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2

合集下载

马克思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认识论是研究:()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 ( )B.不可知论学派 (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学派 ( )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 ( )D.唯心主义阵营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 ( )B.唯物论(√)C.辩证法 ( )D.唯心论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共50题共100分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标准答案:A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标准答案:D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标准答案:C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A.因果联系B.偶然联系C.非因果联系D.间接联系.标准答案:C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

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

"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

"这说明() (2分)A.人是万物的尺度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标准答案:B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标准答案:A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标准答案:C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标准答案:C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准答案:B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标准答案:A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B12.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2分)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标准答案:D13.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2分)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标准答案:D14.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①冰——水——汽;②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③团结——批评——团结;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马克思2

马克思2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者是很多的,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古希腊怀疑论者皮浪,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 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英国近代唯心主 义哲学家休谟,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等。
康德
庄子
休谟
皮浪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四.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现代理念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 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 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
不 可 知 论 的 现 代 概 念
强不可知论
弱不可知论
消极不可知论
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但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 宙毫不相干,所以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概括性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 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 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 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和不可知论,在是正确的。但是它同辨证唯我主义认识论 有着原则的区别,它是消极的、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所以,主张不可知论的一般只有怀疑论者和二元论者
唯心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本体论上的区别,可 知与不可知论是认识论上的区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能以 为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或者都是不可知论,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基本原理2

马克思基本原理2

1.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先验论C.经验论D.唯理论【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哲学史上,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参见教材P1072.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A.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C.认识的过程是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D.认识的过程是创造与被创造的统一【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参见教材P1043.文化具有的根本特性不包括()A.永久性B.兼容性C.自由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65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为人民服务D.共同富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参见教材P1275.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46.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其中不包括()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选项C本身正确,但是其不包括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之中。

参见教材P169—1717.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马克思2

马克思2

1.第1题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8题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9题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0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1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12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13题时空的相对性是指()A.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B.时空的客观性是可变的C.时空是主观的D.时空是客观的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14题“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目的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

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

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

3
国际游资的流入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 引起股市的剧烈震荡,热钱的进入,制造了大量的 泡沫。 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 滋生房地产市场泡沫,若国际热钱突然撤离我国房 地产市场,泡沫将会破裂,从而扰乱房地产市场的 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 正常秩序,打击政府公信力。国际反华势力利用游 资炒作房地产,打击我国政府的公信力。 热钱对物价的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2、 2、
中国的民间资本究竟有多少,但是有两个数据 可以说明民间资本规模非常庞大:第一,2009年 底,居民储蓄的存款余额达到了26万亿元,快要和 2009年的GDP达到1∶1的程度;第二,以民间资 本最为活跃的温州地区为例,据保守估计,当地现 在有8000亿元活跃的民间资本。
那么这些民间资本都在干什么呢?去海南炒 楼、炒大蒜、炒绿豆,这就是我们近年来所看到 的。民间资本大部分都游离在虚拟经济中,没有 进入到新兴战略产业和实体经济领域里。投资虚 拟经济领域,这对于民间资本来讲,短期来看可 能会获得暴利,但是从长期看,对资本而言,没 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风险比较大。
法国:大力吸引直接投资
外资主要是直接投资,法国没有期货交易市场,热钱在法国很难立足
泰国:采取宽进严出措施
1997年金融风暴后对金融政策的调整;依旧鼓励外国投资,并为此 制定了大批优惠政策。批准外资宽进后,再通过严格的审批和监控手续, 筛选出不良目的资本,一方面可以发挥外资刺激泰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 用,另方面也能够减少投机者轻易撤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4、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国民经济支柱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 各行业的监管力度,转变监管思维,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对热 钱的有效审慎监管。

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考研题目

马克思原理概论第二章考研题目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 答案:D
• 5.(2008年第3题)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 ,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 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 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 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 的实践需求
• 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C、要对事物本 来面目做直观反应
• 【答案】AB
三、材料题(2011年第34题)
•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 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 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 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 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 ,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 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 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 2.(2006年第20题)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 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 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 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 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 主观方面
•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的处理方法,切忌一刀切。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垃圾问题
是人类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2

四、 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 第七章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url=](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url=](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url=](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十、 (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试题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试题答案解析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 (1分)2.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3.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4.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7.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1分)8.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9.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1分)10.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1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1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1分)13.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1分)1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15.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1分)16.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1分)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1分)1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1分)19. 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1分)20.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1分)21.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1分)22.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与答案

提示: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可快速查找题目一. 单选题(共 40 题,共 40 分)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这一论断说明了 ( ) ( 1 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标准答案: B2.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1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标准答案: A3.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 ) ( 1 分)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标准答案: C4.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1分)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标准答案: B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1分)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标准答案: B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 C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1分)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标准答案: C8.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1分)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标准答案: A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 ( 1 分)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标准答案: B10.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1分)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 -配第★标准答案: B1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1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标准答案: A12.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1分)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准答案: B1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标准答案: C14.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1 分)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标准答案: D1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 C1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2011年1月31日修改)1-5 BBCCA 6-10 CACCD 11-15 DCCDB16-20 BABBD 21-25 AAACD 26-28 ADC一、单项选择题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清楚明白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8.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1.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

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2.真理是(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三)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
学科研究的区别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 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 控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 难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 等,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 需要抽取更多的样本,而且 难以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 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小。 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 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 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 时空环境等因素。
2、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实证性、客观性和
清晰性等特点。 实证性:必须通过经验数据和资料的 验证,说明资料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 客观性:研究结果不因研究者本人的 身份、观念而变,只要采取同样的方 法便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清晰性:可理解性。
3.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的原则
生物等诸类自然现象有很大的不同。概括地说,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复杂程度不同。不能把研究自然现象的方
法直接搬进社会现象研究领域中来。

第二,因果联系方式不同。
第三,受认识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四,在自然现象中,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
大都是一些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在起作用。然


(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 的产生原因,它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 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 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 2、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 人文主义学科,其涉及到的是涉及人类活 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3、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 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 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 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的不同。

3.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6.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

7.利润和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8.利润率平均化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9.利润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指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

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2.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3.答案要点:错误。

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4.答案要点:命题错误。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

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中南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二)答案

中南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二)答案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5.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15.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缓和了竞争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7.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密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 唯物主义思想B. 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答案:B 解析:(P6)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一大题第1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从而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 联系的B. 精神的C. 发展的D. 实践的答案:D解析:(P48)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一大题第4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A. 普遍联系法B. 阶级分析法C. 矛盾分析法D. 具体分析法答案:C解析:(P56)本题在2009年10月真题第一大题第7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四点: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其二,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其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其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P35)本题在2008年10月真题第一大题第3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类似意识, 是意识的高级阶段)
•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 如徐霞客: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 终于写出<<徐霞客游记>> •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两者区别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表面的、外部的 低级阶段
内部的、本质的 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二,感性材料是丰富全面的。
辩证关系(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 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 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任何实 践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践,一定具体条 件的制约,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者驳倒现 有的一切。其次,实践对真理检验具有反复性 。
茫茫宇宙
UFO
外星人
• 注意区别: • 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标准的相 对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一、真理及其属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
1.真理 是指只有既与事物的表面联系,事物的 现象又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 相一致的认识。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像符合的认 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⑤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次,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与意义。

P28-29(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2、什么是物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何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局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怎样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存在着的。

(1分)(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分)(3)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它们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不可分割的,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就存在于它的相对性之中,并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因此,时间、空间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时间、空间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3分)(4)所以,既不能夸大时间、空间的的绝对性而否定其相对性,也不能夸大其相对性而否定其绝对性。

(2分)或是老师课件: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此观点错误。

因为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的正常存在,保持事物原有的度是必要的;但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

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5、简述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

答:(1)原因和结果是有差别的。

在一定条件下,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的区别是确定的。

既不能因果不分,更不能倒因为果。

(3分)(2)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规定、相互依存的。

原因相对于结果而言,结果相对于原因而言,二者不可分离,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3分)(3)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种联系条件下为原因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条件下会成为结果;反之亦然。

(2分)或是老师课件:原因和结果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也必定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

(2)内容与形式又是统一的。

第一,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相互依存,共处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

第二,内容与形式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7..如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为物质所决定。

这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从个人意志和好恶出发、从本本出发。

要唯实、务实,不能唯书、唯上,不能从定义、原则出发。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这要求人们必须从运动、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世界情况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

为此,必须解放思想,防止思想僵化。

(3)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时空之内才能运动。

这要求人们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反对各种脱离时空的错误。

(4)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这要求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規律办事。

老师课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第二章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4-65(简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是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2、简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69—70(1)从认识世界来看:+P70(2)从改造世界来看,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

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5.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6、什么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答:第二个问: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第一,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有其局限性,现有的实践无法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认识;第二,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7、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p82第三章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