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
2.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格式。
3.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课时分配
(1)确定位置(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教法与学法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时,
的开始。
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
忽略,直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列。
【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
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学案
1、引导整理
2、看情况加以肯定。
温馨提示:
不满一格的当半格数。巡视帮助更正肯定学生各种正确的方法。
温馨提示
有多种解法呦
展示
交流
计算面积的方法:数方格法、化整为零法、大面积减小面积法、进制转移填补法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展示成果
达标
检测
课本19页“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看书P18,比较这些图形面积的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
2、总结图形面积大小的几种比较方法。
3、观察相同面积的几个图形。
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图形的等积变换。
课前
准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
学习
复习:
课题
动手做(第一课时)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第3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能够辩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相对的应的高。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平方千米》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主备人:吴文国课型:新授课课题:认识平方千米审核人: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5公顷=()平方米 80000平方米=()公顷8公顷○7500平方米 40000平方米○4公顷2、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是。
3、你了解到了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和换算了吗?将你了解到了写下来二合作探究体会1平方千米有多大1.算一算: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平方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1平方千米=()公顷2.小组说一说:多大的土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3.集体交流:多大的土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4.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说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并说说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课堂检测:1.算一算,想一想这个松树林有多大。
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林(如右图)上空喷洒药水。
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2)我国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占地面积大约是84平方千米,合()公顷。
(3)(4)、6公顷=()平方米 70000平方米=()公顷4平方千米=( ) 平方米=( )公顷800公顷=( ) 平方米=()平方千米四、拓展延伸五、收获感悟: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六、教学后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位置》导学案
认识位置(1)学习目标:1.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会根据给出的数对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教材P2的情景图和P3的方格图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准备与组内同学交流;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2.带★的题可选做。
学习重难点: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19例1,完成下面的练习。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从情境图可以看出张亮在第()列,第()行;王艳同学在第()列,第()行;赵雪同学在第()列,第()行。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王艳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赵雪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周明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
温馨提示: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
二.合作交流学习教材P3页例2(1)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可表示为(,),大门和熊猫馆在同一()上;大象馆可表示为(,),海洋馆可表示为(,),大象馆和海洋馆在同一()上。
(先用数对表示各场馆的位置,在观察每个数对的特点)(2)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想一想每一处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交点处)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鹰山(4,1)(3)由上面的图和数对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
三.达标检测1.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 探索规律(Word导学案)-【优翼·学练优】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第8课时探索规律(Word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规律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运用找规律、总结规律的方法探索规律二、课前预习1.请解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规律?(2)规律具有哪些性质?(3)你知道的找规律和总结规律的方法有哪些?2.请查看教材P15页参与互动,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1, 22, 33, 44, , , __三、课堂探究1. 规律的概述规律是指某种事物按照一定的特定方式或按照某种规则所形成的规则性现象。
在数学中,规律也是一种反映数量关系的现象,通常用数列来表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数列都一定存在规律。
2. 规律的性质规律具有以下性质:(1)有明显的规则性,是数学中反映数量关系的一种现象。
(2)有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3)具有预测性,即能够预测下一项的值。
3. 找规律和总结规律的方法找规律和总结规律是探索规律的重要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公式法:利用已知项之间的关系,设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进而得出通项公式。
例如,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归纳法:从已知的一些项入手,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和规律性,进而得出通项公式。
例如,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3)推理法:根据已知规律推断出下一项的值。
例如,从11, 22, 33, 44, , , __这个数列中可以想到,下一项应该是55,再次往下,应该是66,以此类推。
4. 探索规律的思路探索规律最重要的是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1)观察问题(2)总结经验(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5)总结规律四、课后作业1.请解答下列问题:(1)规律的定义是什么?(2)规律具有哪些性质?2.请按照探索规律的思路,解决以下问题:在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且第1项和第2项分别为1,试写出数列的前6项及通项公式。
3.听听大电视里的数学老师怎么讲探索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
学习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一、独立尝试1、复习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预习完成第13页试一试。
3、质疑: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二、合作交流1、学习例1。
(1)出示例l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l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2、学习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4)讨论: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5)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2)操作: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写表格(P13)。
(3)小组讨论: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三、巩固提升完成第13页的练一练。
四、回顾反思我的收获是:我的疑问是:五、课后作业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导学案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2.1 图形的平移(一)学习内容: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图,第一节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六第1题。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了解图形平移意义,能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过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运动变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运动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图形的平移距离。
回顾旧知1.在平移现象后面画“√”。
(1)电梯门的开与关。
()(2)树上的水果往下掉。
()(3)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
()(4)升旗时,国旗的运动。
()(5)拧开水龙头。
()2.请你举出2个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新课先知阅读课本24~25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1.观察课本第24页的主题图,()是平移现象;可以把()看成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2.观察课本第25页的例1。
图中是什么在平移?朝哪些方向进行了平移?平移了多少格?3.用一个正方形纸片,在你准备的方格纸上按例1的要求移一移,并在正方形上选取一点,数数平移后它移了几格。
4.完成课本第25页的“移一移,想一想”。
(做在书上)5.通过上述观察及操作活动,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移?怎样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2— 本节编写:王英初步构建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导学版块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
自主检测1.判断:正方形向右平移了4格。
( )+ 2.填空。
一个图形平移后,它的( )变了,( )和( )不变。
图形的平移与( )和( )有关,它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3.完成课本第26页的课堂活动。
4.看图填空。
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交流探究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学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初步构建、自主检测内容,通过生生及师生合作交流探究总结:1.平移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平移 北师大版
班级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_自评_______评价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移》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5-26页“平移”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的分析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平移的本质;物体沿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3.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基础部分】(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时间约20分钟。
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
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1)图形A运动到B,做的是什么运动?(2)图形A向()平移()格,到图形B,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平移了()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A向()平移了()格。
(3)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改变?【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
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间约3分钟,最后再大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12分钟。
)1.请你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找出图形关键点(2)平移关键点以原图形的关键点为参照点,将找出的关键点向左平移4格,描出各点。
(3)连接平移后的各点2.判断笑笑平移后的结果是否正确,说一说。
3.请你画出图中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4.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
【拓展部分】1..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导学案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一)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主学习单填空: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
2、数对(3,0)表示第()列第()行,0既是()的开始,又是()的开始。
2、数对(3,5),表示第()列和第( )行;数对(5,3),表示第()列第()行。
它们用同样的两个数表示的位置(),因此在写数对时要按照规定“先()后()”描述。
合作探究单讨论:1、数对(1,4)和数对(6,4)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这两个数对表示的数在同一()上。
2、数对(3,5)和数对(3,3)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这两个数对表示的数在同一()上。
3、用数对(x,3)表示第3()上所有点的位置。
4、用数对(3,y)表示第3()上所有点的位置。
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二)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检测学习单班级姓名学号填一填:1、在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要()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个数据,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表示物体的位置。
2、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再表示()。
4、小明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他是坐在第()列,第()排。
二、判断。
1、小芳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2,5)表示,她坐在第5行,第2列。
2、两个学生在教室的位置是(6,9)和(9,6),他们坐在同一列或同一行。
三、涂一涂,看看是什么图形。
(2,5)(8,3)(3,2)(5,5)(5,6)(2,2)(8,2)(2,4)(5,2)(7,2(2,3)(4,2)(8,4)(5,4)(5,3)(6,2)(8,587653210 1 2 3 4 5 6 7 8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检测学习单班级姓名学号订正一、填一填:1、电影票上的“7排16座”简记作(7,16),则“15排10座”记着(,);(21,7)表示()排()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型
学案导学练习课
课时
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 答有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自主练习 合作交流
温馨提 示:不 要忘记 平行四 边形的 面积= 底×高 S=ah
变 式 练
1、判断题。 引导说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 ( 出 理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5 分米,高是 20 厘米,面积是 100 平 由。 方分米。 )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42 平方米, 高是 6巡视指 导。
组织交 流。
A 开 18 放 B 练 习 学习 反思 作业 布置 P19 3 题。 预 习:三角形的面积。 24 C
D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78cm(如 图) ,以 CD 为底时,它的高是 18cm, 又 BC 是 24cm,求它的面积。
组织合 作完 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 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学
案
导
案
个 案
基 本 练 习
1、填空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 四边形( )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 ) ,宽与 平行四边形的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 用字母表示是( ) 。 (2)0.85 公顷=( )平方米 0.56 平方千米=( )公顷 86000 平方米=( )公顷 9.28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 (2)底=6.4dm,高=7.5dm。 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一课时
置。
3)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数出物体所在( 再数出物体所在( )
) , 导学笔记栏
三检测与小结 (10 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小组展示结 果 教学反思:
4) 、数对的书写方法:用(
)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
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如:张 亮的位置是( 合作学习: 1、小组内说说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下面两个数对表示同一位置吗?有什么区别? (4,7) (7,4) ).
第二单元《位置》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目 标 与 方 法 姓名
导学笔记栏
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 教学流程:
一、准 备 学 ( 5 分钟) 学生说,教师加 引 导 与 学 习 以补充。 二、引导与学习 准备学: 1.生活中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一说你确定位置的方 (25 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 法。 自主学相关内 容。2、小组分工 展示合作学习部 自主学习: 1、学习教材P19例1,我知道了: 分(重点展示探 1) 、列与行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 ) ,横排叫做 究部分) ,相互质 ( ) 。 疑、补充完善, 达成共识,整理、 2) 、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 ) 总结本组学习成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 )往( )数。按 果(见解、创新 方法等)或存在 照此方法可以数出张亮在第( )行,第( )列。 的共同问题。
学生基本上学 会了用数对表 示物体位置的 方法,能用数 对表示物体的 位置。这节掌 握得较好.
3、请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学起立。 ( 3 , a ) ( b , 5 )
小结:如果几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几个数对表示的
位置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3)
375÷0.25=( )÷25=()240÷0.06=()÷6=( )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小数点的位置要同时向右移动几位,然后再计算。
1.44÷1.8= 11.7÷2.6 =0.544÷0.16=
3、用竖式计算:
13.5÷30= 10.8÷4.5 = 19.7÷5.2 =
2、列式计算:(要求有竖式)
(1) 0.8除7.2的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1.2倍是1.44,这个数是多少?
2、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列竖式计算)
(1)利利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68.4平方米,宽是7.2米,能算出它的长是多少米吗?
(2)、政法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后,王方家上半年共节约水费21.6元,王红家第二季度共节约水费16.2元,平均每月她们谁家节约水费多?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检测同展
.课本30页2、3题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最后两题不计算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9=3.3×6.9=3.33×66.9=
3.333×666.9=3.3333×6666.9=
学习重难点;我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自学预展
课本29页,例10
预设小问题
⑴这五道题的商是什么小数?循环节分别是什么?
⑵循环节和被除数有什么关系?
⑶你发现商与商有什么规律?
笔记栏
2.学习难点:通过交流,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计算中把登记数从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培养观察、概括能力,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写一写、画一画……记录张亮的位置。
学习任务二:用数对分别表示周明、孙芳的位置。
周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孙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学习任务三:根据张亮的叙述,找一找谁是班长?谁是数学课代表?班长是:数学课代表是:【作业设计】练习 1.数学书第 21 页第 1 题。
练习 2.数学书第 22 页第 4 题。
【参考答案】练习 1.数学书第 21 页第 1 题。
练习 2.数学书第 22 页第 4 题。
(1)麦冬用数对(4,5)表示,当归用数对(3,3)表示,五味子用数对(10,6)表示。
(3)黄芩用数对(6,3)表示,芦根用数对(2,5)表示,桃仁用数对(8,4)表示,冬瓜子用数对(5,1)表示,苦杏仁用数对(2,2)表示,炙百部用数对(10,4 )表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过程,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进行合理应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悟数对与点位置的一一对应。
初步感受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 用数对表示出图中场馆所在的位置。
大象馆(,),熊猫馆(,),海洋馆(,),猴山(,)2. 根据给出的数对寻找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梯形的面积》练习课导学案
教学反思
引导可距离完成。
变
式
练
习
1、动手测量学具(梯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梯形学具的面积.
2、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3、下面
看情况可引导交流。
综
合
练
习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课题
梯形的面积
课型
学案导学练习课
课时
2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课件
学案
导案
个案
基
本
练
习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位置(1) 人教新课标
第1课时位置(1)探究新知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横排叫(),表示第几列一般从()往()数,表示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2.小明去看电影,他的位置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 ,)。
3.一个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知识点:用数对表示位置下面是王小明所在班上的座位表(1)王小明同学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4行,可以用(2,4)表示王小明的位置;彭智勇同学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1行,可以用(,)表示彭智勇的位置;如果(2,5)表示王晓萍同学的位置,那么王晓萍坐在第()列,第()行。
(2)根据座位表,下面五位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赵凯(4,2) 盛林(4,5)马军(2,2) 吴春(1,5)李阳(4,4)请在图中标出这五位同学的位置。
(一)随堂练习1.某电影院总共有12排座位,每排20个座位。
贝贝坐在第9排第巧号,用数对表示是(9,15);园园坐在第3排第7号,用数对表示是( ,);飞飞的座位为(10,11),表示第()排第()号。
2.用数对表示下图各字母的位置。
(二)拓展练习小明的班级总共有8排7列的座位,小明在班里的位置是第3列、第4排,用数对表示是(3,4),小丽和小明位于同一列,且在小明的后方第一个位置,用数对可以表示为(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一、填空。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 )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分别可以用(4,1)和(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1”则表示第( )行;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
二、用数对表示下图中涂黑的方块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自学探究】(一)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268÷4=()224÷4=()252÷6=()345÷15=()(检查一下全做对吗?)(二)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22.4÷4怎么做呢?1、我先看一下书P26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嘿!我这样做:22.4千米=()米()÷4=()米5600米=()千米2。
观察p16页的竖式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2,2表示余()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哦!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是()所以商的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因此22.4÷4=()【合作交流】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达标检测】1、22.5÷5= 4.2÷2 3.66÷3 5.4÷72、4.95÷11 280.8÷24 ※0.649÷193、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4、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5、小明家买了20千克大米付了61.5元钱,每千克大米多少呢?。
教后反思:一个数除以小数》导学案来源:原创作者:王斌发布时间:2010 9-27 16:1:42阅读:144次学习目标: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学习重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习难点:除数是小数转化成整数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设疑导入1、口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导学案 编号:2.10 编制人:黄晓丹 使用人:
审核人: 课型: 自+展 课时: 1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2页 共2页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P14-15
【学习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
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2. 学会运用(分割)与(填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
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会运用(分割)与(填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预 习 案
一、知识链接
请依次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探 究 案
探究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华风小学校园里有一块草坪(如下图),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请在下面写出来(注意:先用铅笔在
图中分割或填补)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小结:
①分割---“割”成简单图形-- 计算各个简单图形面积---- 面积相( )
②添补—“-补”成简单图形-- 计算简单图形面积----补成规则图形的面积( )补上部分的面积。
知 识 巩 固
1.做书本第21页练一练
2.做练习四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