是利用特殊材料覆盖在污染土壤表面,防止污染物外溢。

固化技术是利用试剂使污染物形成浸润、涂层等形式使其难以渗透。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试剂来改善废弃地土壤的环境。

主要用于处理体积较小的污染源,可以降低低浓度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弃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促进污染物的生物循环和土壤改良。

又分为抑毒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渗透性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生态系统土壤层的形成、土壤通气性、渗透性、水分和养分的供应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影响着污染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常数等方面。

包括有机、无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影响花卉植物生长和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1. 引言1.1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矿业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加,废弃矿区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矿区,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涉及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物种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技术手段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如生物修复技术、植物搭建技术等,为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尽管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程度较高,生态系统复杂性较大,如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探索更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为实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随着矿业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矿区废弃地面积的增加,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矿区废弃地土壤受到矿石开采、矿石浸出、矿石运输、生产废水与废渣排放等活动的影响,土壤结构、质地、肥力等性质遭受破坏和变异,从而导致土壤的功能减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土壤层次的结构状况、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及数量等方面。

通过充分了解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现状,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方案提供依据。

目前,针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生态恢复工作已开始逐渐展开,但仍存在着不少挑战,如恢复周期长、成本高、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各界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信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生态恢复工作将取得更大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废石堆和尾矿堆 ,因其结构不稳定 ,还会导致严 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 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
快速发 展和人 口的不断增 加 ,矿 产资 源开发 的速 度越来 越快 ,矿 山废弃地 的数量 也越来 越 多 。据 19 90年的一 项 估计 ,我 国历 年 采 矿 占用 的 土地
1 国 内外 对 矿 山废 弃 地 复 垦 的 研 究现状
欧 美等 国家 对 土 地 复 垦技 术 的基 础 研 究 开 展较早 ,可追溯 至 l 纪末 期 。通 过 几 十 年 的 9世 积 累 ,在上世 纪 中叶普遍 展开 了大 规模 的复垦 工
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 ,会污染矿山及
维普资讯
20 06年 2 3卷





3 2・ 0
G Z UI H0U GE 0GY 0L
V 12 o4 ( o 8 )2 0 o 3N . T1 9 06 . . 第 4期 ( 总第 8 ) 9期
矿 山废 弃 土 地 复 垦 技术 研 究进 展
李海英 ,顾 尚义 ,吴志强
(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03 50 )
[ 摘
要 ] 省矿 业废 弃地破 坏和 侵 占了 大量 的 土地 资 源 ,其 生 态恢 复 成 为 当前世 界 尤其 是 中
国急 需解 决 的问题 之 一。本 文 简要 介 绍 了国 内外 废 弃地 的研 究现 状 以及 我 国矿 区废 弃地 复 垦
的 紧迫性 ,同时总 结 了矿 区废 弃地 的 复垦技 术 以及 复 垦后 的效 果影 响。
[ 键词 ] 矿 区废 弃地 ;复 垦技 术 ;复 垦效果 关 [ 中图分类号 】P6 P 5 [ 6 ;T 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4 (06 4— 0 0 00— 93 20 )0 32— 5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1. 引言1.1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矿山土地被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因此,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与重要性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复垦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生态重建则是在复垦基础上进一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合理的复垦和重建工作,才能确保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与重要性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弃土地进行修复和再利用的过程。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在于矿山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矿山土地复垦是为了修复这些破坏,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矿山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矿山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改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有效的复垦措施,才能实现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2.2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目标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土地进行修复、重建,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在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我们的土地资源,它是万物之本,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皆来源于土地。

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首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面积少,使得我国成为一个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国家,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不足,资源消耗大,这些都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全面进步,资源问题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社会对我们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当前煤矿业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尤其是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采力度大力增强,不惜以破坏大量的农用地为代价来获取更多的价值。

众所周知,煤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会不可避免的压占和破坏大量的土地,便不可避免的引发一些环境破坏的问题。

采矿业在给我们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大面积的土地塌陷、房屋受损、频繁发生大的地质灾害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矿区采煤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破坏,改变了土地利用条件,使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土地生产力下降,改变了原有农业格局,耕地数量的减少,坑塘面积的增多,地面景观格局改变,直接影响了我们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设施的被破坏使得农业产出率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严重,这样更加剧了矿区的人地矛盾,工农业之间的征地矛盾愈演愈烈;“三废”的恶性排放,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生活失去基本的保障,加剧了与矿区企业的诸多矛盾,甚至导致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频率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矿区的和谐与发展,给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摘要】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恢复方法和案例,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不仅对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着可行性和技术支持。

在实践中,需要探索不同的恢复路径,充分发挥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推动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更多成果,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影响因素、方法探讨、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挑战与解决方案、意义、可行性、路径探索。

1. 引言1.1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的重要性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随着矿区开采活动的持续发展,矿区废弃地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可以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通过恢复被矿区开采破坏的土壤,可以恢复植被的生长,增加土壤的保育能力,改善地下水质量等,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研究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还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质量。

矿区开采活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超标,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科学的土壤生态恢复方法,可以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浓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可以拓展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研究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分析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展,矿区废弃地的土壤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废弃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矿废弃地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废弃地的现状和问题、复垦利用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

一、矿废弃地的现状和问题矿废弃地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区域。

随着我国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矿废弃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矿废弃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中不少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占用土地资源。

矿废弃地往往占据着大片的土地,且因其污染和变质的特性,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自然环境。

废弃的矿山往往带有大量的废渣和污染物,对土壤、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矿废弃地的存在也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部分矿废弃地未得到及时治理,存在着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可见,矿废弃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安全,必须加大复垦利用工作的力度,将这些被废弃的矿山变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土地资源。

二、复垦利用的意义和方法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矿废弃地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复垦后的矿废弃地可以用于耕地、林地、草地等用途,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复垦利用矿废弃地可以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复垦后的矿废弃地能够改善周围的水土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改善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条件。

关于复垦利用方法,可以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法,将废弃的矿山恢复成为生态良好的土地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利用矿废弃地中的资源,如煤矿渣、矿山水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绿色经济发展是指在复垦利用过程中,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废弃矿山生态复绿技术研究进展

废弃矿山生态复绿技术研究进展

改造前 952. 2
1 084. 5
47. 5
38. 7
改造后 985. 8
1 066. 6
46. 8
38. 0
3 结语
[J]. 建筑节能,2008,38( 1) : 20-22. [2] 赵 靖,武 涌. 基于寿命周期分析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
造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 暖通空调,2007( 9) : 8-10. [3] 张 军.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北方住宅中的应用[J]. 鞍山钢
6) 梯级爆破技术。将石壁开采面设计为阶梯形,由设计开挖 线向内,逐级分台进行爆破,自上而下形成台阶,再在台面外侧砌 一高度 80 cm 左右的浆砌石墙,然后填加客土、肥料,栽树种草。绿 化时要考虑到边坡的稳定和安全,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做到一劳永逸,避免重复建设,并尽量减少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半个世纪 以 来,世 界 发 达 国 家 对 废 弃 矿 山 的 治 理 非 常 重 视。为了保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工作顺利进行,许多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及东欧一些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有 关法律、法令、规章来约束采矿业对土地的破坏。此外,这些国家 为了搞好生态恢复工作建立了一些机构,并对矿山复绿的施工技 术和植物选择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
7) 石壁藤本垂直绿化。石壁绿化是采石场绿化的难点,利用 藤本植物的攀援特性,进行石壁的垂直绿化。如在下部或中下部 设置一条水平种植带,加客土和肥料,用多种藤本植物混交种植。 为突出景观效果选择常绿藤本与落叶藤本相结合。
它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有机质、保水剂、粘合剂和种子 等混合后喷射到 岩 面 上,在 岩 壁 表 面 形 成 喷 播 层,营 造 一 个 既 能 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稳定结构,保证草种迅 速萌芽和生长,又称为网格喷播复绿法。此法是石壁绿化的快捷 方法,有利于植物的存活与成长,施工方便。但造价较高,随着时 间的推移,基质与 植 被 会 逐 渐 脱 落、退 化。可 用 于 喷 播 施 工 方 便 的岩壁坡面,尤其是不宜人工栽植的恶劣地理环境。同时也适应 于严重影响景观且非常重要、急需短期内复绿的石场。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孙红;程典;米锋【摘要】In recent years.a lot of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leads to serious ecological damage,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the formation of many abandoned mining wastelan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ining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ing wasteland in Yangquan City in Shanxi, the paper sifts the 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on vegetation recovery to find concrete solutions, such as soil matrix improvement and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近年来,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并形成了许多矿区废弃地.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山西阳泉市煤矿区废弃地相关特点,对生态植被恢复具体技术和方法进行筛选,最终在土壤基质改良和人工造林两方面找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3【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作者】孙红;程典;米锋【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0 引言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指对废弃的矿山、采石场、烟囱渣堆等区域进行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再利用以及土地再生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工程和技术手段。

这种方式既能够在既有工业基础上发挥其优势和潜力,又可以整合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的相关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再利用以及土地再生等方面。

一、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资源利用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过去的矿产开采方式未能完全利用资源,导致废弃的矿山、采石场等矿废弃地面积增大,形成了资源浪费的局面。

为避免矿废弃地继续浪费资源,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资源利用方法。

首先是重要的金属矿物,如铁、铜、铅、锌等,这些金属矿物中含有大量的资源,但由于现有技术水平和加工成本较高,导致许多矿废弃地中的这些金属矿物未被完全利用。

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金属矿物提取技术,从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如煤炭、石灰石、石棉、硫矿等。

这些矿物虽然不具备直接经济价值,但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煤炭可用于发电、钢铁等行业;石灰石可用于建筑、水泥及化肥等行业;石棉能够生产隔热材料、绝缘材料、高压电缆等,还能用于造纸等行业。

因此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非金属矿物加工,进而利用。

最后是矸石及矿泉,矸石及矿泉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路基材料、水泥材料、陶瓷原料、沥青混合料等。

此外,还可通过回收矿泉提取金属等,从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次利用。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中的生态修复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步骤。

过去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破坏了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

为了维持生态平衡,需要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使矿废弃地可以再次成为可持续利用的土地。

生态修复的手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主要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对环境进行修复,物理化学修复主要利用化学物质、人工修复等措施进行修复。

生物修复是修复手段中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达到快速恢复环境的目的。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尤为突出。

矿山废弃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矿山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

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由于采矿活动,土壤常遭受重金属污染、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如添加改良剂、淋洗等)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另一重要方面。

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先锋物种进行种植,以快速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种植模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研究

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研究

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矿山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各地矿山开发活动也在不断扩大。

矿山开发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滑坡、塌方等,给矿山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带来威胁。

矿山开发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水质污染、土壤侵蚀、植被破坏等。

由于矿山开发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当前矿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减轻矿山开发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保护好周边环境,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对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土地复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矿山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指导。

1.2 研究意义矿山开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然而随之而来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也备受人们关注。

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已经成为矿山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复垦技术的研究对于有效利用矿区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对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促进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的因素引发的各种灾害。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不稳定导致的滑坡、塌方,地下水涌出引发的地陷、地裂等。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危害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矿山设施的损毁,甚至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有效应对矿山开发的地质灾害,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地质构造稳定性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矿山开采方式,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企业也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确保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矿山设施的完好。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2012年4月10(2):107-114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10No.2Apr.2012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魏远1,顾红波2,薛亮1,江泽平1,周金星3,郑施雯4,崔明3 ,杨建立5(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91,北京;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100714,北京;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100091,北京;4.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315100,浙江宁波;5.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046031,山西长治)摘要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土壤重构、生物恢复和废水控制与处理。

土壤重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工程措施,目标是重构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去除技术也是土壤重构的重要内容。

生物修复可以划分为植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以及菌根生物修复技术。

就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内涵、目标、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展开评述,并指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资金来源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重要性。

同时认为应当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机制机制研究,采用3S 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评估和监管复垦工作,努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环境损害减缓技术突破,建立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规范。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基质改善;废水收稿日期:2011-03-21修回日期:2012-01-07项目名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耐空气、土壤污染植物种质筛选及快繁技术研究”(2006BAD03A0104);“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废弃矿区植被生态修复与安全屏障建设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2012BAC09B03);“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耐污染生态林树木种质优选与示范”(2011BAD38B0103);山西潞安集团环保项目“矸石山浅层喷射注浆控火灭火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第一作者简介:魏远(1983—),男,博士。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完毕后废弃的地方,通常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问题。

废弃矿区的土壤生态恢复一直是土壤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就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目前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土壤污染与生态恢复矿区废弃地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矿石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矿石细粉、尾矿、矿泥等废弃物;矿石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对土壤进行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污染使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微生物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容重增加,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碎和严重退化。

为了恢复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生态系统,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生态恢复方法。

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手段,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恢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通过植被恢复方法,重新引入适宜的植被,使原来贫瘠的土壤得到覆盖和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添加有机物、生物活性物质、生物肥料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针对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生态恢复,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评估和监测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和效果。

常见的方法包括:1. 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与监测: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恢复效果。

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与监测: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数量、功能等,评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状况。

3. 植被指标的监测与分析:通过植被的覆盖度、物种组成、植被生长状态等指标,评估矿区废弃地植被的恢复情况。

4. 土壤生态功能的评估:通过评估土壤的固碳、保水、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到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中,为生态恢复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研究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废弃地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为了有效地利用矿废弃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矿废弃地的特点、复垦利用的技术手段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矿废弃地的特点矿废弃地是指经过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废弃地,包括采空区、废石堆、尾矿库等。

这些废弃地具有以下特点:1. 土地资源丧失:矿山开采后,大量的土地被破坏或者无法再次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

2. 土壤质量下降: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被破坏,土壤质量下降,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土壤污染的情况。

3.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矿废弃地的形成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对周边的水质、空气和植被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 社会经济影响:矿废弃地的形成还直接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复垦利用的技术手段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土地复垦、矿山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

1.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废弃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使其重新变为良好的耕地、林地或者其他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土地复垦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和土地改良等方面。

2. 矿山水处理: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利用。

矿山水处理包括废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等工作。

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对矿废弃地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建设等工作。

三、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的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需要较大的投入,技术和资金成本都比较高,对于一些小型矿山来说难以承受。

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需要多部门合作,涉及的问题较多,难以形成一体化的规划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

0引言矿山废弃地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矿山废弃地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如高含量的重金属、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材料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污染矿山及周边地区,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未经处理的废石和尾矿堆,因其结构不稳定,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废弃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研究现状欧美等国家对土地复垦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较早,促进了对土壤改造、政策法规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产业。

国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归纳为直接恢复法和快速转换法,或是两者的结合。

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模式则可以多种多样,通常是视采矿废弃地自身的特点、位置而定。

可供选择的利用模式有林、农、牧、保护区、娱乐、工商业用地、房地产及垃圾填埋等多种形式。

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1)开创了应用生态学的新领域——恢复生态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2)经复垦后的矿山废弃地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矿山废弃地面积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发展了一支由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在总体上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

尤其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后,采矿塌陷地、矸石山、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砖瓦窑取土坑等各类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复垦方法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技术体系。

近几年,我国对于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不仅逐渐向生态恢复转变,还对修复后的土壤肥力以及各项指标进行了研究,使我国的废弃地复垦工作逐渐迈上了系统化、整体化和高效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阶段。

2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2.1 物理措施改善矿区受污染土壤的物理措施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取客土4种方法能够解决上述各种问题,但覆盖土壤的费用较高,在经济条件较好、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矿山较容易使用。

在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复垦中,使用客土的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效果较好[1]。

露天和井下采矿因采矿工序的不同所产生的废弃地不尽相同,因此在其物理修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露天采矿废弃地物理复垦技术:露天采矿主要会产生露天的采场和排土场,以及废弃的矿坑和堆放的尾渣,其复垦方法:1)露天采场的复垦主要是将矿坑内排土回填后,再覆盖一定厚度表土,形成供农业或林业发展用的梯田;2)排土场复垦主要包括排弃物料的分采、分堆和土场的整治。

分采分堆是根据土壤和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排弃物料的合理立体分布,形成适合农业或林业的土层;排土场整治主要指土场的后期整平和变坡措施;3)废弃矿坑的复垦主要是充填复垦技术,现在较成熟的采用粉煤灰充填复垦,该方法既利用了固体废弃物,又防止其占用土地和污染地下水;4)尾渣堆的复垦主要采用覆土方法,将废弃尾渣平整后,用熟土和尾渣的混合土进行覆盖。

舒俭民等[2]在对石墨矿尾渣堆的复垦中发现,复垦后的土壤必须补充一定的水分和肥料后才能恢复种植。

——井下采矿废弃地物理复垦技术:主要造成的废弃地就是塌陷地,其土地复垦主要包括疏干法、挖深垫浅法以及充填复垦。

疏干法主要是指开挖大量排水渠,使塌陷区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整修工程,使塌陷区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挖深垫浅法是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坑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充填复垦技术是采用粉煤灰进行充填。

李芬等[3]通过对采煤沉陷地的新型修复材料进行研究发现,粉煤灰和糠醛渣以4:1和9:1的质量比混配的新型基质适合多种植物正常生长的肥力标准,而且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为沉陷地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理论与途径,而且以废治废,大大降低了复垦成本,该方法值得借鉴。

对于废弃地的物理修复还有动电修复方法,它是在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极对,并通以直流电,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渗析向电极室迁移,然后将其收集,并作进一步的处理。

动电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

但由于土壤系统中组分的复杂性,经常出现实际应用与实验结果相反的现象,而使该方法的推广受到限制。

2.2化学措施由于矿区废弃地受到破坏与污染,其土壤结构很差或被破坏,土壤养分本来就不多且流失加速,或含有过高的重金属以及过酸或盐渍化,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其酸性,提高土壤肥力。

目前采用的化学措施主要有:——施用易溶性磷酸盐可促使土壤中重金属形成难溶性盐,可以减少土壤中大多数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如在土壤中增施易溶性磷酸盐(Na3PO4等),可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促使重金属形成不溶性化合物(磷酸盐),其形态有利于这些重金属的固定,并可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Ma[4]发现磷石灰(Ca5(PO4)3OH)可以固定溶解性的铅;Cotter- Howells[5]对污染土壤中的铅和锌的磷酸盐形态的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无机磷酸盐会促使矿区废弃地中的重金属磷酸盐的形成,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Sally Brown [6]等用交互实验研究调查镉、铅和锌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发现磷以颗粒态或磷酸的形式加入可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植物产量。

——施用含Ca2+化合物。

在废弃地中施加CaSO4或CaCO3等可以解决Ca2+含量低和改善其酸性条件的问题。

一般来说,重金属氢氧化物溶解度仅次于硫化物,并可通过施加CaCO3提高pH 值,降低其溶解度。

土壤中施用石灰,使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而且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引起重金属与钙共沉淀现象来促进重金属沉淀的产生。

当废弃地的酸性较高时,应少量多次施用碳酸氢盐与石灰,防止局部石灰过多而使土壤呈碱性;对于碱性废弃地,宜采用CaSO4以及硫酸氢盐等物质改善废弃地的环境。

J.G.Davis[7]等通过对污染土壤中锌毒性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加入石灰石能提高土壤 pH值,降低植物中锌的浓度,同时提高了植物的产量。

——添加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大部分矿山废弃地缺乏N、P等营养物质,一般添加肥料或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速效的肥料极易被淋溶,因此须少量、多次的施肥补充土壤的肥力效果才好;有机肥料可分为:1)生物活性有机肥料,如动物粪便、人粪尿、鸟粪、污水污泥等;2)生物惰性有机肥料,如泥炭和泥炭类物质及各种矿质添加剂的混合物。

这些都可作为阴阳离子的有效吸附剂,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促使多种重金属的植物毒性降低,阻碍它们进入植物体,同时加入的有机质还可以螯合或者络合部分重金属离子,缓解其毒性,提高基质持水保肥的能力。

2.3生物措施——植物修复。

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把重金属由地下转移到地上部分(含根茎),随后收割地上部分进行集中处理,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它是一种有效和廉价处理某些有害废物的新方法。

Mishraa [8]等对盐碱化土壤种植植物后的理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土壤肥力。

我国曾在植物修复方面作过很多研究[9,10]。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植物修复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微生物修复。

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受污染的土壤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因为有些微生物具有嗜重金属性,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介质进行净化,在水体污染中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微生物修复用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已近十余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原理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目前修复技术包括:添加营养、接种外源降解菌、生物通气、土地处理、堆肥式处理等。

3矿区废弃地复垦效果研究尽管对于废弃地的修复有诸多措施,但不同的方法都存在着利弊关系。

近年来,对废弃地的科学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复垦措施发展到对修复后的土壤各项指标的广泛研究。

张蕾娜[11]等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地的养分含量、物理性质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土壤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逐渐减小,种植作物的产量逐渐增加,5年后基本达到或超过中等水平。

孙泰森[12]等通过对五阳矿区采煤塌陷地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技术以及不同复垦时间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镉、铅、铬、汞)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以及在土体中的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并且剥离复垦技术的效益较好,为合理确定矿区土地复垦的技术和地力恢复时间提供一定的借鉴。

然而,胡振琪等[13,14]通过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形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渗透率也逐渐增加,复垦土壤碱性过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通过对复垦时间不同的粉煤灰复垦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表层复垦土壤的污染指数呈递增趋势,复垦12年的土壤受粉煤灰的污染影响最重。

胡宏伟等[15]对广东乐昌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复垦试验地研究表明,在12种不同的改良措施中,在废弃地上覆盖厚约20cm垃圾及20kg/m2石灰的改良效果最好,两年后收获的生物量最高。

Chen 等[16]在镉污染土壤中添加碳酸钙、铁矿泥和炉渣,结果发现炉渣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中镉的浓度,同时种植香根草研究发现,化学和植物修复联合使用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