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难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5分钟)
1.借助工具书,查出加点字的读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
裸.露()戈壁()荡漾.()娱.乐()
2、词语释义: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3 、思考: 昔日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 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方法提示:读1—9自然段,画出关键语句,再加以概括。
)
4、请同学们当一回公安战士,每一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方法提示:读10—14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2分钟后交流.)
5、文中又说“四盲”是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请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方法提示:朗读12——24段,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
6.、请同学们当一回律师,从课文或实际生活中中寻找证据来给人类定罪。
可以用课文中的材料概括介绍,也可以用身边的例子说明,力求用鲜明对比的方式来控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罪恶行为。
(方法提示:齐读最后4段)。
2023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
2023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缘由,理解剧烈的忧患意识。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缘由,明确应吸取的教训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明确应吸取的教训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环保问题【教学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课时支配】一课时【相关链接】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
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两者结合能生动形象的再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大事。
【自主预习】1、注音萧瑟()和煦()干枯()吞噬()庇护()暴露()戈壁()栖息()2、知道“沧海桑田、近在咫尺”的含义。
3、课文题目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依据题目供应的信息,你还想了解有关罗布泊的哪些事呢?4、预习完课文,完成以下句式内容。
罗布泊以前(),现在()5、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想表达什么感情?【合作探究】1、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学法指导)找到相关段落,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2、罗布泊消逝的深层缘由是什么?(学法指导)透过现象思索本质。
3、从文中我们得到哪些教训?【沟通展现】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1.文章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学法指导)语言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详细事例和数据来表现。
2.文章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体现形象性?找出例句并赏析。
(学法指导)语言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
3.文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有哪些,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法指导)语气感情最剧烈的句子。
【拓展延长】1、观赏歌曲:田震《月牙泉》,谈谈听后感。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漂亮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今以后魂儿绕梦牵。
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部编版学生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
2、文体知识。
本文是报告文学,其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内容导航】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
本文说明了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任务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萧瑟.() 和煦.() 干涸.( ) 吞噬.() 裸.()露戈.()壁滩广袤.无垠.() 边缘.() 美味佳肴.() 沧.海桑田()(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萧瑟:和煦:干涸:裸露:戈壁:沧海桑田:任务二:【合作探究】带着下列问题朗读课文(要求:朗读完后,先独学后群学)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2.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4.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5.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6.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任务三:语言赏析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实性又有形象性,请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导入新课: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课前预习: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鹭鸶()栖息()濒临()戈壁( ) 无垠()罗布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 B.用 c.截 D.引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3、解释词语:沧海桑田:近在咫尺:浑然一体:4、本文是一篇(),它兼有()和()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讲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彩开篇词咱们常常说“谋事在人”“降服天然”,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能够在几年内让他变成光溜溜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能够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
可是,当咱们沉醉于青山绿水的大天然中时,你是否觉得咱们应该维护大天然,敬畏大天然呢?学习方针1.培育收集材料和挑选信息的才能。
2.感触并了解作者激烈的忧患认识。
3.学习比照和引证数据的办法。
4.培育科学理性精力和人文情怀。
教育进程一、新课导入坐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旧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盛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地。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骸骨随处可见,声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燥的枝干。
是什么形成了这一幕悲惨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辅导(一)——预习与沟通1.辅导学生堆集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萧条(sè) 温暖(xù) 干枯(hé)吞噬(shì) 裸(luǒ)露戈(gē)壁滩无垠(yín)边际(yuán) 美味佳肴(yáo)(2)学生结合详细语境了解词义。
萧条:描绘风吹树木的声响苍凉。
温暖:温暖。
干枯: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暴露:没有东西隐瞒。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区域,这种区域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白云苍狗: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方世事改变很大。
宽广无垠:宽广无边。
边际:沿边的部分。
2.作者简介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讨所助理研讨员,陈述文学作家。
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结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讨所师,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讨。
3.文体常识本文是陈述文学,它是用文学方法处理新闻体裁的一种文体。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晨读课】(15分钟)
目标与学法:小声诵读文本后查字典校准字音,再大声诵读文本,做到流畅朗读。
【展示课导学】
学习主题: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0.5分钟)
记录
、两人小对子
3006
焦点访谈
是一位
课文的语言触动你了吗?想一想作者
分钟)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
检测与反馈
一、注音。
远眺()庇()护和煦( )
吞噬()罗布泊()裸露()
干涸()荡漾()萧瑟( )
二解词
沧海桑田:
广阔无垠:
饶有兴趣:
三、填空
1、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和,除了罗布泊外,还有、等地都需要挽救。
2、本文是一篇,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和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另一个特点则要求,讲究、性。
【培辅期望】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yín yuán lù sī bì qiān tiào2、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3、答案:B C D A A4、C5.罗布泊曾经是非常美丽的,而现在却消逝了。
它告诉了我们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
【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用四字短语形容。
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生命绿洲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亡荒漠2.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只图眼前利益,盲目开发;不顾长远整体利益,不保护生态平衡,没有可持续发展观念。
4、本文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烈的感染力?根本上,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悲剧。
写法上,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5.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6.语句品析(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人们是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
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水资源的悲剧。
罗布泊导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1、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培养自己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学会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强化情感。
【学习难点】培养自己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识记字词1、自读课文,学会圈点、标注。
(1)拼音。
罗布泊.()张骞.()萧瑟.()饶.有兴趣()和煦.()茁.壮()水泵.()干涸.()楞.()庇.护()栖.息()鹭鸶..()咫.尺()(2)解释词语。
干涸:戈壁滩:沧海桑田:2、小组合作,查漏补缺,落实生字词。
3、朗读生字生词,小组自己决定朗读方式。
二、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对课文中的重要概念、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做好笔记。
小组自己决定朗读方式,做到人人参与。
三、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文学体裁是什么?该文学体裁具有哪些特征?2、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什么地方?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
3、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地方?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
4、“仙湖”消逝的原因是什么?5、像罗布泊这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四、探究乐园1、当今世界还有哪些环境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标语、漫画、或者写一份倡议书等,以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反馈测评】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导学案及答案.doc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主备人:董海壮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4. 24 上课时间:教师寄语:花一样的年华属于花一样的你们,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里,珍惜花儿的绚烂, 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理想之花。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注音并解释:(1)萧瑟():(2)和煦():(3)干涸():(4)吞噬():(5)裸露():(6)沧海桑田: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不:按照以下思路:(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3、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
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二、课上学习(-)导入(―)检查预习(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
”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
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3、思思变化的教训。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
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
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导学案
※作者简介——吴岗
博士,男,1976年10月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选入人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
导学
流程
自主学习
内容学法达成目标
合作探究
内容形式质疑解惑
展示提升
内容方式引导点拨
知识生成
成果整理延伸创新
阅读
文本
感知
内容
内容:具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法:结合预习课思考题思考
※自我思考:
1.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关键词。
①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②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了?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2.答复第一题后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根据巧妙的时间设置编写结构提纲。
内容:组长组织本组内成员交流每个成员鉴赏结果。
形式:共性的问题互相补充,个性的问题成员帮助加深理解。疑难问题组长搜集,向老师提出,共同探究解决。
重点交流: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得到什么教训?
2.本文的语言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几例体会各自的作用。
※相关知识——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根底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群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
八年级语文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目标达成:.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字词•2、古诗背诵•3、罗布泊背景介绍•4、名言【创境激趣】屏显“泊”,看到这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关。
有一个地方叫罗布泊,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叫仙湖。
可这个仙湖消逝了,不复存在。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自学导航】(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词语或语句回答)(2)依据文章内容,概括造成美丽的仙湖消逝的原因有哪些?(3)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合作探究】1、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强化训练】南方网讯恢复罗布泊水乡泽国风貌曾唤起许多人美妙的想象,但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的专家认为:罗布泊已无可能恢复原貌!最近50年,人类在罗布泊各水源河流域内进行大规模农垦,仅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就由1949年的35万公顷,扩大到1994年的77万多公顷,为灌溉这些耕地所修建的各种渠道总长度达1088公里,在塔里木河干、支流修建大、中、小型平原水库共206座,以致水库以下几乎全部断流。
而罗布泊的第二大水源河孔雀河自1958年建成普惠大坝,从此就基本终止了向下游的输水。
其余各水源河也都具有相同的命运,因此,恢复罗布泊已经基本没有可能。
而且,由于罗布泊地区属于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为17.4毫米,年蒸发最高达2902毫米,且罗布泊属浅碟形湖盆,即便是恢复了湖水面积,在如此大的蒸发量下,也很难维持。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 答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备课:季钰〖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这种体裁。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2、整体感知,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预见〗1、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知识链接〗1、作者及文学体裁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是吴岗。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2、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夏季最高气温高达70℃,号称“死亡之海”。
“罗布泊”就是“汇入多水之湖”之意,为内陆区最大的咸水移动湖。
曾经这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给下列加点词注音: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gē)栖.息(qī)无垠.(yín)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对比手法的作用: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导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导学卡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猜读感知】光看题目不看课文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了读者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前预习: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鹭鸶()栖息()濒临()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2、解释词语:沧海桑田:近在咫尺:浑然一体:3、本文是一篇(),它兼有()和()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讲究()、()。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一)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需要拯救。
(二)<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痛惜之情及忧患意识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2.感受作者强烈的痛惜之情及忧患意识,理解文章主旨
自主学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水、盲目修建水库水、盲目掘堤水、盲目建泵站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干了(抽、用、截、引)
3.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危害何在?
②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提示: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
示例: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巩固提升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
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思考或收获?。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倾听,并做好积累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互助。结对探讨,补充或评价同学的发言,总 结归纳。理解、体会作者和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教师应结合趣闻、实例进行通俗的讲解。易于学生接受
出示学习目标
预习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组间展现
合作探究: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1、明确展现任务。2、点拨补充重点字词段落含义。
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 些忠告?
反馈
独立完成
组内 互助
组间交流
品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
评价、巡视、观察、指导、点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 子评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
反思
教学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环节及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节
步骤
复习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导语: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 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讲解提出复习问题。巡视情况,指定报告人,评价学生的发言,明确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
二、自主预习
1、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2、关于罗布泊
《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认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4、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萧瑟:
和煦:
干涸:
裸露:
戈壁:
沧海桑田:
广阔无垠:
5、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过去又曾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试着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找出造成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句子。
2、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找出文中揭示深层原因的句子并归纳。
3、文中多次引用数据,请任找一处,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人为地消逝了,这怎不令人痛惜?文中除了这种直接指明原因的表达,作者还有些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达,请同学们选择一句品析,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示例:“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
四、展示点拨
(一)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二)教师补充点拨
五、拓展提升
1、人类酿造的悲剧只有罗布泊吗?请你列举我国因过度开发造成悲剧的例子。
2、如果时光倒流,你作为新疆建设兵团司令,你会怎样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
六、课后小结
1、请仿写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
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 )
(2)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 )
(3)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 )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优秀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情感。
B.放假了,小罗建议去云南丽江,小韦建议去海南三亚,我同意她的建议。
C.今年4月,第八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在乐业县、凌云县召开。
D.当南京往重庆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翻沉时,李克强总理及时抵达事故现场。
4、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下面请你参加以“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请从下面几则材料中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
(每条不超过30字)
材料一: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
霾是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
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复循环,会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二: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农村露天焚烧秸秆、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等等。
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程度。
材料三: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鄂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
(1)
(2)
5、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6、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作者简介】
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
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内容简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
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艺术特色】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
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将读者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