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改革_政绩考核与土地财政_基于A省的经验数据

合集下载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引 言
土地出让收入达到 2 0.4亿元 。并且 ,各地 9199 城区面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通过土地开发 出让和转让取得收入 ,都是地方政府在分税制财
我国 自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 ,中央政府 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权力的划分上逐步稳定下 来 ,这对 于激励地方政 府发展经 济具有积极 作 用。但是 ,分税制改革的最初动因是要解决财政 包干制下两个 “ 比重” ( 财政收入 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 占总财政 收入 的比重 ) 下降的弊端 ,分税制在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
13 C I 6 .OT I
财经 问题研究
21 02年第 1 期
总第 3 8期 3
政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的运作 来增 加 收 入 ,是 增 加 财 政 收 入 的 重 要 来 源 J 。
程 瑶认 为 ,土地财 政是指 地方 政府 利用土 地所 有 权 和管理 权获 取收 益进行 的财政 收支 活动 和利 益 分 配关 系 ,包 括政 府通过 土地税 收 、土地 使用 权
府把 眼光投 向了土地。本 文对我 国分税制 财政体制与 土地 财政之 间的 关系进行 了深入 分析 .认 为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 国土地 财政 的一个重要制度 原 因作
用机 制 。通 过 对 土 地性 财 政 收 入 、: 方财 政 支 出缺 口和 土 地 性 财 政 收入 在 地 方 财 政 支 出 的 占比之 } 屯
曲地方政府 的行为方式,强化和激励地方政府对 土地财 政 的依赖 ,对我 国财 政体制 改革 形成 强力
的阻碍 ,不利 于财政体 制 的改革 与完善 。两 者之 间 的关 系 可 以简单描述 为 :首先 ,在分 税制 财政

关于分税制和土地财政关系的探析

关于分税制和土地财政关系的探析

关于分税制和土地财政关系的探析[摘要]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有效运行,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趋势,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政困境。

为走出困境,土地财政渐露端倪。

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又成为土地财政的重要推手。

土地财政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经济保障,但其弊端也日渐明显,房地产已经捆绑我国的经济,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分析土地财政和分税制之间的关系,并探寻解决路径,应该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分税制;土地财政;房地产1 前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统筹统支的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没有相对独立的利益空间和财政预算体系,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要听从中央的统一安排。

改革开放后,为了给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1980年,中央改变以往财政上的集权做法,采取“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方式,在财政上和地方分权。

这种财政包干制和农村集体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有颇多相似之处。

地方政府征税后,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向中央上交收入,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支配。

财政包干后,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迅速激活。

为维护本地的经济利益,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出现了博弈行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央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明细。

一些地方政府采取隐瞒收入的办法,千方百计减少上交中央的数额。

相对于地方预算收入,中央预算收入不断减少,“中央财政不但要靠地方财政的收入上缴才能维持平衡,而且还向地方政府借钱。

”[1]中央在财政上逐渐失去主导权和控制地位。

为改变这种局面,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

设立分税制的初衷是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设立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在税种的制定上,设立了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

为了消除以往地方政府隐瞒收入的弊端,中央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不再由地方代为征收,而是由国家税务局征收,中央税完全由中央支配,中央地方共享税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由中央返还给地方。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_一个实证解释_孙秀林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_一个实证解释_孙秀林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孙秀林 周飞舟摘 要: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发掘。

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

分税制集中财权使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以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了土地财政;利用省级的年度数据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无论如何评价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与财政包干制相比,分税制都是一个理性化的制度变革,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稳定互动框架,而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扩张模式是这次改革的意外后果。

关键词:土地财政 分税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作者孙秀林,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研究员(上海 200444);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 100871)。

自20世纪末开始,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城市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的热潮。

自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①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

此后,随着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城市中工业、商业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199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只有300亿元,到2011年上升到2.7万亿元。

以土地出让金为核心的土地财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土地开发和出让,地方政府是背后的主导力量,也是政府以地生财的主要手段。

土地出让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工商业·04·① 本文得到上海大学“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资助,是上海大学“社会文化地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得益于肖瑛教授组织的“公共性系列课题”支持,在数据分析部分得到白营博士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

文责自负。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号),1990年5月19日。

财政分权_土地财政与收入分配改革_以中央与浙江为例

财政分权_土地财政与收入分配改革_以中央与浙江为例

2010年第9期○杜平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浙江地方财政关系演变(一)财政分权演变为“两高一低”现象就中央与浙江地方的财政关系演变结果来看,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和财政分权重新安排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两高一低”现象,即浙江财政总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步提高,上缴中央财政占浙江地方生产总值比重逐渐提高,中央财政返还占浙江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步降低。

1994年~2009年,首先,是财政总收入占浙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高,上升了10.3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逐步下降。

1994年~2008年,浙江劳动者报酬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全国大抵也是如此。

其次,在财政占经济比重逐步走高的大背景下,上交中央财政部分占浙江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高,从1994年的4.3%提高2009年的8.7%,翻了一番。

第三,中央返还比重越来越低。

15年内占浙江GDP 比重平均仅为1.7%,从分税制改革之初占浙江财政总支出的约34.7%,下降到近年平均约为13.6%,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二)地方典型的“预算外收入依赖症”分税制改革形成的中央与浙江地方财政分权安排的直接结果,在现有的制度激励约束框架内,导致了浙江各级地方政府愈来愈依赖预算外、制度外收入,通过设立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推动地方投资建设,保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和各项民生资金支出,并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债务和庞大的融资利息偿还金。

2009年,预算外(包括制度外)的收入与支出,占浙江各级地方政府实际总收入与支出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地方各级政府依赖财政外收入来行使建设运营城市、提供公共产品等功能。

土地出让收入已经成为政府总收入也即总支出的第二大资金来源,“土地财政”在浙江已经名副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央与地方分税制框架下的一个产物。

但是,“土地财政”蕴含着巨大风险,一是地方经济泡沫化风险;二是地方工程投资断尾风险;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当前中央与地方财政制度安排存在的若干问题(一)改革出发点和基本面与当初有很大不同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财政收入仅占全国财政的22%。

我国分税制的评述:基于地方财力实证分析的结论_0

我国分税制的评述:基于地方财力实证分析的结论_0

我国分税制的评述:基于地方财力实证分析的结论一、分税制的国内外文献评论综述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财政分权(fiscal decentralization)的趋势,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75个转型经济国家中,84%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权力(Dillinger,1994)。

与此同时,对财政分权的争论也一直不断,无论理论还是实证结论,都有不同看法,在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方面,以Oates(1972)等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地方政府具有信息优势,能更好地代表本地区居民的偏好,因此,中央向地方转移财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全国经济增长。

蒂博(1956)的用脚投票模型、布坎南(1965)的俱乐部模型等开创性工作也勾画了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标尺效应、权力制衡等观点也认为,分权经济下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能够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削减预算赤字,防止权力滥用。

另一方面,质疑财政分权作用的声音并不鲜见,他们认为中央政府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避免外部效应的潜在成本,适当的集权反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财政分权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其积极效应,例如良好的民主机制,充分的地方自治和健全的机制安排等,但现实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存在很多漏洞,财政分权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难以避免。

不仅理论研究众说纷纭,分权的实证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局面,Xie、Zou和Davoodi(1999)对美国经济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而Akai和Sakata(2002)的研究却支持传统财政分权有正作用的观点;Zhang和Zou(1998)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与Davoodi和Zou(1998)对46个国家的研究,都表明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负;与之相反Lin和Liu(2000)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一个文献综述

“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一个文献综述

“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一个文献综述作者:闫富雄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20期摘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集“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于一身,财政分权形成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财政收支存在巨大缺口的事实;政治集权又促成了各地方官员的“晋升竞标赛”,进而促成了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弥补财政并实现晋升的执政理念,这进一步扩大了土地财政规模。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政治集权;土地财政一、分税制改革回顾(一)分税制改革实施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正得益于此,以“放权让利”为基本特征的改革开放促成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财政体制改革功不可没。

1979年开始的“财政包干”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但也造成了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中央财政收入薄弱、财政秩序混乱的现象(吴敬链,2005)。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分税制改革”应运而生,业界称为第三次财政分权改革。

(二)“分税制改革”的特征建国以来,在1958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包干”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丰裕、财源稳定,充分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发展经济的信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

但分税制改革的实施,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财源、税源,不仅改变了过去“地方富”的财政状态,而且事权逐级下放,加大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造成了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地方财政开始入不敷出,政府不得不寻求新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政治集权制度成为了这一行为的又一激励:中央政府有权通过政绩考核制度决定地方官员的任免和晋升。

Li and Zhou(2005)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观点,这也就导致了地方官员执政努力的扭曲,他们将竞相“竞次”,压低工业用地价格,以此作为吸引制造业项目投资的主要筹码,以增加政绩,换取自己政治晋升。

由此来看,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是影响土地财政的两大主力,本文将这两个视角出发,梳理两者对我国土地财政的作用机制。

二、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分税制改革强化了中央对全国税收的控制,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从而给予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财政激励,具体来看:(一)分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自主权和分配自主权从财政税收收支自主权来看,分税制改革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开征税种权力、决定税率的权利被限制了,并且预算内收入的运用被中央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具体规定,同时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权力也十分有限,面对大型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往往需要承担资金配套义务,因此,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称带来的财政压力,而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一压力,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自己可以掌控的“第二财政” ——土地出让收入(周振华,1999)。

土地财政的体制成因、隐忧与治理——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

土地财政的体制成因、隐忧与治理——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

( 一) 升迁锦标赛下的竞争 冲动 在 中国改 革开放 的发 展历 程里 . “ 以经济 建设 为 中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3 0
作者简介 : 孙 阿妞 ( 1 9 8 3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女, 河 南陕 县 人 , 现 供 职 于 中国人 民银 行 萍 乡市 中心 支行 。
关键词 : 土地财政 ; 政绩考核 ; 分税 制 ; 财政 分权
中 图 分 类号 : F 3 2 1 .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9 0 3 1 ( 2 0 1 3 ) 0 3 一 o 0 2 4 — 0 4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9 0 3 1 . 2 0 1 3 . 0 3 . 0 5
政府政绩水平 的重要指标 , G D P增 长率更高 的地 方政府 同级官员 , 可以提拔 到更 高的职位 。实证研究表 明, 更高
的G D P增 长 率 确 实 能 让 地 方 官 员 获 得 更 多 的 晋 升 机 会
n 】

这种政 治激励模式确 实为 中国经济 持续地高 速增长
革 的呼声 日益高涨 , 土地财政再次成为公众关 注的焦 点。 奠定 了基础 ,但唯经济 指标 为最主要 内容 的考核机制驱
湖 晦I 刚 E
土地 财政 的体制 成 因、 隐忧 与治理
基 于 文 献 研 究 的 视 角
剥、 阿妞
( 中 国人 民银 行 萍 乡市 e e 心支行 , 江西 萍 乡 3 3 7 0 5 5 )
摘 要: 本 文 在 梳 理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从 财政 分 权 和 政 治 集 权 两 个 方 面 考 察 了土 地 财 政 的 体 制 成 因 : 财政分权 下的 预 算 约束 和 政 治集 权 下 的 升 迁 锦 标 赛 激 励模 式使 地 方政 府 日益依 赖 土地 财政 。 土地 财 政 在 为地 方 经 济 发展 做 出贡 献

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

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
地财政 ’ ” 。
支付弥补 , 这个 角度 来说, 制本 身不应 从 分税 该 为县 乡财政的 困难状况 负责。 不排除转移 但 支付 的分配在地 区间没有实现 均等化 , 而造 从 成 某些地 区县 乡财政的 困难, 同时还存在下级 政府 支出超过预算而不必负责 , 而由上级政府
史上一座承前启后 的里程碑 , 中央和地 方的 对 关 系 以及 政 府 和 企 业 的 关 系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了特 定时期应有的作 用, 高海燕认 为, 在城 市
立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使我 国地方政 府, 特别是 县 乡 两级 政 府 的 财 政 收入 相 对 巨额 支 出 日益 捉襟 见肘,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靠举债 维持其正 常运转 ,土地财政” “ 在此背景 下有愈演愈烈的 趋势。这种现 象让我们不得 不进行反思 , 我们 要从源头上根除“ 土地 财政 ” 来的危 害就 I 带 必 建设的初期阶段 , 府主导的土地 经营模式可 政 以形成房地 产市场和 土地 市场互相 带动的双 赢局 面. 有利于政府增加 财政 收入 . 大城 市 加 建设投入 ,正是 凭借 着收取的土地 出让金 . 很 多城 市 才 完 成 了 最初 的原 始 积 累 。 但 作 为 特 定 时 期 权 宜之 计 或 无 奈 之 举 的 “ 地 财 政 ” 绝 不应 该 成 为 我 国财 政 的 常规 模 土 式。这种模 式 已经造成 了我 国许 多城 市税 收 超常规增 长, 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 各地 方向制 造业 、 筑业乃至一些快速 产生 G 建 DP和财政 收入 的 房 地 产 业 倾 斜 发 展 , 至 于地 方 产 业 结 以 构 可 能 过 度 “ 业 化 ” “ 市化 ” 并 且 这 个 工 与 城 。 制度 对地 方政 府 形 成 一 种 “ 驱赶 ” 应 , 效 即地 方 政 府将收入 的重 点由依 靠企业 的预 算 内收入 转到依 靠农 民和土地的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 ,

土地财政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基于江苏省的经验数据

土地财政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基于江苏省的经验数据

力 不 足 。但 是 营 业税 以及 其他 小 税 种 等税 收 收入 和
土 地 出让 金等 非 税 收入 1 0 0 %归 地 方 所 得 的现 实 导
致 了 地 方 政 府 对 此 具 有 极 强 的 获 取 动 力 。 另 一 方 面. 各级 地 方 政 府 是 事 实 上 的辖 区 内城 镇 土 地 的最 终 拥 有 者 , 地 出 让 主要 受 到 地 方 政 府 控 制 , 要 土 只
两 种 制 度安 排 。改 革 之后 , 中央 财 政有 了明 显 改善 ,
国土 地 出让 金 收 入 3 1 6亿 元 , 2 0 36 较 0 1年增 长 了近
2 5倍 。 年 间 其 占地 方公 共 财 政 预算 收 入 的 比重也 十 由 1 .%提 升 至 6 .%, 66 32 土地 收 入 成 了地 方 政 府名 副 其 实 的 “ 二 财 政 ” 第 。
金融与经济
2 1 .9 02 0
e o 槌 ( P ts 继
tti i 》 i 龌 锺 》F窳 { } } { f t e 鞠
土地财 政 的影 响 因素及 其实证
基 于 江 苏省 的经验 数 据
■ 夏
依, 郭传 辉
自 19 9 4年 实施 分 税 制 改 革 以来 , 方 财 政 压 力 日渐 增 加 。 为 了摆 脱 税 收 征 管 面 临 的 种 种 约 束 , 解地 方 地 缓 财 政 困难 , 方 政 府 被 迫 寻 求 制 度 外 发 展 , 中选 择 土 地 财 政 无 疑 是 最 重 要 的方 式。 文重 点 讨 论 地 方 政府 选 地 其 本 择 土 地 财 政 的 内在 逻 辑 , 图构 建 一个 三 因 素分 析框 架 以解 释 地 方 政 府 大 兴 土 地 财 政 的行 为 策 略 : 此基 础 试 在 上 , 文 以江 苏 省 l 本 2个 地 级 市① 例 , 过 对 其 2 0 ~ 0 0年 代 表 性 指 标 的 数 据 进 行 计 量 分 析 , 检 验该 框 架 为 通 022 1 来 的 解 释 力 ; 后 尝 试 提 出解 决 当前 土地 财 政 困境 的途 径 。 最

财政学几个重要问题

财政学几个重要问题

1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调节社会投资结构的必要手段。

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薄弱往往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政府投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下,属于市场活动的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发起基础性作用,而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市场机制已经走向成熟,主要通过市场的竞争实现经济的有效运行,政府主要是通过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而欠发达地区和人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人需要政府通过政府投资等手段培育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非竞争性的、微利或无利的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则要由政府充当投资主体。

基础性项目用于公益型项目投资通过与竞争性项目投资相结合,就可以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投资一方面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为企业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种项目与竞争向项目结合再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可以刺激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公益性项目投资与经济增长:政府增加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无论对当前的经济增长还是长远经济增长都具有于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创造更多的更新技术产品,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有新的增加生活总需求。

2 公共投资的主要范围和领域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司法、行政、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划、消防、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政府部门的直接投资是这类产品的唯一供给方式。

第二类,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有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

这些领域可以是政府投资的范围,也可通过政府补贴和特许权经营引入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投资经营。

我国的“土地财政”现状分析

我国的“土地财政”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的“土地财政”问题什么是土地财政?我们谈论“土地财政”,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土地财政。

从这个词的来源上讲,“土地财政”是学术界对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戏称。

就“土地财政”的定义而言,从不同的论文来看,似乎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但细读每篇论文的定义,似乎总是能找到几个共同点,这说明学界对于“土地财政”的认识分歧并不大,只是表述方式各不相同罢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土地财政”的定义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通过各种现象对土地财政做概括性的特征描述或行为总结来定义。

例如,“一般地,‘土地财政’是指中国现有的体制造成的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所带来的相关税费和融资收入的非正常现象”【1】;又如“‘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土地经营手段,获得土地出让金、土地税费以及利用土地进行投融资的行为”【2】。

从这些定义的表述可以认为,只要地方政府符合依赖土地的各种收益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或以土地为资源并大肆投入以发展经济的特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土地财政”。

其二,以施政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或行为目的对土地财政进行定义。

做这样定义的学者也不乏其人,例如,“土地财政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也是地方政府积极主导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目的。

”【3】,另有学者同样指出“‘土地财政’是我国地方政府用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4】;这样的定义似乎比第一种类型的定义更进一步,透过事情的表象看到了其中的实质与目的。

其三,有学者将“土地财政”抽象为一般性的概念。

例如,有学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及相关产业租税费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5】,也有学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6】将“土地财政”抽象为“模式”、“活动”、“关系”等一般性的名词概念,这又是对“土地财政”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现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多次显著的经济波动,伴随着财税体制的不断变革,土地资源资本化过程也日益加速,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了“三次圈地”现象的出现。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中国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情况,分析经济波动对土地资源资本化的影响。

经济波动不仅会影响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还会通过影响企业和政府的决策,进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文将研究财税体制变迁对土地资源资本化的影响。

随着财税体制的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的税收政策、出让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结合“三次圈地”现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进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的影响时,相关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本节将分别从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以及土地资源资本化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经济波动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经济波动会对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在经济增长高峰期,土地资源的需求旺盛,土地价格上涨,容易引发过度开发和圈地行为;而在经济衰退期,土地资源的需求减少,土地价格下跌,圈地行为可能受到一定抑制。

还有学者研究了经济波动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指出经济波动会影响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

解析土地财政摘要: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获取收益。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了大量的收入。

本文通过对土地财政的定义和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土地政策、财政体制、政绩考核角度考虑),并指出其弊端和危害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字:成因弊端治理对策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土地财政的定义。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土地财政”,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

中国大陆搞城市经营和土地财政,最早是从香港学过来的。

但香港是土地私有制,政府要先收购私有土地,进行初步开发后才能出让。

而大陆是土地国有制,往往凭借公权力和专政机关力量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并不是公平交易,以此牟取暴利,造成民怨沸腾。

其行政执法依据是国务院的《拆迁条例》,而不是全国人大的《物权法》。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主要“以地生财”的财政收入模式。

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通过出让土地,获取由土地带来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财政”愈演愈烈,基于土地出让而产生的收益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仅为1295.89亿元,而到了2007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己达11947.95亿元。

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所占的比重也迅速从2001年的16.6%上升到2007年的50.7%。

那么究竟土地财政是如何形成的呢?总体说,“土地财政”的形成过程,据有关专家蒋省三、刘守英等人在2006年所做的研究报告中声称,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

他们认为,1994年以来财政政策中的分税制改革“存在缺陷”,财力过于集中中央政府是土地财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税制改革、政绩考核与土地财政——基于A省的经验数据

分税制改革、政绩考核与土地财政——基于A省的经验数据
达 到 5 7
二、 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原因解释 : 三 因素 框 架
( ) 税制 改革导 致地 方财政 压 力剧增 一 分
2 纪8 0世 O年代 开始 的财政 “ 干 ” 制 改革 改 包 体 变 了计 划 经 济 时 期 财权 高 度集 中 于 中央 政 府 的状
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 , 这种现象愈 演愈烈 。文章试 图构建一 个解释地 方政府选 择土地 财政 的三因素
理论框架 , 从理论 上阐述三者共 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 的行为策略 。通过对 A省 1 个 地级市面板 2
数据 的实证检验发现 ,中 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 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 , 地方竞争体 制进一步驱 动 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 的土地财政策 略。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 政绩考核 ; 土地出让制度 ; 土地 财政
政 策建议 。
日渐增 加 。虽 然 中央政府 通过 采取 转移 支付 等制 度
安排 , 图弥 补地方 政 府 在 提 供公 共 服务 等 方 面 的 试 资金 压力 , 由于 各级 政 府 问 的事 权 与财 权 关 系 划 但
分不 清 以及转 移支 付 制 度 总 体设 计 存 在 的缺 陷 , 地 方政 府特别 是 基层政 府 财政相 当困难 。为 了摆脱 税 收征 管 面I 临的种种 约束 , 缓解 地方 财政 困难 , 地方 政
收 稿 日期 :O 2 4 O 2 1 一O —2
背 景下 , 中央 于 19 推 出 了分 税 制改 革 , 次改 94年 此 革 呈 现出两 大特 点 : 是将税 种划分 为 中央税 、 一 地方
税 和共 享税 三种 。在 主要 税种 中 , 费税 和 关税 属 消
作者简介 : 阳雷 (9 O , , 欧 1 7 一)男 江苏南 京人 , 国人 民银行 无锡市 中心支行 高级会计 师 , 究方 向为金融 管理学 ; 中 研 王浩 (9 5 , , 1 7 一)男 江苏南京人 , 中国人民银 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高级经 济师 , 理学 硕士 , 究方 向为金 融管理 管 研 学; 郭传辉 (9 1 , , 18 一) 男 湖北襄 阳人 , 中国人 民银行南京 分行 营业管理 部经济师 , 经济学硕 士, 研究方 向为金

城市化进程视角下的“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进程视角下的“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

协 整检验 , 建立 时间序列模型 , 对土地财政 与一般 预算收入、 经济增 长率、 城市化率之 间的长期均衡 关 系进行 实
证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 : 地方政府 面临的财政压 力和逐利行 为是促进 地方政 府向土地财政 “ 伸手” 的动力 , 土地 财政 的最大风险是危及 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 因此 , 须深化 财税体 制 改革 , 完善 土地 分配机 制 , 转换政 绩考 核标 尺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 促进地方 经济和社会 的和谐发展 , 这样 才能杜绝土地财政现 象。
21 0 2年第 1 期 总第 12 2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0URN AL 0F HARB N I UNI R I Y 0F C VE S T 0MME E RC
No. 201 I, 2
S r l .2 ei a No 1 2
财 政与税 务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出让; 城市化进程;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 31F1.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7 — 12 21 )1 04 — 7 F 1 ; 27 8 A 1 1 71 (02 O — 02 0 6


R sa c nL n ia c rbe i r a iainP rp cie ee rho a dFn n eP o lm U b nzt eset n o v
Ke r s:a d f n c ln o ae; r a i t n; u t i a l e e o me t y wo d ln na e;a d fr s l u n z i i b a o ss n bed v lp n a


引言 及文 献综 述
地财 政成 为名 副其 实 的“ 第二 财政 ” 。 近几 年来 , 中城 市 的扩 张力 度逐 年 加 大 , 大 这 在很 大程 度上 推动 了建 筑业 和房 地产业 政 府 通 过 大搞 土 地 财 政 来 获 得 土 地 为 之 带 来 的 丰厚 收 益 , 而加速 土地 财政 不 断 向前 迈进 。然 而 , 造 进 在

分税制、土地财政与政府体制改革

分税制、土地财政与政府体制改革
引 资等 等 的真 正 原 因 。 二 、 决 “ 地 财 政 ” “ 根 ” 策 难 解 土 .地 政
当 大任
当前 对于 “ 土地 财政 ” 问题 , 采取 的 主要措施是所谓的 “ 地根” 策。 政 自2 0 年下半 年以来 ,中央将土 地 03 政 策作 为宏观 调控的手段之 一 ,试 图以 整 顿开 发区 为突破 口, 绝 “ 地财 政 ” 杜 土
出让 金 收 入 为 1 . 元 , 9亿 2 占预 算外 收 入 的
6 . 金华市 的土地 出让 金收人为2 亿 93 %; 0 元, 占预算外 收入 的5 %; 8 义乌 市的 土地
出 让 金 收 人 1 亿 元 , 占 预 算 外 收 人 的 5
6 %。这 就 是 为什 么这 几 年 地方 为 了 0 G , 命卖 地 、 命建设 开 发 区 、 商 DP 拼 拼 招
带来的危害 。这次清理整顿 , 虽然将全 国
6 6 个各 类开发 区核减掉 了7 %; 划面 86 0 规 积也压缩 了近7 %, 0 但这次整 顿非但 没有
是在有 的地方城 乡接合 部 ,地方政 府和 开 发商联手利用农民 宅基地违 法违规进 行房 地产开发 。 地方政府能否继 续将房 地产业 的发 展作为拉 动经济的不二 法宝 ?就此 , 上海
房地产 界独 立评 论人 士顾 海波 认为 , 由
行业, 可持续发 展的是建筑业 , 房地 产对
土地督 察制度 的作用可 能较小 。在没 有 改 变 目前“ 财权 上 移 、 权 下移 ” 事 的财政 体 制 ,没有建 立更科学 的政绩 考核体 系 等前提 下 , 这样的措 施 照样 不会起作 用 。 上 有政 策 ,下面必 然有 对 策 。君 不 见 , 19 年《 地管 理 法》 改 后 , 98 土 修 上收 了征 用集体 土地的审 批权 ,所 有集体 土地 的 征用审批权一律上收 到省级人 民政府

分税制改革引发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城市化之反思

分税制改革引发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城市化之反思

的接 近 8% 迅 速 下 降 到 4 % 左 右 。可 见 分 税 制 使 0 5 中央集 中了大 量 的地方 财 政 收 入 , 占财 政 总 收 入 约 的 2 0 , 就 是 分 税 制 所 造 成 的 “ 权 上 收 效 0 % 这 财
次向地方政府借钱 , 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正是在这
种 背景下 , 动 了分 税 制 改 革 。所 谓 分 税 制 是 指 在 启 各级 政府 之 间 明确 划 分 事 权 及 支 出范 围 的基 础 上 ,
地方掌握的各种税 , 如何在地方 四个层级划分 , 并没 有作出明确的界定 。我 国的行政体制通行的是下级 服从上级 , 这就必然在各级政府问造成层层传递 , 造
国人 口城市 化 明显 滞 后 于土 地 城 市 化 , 出现 了近 并
的做法 。 因为 市 场 竞 争 要 求 财 力 相 对 分 散 , 宏 观 而 调 控又要 求财 力相 对集 中 。这 种集 中 与分 散 的相 互
关系, 反映在财政管理体制上 , 就是 中央政府 和地方
政府 之 间的集权 与 分权 关 系。 分税 制是 按 照税 种 划
9 4
度 看 , 方财 政 收入 在财 政 收入 中 的 比重 由 1 9 地 9 3年
行 贷款 , 了城 市基 础设 施 建 设 最 重 要 的资 金来 源 。 成 20 00年 以后 , 土 地 资本 化 ” 主要 驱 动 力 的 城 市 以“ 为
化, 日益 演变成 为各级 政 府 的“ 土地 财 政 ” 。所 谓 “ 土
分 税 制 改革 引发 的土 地 财 政 与 土地 城 市化 之 反 思
黄爱 东
(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 , 福建 厦门 3 12 ) 607

财政分权、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财政分权、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2021年3月第46卷第2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M a r.2021V o l.46 N o.2财政分权、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杨润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摘要:2020年以来,中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企业纾困㊁民生发展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地方土地财政现象带来的高地价㊁高房价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㊂由于分税制改革尚未实现事权与财权的协调,地方政府在努力扩大财源的过程中愈加重视带来可观收入的土地财政㊂利用2000 2016年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地方财政分权水平对土地财政的影响㊂研究表明,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出让面积,说明随着支出责任增加,地方政府在竭力扩大财源;收入分权水平则会对平均地价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发达的经济带来了土地溢价㊂同时,在晋升锦标赛的激励作用下,地方官员会更加偏向以地引资㊂因此,在优化土地财政运行过程中,中央需要划分好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强化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㊂同时,财政支出要更加积极有为,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适度为民营经济松绑㊂关键词:财政分权;土地财政;政治晋升;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21)02-0057-09D O I:10.3969/j.i s s n.1005-6378.2021.02.008一㊁引言及文献综述2020年以来,中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政府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纾困㊁民生发展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地方土地财政现象带来的高地价㊁高房价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㊂2020年9月24日在国家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很大㊂因此,加强土地财政研究恰逢其时㊂由于在财政包干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弊端,中央于1994年宣布实施分税制改革,将75%的增值税收入划归中央㊂2002年中央又进一步调整了所得税的分成比例,财政收入大量集中到中央政府一级,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而地方政府占有税收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财政收入占比也明显降低,下降到40%左右㊂分税制改革规范了地方财政的预算内收入,使地方独享的税收收入逐渐成为预算内收入的核心㊂虽然中央会通过转移支付退还地方财政一部分收入,但是中央政府依然掌握着财政收入分配的主动权㊂分税制改革并未实现地方事权与财权的良性互动,事权未随着财权而一同减少,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支出范围划分尚待完善㊂地方政府承担了主要的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支农㊁教育㊁医疗卫生等收稿日期:2020-12-20作者简介:杨润渤(1994 ),男,河北衡水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㊂8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基本公共服务㊂在这些巨大的支出责任下,地方政府由于缺乏明确㊁充足和规范的收入来源,地方财政普遍存在着支出缺口㊂为避免公共服务出现严重不足,地方政府竭力寻求新的财源㊂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地方政府面临强烈的经济发展需要,事权范围不断增加,支出缺口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仅依靠预算内收入难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㊂由于分税制改革对预算外收入没有进行过多管理,在扩大财源时有更大的激励去争取预算外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开始重视能带来可观收入的土地财政㊂2000 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由4.86万公顷增长至21.19万公顷,出让金收入从595.58亿元增长至36461.7亿元㊂而2016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87239.4亿元,出让金收入却达到预算收入的41.8%①㊂对于想要扩展地方财源㊁实现自身晋升的地方政府来说,通过所谓 卖地 的土地财政,可以有效地拓展财政收入[1-2]㊂(一)土地财政的由来与发展土地财政 的内涵十分广泛㊂从狭义上来说,土地财政收入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在辖区内获得的土地出让金㊂从广义上来说,由于地方政府的出让行为,入驻的工业及商业企业会为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及非税收入㊂因此,由于土地出让带来的相关税收和非税收入等也应当计入土地财政收入㊂本文所研究的为小口径的土地财政,主要关注地方政府辖区内的出让金收入㊁出让面积和平均地价㊂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㊁推动经济发展极为有效的方式㊂土地出让金收入自1994年起列入地方固定收入,无须上缴中央㊂这也就导致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这一重要财源,土地出让金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取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3]㊂分税制改革致使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地方政府也因此扩大了土地出让金规模[4]㊂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6]㊂D e n g等[7]还发现,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的增加会促进地方政府扩大土地出让面积,前期地方政府支出缺口越大,土地价格的上涨越多,后期土地价格会出现更高涨幅㊂(二)土地财政背后的激励因素地方政府之所以在发展土地财政方面受到很强的激励,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两大原因:财政分权的收入激励作用和政绩考核为主的晋升锦标赛㊂从财政分权角度看,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就是钱颖一等提出的 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 假说[8-10]㊂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受到的激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行政分权,地方政府拥有相对自主的经济决策权;第二个是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财政分权改革,中央将财权下放,地方财政上缴中央之后的收入可以自行支配㊂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激励地方政府发展辖区内经济㊂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向上集中,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并未重新划定㊂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扩大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㊂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扩大,增加了争取地方收入的动力㊂中央政府推行分税制改革,利用政治权力主动改变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地方政府只能通过改变自身政策安排适应新的环境,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㊂随着财政分权的推行,地方官员在本地区内的发展建设方向具备了更大的话语权,中国原本僵化的发展方式焕发了新的生机㊂晋升锦标赛理论则认为,处于行政体制中的政府官员,在关心地方的财政收入水平之余,对其自身在官场晋升竞争中的表现也十分上心㊂周黎安[11-12]在研究政府激励因素时提出了 晋升锦标赛 理论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政绩考核制度以经济指标为标准,官员的提升与当地经济增长状况紧密挂钩[11-14]㊂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的利益需求,在晋升的激励下更关心辖区内资源的多少㊁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公众的福利情况㊂该理论又进一步打开了地方政府行为的黑箱㊂晋升锦标赛理论强调个体的激励,重视政治制度的作用,初步探索了在经济因素和政治晋升双重激励下官员行为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㊂L i 等[14]发现,中央政府考核地方官员参照的是地方官员相对经济表现,地方官员会集中优势力量不断加强①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因十八大后政府行为约束趋严,对政府土地财政也有一定冲击㊂考虑到目前土地出让的现实情况以及可用的公开数据,本文将模型的观测期扩展至2016年㊂经济建设,用亮眼的成绩单来获取上级政府的关注,从而实现政治晋升㊂张莉等[15]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真正目的在于利用土地引资,而不是传统观点中的出让金收入㊂同时,该研究也指出,地方官员在激烈的横向竞争面前,只有借助扩大投资㊁加大投入的方法才有可能显著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晋升锦标赛中往往会出现当地投资快速扩张㊂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可能是基于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双重激励下的产物㊂ 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 理论与晋升锦标赛都聚焦于地方政府行为背后的激励因素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较少有文献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中国土地财政的影响,并且晋升锦标赛理论是否在土地财政现象中发挥了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究㊂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地方政府分权水平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晋升锦标赛在土地财政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再检验㊂二㊁数据及实证模型(一)模型及变量构建本文利用O L S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土地财政(L i t )㊁财政分权水平(R F D i t 和E F D i t )和相关经济变量(X i t )的实证模型,具体设定为:L i t =αR F D i t +βE F D i t +X i t γ+u t +v i +εi t (1)其中,L i t 代表城市i 在t 年时的土地出让变量,本文将主要研究土地出让金收入㊁出让面积及平均地价㊂R F D i t 和E F D i t 分别代表地方政府的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水平㊂X i t 代表一系列控制当地经济及人口状况的控制变量㊂本文借鉴J i a J u n x u e 等[16]㊁贾俊雪等[17]的模型设定,控制了经济发展(人均G D P 和人口密度)㊁产业结构(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例)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等主要的控制变量㊂在后续的晋升锦标赛再检验中,再次添加了任职时长㊁年龄㊁学历㊁出生地等因素㊂u t 和v i 分别代表模型中加入的时间固定效应和地级市的固定效应,以此来控制本文未能表征的时间和地方异质性㊂为了尽量贴近土地出让的现实情况,同时兼顾相关数据的可用性,本文的观测区间设定为2000 2016年,并以此构建覆盖279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㊂(二)变量与数据描述1.土地财政相关变量㊂本文土地财政相关变量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㊁出让面积和平均地价㊂土地数据包括279个地级市2000 2016年土地出让金的微观数据(西藏㊁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地级市由于数据缺失较多,不具有可用性和代表性,因此予以剔除)㊂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印发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两个‘规范“要求通过协议以及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都必须在土地市场网(w w w.l a n d c h i n a .c o m )上公布㊂本文从土地市场网上获取了2000-2016年详细的微观数据,并整合到地级市水平㊂本文对土地出让金收入做了两种处理:一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比当地当年G D P (l a n d i n c _p );二是以2000年为基准,利用G D P 平减指数得出土地出让金的人均实际值并取自然对数(l n r l a n d i n c _p )㊂土地出让面积变量为对人均出让面积取自然对数(l n a r e a _p )㊂本文计算的土地价格为当年的平均出让价格,即出让金收入比出让面积,得出土地价格计算实际价格的自然对数(l n r p r i c e )㊂2.财政分权指标㊂本文核心解释变量财政分权水平为收入分权(R F D )和支出分权(E F D ),构建方法为:收入分权(R F D )=地市人均财政收入地市人均财政收入+省本级人均财政收入+中央本级人均财政收入(2)支出分权(E F D )=地市人均财政支出地市人均财政支出+省本级人均财政支出+中央人均本级财政支出(3)中央本级的财政数据由全国G D P 平减指数调整,而省市一级的利用本省G D P 平减指数进行调整㊂95杨润渤:财政分权㊁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 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06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中央本级数据由财政部公布数据整理而来,省级数据由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得到㊂3.控制变量㊂本文在模型中也添加了相关的控制变量㊂控制变量的数据主要从各省的统计年鉴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整理而来㊂本文控制了地方政府人均实际G D P取自然对数(l n r g d p p)㊁人口密度的自然对数(l n p d)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例(f p)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例(s p)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G D P(i n v p)㊂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㊂表1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l a n d i n c_p出让金收入/G D P2.4644.0350.000196.400 l n r l a n d i n c_p人均实际出让金自然对数5.2082.271-6.3308.831 l n a r e a_p人均出让面积自然对数-0.2101.856-10.1003.738 l n r p r i c e土地出让均价自然对数5.4220.8060.6648.390R F D收入分权0.3210.1800.0330.961E F D支出分权0.6400.1310.1330.977l n r g d p p人均实际G D P自然对数9.6070.8546.90912.690l n p d人口密度自然对数5.6990.8961.5477.881f 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0.1570.0960.0000.518s 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0.4770.1120.1100.910i n v 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 D P0.5730.6760.01439.150注:西藏㊁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地级市由于数据缺失较多,不具有可用性和代表性,予以剔除㊂数据来源:各省的统计年鉴㊁‘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㊁土地出让网㊁相关政府网站㊂4.政治晋升相关变量㊂为了对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的关系进行再检验,在已经控制了地方经济及人口水平㊁产业结构和投资的基础上,本文加入更多影响官员晋升激励的因素㊂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会加入更多表征官员特性的变量: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任后晋升情况s e c_h i g h e r㊁m a y o r_h i g h e r,职级晋升设为1,职级晋升可能表明受到较强的晋升激励;任职年限的自然对数l n s e c_t i m e㊁l n m a y o r_t i m e,随任期的加长,官员可能更熟悉地方情况,发布政令更加得心应手,也有更强获得晋升的欲望;年龄的自然对数l n s e c_a g e㊁l n m a y o r_a g e,当官员年龄临近退休要求时,晋升的激励可能会变弱;任职省份与出生地是否一致的虚拟变量s e c_s a m e p r o v㊁m a y o r_s a m e p r o v,两地一致时,官员在发布政令时可能会更加适应当地情况;学历的虚拟变量d p l_s e c㊁d p l_m a y o r,若学历在大学及以上时设为1㊂官员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详见表2㊂表2官员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s e c_h i g h e r市委书记得到晋升0.6320.48201m a y o r_h i g h e r市长得到晋升0.7820.41301l n s e c_t i m e书记任职年限自然对数0.7720.61102.398 l n m a y o r_t i m e市长任职年限自然对数0.6710.58802.639 l n s e c_a g e书记年龄自然对数3.9460.0773.6644.174 l n m a y o r_a g e市长年龄自然对数3.9050.0833.5844.220 s e c_s a m e p r o v书记任职地是否为籍贯地34510.46701m a y o r_s a m e p r o v市长任职地是否为籍贯地34190.45401d p l_se c书记学历36270.33301d p l_m a y o r市长学历36270.34101注:除晋升㊁属地及学历等虚拟变量外,任职年限㊁年龄等取自然对数㊂数据来源: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及其他公开报道㊂三㊁实证结果分析(一)土地财政与财政分权本文首先检验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见表3㊂表3 土地财政与财政分权实证结果V A R I A B L E Sl a n d i n c _pl n r l a n d i n c _pl n a r e a _pl n r p r i c e (1)(2)(3)(4)(5)(6)(7)(8)R F D 1.4476.090***-1.138*-0.090-1.669***-0.9381.390**0.727*(1.178)(1.526)(0.646)(0.696)(0.580)(0.664)(0.627)(0.412)E F D 5.406***2.485**4.649***3.951***3.775***2.687***-0.7930.666(1.199)(1.245)(0.675)(0.649)(0.673)(0.686)(0.664)(0.406)l n r g d p p -4.772***-1.196***-0.950***-0.360*(0.655)(0.406)(0.363)(0.197)l n p d -0.807-0.0630.051-0.078(0.766)(0.221)(0.253)(0.172)f p -10.543***-6.323***-4.088***-2.010*(2.628)(2.050)(1.441)(1.147)s p 0.6760.2331.487*-0.840(1.617)(1.122)(0.847)(0.597)i n v p 4.172***-0.128***-0.101**-0.046*(0.291)(0.044)(0.043)(0.023)O b s e r v a t i o n s35083059350930503511305735053052A d j u s t e d R -s q u a r e d 0.1600.851 0.794 0.7950.749 0.7490.376 0.372 Y e a r F 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C i t y F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Y E SY E SY E S Y E SY E S Y E SY E S注:样本中包含中国279个地级市2000 2016年的数据,核心解释变量为分权水平R F D 和E F D ㊂控制变量控制了经济及人口水平㊁产业结构和投资㊂显著性水平方面,***p <0.01,**p <0.05,*p <0.1㊂由表3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地方财政分权存在极为显著的关系㊂土地出让金方面,从列(1)-(4)可以看出,支出分权(E F D )对土地出让金收入存在稳健且显著的正向作用㊂加入控制变量后,支出分权在至少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土地出让金收入存在正效应㊂土地出让金/G D P (l a n d i n c _p )及人均实际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自然对数(l n r l a n d i n c _p )的系数达到2.485和3.951㊂出让面积方面,列(5)-(6)显示,支出分权(E F D )对出让面积存在稳健且显著的正向作用㊂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支出分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土地出让面积存在正效应,回归系数达到2.687㊂基础回归(5)表明收入分权(R F D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负效应,但加入控制变量后影响减弱㊂平均出让价格方面,列(7)-(8)显示,收入分权(R F D )对平均出让价格存在稳健且显著的正向作用,收入分权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正效应,系数达到0.727㊂支出分权(E F D )的影响微乎其微㊂根据以上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2000 2016年间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会同时增加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的动力,努力扩大土地出让面积㊂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财政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负担了更高水平的政府支出责任㊂分税制改革实施后,随着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增加,事权与财权未能良好匹配,地方政府需要竭力扩大包括土地财政收入在内的预算外 财源 ㊂收入分权水平的提高则会对平均地价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这一现象则可能是因为收入分权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㊂从变量定义来看,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本地的经济禀赋越好,可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16杨润渤:财政分权㊁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 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施与市场环境,也就对企业部门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会出现一定的土地溢价情况㊂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土地出让的依赖更小,出让面积也会有所降低㊂此外,在显著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支出分权的效果要高于收入分权,这也意味着分权总体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加剧土地财政现象㊂(二)晋升锦标赛与土地财政的再检验为了检验晋升锦标赛是否存在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在原有模型中继续加入地方领导相关的控制变量㊂除关注原有的分权指标外,我们也需要关注G D P和官员晋升情况㊂周黎安等人的研究已经表明,较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回归结果见表4㊂表4晋升锦标赛与土地财政的再检验V A R I A B L E S l a n d i n c_p(9)l n r l a n d i n c_p(10)l n a r e a_p(11)l n r p r i c e(12)R F D5.454***0.079-1.2051.413*(1.558)(1.520)(1.223)(0.835)E F D3.191**5.086***4.550***-0.108(1.321)(1.449)(1.317)(0.681)l n r g d p p-1.964***-1.770***-1.355**-0.519*(0.584)(0.615)(0.552)(0.303)l n p d-1.012*0.0510.210-0.098(0.602)(0.406)(0.561)(0.337)f p-4.040-5.049*-3.708-1.375(2.454)(2.848)(2.309)(1.516)s p0.561-1.0910.015-0.507(1.500)(1.640)(1.386)(0.767)i n v p0.508**0.0040.079-0.116(0.197)(0.173)(0.153)(0.106)s e c_h i g h e r0.045-0.256*-0.288**0.002(0.123)(0.137)(0.118)(0.064)m a y o r_h i g h e r-0.0830.0950.0740.044(0.139)(0.207)(0.171)(0.093)L e a d e r C o n t r o l Y E S Y E S Y E S Y E SY e a r F 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 Y E S Y E S Y E SC i t y F 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 Y E S Y E S Y E SA d j u s t e d R-s q u a r e d0.6750.7670.7340.310注:模型核心解释变量为分权水平R F D和E F D㊂控制变量控制了经济及人口水平㊁产业结构和投资,并加入了官员相关变量㊂显著性水平方面,***p<0.01,**p<0.05,*p<0.1㊂由表4可以看出,列(9)-(12)结果表明,收入分权(R F D)和支出分权(E F D)两个变量保持了本文在上一节讨论的显著性,支出分权在至少5%的水平下是显著的,对两类土地出让金收入及出让面积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191㊁5.086㊁4.550㊂收入分权依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平均出让价格呈正效应,系数为1.413㊂从晋升锦标赛角度看,列(9)-(12)表明,经济发展水平(l n r g d p p),会在1%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土地财政出现负效应,两类土地出让金收入㊁出让面积及平均出让价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964㊁-1.770㊁-1.355㊁-0.519㊂列(11)-(12)显示,市委书记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中或许有更大的发言权,任后晋升(s e c_h i g h e r)对土地出让金收入(l n r l a n d i n c_p)和出让面积(l n a r e a_p)分别在10%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负效应,回归系数达-0.256㊁-0.288㊂由于以G D P为考核指标的政治晋升是对官员自身的激励,经济发展与任后晋升的同向影响表明,晋升锦标赛依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产26生了影响㊂而这一负面影响或许与张莉等人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目的之一在于利用土地引资,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发展经济会通过控制土地要素价格招商引资㊂同时,受制于财政支出压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土地出让面积,减少财政损失㊂(三)内生性检验由于变量设定因素,财政分权变量可能与土地财政变量存在互相影响,同时模型设定(1)也可能存在遗漏相关变量的情况㊂为了进一步控制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收入分权(R F D )和支出分权(E F D )设为内生变量,并以其一阶滞后项L .R F D 和L .E F D 作为工具变量对结果进行校正㊂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见表5㊂表5 内生性检验V A R I A B L E Sl a n d i n c _p (13)l n r l a n d i n c _p(14)l n a r e a _p (15)l n r p r i c e (16)R F D 5.762**-2.456-3.908**1.801(2.800)(2.334)(1.926)(1.314)E F D 5.449**6.611***5.382***0.808(2.315)(2.238)(1.973)(1.251)l n r g d p p -2.213***-1.314*-0.900-0.542(0.690)(0.672)(0.570)(0.362)l n p d -1.199*0.2440.449-0.164(0.674)(0.441)(0.630)(0.352)f p -4.084-4.622-3.122-1.561(2.476)(2.848)(2.255)(1.564)s p 0.460-2.035-0.486-1.020(1.522)(1.579)(1.387)(0.759)i n v p 0.450**0.01940.0996-0.128(0.197)(0.172)(0.159)(0.109)s e c _h i g h e r 0.0574-0.236*-0.240**-0.0193(0.126)(0.134)(0.119)(0.0623)m a y o r _h i g h e r -0.08570.09320.03570.0797(0.145)(0.206)(0.179)(0.0947)L e a d e r C o n t r o lY E S Y E S Y E S Y E S Y e a r F 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 Y E S Y E S Y E S C i t y Fi x e d E f f e c t Y E SY E SY E SY E SC r a g g-D o n a l d T e s t 291.410291.601282.889291.281K l e i b e r g e n -P a a p T e s t 22.84824.49225.08722.720A d j u s t e d R -s qu a r e d 0.6690.7580.7250.294 注:样本中包含中国279个地级市2000-2016年的数据,核心解释变量为分权水平R F D 和E F D ,工具变量为其一阶滞后项㊂控制变量控制了经济及人口水平㊁产业结构和投资,并加入了官员相关变量㊂显著性水平方面,***p <0.01,**p <0.05,*p <0.1㊂C r a g g -D o n a l d T e s t 和K l e i b e r g e n -P a a p T e s t 为弱识别检验,检验值大于S t o c k -Y o g o T e s t 的阈值意味着工具变量有效,S t o c k -Y o go T e s t 5%水平下的阈值为11.04㊂各个C r a g g -D o n a l d 检验和K l e i b e r g e n -P a a p 检验表明,本文构造的工具变量较好地通过了有效性检验㊂同时,从表5列(13)-(16)的结果可以看出,支出分权水平(E F D )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显著性水平㊂支出分权(E F D )对两类土地出让金收入(l a n d i n c _p ㊁l n r l a n d i n c _p )和土地出让面积(l n a r e a _p )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5.449㊁6.611和5.382㊂这一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当稳健,随财政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会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出让面积产生显著的正效应㊂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表明地方政府负担了更高水平的政府支出责任,同时也增加了地方政府获取36杨润渤:财政分权㊁政治晋升与土地财政 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46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土地出让金的动力㊂整体来看,分权水平的提高依然会加剧地方土地财政行为㊂四㊁实证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2000 2016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地方财政分权水平之间的关系㊂实证结果表明,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出让面积㊂随着地方财政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负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事权水平较高㊂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一直在探索地方财政事权和财权的良性互动㊂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日益扩大,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增长难以覆盖不断增长的支出责任,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竭力扩大包括土地财政收入在内的预算外 财源 ㊂另一方面,地方收入分权水平的提高会对平均地价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这一现象则是由于收入分权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的收入分权水平越高,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禀赋越好,可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与市场环境,也就对企业部门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会出现一定的土地溢价情况㊂此外,本文对晋升锦标赛是否会影响土地财政行为进行了再检验,结果表明晋升激励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出让面积存在一定的负效应㊂这一现象或许是因为地方官员受到以G D P为考核指标的政治晋升的激励,希望借助控制土地要素价格吸引投资,以地引资发展经济㊂2020年以来,中国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财政政策就要更加积极有为,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政府面临更加严峻的收支形式㊂在做好过紧日子㊁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外,地方政府也需要积极作为,保证基层运转㊂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下降,在 六稳六保 的责任之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缺口有扩大的趋势㊂这些新情况也表明,以往的土地财政在新时期不可持续㊂根据以上情况,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划分好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实现事权与财权的良性互动㊂在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央可以适度下放财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留存比例,并用好转移支付工具,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支持㊂同时,中央政府可以上收部分事权,承担部分受众较广的公共物品和建设职能㊂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㊂扩大绩效目标的覆盖范围,强化资金使用主体的责任观;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强化重点项目支出;加强对绩效运行的监控,财政资金使用增质提效㊂三是财政支出积极有为,确保减税降费成果㊂坚持供给侧改革路线,将资金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㊁科研攻关㊁教育发展等方面;用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减税降费措施落实;以税费促进经济转型,适度为民营经济松绑㊂参考文献:[1]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100-115+205.[2]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㊁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7):51-59.[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 课题组,李青,李剑阁,蒋省三,韩俊.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J].中国发展观察,2006(5):4-9.[4]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4):40-59+205.[5]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1):60-64.[6]李勇刚,高波,许春招.晋升激励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的估计[J].产业经济研究,2013(1):100-110.[7]D E N G Y H,G Y O U R K O J,WU J.L a n d a n d H o u s e P r i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 C h i n a[R].N b e r W o r k i n g P a p e r s,2012,N o.18403.[8]Q I A N Y Y,W E I N G A S T B R.F e d e r a l i s m a s a C o mm i t m e n t t o P e r s e r v i n g M a r k e t I n c e n t i v e s[J].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1997,11(4):83-92.。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分析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分析

一、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
分税制改革
地方 地方政府财政、事权不平衡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 提高服务,解决财政困难 非规范税收 土地税收 避开管理 逼官卖地
中央
上收税收,下放责任
管理不规范
只规范预算内政府资金管理,预算 外资金收入运作模式没有有效规范
二、政绩考核制度与土地财政
GDP
政绩考核体制
内 在 激 励
万万没想到:土地财政——半港货
中国大陆搞城市经营和土地财政,最 早是从香港学过来的。但香港是土地私有 制,政府要先收购私有土地,进行初步开 发后才能出让。而大陆是土地国有制,往 往凭借公权力和专政机关力量强行征地拆 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并不是 公平交易,以此牟取暴利,造成民怨沸腾 。其行政执法依据是国务院的《拆迁条例 》,而不是全国人大的《物权法》。
政府成了市场主体,在于政府以管理手段实现 经营目的
土地财政的危害
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 征地
征地
征地
征地 过程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危害
不可持续性
加大了金融风 险
产业结构畸形 发展
解决对策
滋生腐败
不利于优化经 济结构
缺乏监管
化解“土地财政”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 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 , 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 的过度依赖 1.中央政府参与土地出让金的分享 , 弱化地方政府扩大出 让土地收益的动机 2.在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土地购补偿和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种田无地 、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难题。 3.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专用基金 , 规定其不 得作为政府当期收入安排使用。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论文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论文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研究摘要:随着土地财政弊端暴露的越来越多,土地财政转型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土地财政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后,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权,减少事权,改变官员考核制度,完善土地所有权与征收制度,征收房产税等措施研究我国土地财政的转型。

关键词:土地财政土地所有权土地征收制度房产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土地财政已经难于适应时代的发展,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为了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财政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1 土地财政的弊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为了彰显政绩,大搞城市基础建设。

而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的银行贷款。

这种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显然是一种对地方财力的透支行为。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无限供给,在坚守18亿亩耕地不动摇的前提下,土地增量只会越来越少。

而以土地抵押所获取的银行贷款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地方财政负担。

土地财政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地方政府随着负担加剧,财政收入愈加不稳定。

在我国,土地为国家所有,各级政府作为国家代表,对土地的流动制定政策规章。

地方政府利用职权,低价强制征收农民土地,将集体所有的耕地转变为新的增量土地。

在土地供给市场,政府是唯一的一级供应者,居于绝对垄断地位。

政府官员在土地出售的过程中,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交易的非市场化,使得房地产业腐败现象特别严重。

地方政府为了追逐gdp,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兴土木,使得与建筑相关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过度发展,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变成了一种畸形的城市化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步伐。

同时又使得我国的gdp增长严重依赖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使得我国的经济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低价的协议出让,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制造业发展,以期取得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增加;另一种方式则是“招拍挂”的商业用地,这些土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价格也急速升高,进而增加了开发商成本,造成了高房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5期2012年9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5 No.5Sep.2012收稿日期:2012-04-20作者简介:欧阳雷(1970-),男,江苏南京人,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学;王浩(1975-),男,江苏南京人,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高级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学;郭传辉(1981-),男,湖北襄阳人,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学。

分税制改革、政绩考核与土地财政———基于A省的经验数据欧阳雷1,王 浩2,郭传辉2(1.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江苏无锡 214031;2.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南京 210002)摘 要: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文章试图构建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三因素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三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

通过对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政绩考核;土地出让制度;土地财政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2)05-0067-06一、引 言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压力日渐增加。

虽然中央政府通过采取转移支付等制度安排,试图弥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压力,但由于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划分不清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总体设计存在的缺陷,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相当困难。

为了摆脱税收征管面临的种种约束,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被迫寻求制度外发展,其中选择土地财政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

1989年,土地收入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不含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比例为0.24%,1994年这一比例突破20%,2003年达到55%,至2010年达到了77%的最高点。

土地财政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地方财力紧张,不得不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经济因素,也有以GDP和财政收入为主的政绩考核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内在激励的政治因素等多种原因。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研究土地财政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重点讨论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内在逻辑,试图构建一个三因素分析框架以解释地方政府大兴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A省12个地级市为例,通过对其2002—2010年代表性指标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来检验该框架的解释力,最后尝试提出破解当前土地财政困境的政策建议。

二、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原因解释:三因素框架(一)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剧增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财政“包干”体制改革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状况,扩大了地方财权,但同时也导致了中央财政日渐拮据。

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46.8%下降到1993年的31.6%。

在此背景下,中央于1994年推出了分税制改革,此次改革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三种。

在主要税种中,消费税和关税属76于中央税,营业税以及其他小税种属于地方独享税种,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属于共享税(2001年之前所得税归地方独享,2002年之后由中央和地方分成)。

这种划分使得中央财政有了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

二是为了提高经济发达省份的积极性,照顾既得利益的分配格局,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可用财力,实行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两种制度安排。

改革之后,中央财政有了明显改善,中央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但地方财政尤其是乡级财政出现明显困境,不少地方政府只有在得到中央转移支付收入的前提下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在分税制这种制度安排背景下,一方面,100%的消费税与关税、75%的增值税以及60%的所得税归中央财政所有,地方政府对这部分收入的追寻动力不足,但是营业税以及小税种等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100%归地方所得的现实导致了地方政府具有极强的攫取动力。

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是事实上的辖区内城镇土地的最终拥有者,土地出让主要受到地方政府控制,只要实施土地财政,地方政府不仅能收取数量可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还能收取大幅增加的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税收收入(如房产税、与房产交易有关的契税等),以弥补地方财力不足。

如图1所示,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从2001年的1 29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 111亿元,十年期间增加了近20倍。

其占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9.19%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76.6%,土地收入成了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

用,制造业的壮大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吸引的外资越多,经济发展越好,就更容易吸引资金的流入,在“晋升锦标赛”中也容易取得领先地位。

因此,地方政府不惜开出优惠再优惠的条件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中低价出让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竞相招商引资发展辖区经济的重要“硬件”手段。

此外,地区间竞争越激烈,地方政府就越倾向于低价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

在经济考核指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依靠“以地生财、以地引财”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得到大大强化。

(三)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为土地财政提供制度保障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大行“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缺陷。

《宪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循的原则的第二条规定“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即不允许农民承包地转为非农用地”。

按照这些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由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行使职权,政府在出让土地上拥有以下权力:一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国家土地可以出让;二是所有土地的出让必须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农用地的出让须有政府先征用转化为国有土地,再按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出让);三是政府有权决定土地的出让方式和补偿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权力的存在以及制度难以有效执行的先天不足为地方政府大兴土地财政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处置属于国家的土地,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行为得到强化。

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经济人”和“行政人”的双重角色,其“行政人”的身份赋予其征地过程中的强势和非对等谈判权力,其“经济人”角色则激励其尽可能追求收益最大化,而现有的征地制度则为其提供了获得直接性非生产利润的可能,有人将这个过程视为地方政府的“制度性寻租”行为。

由于政府掌握了土地的最终供给,形成了事实上的土地出让垄断,政府可以自行确定土地投放数量、地段、投放时间以及挂拍底价。

在现行“出价高者得地”的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下,开发商为了拍得土地,不得不竞相高价投标,“地王”在各地不断涌现。

开发商拿地成本的上升将驱使房价不断上涨,房价的上涨又会反过来推动土地拍卖价格的上涨,而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这更加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

地方政府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企业财政”模式走向倚重土地出让的“土地财政”模式是中国走向大国之路的政治和经济领域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

面对制度变迁带来的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理性考量左右着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在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的“标尺竞争”的驱动下,在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庇护”下,土地财政成为了一个必然结果(如图2所示)。

同时土地财政在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上,既可能会促进地方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进步,但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冲突、推高房价、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等经济社会失衡现象。

三、实证研究本文采用A省12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理论解释的合理性。

由于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缺陷难以用具体指标描述,且该制度在2002年之后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实证检验中不包含现行土地拍卖制度因素。

(一)模型构建及样本数据选择基于上文的理论分析,构建如下回归模型:LDit=a0+a1FDit+a2AGDPit+a3AVEit+a4ACEit+εit其中LDit是土地财政指标,FDit是分税制改革指标,GDPit、AVEit、ACEit是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a0代表常数项,a1、a2、a3、a4分别表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εit是误差项,下标i、t分别表示A省i市和第t年。

本文采用2002—2010年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回归中有9年12个组别观测点,为剔除人口因素影响,所有样本数据均选取人均指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A省各市《统计年鉴》及《财政年鉴》。

(二)模型变量选择及说明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是土地财政(LDit)的衡量指标。

本文采用A省各地级市政府人均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衡量该政府土地财政的指标。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主体,严格意义上的土地财政收入不仅包括土地出让金基金收入,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收入。

由于土地出让金绝对数额较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收入较小,占土地出让金比例不到10%,因此,并不会影响分析结果。

二是与土地财政相关的税收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征收比较规范,土地出让金收入完全受地方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即受制于现行土地拍卖制度和地方政府的土地拍卖行为),更能真实、直观地反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

对解释变量分税制改革(FDit)的衡量。

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对税种、属性以及分成比例进行确定以重新规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是财政分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中分税制改革的衡量指标采用财政分权的刻度指标来表示。

财政分权的测度已经比较成熟,从国内实际来看,一般采用下级政府拥有的财政收支份额来测度。

由于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规范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主要是收入分配),用下级政府拥有的财政收支份额的刻度方式主要是用于刻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分权程度,对于市级以下政府的分权刻度还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法。

在本文中,依然采用某地级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支出占中央人均预算内财政支出之比指标来刻度地级市政府的分权状况。

因为财政分权其核心之处是确定主要税种的属性及分成比例,省级政府与地级市政府之间的财政体制对地级市财政分权状况的影响不大。

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衡量指标。

本文中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利用各地级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地方人均一般预算收入(AVE)、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率(ACE)三个指标来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