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时训练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主要内容介绍介绍课文《爬山虎的脚》的内容,包括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2.2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如吸附能力、蔓延方式等,并了解其生态环境,如生长环境、气候适应性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学生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学生观察和描述评估通过学生对爬山虎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爬山虎的脚》提供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视频提供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视频,供学生观察和描述。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爬山虎的脚》,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6.3 讨论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4 总结和展示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对爬山虎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每课一练 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①a—饲料②b—养禽③c—秸秆④d—发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B.保护生物多样性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6.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①人口不断增长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③全球气候变暖④生物进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8.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理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D.物种数量为500万~5 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能力提升]读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时练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时练湘教版选修63.3 生态环境保护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 )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D.提高了经济收入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据某报2010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 400元/斤。
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
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6 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B
考点2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知识必备 1.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形 成 原 因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 人类活动中产生 烧导致大气中 CO2 大气中 SO2 和氮氧化物的 的氮氧化物和氟 的含量增多 含量增多 ①水体酸化; 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③伤害植物的叶和芽; 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利昂增多
3.写出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食用、药用、文学创作:________;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________; (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________。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________; (2)________; (3)利用生物技术对________进行保护; (4)加强________。
误区剖析 区分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 (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 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2)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 增长速度比较快。
跟踪训练 1 2013· 宿迁二模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 是( )
考点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必备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 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 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 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农业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 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010· 江苏· T24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生态环璄保护 新人教版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生态环璄保护(人教版)(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2.(2012·黄山模拟)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B.物种退化C.外来物种的入侵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3.(2012•合肥模拟)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4.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臭氧层破坏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D.滥伐森林5.(预测题)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6.(2012·聊城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8.(2012·兖州模拟)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环境,安全教案
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环境,安全教案一、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二、让学生了解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克服它们。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让学生想想,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生命,你会失去什么?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
三、新授:1、让学生听一首歌曲《活着真好》,感受歌曲中传递的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
2、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或身边人的生命故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珍贵。
3、让学生了解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克服它们。
让学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4、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和方法。
5、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生命中的收获和成长,并分享给大家。
四、总结拓展: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失去了生命,会留下什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生命信条,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让学生研究掌握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的安全标志,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安全标志?你们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和作用吗?三、新授:1、让学生观察教室、学校、公园等场所的安全标志,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消防标志、紧急出口标志、禁止吸烟标志、禁止乱扔垃圾标志等。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安全标志,可以涉及到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让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标志,讨论其含义和作用。
3、让学生分组制作海报,介绍常见的安全标志和其含义,展示在学校的安全宣传栏上。
四、巩固练: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善措施。
同时,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安全标志,设计一份安全提示卡片,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安全。
七年级科学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科学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a) 生物群落b) 群落c) 生物d) 单个个体答案:b) 群落2. 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生”是指什么?a) 生物因子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d) 社会经济因素答案:a) 生物因子3. 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a) 工业污染b) 农业排放c) 城市垃圾d) 汽车尾气答案:a) 工业污染4. 下列哪个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功能?a) 提供食物b) 维持气候c) 促进物质循环d) 保护自然景观答案:c) 促进物质循环5. 以下哪个属于生物社会?a) 动物个体b) 植物个体c) 动物种群d) 植物种群答案:c) 动物种群二、填空题1. 自然界中所有生命体共同组成的巨大系统称为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2. 生态环境主要分为自然环境和______两个要素。
答案:人类活动3. 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
答案:信息传递4. 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区内由______和非______的各种生物组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特定的生物社会和生态系统。
答案:生物;生物5. ______是指地球上一定范围内地表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
答案:区域性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水源和气候调节等基本生存条件。
其次,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另外,生态环境的优劣也会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2. 解释生物群落的概念,并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区内由不同生物种类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的特定生物社会。
例如,森林是一个常见的生物群落。
在森林中,树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等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非生物环境(土壤、水源、气候等)相互作用,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是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b5E2RGbCAP解读:据图分析可知,A国人口种群持续增多,但是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却不断减少,无法长期正常生存。
B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同步增长,可以持续发展。
C国人口种群增长的速度超过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不可以持续正常发展。
D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在前期同步持续增长,但是后期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p1EanqFDPw答案:B 2.2018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大量外来树木花卉涌入中国,林业病虫害一同传入的风险也在增加,这已令中国警觉,从4月19日起,中国官方将开展为期6个月的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
外来入侵动物也会因环境改变而受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XDiTa9E3d A.种群增长均受当地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密度都不能无限增大B.使基因多样性增加C.均不能与当地其他物种形成捕食关系D.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解读:外来入侵生物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破坏生态系统,降低基因多样性。
另一方面外来入侵生物也受当地环境限制,如食物、空间有限,种群密度不能无限增大。
RTCrpUDGiT答案:A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解读: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
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
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环境包括()。
A. 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B. 森林和大气C. 只包括植物D. 只包括动物答案:A2. 当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时,以下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A. 自然界生物种类减少B.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C. 环境污染严重D. 以上都是答案:D3. 河流的水既可以被人类直接饮用又可以用于灌溉农田,这主要是因为()。
A. 水的循环B. 水土保持措施C. 河流自净作用D. 河流水分机制答案:C4. 下列哪个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A. 随意乱倒废液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不合理使用水资源D. 实行节水措施答案:D5.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 森林里有很多动物C. 森林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D. 森林里有很多植物答案:A二、判断题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 )2. 河流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可再生的。
( ×)3. 破坏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都没有影响。
( ×)4. 森林地带的气温要比城市地区的气温高。
(√ )5. 河流水的自净作用是指水流带走了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环境?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自然资源减少、气候变化、生物种类减少等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2. 请列举几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实行节水措施,禁止乱倒废液,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
3.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脏?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的肺脏。
四、应用题1.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认为的解决方法。
一个我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家附近的小河被乱倒废弃物和污水所污染。
课时作业13: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答案 C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③错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④错误。
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调节我国的人口组成,使我国经济能健康长期增长。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组成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C.医疗水平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答案 D解析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出生率会增加,但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总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D错误。
3.(2020·广东潮州期末)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
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
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1984年,野外仅15头幸存。
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头雌性北部白犀牛。
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是因为有人过分重视其直接价值D.现在对北部白犀牛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答案 C解析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A错误;北部白犀牛是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和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两头雌性北部白犀牛,因此对北部白犀牛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采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D错误。
精品解析:湘教版第六章第三节 美洲 课时训练(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第三节 美洲 课时训练
1. 下列关于美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B.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C. 美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D.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的概况。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依据题意。
故选C 。
2. 美洲被称为“新大陆”是因为( )
A. 美洲是新出现的大陆
B. 以前亚洲、非洲、欧洲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C. 这是该大洲外语的译音
D. 以前美洲大陆没有人居住
【答案】
B
3. 读北美洲略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关于该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B. 图中①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C. 该大洲东临②印度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第6章 第1节
第六章第1讲(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3·湖南嘉禾一中高三第一次学情摸底考试]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ΔH=-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硫燃烧生成气态三氧化硫所放出的热量是硫磺的燃烧热答案:B解析: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为依据来计量的,且H2SO4与Ca(OH)2反应不仅生成H2O,还生成微溶物CaSO4。
SO2与O2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但其为放热反应。
硫磺燃烧生成SO2。
2. [2013·安徽师大附中模考]2011年9月25日第26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在武汉闭幕,中国队获得冠军并取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主场馆武汉体育中心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不属于新型无机材料B.运动员驻地处理水时加入明矾作为净水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C.体育中心路灯采用的太阳能电池可使能量利用率达到100%D.停车场安装的催化光反应设施,可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 x转化成无毒气体答案:C解析:C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会是100%,会有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
3.[2013·成都市玉林中学零诊模拟化学试题]下列化学反应的ΔH的绝对值(放热量)最大的是() A.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1B.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ΔH2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3D.NaOH(aq)+1/2H2SO4(浓)===1/2Na2SO4(aq)+H2O(l)ΔH4答案:D解析: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时,稀释放热,反应的总热效应大。
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树立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防范风险、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可贵: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和尊重生命。
2. 敬畏生命: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道德品质,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3. 防范风险:教育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别潜在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 安全常识: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范溺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安全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生在生命生态安全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分配如下:1. 生命的可贵:2课时2. 敬畏生命:2课时3. 防范风险:3课时4. 保护生态环境:3课时5. 安全常识:5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材2. 课件:生命生态安全相关课件3. 视频资源:生命生态安全教育视频4. 案例素材:生命生态安全案例及分析5. 实践活动材料:生命生态安全实践活动指南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命生态安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课时课堂训练11附答案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练习题(第二课时)东凤中学唐运香一、选择题:1、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时,一般不应该考虑的是()。
A、种植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B、尽量减少裸露的地面C、多种四季常绿的植物D、不种植有害的花草树木2、在我国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经常有偷伐林木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触犯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A、1/2B、3/4C、1/5D、2/54、为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国将每年的()定为植树节。
A、12月3日B、3月12日C、5月12日D、4月3日5、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具体时间是()A、1974年B、1984年C、1994年D、1964年6、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是指()A、东北西部、华北南部、西北B、东北北部、西北、华北西部C、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D、东北东部、华北南部、西北7、我国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做好()。
A、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B、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C、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D、退耕还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8、我们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的根本目的是()A、减少垃圾B、节约经济C、保护森林D、讲究卫生9、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针叶林B、热带雨林C、草原D、常绿阔叶林10、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热带雨林全部消失大约用不了()年左右。
A、40年B、50年C、60年D、70年二、简答题;11、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和两项法律,对森林和草原实行和,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的道路。
初三道法生态练习题
初三道法生态练习题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密,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健康的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增强初三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初三道法生态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并回答。
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行为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A. 垃圾分类与投放B. 随地乱扔垃圾C. 种植绿色植物D. 关心动植物保护2. 工厂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的影响是:A. 促进空气净化B. 保护环境C. 加速地球变暖D. 提高空气质量3. 下面哪个措施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A. 安装节水设备B. 多用洗衣机洗衣服C. 碎石铺路D. 充分利用雨水4. 以下哪种做法可以减少土地退化?A. 多植树、修草B. 随意砍伐森林C. 随地乱扔垃圾D. 多饲养家禽家畜5. 下面哪个是减少社会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好方法?A. 大规模采矿B. 加强环境教育C. 随意砍伐森林D. 大量捕捞二、填空题1. 垃圾应当进行________分类投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自然资源必须加以________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3. 少用塑料袋可有效减少________。
4. 林业是指从______环境中获得各种有用植物的栽培和培育。
5.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谈谈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列举至少三个具体的行动。
2. 请解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并谈谈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解释一下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4. 请简述一下人类通过什么途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5. 为什么需要保护天然资源?列举至少两个原因。
四、大作文请根据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讨论以下问题: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
(文章起始)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未来。
课时作业11: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8·河北邯郸模拟)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2.构建新型生态农业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3.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砍伐D.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大量破坏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B.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C.模拟鸟类外形的原理研制出的飞机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所具有的尚不清楚的价值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C.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D.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可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6.(2018·湖南郴州质检)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
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A.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7.(2018·青海西宁模拟)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走入三江源。
最新【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温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图A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图B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
C.图C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
D.图D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一条曲线(D)
4(枣庄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有人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称作“牧童经济”,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牧童经济会迅速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
B.牧童经济会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加重
C.地球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无限获取生存资源,牧童经济也有其科学之处
D.牧童经济会导致物种减少、沙尘暴频发、温室效应加剧等生态问题
5(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下图)。
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A.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6.(2011上海南汇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多样性根据分子、个体、宏观分为三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的选项是()
A.环境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
8.(2012安徽黄山七校联考)拧条、沙柳、毛条、花棒等沙漠植物现已覆盖北京郊区永定河滩地、潮白河滩地等4大荒滩,使这些地区不再成为京城沙源地。
该则信息说明生物具有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科研使用价值
9(宜宾市四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D.对濒危动植物集中于一地进行保护
10.(东北师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多样性有三方面的价值,下列哪一项的价值与其他三项不同()
A.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 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 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 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11(衡水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
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12(遵义四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3(遵义四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保护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14(遵义四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甘草、五灵脂可作药材,橡胶树可提取橡胶,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都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以上都正确
15(黄山市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外来物种的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16(黄山市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17.(2012河南开封第一次定位测试)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
为解决居
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
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3)控制污水流人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人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
(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上述湿地的能量流动图解:
答案:
(1)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分,每点1分)
(2)垂直
(3)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如下图(对5个以上得2分,全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污水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是因为光照的原因,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但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5)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随食物链流动,具体见图。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