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本文就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 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想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应准确全面地领会新课改精神高中历史新课改从课程目标到理念,从课程评价到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体现出时代性和新的价值观。
它提倡学生采用自助学习方式,即“自我导向、激励、监控”。
在课堂上, 不管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探究,皆需老师在切实把握、领会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前提下,认真备课、灵活把握。
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以培养其探究、创新意识, 最终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1]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本着从课程标准到课本再从课本回到课标的原则。
通常来说,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教师在短期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不适, 这是正常现象。
但从长远考虑, 我们教师应在思想、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新课改。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 也必须想方设法去克服。
二、新课改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好与差。
知识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 而能力又以知识作为载体。
基础知识不扎实, 就无法运用知识,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设计新情境就更无从谈起。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巩固、讲授好基础知识,切实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吃透教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 既总结了老教材的经验, 又吸收了西方和港台教材编写的诸多优点,适当加入了一些插图、史料,字体有宋、楷体之分, 一改过去教材呆板,真实感缺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缺点, 使教材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编纂的系统性、科学性及美学等原则。
而且现在的教材使教师的才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才能上好历史课;要在历史课中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都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需要教师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更新方法如今,新课改的速度加快,我们不得不面对教学改革的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历史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机会,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合理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放宽了各地区的教材制定规则,不少地区开始自行拟定教材,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
人教版教材的针对性强,内容新颖丰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比如《必修2》,教材的主题有八个,主要是中国古代经济、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程,研究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以这样一种时代关系为主要编排走向。
新课改要求教材中的每一单元之间都应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课后活动设计方面也颇费苦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为我们制订教学方案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历史必修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正确的品德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全面完成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人文情感,最突出的还是爱国热情,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提升总结教材的精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到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人物时,除了介绍他们的生平,还要从他们的内涵思想上去感染学生。
司马迁在最后的岁月里不屈不挠,写成了《史记》;而曹雪芹则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写出了《红楼梦》;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一历史教学
题, 去 查找 资料 , 把 学生 引入 “ 设境—探究一分 析一发 现一解
、
高一历史教学 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 学生历史基础薄弱。某些少数 民族地 区的初中忽略了历
史课 的正常教学 , 历史 、 地理等一直被 当作 “ 副科 ” 。 教学时 间常
被其他 “ 主科” 占用 , 学 生学习时 间不能保证 , 学生历 史基础非
常薄弱 , 更不用说形成相对完整 的知识体系了。 2 . 对历 史课缺 乏重视 。“ 学好数理化 , 走遍 天下都不怕 ” 的
3 . 畏难情绪严重。一些 学生认 为历史课就是记 与背 , 没有 太多智力含 量 , 所 以为取得好成绩 , 不少学生对考 点采取填鸭
式的死记 硬背 , 成为背诵 和应考 的机器 。而历史课 自然地成为
这些学生严重感到枯燥乏味的记忆课 。 但机械式 的背诵并未带
启示。 因此 , 教师要在高一 的历史教学 中穿插趣味性 内容 ,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并 注意与社会现实时事热点相结合 。如在 讲
观点 。 总 的来说 , 新教材在 学习难度上 比旧版教 材高一些 。 专
性 。在具体教学中 , 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 的 程度 , 把握 问题设计分 寸 , 逐层设 问 , 层层递进 , 注重 问题设 计 的有效性。 4 _ 从“ 学会 ” 到“ 会 学” 的转 变。俗话说 , “ 授之 以鱼 , 不 如授 之以渔 。” 新课程的关键理念是 以教师为辅 , 以学生为主 , 让学 生 由“ 学答” 向“ 学问” “ 学会 ” 向“ 会学” 转 变。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 导 学生从知识 的被 动接受者 , 转 变为知识 的主动学习者 , 在课 堂 上参与教学过程 ; 并且还 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 开后 , 对知识 点 加以简化 , 进行提炼 和概括 等 , 通过 这些环节来强 化学生对 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 例如 , 在讲 “ 伟大的抗 日战争” 时, 结合新 课程 的教学理念 , 在课前要 布置 学生进行适 当的预习 , 在此基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中学历史教学
1 . 根据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存在且亟待解 决的问题 。
2适 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 , 学生 的心理教师 、 心朋友 , 进他们 的心灵世 . 做 知 走
界 , 塑 造 一 个 个 全新 的 “ 去 自我 ” 。
3配合班 主任做好 学生的思想工作 , . 要重视端 正学生 的学 习态度 , 制订科学
r
展示 相关 资料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激发 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 , 师应 注意 教
r
● ,知识 的更新和重Fra bibliotek构建 , 以适应课程改革 的要求 。 二、 新课改下怎样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近几 年的高考历史 试题越来越重 视对学科能力 的考查 , 试题 答案 已不拘泥 于教 材的文字表述 , 而是 以教材为 依托 , 引申出大量 的知识 和观点 。 者在教学 笔
三 、 托 教 材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依 1 导 学 生理 解 理 性 历 史概 念 。 引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 事物的抽象与概括 ,反 映人们 对历史事物 的本质属性 和
特征 的认识程度 , 理解 历史知识 的起 点 , 是 也是高考考 查的重要 内容。 历史概念 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 念两大类 。 实概念在教材 中一般有较详细 的介 绍 ; 史 理性 概念 在教材 中却没有系统 的、 完整 的介绍 , 而是分散 于历史 知识 的表述之 中。 因
… — — — — —
===== ==== = ====== == =
… n。 j
≤: 一 _ r
——
删 ■
求。
一
。
、
新 课 改 下 如何 整 合 教 材
1 究课 标 要 求 , 比教 材 , 看 不 足之 处 。 . 研 对 察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正在悄然地改变课堂教育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但要求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向“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转变,而且要坚持终身学习,抛弃过旧陈腐的一些教育理念,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必须适应学生的相关学习行为,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趋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教学双赢”的教育教学目的。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不断实践,要求我们身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要完成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转变;第二,完成由僵化的、呆板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向开放的、社会化的、现代化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完成由研究普通的、一般的、共性的历史教育教学教法向研究特殊的、常态的、个性化的历史独立自主的学法转变;第四,完成以考察简单基础知识记忆为主向考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能力拓展为主的评价体系得转变。
在这四种转变得落实实施过程中,肯定受着陈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为应对这样的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怎样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提高呢?笔者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一、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教师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怎样的教育行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概括教育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树立“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崇高的师德不仅历史教师要有爱国主义的情怀,有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信念,而且也包括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理解与把握。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升级,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相继推出。
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更是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在新课改方案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均有所调整,这也对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历史学科本质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学科。
历史博大精深,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这门学科,教师要通过多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历史文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历史学科是可以激发思维的学科之一。
历史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解读史实和文献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历史研究项目来升华历史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历史多元文化认知在新课改下,历史课程不仅局限于中国历史的教学,而是逐渐开放到了国际历史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历史教育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开放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面对不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参与性和包容性。
四、注重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历史实践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文化,感悟历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历史文化的人文内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物观察、博物馆参观、历史资源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依赖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文化认知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2022年9月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3+1+2”模式逐渐从8省扩展到全国。
统编版历史教材开始逐渐成为各地高中的唯一可选教材。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立足于新课标,立意上由过去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一线教师在迎接这种转变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准备不足,导致真正教学时存在了诸多的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应该怎样解决?简单举例如下。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一线教学的老师,只要不是2019年新入职的教师,虽然身体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但思想挂念还停留在上一轮新课改之中,甚至个别年龄偏大的老师停留在上上一轮的教材之中。
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仍然追求知识与能力,而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追求素养。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而素养指的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能力是人的外在表现,而素养是人的内在修养。
历史学科追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史学意识,进而感悟家国情怀。
由于一线老师停留在上一轮新课改养的观念中不能自拔,因此盲目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导致出现了课程进行不顺利,讲不完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师补充了太多知识,而忽视了现行教材下的知识,这在网上那些所谓的“优质课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建议是:教师首先要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意识,明确核心素养的层级要求,不要把所有的第四等级要求都在一节课中予以体现。
教师要自己熟悉每一个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既不要将核心素养矮化(如时空观念就是时间+空间),也不要将核心素养拔高(如现在所有的公开课为了落实家国情怀最后都生拉硬拽地和现实联系)二、知识储备的不足问题新教材的《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增加很多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中世纪的内容和亚非拉地区的历史内容。
这部分内容,对于多数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不熟悉的内容,多种文明不清楚,多个王朝记不住,多位人物搞混淆是课堂上常有之事。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困难1. 教学资源不足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的教学资源并不足够,这就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感到历史学枯燥乏味。
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依然不高。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体系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困难。
4. 压力较大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对教师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对策1. 积极引进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物、历史影视资料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故事情节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 完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要求,学校可以逐步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课堂表现、作业等,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4. 强化教师培训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可以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增强他们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种种困难,但只要教师和学校能够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对策,相信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使得历史教学更好地融入到新课改的大框架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在认识上得到了新的提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其达成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教学中的挑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其中包括历史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态度和历史文化素养等。
历史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这一点包括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思维能力。
这一点包括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历史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历史观点的形成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进行历史事件的复杂判断,形成批判性的历史观点。
历史情感态度。
这一点包括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审美情感。
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
历史文化素养。
这一点包括学生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能力和历史文化创新的能力。
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文化有所传承和创新,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历史教学中的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态度的培养。
历史教材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材以内容为主,而忽视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缺乏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由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缺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问题,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新课改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繁杂、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问题一:教学内容繁杂在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大幅度扩充,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历史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策一:优化教学大纲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将重点教学内容明确化,将一些次要内容进行适当减少。
同时,可以将一些历史研究方法等辅助性知识放在课后学习或选修课中进行教学,以减轻学生课堂负担。
对策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可以采用错峰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的真实场景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对策二: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历史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中。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问题三: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历史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一:开设趣味化的历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设一些趣味化的历史课程,如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文化体验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近十年,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
但是,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困境历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高中历史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对历史课程的设置从未间断,而且侧重各有不同。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的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更是改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近十年的新课改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但是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育目标设定和实施的困境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开始实施历史教育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这是传统史学的共识。
当今社会我们提得最多的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历史学不能马上转化成生产力,所以整个社会都忽视历史教学的作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这样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历史学:是一门让人们明白何以为人的学科,应当是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眼见、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的学科。
再看具体的目标设定,新课改大纲把中学历史目标定为三重。
第一重是要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历史观;第二重是掌握历史考证的基本方法;第三重是情感体验的完成,即价值观的体验。
从新课改历史教学目标的阐述上来说,是比较完善和科学的。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完成这三重任务吗?答案是不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直接当成教学目标,目标叙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不能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或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准,忽略目标的全面性,或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分离,在教学中不能把目标贯彻始终,等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重知识、系统到重方法、专题。
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搭建问题式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一、教学理念1.从重知识到重方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自主归纳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掌握基本史实和观点,加强运用能力训练以及学会探究新知识。
2.从重系统到重专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历史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其优点是注重历史知识的连续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但过分强调政治史,对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知识点太多、太繁琐。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将历史细分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几个专题模块,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专题,开展有效学习。
二、教学策略1.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提问能够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搭建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合理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历史教学多是以老师的口头讲授为主,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如:通过排演历史剧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多元综合的教学评价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相互间的评价,甚至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26-0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首先,精辟开讲,先声夺人。
”文如看山不喜平”一种新奇巧妙、引人人胜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准备心理之中,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学习新课上,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导入,或巧设疑问,或以情动人,或结合时事……通过不同的方式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获取知识的境界,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
其次,求新求异,不断创新。
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但大部分的学生不爱学习历史,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由于历史课堂教学不尽人意,缺乏趣味性。
为此,我大胆探索,力求在”新”、”异”上创出特色来。
最后,营造情景,以情求趣。
恰当合适的语言会很快将学生引入思辨的天地,趣味横生的语言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应该用语言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学、乐学,陶醉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2.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
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
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
(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
千年 的历史要有正确且系统的认识 , 仅仅通过简单 的课 堂学 习是无法实 现的。 因 此, 在新课改 的指导下 , 教师要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 , 对教学 手段进行 改进 , 将 历史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 , 指导教学 实践 , 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教 学方法 的全 面优 化 , 促进历 史教学课 堂效率 不断提 高 , 推进素质 教育 的全 面实
以引 导学生思考分 析秦朝的“ 焚书坑儒 ” 和汉朝 的“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对 当时
的文人和后来 的科举 制度都产生 巨大的影响 , 有积极 的也有消极 的。 教师可鼓 励学 生参 与到课堂讨论 中 , 增强学生学 习的兴趣 , 引导学 生不拘泥于传统的视角
动中。 而 在平时的教学 活动中 , 教 师没有经过全 面的准备 , 在课 堂 上 也 放 松 了要
求, 学 生也无法如展示课一 样与教 师进行 紧密的配合 , 那么 , 在平时 的课 堂中必
然 无 法 收 到 与 展 示课 相 同 的教 学效 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包含 了很 多的内容 , 而这些 内容 与有 限的课时之 间则 形成 了一种矛盾 。 因此 , 很多学校高三的课堂教学 , 为了赶 教学进度 , 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为学生进行补 习, 而课堂 中的探究活动也往往 由于受到教学 时间的限制 而草草结束 。 在这种情
况下 , 教师 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 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也无法达到教学 目 标的要求 。 2 . 学 生的认知水平 与教 学 目标要 求之 间的矛盾 。 由于受 到不 同地 区考 试制
件的本质无法进行清晰的把据 , 历史教材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天书 , 很 难引起学 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引言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新课改作为一次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历史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因此,历史教师的角色也需要相应地发生转变。
二、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角色定位1.学科知识传授与培养历史素养的结合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师要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通过探究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开设课堂讨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透彻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同时,历史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历史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
通过历史教学,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思维,使他们能够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1.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通常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和单向的教育者,而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指导和协助作用。
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通过合作和互动来共同解决问题。
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整合者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前言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重视单一的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新课改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也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二、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习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的角色,学生被动地接受其灌输的知识。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从重视知识点到关注问题新课改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历史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者。
3. 从重视过程到注重结果新课改要求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历史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历史教师需要实施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通过项目的评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 从讲解者到协同学习者新课改强调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历史教师也不再是单一的讲解者,更要跟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
历史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密切合作,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5. 从教育者到辅导员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更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责任。
历史教师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目标设定,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
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
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
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2019年统编历史教材的推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
本文重点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应用及其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或重现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时期,进而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不足。
然而,如何妥善设计与应用情境活动仍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法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新机遇一、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模拟或重现某一特定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在一个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历史事件或时期相关的情境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古代的朝廷辩论,或是重现近代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情境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地看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课这一知识点:“鸦片战争”为例,在历史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对鸦片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可以带给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鸦片战争和条约体系”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当时的国际与国内环境,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带来的长远影响。
首先,教师需为学生设计具体的角色,如清朝皇帝、大臣,英国外交官、商人以及普通的中国民众。
这些角色都配备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和任务,确保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各自的历史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美国的一位教授说过:“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学科绝对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历史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与事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悠久生动的历史画卷生硬地分解成年代、数字、事件、人物,只强调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将历史课上成了枯燥、单调、呆板的理论说教课,学生的学习就是依靠教师的强行灌输,对文本的阅读只是限于记忆,整个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人们对历史教学也更为关注,这既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思想指导与教学方向,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使历史学科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呢?
一、以图学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郑樵在《通志》一书中指出:“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历史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文字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统一,密不可分。
现行历史教材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片,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激活历史教学。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
礼物来接受,就会积极而主动地完成。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就会消极对待、被动完成。
图片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对外被迫开辟10个通商口岸。
如果让学生生硬地记忆这10个通商口岸,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即使记住了也是短暂机械记忆。
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形势示意图》来辅助学生的记忆,在地图上划分成长江沿岸、沿海、岛屿三个区域来加强记忆。
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会联系具体的方位来记忆,更利于学生形成长久记忆。
2.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历史是枯燥的、抽象的,但是只靠阅读教材与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透彻。
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能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北宋城市经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这样将繁荣的景象以具体的形象与实物表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
又如,漫画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以独特的视角来传递相关信息,这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收集相关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多
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被动静止的教学模式,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原本需要语言描述来进行的教学变成拥有形象直观的图片、动听悦耳的声音与精彩逼真的视频,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尤其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它包罗万象,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传达这些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学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静止枯燥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地表现出来,让教材中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再现真实的社会与历史,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更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展开积极的评价,产生新的见解。
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截取《鸦片战争》中的某些画面插入课件,适时播放给学生,利用生动逼真的历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让学生重温那段难忘的屈辱的历史,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鸦片带给人民的灾难、林则徐禁烟的决心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这些是教师语言传授所不能取得的效果,既让学生熟记历史史实,同时又加强了爱国教育、人文教育,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
权还给学生。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础开展的自主探究性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种种表现。
这符合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自我需求。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与自主性。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学生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能够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探究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3.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既是现代社会的必要素质,也是提升探究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启发,在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中深入探究,从而达成一致见解。
这样的
学习方式更能发挥全体学生的特长,将全体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积极的探究性活动中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从而延伸探究空间,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的历史教学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有趣而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责编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