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人教版 选修4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盖斯定律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盖斯定律一、燃烧热1.燃烧热定义:,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H2燃烧生成,S燃烧生成。
(2)燃烧热通常是由测得的。
(3)可燃物以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H2(g)十1/2O2(g)=H2O(l);△H=-285.8kJ/mol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 △H=-393.5kJ/mol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二、能源1.能源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2.一级能源指在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如化石能源、流水、潮汐等为一级能源,而氢气、电能等则为二级能源。
重点提醒(1)在选择燃料时我们可从: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2)煤作为燃料在开采时造成地面塌陷,煤的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储量也极其有限。
(3)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的方法:可以将煤气化或液化。
如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水煤气),也可以把煤经过处理变成甲醇、乙醇等液体燃烧,从而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4)未来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污染少或没有污染等。
三、盖斯定律:1.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燃烧热盖斯定律》课件
如何计算甲烷的升华热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工业生产
燃气轮机、内燃机等主要以 燃烧热为能源
热分析
对含氧化物的物质搭配控制 炉温以达到更好效果
环境监测
通过燃烧热进行含水样品水 含量的测定
燃烧热盖斯定律的局限性
燃料组成
燃料成分会影响燃烧热的计算,并提高难度 和复杂性.
杂质含量
可以影响燃烧热的计算和使用情况。
《燃烧热盖斯定律》PPT 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让我们一起探讨燃烧热盖斯定律的定义、原理、计算方法、 应用案例以及局限性。
热力学基础知识介绍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功、能量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恒原理,能量转 化形式的类比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乃至自然界存在 的方向性,熵增原理
燃烧热盖斯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温度影响
在太高时,其假设的前提条件就难以满足, 导致公式的误差增大.
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地区
由于很难在空气中实现完全燃烧,因此理论 计算的燃烧热值往往高于实际运用中的数值。
相关实验和研究成果
1
达尔文消磨时间的瓶子
2
研究了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对它的内能、
压力等的影响
3
托里切利实验
证明了燃气的热容比值为固定的常数
制备二氧化铅的实验
用燃烧热来算出产生的热量、氧化物 的生成量等等
总结和展望
总结
燃烧热盖斯定律是热力学中重要而基础的理论, 理解和熟练应用它对于相关领域的现实应用非常 重要。
展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燃烧热盖斯定律的应用与 适用性正不断扩大和深化,进一步带动着科学发 展,未来的前景仍不可估量。
定义
热力燃烧法
热力燃烧法
热力燃烧法是一种常用的燃烧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热值和元素含量。
该方法基于物质燃烧释放能量的原理,通过将待测物质完全燃烧,并测量所释放的热量来计算其热值。
同时,根据燃烧产物中的CO2和H2O含量,还可以推算出元
素含量。
热力燃烧法通常采用氧弹式燃烧装置,将待测物质与过量的氧气在高温下完全燃烧。
燃烧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水中,通过测量水温的升高来计算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同时,燃烧产物中的CO2和H2O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量其质量,从而计算出
元素含量。
热力燃烧法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有机物的热值和元素含量,包括燃料、化工产品、食品等。
它具有操作方便、准确可靠的特点,是燃烧分析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
热力着火的概念
热力着火的概念热力着火是热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它是指在给定条件下,热力系统中的燃料和氧气混合物因受到外部能量的输入而达到着火点时产生自燃和燃烧的过程。
热力着火是燃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燃烧过程的控制和燃烧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能够理解热力着火的概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它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和产生新的物质。
燃烧的基本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着火源。
热力着火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首先,混合气体中的燃料和氧气的浓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范围称为可燃限。
当浓度低于可燃限时,混合气体无法点燃;当浓度高于可燃限时,混合气体虽然能够点燃,但燃烧速度较慢。
其次,混合气体的温度必须达到一定值,即着火点。
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混合气体无法点燃;当温度高于着火点时,混合气体可以点燃。
热力着火过程可以通过外部能量输入来实现。
外部能量可以是物理能量,如火花、火焰等;也可以是化学能量,如化学反应放热等。
当外部能量输入到可燃混合气体中时,能够使混合气体中的分子发生激发,从而使燃料分子与氧分子之间的键断裂,产生新的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新的物质和热能进一步推动燃烧过程的进行,从而形成燃焰。
热力着火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在燃烧工程中,热力着火是燃烧装置运行的基础。
燃烧装置中的燃烧室和燃烧器通常需要通过提供外部能量来实现燃料和氧气的混合和着火过程。
热力着火的发生和燃烧的稳定性、效率和环境影响密切相关。
研究热力着火的规律和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燃烧装置的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热力着火也在火灾事故的研究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火灾是一种燃烧过程,它通常由燃料、氧气和着火源组成。
了解热力着火的条件和特性有助于提高火灾事故的预测能力和应对策略。
通过控制火灾事故中的热力着火过程,可以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烟气的生成和烧伤的程度,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燃烧的原理是什么
燃烧的原理是什么
燃烧的原理是指物质在氧气存在下,释放化学能量的过程。
燃烧通常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燃料、氧气和燃烧温度。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燃烧的反应可以用简化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在燃烧过程中,热能和光能被释放出来。
其中,热能是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导致气体和周围物质的温度升高。
光能则表现为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也称为氧化燃烧。
燃料内部的化学键被氧气断裂,然后形成新的键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反应中,能量被吸收和释放。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燃料的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燃烧温度必须同时存在。
缺一不可。
燃烧过程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通过外部提供燃烧物质和氧气来创造、控制。
燃烧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烹饪、取暖、交通工具驱动等。
然而,燃烧也会产生烟雾、废气和温室气体等污染物。
因此,在燃烧过程中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晓升中学化学必修四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资料
变式演练
1、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授课者:周厚玲
一、燃烧热(heat of combustion)
①什么是燃烧?
思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剧烈
考 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有发光和放
与 热的现象。
交 ②燃烧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流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一、燃烧热
指定温度和压 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 产生的热量。
解: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100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
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890kJ的热量,44.6 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 kJ/mol=3.97×104kJ
答: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标 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3.97×104kJ。
【例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解】根据题意,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 CO2(g)+ 2H2O(l) ΔH=-890 kJ/ mol
即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1000 L CH4 (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H4)=V(CH4)/Vm=1000L/22.4L·mol-1 = 44.6mol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3、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B)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乙炔和2moL碳 D.淀粉和纤维素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2H2(g)+O2(g)=2H2O(g) H2(g)+1/2O2(g)=H2O(l) 2H2(g)+O2(g)=2H2O(l)
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不相同,因为石墨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不同,所具有 的能量也不相同 C(石墨s)+ O2(g)= CO2(g) ΔH= -393.5 kJ/mol C(金刚石s)+ O2(g)= CO2(g) ΔH= -395.0 kJ/mol
C(石墨s)= C(金刚石s) ΔH= +1 .5 kJ/mol
讨论下列问题:
1、能源、一级能源、二级能源
能 源: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一级能源:来自自然界未经转化的能源。 二级能源:一级能源经过转化得到的能源形式。 例: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是: A D E
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A 风能 B电能 C 氢能
B
D
C
阳光 E 天然气
☆阅读P9《科学视野》 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各自的优缺点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为什么指定温 一、燃烧热 度和压强? 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 1.燃烧热的概念:
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C8H18(l)+25O2(g)=16CO2+18H2O(l) △H=-11036KJ/mol
C -- CO2 (g)
1、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第二节燃烧热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燃烧热
1.燃烧热的的概念:
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
25℃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 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一般指: 注意: 2C8H18(l)+25O2(g)=16CO2+18H2O(l);△H=-11036KJ/mol
思考与交流 • 选择燃料的标准是什么? • 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的条 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 综合考虑。 • 煤作为燃料的利弊?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措 施有哪些?
二、能源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 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能源问题
2、我国的能源状况如何? (1)目前使用的主要 能源是何种能源?
à º 76.2%
(2)我国的能源储量。 (3)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
® ç Ë µ 5.1% ì » ø Ì È Æ 2.1%
¯ Í Ê Ó 16.6%
(4)近年来我国能源的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
3、了解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你有何感想?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应以1mol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 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放=n(可燃物)ⅹ△H CH4(g)+2O2(g)=CO2(g)+2H2O(g) △H=-890.31KJ/mol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相 同 能量变化 ΔH 点
燃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
燃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无论是烧烤、野外生火、还是汽车的发动,都是燃烧过程。
燃烧反应的发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温度(点火源),还需要适当的供氧,即氧气。
燃烧发生后,不仅会释放出热量,还会产生其他的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
而这样的化学反应发生之后,其背后有着热力学的原理。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不可能从一个物体中消失,也不可能从一个物体内部产生,能量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转化成其他形式。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了出来。
例如,在一罐汽油中,每分子的碳可以和两个氧原子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份碳的化学键断裂需要获得170千焦的能量,每一份氢的化学键断裂需要获得678千焦的能量。
反过来,在形成新的分子时就会释放出这些能量。
所以,在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是不可逆的,与形成的分子种类、数量、燃料的热值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人们可以设计制定燃烧反应的机理,以最大化热能的利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不可能减小。
而熵是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这个定律,所有的自发过程都是无可避免地向着更大的熵方向推进的。
也就是说,随着燃烧反应的进行,熵是不断提高的,化学能被锁定为热能,热能又转化为运动能和电能。
其中,有一部分热能是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环境中的热能或整流为工作能的行程中产生的热能。
这也是燃烧反应难以达到100%热效率的原因之一。
每种燃料都有其相应的低热值和高热值,而燃料的高热值是指燃烧过程中化学能的全部释放,而低热值是指未能全部沉淀的热能。
因此,通过提高燃烧过程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更高的热效率对于节约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宣示了当一个物体降至绝对零度(-273.15℃)时,这个物体的熵会达到最小值,在这个温度下,向热源能发生的热传递是不可能的。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有害气体的燃烧净化
爆炸是大量能量在瞬间以对外做功的形式迅速释放,物系状态发生突变。表现为气体的 迅速膨胀。
1)爆炸的特征:
① 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② 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③ 发出声响;
④ 周围建筑物或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到破坏。
2)爆炸的破坏形式:
① 直接的爆炸破坏:对周围设备、建筑和人的直接作用,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的 毁坏和人员伤亡;② 冲击波的破坏;③ 造成火灾。
2.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 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 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自由原子或原子团,极易 同其他的原子或自由基发生连续的连锁反应,而使得火焰得以传播。
-- --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八分。
工业防毒技术
(2)热力燃烧
1)定义:利用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要求的温度,使可燃 有害组分在高温下分解成无害物,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2)燃烧过程
①附加燃料首先和部分废气混合并进行燃烧,产生高温气体
②大部分废气则与附加燃料燃烧生成的高温气休混合,并使其达到反应温度 ③可燃污染物在高温下与氧反应,转化成非污染物后排放。 4)热力燃烧的特点 ①需要进行预热,温度范围控制在540-820度,可以烧掉废气中的炭粒,气态污染物
示。 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及质量浓度比在20℃时的换算公式如下:
Y
M 103 22.4 103
C
MC 22.4
Y-有害气体的质量浓度,mg/m3
M-有害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
C-有害气体的体积分数,Ml/m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十八分。 -- --
高中化学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优秀课件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 等有害气体
C.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4、(天津):①101kPa时,2C(s)+O2(g)=2CO〔g〕 △H =-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
△H=-57.3kJ/mol 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响热为221 kJ/mol
A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响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D.1/2C6H12O6(g)+3O2(g)=3CO2(g)+3H2O(l)
△H=-1400 kJ/mol
3、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 氢气的两种反响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放=n(可燃物) × △H
1、: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那么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4、1 mol H2(g)在1/2 mol O2(g)中完全燃烧生成1 mol H2O(l),
热力着火理论
热力着火理论
热力着火理论
一.热力着火理论的实用性
煤粉燃烧过程的着火主要是热力着火,热力着火过程是由于温度不断升高而引起的。
因为煤粉燃烧速度很快,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热量使炉膛温度升高,而炉温升高促使燃烧速度加快;反应放热增加,又使炉温进一步提高。
这样相互作用、反复影响,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着火。
着火过程有两层意义:一是着火是否可能发生,二是能否稳定着火。
只有稳定着火,才能保证燃烧过程持续稳定的进行,否则就可能中途熄火,使燃烧过程中断。
在炉膛四周布置的水冷壁直接吸收火焰的辐射热,因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同时向周围介质和炉膛壁面散热。
这时,要使可燃物着火并连续着火,必须使可燃物升温。
二.实现稳定着火的两个条件:
1、放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放热量等于散热量。
2、放热速度大于散热速度
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即使在高温状态下也不能稳定着火,燃烧过程将因火焰熄灭而中断,并不断向缓慢氧化的过程发展。
三.热力着火过程的特性曲线
燃烧室内可燃混合物燃烧放热量为:
(5-7)
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为:
Q2=αS(T-Tb)(5-8)
CO2--煤粉反应表面氧浓度;N--燃烧反应中氧的反应系数;V--可燃混合物的容积;Qr--燃烧反应热;T--燃烧反应物温度;Tb--燃烧室壁面温度;α--混合物向燃烧室壁面的放热系数;
上一篇:活化能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第二节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生变形。 z 结构简单,维修较方便 z 在行程缸径比 S/D<2.2 的船用大型柴油机中
曾经得到普遍使用。 2)直流扫气: z 气流在缸内流动路线短,新气与废气不易掺混,
换气质量较好。 z 缸套下方受热均匀 z 结构复杂,维修较困难 z 在长行程和超长行程柴油机中普遍使用。是膨胀混合加热循环 2、柴油机实际循环 两者之间的差异:
1) 工质的影响 2) 气缸壁的传热损失 3) 换气损失 4) 燃烧损失
1-2-1
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
5) 泄漏损失 6) 其他损失 由于上述各项损失的存在,使实际循环的热效率明显 下降。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1.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图1-6)
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
第二节 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与排气 五个过程。
柴油机的工作循环 包括进气、压缩、膨胀和排气等 过程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Ұɺ 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1.柴油机的理论循环
η = 1 − λρ k −1
t
ε k −1[(λ −1)+kλ (ρ −1)]
第一行程——进气行程,空气进入气缸时相应的活塞 行程。
第二行程——压缩行程,工质在气缸内被压缩时相应 的活塞行程。
第三行程——燃烧和膨胀行程,工质在气缸内燃烧膨 胀时相应的活塞行程。
1-2-2
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
第四行程——排气行程,废气从气缸内排出时相应的 活塞行程。
2.气阀定时与气阀重叠角
图1-7 气阀正时圆图 气阀定时:进、排气阀在上、下止点前后启闭的时刻
行程失效系数:φs=气口高度/行程 有效压缩比:进或排气阀(口)全部关闭瞬时的气
1.2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25℃、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
2.稳定氧化物的含义是指:①生成的氧化物不能再燃烧,②该氧化物在25℃、101 kPa 时为稳定聚集状态。
如C →CO 2(g)、H →H 2O(l)、S →SO 2(g)。
3.文字描述可燃物的燃烧热时用“正值”,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 kJ/mol 。
4.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燃 烧 热1.概念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
3.意义25℃时,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
表示1_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 kJ 的热量。
[师生互动·解疑难](1)对燃烧热的理解:①外界条件:25℃、101 kPa ; ②可燃物用量:1 mol ;③燃烧结果:C →CO 2(g)、H →H 2O(l)、S →SO 2(g);④表示方法: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ΔH 均小于零,文字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或ΔH 表示,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 或ΔH =-890.31 kJ/mol 。
(2)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如: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ΔH =-5518 kJ/mol 。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放热反应ΔH及其单位ΔH<0,单位均为“kJ/mol”不同点反应物的量可燃物为1 mol 不一定为1 mol生成物的量不确定生成的水为1 mol含义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讲义)精品PPT课件
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比较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例1: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试求1000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1000L CH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1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890.3kJ的热量,44.6 molCH4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3kJ/mol=3.97×104kJ
例: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实验测得: (1)1 L 1 mol/L 稀盐酸跟1 L 1 mol/L NaOH溶液起中和反应放出57.3 kJ热量。 (2)1 L 1 mol/L KOH 溶液中和1 L 1 mol/L HNO3溶液,放出57.3 kJ的热量。 (3)1 L 1 mol/L H2SO4溶液与2 L 1 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
D.H2(g)+O2(g)=H2O(g) ΔH=-241.8 kJ/mol
练习
2、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炔(C2H2)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水,
放出389.88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
2C2H2(g)+5O2(g)=4CO2(g)+2H2O(l);
△H=-2599.2kJ/mol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例2:已知乙醇的01kPa时,1kg乙醇充分 燃烧后放出多少热量?
【解】1000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1000 g乙醇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 1366.8kJ/mol ×21.74mol= 2.971 ×104 kJ
答:1kg乙醇完全燃烧后放出2.971 ×104 kJ的热 量。
思考与交流 3、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热力燃烧的原理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含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情况。
它和直接燃烧的区别就在于直接燃烧的废气由于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可燃组分,它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燃烧。
热力燃烧则不同,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很低,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不足以满足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
因此,废气本身不能作为燃料,只能作为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助燃气体,在辅助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销毁。
与直接燃烧相比,热力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较低,通常为540~820℃。
一、热力燃烧的基本理论(一)火焰传播理论在热力燃烧过程中,一般认为,只有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760~820℃,驻留时间为0.5s时,有机物的燃烧才能比较完全。
而达到这个温度范围是依靠火焰传播过程来实现的。
火焰传播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热传播理论这类理论认为:火焰传播是依靠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气体,使其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而实现的。
因此,能否实现火焰传播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②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③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当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周围的气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火焰自然不能向外传播;当助燃废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燃烧过程难以进行,火焰也不能传播出去。
例如:丙烷气体在空气当中很容易燃烧,但在氧和氮各占12%和88%的气体中,丙烷燃烧非常困难。
此外,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与火焰能否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
浓度过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浓度过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而使得废气不能在正常的着火温度下产生燃烧反应,因而火焰也得不到传播。
人们将这种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使用燃烧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气的过程中,爆炸极限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2.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
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精品自由原子或原子团,极易同其他的原子或自由基发生连续的连锁反应,而使得火焰得以传播。
精品1970年西里和鲍曼提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历程如下。
精品精品从以上的这个历程中可以看出,由于火焰的存在,使得自由基大量产生,所产生的自由基加速了废气中可燃组分的销毁速度。
在以上的这些自由基中,•H O 是一个很重要的自由基,它主要靠水分在火焰中解离而产生。
在热力燃烧的过程中,•+→+O CO O CO 22的速度往往很慢,但如在混合气体中存在着OH ,则其反应为H CO H O CO +→+•2的速度远远大于前一个反应,从而使得对人体危害严重的CO 很快销毁了。
(二)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燃烧本身是伴有光和热产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为了使这种氧化反应能够在燃烧室的每一点进行彻底,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以形成火焰,维持燃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气体爆炸。
将这一浓度范围的下限称为爆炸下限、上限称为爆炸上限。
表16—1列出了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在20℃、101325Pa 下的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本身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与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及湿度有关。
此外,还与混合气体的流速、设备的形状有关。
对于几种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按下式进行计算:精品i i A a A 100=混 (16—1)式中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含量,%;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爆炸极限。
精品热力燃烧,一般指利用燃烧辅助燃料所产生的火焰提高混合气体的温度,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或销毁。
因此,产生火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手段。
在这种手段下,只要能够保证合适的温度,废气中的可燃组分就会得到销毁。
此外,在热力燃烧过程中废气主要走两路,一路作为辅助燃料燃烧时的助燃气体。
另一路作为与高温燃气混合的旁通废气,混合以后的气体温度要达到能使可燃组分销毁的温度。
在整个燃烧室中,热量不仅来自于辅助燃料的燃烧,在销毁可燃组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
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的碳氢化合物,每1%爆炸下限(LEL)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温度升高15.3℃。
因此,这部分热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一般的热力燃烧的工程中,为防止燃烧过程中的爆炸和回火,废气中可燃组分的含量应控制在25%LEL以下。
表16—2列出了部分可燃气体在爆炸下限时的热值。
(三)热力燃烧机理热力燃烧的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辅助燃料的燃烧——提高热量;(2)废气与高温燃气混合——达到反应温度;(3)废气中可燃组分氧化反应——保证废气于反应温度时所需要的驻留时间。
具体的流程如图16-1所示。
精品图16-1 热力燃烧流程然而,在整个热力燃烧的过程中,是否用废气作为助燃气体,要视废气中的含氧量的多少而定,当废气中的含氧量足够燃烧过程中的需氧量时,可以使部分废气作为助燃气体;当不够时,则应以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废气全部旁通。
此外,辅助燃料用量的多少与废气的初始温度有很大关系。
如废气的初温低,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多;初温较高,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少。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预热废气可以节约大量的辅助燃料。
图16—2就是这一思想很好的体现。
精品图16—2 带能量(热量)回收装置的热燃烧炉低温废气在热回收换热器中得到预热,然后进入燃烧室与高温燃气混合燃烧,燃烧完毕之后从燃烧室流出进入换热器,对其他的低温废气预热,最后从烟道排出。
(四)热力燃烧的“三T”条件“三T”条件指的是反应温度(Reaction Temperature)、驻留时间(Residential Time)、湍流混合(Turbulence Mix)。
掌握“三T”条件对于热力燃烧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1.反应温度对热力燃烧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反应温度并不是反应可以进行的温度,而是反应速度可达到要求时的温度。
换句话讲,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可燃组分的销毁达到设计精品要求所需要的温度。
这就要求反应的速度足够快。
提高温度,反应就会加速。
例如,一个充分混合的系统在精品982.2℃时也许能在0.3s内完成某一反应过程,而在704.4℃时,则可能要3s时间才能完成同一反应。
2.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影响任何化学反应(燃烧也是一种化学反应)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可燃组分的销毁也是一样。
尽管反应绝不会达到100%的完全程度,但如果反应时间充分,那么不完全反应程度是微不足道的。
这个时间是指反应物以某种形式进行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所维持的时间。
就燃烧反应时间而言,其变化范围在小于1/10s至几秒之间,因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混合程度而异。
从图16-3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为648.9℃时,驻留时间为0.001s,销毁率为10%;驻留时间0.1s时,销毁率一下子上升到88%。
由此可见,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效果影响很大。
精品精品图16-3 温度和时间对可燃组分氧化速率的影响3.湍流混合对于热力燃烧的影响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反应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的分子间首先要发生碰撞。
不能发生碰撞的分子之间自然不会发生反应。
湍流混合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增大可燃组分的分子与氧分子或自由基的碰撞机会,使其处于分子接触的水平,以保证所要求的销毁率。
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反应温度和驻留时间,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碰撞机会,照样不会达到预期的销毁率。
这一点,从反应速率常数与分子碰撞系数的关系式中也可以看出:质碰反=K K K 111 (16—2)式中 K 反——反应速度常数;K 碰——分子碰撞系数;K 质——传质系数。
当K 碰增加时,K 反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反应速率增加。
“三T ”条件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其他两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变。
如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速度加快,就可以适当地降低驻留时间和湍流强度。
然而,在这“三T ”条件中,延长驻留时间会使设备体积增大;提高反应温度会使辅助燃料的消耗增加。
因此,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改善湍流混合情况,以增大分子接触的机会。
这就需要在设计燃烧室的时候充分注意其内部的结构。
二、热力燃烧炉的结构图16—4为热力燃烧典型的工业装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热力燃烧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燃烧器,其作用是燃烧辅助燃料以产生高温燃气;燃烧室,其作用是保证废气和高温燃气充分混合并反应的空间。
针对不同的要求和火焰燃烧的情况,燃烧器和燃烧室有各种不同的结构。
图16-4 热燃烧装置(一)配焰式燃烧系统图16—5为配焰式燃烧器系统,其工艺特点是:燃烧器将火焰配布成为许多布点成线的小火焰,废气从火焰周围流过去,迅速达到湍流混合。
因此可以看出,该种燃烧有火焰分散、混合程度高、燃烧净化效率高等特点。
但当废气贫氧,废气中含有易沉积的油焦或颗粒物。
辅助燃料为油料时,这种系统都不适用。
精品图16-5 配焰燃烧器系统1.配焰式燃烧器根据燃烧结构的不同,该种形式的燃烧器又可分为火焰成线式燃烧器(见图16—6)、多烧嘴式燃烧器(见图16—7)和格栅式燃烧器(见图16—8)。
图16-6 火焰成线式的燃烧器(带侧挡板)精品图16-7 多烧嘴式燃烧器系统图16-8 格栅式燃烧器火焰成线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下部管子引入,作为助燃气体的废气从V形板侧面的小孔引入,旁通废气从V形板与侧挡板间的缝隙引入。
这就是该种燃烧器的特点。
当压力降为392.266Pa(40mmH2O)时,该种燃烧器形成的火焰短而稳定,湍流混合程度较好。
多烧嘴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后面引入,废气分为两路,助燃气体和旁通气体的量通过调节d的大小来控制。
该种燃烧器的助燃较好,与火焰成线式相比,不易熄火。
但湍流混合不够理想。
因此,在燃烧室中应增设挡板或其他措施,提高混合程度。
精品格栅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底部分配管引入,废气从下部引入,该种燃烧器湍流混合较好,适用于废气流量较为稳定的情况。
但如压力调节不当,会发生熄火情况。
2.配焰式燃烧室针对配焰式燃烧器的结构,其燃烧室要注意解决以下的问题。
(1)燃烧器的安装位置为保证温度分布均匀,反应完全,燃烧器应安置在断面流速尽可能分布均匀的端处,而不要放置在涡流地带。
(2)燃烧室截面积为保证足够的湍流程度,应满足:矩形截面时:8.10>ADQ当标圆形截面时:5.8> DQ标式中Q标——总体积流量;D当——当量直径;D——直径;A——截面积。
(3)燃烧室内设置挡板由于燃烧室的边壁效应或燃烧器的结构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局部混合不好,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火焰冲击范围以外装设挡板,以提高湍流混合的程度。
表16—3反映了有无挡板之间的差别。
精品(二)离焰式燃烧系统图16—9是一个离焰式燃烧系统装置示意。
这种燃烧系统的特点是高温燃气与废气的混合是分离开的,而不像配焰系统那样将火焰与废气一起分成许多小股。
所以,就混合效果来讲,不如配焰系统。
但是离焰式燃烧器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火焰较长,不易熄火,辅助燃料既可以使用燃料油,又可使用燃料气(见图16—10),燃料气与助燃气体的流速可调幅度大,工作压力范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