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1课探索勾股定理课件
2.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5 cm2,△ABP为直角三角形, ∠APB=90°,且PB=3 cm,那么AP的长为( C )
A. 5 cm
B. 3 cm
C. 4 cm
D. 不能确定
3. 在Rt△ABC中,斜边BC=4,则BC2+AB2+AC2= 32 . 4. 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 为 49 cm2.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1. 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另 外一条边也就随之 确定 ,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 数量 关系.
2.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 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 股 , 斜边称为 弦 .
3.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 平方 .如果用a, 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a2+b2=c2 .
4. 如图,在△ABC中,∠C=90°. (1)若已知a,b,则c2= a2+b2 ; (2)若已知a,c,则b2= c2-a2 ; (3)若已知b,c,则a2=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斜边长为25
B. 三角形的周长为25
C. 斜边长为5
D. 三角形的面积为20
2.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则S的值为( C )
A. 3
B. 4
C. 9
D. 12
3. 在Rt△ABC中,∠C=90°,AB=25,AC=7,则△ABC的面积为84 . 4. 如图,为了测得湖两岸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设桩, 使∠ABC=90°,并测得AC=20m,BC=16m,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 12 m.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再见
1.如图,在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现 要向顶点B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 cm/s,且速度保持不 变,问蚂蚁能否在20 s内从A爬到B? 解:如图,在Rt△ABC中: ∵500>202 . ∴不能在20 s内从A爬到B.
典型例题
2.如图,长方体的高为3 cm,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 cm.现有绳子从点D 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点B′,问:绳子最短是多少厘米?
典型例题
5.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
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
5 3
.
随堂练习
1.有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
个洞口,则圆形盖的半径至少为
1 2
米.
2.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
有 C 90 .
3.已知∣x-12∣+(y-13)2+z2-10z+25=0,试判断以 x、y 、z为三边的三角
形的形状.
直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探究圆柱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
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
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第一章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在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进一步深化对图形 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复习回顾
1.在△ABC中,a、b、c分别为其三边,若∠C=90°,则
有 a2 b2 c2.
2.在△ABC中,a、b、c分别为其三边,若a2+b2=c2,则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认识 课件(共23张PPT)
探究新知
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
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c
a
b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
著名的“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有
a2+b2=c2.
数学小知识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
求 的长.
解:因为 ⊥ ,
所以 ∠ = ∠ = 90∘ .
在 Rt △ 中, 2 = 2 − 2 = 102 − 82 = 36 ,
所以 = 6 .
设 = = ,则 = − 6 .
在 Rt △ 中, 2 = 2 + 2 ,
所以 △ =
1
2
1
2
⋅ = × 25 × 12 = 150 .
6. 如图,直线 上有三个正方形 , , .若 , 的面积分别
为 5 和 11 ,则 的面积为( C )
A. 4
B. 6
C. 16
D. 55
7. 如图,在 △ 中, = , = 10 , ⊥ ,垂足为 , = 8 .
(2) 已知 = 12 , = 16 ,求 .
【解】在 Rt △ 中, ∠ = 90∘ , = 12 , = 16 ,
所以 2 = 2 + 2 = 122 + 162 = 400 .
所以 = 20 .
例2 如图,在 △ 中, ⊥ 于点 ,且 + = 32 ,
因为 ∠ = 90∘ ,所以 2 + 2 = 2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验证及应用》课件
+ ,
四边形 = △ + △ = + ( − ) ,
所以 + =
所以 + = .
+ (
− ) .
例2 如图,在铁路 附近有两个村庄 , ,它们到铁路的距离分
所以 ∠ + ∠ = ∘ .所以 ∠ = ∘ .
因为 梯形 = △ + △ + △ ,
所以 (
+ )( + ) =
整理得 + = .
+ + .
变式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面积法”是常用的方
该树 的一棵大树上,大树高 ,且巢离树顶部 .
当它听到巢中幼鸟的叫声时,立即赶过去.如果它飞行的速度
为 / ,那么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回巢中?
解:如图,
由题意知 = , = − = , = .
过点 作 ⊥ 于点 ,则 = − = , = .
在 △ 中,
= + = + = () .
5. 如图,数学活动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拉直垂到了地面且还多 .
同学们把绳子的末端拉开 后,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地
别是 和 ,作 ⊥ , ⊥ ,垂足分别为 , ,
且 = .现要在铁路旁建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站 ,使 站到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勾股定理的应用》
A B
C
热身展风采
一长为13m的木梯,架在高为12m的高墙顶端, 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______ m. 5
12
13
?
身展风采
小眀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 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 5m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1m. 请算出旗杆的高度.
动手又动脑
课堂小结
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和提高?
你还有什么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
勤奋是桨,合作是舟, 一起努力驶向胜利的彼岸!
例题1.
如图,圆柱形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 面周长为24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 有一蜘蛛,想吃到相对的上口外侧距开口 1cm的F处的食物,则蜘蛛沿着容器侧面爬行 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动手又动脑
例题2.
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8cm,4cm 和2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 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 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 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多少?
最短距离
1、方法: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2、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构造:直角三角形 4、应用:勾股定理
巩固练习
1. 如图,某同学的茶杯是圆柱形,底面 周长为12cm,高16cm,左边下方有一 只蚂蚁,从A处爬行到相对的中点B处,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_______ cm. 10
巩固练习
2. 如图,一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盒子, 在左边下方A处有一只蚂蚁,想从A处沿 表面爬行到侧棱GF上的点M点处, GM=2cm,则蚂蚁从A爬行到M的最短距 离是 109 cm.
A B
C
热身展风采
一长为13m的木梯,架在高为12m的高墙顶端, 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______ m. 5
12
13
?
身展风采
小眀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 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 5m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1m. 请算出旗杆的高度.
动手又动脑
课堂小结
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和提高?
你还有什么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
勤奋是桨,合作是舟, 一起努力驶向胜利的彼岸!
例题1.
如图,圆柱形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 面周长为24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 有一蜘蛛,想吃到相对的上口外侧距开口 1cm的F处的食物,则蜘蛛沿着容器侧面爬行 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动手又动脑
例题2.
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8cm,4cm 和2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 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 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 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多少?
最短距离
1、方法: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2、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构造:直角三角形 4、应用:勾股定理
巩固练习
1. 如图,某同学的茶杯是圆柱形,底面 周长为12cm,高16cm,左边下方有一 只蚂蚁,从A处爬行到相对的中点B处,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_______ cm. 10
巩固练习
2. 如图,一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盒子, 在左边下方A处有一只蚂蚁,想从A处沿 表面爬行到侧棱GF上的点M点处, GM=2cm,则蚂蚁从A爬行到M的最短距 离是 109 cm.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解:因为AB=DC=8m,AD=BC=6m, 所以AB2+BC2=82+62=64+36=100. 又因为AC2=92=81, 所以AB2+BC2≠AC2,∠ABC≠90°, 所以该农民挖的不合格.
典例精析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测量问题
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壁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最长是多少米?
12.如图,小颖和她的同学荡秋千,秋千AB在静止位置时,下端B离地面0.6米,当秋千荡到AB1的位置时,下端B1距静止位置的水平距离EB1等于2.4米,距地面1.4米,求秋千AB的长.
D
7.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解:如图,由题意知,AC=2,AD=0.5,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22-0.52=3.75.设湖水深BD为x尺,则BC为(x+0.5)尺.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CD2=BC2,即x2+3.75=(x+0.5)2,解得x=3.5.答:湖水深3.5尺
解:连接对角线AC,只要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度即可.
AB2+BC2=AC2
△ABC为直角三角形
新知二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
(2)量得AD长是30 cm,AB长是40 cm,BD长是50 cm. AD边垂直于AB边吗?
解:AD2+AB2=302+402=502=BD2,
解:因为出发2小时,A组行了12×2=24(km), B组行了9×2=18(km), 又因为A,B两组相距30km, 且有242+182=302, 所以A,B两组行进的方向成直角.
典例精析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测量问题
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壁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最长是多少米?
12.如图,小颖和她的同学荡秋千,秋千AB在静止位置时,下端B离地面0.6米,当秋千荡到AB1的位置时,下端B1距静止位置的水平距离EB1等于2.4米,距地面1.4米,求秋千AB的长.
D
7.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解:如图,由题意知,AC=2,AD=0.5,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22-0.52=3.75.设湖水深BD为x尺,则BC为(x+0.5)尺.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CD2=BC2,即x2+3.75=(x+0.5)2,解得x=3.5.答:湖水深3.5尺
解:连接对角线AC,只要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度即可.
AB2+BC2=AC2
△ABC为直角三角形
新知二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
(2)量得AD长是30 cm,AB长是40 cm,BD长是50 cm. AD边垂直于AB边吗?
解:AD2+AB2=302+402=502=BD2,
解:因为出发2小时,A组行了12×2=24(km), B组行了9×2=18(km), 又因为A,B两组相距30km, 且有242+182=302, 所以A,B两组行进的方向成直角.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核心·重难探究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
对角顶点C1处,请你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线路,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
程为多少?
思路分析 (1)你能将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吗?有几种情况?(2)点A到点C1
的最短线路是什么?在展开图中画出来.(3)发现展开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了
【例2】 某团队到某岛去玩寻宝游戏.如图,他们登陆后,
先向正东走了8 km,再向正北走,走了2 km,遇上礁石,只
好改道向正西走,走了3 km后,再向正北走6 km,再向正
东走1 km,找到了藏宝的地点.求宝藏的地点离登陆点的
距离.
思路分析 实际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解 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连接AB.
吗?应用勾股定理能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吗?
解 蚂蚁由点A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1,有三种方式,分别展成平面图形
如下:
如图①,在 Rt△ABC1 中,
A12 =AB2+B12 =42+32=52=25.
如图②,在 Rt△ACC1 中,
A12 =AC2+C12 =62+12=37.
如图③,在 Rt△AB1C1 中,
A12 =A12 +B112 =52+22=29.
因为25<29<Fra bibliotek7,所以沿图①的方式爬行路线最短,最短路程是5.
图①
图②
图③
【方法归纳】
解与长方体有关的最短线路问题,只需对长方体进行部分展开,画出局部的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核心·重难探究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
对角顶点C1处,请你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线路,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
程为多少?
思路分析 (1)你能将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吗?有几种情况?(2)点A到点C1
的最短线路是什么?在展开图中画出来.(3)发现展开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了
【例2】 某团队到某岛去玩寻宝游戏.如图,他们登陆后,
先向正东走了8 km,再向正北走,走了2 km,遇上礁石,只
好改道向正西走,走了3 km后,再向正北走6 km,再向正
东走1 km,找到了藏宝的地点.求宝藏的地点离登陆点的
距离.
思路分析 实际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解 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连接AB.
吗?应用勾股定理能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吗?
解 蚂蚁由点A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1,有三种方式,分别展成平面图形
如下:
如图①,在 Rt△ABC1 中,
A12 =AB2+B12 =42+32=52=25.
如图②,在 Rt△ACC1 中,
A12 =AC2+C12 =62+12=37.
如图③,在 Rt△AB1C1 中,
A12 =A12 +B112 =52+22=29.
因为25<29<Fra bibliotek7,所以沿图①的方式爬行路线最短,最短路程是5.
图①
图②
图③
【方法归纳】
解与长方体有关的最短线路问题,只需对长方体进行部分展开,画出局部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全部课件
总结
勾股定理的验证主要是通过拼图法利用面积的 关系完成的,拼图又常以补拼法和叠合法两种方式拼 图,补拼是要无重叠,叠合是要无空隙;而用面积法 验证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梯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整个图形的面积,从 而达到验证的目的.
(来自《点拨》)
知1-练
1 用四个边长均为a,b,c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
(来自《典中点》)
知2-导
知识点 2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2 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m处侦察,发现一 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 汽车与他相距400m,10s后,汽车与他相距500m,你能 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右图, 其中点A表示小王所在位置, 点C、点B表示两个时刻敌方 汽车的位置.
弦 勾
股 图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C A
B C
图2-1
A
B
图2-2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知1-导
(1)观察图2-1 正方形A中含有 9 个 小方格,即A的面积 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B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C的面积是 18 个单位面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C A
B C
(来自《点拨》)
知1-讲
总结
勾股定理的验证主要是通过拼图法利用面积的 关系完成的,拼图又常以补拼法和叠合法两种方式拼 图,补拼是要无重叠,叠合是要无空隙;而用面积法 验证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梯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整个图形的面积,从 而达到验证的目的.
(来自《点拨》)
知1-讲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勾股定理的验证主要是通过拼图法利用面积的 关系完成的,拼图又常以补拼法和叠合法两种方式拼 图,补拼是要无重叠,叠合是要无空隙;而用面积法 验证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梯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整个图形的面积,从 而达到验证的目的.
(来自《点拨》)
知1-练
1 用四个边长均为a,b,c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
(来自《典中点》)
知2-导
知识点 2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2 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m处侦察,发现一 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 汽车与他相距400m,10s后,汽车与他相距500m,你能 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右图, 其中点A表示小王所在位置, 点C、点B表示两个时刻敌方 汽车的位置.
弦 勾
股 图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C A
B C
图2-1
A
B
图2-2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知1-导
(1)观察图2-1 正方形A中含有 9 个 小方格,即A的面积 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B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C的面积是 18 个单位面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C A
B C
(来自《点拨》)
知1-讲
总结
勾股定理的验证主要是通过拼图法利用面积的 关系完成的,拼图又常以补拼法和叠合法两种方式拼 图,补拼是要无重叠,叠合是要无空隙;而用面积法 验证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梯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整个图形的面积,从 而达到验证的目的.
(来自《点拨》)
知1-讲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3勾股定理应用课件(共18张PPT)
如图为一圆柱体工艺品,其底面周长为60cm,高为25cm,从点A出发绕该工艺品侧面一周镶嵌一根装饰线到点B,则该装饰线最短长为
A B A A A 'B cm.
2
(一)小对子或小组长组织组员合作学习以下两个内容,
2
2
5如, 果2,小3;明只B有. 一个其20c中m 的A尺A子’是,思圆考又柱该如体何验的证A高D垂,直AA’BB?是底面圆周长的一半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2、能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结合方程思想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自主自研
(一)温故知新
1、平面内,两点之间 线段 最短;
2、圆的周长公式 C=2πR;圆的面积公式 S=πR2 ; 3、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__矩__形____。
;
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厘米,在圆柱的下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
相对如的B图点B为处的一食物圆,需柱要爬体行的工最短艺路程品是多,少其? 底面周长为60cm,高为25cm,
(一)小对子或小组长组织组员合作学习以下两个内容,
从点A出发绕该工艺品侧面一周镶嵌一根装饰线到点B,则该 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cm、8cm、12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A点爬到盒顶的B点,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 线路吗?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行程是多少?(自己动手试一试)
若设滑道AC长为x米,
研读课本P13 “做一做”。
A 因为△ACE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E2+CE2 AC2,
(3)如下图,将圆柱侧面过点A剪开并展开,则侧面展开图是
A
,CB= cm,AC= cm.
A B A A A 'B cm.
2
(一)小对子或小组长组织组员合作学习以下两个内容,
2
2
5如, 果2,小3;明只B有. 一个其20c中m 的A尺A子’是,思圆考又柱该如体何验的证A高D垂,直AA’BB?是底面圆周长的一半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2、能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结合方程思想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自主自研
(一)温故知新
1、平面内,两点之间 线段 最短;
2、圆的周长公式 C=2πR;圆的面积公式 S=πR2 ; 3、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__矩__形____。
;
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厘米,在圆柱的下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
相对如的B图点B为处的一食物圆,需柱要爬体行的工最短艺路程品是多,少其? 底面周长为60cm,高为25cm,
(一)小对子或小组长组织组员合作学习以下两个内容,
从点A出发绕该工艺品侧面一周镶嵌一根装饰线到点B,则该 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cm、8cm、12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A点爬到盒顶的B点,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 线路吗?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行程是多少?(自己动手试一试)
若设滑道AC长为x米,
研读课本P13 “做一做”。
A 因为△ACE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E2+CE2 AC2,
(3)如下图,将圆柱侧面过点A剪开并展开,则侧面展开图是
A
,CB= cm,AC= cm.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图1-3-3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 ①将四边形GBEF与四边形ACEF展开放在同一平面上.连接AB, 如图1-3-4所示,所走的最短路线显然为线段AB.在Rt△ABC中,由勾股定 理得AB2=AC2+BC2=62+82=100.
图1-3-4 ②将四边形CDBE与四边形ACEF展开放在同一平面上.连接AB,如图1-3 -5(1)所示,所走的最短路线显然为线段AB.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AD2+BD2=112+32=130.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培养勾股定理中的几何直观能力
典例剖析 例 如图1-3-13所示,长方体的底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 cm和3 cm,高 为6 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那么所用 细线最短需要多长?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 所用细线最短时其长度的平方是多少?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一 圆柱侧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侧面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 求法是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最短路
线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1-3-1所示,一个圆柱体高20 cm,底面半径为5 cm,在圆柱体下 底面的A点处有一只蜘蛛,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一只已 被粘住的苍蝇,这只蜘蛛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到B点,最短路 程是多少?(π取3)
图1-3-14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素养呈现 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时,往往无法直接求解,需要先转 化为平面图形.将几何体展开,就能直观地看出最短距离. 本题先将几何体展开,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所求线段,最 后使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 素养解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 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利用平面 图形有助于发现、描述问题,有助于理解、记忆得到的结果,可以把困 难的数学问题变容易,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简单.
北师大版八上1.3《勾股定理的应用复习(一)》优秀课件(22张)
B3 A 5 5
5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2、如图,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3cm,3cm,5cm, 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 表面从 A 点爬到 B 点,你能帮蚂蚁设计一 条最短的路线吗?最短路程是多少?
(1)类比前面探究画出可能 的路径 (2)通过比较求出最短路程 A
3 3
B
5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若正方体的边长是 5cm, 一只蚂蚁如果 沿正方体的表面从 A 点爬到 B 点,最短 路程是多少?
B B
A
A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AB1= 52 102 5 5 AB2= 52 102 5 5 B1 B1 5 AB3= 52 102 5 5
B
B2 2 B B3
5 5
A
AA 5 5
5
A
3 4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B1
3
AB1= 42 82 80 4 5
AB2=
AB3=
B3
52 72 74 32 92 90 3 10
5
A
4 B2
5
B 5
5 4 A A 4 3 3
A
3 4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思考:立方体表面的最短路程问题与它的棱长有 什么关系?
B1
3
AB1= 32 82 73 AB2= 62 52 61
5
AB3= 32 82 73 B1
B2 5 5 5
A
3
B
3
A 3 3
A
3
3
A
3
探究二:立方体表面最短路程问题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24张PPT)
B
① A′
②
B′
A
B A′
③Aຫໍສະໝຸດ (2)路线①,②,③中最短路线是哪条?
③
3
B
① A′
B
A′
12
③
B′ ②
AA
(3)若圆柱的高为12,底面半径为3时,3条路线分别多 长?(π取3)
做一做
Br
① A′
B
A′
h
③
B′②
h=12,r=3 h=3.75,r=3 h=2.625,r=3
A A
路线① 路线② 路线③ 最短
最短时: x 1.5,
所以最短是1.5+0.5=2(m).
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 m之间.
3.如图,在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 只蚂蚁,现要向顶点B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 1 cm/s,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 s内从A爬 到B?
B
A
B B
A
【解析】因为从A到B最短路径AB满足 AB2=202+102=500>400,所以不能在20 s内从A爬 到B.
【规律方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找出两点间的最 短路径,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 1.没有图的要按题意画好图并标上字母. 2.有时需要设未知数,并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相应的方程 来解.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2022/4/212022/4/212022/4/2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4月2022/4/212022/4/212022/4/214/2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4/212022/4/21April 21, 2022
八年级数学上册1《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2022年北师大版八上数学PPT+
9.一个木工师傅测量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木板的腰、底边和高的长,
但他把这三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弄混了,请你帮助他找出来为( C )
A.13,12,12
B.12,12,8
C.13,10,12
D.5,8,4
10.如图,王大伯家屋后有一块长12 m,宽8 m的矩形空地,他在以
长边BC为直径的半圆内种菜,他家养的一只羊平时拴A处的一棵树上,
思路探究:除了截短法和延长法外,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通常作底边的中线或高或顶角平分 线,以便使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
回顾 思考1
“原名〞 知多少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 推论: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corollary).推 论可以当作定理使用.
第8题图
第9题图
15.(8分)在一棵树的10 m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向离树 20 m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向树顶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 离相等,问这棵树有多高? 解:如图,点B为树顶,D处有两只猴子,那么AD=10 m,C为池塘, 那么AC=20 m.设BD的长为x m,那么树的高度为(10+x) m.因为 AC+AD=BD+BC,所以BC=20+10-x=(30-x)m.在△ACB中, ∠A=90°,所以AC2+AB2=BC2.即202+(10+x)2=(30-x)2,解得 x=5,所以x+10=5+10=15,即这棵树高为15 m
结论4: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 角的一半.
结论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 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件(共15张ppt)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应用于根据三边的长度判断 三角形的形状。
试一试
中国人民的聪明智 慧真的让人叹服!
例3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 了一道有趣的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 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 几何?”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 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 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 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 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
x+1尺。由勾股定理得
5
x2 +52=(x+1)2 x2 +25= x2+2x+1
x x+1
24= 2x
x=12
x+1=13(尺)
答: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的长度为13尺
小试牛刀
练习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 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 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 道AC的长
(2)量得AD长是30厘米,AB 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 AD边垂直于AB边吗?
(3)如果李叔叔随身只有一个长 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能有办法 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 边BC与边AB呢?
议一议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勾股定理主要应用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段 的长度,甚至周长或面积。
如果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 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 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例题解析
h 12
C
B
A
解:由题意得展开图,知AB即为最短路径,其中 AC 12, BC 1 18 9 2 在RtABC 中,有 AC2+BC2=122+92=225=AB2 AB=15 故最短路径是15cm。
试一试
中国人民的聪明智 慧真的让人叹服!
例3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 了一道有趣的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 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 几何?”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 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 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 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 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
x+1尺。由勾股定理得
5
x2 +52=(x+1)2 x2 +25= x2+2x+1
x x+1
24= 2x
x=12
x+1=13(尺)
答: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的长度为13尺
小试牛刀
练习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 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 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 道AC的长
(2)量得AD长是30厘米,AB 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 AD边垂直于AB边吗?
(3)如果李叔叔随身只有一个长 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能有办法 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 边BC与边AB呢?
议一议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勾股定理主要应用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段 的长度,甚至周长或面积。
如果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 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 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例题解析
h 12
C
B
A
解:由题意得展开图,知AB即为最短路径,其中 AC 12, BC 1 18 9 2 在RtABC 中,有 AC2+BC2=122+92=225=AB2 AB=15 故最短路径是15cm。
第一章:勾股定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C A
B
C A
B
结论:SA = 9,SB = 9,SC = 18,即 SC = SA + SB
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呢?
C A
B
C A
B
结论:SA + SB = SC
将格子再次细分,使三角形顶点落在格点上
C B
A
问题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1.6 个单位长度和 2.4 个单位 长度,上面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E
BE=DB-ED,CE=CD+ED. ∴ AB2+AC2=(AE2+BE2)+(AE2+CE2)
方法总结
一般涉及线段之间的平
=2AD2+DB2+DC2+2ED·(DC-DB). 方关系问题时,通常构
又∵ AD 是△ABC 的中线,∴ DB=DC.
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 股定理把需要证明的线
∴ AB2+AC2=2AD2+2DC2=2(AD2+CD2).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1 认识勾股定理 1.1.2 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结构
勾 股 定 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 的判定条件
勾股定理 的应用
内容 验证方法 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数 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最短路径问题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82 +62 = 64 +36 = 100 = 102
8
所以 AB = 10 m.
答:需要 10 m 的钢索.
C
6
B
例1 如图,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和斜边的长度,求三角形
的面积.
A
解:由勾股定理可知,△ABC 的三边满足 AB2 + BC2 = AC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设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出边 上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 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 km/h.如图1-3-7,一辆小汽车在一 条城市街道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 A的正前方60 m处的C点,过了5 s后,测得小汽车所在的B点与车 速检测仪A之间的距离为100 m. (1)求B,C间的距离; (2)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 说明理由.
谢谢
解:将曲面沿AB展开,如答图1-3-3,过点C作CE⊥AB于点E,连接 CF. 在Rt△CEF中,∠CEF=90°,EF=18-1-1=16(cm), CE= ×60=30(cm), 由勾股定理,得CF2= CE2+EF2=302+162=342. 所以CF=34(cm). 答: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34 cm.
典例精析 【例3】如图1-3-4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 高分别为5 dm,3 dm和1 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 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处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 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如答图1-3-1,将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可知AC=5 dm,BC =3×(3+1)=12(dm),∠C=90°,AB即为最短路程. 在Rt△ABC中,因为AB2=AC2+BC2, 所以AB2=52+122=132. 所以AB=13(dm). 答:这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台阶面 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13 dm.
第一章 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本课目标
1.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 图形,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树立转化思想. 2. 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 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一章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共16张PPT)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能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寻找生活中 的数学
想一想
边AD与边AB 垂直吗?
A
B
D
蚂蚁怎样走 最近?
做一做 B
A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1:18:0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检 测
B C=24cm,CD=6cm,AD=8cm,
∠ADC=90°.求这Fra bibliotek工件的面积.96cm2
3. 旗杆的绳子垂到地面时比旗杆长1米, 绳子的末端恰好在离旗杆底部5米处 触地,问旗杆有多高?
12m
感悟与收获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1.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利 用题目中的直角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能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寻找生活中 的数学
想一想
边AD与边AB 垂直吗?
A
B
D
蚂蚁怎样走 最近?
做一做 B
A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1:18:0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检 测
B C=24cm,CD=6cm,AD=8cm,
∠ADC=90°.求这Fra bibliotek工件的面积.96cm2
3. 旗杆的绳子垂到地面时比旗杆长1米, 绳子的末端恰好在离旗杆底部5米处 触地,问旗杆有多高?
12m
感悟与收获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1.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利 用题目中的直角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清自查
如图下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 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的A点相 对的B点处的事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多少?(π取3)
展示竞争,基础反馈
3.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从A 点出发,向正北方向航行 20 ㎞,遇到冰山后,又折向东航行15 ㎞,则此时轮 船与A 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有一只小蚂蚁想从A点爬到B 点.请大家思考,动手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小蚂蚁找 到(也就是画出)从A点到B点的最短的路线.思考,讨 论五分钟.
用一张矩形的纸卷成一个圆柱,按照书 本的位置在圆柱上标出A,B 两点,自 己尝试画几条路线,观察一下哪条路线 最短?
引导一:如果是一只飞蚂蚁,或鱼缸中的金鱼, 则在空间中连接AB.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引导二: 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和长方体侧 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
你能把A点和B点所在的侧面变成同一平面吗? 思考2分钟.
将圆柱.长方体侧面剪 开展成一个长方形, 从A点到B点的最短 路线是什么?
引导三:
你画对了吗?
你画对了吗?合作交流Fra bibliotek1.课本P13做一做 2.课本P13例
4.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 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 走了 ______________步路(假设2 步为1 米),却踩伤 了花草.
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的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
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习难点
把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一. 复习巩固: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 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 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 5 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 甲、乙二人相距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