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自主设计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
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
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
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
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五、实验步骤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
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头浸出液。
遗传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遗传实训,使我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遗传学基本理论(1)基因与DNA:了解基因的概念、结构、功能及与DNA的关系。
(2)遗传规律: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及基因重组等基本遗传规律。
(3)遗传咨询:了解遗传咨询的概念、意义及遗传咨询的方法。
2. 实验方法与技能(1)DNA提取:学习DNA提取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PCR扩增:掌握PCR扩增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基因测序:了解基因测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三、实训过程1. 实验一:DNA提取(1)原理:利用细胞破碎、蛋白质分解、DNA沉淀等步骤,从细胞中提取DNA。
(2)步骤:①细胞破碎:将植物细胞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氮,充分研磨。
②蛋白质分解:加入适量SDS、蛋白酶K等试剂,充分混匀。
③DNA沉淀:加入适量饱和NaCl溶液,充分混匀,离心。
④DNA溶解:将沉淀溶解于适量TE缓冲液。
2. 实验二:PCR扩增(1)原理: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引物引导下,按照模板DNA序列合成新的DNA 链。
(2)步骤:①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②配制PCR反应体系:加入模板DNA、引物、dNTPs、Taq酶等。
③PCR反应:进行94℃变性、55℃退火、72℃延伸等循环。
④产物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3. 实验三:基因测序(1)原理:利用Sanger测序法,通过终止子(ddNTPs)与正常dNTPs竞争,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再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DNA序列。
(2)步骤:①构建克隆: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②提取质粒:从转化后的细菌中提取质粒。
③测序:将质粒DNA进行Sanger测序。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DNA提取成功提取了植物细胞的DNA,经电泳检测,DNA条带清晰。
遗传学实习报告总结
遗传学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现象、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通过本次遗传学实习,我对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染色等技巧。
观察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具有周期性、有序性和稳定性。
2. 基因重组实验进行基因重组实验,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DNA中,通过转化剂将重组DNA导入到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菌。
实验中,我掌握了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了解了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3. 遗传连锁分析利用遗传连锁分析方法,研究两个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遗传连锁分析软件,解读遗传连锁图谱,推断基因间的距离和连锁关系。
4.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利用化学物质诱导突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并通过PCR、序列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在此过程中,我掌握了突变体的筛选方法,了解了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掌握了遗传学基本实验技术,如显微镜观察、染色、PCR、DNA连接、转化等。
2. 加深了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我将抽象的遗传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遗传学的本质和内涵。
3. 培养了科研思维: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验,互相学习、交流,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本次遗传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对遗传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共同进步。
遗传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遗传规律,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验证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豌豆种子、红三叶草种子等。
2. 试剂:清水、蒸馏水、酒精、碘液、稀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玉米实验(1)取玉米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A组(雄性)和B组(雌性)。
(2)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A组和B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2. 豌豆实验(1)取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C组(母本)和D组(父本)。
(2)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
(3)观察并记录C组和D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3. 红三叶草实验(1)取红三叶草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E组(雄性)和F 组(雌性)。
(2)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E组和F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实验结果与分析(1)A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B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A组与B组杂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玉米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豌豆实验结果与分析(1)C组正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C组反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结果表明,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 红三叶草实验结果与分析(1)E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F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E组与F组杂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红三叶草的红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遗传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变异规律的学科,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遗传学的实际应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在某知名生物科研机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遗传学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该科研机构是一家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科研团队。
在遗传学领域,该机构在基因编辑、基因测序、遗传病诊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成果。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 基因编辑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独立完成了对特定基因的敲除实验。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基因编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基因功能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基因测序实验我参与了高通量测序实验,学习了测序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从样本制备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对基因变异、基因表达等遗传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遗传病诊断在遗传病诊断实验室,我参与了遗传咨询和样本检测工作。
通过学习遗传病的基本原理和诊断方法,我了解了遗传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遗传咨询。
4. 文献阅读与综述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阅读了大量遗传学领域的文献,并撰写了关于基因编辑和遗传病诊断的综述文章。
通过文献阅读,我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科研写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通过实习,我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基因编辑和遗传病诊断技术,使我认识到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2. 实验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基因编辑、基因测序、遗传病诊断等实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科研素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和撰写论文。
这些科研素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引言: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果蝇的遗传实验,探讨基因的传递规律,并从实验中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果蝇作为模型生物,利用果蝇的短世代时间和易于培养的特点,进行杂交实验。
我们选取具有不同表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其后代表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实验器材和培养基。
2. 交配组合设计:选取一对表型明显不同的果蝇品系,如白眼与红眼果蝇。
3. 建立交配繁殖群:将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瓶中,确保他们单独繁殖。
4. 杂交交配操作:利用显微镜和细管将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交叉配对。
交配后的果蝇置于培养基中繁殖。
5. 后代分析:观察并记录后代果蝇的表型特征,统计不同表型的数量,并绘制相关图表。
6.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交配中,果蝇的表型特征以一定的比例遗传给后代。
例如,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杂交后的后代,表现出红眼与白眼的混合表型。
2. 遗传规律中可能存在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相互作用。
有些特征可能需要两个显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而有些特征只需要一个显性基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交配后代中,会出现隐藏的表型。
讨论:本实验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解释了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对于基因的传递规律和表型特征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观察后代果蝇的表型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此外,实验中的数据分析也提醒我们关注基因的变异和突变。
通过观察果蝇后代中的异常表型,可以了解到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突变对遗传特征的影响。
结论:遗传学实验通过果蝇杂交的方式,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和表型特征的形成机制。
通过实验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传递原理。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
3. 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可以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经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分裂的机制。
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 95%乙醇- 冰醋酸- 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 镊子-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吸水纸实验步骤:1. 材料处理:将洋葱根尖洗净,放入盛有95%乙醇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冰醋酸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制片:将固定好的根尖放入盛有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的烧杯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滴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记录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4. 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示意图。
实验结果:1. 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呈细长条状,染色质逐渐消失,核仁消失。
2. 中期:染色体高度凝缩,呈X形,位于细胞中央,纺锤丝连接着染色体的着丝粒。
3. 后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纺锤丝断裂,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 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开始解螺旋,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形态和数目变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人类遗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在人类医学、农业、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人类遗传现象,本实验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遗传性状,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探讨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
2. 了解群体控制不同遗传性状的基因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是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
在一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其遗传方式。
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若一个群体中某一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则该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为p²、2pq和q²。
群体(随机交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p + q = 1p² + 2pq + q² = 1四、实验对象某群体(如班级、社区等)五、实验用品1. 器材:玻璃棒、纱布块、乙醇棉球、镊子、量角器2. 试剂:溶液、浓度递减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 卷舌实验(1)观察实验对象能否卷舌,并记录下来。
(2)统计各类型(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所占的百分比。
(3)根据统计结果,计算该群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绘制系谱图,通过系谱分析其遗传方式。
2. 耳垂形状实验(1)观察家庭成员的耳垂形状,记录有耳垂和无耳垂的人数。
(2)统计各类型(有耳垂和无耳垂)所占的百分比。
(3)根据统计结果,计算该群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绘制系谱图,通过系谱分析其遗传方式。
3. 皮肤颜色实验(1)观察实验对象皮肤颜色,记录深色和浅色皮肤的人数。
(2)统计各类型(深色皮肤和浅色皮肤)所占的百分比。
(3)根据统计结果,计算该群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绘制系谱图,通过系谱分析其遗传方式。
4. 头发颜色实验(1)观察实验对象头发颜色,记录黑色、棕色和金色头发的人数。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遗传学基本原理,通过实验观察遗传法则在果蝇身
上的表现,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果蝇(分为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玻片、显微镜盖片、透明胶带、移液
管等
实验步骤:
1.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分别放入不同的培养皿中,保证他们单独
繁殖
2. 观察果蝇后代的眼睛颜色,记录不同组合的后代眼睛颜色比例
3. 利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染色体,了解不同基因的排列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遗传规律在果蝇身上的表现,比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的组合等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的眼睛颜色呈现
规律性分布,符合孟德尔遗传学原理。
红眼果蝇为显性红色基因(R)
与白眼果蝇为隐性白色基因(r)的杂交后代中,显性红色基因占三分之一,隐性白色基因占三分之二。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即基因对特定性状的遗传规律。
不同基因间呈现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基因的组合会影响后代特征的表现。
在遗传学研究中,对不同基因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
综上所述,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且有趣的观察遗传规律的机会,通过不断实验与总结,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究遗传学领域的奥秘。
遗传学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发现更多有关遗传的新知识。
遗传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遗传方式;2. 通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 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些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放大镜、纸、笔、剪刀、镊子、培养皿、蒸馏水、酒精、碘液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天平、烧杯、酒精灯、培养皿、培养架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设计:选择豌豆杂交实验中的两个纯合亲本,一个为高茎(DD),另一个为矮茎(dd)。
将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代,再让F1代自交,观察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 实验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将豌豆种子洗净,浸泡4小时,然后用镊子取出,放在培养皿中。
(2)播种:将浸泡好的豌豆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用蒸馏水浇透。
(3)培养: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豌豆种子发芽。
(4)观察与记录:待豌豆种子发芽后,每天观察其生长情况,记录高茎和矮茎的数量。
(5)收获与统计:当豌豆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收获,统计高茎和矮茎的数量。
(6)分析数据:根据观察结果,计算高茎和矮茎的比例,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发现F1代全部为高茎,F2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约为3:1。
2. 实验分析: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纯合亲本DD和dd杂交得到的F1代为杂合子Dd,表现为高茎。
F1代自交时,D和d基因分离,产生DD、Dd和dd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
高茎(DD和Dd)和矮茎(dd)的比例约为3:1,与实验结果相符。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遵循一定的规律。
遗传学实验中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
范围一般要求限定在遗传学实验课程必开的实验项
收稿 日期 :0 01 . 2 1 .21 9
作者简介 : 黄新华 (93)女 , 南信阳人 , 16- , 河 实验师 , 从事遗传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
・
16 ・ 3
黄新华, : 等 遗传 学 实验 中指 导 学生 自主设计 实验研 究
实验方案实施过程 中, 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操 作 。遇 到 问题 学生 尽量 自主解 决 , 学生 不能解 决 的问 2 1 设 计 实验项 目方案 的原 则 . 题 需要 师生共 同商讨 解 决 J 。如 有 几 位 学生 设 计 了 指导学生 自主设计 实验项 目方案 , 掌握基础性、 果蝇杂交实验, 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中草药和化学物 科学性 、 创新性三条原则。基础性指设计的实验方案 质观察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其后代中出现了某 应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 , 注重基本 实验技能 、 基本实 些类型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个体和突变性状 的观 验方法的运用 ; 科学性指设计的每一实验步骤必须是 察与描述 , 学生最初不 能清晰辨别 , 经指导教师给学 目 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 前 不能超越现 生对照有关图谱点拨 , 学生恍然大悟 , 熟练掌握 了遗 实条件 ; 创新性指 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 , 较之 于实验 传学 模式 生物 果蝇 的各 种性状 。再 如 , 有学生设 计 了 指导书要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 , 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和 鸟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的实验 ,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 重复 。创 新 可 以是 实验 材 料 、 验 试 剂 的创 新 , 者 实 或 体标本制备的方法 , 但得到鸟类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 是实验研究对象 、 研究环境的创新。 片细胞数少 , 大部分细胞形态完整 , 染色体分散度差 。 22 设计 实验项 目方 案 的 内容 . 师生 一起 分 析 讨 论 , 过 改 进 实 验 中 的几 个 关 键 步 通 凡选 中同一实验项 目的学生, 每人都要写 出该项 骤, 反复试验 , 反复研究 , 最终获得了分散良好的鸟类 目的实验方案。以实验项 目对学生分组 , 由学生推选 骨髓 细胞 染色 体 的制片 。 l 出组长 , 组长召集项 目组成员 , 照遗传学实验及指 按 3 4 对 实验 结果 总结讨 论 . . 导教师的要求 , 自主设计方案逐项进行讨论 , 对 集思 实验操作技能是重要的, 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更 广益 , 修改形成一份完善的实验方案上交指导教师 。 为重要 , 否则实验操作无论多么规范也达不到培养学 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项 目方案的内容包括 : 1 实 () 生创新 意识 的 目的。 实验 结 果 处 理 包 括实 验 中各 项 验 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与试剂 ;4 仪器 () () () 数据的记录、 图像的拍摄 , 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统 与设备 ;5 实验 操作步骤 ; 6 实验记 录所需 的表 () () 计分析 , 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 格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其中实验操作步骤是实验 () 对 实 验 中存 在 或发现 的问题进 行讨 论 , 实验 结果科 对 方案的重点 , 应进一步细分为实验材料 的处理、 培养 , 学分析 , 要求学生从较高的视点上进行较全面的总结 取 样 的方 法 、 注意事 项 , 具体 操作 方法 和注 意事 项 等 。 论述 , 最后 提交 规范 的实 验 报 告 , 写成 质 量 较 高 的 或 实验试剂的配制不可忽视 , 其浓度的准确性及选用往 小论文。 ・ 往 是 实验 成败 的关 键 。 23 设 计 实验 项 目方案 的 审批 . 4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施的效果 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项 目方案定稿后 , 由指导教师 通过指导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和小论文的写作 , 学 审批 , 报遗传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备案。 生对遗传学理论知识掌握更加牢 固, 实践动手能力 、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果蝇、显微镜、显微刀、显微镜玻片、荧光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选取一对正常的果蝇(即一只红眼果蝇和一只白眼果蝇),观察它们的交配和后代的遗传特征。
然后,观察果蝇的染色体形态,分析其遗传规律。
实验结果:
1. 在实验中观察到,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后,F1代的所有个体都为红眼果蝇,而F2代出现了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
2. 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染色体,发现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染色体形态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交配后代中,白眼果蝇的特征在F1代中未出现,而在F2代中以一定比例出现。
实验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遗传学中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杂交时,F1代表现出显性特征,而F2代中显性和隐性特征以一定比例出现。
2. 通过染色体观察,可以了解到果蝇的遗传特征并不取决于染色体形态,而是由基因决定。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果蝇的遗传学实验,深入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规律。
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和染色体形态,加深了对遗传学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遗传学提供了基础。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规律。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遗传学实验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 王五, 赵六. 遗传学原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遗传学实习报告
遗传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实习为遗传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DNA提取与鉴定等。
二、实习过程与结果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F2代植物的表型比例,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实验步骤:选用具有明显表型的植物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然后让F1代自交,观察F2代的表型比例。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F2代植物的表型比例接近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F2代植物的表型组合,验证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步骤:选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物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然后让F1代自交,观察F2代的表型组合。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F2代植物的表型组合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 DNA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利用酚-氯仿法提取植物组织的DNA,通过观察DNA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和颜色,鉴定DNA的质量和数量。
(2)实验步骤:剪取植物组织,研磨,加入酚-氯仿等试剂,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无水酒精沉淀DNA,洗涤,溶解。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的DNA呈白色沉淀,迁移距离合适,说明DNA质量较好,数量足够。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如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这些都对我的学术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需要严谨对待。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遗传学自主设计实验报告
遗传学自主设计实验报告---豆芽多倍体的诱导一.实验目的:1. 加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意识;2.进一步巩固将根尖细胞压片的临时装片改为永久片的制作方法。
3.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二.实验说明:豆芽:豆芽也称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
常见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
品种丰富,营养全面,是常见的蔬菜。
食用的主要部分为下胚轴。
豆芽,又名巧芽、豆芽菜、如意菜、掐菜、银芽、银针、银苗、芽心、大豆芽、清水豆芽。
豆芽也称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
上火爆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
传统豆芽的做法:取30克绿豆,装适量的水浸泡6-12个小时;取一个没用的蒸格,铺上一条毛巾;倒入已经爆开的绿豆,均匀的铺在毛巾上;在上面再盖上一块毛巾,浇入适量的水,使毛巾湿透;第三天,毛巾已经被顶到和蒸格差不多高了。
三.实验方案:实验准备:材料:浓度分别为0.2%、0.4%、0.6%的秋水仙素各10ml,黄豆、绿豆种子各100g。
仪器:纸杯、滴管、玻璃皿、烧杯、解剖剪刀和用于装片的全套设备。
实验步骤:1、种子处理。
实验前用清水浸泡种子,去除全部漂浮的种子。
2、将选好的两类种子均分,然后按下表放入标好了对应标志的玻璃皿(纸杯放在玻璃皿中)中:3、浸泡。
浸渍法:在放好种子的玻璃皿中加入配置好的适量且同量的秋水仙素溶液,4、检验。
待种子发芽且有一定数量的根后,取每类样品的一截根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可将根制作成装片,进而用显微镜观察。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对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实验一:昆虫翅膀色素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翅膀颜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通过交配实验,将一只具有红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与一只具有白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翅膀颜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翅膀(基因型为Rr)。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翅膀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翅膀,而约有三分之二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翅膀。
由此可见,红色翅膀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翅膀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翅膀基因与白色翅膀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翅膀的表型。
实验二:植物花色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收集到了一种具有红色花朵的植物样本,并将其与一种具有白色花朵的植物样本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花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花朵。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花朵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四分之三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花朵,而约有四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花朵。
由此可见,红色花色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花色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花色基因与白色花色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花朵的表型。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具有显著影响。
在遗传过程中,显性基因(红色翅膀基因和红色花色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白色翅膀基因和白色花色基因)的表现,以达到表型的可见化。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
2、实验要求:
3~4人一组,每组任意选择2种类型的突变型,分析这两种突 变型之间的遗传关系。要求每组做正反交,并进行预假设和适合 度检验。
实验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预期结果、参 考文献等。
实验过程中:
1、处女蝇的选择要准确。 2、麻醉深度适当; 3、若F1性状混杂,暂停; 4、培养基不够用,自行配制,注意配方和数量; 5、安排人员值班,每人2d,早、晚各1h。钥匙不得转手。
化学诱变剂的特点有:
诱发突变率较高,而染色体畸变较少,并且诱 变范围广。
对处理材料损伤轻,有的化学诱变剂只限于 DNA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生变异。
大部分有效的化学诱变剂较物理诱变剂的生物 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
处理材料的选择 诱变剂量的选择
用60CO-r射线辐照自交系时,剂量为135-190Gy,辐照杂交种时,剂 量为200-320Gy为宜。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较为普遍,其方 法是直接把种子浸泡在含有化学试剂的溶液中, 可以诱发各类体细胞突变。一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玉米种 子的处理效果较差,因为成熟的玉米籽粒胚中 具有分开的、已定型的雄花和雌穗原基细胞, 并且在突变发生过程中容易产生细胞间的竞争, 使突变细胞受到抑制或消亡,被排斥在生殖过 程之外。
137C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 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
广的中子。 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
接发生。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当同位素溶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诱变机理
• X射线和r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 物质的电离。当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受到射线 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断裂, 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如果射 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 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中子不带电, 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 换产生r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DNA和染 色体的改变。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遗传学实验报告引言: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特性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了解遗传变异、基因表达和遗传性状的传递。
实验一:遗传变异的观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研究对象。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之一,因其短寿命、繁殖力强和基因组较小而备受关注。
我们将观察果蝇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现象,并记录其在翅膀形状、体色、眼睛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遗传变异的频率和模式。
实验二:基因表达的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关注基因的表达方式以及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
我们选择了小鼠(Mus muscul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和分析小鼠不同组织中的RNA,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组织的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基因表达谱,我们还可以了解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实验三:遗传性状的传递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某一遗传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方式。
我们选择了豌豆(Pisum sativum)作为研究对象,豌豆的遗传性状研究是遗传学领域的经典案例。
通过交配不同表型的豌豆,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性状在后代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遗传比例。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遗传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四:基因工程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使用细菌(如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中,使其表达特定的蛋白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步骤,如DNA片段的克隆、转化和蛋白质表达等,并探讨其在医学、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遗传学自选小实验
普通人群及视力障碍人群中嗅阈的检测一实验介绍1.1 本学期的遗传学课上,有一次PTC尝味实验,通过对PTC尝味能力测试来进行人群体遗传的分析。
考虑到PTC试剂的毒性,以及在实验室内品尝试剂的危险性,我们可以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改,采用闻的方法,无毒无苦。
1.2 盲人虽然失去视力,但却往往有着超出常人的嗅觉与听觉——从小看的小说、电视中总是这么说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盲人、正常人的嗅阈进行测试,并将数据作统计学上的比较分析,或许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二实验目的2.1 通过对一定人群中若干嗅阈的测量与分析,学会人类群体遗传调查的基本方法,并以此进一步学习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
2.2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视力障碍人群的嗅阈进行测试,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普通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盲人的嗅觉与普通人相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实验原理3.1嗅觉: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
它由两种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
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
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
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其中包含了支持功能的皮膜细胞和特化的嗅细胞。
嗅觉是一种远感,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
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
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
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
13.2 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
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23.3嗅阈值浓度(threshold concentration):人的感觉器官能够嗅觉到的最低嗅觉浓度计算方法:X=M/22.4×C×273/(273+T)×(Ba/101325) 3X:浓度mg/m3C:浓度ppmT:温度KBa:压力PaM:分子量人对有害气体的平均嗅觉灵敏度为0.1,但不同人差异很大,低到0.5的人很多,眼和咽的刺激阈分别为0.5和0.6.3.4 Hardy-Weinberg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又称遗传平衡定律该定律于1908年由英国数学家G. H. Hardy和德国医生W. Weinberg共同建立的。
遗传学实习报告书
实习报告书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为了加深我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本次实习选择了遗传学实验课程。
实习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体染色(1)实验原理:利用染色剂将植物细胞的质体染成不同颜色,观察质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用染色剂染色,观察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观察到质体被染成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不染色的大型液泡周围。
2.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1)实验原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2)实验步骤:制备培养基,接种植物组织,培养并观察。
(3)实验结果:观察到植物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出现分化现象,形成根、茎、叶等。
3. 实验三: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1)实验原理: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杂交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2)实验步骤: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F1代的表现型。
(3)实验结果:观察到F1代表现出显性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4. 实验四:DNA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利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通过紫外线吸收法检测DNA含量,二苯胺染色法检测DNA纯度。
(2)实验步骤:提取DNA,检测DNA含量和纯度。
(3)实验结果:成功提取DNA,且DNA含量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遗传学实习,我对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生物学其他领域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本次遗传学实习内容丰富,涵盖了植物细胞染色、组织培养、基因分离定律验证和DNA提取与鉴定等多个方面。
遗传的分析实验报告
遗传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可以探究生物体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以及遗传传递等问题。
通过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演化、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人类疾病的遗传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遗传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与方法材料- 实验对象: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刀、实验显微镜玻片、实验显微镜盖玻片、实验显微镜酒精灯、注射针、荧光染料等方法1. 果蝇品系的选择:选择同一纯合品系的果蝇,保证实验对象的基因组相同。
2. 杂交:将过滤器装在布条上,让果蝇嵌在布条上交配、繁殖。
3. 验证纯合性:从杂交后的果蝇中选择显性表型出现的个体,将其与纯合品系交配。
如果后代中全部为显性表型,则说明原始个体为纯合的。
4. 验证显性或隐性:将显性和隐性表型的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比例,确定所研究性状是否服从孟德尔规律。
5. 进一步研究:如有必要,使用荧光染料或胚胎染色剂对果蝇染色,观察基因组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分析1. 验证纯合性结果:从杂交后的果蝇中选择显性表型出现的个体,共选择了30只果蝇,将其与纯合品系进行交配。
结果显示,所有后代果蝇均为显性表型,表明原始个体为纯合的。
2. 验证显性或隐性结果:将显性和隐性表型的个体交配,进行5次独立实验,观察后代果蝇的表型比例。
结果如下:实验次数显性表型个体数隐性表型个体数总个体数显性比例隐性比例1 45 55 100 0.450.552 49 51 100 0.490.513 47 53 100 0.470.534 44 56 100 0.440.565 48 52 100 0.480.52通过计算平均比例,得到显性表型的平均比例为0.466,隐性表型的平均比例为0.534。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表型与隐性表型的比例接近1:1,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果蝇的纯合性和性状的显性与隐性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自主设计实验报告
---豆芽多倍体的诱导
一.实验目的:1. 加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意识;
2.进一步巩固将根尖细胞压片的临时装片改为永久片的制作方法。
3.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二.实验说明:
豆芽:豆芽也称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
常见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
品种丰富,营养全面,是常见的蔬菜。
食用的主要部分为下胚轴。
豆芽,又名巧芽、豆芽菜、如意菜、掐菜、银芽、银针、银苗、芽心、大豆芽、清水豆芽。
豆芽也称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
上火爆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
传统豆芽的做法:取30克绿豆,装适量的水浸泡6-12个小时;取一个没用的蒸格,铺上一条毛巾;倒入已经爆开的绿豆,均匀的铺在毛巾上;在上面再盖上一块毛巾,浇入适量的水,使毛巾湿透;第三天,毛巾已经被顶到和蒸格差不多高了。
三.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材料:浓度分别为0.2%、0.4%、0.6%的秋水仙素各10ml,黄豆、绿豆种子各100g。
仪器:纸杯、滴管、玻璃皿、烧杯、解剖剪刀和用于装片的全套设备。
实验步骤:
1、种子处理。
实验前用清水浸泡种子,去除全部漂浮的种子。
2、将选好的两类种子均分,然后按下表放入标好了对应标志的玻璃皿(纸杯放在玻璃皿中)中:
3、浸泡。
浸渍法:在放好种子的玻璃皿中加入配置好的适量且同量的秋水仙素溶液,
4、检验。
待种子发芽且有一定数量的根后,取每类样品的一截根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可将根制作成装片,进而用显微镜观察。
如多倍体诱导现象明显,也可直接观察多倍体根部与正常根部的形态。
检测时间主要在每天晚上。
5、记录每类样品的诱导成功时间以及诱导成功率,选出最佳诱导浓度。