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光学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c7f7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b.png)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一、光的本质与传播光的实质是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向垂直传播的电磁波所组成。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波动传播和光线传播三种形式。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入射角与法线的夹角关系,可以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经验规律。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得到入射角、折射角及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同时作用于同一位置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现象可以推导出叠加原理和干涉条纹的产生。
2.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通过障碍物的边缘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的限制性和光的波动性。
四、光的偏振与旋光现象1. 光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存在的非偏振光,也可以沿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光片进行选择性透过或者阻挡。
2. 光的旋光现象:某些物质具有旋光性质,当光通过旋光物质时,光的振动方向会发生旋转。
五、光的色散与光的色彩1. 光的色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光会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2. 光的色彩:光的色彩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根据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可以得到光的色彩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六、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1. 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或者凹透镜时,可以形成实像或者虚像。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计算出物距、像距和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
2. 光学仪器:利用光的传播、折射和成像原理,可以制造出各种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七、光的衍射光栅与光的激光1. 光的衍射光栅:光通过光栅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光栅是由很多平行的有规律的线条或者孔洞组成的光学元件,可以分散多种频率的光,并形成光的衍射光谱。
2. 光的激光: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和单一频率的光。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0589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e.png)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光学知识不仅对于备考高考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对高三光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光学知识。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 3.00×10^8 m/s。
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规律由斯涅尔定律给出。
2. 光的反射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镜面反射和 diff 没有产生有用信号的反射。
3. 光的折射光在经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的折射角、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某些介质后,会根据不同的波长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导致不同颜色的光的偏离。
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
色散现象在光谱仪和彩虹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5. 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波动理论,包括干涉、衍射和相干等。
其中,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在相遇时产生互相增强或互相抵消的现象;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有限孔径的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现象;相干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和相位。
6. 光的粒子性质光的粒子性质可以用光子理论解释。
根据光的粒子性,我们可以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现象。
7. 光的镜片成像通过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和缩小。
透镜成像遵循的规律由薄透镜公式来描述。
8.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包括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通过对光学仪器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除了以上归纳的重要知识点,光学还涉及到其它诸多内容,例如波粒二象性、光的偏振、光的干涉等。
掌握光学知识,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高三备考中能够坚持学习和实践,将光学知识熟练掌握,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对光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3ccd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子)。
- 可见光谱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的范围,大约在380纳米至750纳米之间。
2. 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99,792,458米/秒。
- 光的传播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3. 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 = θr。
4. 折射定律(Snell定律)- 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干涉-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
-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6. 光的衍射- 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展开的现象。
-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和光栅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7. 光的偏振- 偏振光是电磁波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
- 线性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是偏振光的三种类型。
- 偏振片可以用来控制光的偏振状态。
8. 光的散射- 散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粒子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散射的强度与粒子大小、光波长和入射光强度有关。
- 常见的散射现象有大气散射,导致天空呈现蓝色。
9. 光的颜色和色散- 颜色是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光的波长有关。
- 色散是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 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10. 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 波恩提出的波函数描述了光子的概率分布。
- 量子光学是研究光的量子性质的学科。
11. 光的相干性和光源- 相干光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的光源。
- 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也可以是人造的,如激光器和灯泡。
12. 光学仪器- 望远镜、显微镜、光纤和光学传感器都是利用光学原理工作的仪器。
高考物理选修光学知识点
![高考物理选修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de95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5.png)
高考物理选修光学知识点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考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光学研究的是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本文将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以及光的偏振等方面,对高考物理选修的光学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有光速快、直线传播、电磁振荡和干涉、衍射等特点。
1. 光速快: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约为3×10^8m/s,是目前已知最快的速度。
2. 直线传播: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遵循几何光学的规律,光的传播路径可以通过光线追迹的方法进行分析。
3. 电磁振荡:光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
振幅大、波长短的光称为紫外线和X射线,振幅小、波长长的光称为红外线和微波。
4. 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干涉是两束光相遇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衍射是光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后出现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可以分为直线传播和弯折传播两种情况。
1. 直线传播:当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沿直线传播,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弯折传播:当光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率。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涉及到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1. 反射:光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反射原理,可以解释为何镜子能够反射出物体的光线。
2. 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之间的传播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这就是为什么在游泳池中看到的物体会产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等厚干涉(牛顿环、薄膜干涉)和等倾干涉(杨氏双缝干涉)。
2. 衍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后出现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与干涉相比,衍射是一种波阻尼现象,不需要相干光的参与。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讲解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28bbe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b.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讲解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本质、传播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一些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垂直。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二、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1.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当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被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
根据光的色散特性,我们可以使用光栅进行分光。
2.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各个光波在空间中叠加的现象。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等。
三、凸透镜和凹透镜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能使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聚或发散。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实焦和虚焦。
2. 凹透镜凹透镜是两边薄中间厚的透镜,能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发散。
凹透镜同样有两个焦点,分别也是实焦和虚焦。
四、光的投射和成像1. 光的投射光的投射是光线从一个点向各个方向传播的现象。
根据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可以使用光线追迹法进行光线的投射分析。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折射、反射等方式在屏幕上形成的光学图像。
根据物体与成像的关系,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以及放大和缩小的情况。
五、光的波粒二象性1.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指的是光具有波动性质,如干涉、衍射等。
这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2.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指的是光可以看作由光子组成的粒子,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这可以用光量子理论来解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六、光的偏振和光的衍射1.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在某一平面上振动的现象。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实验观察和解释。
2.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光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物体的缝隙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9354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0.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光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它涉及了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等内容。
掌握光学的基础知识对于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中光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特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进行研究。
光的粒子特性可以体现在光的能量量子化以及光的光电效应等实验中。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且最快的,即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根据折射定律可以确定光的传播路径。
光的线性传播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进行研究。
3. 光的反射光在边界面上发生反射时,按照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镜面反射、漫反射等。
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光的全反射、光的透视等。
5.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光线的传播来观察物体的形象。
根据成像特点,可以将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在成像界面上得到的,可以被屏幕等物体接收到;虚像则是通过延长光线来得到的,无法被屏幕等物体接收到。
光的成像可以通过透镜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进行解释。
6. 光的仪器应用光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仪器应用。
例如,显微镜通过光的折射和放大来观察微小物体;望远镜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来观察遥远的天体;光电子学利用光的光电效应来进行信息传输和检测等。
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都基于光学的原理。
7. 光学实验在学习光学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光学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原理和现象。
例如,通过干涉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通过衍射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的特殊现象。
光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1ca7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e.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系统掌握光学知识对于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高三物理光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是理解光折射现象的关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
通过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我们可以解决很多与光折射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折射后的角度,以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海市蜃楼等。
二、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时的最小入射角,其正弦值等于折射率的倒数。
全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让光在光纤内不断反射而实现信号传输。
三、光的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相遇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光干涉的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光的波长与条纹间距之间的关系。
薄膜干涉也是常见的干涉现象,比如肥皂泡表面的彩色条纹、增透膜等都是薄膜干涉的应用。
四、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只有在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或者比光的波长小时才会明显。
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的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光的波动性。
五、光的偏振光波是一种横波,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9990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6.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光学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和掌握。
一、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常量,被称为光速。
光速的数值约为每秒3×10^8米。
在介质中,光束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的折射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减小。
二、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平面镜或光滑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可以用来解释镜面成像的原理。
三、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解释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现象。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发生频率不同的波长的分离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受到介质折射率的依赖程度不同所致。
色散现象在光谱仪、彩虹等自然现象中都有体现。
五、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由于波的叠加作用产生的明暗条纹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构成干涉与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其中,构成干涉包括两束光波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而破坏干涉则是两束光波的干涉后消除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应用于光栅衍射、薄膜干涉和双缝干涉等实验和技术中,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六、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沿特定方向传播,并具有同一振动方向的性质。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器来实现。
常见的偏振光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象在偏光镜、太阳眼镜、3D电影等领域都有应用。
七、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细缝、狭缝或障碍物之后发生偏差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波动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解释光的散射、色散和干涉等现象。
光的衍射在显微镜、望远镜、衍射光栅等光学仪器和技术中有广泛应用。
八、镜片成像镜片成像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使光线经过折射或反射而成像的过程。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根据反射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a1cd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5.png)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是物理学中关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和规律的研究。
在高考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光的性质、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学仪器等内容。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中的光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光的性质1. 光的波粒性:光既具有波动性质,也具有粒子性质。
在某些实验中,光表现出波动特点,如干涉、衍射现象;而在其他实验中,光则表现出粒子特点,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0 ×10^8 m/s。
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交界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现象,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2.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性干涉两种类型。
构造干涉可以形成亮条纹或彩色条纹,破坏性干涉则会形成暗条纹或黑白条纹。
2.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孔径或者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光波朝不同方向传播,使得光具有弯曲、弯折的特性。
四、光学仪器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凸面向上的透镜,通过凸透镜可以进行放大、缩小以及成像等操作。
凸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其中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2.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放大物体细节的仪器。
显微镜通常由目镜、物镜、镜筒和底座等部分组成,通过透镜组合和光的折射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观察。
3.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光学放大远处物体的仪器。
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两种类型,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放大观察和成像。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01d9e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d.png)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常常出现各种与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和光的应用相关的题目。
下面将对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光的特性1. 光的波粒二象性:根据实验观测,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如干涉和衍射现象,又具有粒子的特性,如光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递。
2.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 m/s,即光速。
3. 光的光谱:光的光谱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其中可见光是人眼所能感知到的。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入射到光滑平面上时,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为θi=θr。
2.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描述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即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其关系为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三、凸透镜与凹透镜1. 凸透镜:凸透镜的中心厚度较薄,外缘较厚,能使平行光线通过后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凸透镜常用于放大物体、成像等。
2. 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心厚度较厚,外缘较薄,能使平行光线通过后发散,不会聚焦于一点,而是在透镜后产生视物偏离的效果。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在一定条件下叠加产生相互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
2. 光的衍射:衍射是指当光线通过一个孔径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散射的现象。
光的衍射常见的例子有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五、偏光与光的偏振1. 偏光现象:偏光是指只有特定方向上的光波可以通过的现象。
常见的偏光现象有偏振片的使用以及光的反射产生的偏振现象。
2.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使波、光等沿着特定方向上的振动,常用偏振片实现。
光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对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a3508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6.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光的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成像等内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传播。
光线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也就是光在空间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
二、光的折射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这个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没有穿透并改变介质,会发生光的反射。
当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时,光线成为正反射。
当入射角大于反射角时,光线成为斜反射。
四、成像成像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光线在各种光学仪器中的传播和折射。
在凸透镜中,我们常常研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通过凸透镜的规律,可以得出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公式。
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当光通过介质时,波长不同的光线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使光线产生弯曲现象。
不同颜色的光线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偏转,导致光的分离。
六、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这是由于光既可以表现为波动传播,又可以表现为光子的粒子特性。
这个概念在光的双缝干涉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七、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明暗、干涉条纹等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隙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辐射现象。
这两个现象都是光学中重要的实验现象。
八、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只在一个特定平面上振动的光。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片来实现。
常见的偏振现象包括偏振光的传播、偏振光的解析和偏振光的旋转等。
在高三物理中,光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光的传播、折射、反射、成像、色散、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等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高考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完美总结
![高考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完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f4cbb20912a21615792919.png)
高考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完美总结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3)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2.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 平面镜成像(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之比,即n=c/v ,因c>v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 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 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6.全反射和临界角(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C 表示sinC=1/n7.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色散现象 nv λ(波动性) 衍射 C 临 干涉间距 γ (粒子性) E 光子 光电效应 小 大 大 小 大 (明显) 小 (不明显) 容易 难 小 大 大 小小 (不明显) 大 (明显) 小 大 难 易结论:(1)折射率n 、;(2)全反射的临界角C ;(3)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率v ;(4)在平行玻璃块的侧移△x(5)光的频率γ,频率大,粒子性明显.;(6)光子的能量E=h γ则光子的能量越大。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3c44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1.png)
物理高三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高三阶段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回顾和掌握光学知识点,本文将对光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进行归纳总结。
旨在帮助同学们迅速回顾光学知识,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1.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
它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并遵循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反射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反射定律,可以推导出光的像和像的性质,如实像、虚像、放大、缩小等。
3. 物体在镜中的像的位置根据物像关系公式:1/f=1/v+1/u,可以确定物体在镜中的像的位置。
其中,f为镜的焦距,v为像的距离,u为物的距离。
通过镜的凹凸性质可以判断像的位置是实像还是虚像。
4.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也可以成像,利用透镜成像的关键是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的关键是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对于凸透镜而言,物距u为正,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遵循公式:1/f=1/v-1/u。
而对于凹透镜而言,物距u为负。
5. 干涉现象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可以通过干涉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双缝干涉是指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呈现出干涉条纹的现象。
薄膜干涉是指光在薄膜中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干涉现象。
6. 衍射现象衍射是光通过障碍物的缝隙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现象。
常见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
单缝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狭缝后发生的衍射现象,而双缝衍射是指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发生的衍射现象。
7. 光的偏振偏振是指光中的电场矢量振动方向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光的偏振态有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三种。
偏振片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吸收非偏振光,从而得到特定偏振方向的光。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a409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5.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光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高三物理光学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m/s,用c表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它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即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线与界面相交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在经过反射后,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利用反射定律可以解释很多光的现象,比如镜子中的反射和光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等。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进入一个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在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斯涅尔定律表明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光的折射还可以解释透镜、棱镜等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互相叠加、衍射、干涉的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构造性干涉和破坏性干涉两种情况。
构造性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重叠,使光强增强;破坏性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使光强减弱。
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常见的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实验和牛顿环等。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小孔或绕过障碍物后产生弯曲、扩散的现象。
衍射是光的一种波动性特征,产生衍射的条件是光的波长与衍射物体的尺寸接近。
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斑驳的光斑,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光学方面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三物理的学习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bcc93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6.png)
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总结和归纳物理高考光学知识点。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
在高考中,对于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围绕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光的传播在光学中,光是指电磁波在真空或其他透明介质中传播所产生的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通常为光速,即每秒299,792,458米。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长距离传输的特点。
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衍射和光的散射来进行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线在无障碍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线经过障碍物之后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散射是指光线在遇到粗糙表面时发生多次反射,使光在各个方向上传播的现象。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平滑边界时,按照反射定律产生反射的现象。
反射定律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关系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影像就是通过光的反射来实现的。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例如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都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而设计的。
三、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光的干涉是波动光学的基本现象之一,其应用非常广泛。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构造干涉是指在两束或多束相干光叠加时,由于光程差的变化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薄膜干涉是光的构造干涉的典型例子,它在光学镀膜、反射、折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破坏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干涉而发生的能量的增强或消减。
破坏干涉可以应用于干涉仪、干涉滤波等方面,也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综上所述,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82ff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7.png)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好光学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物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考点。
光线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但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1.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介质射向另一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二、光的成像了解光的成像是理解光学的关键。
掌握光的成像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物体在光学仪器上的成像问题。
1.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它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根据凸透镜的物理特性,可以总结出以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将形成一个倒立、减小、实的实像。
- 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将形成一个无穷远处的平行光。
- 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将形成一个正立、放大、虚的虚像。
2. 凹透镜成像凹透镜也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具有发散光线的特性。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 凹透镜无论物距大小,成像都是倒立、减小、虚的虚像。
三、色散现象色散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常常可以在光的折射中观察到不同波长的光发生弯曲的现象。
色散现象可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1. 正常色散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如玻璃)射向光疏介质(如空气)时,波长较大的红光比波长较小的紫光折射角更小,发生正常色散。
2. 反常色散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波长较大的红光比波长较小的紫光折射角更大,发生反常色散。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光学实验和现象。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246f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1.png)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光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第一部分:光线传播光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对于理解其他光学现象至关重要。
光线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与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并从界面上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回来。
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方向的改变。
光线折射发生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关系,常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
第二部分: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涉及到光的波动性。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产生的互相增强或互相抵消的现象,而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或多个孔或障碍物后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3.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干涉条纹和干涉色。
干涉条纹是由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产生的亮暗条纹,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等实验观察到。
干涉色是指通过薄膜反射和折射所产生的有色光现象,如彩虹和油膜颜色。
4.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或多个孔或障碍物后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来观察和研究。
衍射可以解释为,当光波通过孔洞或物体的边缘时,波前发生了曲率和波束发散。
第三部分:光的色散和棱镜色散是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而变化而产生的现象,而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来分解光的白光。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波折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现象。
通过光的折射定律和色散公式,可以计算光的折射率。
色散通常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类型。
6. 棱镜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来分解光的白光,使其分成不同颜色的光。
棱镜可以分为三棱镜、棱台镜和棱形镜等多种类型。
通过棱镜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分光效应和彩色光的成因。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8a0c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9.png)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
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
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
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
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
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
〖选修3-4〗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
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
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
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高考物理应掌控光学物理公式1、光的折射定律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双缝干涉的规律:①路程差S = (n=0,1,2,3--) 明条纹 (2n+1)(n=0,1,2,3--) 暗条纹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 =4、光子的能量: E = h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为光的频率)(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5、物质波的波长:=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高考物理光学记忆口诀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匀称直线传。
假设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转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
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高考物理规划1.第一轮复习:要完成对过去两年所学知识的梳理,建立自己的"错误集'。
2.第二轮复习:应着重于对主要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复习顺次是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热学的模块复习。
3.第三轮复习:以历年真题为主,以适量的题量保持做题手感。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物理九大学习技巧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物理九大学习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31693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d.png)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物理九大学习技巧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光导纤维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一、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v< p=""> /p>2.本影和半影(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3.用眼睛看实际物体和像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只凸透镜。
发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经这只凸透镜作用后,在视网膜上会聚于一点,引起感光细胞的感觉,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三、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分类: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四、平面镜的作用和成像特点(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光的折射、全反射一、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异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2.公式为注:折射率总大于13.各种色光性质比较:红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v最大,λ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全反射的临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例 8】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
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
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称为实像点;若被反射镜反射或被透射镜折射后光束仍是发散的,但这光束的反向延长线交
于一点,则该点称为虚像点.实像点构成的集合称为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也可以用
肉眼直接观察;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用肉眼观察.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前提条件:在同一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光从空气
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
灯的左
红
表面发生全反射
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
灯的右
表面发生全反射
紫
3.光的折射和色散 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式色散,构成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七条彩色光带,形成光谱。光谱的产生表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各 种单色光的偏转角度不同。
四、棱镜和玻璃砖对光路的作用
1.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
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
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虚像向顶角偏移。
【例 7】 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
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 M,若用 n1 和 n2 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 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sin 1 sin 2
c v
1 sin C
(θ1 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
C 为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④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⑤n>1
⑥介质确定,n 确定。(空气 1.00028 水 n=1.33 酒精 n=1.6)(不以密度为标准)
⑦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与密度不同(2)相对性 (3)n 大角小,n 小角大 2.全反射现象
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
P
Q
【例 4】如图所示,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
镜可看到 AB 完整像的范围。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 A/B/,分别作出 A 点、
B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
的公共区域(交集)。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
三、折射与全反射
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 t 后水平位移是 vt,竖直位移是 h= 1 gt2,根据相似 2
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 x gl t t ,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v
2、 现象
(1) 薄膜的反射光中看到了明暗相间的条
纹。条纹等宽
(2) 波长越大,条纹越宽
(3) 如果用复色光,出现彩色条纹
3、 原因——从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频率相同
的光波叠加,峰峰强、谷谷强、峰谷弱( 阳光
下的肥皂泡、水面上的油膜、压紧的两块玻璃 )
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 匀)。
vt l
点评:光的直线传播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当障碍物或孔的
尺寸和波长可以比拟或者比波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 象,光线将可能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SA
hx
【例 1】如图所示,在 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
有一个点光源 S。现将小球从 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
α
解:⑴由 n=c/v 可得 v =2.1×108m/s
⑵由 n=sinα/sinr 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
角为 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 60°,大于临界角
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
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 s=2L/ 3 ,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 经历的时间是 t=s/v=2.7×10-8s。
【例 9】 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
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B
A.折射率必须大于 2
B.折射率必须小于 2
C.折射率可取大于 1 的任意值 D.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
θ1 θ2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
面射出,θ1 和θ2 都必须小于临界角 C,即θ1<C,θ2<C,而θ1+θ2=90°, 故 C>45°,n=1/sinC< 2 ,选 B 答案。
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 光的本性 物理光学
微粒说(牛顿) 波动说(惠更斯)
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 电磁说(麦克斯韦) 光子说(爱因斯坦)
物理光学
光的波粒二象说 光的干涉
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衍射
粒子性――光电效应
一、粒子说和波动说 1、 微粒说——(牛顿)认为个光是粒子流,从光源出发,在均匀介质中遵循力学规律做 匀速直线运动。 成功——直线传播(匀速直线运动)、反射(经典粒子打在界面上) 困难——干涉,衍射(波的特性),折射(粒子受到界面的吸引和排斥:折射角、
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3.光导纤维,海市蜃楼和内窥镜
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
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
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
二、光的双缝干涉——证明光是一种波
1、 实验
1801 年,(英)托马斯·杨
单色光 单孔屏
双孔屏
接收屏
2、现象 (1) 接收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等宽等距条纹。中央亮条纹 (2) 波长越大,条纹越宽 (3) 如果用复色光(白),出现彩色条纹。中央复色(白)原因:相干光源在屏 上叠加(加强或减弱)
3、 小孔的作用:产生同频率的光 双孔的作用:产生相干光源(频率相同,步调一致,两小孔出来的光是完全相同的。)
知识网络:
第十三章 光学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小
本影 日食 镜
漫 全反射 棱镜 透镜
孔
面
反
应用
成
反
射
像
半影 月食 射
放大镜 照相机 幻灯机
第一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几个概念
①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②点光源:忽略发光体的大小和形状,保留它的发光性。(力学中的质点,理想化)
(1)现象: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到光速介质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折射光线远离法
线,强度越来越弱,但是反射光线在远离法线的同时强度越来越强,当折射角达到 90 度时,
折射光线认为全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全反射。
(2)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 入射角达到临界角,即1 C
(3)临界角: 折射角为 900(发生全发射)时对应的入射角, sin C 1 n
纹间的距离为Δ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C )
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三、薄膜干涉——光是一种波
1、 实验酒精中撒钠盐,火焰发出单色的黄光
【例 2】某人身高 1.8 m,沿一直线以 2 m/s 的速度前进,其正前方离地面 5 m 高处有
一盏路灯,试求人的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移动速度。
解析:如图所示,设人在时间 t 内由开始位置运动到 G 位置,人头部的影子由 D 点运动
到 C 点。
三角形 ABC∽FGC,有 CF FG
FA AB FG
不能一视同仁),光线交叉 2、波动说——(荷兰)惠更斯、(法)菲涅尔,光在“以太”中以某种振动向外传播
成功——反射、折射、 干涉、衍射 困难——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偏振
19 世纪以前,微粒说一直占上风 (1) 人们习惯用经典的机械波的理论去理解光的本性。 (2) 牛顿的威望 (3) 波动理论本身不够完善 (以太、惠更斯无法科学的给出周期和波长的概念) 3、光的电磁说——(英)麦克斯韦,光是一种电磁波 4、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A 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 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
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5.利用边缘光线作图确定范围 【例 3】 如图所示,画出人眼在 S 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 S /
物后地面的范围。
M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 S /,再根据光路可逆,设
想 S 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 S
【例 5】 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 棱镜
材料的折射率 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所示垂
A
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
C
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由 n=1.5 知临界角大于 30°小于 45°,
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 A、B、C、D 各点时
α
BD
的入射角依次是 75°、60°、45°、30°,因此在 A、B、C 均发生全反射,到 D 点入射角才第一
1.折射定律 (荷兰 斯涅尔)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后从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