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习题1.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课前预习】(一)知识清单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照相:锁定了瞬间即逝的,保留了社会发展的,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电影:中国人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二、剪发辫1、1912年3月,颁布剪辫令2、要求:3、剪不剪辫子成了的标志三、改称呼1、革除“”“”等官场称呼,政府职员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用“”或“”2、评价:体现了阶级追求的愿望。
四、服饰的变化(象征着时代变化)1、特色:(男士);(女士);(孙中山首创)(二)自主演练1、最早到中国摄影的人是()A.英国人 B.法国人C.俄国人 D.美国人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A.《定军山》B.《渔光曲》C.《开国大典》D.《英雄儿女》3、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A.汉族B.满族C.维吾尔族D.藏族4、清入关后,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
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天下是一家B.维护封建孝道C.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D.保持中国的传统5、中国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A.老爷 B.先生C.同志 D.师傅6、孙中山下令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是因为()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B.这样对别人更显尊重C.革命了,所以称呼要变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7、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8、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一般将中山装作为自己的正装,是因为()A.它是孙中山创制的B.中西的完美结合C.它是革命的象征D.设计非常科学,有利人的健康9、改革开放以后,男性正装首选()A.中山装B.茄克 C.大衣D.西装10、下列事件受辛亥革命影响的是()A.剪发辫 B.照相在中国出现C.电影在中国出现D.科举制的废除【巩固延伸】1.照相术最早诞生于 ( )A.19世纪30年代末 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2.照相术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A.19世纪40年代后B.19世纪70年代后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3.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和地点是( )A.1896年、北京 B.1896年、上海C.1905年、北京 D.1905年、上海4、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的出现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5、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辩令的是()A.慈禧太后B.宣统皇帝C.袁世凯D.孙中山6、“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称呼更简洁了7、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开始于(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8、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中日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9、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关于“中山装”这一服饰名称来源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古代中山靖王刘胜穿着的B.是由孙中山先生带头穿着的C.“中山舰”的士兵服D.是因为该服饰由孙中山先生创制的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参考答案【课前预习】(一)知识清单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历史片段,真实证据,影像2、《定军山》二:剪发辫1、孙中山2、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3、是否革命三:改称呼1. “老爷”“大人”“先生”“君”2、资产平等四:西服;高领服;中山装((二)自主演练1.B2.A3.B4.C5.B6.D7.D8.C9.D【巩固延伸】1A 2A 3B 4B 5D 6C 7D 8D 9.D 10D。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4(北师大版八上)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最早到中国摄影的人是()A.英国人 B.法国人C.俄国人 D.美国人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A.《定军山》 B.《渔光曲》C.《开国大典》 D.《英雄儿女》3.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A.汉族B.满族C.维吾尔族D.藏族4.清入关后,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
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天下是一家B.维护封建孝道C.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D.保持中国的传统5.中国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A.老爷 B.先生C.同志 D.师傅6.孙中山下令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是因为()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B.这样对别人更显尊重C.革命了,所以称呼要变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7.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8.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一般将中山装作为自己的正装,是因为()A.它是孙中山创制的 B.中西的完美结合C.它是革命的象征 D.设计非常科学,有利人的健康9.1917年,张勋拥溥义复辟帝制的时候,在北京出现了戴假辫子的人,这些人是()A.清朝的遗老遗少 B.满族人C.孝顺父母的人 D.下层群众10.改革开放以后,男性正装首选()A.中山装 B.茄克C.大衣 D.西装二.填空题11.电影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_。
12.照相术是19世纪 ______年代传入中国的;中山装是_____________ 创制的。
三.动脑筋13.阅读下列出来材料一:从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公布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被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这一天算起,到现在只不过160年,作为一项发明,一项新技术,在众多的科学技术中,它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后来者。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服
的
西 服 的
演 变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末C.19世纪40年代D.20解析: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到了19世纪晚期,照相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答案:C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________》,它揭开了中国________事业的序幕。
2.解析:历史学习中要重视教材中涉及到的“最早”“第一”的内容,这往往是我们记忆的重点知识。
答案:定军山电影3.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概括能力。
在预习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民国成立后社会答案: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A.上海B.北京C.广州D.解析:1896答案:A2.右图是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剧照,它拍摄于(A.1896B.1900C.1905D.1911解析: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旨在考查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史。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答案:C3.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
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B.C.戊戌变法爆发后D.解析:根据题干中“剪辫”这一信息,可推断这一现象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
剪辫运动兴答案:D4.规定废除清朝官场中“大人”“老爷”等称呼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C.南京临时政府D.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
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答案:C5.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应是(A.长袍B.C.中山装D.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排除D项,因为这是女装。
清末民初,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革,大城市里穿西服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据此可知B项正确。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北师大版精选版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北师大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巩固题1.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传人中国。
下边照片上的是,照相走人清朝的宫廷生活是在。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C.《风云儿女》 D.《马路天使》3.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掉辫子,这件事说明 ( )A.义务为人剪辫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采取强制措施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D.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4.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 )A.老爷 B.先生C.同志 D.君5.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 )A.老爷 B.大人C.先生 D.陛下6.清末民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 )A.西服 B.中山装C.长袍马褂 D.休闲装7.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8.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强化提高题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政府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这体现了( )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B.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10.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照相、看电影③男子剪辫子、留短发④使用洗衣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1.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在辛亥革命后被废止,主要是因为这种礼仪 ( )A.复杂繁琐 B.野蛮粗暴C.有损人格 D.与西方差别太大12.填表: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练习北师大版word版本
《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练习目标导航1.认识照相与电影传人中国的经过;知道“理发辫”和“改称号”对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近代衣饰的变化。
2.比较中国近代与现代生活的变迁,学会用发展的看法和方法剖析问题。
理解照相与电影对保留历史资料的作用。
经过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理解社会是不停发展、不停创新的道理。
3.经过社会生活变化,认可学习和借鉴先进物质文明的必需性和正确性。
建立为创建和借鉴先进物质文明而奋发图强的理想。
随堂操练一、选择题1.照相术传人中国的时间是()A. 19 世纪 30 年月B. 19 世纪 40 年月C. 19 世纪后期D. 20 世纪早期2.关于电影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1895 年,法国人发明电影。
一年后传人中国,第一落户上海B. 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定军山》,这是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C. 20 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D. 20 世纪 30 年月,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3.中华民国期间的男性新公民一定要做的是()A.剪去辫子B.脱掉长袍C.严禁缠足D.中山装4.中华民国期间,公布法律规定不准叫的称号是()A.李先生B.王君C.赵科长D.张老爷5.民国期间最具特点的服饰是()A.西服B.中山装C.高领装D.运动装二、非选择题6.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查前好官厅视官等高低,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一一孙中山(1)资料反应了什么现象?孙中山对这类现象的认识是什么?(2)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是怎祥对待这类现象的 ?说了然什么 ?7.归纳民国期间社会生活变迁的详细表现。
活动研究近代老百姓使用的平时生活用品有很多是从外国入口的,所以,很多东西都带有个“洋”字。
直到今日,从很多老人口中还能听到一些带“洋”字的物件名称。
请你检查一下,哪些物件本来带有“洋”?为何此刻不这么称号?视线拓展取销缠足恶习缠足是我国妇女在封建社会所受的压迫之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 11.《社区历史小调查》同步习题2
第12课社区历史小调查
——学习与探究之二我们周围的社区每天都在变化,尤其是学校教育发展更快,某班要调查在不同时期社区学校教育的变化情况,用事实说明社区的发展进步。
请你快来参与吧!
[课内探究]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社区进行调查( )
①走访②上网③向有关部门咨询④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中国新式学堂开始设立是在 ( )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时
C.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后
D.新中国建立后
3.我国实行义务教育是在 ( )
A.1905年B.1919年C.1949年D.1986年
4.我国近代化企业最早建立于 ( )
A.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建立的企业
B.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C.19世纪末,张謇等建立的企业
D.新中国建立后,“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企业
5.戊戌变法运动期间设立的是我国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清末的制定,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以发展基础教育,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课外拓展]
6.调查自己的母校:
(1)查阅校史和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在硬件建设和教育技术上的发展和变化。
(2)调查四十岁以上的在职教师,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变化。
(3)就这些发展和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题北师大版word版本
资料题:社会生活的变迁1.一般百姓眼中的子1899 年生在宁波的法学家吴熊:“ 1911年革命后,剪子成了尚,但我大娘其实不知道件事。
有一天,我的子被同学剪掉了;我回家,把子拿在手里,看上去像一条死蛇。
可怜的大娘一到我就吓得号大哭起来。
⋯⋯子但是她十年里每日清晨都静心地梳理打的。
”――《史教课》2015 年第 5 期( 1)合资料二和所学知回答:“ 1911 年革命”指是什么史事件?( 1 分)( 2)一例明“剪子成了尚”。
( 1 分)剪子的依照是什么?( 1 分)( 3)一般百姓剪掉子是怎的度?( 1 分)2.资料,回答。
初期新派代表曾:“夫地方之有路,比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路者,如痹之人,半体不遂,不灵,横逆之来,无可互助,亦惟任其欺侮而莫之御。
”——《盛世危言》( 1)资料反应了一种什么交通工具?最早出在哪个国家?( 2 分)( 2 分)别的,作者( 2)依照资料明路近代中国社会和生活来的极影响,指出其哪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分)参照答案1.( 1)史事件:辛亥革命。
(1分)( 2)例:我(法学家吴熊)的子被同学剪了。
(1 分)依照: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布了“剪令”。
( 1 分。
或:剪令)( 3)态度:不理解,吓得号啕大哭起来。
(1分。
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2.( 1)交通工具是火车;最早出此刻英国。
(2分)( 2)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沟通和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
(2 分)作用:可以促进国家兴盛,增强抵抗外来侵略的力量。
(1 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巩固题1.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传人中国。
下边照片上的是,照相走人清朝的宫廷生活是在。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C.《风云儿女》 D.《马路天使》3.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掉辫子,这件事说明 ( )A.义务为人剪辫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采取强制措施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D.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4.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 )A.老爷 B.先生C.同志 D.君5.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 )A.老爷 B.大人C.先生 D.陛下6.清末民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 ( )A.西服 B.中山装C.长袍马褂 D.休闲装7.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8.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强化提高题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政府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这体现了( )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B.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10.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照相、看电影③男子剪辫子、留短发④使用洗衣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1.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在辛亥革命后被废止,主要是因为这种礼仪 ( ) A.复杂繁琐 B.野蛮粗暴C.有损人格 D.与西方差别太大12.填表: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课外延伸题13.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 ( )A.汉族 B.满族C.维吾尔族 D.藏族14.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帝制的时候,在北京出现了戴假辫子的人,这些人是 A.孝敬父母的人B.下层群众C.清朝的遗老、遗少D.满族人1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男子剪辫子B.取消“大人”的称谓C.废除跪拜礼D.女子停止缠足16.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知识巩固.
1.照相术最早诞生于 ( )
A.19世纪30年代末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2.照相术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 )
A.19世纪40年代后 B.19世纪70年代后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3.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896年、北京 B.1896年、上海
C.1905年、北京 D.1905年、上海
4.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英雄儿女》 D.《火烧圆明园》
5.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的题材是( )
A.战争 B.市民生活C.戏剧 D.科普
6.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史实是 ( )
A.慈禧太后倡导并主持拍摄“西洋影戏”
B.拍摄《定军山》
C.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D.法国人在上海拍摄关于中山装的电影
7.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的时间是( )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8.1912年3月,颁布剪辫令的是 ( )
A.康有为B.光绪帝 C.袁世凯D.孙中山
9.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鞍黼的称呼是( )
A.先生 B.同志 C.老爷 D.师傅
10.“中山装”的服饰名称来源于 ( )
A.中山服装厂出品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D.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 )
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
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
C.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先生”“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
12.你认为剪辫的原因有 ( )
①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
②长长的辫子如清洗不及时,会成为繁殖细菌、传播疾病的温床
③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④排满运动、反清革命的兴起,剪辫子成为向清王朝和封建主义传统的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服的引进
B.中山装的出现
C.女士高领服装的盛行
D.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14.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代表的合影
15.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要想丰富生活,你可以 ( )
A.看有声电影 B.看电视
C.听MP3 D.上网
16.辫子也能反映出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来。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剪掉辫子的( )
A.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7.今天,“先生”是一个极其常用的称呼,那么,这种称呼广泛使用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以后 D.抗日战争期间
探究题
18.收集资料,归纳民国建立后,人们服饰不断变化的原因。
19.谈一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称呼为什么要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综合应用拔高
20.下列关于照相术传人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照相术在鸦片战争后传人中国
B.慈禧太后对照相情有独钟
C.它保留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
D.将生活情景和故事生动地展现在银幕上
21.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建立后不会发生 (
A.人们已经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
B.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
C.青年们在照相馆拍照留念
D.社会抵制政府的剪辫令,男子依然普遍保留长辫
22.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 ) A.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
B.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
C.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D.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
23.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表现在 ( )
①开通有线电报②照相术的传人③电影的传入④电脑的使用
中考同步挑战
24.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称呼“先生”或“君”开始于(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5.(现代中式旗袍的渊源是( )
A.古代裙子 B.女式高领服装
C.满族旗袍 D.中山装
26.中山装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27.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记者用有线电报向北京发回最新战况
B.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技术传人中国
C.1894年11月20日的傍晚,上海的王先生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大事
D.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普遍的,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受到很大影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